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5《教育部門_教育局》工作報告與詢答】
定期會議程來到教育部門的業務報告與質詢,今天(10/5)進行的是教育局的業務。
因為發言人次非常多,Ingay想請教的教育業務議題也非常多,僅能兩輪次的質詢機會很有限,特別感謝議會先進同事 吳禹寰議員與 趙昆原議員分享部分時間給Ingay,雖然還是沒機會把議題全提問,但還是很感謝也很欽佩大家對教育議題的關注與努力。
主要質詢的議題包含: #原住民專責機關 成立後,教育局原轄的原住民教育等業務是否已規劃分工或移轉?教育局舉辦「#原民小子」政策今年度的預算與執行情況、明年度是否預編適足預算以免每年仍須面對財源籌措困擾?Ingay去年提案增列之「#族語遠距教學」經費,今年起進行設備建置及進度?校園內私有地解決對策?兩年一度 #全國原住民運動會經費 提撥與 #原住民人才培育 規劃? #原住民傳統射箭場 與現代射箭共用場地選址與規劃進度? #市立游泳池 戶外池區維修費用編列? #軟式網球 人才培育獎勵與留用? #忠孝運動公園網球場 後續工程與啟用進度?繼去年Ingay嘗試把大車內輪差體驗教育引進校園後,國中小賡續推動 #用路安全(道安教育)體驗課程可行性等議題。
其中要特別談到,一個是原住民國中小學生營養午餐費用補/協助,另一個是高中職補校(進修學校)佈點的再思考。
關於 #原住民中小學生營養午餐補助 的問題,首先要回到這個政策的脈絡:在前任賴市長任內,市府針對百人以下小學推出免營養午餐費的政策,一來照顧偏區學童、二來也希望讓孩子續留原學區的誘因。 蔡玉枝 前議員則建議百人以上學校的原住民或經濟困頓的孩子也應比照來補助,這個建議獲得市府同意並推行。但今年起市府採納議員反應而停止以學生人數作為餐費補助的切算,接著又在議員要求下制訂補助的特定標準,反而讓這個原來可以讓學校、老師、學生(與家長)、教育局比較能人性化調整的彈性協助政策,連續發生固著僵化的陳情個案。
標準化是法制化、系統化必然也應然的路徑,但我們不能忽略在很多社會面向上保留適當彈性的空間,一如製表時我們會留下「備註欄」、選項會有個「其他」,就是為了這個人本與自主性判斷的可能餘地。也如同在法規範裡,當涉及評價時,會以一個「區間」型的設計來作為裁量的空間。所以建議教育局在規範標準時應該多斟酌適當彈性預留,莫忘政策初衷。
另一個關於 #高中職補校(進修學校)的問題。在現代教育資源的普及下,很多人可能誤以為「無高中學歷」只會發生在老一輩的年代,忽略了還有不少青壯年出於很多原因(尤其是經濟困境)而無法繼續唸書的狀況。臺南市雖然近年招商引資,創造不少就業機會,但絕大多數都設有「高中職以上畢業」的門檻。雖然目前要取得高中職學歷(力)的管道有三,但最合宜的還是回到學校系統進修。而臺南市目前有相關進修教育共21所學校(東區5、南區3、中西北區3、永康2、歸仁1;新營2、白河1、柳營1、官田1、佳里1),在分布上有明顯的區域差異,希望教育局還可以在這個進修據點上多思考(包含市屬完全中學),讓年少失學的市民有更多機會重拾書本、也為就業的機會來拼搏。
要努力的還有很多,真的需要不分你我大家一起來關心,也更需要多角度、擴大時空視野的思考,不該只看到眼前近程而失去格局。否則以為解決問題的當下,只是製造更多的問題。
詢答影片:https://youtu.be/u8XvaSz5at0
Youtube問政記錄頻道:https://tinyurl.com/ingayyoutube
#第三屆第四次定期會
#教育部門
#教育局
北商進修部畢業門檻 在 Ingay Tali 穎艾達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05《教育部門_教育局》工作報告與詢答】
定期會議程來到教育部門的業務報告與質詢,今天(10/5)進行的是教育局的業務。
因為發言人次非常多,Ingay想請教的教育業務議題也非常多,僅能兩輪次的質詢機會很有限,特別感謝議會先進同事 吳禹寰議員與 趙昆原議員分享部分時間給Ingay,雖然還是沒機會把議題全提問,但還是很感謝也很欽佩大家對教育議題的關注與努力。
主要質詢的議題包含: #原住民專責機關 成立後,教育局原轄的原住民教育等業務是否已規劃分工或移轉?教育局舉辦「#原民小子」政策今年度的預算與執行情況、明年度是否預編適足預算以免每年仍須面對財源籌措困擾?Ingay去年提案增列之「#族語遠距教學」經費,今年起進行設備建置及進度?校園內私有地解決對策?兩年一度 #全國原住民運動會經費 提撥與 #原住民人才培育 規劃? #原住民傳統射箭場 與現代射箭共用場地選址與規劃進度? #市立游泳池 戶外池區維修費用編列? #軟式網球 人才培育獎勵與留用? #忠孝運動公園網球場 後續工程與啟用進度?繼去年Ingay嘗試把大車內輪差體驗教育引進校園後,國中小賡續推動 #用路安全(道安教育)體驗課程可行性等議題。
其中要特別談到,一個是原住民國中小學生營養午餐費用補/協助,另一個是高中職補校(進修學校)佈點的再思考。
關於 #原住民中小學生營養午餐補助 的問題,首先要回到這個政策的脈絡:在前任賴市長任內,市府針對百人以下小學推出免營養午餐費的政策,一來照顧偏區學童、二來也希望讓孩子續留原學區的誘因。 蔡玉枝 前議員則建議百人以上學校的原住民或經濟困頓的孩子也應比照來補助,這個建議獲得市府同意並推行。但今年起市府採納議員反應而停止以學生人數作為餐費補助的切算,接著又在議員要求下制訂補助的特定標準,反而讓這個原來可以讓學校、老師、學生(與家長)、教育局比較能人性化調整的彈性協助政策,連續發生固著僵化的陳情個案。
標準化是法制化、系統化必然也應然的路徑,但我們不能忽略在很多社會面向上保留適當彈性的空間,一如製表時我們會留下「備註欄」、選項會有個「其他」,就是為了這個人本與自主性判斷的可能餘地。也如同在法規範裡,當涉及評價時,會以一個「區間」型的設計來作為裁量的空間。所以建議教育局在規範標準時應該多斟酌適當彈性預留,莫忘政策初衷。
另一個關於 #高中職補校(進修學校)的問題。在現代教育資源的普及下,很多人可能誤以為「無高中學歷」只會發生在老一輩的年代,忽略了還有不少青壯年出於很多原因(尤其是經濟困境)而無法繼續唸書的狀況。臺南市雖然近年招商引資,創造不少就業機會,但絕大多數都設有「高中職以上畢業」的門檻。雖然目前要取得高中職學歷(力)的管道有三,但最合宜的還是回到學校系統進修。而臺南市目前有相關進修教育共21所學校(東區5、南區3、中西北區3、永康2、歸仁1;新營2、白河1、柳營1、官田1、佳里1),在分布上有明顯的區域差異,希望教育局還可以在這個進修據點上多思考(包含市屬完全中學),讓年少失學的市民有更多機會重拾書本、也為就業的機會來拼搏。
要努力的還有很多,真的需要不分你我大家一起來關心,也更需要多角度、擴大時空視野的思考,不該只看到眼前近程而失去格局。否則以為解決問題的當下,只是製造更多的問題。
詢答影片:https://youtu.be/u8XvaSz5at0
Youtube問政記錄頻道:https://tinyurl.com/ingayyoutube
#第三屆第四次定期會
#教育部門
#教育局
北商進修部畢業門檻 在 哈士奇德的健身日常 HUSKi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選擇教練,是要身材練得好?舉的重?有證照?有名氣?
「如何挑選一個適合你的教練?」
(圖片很有趣借我搞笑一下)
以下九點,給你一點挑選教練的要件:
在短期內挑選教練,我相信對於各位來講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有些人覺得「他/她舉很重、他/她身材很好」一定是個好教練;或是「他/她很會規畫運動、他/她很會講、或是大家都說他/她很厲害很專業」那他/她一定是個好教練?
再加上,其實健身教練(或體適能教練)這個行業門檻其實算低,收入又普遍偏高,確實是有技術性的工作,這時候就會發生良莠不齊的情況,這也是常在靠北教練發生的事情
我在打標題的時候,在跟「如何挑選一個好教練」中間取捨,但好教練並不一定適合你,我相信客戶如果有上過兩位教練的課一定分得出來所謂的「好壞」,但是其實兩個都應該是「好」教練,只是可能有一個比較適合而已
所以我以我的經驗以及看法幫大家整理出九點,「如何挑選一個適合你的『好』教練」,這樣可以避免掉不必要的紛爭以及金錢損失。
先說教練最重要的一件事,除了可以讓你變得更喜歡自己的樣子以外(增肌減脂),我個人認為是讓「客戶喜歡上運動而且可以把運動當成往後生活的一部分」
而以下的看法,我都是針對「體適能教練或是健身教練」,前面幾點我是覺得比較重要,後面就開始亂排了
1️⃣️「適合」(廢話,有說跟沒說一樣)
我覺得這點比專業還要來的重要,「適合」包含你在跟教練諮詢或上體驗課過程中,教練的談話、態度、個性、傾聽方式、相處起來的感覺、甚至是性別、以及教練所創造的氛圍可以讓你感覺是舒服、被重視、自在、怡人的、而且讓你不會一想到要上教練課就有排斥想法的教練(但是有可能教練收錢後完完全全變另外一個樣子)。
如果你跟教練相處的感覺開始讓你不自在不舒服,那請趕快說出來,因為當你覺得不自在的時候,往後的上課或運動對妳來說都是一個折磨,這對心理學來講,每次運動都是一種負面強化,是極不樂見的一件事,這樣之下,即使這位教練非常非常的專業,那它還是無法完成教練最重要的事,就是讓客戶(妳/你)喜愛上運動。
當然還有教練的專業適合你的需求,有可能這位教練是訓練運動員的運動表現非常厲害的,但是我相信不是每個人來運動都是想增加自己的運動表現的。
所以我才會把「適合」放在第一個順位,除了個性適合外還有需求適合。
2️⃣️「願意聆聽與溝通」
這點心理素質對於教練非常重要,不管是你嘴巴說的非肢體語言,還有你身體表達出來的肢體語言,除了願意聆聽你口頭所表達出來的需求、還有聆聽你的身體的疾病史、聆聽你在運動過程中表達出來的回饋、聆聽你表達出來身體的感受,聆聽到這些之後,去跟你溝通教學與回饋。
每個人個性不同以外,學習方式不同以及身體構造與比例也不完全相同,如果教練能夠聆聽你身體呈現出的樣子,根據這些去教學再好不過了。
3️⃣️「經歷」
在專業程度之前我先寫這個,相信不管對於市面上任何專業一樣,即使沒有醫生證照的在醫界工作多年的資深臨床護理師,可能會比剛讀完七年畢業的新人醫師,在臨床上還要來的可以應對進退。
誠如上面所說,現在健身教練的門檻相較低,所以健身教練的經歷對於客戶來講是重要的,當然,教練資歷越深,有可能也越來越油嘴滑舌(商業健身房),但是對於你個人安全以及運動的引導是比較有方向與保障的。
因為專業相對是死板的,從教科書、或是從別人資深教練上學到的,教練的意義在於可以給予每個人適合的方式,而且對於不同的個體及不同的反應可以給予及時的幫助與回饋,所以我個人還是覺得「經歷」稍稍比專業來的重要。
什麼證照都沒有但是當了五年的教練,和一個體院畢業有多張國際證照的教練,在我眼中相對起來,我會選擇或建議有著五年經歷的教練,當你的體適能教練(但可能不是運動表現教練)
4️⃣️「專業之術業有專攻」
當你上完體驗課、或是諮詢完之後,你覺得適合而且喜歡這位教練所呈現出來的樣子,就要看他的專業領域,符不符合你的需求,有可能你想要跳更高,那你找單純找增肌減脂或是比較擅長體態調整的教練,可能會讓你失望
那至於教練所持有的"專業證照"可以稍微參考一下,但也不是不能完全沒有。
但如果要我真的「硬」選出一個東西,而且可以由這東西去評斷這個體適能教練到底專不專業,那一定是肩關節中最重要的「旋轉肌群」,因為不管是你看到哪個單位的私人(個人)教練證照(CPT),一定都會講到這個東西,而這個東西對於不管什麼動作都很重要,運動表現、增肌減脂、這些運動都需要用到最重要的肩關節,更不用說是增加日常生活的機能(所謂功能性),如果你的教練不知道這四條肌肉在哪裡以及它的功能是什麼,就算你舉的再重,你說你是一個專業的體適能教練,我還是會對於你的「專業程度」有所質疑。
5️⃣️「運動」
有在運動,而且頻率是一個禮拜大於兩次,運動是可以外加在人體的,如果說體適能教練、健身教練自己本身不運動,排出先天條件的狀況,就比如說美髮師出門不整理頭髮、賣保養品的自己膚況不好,不保養皮膚然後跟你推銷保養品,相對來講對於客戶就比較沒有說服力或是說觀感不好。
但不代表說要非常非常的壯、或是身材非常非常的好,或是每天頭髮都美美、皮膚一定要保養得很好才能當這類專業的人。
教練本身一定要執行運動才能體會客戶執行運動的感覺,而且很多運動的動作或技術一定要經過多次的執行與練習才能深刻體會其中的細節,再加上每張教練證照都說,至少要一個禮拜運動兩天以上,才是對於健康有幫助的,那如果教練自己不運動,那教練憑什麼要求客戶一個禮拜來找你兩天,對於本身不運動的教練,我是非常不樂見的(這裡提到的運動,當然,不一定是指重量訓練這麼狹隘)。
6️⃣️「持續進修」
排在專業後面,目前的體適能科學日新月異,有很多新的觀念整合,或是舊的資訊淘汰,或是目前趨勢的走向,不管事任何一個專業,都應該保持謙遜的態度去學習該專業領域新的觀念新的資訊。
7️⃣️「樂觀有耐心」
運動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情,才能讓人產生正面回饋,產生長久且持續的運動行為,因此你選擇的教練應該是可以正面地,引導你一步一步變成你更喜歡的樣子,但這種心理素質,比較難在一開始或短期的時候了解到,需要一點時間觀察。
8️⃣️「不會過於商業化」
業務這技能,在教練一定還是必備的,但絕對不會開口閉口地就說「你要買幾堂、有帶信用卡嗎、你想學到XX一定要買到多少堂課才可以」,或是會"留招",其實我有點想把這個跟最前面第一個「適合」寫在一起,因為還有包含經濟性的適合,教練課對於多數人是昂貴的消費,可能會因為經濟而限制了購買的課程數,如果你在諮詢的過程中,教練說你一定要買多少堂才會到達你的目標,這種教練通常只有在商業健身房才回看到(畢竟有業績壓力),那麼我就會建議你工作室的教練可能比較適合你的需求。
9️⃣️「有身材」
應該是說有你"喜歡"的身材比較適合,我會把它放在最後一個是因為,有身材的教練不一定有上述提到的那些,但如果一個教練有上述提到的這些,而且能有一個你喜歡、或你想變成的身材,是有激勵且增加你運動動機的能力。
大概簡單的歸納九點,不過也不是絕對一定要,只要你覺得你選擇的教練有這個價值,而且上課上的快樂開心,而且可以讓你愛上運動,我會說這個教練就是個「適合」你的好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