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 Patty Lai 拍攝分享她收藏的郵票。
《錢穆誕生百年紀念郵票》
發行日:1994.7.30發行
票幅:26.5mm*36mm
承印者:中華彩色印刷公司
繪圖者:陳裕堂
說明:
錢穆先生,字賓四,江蘇無錫人,生於清光緒21年(公元1895年)聰穎早慧,邁逾儕輩,雖因家貧,未受畢中學教育,然苦學有成,歷任小學、中學教師,後執教於北大、清華、燕京、北平師大等校。授課內容豐富、精彩。曾於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並獲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民國57年,膺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次年起於中國文化學院任教。先生畢生奉獻教育文化,造就英才無數,且潛心國學研究,對中國歷史文化之傳承及儒家思想之發揚,其功厥偉。其重要著作有「國學概論」、「先秦諸子繫年」、「中國近3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等70餘種。
《臺灣北部區域第二高速公路通車紀念郵票》
發行日:1997.8.26
票幅:37mm*29mm
承印者:中央印製廠
繪圖者:李光棋
說明:
為抒解中山高速公路北部路段日益擁擠現象,臺灣北部區域第二高速公路於民國73年經行政院核定闢建,自民國76年動工興建,於86年8月下旬完工通車。本局特以北二高跨越新店溪之碧潭橋及新竹系統交流道為主題,印製「臺灣北部區域第二高速公路通車紀念郵票」一組二枚,面值分別為5元和19元各一枚。
臺灣北部區域第2高速公路總長約117公里,包括:(1)主線—臺灣北部區域東側山區邊緣以及臺北都會區南緣佈設,即由中山高速公路汐止附近分出,於新竹科學園區南緣接新竹系統交流道再銜接中山高速公路。(2)內環線—由主線鶯歌附近分出,經桃園至中山高速公路機場交流道,形成中正機場聯外交通之第2條快速通道。(3)臺北連絡線—由主線木柵附近分出,與臺北市既有及計畫中之快速道路系統連貫
《蔣總統經國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念郵票》
發行日:1998.1.13
票幅:30mm*40mm、40mm*30mm
承印者:中央印製廠
繪圖者:郭樹義
說明: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推行民主政治,擘劃經建改革,開放海峽兩岸往來,其豐功偉業深獲世人之推崇和敬仰。為表示國人對經國先生的追思與敬仰,特以先生之肖像以及先生親民愛民之圖照,印製「蔣總統經國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念郵票」一組二枚,面值為5元及19元,於民國87年1月13日經國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念日當天發行。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承繼先總統 蔣公為國家民族奉獻犧牲的革命人生觀與宇宙觀,為日後從政、治事奠下厚實之基礎。50年的公職生涯, 貢獻給國人難能可貴的自由,繁榮與興盛,被譽為榮民的大家長、青年的導師與政治經濟現代化的舵手。更以前瞻性的眼光,進行一連串的政治革新:解除戒嚴令、開放組織政黨、 放寬報紙的登記與發行,締造了中華民國自由化、民主化的驚人成就;並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打破海峽兩岸40餘年的隔絕,奠定日後良性互動之基石。
資料來源:中華郵政郵票寶藏網站
https://www.post.gov.tw/post/internet/W_stamphouse/
中國大陸研究概論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18 黃偉民易經講堂
政府唔緊張我們的健康,但好在意個「健康碼」!
這個「健康碼」,和抗疫無關,只是配合香港全民檢測,造成香港DNA數據庫,亦即大陸的社會信用系統。
大陸的城市,已在推行這個計畫,香港不能獨善其身。
大陸人最討厭香港人那種,和大陸人不一樣的姿態。他們認為,即然香港已經回歸,香港也只不過是大陸的一部份,香港人驕傲些什麼的?
只有邱騰華不同意。
邱騰華局長說:
Made in Hong Kong就Hong Kong, China就China;
一件加拿大製造的產品,會寫成Made in US嗎?
他將香港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比喻成加拿大和美國的關係。
Hong Kong is not China!
這幾年來,香港人的抗爭,多少人流血,多少人流淚,多少人入獄,多少人死亡,多少人遠走天涯……都是為了這句話:
Hong Kong is not China!
香港義士們的抗爭,由一個現職的問責局長來總結。
疫情會持續下去!
林鄭誓不封關,還開放機場給大陸人轉機,借香港名義,轉機到世界各地。
因為這個武漢肺炎病毒,真是好使好用。
年多來,無法止息的示威遊行;
反政府的集會;
街頭暴亂;
過百萬人的上街;
北京最介懷的維園六四燭光晚會,七一大遊行;
延期一年,違反《基本法》的立法會選舉;
未來幾項重要任務,全港全民檢測,健康碼,個人數據庫,港幣數碼化,配合國家的大數據分析……
這些本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都一一落實搞定。
就全賴這個肺炎病毒,所以說,林鄭政府,怎捨得疫情完結?
當前完成了立法會選舉延期一年的任務,疫情可以稍微放緩,下一波高峰,應該在推行全民檢測和健康碼的時候。
這些政策,遇到阻力,便將每日感染人數扯高,大家又乖乖的合作。
疫情,是最好的行政工具。
林健鋒代表工商界,李慧琼代表的建聯,已經在搖旗吶喊,沒有健康碼的市民,不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能進入商場、餐廳,要接受種種限聚令,要在家上課上學,因為他們沒有健康證明。
務求造成錯覺,工商界和打工仔,都要求政府,用健康碼分別「健康」和「非健康」的市民。
政府從善如流,用行政手段,將市民一分為二,限制不接受政府檢測的市民日常生活,做成不便。又放風使用健康碼的健身室,可以提早正常營業。
政府和保皇黨,正在合演一場大龍鳳,務使這個「社會信用系統」如期推行。
這個病毒,真是天降貴人給林鄭,協助她施政上過關斬將的。
這個病毒很功利,很醒目,很林鄭,很建制思維。
它只殺死老人家,長期病患者,不曬太陽的衰弱人士。
年輕人,壯年,患了很快康復,你看看麥德羅,鄧達智,感染瞓完幾日,又紮紮跳。
但老人院那些院友,糖尿病,腎病患者,一染就死。
那種低級思惟,陳健波價值觀的,凡沒用的,阻住社會,拖住社會,沒有經濟效益的生命,這個病毒幫你清除。
全世界的藥廠專家,在試驗疫苗,臨床的,都試在十八至五十五歲的人身上。
他們的目標很清楚,要這些壯年人不再成為帶菌者,病毒傷不了這個年齡層的人,但他們會成為帶菌者,傳染給他們接觸到的老人。
功利上看,病毒是用來清理老人,長期病患,和不應該生存的社會負擔。
這不是當年希特拉的優生學思維?
這樣的病毒,怎會是自然界的產物?這樣的價值思維,不正是目前社會的歪風?
著眼的,是眼前的功利!
當年港大周永新教授,研究全民退休保障計畫,認為要老有所依,政府需要開展工作,連林鄭冷眼,傲慢的問:
錢從何來?
這就是今日政府的價值取向,也是陳健波說的,年輕人阻礙他的收成期。
今日香港政府,由一群,年年考第一,自認學歷高的菁英在施政。
在中華文化中,做學問,只有一個目的,是為政,服務社會。
孔子之前,春秋時代,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接受教育的。
讀書人,稱為「士」,用現代的說法,是知識分子。
中華文化,對士的要求和期望很高。
士,不是在學校考第一,拿了什麼學位,讀了什麼名牌大學,或在大學找個什麼安全位置,做做研究,教教書,搞下人事,一副了不起的樣子,就叫「士」。
孔子的學生子張,在孔子死後,承傳孔門的責任,繼續授課,《論語》第十九篇記述,他對士的要求,有四大條件:
子張曰:
士,見危致命,
見得思義,
祭思敬,
喪思哀,
其可已矣。
一個讀過書的人,見到社會,時代艱難的時候。會自動的走出來,挑起這個責任。
見危致命,準備將整副性命,交給時代了。
黎智英沒有進過一天學校,沒有什麼學位;周庭也不像林鄭,年年考第一。
但他們都是士。他們和中國歷朝的知識分子一樣,時代艱難,國安惡法在前,黎智英沒有繼續做他的富豪,躲去台灣(他有很多地在內湖),繼續主理他的《台灣蘋果日報》;或去加拿大小鎮,和親人隱居;也沒去巴黎,陪妻子兒女讀書。
他有很多藉口離開香港。
廿三歲的周庭,也沒有像其他廿三歲的少女,在發她的白馬王子荳牙夢,想像結婚、生子、做母親,去日本泡溫泉。
她在危難時嫁了給香港。
他們可以和你我一樣,找到不同的借口,為自己的生涯打算,但他們是「士」,中華文化的士,見危致命,不可為也要擔當,將生命交給了時代。
他們和文天祥、譚嗣同、黃梨洲、顧亭林一樣,將生命交給社會。
他們和香港無數的年輕人一樣,他們都是士,沒有年年考第一,但卻是讀書人,沒有畏縮,因為這是做學問的初心,是時代的責任。
見得思義。
義者,宜也。是恰當的。
一個讀書人,一個士,得到任何利益,第一時間應該考量的,是問自己,是否應份得到的?
末世時候,金權勾結,今日香港,官商鄉黑,官員和企業,官僚和議員,家屬和企業,警察和黑幫,親屬交結,利益輸送,看看鄭若驊……
一般人生活艱難,玩弄權勢關係的,遍地黃金……
這個時候,見得思義。香港,是考驗人性的時代道場,一個受過教育的人,要每天問自己,這是否你所應得的?
這是一個士的基本反應。
祭思敬。
祭,不單只是宗教上,鬼神上的拜祭。
祭泛指對一切形而上,天人之間的宇宙規律,有一股敬意。
宇宙運行,有一股不變的規律。
陽盡陰生,陰盡陽來,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所以,一年有春夏秋冬,人間是物壯則老,時代是盛極而衰。
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離,凡美好的都會朽壞,擁有過的都會失去。
但不需要為這難過。
孔子說:
陰陽不測之謂神。
如果陽是好的,陰是壞的,什麼是好的壞的,你永遠不知道。什麼際遇才是真好?什麼才是真壞?
神,是莫測,根本不知道的意。
少年貧困,衣食奔波,才培養出踏實感恩的性格,一生知足安穩。
家庭疼愛,父母蔭護,學業一帆風順,學歷高,人氣傲,人生上少少逆境,便覺苦不堪言。人事上稍稍不順,就是生不如死。
敬,才會尊重這個宇宙規律,才能享受這個高低多變的人生。
喪思哀。
喪,狹義來說,是指我們說的白事。但《禮記》說的喪,廣義的,包括了時代的失敗。
一個士,讀書人,對時代的失敗,應該有自發的悲憤;黑白顛倒,正義不張,有種責任的痛思。
看看今日的香港,稍稍接受過基本中華文化教育的,對時代的失敗,都有莫名的悲憤。
子張說:
其可已矣。
一個知識分子,一個士,具備了這四點原則,也算是可以了。
https://youtu.be/uP5ZYzMFGgc
中國大陸研究概論 在 藥師陳進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藥師專業論中藥師及中藥技術士
藥師公會全聯會中藥發展委員會副主委 陳進男
摘要
我國衛福部中醫藥司從2015年提出中藥師及中藥管理技術士的構想,本文嘗試從藥師專業的角度、藥學訓練的養成、國際趨勢觀點、法規制度面,來討論這兩個構想從理、法角度的適當性。
如同醫師是醫療的專業,藥師自然是用藥的專業。藥學系的訓練養成過程其實與中藥的掌握運用息息相關。如同身體不會分中、西藥,從國際趨勢而言,用藥不分中西,由藥師管理,理所當然。國民健康是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從法規角度而言,藥師更應負起民眾在中藥用藥的照護責任。
關鍵字: 中藥師、中藥技術士
壹、前言:
制度設置簡單,但若考量不周設置不當,後續將有可能衍生許多管理問題(註1)。從2015年開始,衛福部中醫藥司就開始陸續規劃中藥師及中藥管理技術士的構想(註2,註3),然而這些構想,對於我國民眾用藥照護是否是正向的發展,值得深思。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如果這樣的作法的確對民眾健康用藥照護有所助益,當然值得推動。相反的,若這是不利國民健康並危害民眾用藥照護,衛生福利部職司國民健康,這些構想實在不宜推動。制度設計本不應為特定團體要求而量身訂做,應當有長遠眼光,以國民健康為優先考量,才無負國民所託。
貳、論用藥捨藥師其誰
如果一個國家負責診斷的專業醫療人員是醫師,那麼無疑地,藥師是為民眾用藥把關的專業人員(註4)。如同先前冠脂妥偽藥事件,若非由基層藥師發現舉報,這些偽藥恐怕也還在所有通路繼續流竄。中藥、西藥都是藥,對於中藥的用藥把關責任,全國所有藥師應責無旁貸(註5)。
目前實際現況是,不論是醫院中藥局的調劑工作、中藥諮詢,或是在中藥廠的藥品鑑定、品質管制,均是藥師在負責。藥師的養成訓練是在醫療領域中著重從科學的角度來理解藥物,例如傳統炮製對於水飛法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藥學的專業訓練讓藥師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再如中藥古籍所記載十八反十九畏,也必需要現代藥理研究來理解(註10)。因此對於中藥,藥師不光要學習理解傳統藥物相關記載,更要能從科學出發來理解所有藥物(包含中藥及西藥),如果藥師不能了解中藥,還有誰能更了解中藥(註6)?
參、十六學分綽綽有餘
許多倡議中藥師及中藥管理技術士設立者,往往以「藥師僅修習16個中藥相關學分」來論斷藥師無法勝任中藥調劑、鑑定、品質管制等相關工作,這樣的說法根本對於藥學系的教育訓練缺乏認知,也欠缺對藥師專業養成的尊重。例如,藥學系只修藥物分析三學分,為何卻沒人質疑藥師是否有能力進行藥物分析?因為學會藥物分析之前需要有普通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藥物化學等相關的基礎知識才有可能學習藥物分析。藥學系修習藥理學含實驗也才6學分,誰敢說藥師不懂藥理?中藥16學分的學習也不僅只於古文的理解,更要有現代的科學相關知識做基礎,才能徹底理解並了解中藥的各方面特性(註6)。
其實,16學分已經相當一學期的課程,從基本的中藥概論、生藥學、中藥學、炮製學、方劑學,包含相關實驗,以藥學系學生本身受訓練的藥學基礎,再加上這些訓練作為基本功,以這樣的基礎投入中藥領域其實已綽綽有餘。藥師的訓練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理解藥物,傳承古書記載再結合現代研究,自然能更透徹理解中藥。如同德國及日本也沒有另立中藥師或相關技術士,因為藥師的養成訓練本來就可以有這樣的能力(註7)。
再者,如同台大藥學院長沈麗娟所說,中藥也是藥物,藥學系老師進行教學時,中藥及西藥相關知識均會提及,因為中藥及西藥,都是有其藥理、藥化、藥動、藥劑,乃至調劑與治療,藥師所學中藥不僅只十六學分。許多藥物的基本知識都是共通的,在藥師國考中,考題與中藥相關者遠超過三十%,也絕非如中藥商所提藥師國考中藥題目不到五%(註8)。
肆、藥無中西國際趨勢
目前,在世界醫藥先進國家,如日本也未另立漢藥師制度,一律由藥師管理藥品相關事宜;在草藥使用發達的德國,也未另立草藥師。目前有中藥師的中國大陸及韓藥師的韓國,中國大陸藥政管理問題很多,實施中藥師制度幾十年,現在已經考慮調整學制及體制,效法台灣用藥照護模式,可見中國大陸的中藥師制度並不是一個值得效法的模式(註9)。在韓國的韓藥師制度也出現許多爭議,韓藥師管理的韓藥局也出現偷賣指示用藥的情況,顯現藥分中西管理並不是一個良好模式(註6)。
中國大陸去年12月25日最新通過的《中醫藥法》中也主張以促進中西醫結合為目標,可見藥事照護融會中西用藥是未來正確而先進的方向(註12)。因此,若未來不幸中醫藥司硬推中藥師制度,後續一定會衍生一堆問題。
其次,我國藥事人力已經相當充裕,相較WTO建議及OECD先進國家平均的藥師人口比,均已過高11。再者,依國家發展委員會出版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中,以其推估的模式,三十五年後我國人口將跌破二千萬人(註13),相對國際趨勢,屆時我國藥事人口比例將更加提高,因此如何充分運用既有藥事人力,都是值得重視的課題。
伍、合法照護國民健康
憲法第十五條陳述人民的生存權應予以保障,以及基本國策中第一百五十七條也提及「國家為增進民族健康,應普遍推行衛生保健事業」等內容可推知,人民的健康保護為一具體而重大的公共利益。藥品是達成醫療行為所必須之工具之一,民眾藥品使用之適當與否與「增進我國國民健康」實有直接之關連性。
早期中醫師、藥師數目或許較為不足,政府為因應國民健康所需以落日條款模式列冊中藥從業人員,待相關專業人才足夠之後,則應漸而取代,中藥商二代應以成為中醫師或藥師為目標,才能使國民健康獲得最大保障(註14)。如果中藥技術士是可行的,當初就可以設置,又何須以列冊方式處理?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六條:「行政行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衛福部長期以來對中藥行的管理向來執法不嚴,如今在中藥商壓力下,竟然公然提出中藥管理技術士的謬論,提出依『消費者自用』需求的『調配權』,此舉除了中醫師公會及藥師公會反對之外,甚至連消基會也提出質疑(註15),憲法第八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專門職業人員之執業資格,應經考試院依法考選之。釋字第四五三號解釋即曾嘗試予以定義,謂:「憲法第八十六條第二款所稱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係指具備經由現代教育或訓練之培養過程獲得特殊學識或技能,而其所從事之業務,與公共利益或人民之生命、身體、財產等權利有密切關係者而言。」因此,透過勞訓機制養成醫藥專業人員,恐將違反憲法及相關釋文保障民眾健康的意旨(註1)。同時也扞格醫療權、調劑權及製藥權,違反《行政程序法》的主張,若這樣的修法可以通過,將形成一個自相矛盾的法規怪相,我國的醫療、藥事、製藥等相關規範形同破功。
陸、結語:
藥,不分中藥、西藥,我國不少民眾往往誤以為所有中藥都藥性溫和,可以常服久服,殊不知藥物在低劑量使用的情況下就會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而且中藥在使用上,往往需要數種藥物配伍成方,並依症狀體質作調整,服用才能獲益而不受害。如果藥師不懂中藥,還有誰懂中藥?中藥的用藥照護,全國藥師實在責無旁貸。
綜上所述,中藥的用藥照護,從藥師的專業而論,無論從藥師的專業屬性、藥師充實的專業能力、中藥藥事照護在國際的潮流趨勢、法律相關規範的邏輯思考,藥師均是中藥用藥把關的最佳及不二人選。衛福部中醫藥司所提出的中藥師及中藥管理技術士的想法,對於民眾在中藥的藥事照護而言均不適當,也無益於我國國民健康。
Discuss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harmacist and the Technician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Specialty of Pharmacists
Jin-Nan Chen
Vice chairm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velopment Committee of Taiwan Pharmacist Associatio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try to discuss the two systems of the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pharmacist and the technician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harmacist’s professional,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y training,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and the syste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physicians are medical professional, pharmacists are naturally medicine professional. In fact, the training process in Department of pharmac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as the body does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both of those managed by the pharmacist undoubtedly. Since the health of the People is the 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of the basic human rights, from the regulatory point of view, pharmacists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abo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tion.
附註:
1. 陳進男:設置中藥材管理技術士 這樣做對嗎?蘋果即時論壇。2017.03.02。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70302/1067660/
2.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規劃建立中藥師制度 促進中醫藥整體發展。2015.06.15。http://www.mohw.gov.tw/news/531349761
3.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建立中藥材販賣業者管理制度,健全中藥藥事服務。2016.11.17。http://www.mohw.gov.tw/news/572558697
4. 陳進男:反對中藥技術士連署三天過門檻邁向萬人連署。藥師週刊第2007期(106/3.20 ~ 3.26)。http://www.taiwan-pharma.org.tw/weekly/2007/2007-2-1.htm
5. 陳進男:藥師:冠脂妥偽藥誰該負責?蘋果即時論壇。2017.03.07。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70307/1070610
6. 陳進男:現職藥師看中藥師制度。自由開講。2015.06.22。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355867
7. 陳進男:一名藥師心聲:中藥調劑 中藥商有什麼資格質疑藥師。蘋果即時論壇。2016.11.18。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61118/991855
8. 沈麗娟:反對中藥技術士修法。自由廣場。2017.04.11。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93340
9. 蔡惠婷:台灣需要的是先覺的中藥發展制度。蘋果即時論壇。2015.06.22。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50622/633413/
10. 吳柏鋒、鄭國宏、林恭儀:中藥配伍的禁忌:十八反與十九畏應用探討。北市中醫會刊;22卷1期(2016/03/31),P83 - 93.。
11. 蕭卜秧:健保署應支付社區藥局調劑中藥處方箋,實施「中醫醫藥分業」。自由開講。2017.03.01。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989337
12. 陳進男:一名藥師:中藥技術士設立 恐短多長空。蘋果即時論壇。2017.01.21。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121/1040675/
13. 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國家發展委員會。105.08。頁28。
14. 陳進男:衛福部這樣做對嗎?談中醫藥人員養成考選機制。蘋果即時論壇。2016.12.04。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1204/1004300/
15.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聲明稿。2017.4.12。http://www.consumers.org.tw/contents/events_ct?c=2&page=1&id=324
(藥學雜誌132冊p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