《這一年,我們一起共享的女友》
走進台北市西門町某商務旅館,搭電梯直上十二樓。一開門,濃濃煙味撲鼻而來,玄關黝暗如洞窟,唯有可口可樂自動販賣機兀自綻放光芒。販賣機旁是沙發,沙發背後是一堵牆,牆上鑲著窗,窗外是寶藍色的夜色和忠孝西路川流不息的下班車潮。玄關拐個彎,走廊延伸到視線最盡頭,兩側房間隱約傳來啪啪啪的撞擊聲響。空氣中的煙味被如茉莉花般的香氣取代,那香味來自矽膠娃娃身上的香奈兒五號。
歡迎來到台灣首家矽膠娃娃主題旅館,官網上寫著誘人的廣告辭令:「女友共享,兩千三百塊一秒脫單」,最強巨乳童顏是寶寶,希望被調教的是蓓蓓,還有女警、空姐、寂寞的女上司…三十九尊矽膠娃娃任君挑選。三十歲的小陳說,他的第一次就是被失學女大學生青青破了處。
「第一次和充氣娃娃做的感覺是怎樣啊?」「很重。」「重?心情很沉重?」「不,是娃娃很重。我來之前在網路上查過資料,知道娃娃三十幾公斤,想想那不過人類體重的一半,但是我沒擁抱過女孩子,不知道三十公斤抱起來是這樣重。」
抱在懷中,沉甸甸的,那是欲望的重量。小陳目前在中和科學園區當網路工程師,月薪五萬上下,微胖的身材,說起話的口氣訥訥的,他自嘲母胎單身,但不知為何,去年冬天格外好奇接吻是什麼感覺、和人做愛是怎麼一回事,「本來想說要去找真人,但那時候突然爆出一則新聞,說桃園某個小姐被驗出愛滋帶(原),一口氣有三百多個人跑去醫院檢驗。後來在PTT西斯版(性版)看到矽膠娃娃旅館開張的消息,就跑來試看看。」
「不覺得髒嗎?」「有人會說真人比較乾淨,但你看新冠病毒,活人會帶菌,傳染病毒,但娃娃是死的,我看過她們清洗的流程,肥皂、酒精、紫外線消毒,清過一次,細菌基本上很難在上面存活。」
欲望來襲之時,眼前是活人或死物都沒什麼兩樣了,小陳說,那一天他簡直是硬著走進旅館的,「進門見娃娃躺在床上,心就跳得很快,情不自禁就把手湊了上去,撫摸一陣子後,就很粗暴地把她推倒,脫掉衣服,但一插進去,太興奮,馬上就射了,大概是太興奮了吧…沖了個冷水澡,從浴室出來,看見娃娃躺在床上,她也不會嘲笑你,挫折感不會這麼重。又趴過去親親抱抱,因為射出來過一次,第二次就很難出來,但一直弄一直弄直到時間結束,單純擁抱的感覺也不錯。穿上褲子,離開房間那一刻,又覺得很尷尬,不知道自己剛剛到底在幹嘛,但回家一想到那個畫面,又硬了,動念是否隔天再去,可是一次兩千三還是太貴了…」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825pol002/
長廊盡頭是娃娃休息室,推開門,角落裡一個女孩坐在輪椅上,乍看以為是工作人員,仔細一瞧,才發現是娃娃。伸手去摸娃娃臂膀,光滑膚觸如嬰兒。娃娃們在房間裡或坐或躺,沙發、椅子四散著衣服和假髮,再走進浴室,等待清潔的娃娃屍首分離,洗刷乾淨的軀幹高高懸掛,等待晾乾,望之簡直是電影《奪魂鋸》的場景,故而幫娃娃化妝的美妝師小蕗對我們說:「一開始在這邊工作會怕怕的,因為我很怕鬼,剛幫娃娃畫眼線、黏假睫毛時,都很害怕她們會突然對我眨眼睛。」
小蕗原是服飾專櫃小姐,去年冬天旅館開業,朋友介紹她來此替娃娃梳化。美妝的事,旅館十來個男孩子員工全然不懂,添購假髮、衣服、上妝,她全權做主。她依據娃娃的臉型,給予不同的妝髮、給予名字,等於也給了靈魂。她從美妝公社,網美IG掌握流行趨勢,也從日劇和韓劇汲取靈感。
小蕗近期最得意之作是把娃娃化妝成《梨泰院》的女主角「趙以瑞」,「從梳開頭髮到上妝,至少一個小時,畫得很美,會很有成就感啊!但男生完事之後,她們被送回來,看見她們頭髮都亂了,口紅都掉了,就會很煩,覺得你們這些男孩子到底在幹嘛啊?」看見心愛的大型芭比娃娃淪為男孩子的肉便器,被摧殘不成人形,心裡難過得不得了,但轉念想想,餐廳廚子菜燒得精美,最大的成就不就是希望菜餚被吃得杯盤狼藉,想到這點,她就釋懷了。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825pol003/
我們在休息室與小蕗閒聊,一旁工作人員拿著特製加熱棒放進娃娃下體,客人就在路上了,等等娃娃放上床,務必讓他們感受到活人的體溫。那過程簡直是熱菜了。娃娃是菜餚,男人是食客,小蕗是廚師,而欲望食物鏈的總鋪師就是三十三歲的已婚爸爸Kyle。他去年冬天和朋友集資近九百萬元,跟某旅館租下一整個樓層開張幹活。Kyle等於在肺炎蔓延時展店,他算過了,疫情嚴重時每天二、三十個客人,但疫情趨緩也是二、三十,開業至今九個月,來客人數近七千人。
平均一天二、三十個人,應該很快就回本了吧?「我也想要這麼好賺啊,但娃娃的損耗率是你沒有辦法想像,一隻娃娃正常使用,一隻可以撐十年,因為十年間,一個成年男人太不可能每天一夜七次,但我們這邊的狀況是三個月就壞了,客人一來,我們會向他說明說明該怎麼使用,但還是有很多暴力操作的狀況,像開幕第一天,就有一隻娃娃整隻手腕斷了,但我們也不大可能跟客人索賠。」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825pol004/
Kyle的娃娃是向日本東方工業(簡稱OT)訂購,該公司為日本矽膠娃娃龍頭大廠,開發擬真娃娃逾四十年。一個娃娃要價近新台幣三十萬元,Kyle開業時訂了十九隻,後來又陸續追訂了二十隻。
去年旅館開業,小陳發下豪願,打算把旅館裡的十九個娃娃上過一輪就不玩了,但Kyle不斷推陳出新,九個月過去了,他已上過逾三十個娃娃,還沒有封刀的意思。算算花在上頭的錢超過六萬元。問他為什麼不打手槍就好,感覺蠻浪費錢的?「老實說,我沒辦法打手槍,我的手很粗糙,一直磨擦會很不舒服,看片看到受不了,只好不斷磨蹭床單。但和娃娃做的感覺不一樣,那是一種被夾住的感受,很爽,很舒服。」
三十餘隻娃娃當然有小陳特別喜歡的,插進去,被夾住的感覺特別緊,特別溫暖,與其他娃娃相比,就是不一樣。下一次來,意猶未盡再點同一隻,但放進去的感覺明顯不一樣了,問了工作人員,才知道原來娃娃的下體被玩壞了,換了一個新的身體。娃娃是同一個笑容,同一個香味,但他放在娃娃裡面,感覺就很空洞,很失落。
「讀書時有暗戀過誰嗎?有跟女生告白嗎?」「念大學有偷偷喜歡班上的女生,有問她要不要跟我單獨出去看電影,但她說她比較想跟大家一起出去…」「所以你第一次就挑了一個大學生欸。」「或許吧,陰錯陽差吧!本來要選一個少婦,肉比較多。其實來這裡是我知道我心裡其實有一頭野獸,不壓抑下來可能會做出可怕的事。一個朋友的弟弟忍不住在路上對女生襲胸,就丟了工作,我很怕自己把持不住,有一天來也會幹出這樣的壞事。」
我們欽佩寂寞男人的定力,「可能我從小時候都以英雄的姿態勉勵自己吧,我第一次看到《超人》的卡通就覺得很厲害,超人是我的偶像,人可以超越自己,才是超人。我不是教徒,但以前也被拉去教會,那時候也想拿《聖經》的話來告誡自己,經書上不能拜偶像,但我現在卻拜另外一種偶像…」
來這裡是洩欲,但又不是洩欲,他說又有一次,就剛開始的前幾次,還處於放進去很快就射的階段,那一次身體狀況不好,射完以後就完全沒有什麼動力,單純抱著娃娃,看著電影台裡的《侏儸紀公園》,聞著娃娃的香氣,溫暖的膚觸,覺得心裡很踏實。他說,談戀愛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吧。
再聊下去就太傷感,岔開話題問他週末不來這邊,都在幹嘛?「看動畫、看YOUTUBE,主要看有沒有朋友約吧,有約就去玩桌遊,玩《狼人殺》《阿瓦隆》,主要看有沒有人找,畢竟找人這件事我還不是很擅長。」
但我們再怎麼顧左右而言他,還是繞不開寂寞的話題。他說,前天星期六,朋友揪他玩桌遊《妙探尋兇》,一連玩了二場,從下午玩到晚上,從松江南京站玩到社子島,玩得盡興,回家十二點了。隔天睡到自然醒,星期天沒人約,頓時覺得失落,本來坐在電腦前看動畫,但獨處的時候就忍不住想看一些色色的東西,看著看著就又跑來這裡,買了二個小時,射完一次,沖澡,出來,赤裸的娃娃無辜地躺在床上,硬了,再弄一次,再洗澡,再弄,反反覆覆,一共出來四次,「那應該是最近最狂野的一次吧!途中做到太忘情了,根本忘記她不是真人,情難自禁地,說我好愛妳,我愛妳,直到射出來。但射精之後,才想起來,你再怎麼跟她告白,她也不可能回應你。」
日本充氣娃娃祖母的真面目: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825pol006/
希特勒的充氣娃娃求偶計畫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825pol005/
三個月的寶寶 可以坐 嗎 ptt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旅遊醫學】~ 帶小孩去爬山
最近門診來做登山前評估的人數有變多的趨勢,在疫情延燒的情況下,跑去人少一點的山上,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山屋中的社交距離以及山上的共餐文化,又是另一個可以討論的議題了。
快點拉回正題,今天要談的是昨天看到PTT上的文章:
[寶寶] 帶女兒去爬玉山(3Y1M)
連結:https://bit.ly/3eC1j3F
(因為原PO已經刪文,不知道這個備份可以活多久?)
內容主要是帶著3歲多的小孩去玉山,凌晨一點從台北出發,直奔塔塔加登山口;在前往排雲的路上,還遇上大雨以及童鞋滑落步道邊坡的突發事件;最後以在排雲中,聽著雨聲伴雷聲,回望熟睡微笑的妻女,想著這玉山主峰該不該上去,為文章的結尾。
---------- 以下進入討論的環節 -----------
〖論文回顧〗
1. 兒童高山症,在快速上升高度時的比例:
原PO一天從台北 (平均海拔8公尺) 直上排雲山莊 (海拔3402公尺),大約一天就上升了3400公尺的高度。
平常的高山症研究,不太敢這樣設計,主要是怕受試者有嚴重的健康風險。大多都會安排高度適應日,舉例來說:如果是爬玉山,那可以考慮在東埔山莊睡一晚;如果是合歡群峰,那可以考慮睡清境。
主要找到符合的研究有下面兩篇,都是在智利的研究:
※ 這兩個研究的區域,是在「瓊加拉湖」 (Lake Chungará, 海拔4400m),毗鄰智利與玻利維亞接壤的邊境;因為開車就可以到,所以常常有父母就開車帶著孩子上去,一般會在附近的城鎮「普特雷」 (Putre, 海拔3500m) 待上一晚。這樣一天上升的海拔高度,也落在3500公尺左右。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in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After Rapid Ascent to 3500 m (Putre, Chile)
https://doi.org/10.1580/06-WEME-BR-084.1
共16名3~5歲的小孩 (9男7女),完全無高海拔暴露經驗,在24小時內,被爸媽 (27~36歲) 帶著,從Arica (0 m)上升至Putre (3500 m)。
結果就是:
A. 92%的小孩出現急性高山病 (AMS)
B. 較低的血氧 & 較快的心跳
C. 父母對高度的適應較好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in Tourists with Children at Lake Chungará (4400 m) in Northern Chile
https://doi.org/10.1580/1080-6032(2002)013[0031:AMSITW]2.0.CO;2
共31位受試者,在近3-4個月無高海拔暴露史;分為三組{6名小孩;6個月-4歲大}、{10名青少年;13-18歲大}、{15名成大;21-44歲}。
早上7點從Arica (0 m)出發,早上10點30分到達Putre (3500 m),在當地住一晚,隔天早上8點30分,出發前往Lake Chungará (4400 m)。分別評估高山症量表及血氧濃度。
結果就是:
A. 在Putre,急性高山症發生率 (小孩100%;青少年50%;成人27%)
B. 在Putre / Lake Chungará 的血氧濃度
小孩:74.8% ± 5.2%;65.3% ± 1.3%
青少年:82.2% ± 3.2%;78.6% ± 2.5%
成人:83.9% ± 3.3%;79.7% ± 5.5%
C. 小孩的高度適應較差,易產生急性高山病,血氧也會掉得比較低。
2. 本土研究:
主要就是台灣的團隊在玉山的研究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in children trekking on Jade Mountain, Taiwan.
https://doi.org/10.1093/jtm/tav008
受測者共96名,年齡分布於11-12歲,近期內無高海拔暴露經驗,分為四個梯次,從塔塔加登山口,分三天登頂玉山。
結果就是:
A. 59%的受試者出現急性高山病 (成人約36%)
B. 頭痛為最常見的症狀
C. 近7天內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的受測者,較易出現高山症
〖個人意見〗
上面是很學術的論文回顧,可以看到小孩就是比較容易出現高山症;而且上升速度越快,風險就越高。
下面就是我自己的碎碎念了...
1. 登山前永遠要想著能不能安全撤退
原PO文中的最後一段
「我們耗盡身心,若不輕咬舌頭,一秒就能失去意識,坐下就不想再走,只剩意志力支撐著。走過後面陡坡的3KM,我們聽見人聲,看見排雲山莊…。
在眾多山友的稱讚下,我放下女兒,發現肩膀腫痛不堪,雙腳更是寸步難移」
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小朋友出現嚴重高山症的狀況,父母已經體力耗盡了,還能帶著小孩緊急下撤到登山口嗎?(不要以為反正排雲的人那麼多,總是有人可以幫我的吧?)
山一直都在,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上山需要勇氣,撤退需要智慧」,不是一直往上衝就好。
2. 高度適應要做好
一天從台北直上排雲,雖然很省時間,對不易請假的族群來說,是個沒辦法抗拒的誘因;但因為有帶小孩,他們高度適應就是會比較差。多花一個晚上,在東埔山莊休息一下,風險會低一些。
甚至在登玉山前的一兩個月,就先安排合歡山區的高海拔暴露,睡一晚松雪樓 (如果有嚴重高山症,還可以很方便地開車下撤);這也可以減少風險。
3. 小朋友有沒有說不的權利
原PO文章中有提及,一直等到小朋友3歲,比較能表達自己身體的症狀,才帶上玉山;但真的能那麼有把握嗎?
之前也協助過玉山的那個研究,其實連12歲的小六學生,在面對急性高山病時,都不太能很完整的表達了,有時就是躲在睡袋裡頭痛欲裂或是晚餐時食欲下降。有時就會被自己解釋成,就爬山太累了、吹到風不舒服等等。
更何況是小小孩,他們常以一些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身體不適,父母真的能及時發現並做處置嗎?
如果不行,那我覺得這樣的行程安排,說成兒虐也不為過!
〖結語〗
雖然小小孩不建議使用藥物來預防高山症,在打算帶他們上山前,還是建議可以向你的家庭醫師諮詢相關的預防策略及行程安排。
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上山,平平安安下山⋯⋯
※ 附註:相片攝於頂山-石梯嶺步道
之前帶2歲及4歲的小朋友從風櫃嘴走到石梯嶺看牛,一個斷斷續續走了3公里、一個走6公里到大草皮就沒力;我已經覺得很強了,反正走不動就老爸背著,還算輕鬆寫意,來回13公里,落差也不大。
實在是不敢想像在高海拔的地方,背著小孩走那麼長距離&高度落差 (塔塔加--排雲山莊:8.5公里,海拔上升842公尺);有看到PO文,至少表示他們有安全下山,只是真的希望下次可以多做些準備再上山。
#高山症 #兒童
三個月的寶寶 可以坐 嗎 ptt 在 LoveLife皮蛋/育兒/生活/精油氛享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孤立無援的新手父母,育兒不再沒有頭緒
《超級嬰兒通實作篇》
幫您指出一條育兒明路
我算是比較理性的媽媽,也可以說是後天母愛型的媽媽,我的母愛是隨著孩子落地後,日積月累照顧下,才慢慢萌發成長,比起身邊姊妹懷孕時的喜悅與期待,得知自己懷孕時,內心擁有更多的情緒,是對育兒的恐懼!
觀摩過好姊妹實際育兒的情況,知道照顧孩子很不簡單,面對母親這個未知的角色,我很怕無法勝任,但就算你不想面對,懷孕是有期限的,十個月不到的懷孕準備期,眨眼就過,在月子中心躲了20天後,回到家看著稚嫩的嬰兒,一切只能堅強面對。
迎接新生命的前三個月,感覺我的靈魂隨時都在飄(苦笑),我真的一度以為會熬不過這段,身心靈的疲憊,好像快累死(覺得誇張嗎?有同感的媽媽請舉手,這絕對是真實感受。)
一個人面對孩子時,常因為孩子的哭聲感到崩潰,產後賀爾蒙影響,心情容易沮喪,有時坐著就流淚,望著鏡子裡那個掛著雙邊擠乳器的我(那時,我好像牛),被自己的狼狽震驚,也常邊擠奶邊哭,媽媽,原來是這個樣子!
我完全搞不懂孩子的需求,媽媽跟婆婆遠在他鄉,身邊沒有前輩手把手的指導,更沒有可以替手的後援部隊,一切只能靠自己實戰,新手媽媽這條路,我走得非常艱辛,血淚相伴。
如果有人教我怎麼做就好了,有前輩可以提供經驗給我多好,那是我當時最渴望的事情,育兒,真的不簡單,尤其對新手爸媽而言,更是艱難
但其實不用像我一樣,實戰撞到頭破血流,只怪我自己不愛看書,其實坊間很多育兒書,都可以提供參考。
《超級嬰兒通實作篇》這本書,就是新手爸媽很好的工具書,圓神出版的企劃寄這本書簡介給我時,我看到裡面提及【亞馬遜數百名好評推薦】、【PTT媽寶板的聖典】,這些我都沒有放在心上。
實際走過新手媽媽之後,個人覺得有點心得(帶雙寶也可以算是老鳥媽了),所以這本書有沒有參考的價值,我只相信自己閱讀後的感想。
什麼樣的人適合這本書呢?
如果你面對新生兒的到來,覺得茫然無知的話,這本書的確可以幫上大忙,《超級嬰兒通實作篇》像是工具書,從零到三歲,仔細收錄著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目錄分別清楚,像我這樣的老鳥媽,也可以在遇到問題時,直接找到適合的章節參考,很實用。
像是前三個月堪稱魔鬼訓練期的時候,這本書所提到的作息建立(畫重點線),真的可以讓新手爸媽輕鬆一點,就我自己帶大寶跟二寶的差別,Q寶的時候,我完全不知道要建立作息,每次都是他喝完奶後暈睡過去,在還沒到下一餐前就醒來,最後因為疲累或者過餓大哭,每一餐的時間都提前,最後我每天都抓不到規律可遵循,常常慌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每次先生回家都看到我躺在家裡暈睡,可是迎接二寶時,因為有了大寶的經驗,我才知道作息建立的重要性,一回家立刻調整,最後雙寶作息同步,我也能跟著一起喘氣。
由我的實例,很明顯知道,作息若在一開始就建立好,新手媽媽就能偷得一點點休息喘氣的機會,除此之外,像是掌握孩子的情緒,關於寶寶的吃喝,副食品的眉角,以及兩到三歲時會遇到的偏食問題,最逼瘋父母的孩子睡眠問題也是分階段指導,從自行入睡到隨著孩子年紀變大該怎麼做調整都有說明。
養孩子不是搞定他的吃喝拉撒就好,最重要的教養,這本書也有收錄,教你怎麼去理出孩子不當行為的原因,告訴你該怎麼當個客觀的父母,去幫助孩子正確的抒發情緒,每個父母都要面對的如廁訓練,這本書也有分階段教學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一本書真的很難蓋全所有孩子,可是從這些實例的解說中,一定可以從中找到試用的方法或者是改善的方向,有助於解決正困擾你的問題。
如果是迎接新生命前就擁有這本書,我覺得是最恰當的,至少在一開始就有個依循,可以改成最適合自己跟孩子的方式,如果是像我一樣,孩子都已經一個三歲,一個兩歲,裡面依舊有些章節,可以幫上忙,好比我雖然是雙寶媽,面對習性截然不同的兩人,該怎麼去化解孩子不當的情緒與行為,書中也有比較好的處理方式讓我參考。
我想大多數的父母都跟我一樣,在育兒中且走且學,我們偶爾都會因為累,因為不理解,用了錯誤的方式處理孩子的情緒,事後卻懊惱不已(我真的好常這樣啊,覺得自己修練不夠)。
孩子是我們的心頭肉,我們都不希望在教養路上,有太多的磨擦,更希望可以透過快樂育兒,給予更良善的成長環境,如果可以透過專家的分享,了解他們的小腦袋在想什麼,我想對彼此的關係,一定會有正向的幫助!
資訊隨手可得,千萬不要關起來憂鬱育兒,300多元的書籍,就能把天才保姆的育兒寶典帶回家,如果可以從中舒緩你們的育兒壓力,收穫絕對是無價唷!
分享一下書中提到的孩子天性分類,我分析荳荳之後發現,她就是書中提到的極度敏感的孩子啊,苦笑
>從嬰兒到幼兒,都會纏著父母抱(中)
>參加團體活動喜歡坐在媽媽腿上(中)
>很愛哭(大中)
>遇到新狀況要特別關心他(中)
>很容易挫折,喜歡按自己的步調走(中)
好吧,是我生的我要面對,希望可以透過更認識她,好好的引導,教她認識自己的情緒,看在她好可愛的份上,媽媽我會努力的。
#感謝圓神出版提供試讀讓我更認識兩個孩子
#如果早一點邀我試讀多好我就不會走冤枉路
#超級嬰兒通實作篇讀後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