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雖未開疆拓土,卻是行仁政,養民生的好皇帝|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漢文帝劉恆,西漢第三代皇帝,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母親薄姬,雖然在宮中地位不高,但處事淡泊,為人謹慎;劉恆七歲被封為代王,就國於偏遠的代地(今山西境),薄氏也隨子就國,從此遠離宮幃是非之地。劉邦去世,呂后專權,劉邦諸子多為呂后所害。至呂后去世,劉邦諸子只剩下了淮南王劉長和代王劉恆。這也算是劉恆的避禍得福吧!
呂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七月,呂后駕崩。九月,諸呂被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諸臣誅除。因惠帝劉盈無子,而呂后所立少帝非惠帝之子,故被廢黜,經諸臣權衡,遂擁立代王劉恆繼承皇帝位,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其基本國策就是:休養生息。他在位其間,勵精圖治,從諫如流,把國家帶入了「文景之治」的繁榮時期。司馬遷在《史記.孝文本紀》中,是這樣評論漢文帝的:「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餘載,德至盛也。」就是說,漢朝立國至文帝己有四十餘年了,文帝治國,德行最好。一個有作為的皇帝,除了有符合實際的治國方略和用人之道外,必定還會有精闢的言論流傳於世。現從《史記.孝文本紀》中,選出部分可以古為今用劉恆語錄來,以資借鑑。
劉恆說法制:漢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十二月,文帝在與大臣們討論司法問題時說:「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論,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產坐之,及為收帑,朕甚不取。其議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法令是治理國家的準繩,是用來制止暴行,引導人們向善的工具。如今犯罪的人已經被治罪,卻還要讓他們無罪的父母、妻兒和兄弟連坐並罰款,我認為這種做法很不可取。請討論。」他還說:「朕聞法正則民愨,罪當則民從。且夫牧民而導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導,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於民為暴者也。何以禁之?」翻譯過來就是:「我聽說法令公正,百姓就忠;判罪得當,百姓就服。而管理百姓,並引導百姓向善的是官吏。如果官吏既不能引導百姓向善,又不能以法令為準繩公正地判罪,那就是在殆害百姓,並使之犯罪呀。還怎麼能談得上禁止犯罪?」
在討論時,對劉恆的這兩段語錄,司法大臣們也提出了不同看法,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最終廢除了民怨極大的連坐罪以及向罪人收繳罰款的條文。遺憾的是,這只限於劉恆時代,以後仍連坐如初。到了明、清,連坐罪更是令人髮指了,朱棣在處死方孝孺時,還創造出一個株連十族的罪名。由此可知,在專制時代,百姓的命運完全繫於皇帝個人德行的好壞。
劉恆說自己:漢文帝前元二年十二月,在兩個月內連續出現兩次日食後,文帝即詔告各地官員:「…。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飭其任職,務省繇費以便民。」直譯就是:「…。接到詔令後,你們都要認真想想我的過失,包括你們知道的、見到的、想到的,所有我做得不夠的地方,懇請你們告訴我。還要推舉賢良公正,能直言敢諫的人,來補正我的疏漏。因此,官員要履行各自的職責,減輕百姓的繇役,節省官府的費用,做利於民眾的事。」
古人認為:兩個月內連續出現兩次日食的異常天象,是上天在向天子示警,警告天子必需糾正過失。此時的漢文帝並沒有把責任推諉到別人身上,而是自責自糾並下詔讓官員幫助自己糾錯。這與後世那種文過飾非,把人禍歸罪於天災的作法相比較,簡直判若雲泥。
劉恆說批評:漢文帝前元三年三月,文帝曰:「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今法有誹謗妖言之罪,是使眾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由聞過失也,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其除之。……自今以來,有犯此者勿聽治。」用今天的話說是:「古代君王治理天下,在宮庭外設有進善言的旗幟和批評朝政的木牌,用來打通建言治國方略的途徑和招徠進諫的人。可是,現在的法令中,有誹謗領袖罪、妖言惑眾罪和顛覆政權罪,這就使得大臣們不敢完全說真話了,而做皇上的也就無法知道自己的過失了。這樣下去,又怎能招攬到天下賢良之士呢?政府應廢除這些阻礙言論自由的法律條文。……從今以後,都不能以任何言論來治罪。」
終文帝一朝,不以言論獲罪,始終堅持了下來。一個皇帝能倡導言論自由,並懂得言論自由對天子,對政府的好處,懂得「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堵,則氾濫,疏,則通暢。」的道理。這在封建王朝殊為可貴。可惜的是,這種言論自由在專制時代的存在都是短暫的。好的政策會因一人的存在而興盛,也會因一人的故去而廢止,即「人亡政息」。所以,言論自由在專制時代,從來都是曇花一現的(後重現於唐太宗朝)。沒有民主的社會制度作保證,哪裡會有言論的自由。
劉恆說農業:在漢文帝前元三年元月和前元十三年五月,文帝分別說過:「農,天下之本,其開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米。」「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毋以異,其於勸農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前一段語錄的意思是:「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我要開闢籍田(皇家的耕田),親自帶頭耕種,生產供應宗廟祭祀用的穀物。」後一段語錄的意思是:「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了。現在農民辛勤地從事農業生產卻還要交納租稅,這就使務農和從商沒有區別了,這樣是不利於發展農業生產的。我們應當免除農田稅賦。」
在農耕文明時代,一個皇帝如果不重視農業,無異於動搖國家的根本。漢文帝能親自耕種籍田,瞭解農民之需求,提出減免農田之稅賦,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實屬不易。難怪文帝一朝能夠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劉恆說生死:漢文帝後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文帝崩於未央宮,終年四十六歲。其遺詔曰:「朕聞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當今之時,世咸嘉生而惡死,厚葬以破業,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毋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者。」「毋發民男女哭臨宮殿。」「歸夫人以下至少使。」將以上遺詔合併解釋為:「我知道天下萬物的萌芽生長,最終沒有不死的。死是天地間的常理,是萬物間的自然規律,沒有必要過分悲哀。當今之時,社會上都是喜生而怕死,為了厚葬死者而不惜損家破業,為了服重孝而不惜傷及身體,這是我最不讚成的。我死之後,詔令天下官吏和百姓,從令到之日算起,服喪三日就可以除去喪服。三日後,恢復人們的正常生活,婚慶娛樂,飲酒吃肉,概不禁止。我的喪禮從簡,不要組織男女群眾到宮殿前來哭靈哀悼,以免影響他們的生活。下葬以後,後宮夫人以下的嬪妃一律遣散回各自的娘家。」多好的臨終囑咐啊!漢文帝至死都在提倡節儉,施行仁政。可惜他的兒子,也就是漢景帝劉啟,沒有聽得進去。劉恆死後,劉啟徵調了京城附近各縣的士卒一萬六千人,內史所統轄的京城士卒一萬五千人,去做安葬棺槨的挖土,填土等活計,辜負了他老子節儉辦喪事的一片苦心。
漢文帝劉恆在位二十三年,雖未開疆拓土,卻能倡節儉,薄徭賦,行仁政,養民生。漢初的社會經濟之所以能夠得以迅速恢復,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漢文帝功莫大焉。劉恆確實是個好皇帝,尤其是兩千多年前那些充滿了仁愛和智慧的語錄,就是放在時下,也是值得執政者們認真研究研究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彝族各村寨在火把節佳節之前,各家都要準備食品;在節日裏縱情歡聚,放歌暢飲。火把節期間,各村寨以幹松木和松明子紮成大火把豎立寨中,各家門前豎起小火把,入夜點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時人們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結隊行進在村邊地頭、山嶺田埂間,將火把、松明子插於田間地角。遠處望去,火龍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動人。最後...
六畜興旺意思 在 利世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近來幾日嘅講題,主要都係講疫症帶出嘅現象。唔少讀者留言都觸及到「平等」、「洗牌」甚至乎「戰爭」,反映到各位嘅緊張同無奈。今日,不如講下大歷史。唔駛返工,sorry,應該話 home office 緊嘅朋友,慢慢睇。
二,周末思想漫遊嘅時候忽然諗,大多數物種嘅進食習慣都係好有規律。雜食嘅物種(Omnivore)唔係話冇,但都好少好似人類食得咁雜,咁刁轉。同埋,正如之前都有寫過,進食為生存,同為進食而進食,係兩種生活模式。近年,我抱著實驗嘅心態,嘗試「返祖」咁到去「為生存而進食」;即係無必要一日三餐;好食,亦唔代表一定要食。
三,物種當中,理論上以人類最會有同理心,即係會有「物傷其類」嘅感覺。好快咁睇咗一啲文章,發現原來動物界裡面,主流係好少會食返同類(Cannibalise)。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就算人,都有「人相食」嘅歷史風俗。
四,點解人大多數時候唔食人肉?類近嘅物種,原來好多時都避免會食返「自己友」。我再強調一次,我唔係話絕對唔會,只不過係有明顯傾向唔會。唔通,真係好似 Richard Dawkins 提出嘅 Selfish Gene 假說?近似嘅基因排序,就更加傾向唔相互攻擊?
五,記得讀大學個期,演化生物科學(Evolution Biology)同經濟學裡面嘅搏弈論(Game Theory)經常有合作,其中之一就係建立物種演進嘅最適策略。當然,我哋唔係話的青蛙兔仔會坐低慢慢度好一個策略,然後就統治地球;但某啲行為,對物種嘅繁衍同演進,係有抑制作用,有啲,就有助開枝散葉。同類相食嘅物種,就難啲繁衍,結果大自然裡面嘅比例,就相對少啲。
六,經歷過近年嘅各種病毒疫症,令我有另一個大膽假設,就係同類相食,會更易引述奇奇怪怪嘅病毒疫症。又話說巴布亞新幾內亞山區,就有種叫 Kuku 嘅奇病,係因為人相食呢個風俗嘅成。呢個族嘅土著嘅喪禮,就係將死者嘅腦混合香草放入竹筒,燒來食。食嘅,主要係族中嘅女人同細路。染上病毒嘅人,初則情緒失常,繼續控制唔到身體各部份功能,最後死亡,然後畀其他人食。
七,有興趣嘅朋友,可以上網搵。但睇完呢個案例,我第一時間諗到嘅係;因為係女人同細路食,而且活人似乎冇傳染性,呢個族先不至於滅族。呢個風俗,當然係平衡食物中唔夠蛋白質同脂肪嘅殘酷現實。更重要係,有理由相信,呢個族嘅男人,去打獵應該都帶唔到幾多蛋白質同脂肪返屋企。所以呢啲原始社會,人嘅存活真係好脆弱,但神奇地,佢哋都竟然可以維持到今日。
八,從人類學角度,農業革命同文明嘅起源,可以話係同一個銀仔嘅兩個面。不過,凡事都有代價,農業革命令更多人得到溫飽嘅同時,亦都孕育出幾件事:(一)儲蓄,最初儲嘅係糧食,後來演變出金錢(二)土地、牲畜甚至奴隸作為資產嘅概念(三)階級。
九,概括講,農業社會同封建制度有非常密切嘅關係。封建第一個特色,就係將土地同權力結合;戰爭,主要為土地糧食,其次係削弱敵人生產力。第二,封建制度亦都係階級觀念非常濃厚嘅社會。即係話,冇地嘅,就要用拳頭打個地盤返來;有地嘅,就要用拳頭去保障自己嘅利益。拳頭,就可以用糧食去換奴隸,用土地生產更多嘅糧食。
十,初一中史,話周代開始行封建制度,以農立國。其實從人類學角度,商朝仍然某種游牧民族過渡到農業社會嘅過程;周公制禮,其實只係好明確咁反映當時嘅現實。至於井田制、分封之類,就係以上所講嘅政治經濟現象。好可惜,學校嘅課程教啲唔教啲,某程度上亦都因為中史嘅治學研究方法真係冇乜進步過,大家滿足於聽下史記故事就算。
十一,農業社會封建制度,不斷「深化改革」(嘩,呢個詞語,好好用),過程中都經歷過唔少重大危機。結束周代嘅諸侯封建制,係一次。漢末,又一次。唐末,又一次。一直到宋,先係第一次因對外戰敗而「被殖民」。諷刺係,今日有唔少大中華民族主義者,當正成吉思漢鐵木真係偉大領袖,就同某啲向列寧、史太林效忠嘅人一樣咁真心膠。
十二,好簡單咁講返幾次封建制度嘅危機同改變。周末,係因為農業經濟發達到一個點,有一班唔需要耕田嘅人,經濟實力同文化影響力,分分鐘大過地主。好事來的。最後,出咗一班人,成功用知識同意識形態,取代軍人階級,成為真正嘅執政者。呢個趨勢一直延續到漢。
十三,其實周代末年,除咗呢班知識份子,亦都有工匠商人之類。孔子嘅學生子貢,就係呢種商人。其實佢哋都唔係傳統嘅土地階層;不過到後來,知識份子當中,有人做官得到封地,咁就漸漸形成「仕農工商」呢個排序。
十四,與其話秦滅六國,不如話,周末地方力量嘅競爭,有個將經濟、軍事同社會操控結合嘅管治模式,完完全全咁跑出咗。Bingo,商鞅變法嘅意義,唔應該只係睇佢令到秦幾強大,而係佢點樣正面挑戰傳統諸侯嘅統治模式。
十五,秦帝國,至今都係所有獨裁者嘅學習對象,尤其係中國。楚,就係周代貴族階級嘅舊夢。漢,就代表透過意識形態掌控經濟文化嘅既得利益者最終嘅勝利。漢代,就係呢班人成功奪取資源分配權力嘅過程。期間,出現兩個非常有趣嘅事件。一次係公元前81年,漢昭帝執政期間嘅鹽鐵會議;會議紀錄寫成《鹽鐵論》,而會議結論,係結束部份專營事業。
十六,某程度上,主將廢除專營嘅知識份子,代表地方嘅經濟利益。鹽鐵會議之後嘅幾十年,漢帝國版圖裡面,出現唔少由地方土豪世家控制嘅莊園經濟,一般人都變返無產階級,甚至連皇室都財困。就係呢個時候,有人企圖推出歷史一次大洗牌嘅嘗試:王莽新政。
十七,王莽可能係史上第一個以經濟平等分配主義做綱領去奪權嘅歷史人物。歷史教訓係,當你以為大洗牌嘅時候,千祈唔好忘記或低估既得利益反撲嘅力量。
十八,如是者,東漢末年,又一次夾埋宗教、政治同經濟利益嘅民間政治運動:黃巾。不過,最終都係敵唔過既得利益者,地方諸侯。魏蜀吳三國,除咗代表中國三個地理經濟區域,亦分別代表知識份子、莊園經濟同政治貴族階級。最終,又係知識份子階級勝出;開創一個由吹水唔抹嘴嘅世家統治時代。
十九,歐洲呢個時候,差唔多就係君士坦丁(Constantine the Great)執政嘅日子。就係佢,開始咗之後千幾年神權軍權交織出來嘅歐洲歷史中古史。某程度上,教會嘅地位就如同世界這一邊嘅知識份子。你唔好理佢哋係咪真係好識嘢,但佢哋肯定係主導咗意識形態,決定風俗習慣是非對錯。當然,佢哋當中其實係真正有諗法嘅人,但亦亦有唔少腐敗無能嘅人。
二十,由晉到隋,三百幾年,持續戰爭完全破壞經濟結構,真係成功洗牌。隋,最大貢獻係發展出一套,近乎現代嘅官僚嘅人事任命同法典。由隋初到唐代天寶年,百幾年間,唔敢講年年都係好年,但比起之前嘅三百幾年,算係太平。但話說回頭,南北朝雖然表現黑暗,但都係一次史上罕見嘅文化融和演進。細個時學寫字,見到呢個時代嘅碑文,讚歎幾百年間,文字竟然可以有咁大嘅演進。
廿一,唐,成就係將官僚人事任命制度「深化改革」。之後千幾年,一直到1905年,都係以科舉取仕。科舉制度,本意唯才是舉,到後來當然乜都扭曲晒。每個朝代嘅知識份子階層,亦各種方法令自己子弟透過科舉制進入權力圈,壟斷權力。讀過中史嘅,都應該記得牛李黨爭;但我可以好大膽咁假設,多數中學生其實都唔係咩事。簡單講,你當係太子黨對團派,咁就明㗎啦。即係話,科舉可能已經廢除百年,但個種血緣關係加讀書教試交織出來嘅小圈子社會,一直運作到今日。
廿二,後代史家,尤其大中華新儒家,非常嚮往唐代最光輝嘅日子。「天可汗」呢三個字,令到成地都濕晒。實情係,由漢末開始,呢片土地附近陸續出現唔少經濟同政治實體,佢哋亦漸漸有自己嘅軍事力量。國際關係來講,唐帝國雖然有制度優勢,但始終幅員遼闊,好難處理中央同地區嘅矛盾同關係;呢個問題,其實一直存在。
廿三,最終,唐帝國都係要任命掌行政軍事同經濟大權於一身嘅節度使,去防守;但權力失衡,唐末,又係藩鎮割據。黃巢打咗成十二年,令唐帝國分裂。唐末,又有啲似清末;太平天國就係黃巢2.0;節度使就係軍閥。睇到呢度,我諗大家都明白,點解今日中共成日強調 統一同穩定。
廿四,宋帝國開國皇帝趙匡胤,就係藩鎮軍人出身。考下大家,佢做皇帝第一件事係乜?無錯,就係大家解除武裝,削藩。不過,新儒家大中華就會話,呢個決定令宋室被外族欺凌。實情係,當時嘅社會,亦都負擔唔起咁沉重嘅軍費開支。
廿五,唐帝國稱天可汗,宋代就先係金錢外交,到後來變成賠款,大中華就一定睇唔過眼。但實情係,宋帝國無論文化工藝同經濟嘅發展,都可以話係收成期;宋代另一個先係大殺傷力武器:債券同貨幣,先至係真正兩刃劍。
廿六,曾幾何時,我都好自豪「中國人」係 FinTech 嘅鼻祖。之後,蒙古人將紙幣、債同簿記等概念帶到去威尼斯,最後改變埋歐洲。
廿七,另外,宋帝國己經出現高度密集式工業生產,甚至出口到中東西非洲一帶。曾經響台灣故宮博物院見過當年買去西非嘅陶瓷,想像到當年宋帝國嘅一帶一路有幾咁興旺。我亦讀過一啲文獻講,北宋期間,對外貿易乜都可以買,就係唔可以買書,因為大多知識密方。陶瓷以外,主要出口有絲綢茶葉之類嘅獨市生意。長江流域,從此成為中國經濟中心。
廿八,歷史學者、制度經濟學者等等,對宋代點解冇發展出現代資本主義感到困惑。我個人認為好大原因係:政治階層既存在太過強勢;超穩定結構衍生出嘅尋租活動,令到破壞性創造式嘅資本主義無法出現。事實上,一直去到清末,甚至今時今日,呢片土地上嘅經濟操作,仍然由政治階級嘅官僚所壟斷;久不久就一次國進民退。
廿九,換句話講,未發展出工業社會之前,呢個地方就已經有可以執行計劃經濟嘅官僚結構;呢個進化出來嘅歷史偶然,可以話係中國經濟嘅特色。另外一個陰魂不散嘅思維,就係對國土大一統嘅執迷。
三十,農業社會封建制度之下,疆域界限嘅地理環境差別,意味收入不均以及社會矛盾同衝突。大一統嘅帝國,最主要嘅維穩措施,就係不同嘅財富再分配政策。漢、唐、宋等,各種宏觀經濟調控,包括向農民發放借貸甚至收購農作物,最終目的都係維繫帝國統治。同時,帝國又要從社會搾取資源。就算今日中共,都一樣係要咁做。結果就係呢片土地嘅政治經濟結構,一直處於某種超穩定嘅格局。
三十一,嚴格來講,呢片土地到近代先至一次過,由農業社會突變成工業社會再到現代。有一點大家必須明白,所謂階段嘅變化,唔會真係有個明顯嘅區界,過程係漫長嘅漸變。即係話,今時今日中國雖然已經現代化,但同時亦可以遺留封建嘅文化同思想。畢竟,流流長嘅歷史,一百幾十年唔算啲乜。正如法國由1789到今日,雖然已經歷第五次共和,但你話佢有依然 Imperial 嘅味道,亦都講得通。
三十二,經濟,多數行得快過政治。外面世界,已經講緊第四次工業革命,甚至講完咁滯。就算資訊科技革命,都講咗成廿年。
三十三,洗牌。好多讀者話發展去到某啲樽頸,就會出現戰爭,然後洗牌。作為一個稍為讀過下歷史同經濟嘅業餘專欄作家,我會話實情係更加複雜少少。正如上次 1st Draft by Simon 所寫,中共係無論如何,都想證明,多黨代議政制同自由市場,並非歷史唯一嘅結局;呢個堅持,除咗為咗中共繼續一黨專政,亦都係以上講嘅歷史慣性。再強調一次,知識份子呢個詞語,我係好廣義咁去用,意思指個啲「長期主導意識形態嘅既得利益者」;即係話,今時今日中國大陸嘅知識份子,就係中共。
三十四,至於戰爭,借用普魯士兵聖克勞塞維茲(Carl von Clausewitz)嘅講法,戰爭係政治嘅工具。而政治,就係非市場資源分配嘅權力。所以,唔同嘅經濟模態,就會衍生出唔同嘅戰爭模態。遊牧民族獵戶嘅戰爭,係搶食物搶女人。農業社會封建制度,戰爭係搶地搶奴隸牲口。工業社會呢?
三十五,工業社會嘅標誌性特點,係生產力。所以,自工業革命,戰爭勝敗,講到尾係生產力同效率嘅角力。由工業社會到後工業社會,最主要嘅兩套意識形態,就係自由貿易資本主義,對計劃經濟社會主義;戰爭,亦係呢兩個陣營,兩套意識形態之爭。
三十六,題外話。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快完嘅時候,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寫《通往奴役之路》,就係要告誡英美兩國社會,唔好引入計劃經濟,否則就算贏咗軸心國(Axis)但係都會輸畀極權主義。然後,都係歷史。
三十七,細心睇,當年嘅核心國對同盟國,好大嘅分別就係兩套經濟意識形態之爭。三個戰敗國,日德意,之後走上某種自由民主嘅方包。反而核心國入面嘅蘇俄,繼續冷戰。早排去一個座談會,主講係歷史學者 Niall Ferguson;佢提醒,當年冷戰其實一啲都唔冷,只不過冇全面開拖,世界各地一直都有小戰場,由南北韓到越南到印巴到中東,都係熱戰。
三十八,至於中美關係,Niall Ferguson 其實早在2006年,就已經用 Chimerica 去形容。呢個字,語帶雙關;一則 Chimera ,即係神話中嘅「獅面龍尾羊」,一隻撈埋唔同特質嘅怪獸。
三十九,Niall Ferguson 認為與其用冷戰時期嘅美俄,去比喻今日美中關係,更貼切嘅比喻係十九世紀嘅英國同德國。當年英國幫德國對抗法國,甚至乎,英國皇室去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有親納粹嘅成員;英德關係其實一直「這麼近那麼遠」。兩國長期有密切經濟貿易關係,但要割嘅時候,又可以好快,好狠。話說回頭,中美有如當年英德呢個比喻,其實出自基辛格手筆。
四十,中美,又係咪競爭對手呢?早兩個星期,我去咗 Stanford 嘅 Hoover Institution 舉行嘅 Mont Pelerin Society 特別大會。會上聽到一個都幾特別嘅講法。話說,四大生產要素:人力,土地,資本,企業精神。有人認為,中國響人力同土地嘅使用上更靈活彈性;見諸城鎮化同區域發展。中國,亦要透過呢相對優勢,去演進經濟模式。至於美國,響資本同企業精神明顯有制度優勢。不過,兩國各方面,既有互相依賴嘅關係,亦同時有競爭。
四十一,中美之爭,甚至戰爭,我唔知係咪會發生,但可以好肯定咁講,今時今日嘅經濟模態,同七十年前已經係兩回事,就算有戰爭,模態亦都唔一樣。重點係,正如之前引述克勞塞維茲,戰爭係政治嘅工具,對中共而言,政治戰爭就係為繼續一黨專政,證明唔一定得一個歷史嘅終局,戰爭係咪最理性嘅選擇呢?
四十二,正如一開始所講,人類,甚至其他不同物種,就算唔會理性刻意咁為自己嘅存活計算,最終都會進化出一套環境之下最有利生存嘅模式。對利呢片土地上嘅人,最理想嘅安排,究竟仲係咪大一統專政?又或者,既然個世界都已經唔再係農業社會土地經濟,越晒級跳去到後工業社會;最核心嘅再分配問題,係咪都唔應該再由一個大一統嘅權力核心去進行?分散去做,效率會唔會更好?
四十三,自從宋帝國嘅經濟發展,呢片土地上因地域而起嘅收入同財富差異,其實有縮窄嘅趨勢。自古以來,一直有兩個大一統神話:(一)黃河經常泛濫,災難要用舉國之力去處理。(二)抵禦外族入侵。
四十四,簡化成今日嘅語境,中國必須團結因為天災同外敵。對中共來講,不但多難興邦:中共亦都樂於見到有班藍朋友,日日夜夜疑神疑鬼幻想外面假想敵要侵略國家。
四十五,其實只要中國唔干擾美國嘅利益,美國又何來動機引發衝突?關稅談判,甚至任何形式嘅制裁,都未至於引發真正嘅戰爭。
四十六,美國嘅利益,其實好簡單,就係可以繼續維持現時嘅國際經濟秩序;甚至乎,美國一樣驚中國出事,如果唔係,邊個買美債,確保低息?當然,正如之前所講,好多民族主義者仍然深信,外族會入侵,國仇家恨,列強亡我之心不死。又講到美國好驚中國競爭,最終唔想見到中國人強大。無論點解釋,佢哋都好肯定要打一場,甚至好希望有咁嘅一日。
四十七,美國本身大把問題要解決。事實上,近年冒起嘅「美國優先」,重點係切身利益凌駕國際事務。至於你問美國人係咪想打,99.99999999999%會反問你,點解要美國人冒險?說好了中東退場,都未有著落,又點會 開個咁大嘅盤?稍為了解美國民情都知,美國選民支持美國政府去保障自己利益,但打仗?不了。
四十八,中共根本最大嘅問題,係人口結構扭曲加上發展樽頸。中共最頭痛,係點樣繼續維持對大眾再分配,同時又唔干犯到政治既得階層嘅根本結構。打打殺殺,中共真係未 ready;付唔起呢個代價。
四十九,中共最基本嘅策略,就係用一切方法,維繫十四億人對大中華嘅身份嘅執著,亦唔會放棄任何機會去證明,只有大一統中國人先至可以生存落去。
五十,不過,今次武漢肺炎疫症,真係一次黑天鵝;雖然唔知會亂到幾時,但任何人都好容易代入武漢人湖北人嘅角度去感受個種歧視同壓抑?另外,其他地方嘅中國人,又會點睇武漢湖北同胞嘅命運?佢哋會唔會諗到他朝君體也相同?
五十一,正如上次 1st Draft by Simon 所講,中共最希望借改造香港,去證明計劃經濟同金融市場可以並存;呢個方向亦意味,無論係宏觀發展,抑或微觀政策,香港特區政府將會更加似大陸。不過,特區政府拒絕封關造成亂象及怨氣,恐怕令香港人更離心;明顯亦見到香港正醞釀恐怖主義。
五十二,攬炒,不但令香港的結局與北京的初衷完全相反。台灣民選政府在這個時候,刻意體貼民情,更發出一個重要訊息:「台灣人,因為分隔,避開了沉重代價。」莫講對香港人,對某些大陸人,可能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五十三,中共會如何對應?延伸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Leesimon.hk/posts/2672384249481606
五十四,更多相關的舊文:
https://www.facebook.com/Leesimon.hk/posts/2653257068060991
======
免費訂閱 1st Draft by Simon:
http://eepurl.com/gNP4Mj
六畜興旺意思 在 陳慈慧 基層優先 專業認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冬至日,大家來做雞母狗仔!」
今天參加ㄧ場很有趣的民俗活動,聽長輩說,冬至做雞母狗仔是因為早期農業社會裡物質缺乏,很多人家買不起雞鴨魚肉,所以用米粿來捏成家禽家畜祭拜祖先,祈求六畜興旺的意思。因為太有趣了,所以我也跟著加入製作,捏了一隻可愛小D逃🐷🐷
六畜興旺意思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彝族各村寨在火把節佳節之前,各家都要準備食品;在節日裏縱情歡聚,放歌暢飲。火把節期間,各村寨以幹松木和松明子紮成大火把豎立寨中,各家門前豎起小火把,入夜點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時人們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結隊行進在村邊地頭、山嶺田埂間,將火把、松明子插於田間地角。遠處望去,火龍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動人。最後青年男女會聚廣場,將許多火把堆成火塔,唱歌跳舞,徹夜不息。彝族火把節的重要節目之一是選俊男靚女。彝族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觀,評委由民間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組成,評選結果絕對公正。俊美的條件不僅要看外形還要看言行品德。如美女的條件是:頭髮濃黑、眉毛濃、眼睛大、鼻樑高、脖子長、皮膚細膩紅潤,身材勻稱(不能太瘦)、言談舉止得體、人品好、勤勞等多種條件。俊男的條件又不同:勇猛善戰,儀錶堂堂,體魄雄健。言行要有風度,頭梳英雄結,佩帶英雄帶和寶劍,身披黑色羊毛斗篷,手牽駿馬。這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每年火把節都要進行的比賽。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第一天為"都載",意為迎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打牛宰羊殺豬,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婦女還要趕制蕎饃、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飯,著火塘喝自釀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歡樂和幸福。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打燧石點燃聖火,由畢摩(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由家庭老人從火塘裏接點用蒿杆紮成的火把,讓兒孫們從老人手裏接過火把,先照遍屋裏的每個角落,再田邊地角、漫山遍野地走過來,用火光來驅除病魔災難。最後集聚在山坡上,遊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種遊戲。火把節第二天為"都格",意為頌火、贊火,是火把節的高潮。天剛亮,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帶上煮熟的坨坨肉、蕎饃,聚集在祭台聖火下,參加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一起,組織賽馬、摔跤、唱歌、選美、爬杆、射擊、鬥牛、鬥羊、鬥雞等活動。姑娘們身著美麗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黑體拉巴勤勞勇敢、英俊瀟灑的形象選出美男子。選出像妮璋阿芝那樣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美女。當傍晚來臨的時候,上千上萬的火把,形成一條條的火龍,從四面八方湧向同一的地方,最後形成無數的篝火,燒紅天空。人們圍著篝火盡情地跳啊唱啊,一直鬧到深夜,場面盛大,喜氣濃烈,因此享有"東方狂歡節"的美譽。當篝火要熄滅的時候,一對對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進山坡,走進樹叢,在黃色的油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彝族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火把節的第三天,彝語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這是整個彝族火把節的尾聲。這天夜幕降臨時,祭過火神吃畢晚飯,各家各戶陸續點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約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設祭火台,舉行送火儀式,念經祈禱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薩,賜給子孫安康和幸福,賜給人間豐收和歡樂。人們舞著火把念唱祝詞,"燒死瘟疫,燒死饑餓,燒死病魔,燒出安樂豐收年"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興旺。這時還要帶著第一天宰殺的雞翅雞羽等一起焚燒,象徵邪惡的精靈和病魔瘟神也隨之焚毀了。然後找一塊較大的石頭,把點燃的火把、雞毛等一起壓在石頭下面,喻示壓住魔鬼,保全家人丁興旺,五穀豐登,牛羊肥壯。最後,山上山下各村各寨游龍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眾人團結一心,共同防禦自然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