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ato Hsieh:不管怎樣台灣的條件都不可能比英國好,正當性和法律和歷史條件各方面都是英國強。所以要囉唆就去找英國,少在台灣廢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17081859546665&id=1473785203
周布雅:香港難民問題不用吵了,這個300萬港人申請海外公民的權力是1997年以前就有的,只是中英聯合聲明之後在中國基於單一國籍制之下要求英國廢止的,強生拿出來其實就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你們中國不遵守中英聯合聲明了,那麼我們英國也不需要再守約了
有能力來台灣的香港人就肯定有能力去英國,大不了來了台灣之後再轉機去英國,台灣再怎樣不惜代價出血也不可能拿出比英國更好的條件,假如以難民身份來台灣之後是只能住在難民特區、沒有工作權所以錢用光之後就只能靠救濟維持生活、沒有政治權所以理論上是不能參與政治活動、也沒有投票跟參選權力,假如跟英國能給予的條件相對比之後還是選擇要來台灣當難民,那我覺得懷疑他的動機也是合理的
但是這些都是假議題,就好像中國喜歡用開戰逼人談判可是其實自己根本沒有做好戰爭準備,他們單純就是賭你不願意冒戰爭風險會退讓一樣,強生是不是真的打算大規模放出簽證我認為也是存疑,他更可能是賭中國不敢承受這麼大的損失,假如香港真的一半的人都出逃,帶走的人才跟金錢是中國絕對沒有能力彌補的,拋售資產造成的金融風暴也是現在的中國無力承受,那麼經濟損失不下於毀掉半個珠海貿易區,就算這些人大部分只是申請了簽證之後繼續在香港生活,那麼那些人你敢不敢像內地的中國人一樣想動就動?如果不敢那一國一制就變成國際笑話
可以預見的就是中國不會放人、不可能放人、不敢放人,就算放人走,來台灣的待遇也遠遠不如去英國,所以我不懂現在見縫插針吵著台灣必須馬上跟中國翻臉,不然就是人類罪人的是在吵什麼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357176500959777&id=100000023814582
【國際秩序變局下 香港並非國際孤兒】-【回顧】
一「中國硬推港版國安法 英媒曝:強森已準備好接收香港難民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78017279005011&id=584986081641475
【回顧】
一「臺灣應該為香港人訂立難民法嗎? | 鄭立 — vocus」
一「香港人不會請鬼抓藥單」!
一「【港人上 ptt 淚籲台灣人】台灣切勿草率通過難民法!中國恐借政治難民身份「混入間諜來台」| BuzzOrange」
一「前AIT主席卜睿哲:接收香港示威者 台灣恐「自找麻煩」 | ETtoday新聞雲」
#國共一家親_看不出你跟共產黨有什麼不一樣系列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18005461672861&id=584986081641475
「假 性 孤兒 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卡米地 comedy club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心得]《假性孤兒》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假性孤兒關於情感缺失父母- 心情板 的評價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心得] 分享,假性孤兒- 看板pay_hom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Re: [心情] 跟爸媽的價值觀嚴重不合scottaa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假性孤兒的推薦與評價,DCARD、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假性孤兒的推薦與評價,DCARD、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假性孤兒的推薦與評價,DCARD、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心情] 跟父母的相處-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心情] 家人一直嫌棄自己覺得心累 的評價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問題] 療癒童年治癒自己的書- book 的評價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閒聊] 用鐵血的孤兒來談性教育會怎樣? 的評價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靠北消防2.0 的評價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掛燙機推薦ptt 的評價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微負雷] 孤兒怨2:最黑暗的過去- 9歲的抬頭紋PTT推薦- movie 的評價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情報] GundamInfo 鐵血的孤兒第二季免費放送PTT推薦- C_Chat 的評價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求助] 孤兒怎麼提親? - marriag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好雷] 怪奇孤兒院- movi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爆卦] 中國孤兒院作13禁生意發大財 - 熱門PTT 的評價
- 關於假 性 孤兒 ptt 在 Fw: [閒聊] 鐵血的孤兒if結局- 超級機器人大戰 的評價
假 性 孤兒 ptt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也是同志遊行的意義所在,仍有人必須躲藏在暗處,藉由一次大型現身,讓很多人知道他們並不孤單,有燈、有人、有路可走。」
下週六便是同志大遊行,
同婚過之後,尚有很多關卡要過。
行動是最好的支援,
無論你的性傾向為何,都很歡迎上街來走走,
讓大家看看、世界上還有這麼多可愛的人。
每年六月跟十月,
都是私訊來詢問要不要出櫃的旺季(咦!)
僅以此篇,獻給大家。下周六見!
--
大學放榜的那一週,媽媽趁著排休,開車帶我出遊。我坐在副駕駛座,電台播著輕快的情歌,媽媽說,上大學就可以交男朋友了。講得像是我曾經對交男朋友有興趣一樣。她以為我沒聽清楚,再說了一次,我停頓,回話,說我沒有想交男朋友。又往前開了一小段路,幾分鐘,下一首歌,我們開上一座大橋,就在那個交接的當口,媽媽突然想通,彷彿她不曾懷疑過,用嶄新的口氣,開玩笑卻又遲疑,媽媽終於問出那個問題。我一直很怕,但也許我也一直在等。
那件事情不好說,詞彙太燙,於是媽媽說:妳是不是有「那個」的傾向?
無法說是,或者不是,誠實跟謊言都有難度,幾乎是最困難的口試,而妳已經為此準備了隆重的答案。妳終於能說:「嗯。」或者更接近「m。」難以張口,也難以啟齒的閉口音。車行駛在關渡大橋的中途,但她無暇顧及,逕行開往路邊停靠。她沒接話,我也沒說話,對話就留在橋中央。後來也發生過很多類似經驗,如同親子關係裡的百慕達三角洲。相關的話題總是靜悄悄陷落,開了頭,不收尾,或跳接,或切歌,之後都假裝沒發生過,隱密的攻防戰反覆進行,敵不動,我不動。
接著是上大學之後的事。我的初戀結束得非常慘烈,雙方都年輕,不懂溝通,有許多任性妄為的部分。對方後來劈腿,中間的風雨拉鋸已經不復記憶,只記得在椰林大道上淋雨狂奔,或者在醉月湖邊談判,現在想起來覺得真是體力充沛。第一次的分手經驗最苦,吃不下,睡不著,如同行屍走肉。當時流行略寬鬆的褲子,我記得有天需要去上課點名,套上褲子,手一放開褲子就直接滑落,十天內我大概瘦了七公斤。身邊能夠談論的人極少,幸好有個朋友總是在凌晨陪我講長長的電話,感覺快要溺斃的時刻,每通電話都是空投而來的救命索。跟這個朋友後來失去聯絡,但我會永遠記得她陪我走過的這段夜路。
媽媽察覺異狀,我只能說心情不好,有太多層次需要遮掩,也根本沒有面對其他壓力的耐受度,心裡疼痛而脆弱,輕輕一碰就會斷裂,還夾雜擔心事跡敗露的慌張。沒多久就是農曆新年,大家族的聚會上反覆地被問有沒有男朋友,還記得有個親戚插嘴說:「妳該不會是同性戀吧?」其他人有的笑,有的因為聽到這個字眼而尷尬,完全是地獄中的地獄。
連戀愛都無法公開談,又怎麼跳過戀愛階段,直接談論分手呢?
要到十幾年後,我有個異性戀女生朋友發現男友劈腿,她在雨天緊急收拾行李,逃離他們同租的套房,半夜叫了計程車來我家暫住。一進門她就跪倒在門口,呈現 orz 的姿勢,回過神就開始細數她抓包男友的過程,對話內容,心理轉折,哭啊,罵啊,喊啊,崩潰,在臉書貼抱怨文。我才突然發現,原來一般人分手是可以這樣的,可以光明正大地攤開討論,甚至哭著打電話回家。
上大學後,看見一些公開出櫃的同志,不一定認識,我遠遠看著那個誰跟誰,尋找一點尾隨的方式。這也是同志遊行的意義所在,仍有人必須躲藏在暗處,藉由一次大型現身,讓很多人知道他們並不孤單,有燈、有人、有路可走。
我在PTT找到Lesbian版,甚至不敢加進「我的最愛」選單,每次都重新從最外圍的選項繞路而進,怕被誰發現,還有已經倒站的壞女兒跟KKCITY的5466站台。虛擬的世界成為妳真實世界的支架。精挑細選某個下午,假裝只是經過,深呼吸,推門走進女書店或是晶晶書店。《童女之舞》《鱷魚手記》《愛的自由式》構築出一道階梯,飄動的彩虹旗是地下王國的召喚,妳在那裡找到一點近似於認同感之物。
我練習在日常生活循序漸進地出櫃,像是在岸邊做一場漫長的暖身運動,接著慢慢踏進淺水池,試圖跟親近的朋友談論,動作必須很小,很怕濺起水花。
初始經驗有好有壞。當我正襟危坐,跟朋友說,我想告訴妳一件事的時候,她就立刻知道了,她覺得很好笑,引用原文就是:「很明顯好嗎?」另一個朋友則石化了,她有點著急地結束對話,在幾天之後打電話來,哭著說,她沒辦法接受這種事,希望我能趕快恢復正常。我跟後者在一個共同的交友圈,我以為她可以接住我的困頓,但我判斷錯誤,剛好我也忙著打工跟家教,忙碌是很好的掩護,我選擇從那個群體撤退。回想起來覺得懷念,那是一個還很在意面對面、或是直接通話的年代。
進一步,退兩步,再進兩步,雖然磕磕碰碰,但我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發現出櫃其實沒那麼可怕。
跟不太相熟的學姊修了同一堂課,她自然地跟我聊起前女友,不用多說,她辨認出我們是同類,類似這樣的事帶來一點安全感。也有過意外的插曲,系上辦三天兩夜的營隊,營區在山上,很冷,工作人員睡大通舖,睡前還要對隔天流程,開會到一半,某個學姊突然指著我,說「蕾絲邊」。我無法招架這突如其來的攻擊,並且覺得這說法古典卻新奇,我無言以對。學姊不放棄,繼續伸手指向我,重述「蕾絲邊」,見我全身僵硬無法回應,她把手伸得更長,將我領口露出的保暖衛生衣的蕾絲滾邊推回去。
再後來我跟媽媽之間也有類似的攻防,很多次我話說到一半,她的眼神或是反應,仍舊會把我推回去。我也顧慮到如果真正說出口,她就不能在眾人面前繼續假裝她不知道,她也會進入自己的櫃子,我家又不是開家具行的,話到嘴邊總是放棄。我是單親家庭獨生女,性向是我們這個小家庭裡的大象,已經漸漸擠壓到母女的談話跟空間,但我們選擇視若無睹。
大學畢業後我進廣告公司工作,工時極長,想要通勤時間短些,也想爭取自己的空間,我出外租屋。剛離家的時候媽媽天天打電話來,問工作狀況,問午餐內容,問一日行程,什麼都問,就是不問我的感情狀況。偶爾媽媽還是會開玩笑般地問有沒有男朋友,當然秒回沒有。這樣的往復更像是複診,一次次確認某種疾患的存在,日子久了,我開始覺得厭煩,長期的不問不說,近乎冷暴力。
工作幾年後,如此的問句又出現,這次不一樣,我終於有力氣回答:「我喜歡女生」。
那個下午很熱,我站在窗邊講電話,陽光普照,但我的聲音絕對在發抖。電話彼端出現很長、很長的沉默,然後媽媽說:「妳這樣不正常。」我回問她:「什麼是正常?」已經忘記這場對話怎麼結束的,最後我一邊哭一邊按掉了電話。
接下來我們經歷了關係惡劣的幾年,迸發出巨量的荒謬對話,例如她會突然說可以接受我不結婚,男生跟女生都不要交往,單身就好。再糟糕一點的狀況,我們會突然針鋒相對。我已經不是那個在母親面前失語的青少年,長出認同的同時,我也長出舌頭,學會反擊,學會辯論。不知道從哪一天起,立場竟然轉換,她漸漸說不過我,成為失語的那方。儘管如此,「同性戀」或是「同志」仍舊是不被使用的詞彙。我們因為各種雞毛蒜皮小事爭吵,只因為我們不討論最應該討論的事, 我們爭論,卻無法說出核心,我們動不動就吵架,聯絡的頻率拉得很長,見面的時間變得很短。
艱難的冷戰持續數年,很多時候我感覺自己是個孤兒,龐大的孤獨感讓我喘不過氣。
三十歲左右,我差不多建立好自己的支持系統,擁有如同家人般——不,可能比有血緣的家人還親密的——朋友們。再後來媽媽見過我的許多朋友,也知道許多女生也都是交女朋友的,比例之高,想必對她來說是不小的衝擊。我們漸漸能夠開啟對話,她不會再提「正常」這類的字眼,偶爾她還會跟我提起朋友的小孩,說對方看起來就是。接著她幾乎就長出雷達了,我發現她會偷看路上的踢。
從我十八歲的那個「嗯」算起,大抵經過十年,中間有各種大大小小無聲有聲的戰爭,我終於不用再跟媽媽出櫃了。去年公投前,媽媽特地手寫兩好三壞的小抄,進場前還想跟我對答案。至今她還是沒辦法很自然地說「同性戀」或是「同志」這些詞彙,但也沒那麼禁忌。
每個同志、每個非異性戀者,當他們發現自己跟世界的預設值不相同時,都勢必會走上一段追尋的路,每個人的旅程不同,或長或短,或輕鬆或困頓,有的一路獨行,有的順利跟了團。如同這段認同的路途,家人朋友也會有他們的路途,出櫃不是看一場電影,無法在兩小時內就得到完美的結局,出櫃更像是一千集的鄉土劇,必須吃過很多很多頓飯,過上很多平凡無奇的日子,才會有一點點情節推進。每個家庭的狀態都不同,如果不幸地降生在過難的級別,也請不要硬碰硬,就低頭趕快走過這一段,選擇遠一點的大學,經濟獨立,過自己的生活。要好好長大,會有人愛你。
後來我終於理解了媽媽口中的「正常」是什麼,正常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是中間值,如同有人喜歡正常,有人喜歡半糖去冰,有人喜歡無糖少冰。正常不是正確,當你跟大多數人不同,不代表你不正常,你只是比較特別。
+
全文收錄於散文集《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假 性 孤兒 ptt 在 卡米地 comedy club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太有才!一定要推!
馮老大加油!!
在「市長,給問嗎?」網站,有朋友提問,若台北市爆發殭屍危機,怎麼辦?
讓馮光遠團隊告訴您~
沃草「市長,給問嗎?」網址
http://ppt.cc/RY~T
PTT推文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13821043.A.E66.html
============================
Q:若台北爆發殭屍危機,您的執政團隊會如何處理?
活屍危機這幾十年來都是受歡迎的創作題材,甚至在歐美也有以活屍危機爆發為主題的演習以及宣導,除在幽默之餘,也藉此提高消防、救災、撤離、安置等等程序的精實度,請問若台北市爆發活屍危機,身為台北市長的你會如何處理?如何疏導、安置民眾,如何防止疫情擴散、如何處理已受感染的病人、如何尋求國際救援。
A:
一、界定
在開始回答之前,我們先將問題本身作必要的釐清與界定。「殭屍」是一個歧異的詞。提問的朋友指的,應該是類似美國影集「陰屍路」所演的殭屍,而不是香港電影「暫時停止呼吸」類的殭屍。以下統稱為「殭屍」。
歐美影劇裡對殭屍的描繪,也不盡相同。如「陰屍路」、「林肯大戰殭屍」中的殭屍,是動作遲緩、不分晝夜、即使肢體受重傷也會不斷行動的死人。「殭屍哪有那麼帥」中,是動作遲緩、不分晝夜行動的活人。「28天」中是多在夜間活動,動作迅速的死人。「我是傳奇」中,是只能在陰暗處活動,動作迅速、狂暴的活人。當然,以上並不是窮盡的分類。
各種不同的殭屍,相同點是都具有攻擊性與傳染性(不然戲就不用演了)。
大部分殭屍片,場景都是政府解體的世紀末意象,此時自無所謂的政府對策,只能是純個人或小群體的求生問題,若有需要,請參考坊間曾出版過的「殭屍完全求生手冊」。
而網友所提問的台北市政府對策,應是指政府機能尚建在的情況,和一般影視作品的角度並不相同。
二、法源
我們可以想像,一旦殭屍危機爆發,極有可能會採取如「危機總動員」所展現的區域封鎖與強制反向隔離措施。但是台北市政府要依據何種法律進行必要的強制措施?值得研究。
「危機總動員」中的軍事管制場景,也許會有朋友直覺聯想到戒嚴法。可惜依照戒嚴法的規定,必須是戰爭或叛亂發生才可宣告戒嚴,殭屍危機並非戰爭。且需必須由總統經行政院會議之議決,立法院之通過,始得為之(戒嚴法第一條參照)。並非台北市可獨力宣告。另外,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第三項規定之總統發布緊急命令之權,亦非台北市政府之職權。
殭屍形成的原因,大部分作品描述為不知名的傳染病,是否可用適用傳染病防治法之規定?可惜,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之規定,除了該條所列舉的數種法定傳染病之外,其他傳染病必須經過中央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認定、公告之後,才能適用該法,而同法第八條亦規定,傳染病流行疫情、疫區之認定、發布及解除,均由中央主管機關為之。故在衛生福利部尚未公告殭屍病毒為法定傳染病、指定台北市為疫區之前,該法第三十五條以下規定各項具強制性的管制、限制行動自由、進入公、私場所、隔離治療、留驗疑似被傳染者、制定防疫辦法、徵用、徵調等措施,均無法採用。
又同法第十八條規定:主管機關於國內、外發生重大傳染病流行疫情,或於生物病原攻擊事件時,得結合全民防衛動員準備體系,實施相關防疫措施。首先殭屍疫情似乎無法解釋為「攻擊事件」。又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之規定,著眼點主要是物資的確保與人力的統籌,並不包含前述各種防疫所需的強制性措施。
另外,災害防救法所規定的災害,是指風災、水災、震災、旱災、寒害、土石流災害、火災、爆炸、公用氣體與油料管線、輸電線路災害、礦災、空難、 海難、陸上交通事故、森林火災、毒性化學物質災害等災害。並不包含傳染病。但假設殭屍危機的成因,如「芝加哥打鬼」一樣是生化戰劑洩漏所致,即符合災害防救法之規定。在此情況下,該法所授權地方主管機關得發布緊急應變措施、劃定警戒區域並管制出入、限制或禁止交通工具通行、徵調、徵用、對軍隊及各種公部門或團體之人力的指揮權、優先使用傳播媒體與通訊設備等權限,均可應用。
經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上述幾種針對特殊狀況的法律,面對殭屍危機,或者台北市政府並無主動權,或者不完全合用。但我們還是有基本的法規可以依循,即是行政程序法(第三十六條以下)及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九條以下)中,關於即時強制的規定,即為阻止犯罪、危害之發生或避免急迫危險等目的,得於必要時對人管束或留置,對物扣留、使用、處置,對於住宅、建築物或其他處所之進入等一般性的權限。此時,處理殭屍問題的主要權責機關,應是台北市政府警察局。
最理想的狀況,當然還是由中央政府儘速宣告殭屍病為法定傳染病、台北市為殭屍疫區,即可以最切合需求之傳染病防治法取得各項處置之法源依據。
或許有人會問,殭屍都來了,幹嘛還管法源?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國家總是藉著緊急事態的名義,侵犯人權。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殷鑑不遠。所謂的正當法律程序,就是為了確保國家不會恣意妄為,越是在緊急的時候,才越需要講究法律授權。法治國原則,恆常是政治人物檢視自己言行的量尺。
三、對策
殭屍危機一旦發生,由於當街攻擊、啃食活人的事件,必會引起輿論震動與市民的驚懼,而,中央部會又大多在台北市,故我們可以合理的假設,殭屍危機爆發後,中央主管機關會快速的為必要的認定、公告,解決前述的法源問題。
而面對殭屍,個人的力量極其渺小;有效運作的組織,能提供倖存者高強度的保障。若台北市爆發殭屍危機,維繫市政府對所轄警、消、醫護等政府力量能持續的掌握、統合能力,將是首要的目標。
影視作品中,政府組織之所以會崩潰,主要的原因大多是防疫出現漏洞,遭殭屍由原本安全區域的內部攻陷。故而,在安全區域內,自有必要採行嚴格的檢疫與疾病預防工作。
對於無家可歸的市民,我們認為應徵用內部具有完善隔間、外部可以經由簡單的加固而達到阻絕殭屍效果的建築,如學校、低樓層老公寓等,加以收容。考慮殭屍危機時電力供給可能停止,高樓顯非合宜的收容處所。進一步的,以阻絕物封鎖道路的方式,逐漸擴大倖存市民的居住空間。
台北地狹人稠,一旦都市機能遭到妨礙,供應倖存市民生存所需的物資,將成為市政府的重大負擔,除了仰仗平日的災害應急儲備、疫區外運送物資入內,在經過嚴格的檢疫程序之後,應陸續將倖存市民疏散至疫區外。包括物資與救災人員的進入與市民的疏散,都必須仰仗市政府與中央或其他地方政府,甚至國際救災隊伍的聯繫合作,單靠市政府之力絕無可能持久。希望屆時真能捐棄黨派成見,共赴國難,以救台北市民於水火之中。
至於市區內已經存在的殭屍如何處理,端視殭屍的種類而定。如「陰屍路」中的殭屍,既然只是會行動的屍體,只要重視警員的防護裝備,或者善加利用某些殭屍種類只在夜間、暗處活動的特性,尚不難肅清。基此,殯儀館有優先收復的必要。
若是如「我是傳奇」中的受感染者,並非死者,基於人權考量,政府非在不得已之情形性,不能輕率剝奪生命,此時僅能考慮以區域性的隔離方式,將殭屍活動範圍限制在市區之中的固定範圍,等待研究出治療方法。這點,同時也是醫療機構必須優先被確保的理由。
以焚化的方式處理殭屍,似乎是可行的方式,但若如「芝加哥打鬼」一樣,焚燒後空氣與灰燼反而造成生化戰劑的散佈,那麼我們可嘗試與中央、台電、地方政府協調,將捕獲的殭屍關入核四圍阻體中,或高階核廢料永久儲存場中,以水泥固封。(什麼?台灣沒有永久儲存場?)
附帶說明,除非科學研究證明,殭屍病毒會導致屍體的頭蓋骨豆腐化,如「陰屍路」中一般,否則市民若未經適當的組織及配備足夠的防護裝備,貿然展開肅清殭屍的行動,不但危險且有可能增加新的感染者,導致防疫失敗,對此市政府將嚴格禁止。
最後,有些朋友可能已經發現,我沒有討論到「末日Z戰」的狀況,因為我認為那不需討論。面對潛伏期只有15秒、全天候都可行動、動作迅速又狂暴,堪稱影史上最強殭屍,除非像以色列那般早早接獲情報、築起高牆,還可勉強自保一段時日,否則疫情一旦爆發,任何政府都不及反應;而偏偏台灣是中國意圖染指的國際孤兒,經常收不到國際交換的防疫資訊。那時,唯一能做的,只有祈禱小布來救我們。
還有一種提問的朋友沒想到的情況,殭屍危機可能不只發生在台北市,如果新北也發生殭屍問題,並且在核一、核二廠內也發生,導致核電廠失常,那麼,殭屍危機併發核災,小布也救不了我們。
四、後記
最後我們要談,這個看似荒誕不經的問題,為什麼有必要回答。
我想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候選人,都主張要有類似「市長,給問嗎?」這樣的線上接受請願、陳情、質問的機制,但我個人認為,這還不夠。
美國白宮就有個官方線上請願平台,叫We the People,只要提案能在三十天之內募集到兩萬五千人以上的連署,不管內容多麼荒謬,白宮就會正式的答覆。之前就曾經有人建議興建星際大戰中的死星,白宮的科技幕僚也認真的加以回覆提案不可行的理由,聽說後來還提了興建星艦企業號的提案。
真正重要的,其實是保證回應的機制,與誠實、不迴避的答覆,也就是政府對民意的尊重與誠意。因此我承諾,當選之後,也會繼續維持這種作法,絕對不會以官樣制式文章來搪塞。
其次,台灣是個多災的國家,地震、颱風,或者國際性的流行病,發生機率並不低。台北市政府有沒有考慮過八八風災的雨量降在台北?或者大屯火山爆發?或者核一、二廠輻射外洩?或者再一次的Sars,甚至世界衛生組織一再警告疫情持續擴大中的伊波拉?殭屍危機的對策,其實與其他的災害,也有共通之處。沒有任何設想是完全的荒謬,差別只是我們如何看待問題。
政府對災害的應變準備,本來就應該以應付極端事態為準備的標準。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主張每年進行核子災害疏散兵棋推演的原因,沒有認真的面對問題,永遠也不會有充分的準備。
最後,我認為,災害準備,不能只有政府在做。台北市有260萬人口,當災害突然來襲時,政府之力不可能即時的照顧到所有人。正確的防災觀念,應該是市府要宣導、協助每個家戶平時準備好防災物資和急難用品,以備不時之需,包括必要的食物、飲水、照明設備、急用藥品。一旦遇有與外界斷絕、撤離、因為殭屍來襲而在家中反向隔離等情形,足以堅持到救援到達、脫險。
因此我主張,為了鼓勵民眾預先從事災害準備工作,市政府應對市面上販售之急難用物資,給予認證,凡是符合市府認證的、有效期性的物資,譬如食品類,都可以在產品屆滿有效期限之前,免費向商家更換相同新品,減輕市民儲備物資的成本。至於即將過期的產品,台北市政府購回後,可用於急難救助、賑災、國際人道救援等用途,不會浪費。
(E)
圖片來源:魚夫
假 性 孤兒 ptt 在 假性孤兒關於情感缺失父母- 心情板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因為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電視劇,好多人開始意識到親子教育,雖然我還沒有看過,但想透過《假性孤兒》這本書,和大家分享這一類型的問題 ... ... <看更多>
假 性 孤兒 ptt 在 [心得] 分享,假性孤兒- 看板pay_home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爸爸就是情緒性那一類的,是抗壓性極差跟很幼稚還有情緒不穩的人,最近因為小事生氣拿手機摔了二次,把螢幕摔壞了。 唉。該如何切割情緒,才不會受 ... ... <看更多>
假 性 孤兒 ptt 在 [心得]《假性孤兒》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網誌版本:https://samiau0321.blogspot.tw/2017/11/blog-post.html
書名:《假性孤兒》他們不是不愛我,但我就是感受不到
英文書名:Adult children of emotionally immature parents
作者:琳賽‧吉普森(Lindsay C. Gibson)
出版社:小樹文化
因為書名的緣故,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孤兒」兩個字,但本書並非探討現代父母雙薪家
庭無法照顧子女的議題,許多假性孤兒甚至成長在衣食無缺、父母成就學歷高,甚至是全
職母親的身旁,這本書真正要探究的是
我們內在的「深層孤寂」與「不安全感」到底從何而來?
這其實是我內心的巨大問號。
在人生的路途我總覺得父母彷彿有看不見的銅牆鐵壁包圍無法突破,他們對我的態度,視
學業成績、順從與否來決定,總是忽冷忽熱沒有規則,每當我想要闡述自己的想法,父母
就會把話題和注意力轉回自己身上變成訓斥,常常向我抱怨孩子無法解決的情緒、夫妻爭
執和婆媳問題...在滿滿哀傷童年中度過的我,常常覺得喘不過氣。
漸漸的,我開始覺得父母對於「角色」和社會眼光看得比真正的我來得重要,他們重視自
己的社會角色分數(像是好的母親、盡責的爸媽),比子女的感受、心理狀態來得重要,
這個詭異的想法讓我陷入極度的罪惡感,但現實是,無論我是否能達到他們的要求,我都
沒有成就感、感覺不到愛並且不快樂。
【 1 】是什麼造就我們內心世界的孤兒
書裡面主要討論的是在「情感缺失」症狀底下的人(與其專注在父母身分,不如說是整個
社會普遍的問題),這類人無法體會別人複雜的情緒、以自我思考為中心、無法接受差異
性、習慣用情緒感染的方式來溝通問題。
那麼什麼是情感健全的互動呢?
聽起來是不是有如神一般的境界!?
就算是和親密的家人、伴侶、朋友也很難達到如此深度的親密關係和安全感,甚至我們自
己己的深層孤寂,或許都來自於自己的情感缺失,這本書並不是要歸咎於誰,在看每個章
節的時候,非常建議用三個角色和立場去審視,分別是父母、自己(或者對伴侶)、孩子
(或者對弟妹),將會得到完全不同的震撼。
【 2 】情感缺失者的徵兆
挑了幾個讓我非常有感觸的部分。
(1)指望被鏡映 The mirror stage
鏡映(The mirror stage)原本指的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透過與父母的互動,父母自
然對孩子的情緒、感覺產生同理和連結,但情感缺失者,渴望的是孩子能理解他們並且鏡
映出來,變成是孩子需要時時刻刻解讀應付他們的情緒。
(2)時間觀念的不同
情感缺失者常常在情緒衝動的情況下,只能辨識片刻(當下便是永恆)而不是線性、連續
的,他們無法理解別人為何帶著過去的傷,常常前後不一致或者不能理解別人需要復原的
時間。
(3)內化父母的聲音
小時候我們吸收來自長輩的意見和信念,將這些批評化為內在聲音,這些聲音會對你的個
人價值跟品格時時批判,這或許也是有些人聽到別人無心的話語,就會突然勃然大怒的原
因,他們內在的受傷小孩時時緊張而敏銳。
【 3 】你要的是情感糾葛,還是親密感
書中提到情感缺失者會「抗拒親密感」,老實說這真的讓人很難分辨。
就我有印象以來,家裡就有非常濃烈感覺要窒息的情緒,但我隱約覺得十分矛盾,有時候
表現成大團結的模樣、有時候卻因為小事被不尊重的斥責,在這份激烈的情感下,卻常常
感受到冷酷...為何說愛卻無法接受自己是「獨立個體」的疑惑席捲著我。
看到這個章節讓我恍然大悟...
而其中讓我覺得最困惑的部份就是「神聖的角色」。
彷彿角色才是重點,而不是兩個尊重、理解對方的個體,彼此都擁有一個角色服從機制,
甚至從中得到某些特殊的權力可以脅迫對方服從,固守角色是我覺得在互動過程中最大的
屏障,破壞了彼此深入了解對方的機會,也阻隔了對方真實的想法和聲音。
一直到我遇到自己的伴侶,也用同樣的方法去控制他,要求他執行身為「男友」、「丈夫
」的責任,直到遇到感情的危機摸索了許久,才真正理解什麼是「親密感」。其中最重要
的原則就是:我們尊重彼此的差異、完全接納彼此的個性和脾性、對方想做的事情不干涉
、陪伴重要時刻無話不談卻不視對方為自己掌握的物品。
那種親密感超越角色所能給予的滿足,無法言喻。
【 4 】放下你的偽自我,你的真自我在哪?
在書的最後章節會漸漸的讓你認識真我。
其中我覺得最棒的就是「讓你從角色中鬆綁」。和父母相處感覺到痛苦的你...
是否也是源自於對父母這個角色的期待?
當你客觀的看待彼此的關係,放棄對父母的療癒幻想,讓他們好好的做自己,不再放任你
內心渴求的內在小孩到處跑、不再試圖讓他們改變,就不會輕易的觸動到彼此的痛苦。以
成熟的方式相處,而不是回到童年的親子關係,反而或許能得到改善。
有趣的是,書的最後並不鼓勵你的伴侶也是情感缺失者,並且積極的讓你能找尋到擁有親
密感的方法終結情感孤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05.26.3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09806180.A.CB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