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肺炎疫情,從明日開始全國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許多公司則在本週實施遠端工作,我也不例外。
想起平常工作日,中午、晚上部分時間都待在電影院看試片、特映,此模式瞬間消失,才進入居家工作第二天,就有點懷念在電影院做夢的時候。不過,防疫期間在家時間變長,也總算趁上週末開始看《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第一季,希望追完第八季之後,台灣的疫情也穩定受控了。
在暫時沒有新片能看的狀況,且相信大家目前都在串流平台找片子,有鑑於此,這陣子就不定期上來和大家聊聊我非常喜歡,且能在串流平台看到的電影,推推舊文,刷刷存在,提醒舊雨新知這些電影或重溫,或新看,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今天推薦的第一部串流電影,是 #Netflix 的《#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
關於離婚的故事,美國導演諾亞鮑姆巴赫在 2005 年拍出《親情難捨》,以孩童、青少年視角,遙望父母的分居與離異,側寫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的家庭失能,同時散發濃厚的紐約情懷,奠定日後創作「諾亞鮑姆巴赫式」城市悲喜劇的基調。
14 年後,2019 年,諾亞鮑姆巴赫似乎再度回憶童年往事並深刻挖掘過往婚姻(與珍妮佛傑森李的離婚),透過成年人視角(同樣是知識份子),緩慢描繪一幅分崩離析的當代美國家庭肖像,這次擦掉稚氣、糅合不解,洗滌出的是成熟、餘韻綿延的《婚姻故事》。
此作開頭第一場落淚戲便十分出眾,飾演劇院表演者的史嘉蕾喬韓森表示表演舞台劇感覺不對,無法掉淚,但經過亞當崔佛在家中的「筆記指點」後,一轉身、一別頭,眼淚潸然落下──諾亞鮑姆巴赫透過此場戲道出現實生活的情緒比偽裝演戲更為真實的寓意。
兩人搖搖欲墜的關係對比這場戲中戲更教人鼻酸、更值得落淚。情緒穿過景框,透向觀眾,看戲的我們立刻感同身受,角色頓時立體鮮明。從此細節探究,諾亞鮑姆巴赫的劇本、場面調度令人印象深刻,這場戲同時揭示片中角色處境,揭開往後風暴的帷幕。
《婚姻故事》是一部匠心獨具的作品,諾亞鮑姆巴赫不斷透過場域符號映照角色心境,東岸紐約、西岸洛杉磯兩大城市的對比自然顯而易見,高大的亞當崔佛在擁擠的紐約反而怡然自得,嬌小的史嘉蕾喬韓森在寬闊的洛杉磯才有一片天地。甚至亞當崔佛在洛杉磯停車場的格格不入、小孩周旋在父母間的拉扯(趕時間與殺時間)、紐約地鐵與洛杉磯家中的對坐等細節,都不斷塑造角色的尷尬與對立,這點在過往諾亞鮑姆巴赫的作品《愛上草食男》中也有相同設定。班史提勒從紐約移至洛杉磯,中年人不合時宜的感觸油然而生。
很多人會說諾亞鮑姆巴赫與伍迪艾倫的神韻極其類似,兩位名導同樣是出生於布魯克林的猶太人,在伍迪艾倫的作品中也總是能窺見紐約和洛杉磯的兩地對比,皆帶著知識份子的焦躁與呢喃(艾倫更偏好碎念),聚焦於個人對生活的不滿及渴望。
伍迪艾倫的《曼哈頓》遙相對望諾亞鮑姆巴赫的《紐約哈哈哈》(也有賈木許《天堂陌影》的味道);我認為《婚姻故事》也有些許《安妮霍爾》的影子──不同的是,艾倫完全放棄洛杉磯,遠走而避之,鮑姆巴赫雖然委屈,但終究接納了洛杉磯(因為兒子)。
事實上,除了伍迪艾倫,諾亞鮑姆巴赫與好友魏斯安德森也相互影響──我們或許可以將魏斯安德森的《海海人生》(諾亞鮑姆巴赫編劇)看作鮑姆巴赫執導《青春倒退嚕》的前身,兩片同樣以「紀錄片導演」做為主角,並帶出「拍電影」的人生代價──不論是錢財、青春、家庭還是婚姻生活,更宏觀來看是生命的消耗。只不過《海海人生》與《青春倒退嚕》場域分別在「海洋」和「紐約」呈現,但從劇本來看,無論是「原始」或「文明」,兩片都交出精彩敘事。
話說回頭,《婚姻故事》中場域與心境相呼應的設計,真正精彩的還是在亞當崔佛於紐約工作室中,接到蘿拉鄧的那通律師電話。亞當崔佛聽著蘿拉鄧一字一句冷冽地描述事態發展,同時打開一扇又一扇的門,踏下一層接一層的階梯,階梯的隱喻在此也可窺見導演筆觸(《小丑》、《寄生上流》也做了同樣設計),暗示離婚態勢的急轉直下和一觸即發,人物在錯綜複雜的場域中巧妙呼應剪不斷理還亂的事件,諾亞鮑姆巴赫精準地利用影像說故事。
這場戲收在熙來攘往的紐約街頭,人聲、車聲鼎沸的大街讓「語言」喪失其功能(正如往後的言語爭執都毫無功能),諾亞鮑姆巴赫的鏡頭也瞬間與角色拉開距離,頗有《愛情,不用翻譯》結尾「失語感」的神來一筆,只不過地點從東京置換成紐約,人物從史嘉蕾喬韓森變成亞當崔佛。
而「嗅覺」與「聽覺」的影射,在《婚姻故事》中也值得一提:當一行人在蘿拉鄧的律師事務所中對峙拉扯時,蘿拉鄧吹捧了亞當崔佛的執導作品,能將「吐司」香味具象化,讓觀眾彷彿身歷其境。緊接下一場戲,亞當崔佛與律師在密閉空間商討對策,不尋常的靜默則透過滴答聲提示角色的焦急心境,「時鐘」聲響同樣具象化,也讓觀眾有了身歷其境的效能,強烈感受現場僵局。吐司與時鐘,我視做諾亞鮑姆巴赫的高明自捧(雖然可能也無此意)。
此外,諾亞鮑姆巴赫在《婚姻故事》中,一如既往地成功掌握悲劇裡的喜劇元素,將兩者的轉折與戲劇性拿捏得恰如其份。諸如亞當崔佛開頭首度到洛杉磯,與妮可的妹妹在嘲笑英國腔調時,才終於「碰巧」發現離婚聲明;又或是近尾聲時,在過往取悅小孩的滑稽魔術中,「碰巧」失手將利刃劃開皮肉,頓時血花四濺,在純淨白門上留下血污(與白牆破洞的暗示相呼應)──正如同這場婚姻中的離婚官司,令人不忍直視,卻又無法忽視,只能胡亂止血,並留下疤痕,束手無策地倒下。
悲劇總是在喜劇中誕生,人們也總是笑著笑著就哭了,諾亞鮑姆巴赫舉重若輕地將喜劇轉化成悲劇,刻骨銘心,血淋淋的烙印在角色與觀眾腦海中,揮之不去。且這些設計,並未有鑿痕過深、過於匠氣之感,因為這些正如同你我生活般,如此貼近。
《婚姻故事》的好,說到底還是要歸功於如手術刀般的犀利的對白,以及兩位演員各自交出影史留名的演技。藍迪紐曼譜寫的原創配樂也有畫龍點睛、烘托情緒的效能,演技的部分以及蘿拉鄧揭露「父權」的台詞便不再贅述,畢竟每個人都能感受那樣的強大演出,且對此讚揚演技的文章應該也夠多了。
而諾亞鮑姆巴赫曾說:「在寫作時盡量不分析角色,但我對我的生活有很好的分析能力,我認為生活是電影的素材。」細膩觀察自身經驗,同時用大量的生活細節堆疊出影像作品,且不顯得枯燥與乏味,正是編導的功力──最令人喜歡的是透過法律攻防,進而提煉出真實人性及失能的婚姻生活,如同《從前,有個好萊塢》以及《愛爾蘭人》,各自用細節換來強勁的敘事力道,不嫌笨重。
觀看諾亞鮑姆巴赫的作品時,也總是能找到一些致敬:《紐約哈哈哈》我們感受到楚浮的《夏日之戀》,配樂則用了李歐卡霍在《壞痞子》中使用大衛鮑伊的〈Modern Love〉,也能在廢青們的家中看見楚浮《零用錢》的海報;而《親情難捨》中在對白中出現高達的《斷了氣》,這次的《婚姻故事》則能看見英格瑪柏格曼《婚姻場景》片名的壁掛和《芬尼與亞歷山大》的相似構圖。諾亞巴赫在小地方從來不吝於展現自己的品味與喜好,也替影迷增添另一層趣味。
從首部劇情長片《瘋狂二十年華》開始,諾亞鮑姆巴赫的電影就流露出一股知識份子的氣質和獨有的焦慮,或許是爸媽皆為文學家的薰陶,培養出的深厚文學底蘊。而無論是剛畢業對未來徬徨的大學生,抑或是逐漸走向陌路的夫妻,都在諾亞鮑姆巴赫手中的筆、肩上的鏡頭中極俱可視性。而這次藏在《婚姻故事》底下的焦慮,終究是「愛」與「被愛」的本質;「自我實現」和「他者羈絆」的互動關係,諾亞鮑姆巴赫此次梳理「人」的核心,同時拆解「兩性」,透骨入心。
最終,片尾重返「萬聖節」,在孩子獨白中念出開頭的告白信,完整收束,同時透過史嘉蕾喬韓森的溫暖善意(讓出孩子的一天),給出這對男女有可能的和解,並且於本該狂歡的節日提醒世人:該繫好鞋帶,拍拍鞋身,縱使曾經親情難捨,仍須各自轉身,踏往未知的遙遠彼方。
原神妮露素材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轉貼分享】女孩的初經寶盒。
。
詳情看以下。
。
那麼「男生版的寶盒」該放些什麼呢?
大家來集思廣益。
#初經曾讓妳尷尬嗎?
「我知道女兒的第一次生理期很重要,但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跟她講... 只好把母親當年跟我說的那一套,大同小異的對小孩講一遍...又或者是,直接留給學校教好了?」一位媽媽如是說。
▊「初經寶盒」是什麼?
我是凡妮莎,在2016年開始推動了「初經寶盒」計畫,將市面上現成買到的衛生棉、護墊、布衛生棉、棉條等等的商品打包成一盒,每種裡面都還有再細分不同的尺寸或流量,總計十餘種;搭配一本鉅細靡遺的各式「生理用品教學手冊」,希望能作為媽媽或學校老師教導初經概念的教具。
🌹初經寶盒賣場 https://lihi.cc/SbWnh
2017年,我們在盒子裡加入了成功取得衛福部查驗登記的「月釀教學杯」,更新了寶盒為2.0版本。在2019年,台灣第一款的可以吸收經血的「月亮褲」上市,我們也把這項實用的新產品加入3.0寶盒,成為市面上最齊全(也是唯一)的初經商品組合。
賺取利潤不是我們的目標,因此我們盡力將價錢控制在市價的約64折~71折不等,售價大概等於給女兒買一件小洋裝(還省了媽媽們到處去蒐集商品的時間、還有老師們編寫相關生理用品教材的時間)。
▊ 3 年只賣出 72 組?
只要曾經在不同場合聽過我闡述初經寶盒的理念以及內容物,所有的媽媽們跟老師們都一致叫好、覺得實用,但自從2016年開賣以來,我們僅僅只售出了72組。
經過我們的明查暗訪,有的媽媽不願意女孩這麼早就取得自己的月亮杯(雖然我們提供的是最迷你的尺寸)、有的老師無法提撥這麼高的經費來自掏腰包購買上課教具... 還有一點,可能是大部分有教學需要的母系長輩「不知道有這樣的商品可以購買給下一代」。
我有一點傷心。
▊真的有人需要「初經寶盒」嗎?
作為長期推動台灣生理用品演進的志工,我每年會在北、中、南進行幾十場現代生理用品的知識講座。
目的不在推廣我們家的產品(直接買FB廣告更快)。而是因為在講座過程中,我才有機會直接面對到「生理期就把它忍過去就好,不要多想多問」的女生。
這些大學或高中女生,往往只是為了配合學校課程、或者滿足進修KPI,表情尷尬的被迫出席。但只要我一打開投影片,她們就完全醒過來,眼神認真的看著投影片、甚至露出一些想要發問的表情,但很少公開提問。而是等到散場後,才偷偷走到我身邊,詢問她們長年不敢詢問的生理期困擾。
她們的表情好不自在、眼神猶疑,似乎在擔心有什麼人會突然跳出來責問:「妳居然敢對別人描述妳的私密狀況!...」
面對這種處境,我知道訣竅是要用超級樂觀、健康的態度回應她們,就能幫助她們走出自我懷疑的尷尬。但我心裡總是會浮現一種遺憾,不知道台灣還有多少女生繼續嘗試「無視」自己的生理期狀況。
如果社會對於我們初經的成長是給予讚美、而非遮遮掩掩,那麼生理期就不是一件需要「趕快丟進垃圾桶」「離我越遠越好」的事情。如果每次處理月經時,能認真關心自己的流量與身體變化,不會害怕在出狀況時及早去看醫生,那麼身體也會以健康的姿態來謝謝妳。
▊如果初經曾讓妳尷尬,能否幫助我們周遭的下一代坦然認識它?
「初經寶盒」裡包含了各式生理用品,有衛生棉、也有在世界上使用率超高的棉條、月亮褲...。 如果妳是教學者,請不用擔心遇到自己不熟悉的用品,因為我們搭配這些教具,特別撰寫了一本「生理用品解說手冊」,一般人都可以輕易理解。
它不只是個種類齊全的生理用品組合,它還是我們想幫助台灣下一代女生(甚至是男生)了解「生理期護理」的重要素材。
我們誠摯希望這份用心的寶盒,能被您轉發分享給、周遭有需要的人知道。
▊我們想把「生理用品介紹手冊」教材做得更好!
凡妮莎與旗下的品牌(凱娜、月釀杯、和嗨小紅)(旗下~講得好像叫小姐一樣),長期關心身體教育、婦產科就醫自主... 身體平權理念。
我們下半年度即將發表「沒有處女膜,只有陰道冠」正名倡議、「內診不要怕」就醫小傳單、以及圖文版本的生理用品教學手冊。
▊了解初經,就從「初經寶盒」開始
一轉眼,我推動台灣生理用品教育已經16年了,雖然只把台灣原本0.2%的棉條使用率,拉到了少少的4%(從1萬4千人到28萬人),但如果有妳們一起幫忙,也許只要再花16年,4%也可能變成80%。
我原本認為:每一天,都是世界月經日,所以不打算大肆聲張5/28世界月經日。但那天和多年來幫助家暴受害者及弱勢婦女走出陰影的「勵馨基金會」聊過,我理解了這個節日可以不流於形式主義,而是以行動提醒大家「溫柔愛上自己的身體」。
我能做的事,是在 5/28-5/31之間,根據「嗨小紅」生理用品商城上購買任一「初經寶盒」的結帳訂單,會由公司額外送出一套「初經寳盒3.0」(市價$1999)給勵馨基金會,用於性別教育倡議人員的教材使用。等於是「#有人買一組自用,#我們就另外送一組給基金會當做教具」,希望這個寶盒能夠實際幫助更多女生。
呼,真是超級長的一篇,不敢相信妳/你居然陪我一起讀到這裡!
XD 那就請再幫我們一個忙,把「初經寶盒」的理念,轉發給妳/你認為可能用得上的朋友吧~
🌹初經寶盒賣場 https://lihi.cc/SbWnh
#世界月經日真正的意義
#是了解我們自己的身體
#MHDay2019
#ItsTimeForAction
#NoMoreLimits
原神妮露素材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試片無雷短評
《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
Fantastic Beasts: The Crimes of Grindelwald
原來...我見證了一場直銷大會的誕生
.
JK羅琳仍然保持著她一貫富有創意、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從《哈利波特》系列到現在,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不斷在轉變的電影風格,最後在大衛葉慈導演完全接管系列電影後,定下了整個系列走向青少年偏黑暗、冒險、奇幻的調性。如今,《怪獸》系列來到第二集,JK羅琳在只有寫作劇本而沒有小說文本支持的情況下,發展出20世紀初的魔法故事,我認為同時存在著優缺點,但對於整個故事觀、魔法世界的建構來說,我個人給予本片正面的肯定。
正如同許多邪教的誕生,《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除了將故事延續了前集《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最終引出由強尼戴普所飾演的葛林戴華德一角,以及魁登斯的神祕強大力量之外,同時也將故事重心聚焦在葛林戴華德的勢力如何崛起。整個過程彷彿直銷大會般的演變,透過一個「恐懼」的未來,說明了不加入的後果是多麼悽慘、加入後將會是多麼美好。
這不就正是那些「末日審判」、「末日將近」等常聽到的宗教語言類似嗎?反之,站在葛林戴華德的對立面,魔法部也同樣因為害怕葛林戴華德勢力坐大,而展開強硬施壓的行動,讓反抗勢力更加龐大。雙方在無法取得共識,逐漸關係惡化的情況下,劇情透過層層堆疊的方式將多個故事線、多位角色鋪陳,最終將焦點集中在一場直銷激勵大會,高潮結局收尾,整個過程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荒謬與歷史必然的結果。
就故事的劇情發展概念而言,藉由雅各和奎妮、魁登斯和娜吉妮、鄧不利多和葛林戴華德等角色間的互相關係,揉合出由艾迪瑞德曼所飾演的紐特,如何透過魔法異獸追查線索,進而挖掘出角色與角色間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祕密。故事到最後在一次高潮的場景中揭露真相,並為接下來的故事埋下伏筆:這似乎都是JK羅琳在寫作她巫師魔法世界的一貫作風。只不過《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的故事更加擴大,討論的主題更豐富,也嗅出JK羅琳試圖將《怪獸》衍生錢賺故事繼續發展的野心。(對,我沒有打錯字)
打破巫師與麻瓜間的藩籬,葛林戴華德的出發點確實相當吸引人。但JK羅琳總是喜歡把餅畫大,大衛葉慈又喜歡把大餅畫漂亮:鏡頭雖然華麗迷人、光彩奪目,卻總是讓人覺得毫無節制,埋頭硬塞了許多自己想要拍的畫面,忽略了整體電影的節奏感。整個134分鐘的片長裡,花了相當大的篇幅在鋪陳、在切換場景、在營造氣氛,卻始終在跳來跳去的場景中找不到重心,打穩基礎。電影整體就像是一輛走走停停的列車,代表各個故事線的各節車廂,以不同的行進速度前進,缺乏協調性,卻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往前開,最後跌跌撞撞來到終點站;縱使車廂內的設施豪華舒適,但始終還是一場不平穩的顛簸旅程。
從大衛葉慈的《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再到2016年的《泰山傳奇》,他總是能夠將一個奇幻世界,以寫實的方式具象化,呈現了讓人著迷又好奇的影像空間;卻也藏不住他在取捨素材、剪輯或是敘事節奏上的缺陷,想要以量取勝,卻最終讓質量喪失,相當可惜。
但我想,不論是《哈利波特》或是《怪獸》系列故事。這個完整的魔法世界觀在經過小說、電影將近20年的經營,書迷或影迷如今也自成一格成為一種另類的同溫層族群。就我個人而言,《哈利波特》的世界就跟當今《星際大戰》、《漫威電影宇宙》等系列作品類似,已成為一種對品牌的信仰:能夠投入其中的影迷、書迷將會在這些電影的劇情中找到樂趣,但就一個完全不感興趣、或是原本較少關心的入門者而言,這些作品都存在著一種隱形看不見的高牆、門檻。
又或者說,觀察這種電影推出後所造成的現象,也似乎比討論電影本身來得更加有趣。當我們從《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的電影開拍消息釋出、到預告片推出、到決定上映日期,我們到底能不能有相同的關注力,去關注更多的電影呢?我們是否在這一系列鋪天蓋地的電影宣傳活動期間,忽略掉其他也同樣值得關注的好電影呢?或許,就欣賞一部電影的角度而言,《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就只是一部在院線檔期中的其中一部作品罷了。
正如同片中的葛林戴華德將世界以巫師和麻瓜兩者一分為二,彷彿現實世界中許多政客將人分成派系而產生對立,又或者是現今許多團體、族群、宗教,總喜歡把可怕的「後果」,產生的仇恨當作是世界的全部。善與惡、正與反其實並非是二元對立,反而兩者是一體兩面,互相共存的狀態。《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這部作品確實精彩可期,但當中利用非我即敵的思考模式,讓魔法世界出現分裂的劇情,我實在好奇接下來第三集的故事將如何呈現?
或許觀賞這部電影的同時,其實就像是參加一場名為「見證由葛林戴華德召開的直銷大會」般,讓我們繼續朝著第三集的方向邁進。但至於第三集會有什麼東西出現?先繳第二集的入會費(電影票)押金再說吧!
.
XXY的推薦指數:★★★★★五顆星為滿分
《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我給 ★★★☆ 3.5顆星
將故事聚焦在巫師與麻瓜世界的衝突,概念依舊迷人。但大衛葉慈導演的風格,仍需要對到大腦電波才行。
台灣上映日期:2018.11.15
.
【影音導讀 | 120秒評電影】
https://youtu.be/K2uQlYdlJhA
【幕迷影評】文章傳送門: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49442
【方格子】文章傳送門:
https://vocus.cc/@XXY2018/5bf6e38efd897800019ebbb3
.
.
.
#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
#fantasticbeaststhecrimesofgrindelwald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