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權 #中國社會 #臺灣外交 #國際關係
近期,國際關係與情勢。2021年03月27日
中國戰狼外交,加速臺灣與美、日、歐盟的關係
中共軍機繞台/中國海警法/美台簽署海巡備忘錄/法國參議員挺台/比利時參議院通過友台法案
❗國防部公布,(3月26日)中共解放軍派遣高達20架次軍機侵入我防空識別區,是今年最高批次;空軍派遣空中巡邏兵力應對、廣播驅離。中國出動「運-8反潛機」2架次、「空警-500機」1架次、「轟-6K機」4架次、「殲-16機」10架次、「殲-10機」2架次、「運-8技偵機」1架次進入台灣西南空域防空識別區(ADIZ)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Ned Price)2月19日表示,中國《海警法》中的條文「強烈暗示了這部法律可能被用來恐嚇(中國的)海上鄰國」。而中國方面堅稱,該法內容符合國際慣例和各國實踐。
❗日本是目前對這項法律反對聲音最大的國家。《海警法》推出後,中國海警船隻多日駛入與日本存在主權爭議的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海域附近,東海形勢逐漸緊張。
❗台美簽署海巡合作瞭解備忘錄,戰略學者蘇紫雲今天表示,意在反制中國實施「海警法」後,增加海洋灰色地帶衝突強度,對外擴張的企圖。對於台美簽訂海巡合作備忘錄,朝野立委都表示肯定,民進黨立委羅致政及趙天麟認為,這是對中共擴張海權的必要反制。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指出,簽訂備忘錄將對兩國合作訓練上有正面幫助。
❗法國召見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指中國大使館近來威脅辱罵法國議員、學者、歐洲外交官等行徑,已讓人「無法接受」。消息人士透露,在20分鐘會面中,盧沙野曾想提台灣問題,結果秒遭打斷,稱「下次再約」。
❗中國周一才剛宣布制裁歐盟機構和人士,以報復歐盟為新疆人權問題而制裁中國資深官員。除法國外,德國、比利時和丹麥外交部也紛紛召見中國大使,表達不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在例行記者會上,堅稱歐盟基於「謊言和虛假訊息」而對中國施加制裁,「無理挑釁在先」,中方對歐洲國家召見中國大使「完全不接受」。
❗參議員卡迪克(Olivier Cadic)發言譴責,法國和參議院不會接受中共的指示,在媒體傳播之下,全世界正在發現中共獨裁政權對中國人民的控制,歐盟也針對新疆議題對中國官員實施制裁,中國則對歐洲議會議員進行報復,卡迪克詢問,在前往布魯塞爾的歐盟會議中,外交部是否考慮對中國採取新的措施,以及如何看待批准歐盟與中國的貿易協議。
❗我國外交部發布新聞稿表示,比利時聯邦參議院以49票贊成、0票反對、5票棄權,高票表決通過「加強台灣國際社會地位決議」,要求比國聯邦政府在歐盟層級強調與台灣加強合作的必要性,並應與歐盟共同協助台灣實質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民航組織(#ICAO)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等國際組織。
❗我國外交部表示,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主權屬於台灣2350萬人民,只有台灣人民有權決定台灣的未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台灣,而台灣也獨自存在於國際社會,這就是兩岸長久以來的事實和現狀,無論中國政府如何扭曲對台主張,都無法改變這事實。
❗前國防部長蔡明憲接受印度媒體邀請,參與線上論壇來討論防疫。蔡明憲在開場的時候,提到台灣作為一個國家,就立刻被香港代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打斷,說台灣是中國的一省,又直接離席抗議。此外,蔡明憲提到「武漢肺炎」時,也被葉劉淑儀插話:「注意一下,我認為你不應該用武漢來稱呼這個病毒,我會離開這場論壇,如果你再使用這個稱呼。」陸委會則說,這種粗暴打斷、沒有禮貌的行為,無法掩蓋我方是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
圖片來源:中華民國國防部
文字引述:中央社、中央廣播電台、自由時報、蘋果日報、民視新聞、BBC中文網、聯合報、公共電視
中央廣播電台 bbc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中國動態:2021年兩會內容彙整
2021年是 #中共建黨一百週年,亦是決定中國未來五年怎麼走的「#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疫情防控和國際抗疫合作、「#全面脫貧」之後的鄉村如何發展,即將突破 #3億的老年人口 如何養老等議題,也是會議的熱點。
現年67歲的習近平將於2022年完成中共總書記第二任期,CNN引述專家分析表示,習近平正鞏固自己在中國領導人行列的崇高地位,意圖與創建「#新中國」的 #毛澤東 平起平坐。
兩會舉行前2周,習近平宣布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官媒《新華社》稱有必要「統一黨員思想,提振品德」。
在過去的一年裡,#中國 與 #美國、#印度 等國的軍事緊張局勢急劇加劇。喜馬拉雅山邊界、#台灣 和 #南中國 海等領域都是軍事熱點。北京多次動用軍事力量威脅其宣稱擁有主權的台灣,包括多次出動戰鬥機進入 #台灣領空,並進行軍事演習。
❗ 中國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6%以上。
❗ 決定對香港特區選舉制度做出改變。
❗ 47名民主派人士被指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
❗ 「愛國者治港是一國兩制的核心要義」(黨說的算)
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強調要推進兩岸和平發展、祖國統一,並要高度警惕、遏止「#台獨分裂活動」。
近來中國在對港、對疆、對台的態度更為強硬且明確。自從2019年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會上明白表達要「#探索兩制台灣方案」後,中共便開展一連串的「制港、扼疆、對台」策略。在對港上,利用《#港區國安法》等法制手段將香港壓回到過去的狀態,以「確保憲法全面實施」;對疆則是從「#再教育」到美國所稱的漸進式滅絕,引起世界高度關注;對台則由《反分裂法》、惠台措施、《兩制台灣方案》、國際打壓、衛生人權的罔顧、疫苗統戰策略、禁台農產,到近期拋出的《#國家統一法》試溫度等等策略,充分對台實行兩手的棒子與蘿蔔手段。
根據聯合國《防止及懲治種族滅絶罪公約》(UN 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the Crime of Genocide),判定種族滅絶罪行是否成立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施暴方是否「蓄意」做出摧毀一個民族、種族、種族或宗教群體的行為。而要判斷某種罪行是蓄意為之有相當大的難度。
如何在法律上證明中國鎮壓新疆維吾爾族人的行為是種族滅絶,成為另一個爭議。
兩會指的分別是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及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會議,即經常會聽到的「全國人大」及「全國政協」,由於兩個會議通常在每年3月初同期召開,故合稱為「全國兩會」。
文字引述:端傳媒、新新聞、BBC中文網、
中央廣播電台、自由時報。照片來源:美聯社
中央廣播電台 bbc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北美 #極端天氣 #氣候變遷
#美國產業 #美國都市
🇺🇸彙整 2021年02月15~22日,
美國德州冰凍災情。
上週末期間,美國大半地區氣候惡劣,從太平洋西北地區(Pacific Northwest)、大平原(Great Plains)一路到中大西洋州,都是大雪、冰霰、凍雨的天氣。
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表示,#北極氣團 帶來的冷空氣一路向南,讓過去不常見冰封天氣的地區也寒氣逼人,墨西哥灣沿岸大半部、奧克拉荷馬州與密蘇里州都發布了冬季風暴警告。
圖1:2021年02月15日,德州氣溫分布圖
地處美國南方的德州一向都是以高溫著稱,這次面臨極端氣候寒流,部分地區甚至降到零下 18 度,美國總統拜登已經發佈德州 #緊急救災命令,應對可能的災情。德州地區起降的班機,已經取消了好幾百個班次;又因為電力短缺加上路面結冰,交通事故暴增,光是星期天一日就有 120 起車禍。
圖2:Texas before the storm on Jan. 31, 2021
圖3: image during the storm and outages Feb, 16, 2021
達拉斯(Dallas)居民布萊克(Thomas Black)15日就貼出照片,只見水管因冰凍破裂的漏水流到公寓走廊的吊扇上,竟因低溫結成一根根「#冰柱」,讓布萊克感嘆「身為德州人,我可應付不了」。還有人家中的水龍頭和浴缸結凍,馬桶蓋四周出現鐘乳石般的冰柱。
圖4、圖5:冰柱
由於供水系統被嚴寒凍結,大約一半德州人口(1300萬)面臨供水問題。其中,德州最大城市休斯頓收到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警告稱,任何飲用水必須要燒開後才可以,包括過濾水,以防止污染問題。
作為 #美國最大的產油區,美國每天的石油產能少了4成,倫敦布蘭特原油18日漲破每桶65美元。
美國在2010年之後,因 #頁岩油 開採技術出現革命性的突破,開採成本大幅下滑,刺激美國油氣產量雙雙大幅成長,墨西哥灣也因此成為能源交易中樞,而 #德州則是美國能源產業的心臟。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大多生產商的設備雖然能夠在一般寒冷氣候中正常運轉,但他們 #並未投資並確保設備能夠承受極端嚴寒的溫度。
海龜研究與保護中心執行董事溫蒂·奈特(Wendy Knight)指出,海龜屬於冷血動物,在遭遇極寒海水後會出現體溫過低,進而出現暈厥或無法移動的狀況。通常每個冬天,德克薩斯州南部的海灘上都會有100至500隻被「凍傻」的海龜被沖上岸,但像今年如此多的數量實屬罕見。
當地救援組織的志願者正在努力救援這些海龜,並將它們臨時寄養在附近的一間會議中心內,希望這些海洋生物可以儘快恢復自身體溫甦醒過來。
休士頓大學(University of Houston)能源經濟學家賀斯(Ed Hirs),早在10多年前就試圖警告德州電網的 #脆弱性。
他在2013年的休士頓紀事報(Houston Chronicle)發文,標題是醒目的「德州承受著蘇聯式的配電系統之苦」,質疑ERCOT是否在重演前蘇聯中央計畫失敗的覆轍?
對於ERCOT將這場危機怪罪於極端氣候,賀斯直言,這是ERCOT投資不足又忽視警告,才會在可預測的環境下潰敗。
確實,德州在上週經歷了逾一個世紀來最冷的幾天,但對經歷過類似危機的德州來說,並非躲不過的 #黑天鵝。只能說德州的電力供應未做好寒冬準備,也低估了在危機來襲前保留電力的需求。
圖片來源:NOAA、Planetizen、nbcnews、Reddit、Twitter
文字引述:中央社、科技新報、聯合報、鏡周刊、商周、新頭殼、BBC、中央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