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者特惠限定】 2021民間課程友情推介
為感謝一直撐起本研社的民間研究的朋友,月捐支持者參與 民院教育 Intercommon Education,今季民間課程可獲8折優惠大放送,先到先得!
今季課程:https://bit.ly/3wlo5Et
立即報名:https://forms.gle/LAf6KFTPZGyzEuTE6
# 獲得優惠方法:請於報名時,在「你如何得知」一欄註明「本研月捐支持者」,待核實後即可享有八折優惠。
== 課程簡介 ==
【COM1101 如此時代,如何異議:策劃屬於你的媒體,寫你的故事】
此課程以傳媒行業「文化專題」、「人物專訪」等說故事形式為切入點,分享具體的編採操作和工作坊實踐——多媒體錄像、文字攝影報導編輯、頻道或版面的定位和策劃、網上傳播策略等,以讓我們在掌握基本「行業」視角作法之餘,並窺探新媒體分眾化、受眾變身內容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的傳播環境,有更充分的工具和裝備,反轉傳統媒體玩法,建立自身發聲和行動的方式。
--
【GEO2001 大瘟疫:我們學會了甚麼 】
以往「瘟疫」兩字彷彿只是歷史詞彙。2020年,瘟疫卻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分每一吋,「生活」兩字倒成了歷史。我們迫不得已學了很多傳染病知識,每日接收大量科學資訊,甚至人人也變了半個傳染病專家,每日都要作「專業」決定:哪款口罩合格?哪款疫苗有效?怎麼生活更「安全」?很多決定尤關生死。回首一望,你有梳理過這一年嗎?
--
【MAT2001 廿一世紀數學日常】
本課程旨在探索這些「不簡單」的數學知識,包括分形幾何、混沌理論、編碼學、密碼學、計算科學、公共選擇理論、分攤理論、博奕論、 人工智能等等,以了解這些數學如何建構我們廿一世紀的社會運作。課堂上由講師深入淺出講解日常生活的問題與當代數學的關係,介紹及證明相關的數學定理,並試設習題及推介一些有關課題的文章,供學員在課餘時間自由學習。學員只需具備中學數學課程知識及能力即可報讀,進而從日常世事理解當代數學,亦從最新數理為我們生活的時代解碼,一起打破「只有數學家才需要認識數學」的迷思。
--
【CUL2101 看見殘障?殘障電影工作坊】
到底殘疾這個過去曾一度在主流社會裡被消音,在歷史中被視而不見的社群,今日是否已成了電影世界的新寵兒?到底我們在觀看這些殘疾電影,我們看到的又是甚麼?到底電影是一種宣揚普世殘疾人權利的重要媒介,還是一種保守的,所謂促進社會和諧的安慰劑?隨着障礙研究(Critical Disability Studies)在亞洲漸獲重視,本課程亦希望與這個電影熱潮同步出發,跟參加者一同探討這些與電影、人權、身體哲學相關的課題。
--
【PHI3003】主權在民的迷思 Sublation of Popular Sovereignty
「主權在民」是否只著眼於民主普選,跟經濟、環境、網絡、食物自主無關?與及「主權在民」是否代表民族主義,跟抗拒同一性的基進民主理論無關?如果主權的內容比一時一地的政治權威豐富,那是否也意味在政治打壓下,可以發展其他主權的可能?深入研究,必可令「主權在民」成為當下所需的批判政治思想資源,從而認識不同抗爭的真正意義,並開創更適用的理念與行動,讓我們繼續前行。
--
月捐撐起土地研究工作: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代數基本定理」的推薦目錄:
- 關於代數基本定理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代數基本定理 在 每天努力Hack國家!士修的17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代數基本定理 在 黃土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代數基本定理 在 [中學] 多項式方程式與代數基本定理- 看板Mat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代數基本定理 在 [代數基本定理] 雖然這個內容聽起來非常像高中數學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代數基本定理 在 代数基本定理证明 的評價
- 關於代數基本定理 在 代數基本定理整函數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代數基本定理 在 每天努力Hack國家!士修的17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看到一篇熱門分享的貼文《一堂物理課,了解貧富差距的根源》,在某個經濟學社團引發激烈的學術(?)討論。合先敘明,我認為這位老師非常認真,很用心將物理學、經濟學和哲學連結起來。
Liou YanTing:一堂物理課,了解貧富差距的根源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403616276360627&id=100001368650813
不過,將猜拳遊戲與氣體動力論胡亂連結,反而模糊了一些真正能套用的概念。在談論分配正義時,將財富自由分配簡化為貧富不均的對立,然後傾向政府需要介入。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正義」,我不認同這叫做所謂「科學與人文的思辨之旅」。
※本篇附圖是網友提供:「沒有要酸的意思但我真的想到這張圖。」
Part 1
電容放電曲線呈指數衰減,放射線衰退曲線呈指數衰減,跟美國財富分配圖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紫外光殺菌的曲線也呈指數衰減,是不是跟猜拳遊戲還有財富分佈一樣呢?
這是典型的物理半調子。物理模型的相似性,來自數學模式的相似性,與物理現象無關。我最常舉的例子是,測不準定理來自波的數學性質,與量子力學無關的訊號波,也會有測不準定理,這些都可以用傅立葉分析推導。量子力學的意義在於賦予測不準定理另外的物理詮釋。
但我發現很多物理系學生誤以為測不準定理一定是量子力學的現象,甚至到研究所階段都不知道電機系做訊號對測不準的理解,搞不好比物理系更深刻。這是一種鄙視鏈和反鄙視鏈。
所以,文中的波茲曼分布,來自統計的數學性質,並不建立在氣體動力論之上。更何況,指數遞減現象在各種科學和工程領域都很常見,這是自然的數學模式。根據奧坎剃刀原則,你扯進氣體動力論,只是騙不懂物理的外行人,跟你一起誤解物理罷了。
只要某一現象符合「衰減速度與值成比例」性質,寫下數學式和解微分方程的結果,就必然出現指數衰減曲線。我認為這是數學程度40分就能理解,物理程度大概要60分,才不會被表象迷惑的性質。
數學系的訓練是提取抽象模式,但一般數學系學生沉迷於符號推演之美,不去思考真實問題。物理系的訓練是建構近似模型,但一般物理系學生時常忘記模型僅是近似,並且把數學模式的必然性誤理解為巧妙的真理。
這個我特別有感,因為我當年同時修數學系和物理系的課,花了很多時間掙扎兩邊做學問方法不相容。物理系學生大三修完量子物理,幾乎不會去思考波動力學為何與矩陣力學等價,對修過微分方程和線性代數的我卻是很自然的事,然而數學系學生卻大多不會碰觸量子力學,無從思考他們所學理論意義何在。
原文作者所犯的其實是物理系常見通病,連許多教授都無法倖免。由於缺乏對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式的深刻理解,只由結果腦補關聯性,甚至把沒有物理意義的中間演算,硬套憑空想像的詮釋,美其名為物理圖像。我大學時期聽到這類似是而非的所謂「物理解釋」都覺得異常痛苦。
例如上述的指數衰減,如果你問一個成績優秀的物理系學生,他或許會列舉許多指數衰減的物理現象,並讚嘆物理規律的美妙。但能回答下一個問題的學生就少了,為什麼這些現象都呈指數衰減?
這問題其實很簡單,只要回到微分方程去看,它的本質是衰減速度與值成比例,凡是符合此性質,就必然得到指數衰減的數學規律。物理是參透自然的數學語言,對自然的理解,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語言能力的掌握,即為我所強調的數學模式。
Part 2
對岸的知乎有一個討論串,更深入地探討了分配遊戲的模擬。
房间内有 100 人,每人有 100 块,每分钟随机给另一个人 1 块,最后这个房间内的财富分布怎样?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250384
我覺得這篇文章沒什麼問題,你注意到他說隨機遊走相當於求解離散空間的熱傳導方程,這是將一個待解問題轉化為一個已知問題,純粹是數學模式的相似性,他沒有將隨機遊走的分布解,建立在熱力學物理之上。
貧富不均為穩定態,均富為非穩定態,其反直覺的思維誤區在於,「平均分布」僅是「穩定分布」的一種少見子集,絕大多數情況的「穩定分布」不是「平均分布」。例如,二項分布、常態分布,都不是人人均等。
說到底,「平均值」僅是平均後的一個值,常態分布以平均值為對稱,不代表區間每個值一定均等。
統計分布的穩定態,取決於機率密度函數的長相。你可以批評這個數據模擬,誤用熱力學模型解釋人類經濟現象,真實世界不存在完全隨機的交換行為等等。但這些批評並不到位。
因為它只是一個經濟行為的玩具模型(toy model),遊戲規則決定機率密度函數,進而決定穩定態的分布,算出來正好是狄利克雷分布。又恰巧與離散空間的熱傳導方程相似,則是後話。
我們也可以用一些物理的解釋。大多數人誤解了,物理的結果是「穩定態」,本來就不一定是「均等態」。在這個實驗之中,什麼條件會出現均等態?或許是每分鐘隨機分配給所有人自已手上所有的財產,能量的交換不加任何限制。
所以反過來想,遊戲規則限制了每分鐘隨機只能給另一個人1塊,當我因為機率的偶然,手上財產從100元掉到80元,我就更往破產的機率傾斜了。反之,我從100元變為120元,但下一回合我仍然只要給別人1塊,我的優勢就隨時間演化變大了。
我個人特別喜歡它後續做的「允許負債」模擬,以及「努力多1%競爭優勢」模擬,令人慶幸沒有出現反直覺的悲劇結果。自由競爭之下努力有意義,相當勵志,不是嗎?
經濟學的解釋,當然不能只是「要求平等均富的社會本身正是反自然的存在」,那僅僅只是「限定遊戲規則之下貧富不均是統計的穩定態」。
至於這個遊戲規則,離真實世界有多遠,當然很遠,但咱們學經濟的講機會成本。你不用這個遊戲規則,用另一個遊戲規則,會不會發生一樣的貧富不均結果?看起來很有可能會,但沒證據我不確定,有一說一才是科學精神。
或許在任何遊戲規則之下,只要不脫離「每分鐘隨機給出的數額有限制」的基本假設,都會跑出貧富不均的分布結果。而這個基本假設,在真實世界中也不可能捨棄,那麼這個數據模擬就有其參考價值。我們可以說,不論任何制度必然會有貧富不均的狀況出現,這才是最正常的現象。
參考閱讀:
巴斯夏的蠟燭工坊:今天臉書有一篇遭到瘋傳的經濟學相關文章,堪稱經濟學程度的照妖鏡
https://www.facebook.com/329896911051695/photos/a.358878471486872/642324269808956/?type=3
(我貢獻了 巴斯夏的蠟燭工坊 這篇文章的某些段落。)
代數基本定理 在 黃土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到一篇熱門分享的貼文《一堂物理課,了解貧富差距的根源》,在某個經濟學社團引發激烈的學術(?)討論。合先敘明,我認為這位老師非常認真,很用心將物理學、經濟學和哲學連結起來。
Liou YanTing:一堂物理課,了解貧富差距的根源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403616276360627&id=100001368650813
不過,將猜拳遊戲與氣體動力論胡亂連結,反而模糊了一些真正能套用的概念。在談論分配正義時,將財富自由分配簡化為貧富不均的對立,然後傾向政府需要介入。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正義」,我不認同這叫做所謂「科學與人文的思辨之旅」。
※本篇附圖是網友提供:「沒有要酸的意思但我真的想到這張圖。」
Part 1
電容放電曲線呈指數衰減,放射線衰退曲線呈指數衰減,跟美國財富分配圖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紫外光殺菌的曲線也呈指數衰減,是不是跟猜拳遊戲還有財富分佈一樣呢?
這是典型的物理半調子。物理模型的相似性,來自數學模式的相似性,與物理現象無關。我最常舉的例子是,測不準定理來自波的數學性質,與量子力學無關的訊號波,也會有測不準定理,這些都可以用傅立葉分析推導。量子力學的意義在於賦予測不準定理另外的物理詮釋。
但我發現很多物理系學生誤以為測不準定理一定是量子力學的現象,甚至到研究所階段都不知道電機系做訊號對測不準的理解,搞不好比物理系更深刻。這是一種鄙視鏈和反鄙視鏈。
所以,文中的波茲曼分布,來自統計的數學性質,並不建立在氣體動力論之上。更何況,指數遞減現象在各種科學和工程領域都很常見,這是自然的數學模式。根據奧坎剃刀原則,你扯進氣體動力論,只是騙不懂物理的外行人,跟你一起誤解物理罷了。
只要某一現象符合「衰減速度與值成比例」性質,寫下數學式和解微分方程的結果,就必然出現指數衰減曲線。我認為這是數學程度40分就能理解,物理程度大概要60分,才不會被表象迷惑的性質。
數學系的訓練是提取抽象模式,但一般數學系學生沉迷於符號推演之美,不去思考真實問題。物理系的訓練是建構近似模型,但一般物理系學生時常忘記模型僅是近似,並且把數學模式的必然性誤理解為巧妙的真理。
這個我特別有感,因為我當年同時修數學系和物理系的課,花了很多時間掙扎兩邊做學問方法不相容。物理系學生大三修完量子物理,幾乎不會去思考波動力學為何與矩陣力學等價,對修過微分方程和線性代數的我卻是很自然的事,然而數學系學生卻大多不會碰觸量子力學,無從思考他們所學理論意義何在。
原文作者所犯的其實是物理系常見通病,連許多教授都無法倖免。由於缺乏對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式的深刻理解,只由結果腦補關聯性,甚至把沒有物理意義的中間演算,硬套憑空想像的詮釋,美其名為物理圖像。我大學時期聽到這類似是而非的所謂「物理解釋」都覺得異常痛苦。
例如上述的指數衰減,如果你問一個成績優秀的物理系學生,他或許會列舉許多指數衰減的物理現象,並讚嘆物理規律的美妙。但能回答下一個問題的學生就少了,為什麼這些現象都呈指數衰減?
這問題其實很簡單,只要回到微分方程去看,它的本質是衰減速度與值成比例,凡是符合此性質,就必然得到指數衰減的數學規律。物理是參透自然的數學語言,對自然的理解,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語言能力的掌握,即為我所強調的數學模式。
Part 2
對岸的知乎有一個討論串,更深入地探討了分配遊戲的模擬。
房间内有 100 人,每人有 100 块,每分钟随机给另一个人 1 块,最后这个房间内的财富分布怎样?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250384
我覺得這篇文章沒什麼問題,你注意到他說隨機遊走相當於求解離散空間的熱傳導方程,這是將一個待解問題轉化為一個已知問題,純粹是數學模式的相似性,他沒有將隨機遊走的分布解,建立在熱力學物理之上。
貧富不均為穩定態,均富為非穩定態,其反直覺的思維誤區在於,「平均分布」僅是「穩定分布」的一種少見子集,絕大多數情況的「穩定分布」不是「平均分布」。例如,二項分布、常態分布,都不是人人均等。
說到底,「平均值」僅是平均後的一個值,常態分布以平均值為對稱,不代表區間每個值一定均等。
統計分布的穩定態,取決於機率密度函數的長相。你可以批評這個數據模擬,誤用熱力學模型解釋人類經濟現象,真實世界不存在完全隨機的交換行為等等。但這些批評並不到位。
因為它只是一個經濟行為的玩具模型(toy model),遊戲規則決定機率密度函數,進而決定穩定態的分布,算出來正好是狄利克雷分布。又恰巧與離散空間的熱傳導方程相似,則是後話。
我們也可以用一些物理的解釋。大多數人誤解了,物理的結果是「穩定態」,本來就不一定是「均等態」。在這個實驗之中,什麼條件會出現均等態?或許是每分鐘隨機分配給所有人自已手上所有的財產,能量的交換不加任何限制。
所以反過來想,遊戲規則限制了每分鐘隨機只能給另一個人1塊,當我因為機率的偶然,手上財產從100元掉到80元,我就更往破產的機率傾斜了。反之,我從100元變為120元,但下一回合我仍然只要給別人1塊,我的優勢就隨時間演化變大了。
我個人特別喜歡它後續做的「允許負債」模擬,以及「努力多1%競爭優勢」模擬,令人慶幸沒有出現反直覺的悲劇結果。自由競爭之下努力有意義,相當勵志,不是嗎?
經濟學的解釋,當然不能只是「要求平等均富的社會本身正是反自然的存在」,那僅僅只是「限定遊戲規則之下貧富不均是統計的穩定態」。
至於這個遊戲規則,離真實世界有多遠,當然很遠,但咱們學經濟的講機會成本。你不用這個遊戲規則,用另一個遊戲規則,會不會發生一樣的貧富不均結果?看起來很有可能會,但沒證據我不確定,有一說一才是科學精神。
或許在任何遊戲規則之下,只要不脫離「每分鐘隨機給出的數額有限制」的基本假設,都會跑出貧富不均的分布結果。而這個基本假設,在真實世界中也不可能捨棄,那麼這個數據模擬就有其參考價值。我們可以說,不論任何制度必然會有貧富不均的狀況出現,這才是最正常的現象。
參考閱讀:
巴斯夏的蠟燭工坊:今天臉書有一篇遭到瘋傳的經濟學相關文章,堪稱經濟學程度的照妖鏡
https://www.facebook.com/329896911051695/photos/a.358878471486872/642324269808956/?type=3
(我貢獻了 巴斯夏的蠟燭工坊 這篇文章的某些段落。)
代數基本定理 在 [代數基本定理] 雖然這個內容聽起來非常像高中數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代數基本定理] 雖然這個內容聽起來非常像高中數學, 但某些高中數學的內容就算出了社會, 還是有可能會不經意地使用到。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課本教過的 ... ... <看更多>
代數基本定理 在 代数基本定理证明 的推薦與評價
代数基本定理 证明. 2015-02-25 • Last Modified: 2018-08-23. 一个不严谨的但是直观的拓扑学证明. 见http://www.matrix67.com/blog/archives/1466 缓存. ... <看更多>
代數基本定理 在 [中學] 多項式方程式與代數基本定理- 看板Mat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16388 一文中有一句寫說:
代數基本定理:
任一個n次「複係數」多項式方程式 (n為正整數),「至少有一個」複數根。
最後又說:
任一個n次「複係數」多項式方程式 (n為正整數),「恰有n個」複數根。
我有點轉不過來...這兩句話沒有衝突嗎?
先說「至少有一個」,然後又說「恰有n個」?
或者是說 ”恰有n個複數根”,這n個全都是重根,
也就是他一開始所說的 ”至少有一個複數根”?
另一個問題:
一次方程式恰有一個根,二次方程式如果重根算是兩個,那麼二次方程式就恰有兩個根。
3 2
那三次方程式ax +bx +cx+d=0
照上面的說法,如果係數是複係數的話,那恰好有3個複數根
那如果係數是實係數的話呢?
把東西都還給老師了 Orz,麻煩各位前輩們喚醒記憶
再次感謝各位前輩們! <(_ 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5.169.7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