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79切‧格瓦拉與23歲的那場旅行:參考資料
這次主要用到的三本書都蠻推薦的,感謝愛寫書的切·格瓦拉❤️
🌼發現《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書皮下面別有洞天,有正在喝馬黛茶🧉的切
🌼合照的部分,第一張是正在釣魚的切跟斐代爾·卡斯楚(卡斯楚兄弟中的哥哥),第二張是跟勞爾·卡斯楚(卡斯楚兄弟中的弟弟)的合照
其實這篇貼文只是想曬照片而已(喂~
--------------------
❖八種收聽管道一次滿足,愛怎麼聽就怎麼聽
☞https://is.gd/JLam7K
#podcast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歷史 #歷史故事 #歷史下酒菜 #切格瓦拉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 #古巴 #古巴革命
古巴 摩托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斯卡羅》(2021)引發不少討論。不同層面的分析紛至沓來,其中聽到一種說法,說是「戲劇歸戲劇」,不要拿政治、意識形態、史觀這些東西進來討論。其實,這個問題也一直苦惱我,那就是影評書寫真的只能「就電影論電影」嗎?
.
其實回顧影史,原來這種辯論一直都在,例如許多影評人在討論美化納粹政權的紀錄片《意志的勝利 Triumph of the Will》(1935)時,也曾想過除了評斷電影美學本身成就,是否適合加註對這部電影闡揚的意識形態的批判?過去也有《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 Braveheart》(1995)等案例,電影很得觀眾緣,但史觀卻是全然扭曲,影評人該不該點出這些問題?
.
看到影評傳奇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寫《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The Motorcycle Diaries》(2004),鬆了一大口氣。因為有別於許多人僅僅聚焦於「電影本身」,伊伯特也忍不住論述了他認為這部電影在觀點選擇上的取巧,而這些取巧本身都有政治意義在。電影選擇的主角既然是被後世尊為英雄的切.格瓦拉(Che Guevara),又是南美洲國家聯手製作的電影,甚至有格瓦拉戰友從旁協助。他當然要遵循一個「政治正確」的拍法,而隱去格瓦拉一切政治不正確的面向。
.
穿著切.格瓦拉T恤(通常是附圖這張)出門曬的你知道嗎?在古巴取得政治權力之後,他蓋了一個專門關押同性戀者的集中營,種種殘暴行徑,族繁不及備載,我們現代所知的他,都是神化過的他。羅傑.伊伯特在文中沒寫這麼多細節,我自己做了一些延伸,也想就這篇來討論,分析一部電影是不是也能談那些導演不想讓我們看到的東西?
.
詳全文: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954/5716460
時勢造電影?談《摩托車日記》殘酷現實,與觀影的意識形態
鳴人堂 海鵬影業 / Swallow Wings Films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RogerEbert #TheMotorcycleDiaries #CheGuevara
古巴 摩托車 在 Yahoo!奇摩新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沒有小時候也看過這部!
#Y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