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一起做華爾街日報的主題研究到底有什麼樂趣 #或許不能凡事只看樂趣
上週六結束了第三次的 #雙週華爾街日報導讀,我覺得我有幾個非常感動的點,我想要寫出來跟大家分享。我想要分成三個部分:
一、我的before and after
二、我對華爾街日報導讀讀書會的觀察
三、商業觀察舉例
▌一、我的before and after
這是一個為自己而讀的讀書會,因此我想要從自身出發。
#我的自我成長小觀察
華爾街日報導讀進行了三次了,我發現自己有三個很大的變化。
1. #我變得更好奇而且看新聞很仔細
以前看這些新聞會覺得「這跟我有關係嗎?」,就直接隨便看過了。但其實,只要我們仔細的觀察就會發現:當然跟我有關係阿,只是很近的關係,還是很遠的關係,但是一定是有關係的。因為世界的趨勢總有一天會影響到你,只是你有沒有發現而已。
2. #我不排斥看最原始的資料了
以前,都想看別人整理好的,覺得原始的新聞稿、資料好無聊、好長、不知道重點在哪裡,但是從第一次藉由主題是IPO而第一次看到了IPO公開資料發現根本是寶庫之後,就開始了一系列的驚奇,大家看下面我的舉例就會知道:我竟然從一個日本Yahoo與LINE的合併參透了前公司之前為什麼會受到政府的阻擋。如果你可以懂得更多,你會從「單純直覺」到「理性判斷」,這會幫助你最更多、更複雜的決定。
3. 勇於承認自己真的不會
因為題目太多元化,從IPO到晶圓到電動車到線上支付,我不可能每個都懂,而且最有可能的事情是:我都不懂。但是透過第一點以及第二點,我發現「這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我甚至是會在其他人分享的時候舉手說「這個我不懂,可以多說一點嗎?」,因為你承認你不懂,有人解釋,你就懂了。
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強者並非一開始什麼都懂,而是知道自己不懂的地方是什麼,並且加速跟上,在需要的時候懂,那就足夠了。
▌二、我對華爾街日報導讀讀書會的觀察
聚集一群願意努力而且又是各個產業人才的結果是什麼?就是我每一次雙週華爾街日報導讀前壓力都很大(不騙人),為什麼?
1. #所有的人都精心準備
我怎麼知道?因為就11個人阿,大家手上的資料很厚,畫心智圖的人有不同的圖、連結、文字敘述,我可以感受到大家儘管不一定全部都了解,可是是嘗試努力了解(因為每次主題差異非常大),可是就像萬維鋼說的,#通才就是在不同的議題當中都嘗試與這個世界的理解同步。
2. #沒有人遲到早退缺席
週六早上10:00 - 12:30,這時間真的不是在開玩笑的,是真的早阿~~~畢竟是週六,而且,我必須說,我們每次都有一個同學從彰化上來。(因為我們地點義無反顧在北車的小樹屋)你的學習、你的成長是自己掌握的,我們沒有逼迫任何一個人,你需要為你自己而讀。
3. #所有人樂於回饋他人
我非常非常喜歡每次有人分享完,就會有同學舉手說「我想要回饋剛剛的分享者」,真的,我每次都覺得很快樂,說了很多我平常絕對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公司、歷史淵源,甚至是暗黑秘辛。每次都忍不住又嚴肅又大笑。
學習是痛苦的嗎?是。
但是,如果你可以找到一群人,#那你會痛苦的快樂著。
#我覺得我找到了。
▌三、商業觀察舉例
如果說華爾街日報導讀還有一個加分的點,就是我們連在自己的小型line群組都可以隨時討論起不同的議題,例如今天的議題就是:
#日本雅虎母公司ZHD與通訊軟體LINE正式合併完成
#成為日本最大的資訊科技公司
我首先注意到的是這段話:
「ZHD的母公司是日本行動電話大廠軟體銀行公司(SB),SB的母公司是軟體銀行集團(SBG),由孫正義擔任董事長兼社長。LINE將成為ZHD的子公司。」(請參閱相關連結①)
這個關係簡直是跟連續劇沒有什麼兩樣,就是一個複雜的關係圖。
這時候有人提出一個疑問:
「這樣台灣LINE會有影響嗎?雖然是隸屬於韓國NAVER。」
欸等等,LINE是韓國的!?
我一查詢才知道,首先LINE真的是韓國NAVER創立的,只是它在日本創立,其因為331大地震,我們又愛又恨的「已讀」功能就是在地震的時候,因為訊號不穩定,已讀至少讓對方知道我看到了。
為什麼叫做「LINE」呢?起因於當時排隊打電話的人潮一直很多,一長條的線「LINE」,於是取名LINE。
LINE在台灣、日本、泰國都是主要的通訊軟體,但在韓國不是XDDD
有了這個基本的概念後,我又看到了一篇報導寫:
「日本雅虎(Yahoo Japan)與 LINE 的聯姻,在台灣也得通過競爭審查這關,公平會於昨(29)日審議這起日韓二大外商集團結合案,考慮兩造現行專精領域差異、未來大數據潛力等因素,判斷不會有害本土市場競爭,全案通過。」(請見相關連結②)
於是我有一個疑問:請問,人家要合併,為什麼我們要審查啊~~~
這時候群組的人找出了一篇說明文章,我看了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公平交易法」。(請參閱相關連結③、詳細資料規則請參閱相關連結⑤)
既然是政府的決定,我找到了一個公開的公平會新聞稿。
我覺得看這類型的分析文,跟我之前看91APP的IPO公開文件一樣有趣,你可以知道人家是怎麼在看這件事情的。(請參相關連結④)
有幾個我看到的重點:
1. 首先參與了這次的結合案總共有三方:SB、NAVER、LINE、日本Yahoo,於是在公平會看的就是當這四方有結合的時候,對台灣的影響為何。(也是整篇新聞稿的重點)
2. 我訝異的是,SBG在台灣是有庶務的,而且還有兩個。分別是Arm Limited之「微處理器及系統之研發與授權」及Brightstar Re, Ltd.之「再保險、智慧型手機回購及換購」,雖然我不是很懂,可是至少知道原來SBG是跟我們有關係的。
3. 因為結合案是LINE與日本Yahoo結合,也就是說,不排除未來日本Yahoo可以藉由LINE銷售,因此,有疑慮可以切入台灣的市場。
在這裡,看到公平會的邏輯是:
(1)若是真的發生,那麼台灣消費者需要負擔較國內網購平臺更高之運費,並忍受更長之運送時間。
(2)台灣的網購平臺多屬綜合性零售商,並非只銷售來自特定區域或特定品類之商品,故即使結合後日本Yahoo以LINE作為入口切入我國電子商務市場,其取代之對象較有可能是日本商品之國內代理商或供應商,而非一般綜合性網購平臺。
(我其實在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淘寶進入台灣的時候,政府查核的思考邏輯是什麼了XDDD 果然商業的世界很複雜,是需要一步一步來理解的。)
除了這個之外,我還自己畫了一張關係圖,結果發現,公平會的新聞稿中早就畫好了一張,而且還標示出股份所有權佔比。(我自己畫的以及公平會提供的我都放在留言)
我想,這是我在商業討論裡覺得有趣的,也是我訓練自己的,未必每一次都可以得到很多的收穫,但是,商業無所不在,每次練習一點點,就是很好的練習。
▌結論
華爾街日報導讀的起源只是我跟 Sandy's Recruitment note去年臨時起意的一個挑戰,起因於Sandy是風傳媒華爾街日報的代言人,而我們又想要讓自己更精進。
於是我們跟自己承諾了雙週六來執行,為了品質,這是一個封閉式討論。
這麼拉哩拉雜的寫出整的過程,是想鼓勵大家,研究商業不是一蹴可幾,但也不是窒礙難行,我們可以從小地方開始,帶著好奇心,歡迎你們也自己組隊來體驗這麼有趣的世界:)
► 相關連結
① 雅虎日本與LINE合併 成日本最大IT企業(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3010231.aspx
② 日本 Yahoo 合併 LINE 一案,台灣公平會也審查過關!(文章來源:INSIDE):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0519-yahoo-japan-line-merge
③ 日本雅虎與 LINE 結合案,公平會准了(新聞來源:TechNews):
https://technews.tw/2020/07/29/japan-yahoo-line-ffc/
④ 不禁止有關SoftBank Corporation、Z Holdings Corporation與NAVER Corporation、LINE Corporation結合(新聞來源:公平交易委員會):
https://www.ftc.gov.tw/internet/main/doc/docDetail.aspx?uid=126&docid=16384
⑤ 是否所有的事業結合都要向公平會申報?(資料來源:公平交易委員會):https://www.ftc.gov.tw/internet/main/doc/docDetail.aspx?uid=1206&docid=14284
中央銀行隸屬於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新【新增2例,均為境外移入;3月30日華航紐約班機,已12人確診;普篩或全面篩檢,指揮中心正研擬策略;美國停止資助世界衛生組織】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新增2名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案例,均為境外移入。其中,華航班機再增一人,已達12人確診,國內目前累積395例確診個案,包含6人死亡、137人解除隔離,其餘治療中。
■華航紐約返台班機CI011已12人確診,台灣仍有3例本土案例調查中
今日確診的兩名境外移入個案,都是自美國返台。一名60多歲女性(案394)1月22日到美國探親,搭乘3月30日自紐約返台的華航CI011班機,並於居家隔離期間,4月6、7日陸續出現全身酸痛、胃痛、嘔吐、胸悶及發燒症狀。此個案於4月8日採檢,但結果不明確不易研判,10日再採檢後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採檢時病毒量不高,也是可能因素。
針對已確診12人的「最毒班機」,莊人祥說,此班機共340位旅客、機組員,已採檢326人,其中12人確診、296人陰性,18人檢驗中。
另一名為20多歲女性(案395),1月23日至美國求學,4月4日出現咳嗽、鼻塞、流鼻水及嗅覺喪失,13日入境時在機場主動申報症狀,因此在機場便採檢通報。目前已匡列確診者在飛機上的前後排共10人、機組員11人列入居家隔離。
至於其他確診個案的疫調狀況,珊瑚公主號7人中,3位旅客已二採陰性;酒店女公關(案379)的職場接觸者已檢驗21例,其中17例陰性、4例檢驗中。
台灣至今有10例個案找不到感染源,莊人祥說,其中7例已「結案」,結案定義是指所有相關接觸者都已採檢且追蹤期滿,沒有衍生其他需要採檢且確診個案。而剩下3例持續疫調追蹤的個案,分別為台師大第一例確診男學生(案322)、50多歲北部女社區保全(案336)以及酒店女公關(案379)。
■疫情趨緩可放寬限制?陳時中:疫情變化大,防疫不能大意
目前疫情看似趨緩,是否會調整防疫政策、放寬限制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還是希望受影響的民眾、業者「再忍忍」,因為「小不忍則亂大謀」。
陳時中說,全世界的疫情嚴峻且變化速度快,4月3日時,整體確診人數剛破100萬人,今天4月15日,就已快200萬人;死亡人數也從5萬多,快速飆升到12萬人。「台灣看起來目前是守得不錯,這兩天也沒有本土案例,但是沒有大意本錢。」
目前台灣的邊境防線,陳時中說,經過幾次修正已經蠻完整,也已要求居家檢疫者若有困難,須在防疫旅館完成檢疫,減少居家檢疫期間再造成感染的情形發生。而5月1日勞動節假期,目前沒有取消的考量,不過仍要持續觀察疫情變化。
他表示,台灣的防疫作為,跟國外動輒封城、半封城、限制民眾出門時間相比,強度還是差很多。台灣應該算是勸導期的末端,也就是有限度的限制而已,靠的是國民的合作配合,才能用緩和的方式防疫,因此仍希望大家能多忍忍,只要願意忍耐,防疫就能守得更好。
此外,媒體亦詢問經濟部曾提及,若一週都零確診,則發放振興抵用券的可行性?陳時中表示,這是一個目標,而非計畫。若目標達成,可再討論恢復社會經濟等活動。
■普篩或特定高風險國家全面篩檢?陳時中:正研擬適當篩檢方式
今天上午在立法院召開的社福衛環委員會中,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目前有發現某些境外地區返台的民眾感染風險較高,因此正考慮對從特定高風險國家返台民眾全面篩檢。對此,陳時中表示,執行上沒有時間表,目前各種篩檢策略正在研議中,會配合快篩的開發、生產進度,以及疫情的變化,來選擇台灣最有效率的篩檢方式。
陳時中也統整過去針對歐美的採檢情形。歐洲返台民眾,自3月1日到4月6日有1萬9千多人,其中有172人確診。確診者中,機場攔截76人、居家檢疫期間出現症狀並確診90人,其餘是在居家檢疫結束前,由衛生單位關懷電話再確認,回溯新症狀如腹瀉、味嗅覺喪失等,再抓出904疑似個案檢驗,抓出6名確診者。
美國部分,到4月6日,一共回顧1萬4千多人,機場攔截26人、居家檢疫期間出現症狀並確診29人、檢疫期滿前再確認採檢有6人,共61例確診者。
他表示這種方式的篩檢陽性率,歐洲為5.76%、美國為4.1至4.5%;但若所有歐美入境者都採檢,效率會差很多,篩檢陽性率會降為歐洲0.85%、美國0.41%。
陳時中也表示,雖然不敢保證完全沒有漏掉病例,但比例應很低。且自4月6日起社區擴大採檢1萬多人,都沒有任何確診個案。現在一天雖然可以檢驗很多,但並不打算全面採檢,是因為防疫要保留一定的量能,遇到狀況才有餘裕並能馬上行動,是非常重要的「超前部署」。
此外,近期有些個案,上飛機前就已有症狀,引起討論。陳時中表示,不是有症狀就不能上飛機。「我在記者會上也常常咳!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能誠實告知何時出現症狀,讓專業醫師、醫療人員判斷,不要把這件事情當成罪過,否則會讓防疫出現很大的困難,這需要大家一起配合。」
■衛福部擴大防疫津貼獎勵對象,包括放射、感染、社工、行政與清潔人員
今衛福部醫事司修正「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再增加醫事人員津貼與醫療機構獎勵,並追溯自今年1月15日生效。
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針對第一線人力,除原先醫護人員外,擴大至放射、感控、呼吸治療師、行政、社工與清潔人員為對象。第二部分則是強調鼓勵採檢,鼓勵每個採檢單位總採檢量做愈多就會領到愈多獎金為措施,月發放獎金從5萬到20萬共4個級距。
醫事人員部分,第一線執行照護COVID-19疑似或確診個案的醫護人員,提供醫師每日1萬元、護理人員每班1萬元、專責醫事放射人員每月1萬元、專任感染管制人員每月1萬元。
醫療機構獎勵則包含若設置專責病房、採檢站、防疫門診,或主動安排個案轉檢、採檢及檢驗,都有相對應的補助;若收治使用呼吸器的重症患者,也按收治人數提供獎金,分配給呼吸治療相關人員。
而記者會中有媒體提問,隸屬於內政部管理的消防緊急醫療救護單位(EMT),在此次也是第一線救援的角色,薛瑞元也在立院質詢時提到獎勵對象將納入EMT。對此,陳時中表示,預算還沒定案,EMT要編在內政部或衛福部還需討論,但對防疫有功的人員,「獎勵不會少。」
■WHO「13點回應」台灣募資紐時廣告,外交部:10年來WHO會議7成被拒參加
針對台灣由設計師聶永真、YouTuber阿滴等民間人士發起的《紐約時報》刊登廣告募資,該廣告已於14日登報。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5日回覆媒體提問時,大動作以13點回應此事。包括WHO數十年間與台灣當局有經常性的技術交流、未排除台灣方參與COVID-19疫情討論、雙方有彼此互動交流的窗口、管道等。
對此,外交部國際組織司司長陳龍錦表示,外交部肯定WHO認真看待並公開討論台灣參與問題,但「WHO迄今仍無法抗拒來自中國政府的不當政治壓力,秉持專業及中立原則接納台灣完整無礙的參與,甚至在WHO對疫情的報告中,仍然將台灣當成中國的一部份,這與台灣完整參與WHO的會議、機制與活動,仍有很長的距離。」
陳龍錦也表示,台灣自2017年就未再受邀出席 「世界衛生大會」(WHA) ;自2009年至2019年,台灣曾申請參與187場WHO技術性會議,但只受邀參加57場,被拒率高達7成。除此,台灣所在地區屬WHO西太平洋區署(WPRO)負責,對方卻拒絕與台灣聯繫,不提供區域內公衛資訊等。
外交部最後重申呼籲WHO,儘速與台灣直接研商,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本年WHA,並完整接納台灣參與包括防疫在內所有會議、機制及活動。
■川普宣布美國暫停援助WHO,7共和黨議員要求譚德塞交出通聯資料
而另一方面,WHO也面臨來自美國的強大壓力。
就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推特上正式力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為其背書後的6個小時,現任總統川普則是在白宮玫瑰園記者會上宣布,美國將暫停捐助世界衛生組織,「正在評估世界衛生組織的角色、他們嚴重的管理失誤、以及掩蓋冠狀病毒流行訊息的情事。」
他指出世衛至今做出最危險、代價最高的災難性決定就是反對各國包括美國針對中國實施旅行禁令,「還好我不相信他們的說法、還是下令執行禁令,拯救了無數生命,不然數以千計的人就要死了。」
於此同時,共和黨共7名國會議員也聯合致函給世衛秘書長譚德塞,要求他最晚要在4月27日交出疫情相關資料、通訊紀錄與往來郵件,以協助美國國會舉辦世衛如何協助中共隱匿疫情的聽證會。他們強調,美國納稅人有權知道他們的錢是如何被使用的。
美國是世界衛生組織最大捐助國,每年貢獻4至5億美元。佔世衛總預算的15%。川普非常介意的是,中國一年只捐助大概4千萬美元甚至更少錢,僅是美國的十分之一。
世衛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獨立運作。針對美國政府的決定,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隨後發表聲明表示,目前疫情當頭,當是全球團結一致對抗疫情之際,並非減少領頭羊世界衛生組織資源的時刻。
■IMF估台灣經濟成長率負4%,龔明鑫算數推估「根本不可能」
國際貨幣基金(IMF)下修台灣2020年經濟成長率到負4%,對此,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則是駁斥不可能。
他分析,台灣第1季出口成長,國內消費亦未受影響、投資持續,主計總處所預估1.8%是合理的。第2季雖然狀況難以預估,但全球居家工作潮帶動筆記型電腦需求攀升,加上油價也比第一季好,台灣內需也沒有「封城」現象,不至於太差。
他之後更以數學計算來看,即使第2季零成長,要達到全年負4%,下半年得達成負8%至負9%經濟成長率,他激動表示,「那可能嗎?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日前亞洲開發銀行(ADB)下修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為1.8%,龔明鑫認為「ADB對亞洲與台灣的了解要遠比IMF更透徹,值得參考。」
台灣的美國商會今日也公布針對404名會員所進行的疫情經營情況調查報告。超過8成受訪者認為台灣疫情會在第3季結束,並有一定信心整體經濟會在疫情平息後的一年半內復甦。
目前,有4%會員表示已資遣員工或開始實施無薪假,反倒是超過6成會員表示,即便疫情惡化也沒有計畫縮減員工數量或實施無薪假。(文 / 陳潔、楊之瑜;攝影 / 陳曉威、中央社/張皓安)
#延伸閱讀
【圖表看疫情:COVID-19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COVID-19襲台83天,台灣防疫政策有哪些改變和轉向──完整呈現疫情中心說明及專家解析】https://bit.ly/2V4612r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武漢肺炎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 #報導者
中央銀行隸屬於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新【新增2例,均為境外移入;3月30日華航紐約班機,已12人確診;普篩或全面篩檢,指揮中心正研擬策略;美國停止資助世界衛生組織】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新增2名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案例,均為境外移入。其中,華航班機再增一人,已達12人確診,國內目前累積395例確診個案,包含6人死亡、137人解除隔離,其餘治療中。
■華航紐約返台班機CI011已12人確診,台灣仍有3例本土案例調查中
今日確診的兩名境外移入個案,都是自美國返台。一名60多歲女性(案394)1月22日到美國探親,搭乘3月30日自紐約返台的華航CI011班機,並於居家隔離期間,4月6、7日陸續出現全身酸痛、胃痛、嘔吐、胸悶及發燒症狀。此個案於4月8日採檢,但結果不明確不易研判,10日再採檢後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採檢時病毒量不高,也是可能因素。
針對已確診12人的「最毒班機」,莊人祥說,此班機共340位旅客、機組員,已採檢326人,其中12人確診、296人陰性,18人檢驗中。
另一名為20多歲女性(案395),1月23日至美國求學,4月4日出現咳嗽、鼻塞、流鼻水及嗅覺喪失,13日入境時在機場主動申報症狀,因此在機場便採檢通報。目前已匡列確診者在飛機上的前後排共10人、機組員11人列入居家隔離。
至於其他確診個案的疫調狀況,珊瑚公主號7人中,3位旅客已二採陰性;酒店女公關(案379)的職場接觸者已檢驗21例,其中17例陰性、4例檢驗中。
台灣至今有10例個案找不到感染源,莊人祥說,其中7例已「結案」,結案定義是指所有相關接觸者都已採檢且追蹤期滿,沒有衍生其他需要採檢且確診個案。而剩下3例持續疫調追蹤的個案,分別為台師大第一例確診男學生(案322)、50多歲北部女社區保全(案336)以及酒店女公關(案379)。
■疫情趨緩可放寬限制?陳時中:疫情變化大,防疫不能大意
目前疫情看似趨緩,是否會調整防疫政策、放寬限制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還是希望受影響的民眾、業者「再忍忍」,因為「小不忍則亂大謀」。
陳時中說,全世界的疫情嚴峻且變化速度快,4月3日時,整體確診人數剛破100萬人,今天4月15日,就已快200萬人;死亡人數也從5萬多,快速飆升到12萬人。「台灣看起來目前是守得不錯,這兩天也沒有本土案例,但是沒有大意本錢。」
目前台灣的邊境防線,陳時中說,經過幾次修正已經蠻完整,也已要求居家檢疫者若有困難,須在防疫旅館完成檢疫,減少居家檢疫期間再造成感染的情形發生。而5月1日勞動節假期,目前沒有取消的考量,不過仍要持續觀察疫情變化。
他表示,台灣的防疫作為,跟國外動輒封城、半封城、限制民眾出門時間相比,強度還是差很多。台灣應該算是勸導期的末端,也就是有限度的限制而已,靠的是國民的合作配合,才能用緩和的方式防疫,因此仍希望大家能多忍忍,只要願意忍耐,防疫就能守得更好。
此外,媒體亦詢問經濟部曾提及,若一週都零確診,則發放振興抵用券的可行性?陳時中表示,這是一個目標,而非計畫。若目標達成,可再討論恢復社會經濟等活動。
■普篩或特定高風險國家全面篩檢?陳時中:正研擬適當篩檢方式
今天上午在立法院召開的社福衛環委員會中,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目前有發現某些境外地區返台的民眾感染風險較高,因此正考慮對從特定高風險國家返台民眾全面篩檢。對此,陳時中表示,執行上沒有時間表,目前各種篩檢策略正在研議中,會配合快篩的開發、生產進度,以及疫情的變化,來選擇台灣最有效率的篩檢方式。
陳時中也統整過去針對歐美的採檢情形。歐洲返台民眾,自3月1日到4月6日有1萬9千多人,其中有172人確診。確診者中,機場攔截76人、居家檢疫期間出現症狀並確診90人,其餘是在居家檢疫結束前,由衛生單位關懷電話再確認,回溯新症狀如腹瀉、味嗅覺喪失等,再抓出904疑似個案檢驗,抓出6名確診者。
美國部分,到4月6日,一共回顧1萬4千多人,機場攔截26人、居家檢疫期間出現症狀並確診29人、檢疫期滿前再確認採檢有6人,共61例確診者。
他表示這種方式的篩檢陽性率,歐洲為5.76%、美國為4.1至4.5%;但若所有歐美入境者都採檢,效率會差很多,篩檢陽性率會降為歐洲0.85%、美國0.41%。
陳時中也表示,雖然不敢保證完全沒有漏掉病例,但比例應很低。且自4月6日起社區擴大採檢1萬多人,都沒有任何確診個案。現在一天雖然可以檢驗很多,但並不打算全面採檢,是因為防疫要保留一定的量能,遇到狀況才有餘裕並能馬上行動,是非常重要的「超前部署」。
此外,近期有些個案,上飛機前就已有症狀,引起討論。陳時中表示,不是有症狀就不能上飛機。「我在記者會上也常常咳!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能誠實告知何時出現症狀,讓專業醫師、醫療人員判斷,不要把這件事情當成罪過,否則會讓防疫出現很大的困難,這需要大家一起配合。」
■衛福部擴大防疫津貼獎勵對象,包括放射、感染、社工、行政與清潔人員
今衛福部醫事司修正「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再增加醫事人員津貼與醫療機構獎勵,並追溯自今年1月15日生效。
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針對第一線人力,除原先醫護人員外,擴大至放射、感控、呼吸治療師、行政、社工與清潔人員為對象。第二部分則是強調鼓勵採檢,鼓勵每個採檢單位總採檢量做愈多就會領到愈多獎金為措施,月發放獎金從5萬到20萬共4個級距。
醫事人員部分,第一線執行照護COVID-19疑似或確診個案的醫護人員,提供醫師每日1萬元、護理人員每班1萬元、專責醫事放射人員每月1萬元、專任感染管制人員每月1萬元。
醫療機構獎勵則包含若設置專責病房、採檢站、防疫門診,或主動安排個案轉檢、採檢及檢驗,都有相對應的補助;若收治使用呼吸器的重症患者,也按收治人數提供獎金,分配給呼吸治療相關人員。
而記者會中有媒體提問,隸屬於內政部管理的消防緊急醫療救護單位(EMT),在此次也是第一線救援的角色,薛瑞元也在立院質詢時提到獎勵對象將納入EMT。對此,陳時中表示,預算還沒定案,EMT要編在內政部或衛福部還需討論,但對防疫有功的人員,「獎勵不會少。」
■WHO「13點回應」台灣募資紐時廣告,外交部:10年來WHO會議7成被拒參加
針對台灣由設計師聶永真、YouTuber阿滴等民間人士發起的《紐約時報》刊登廣告募資,該廣告已於14日登報。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5日回覆媒體提問時,大動作以13點回應此事。包括WHO數十年間與台灣當局有經常性的技術交流、未排除台灣方參與COVID-19疫情討論、雙方有彼此互動交流的窗口、管道等。
對此,外交部國際組織司司長陳龍錦表示,外交部肯定WHO認真看待並公開討論台灣參與問題,但「WHO迄今仍無法抗拒來自中國政府的不當政治壓力,秉持專業及中立原則接納台灣完整無礙的參與,甚至在WHO對疫情的報告中,仍然將台灣當成中國的一部份,這與台灣完整參與WHO的會議、機制與活動,仍有很長的距離。」
陳龍錦也表示,台灣自2017年就未再受邀出席 「世界衛生大會」(WHA) ;自2009年至2019年,台灣曾申請參與187場WHO技術性會議,但只受邀參加57場,被拒率高達7成。除此,台灣所在地區屬WHO西太平洋區署(WPRO)負責,對方卻拒絕與台灣聯繫,不提供區域內公衛資訊等。
外交部最後重申呼籲WHO,儘速與台灣直接研商,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本年WHA,並完整接納台灣參與包括防疫在內所有會議、機制及活動。
■川普宣布美國暫停援助WHO,7共和黨議員要求譚德塞交出通聯資料
而另一方面,WHO也面臨來自美國的強大壓力。
就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推特上正式力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為其背書後的6個小時,現任總統川普則是在白宮玫瑰園記者會上宣布,美國將暫停捐助世界衛生組織,「正在評估世界衛生組織的角色、他們嚴重的管理失誤、以及掩蓋冠狀病毒流行訊息的情事。」
他指出世衛至今做出最危險、代價最高的災難性決定就是反對各國包括美國針對中國實施旅行禁令,「還好我不相信他們的說法、還是下令執行禁令,拯救了無數生命,不然數以千計的人就要死了。」
於此同時,共和黨共7名國會議員也聯合致函給世衛秘書長譚德塞,要求他最晚要在4月27日交出疫情相關資料、通訊紀錄與往來郵件,以協助美國國會舉辦世衛如何協助中共隱匿疫情的聽證會。他們強調,美國納稅人有權知道他們的錢是如何被使用的。
美國是世界衛生組織最大捐助國,每年貢獻4至5億美元。佔世衛總預算的15%。川普非常介意的是,中國一年只捐助大概4千萬美元甚至更少錢,僅是美國的十分之一。
世衛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獨立運作。針對美國政府的決定,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隨後發表聲明表示,目前疫情當頭,當是全球團結一致對抗疫情之際,並非減少領頭羊世界衛生組織資源的時刻。
■IMF估台灣經濟成長率負4%,龔明鑫算數推估「根本不可能」
國際貨幣基金(IMF)下修台灣2020年經濟成長率到負4%,對此,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則是駁斥不可能。
他分析,台灣第1季出口成長,國內消費亦未受影響、投資持續,主計總處所預估1.8%是合理的。第2季雖然狀況難以預估,但全球居家工作潮帶動筆記型電腦需求攀升,加上油價也比第一季好,台灣內需也沒有「封城」現象,不至於太差。
他之後更以數學計算來看,即使第2季零成長,要達到全年負4%,下半年得達成負8%至負9%經濟成長率,他激動表示,「那可能嗎?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日前亞洲開發銀行(ADB)下修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為1.8%,龔明鑫認為「ADB對亞洲與台灣的了解要遠比IMF更透徹,值得參考。」
台灣的美國商會今日也公布針對404名會員所進行的疫情經營情況調查報告。超過8成受訪者認為台灣疫情會在第3季結束,並有一定信心整體經濟會在疫情平息後的一年半內復甦。
目前,有4%會員表示已資遣員工或開始實施無薪假,反倒是超過6成會員表示,即便疫情惡化也沒有計畫縮減員工數量或實施無薪假。(文 / 陳潔、楊之瑜;攝影 / 陳曉威、中央社/張皓安)
#延伸閱讀
【圖表看疫情:COVID-19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COVID-19襲台83天,台灣防疫政策有哪些改變和轉向──完整呈現疫情中心說明及專家解析】https://bit.ly/2V4612r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武漢肺炎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 #報導者
中央銀行隸屬於 在 【金融史上的今天:民國68年11月8日,中央銀行改隸屬行政院 ... 的推薦與評價
中央銀行 (以下簡稱 央行 )於民 國50年7月1日在台復業、 隸屬 總統 府,借用台北市寶慶路台灣銀行的辦 公場所;民國68年7月4日, 央行 正 式搬遷至羅斯福路一段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