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小錢買爛琴 不如多存點錢買好一點的
在PTT讀到一篇關於花了1500買到爛琴,
詢問鄉民是否需要換琴的文,
覺得教育真的不能等,為過去無知的自己,
以及1500吉他的存在還有人買單默哀,故撰一廢文....
吉他這項樂器,
長久以來因大量充斥市面的低價練習琴,
而型塑成了廉價粗糙的樂器之一。
這似乎是商業上削價競爭而不在意品質的結果,
畢竟5000元和50000元的琴
在照片上或爸媽眼裡看起來都差不多......
這件事的優點是,
確實會降低大家接觸它的門檻,只是當太多人都這樣以為時,
吉他的工藝與深度,則常會不自覺的被忽略了。
5000元的鋼琴、提琴或長笛,品質該會有多好呢?
而5000的吉他又如何呢?
除非我們都認為吉他本來就該是廉價又簡單的樂器,
若是如此,真正的吉他之美我們則再也無從得知了。
如果已愛上它,就別再委屈你的手跟耳朵了
除非你感覺不到。
“吉他不是木頭做的嗎?為何要好幾千或好幾萬?是神木做的嗎?”
一個有趣的現象,
3萬多元的鋼琴或小提琴可能會被認為超便宜,
但3萬多的吉他就令人咋舌......
但事實上,作一把好吉他(而不是像吉他的玩具)的複雜度,
並不亞於前者們。
長年以來吉他與教學的低價化,
是長久以來價格取向市場與觀念累積的結果,
好處是人人有功練,大家有琴彈,缺點是耳朵與手感的劣化,
跟樓下老王都可以教我彈的結果。
當然,要買什麼琴,與音色與手感辨別力與技術,還有口袋深度
都有一定關係,也並非大家都該花大把銀子買琴,
只是價格以外的因素,還是必須考慮的,
因為,不論會不會學很久或彈很久,
畢竟吉他是拿來長時間相處在身上彈奏的,
適彈性、穩定性、高低把位的音色一致性......等等
對於學習彈奏的結果,影響是很巨大的。
這就像不論會不會打籃球打到變成專業籃球員,
你都不該穿拖鞋去球場一樣!!
在試琴時,
常常會有一些低價琴第一時間聽感超越高價琴的情形,
或常常有:
”咦~這把琴貴好幾萬,但看起來好平凡,
或感覺沒有特別厲害啊....
另一把便宜的,又漂亮又好像音色更亮耶~
買那把吧,CP值超高的~~"
但真的買回家半年後,
低價琴的音色成長性、手感穩定性、
甚至價格上的保值性是如何呢?
這些也許都是成本之一。
正如一開始說的:
要買什麼琴,與音色與手感辨別力與技術,
還有口袋深度都有一定關係,
而事情其實很簡單,可以賣30000的琴,絕不會賣你15000,
若它不值30000,
自然就會被市場淘汰或最後降到15000被你買回家。
當然,買了琴只彈了1、2個月後就離開吉他去打lol的人,
這些事當然就都不重要了。
至少你的用過的那把琴,還可以賣個好價錢......。
而1500的爛吉他呢?
就留給覺得自己的音樂夢只值1500的人去用吧.....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