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6] 細說分鏡 Vol.23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29
🖍我做的是
🖍努力再努力,嚐試紮實的傳達每一個想法
🖍分享給你的,並不只是「攝影的基礎」
🖍更期待你也能體會,我心中攝影的世界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覺得最難的部分,大概就是「解惑」吧,如果「下課」對於老師是指…,時間到了,把該教的東西教完了,學生學會了,那工作就結束了,那我想這樣子的「下課」是簡單的,但身為「老師」,以及身為「創作者」角色,我的心情並沒有隨著鐘聲而下課,因為我本身仍是不斷的「創作」,並且將「創作」的東西,帶回到課堂上,與學生分享
🟥備課漢
我還記得一開始在教攝影時,每周都在「備課、備課」,這個班上完了第二堂,也許二天後換下個班上同一堂課,二天的時間檢討一下講義內容,修修補補改改,以修改後的講義,拿下一個班嚐試看看有沒有更好,然後不斷的重複下去。
開始教攝影頭一年,不時都在「備課」是真的,因為不夠熟練教學內容、技巧,要把腦中會的東西「攤在學生眼前成為講義」非常苦惱,一份講義改上非常多回,每改一次,多少會影響上課表現,有時改的不錯,前文搭後文串得不錯,節奏流暢,覺得這樣子改就對了。
但到了下一堂課,也許隔沒兩天,同一份講義在不同班級,又覺得不對勁了,前一堂課給自己表現也許有 90 分,這一堂課又倒退為 70 分,又在檢討哪裡不對勁? 明明都一樣的東西,學生也都是初學者,怎麼會落差這麼大呢?
然後再修改、再嚐試,直到一份講義適應了每一堂課的學生,表現也都差不多,那麼這份講義就算是「安全了」,未來要再變動的機會不大,最多是把裡頭的例子稍微換點新拍的例子,雖然是訴說相同概念,學生也不知道眼前頭影片是「新的例子」,但對老師來說,這很重要,同一張照片講上數十次、近百次,其實也會很膩,換換新照片,讓自己上課的心情好一點也是不錯。
每天面對著「上課、檢討、修改、再上課、再檢討、再修改」,每天都在反複做這些事情,「備課漢」那段時光,我仍現在仍深深體會。
🟥舉手提問
學生觀念沒學懂,老師責任最大,但這個「不懂」是哪裡不懂,需要在課堂上搭配一些教學技巧,打好上課氣氛,才能讓台下學生別畏懼「舉手」發問,說到這,真的不得不說,我們台灣人上課風氣與文化真的需要改改,不懂也不敢問,怕問了蠢問題被他人視為傻子,但通常舉手發問的學生,往往自己學習效果最好,正是因為「不懂」加上自己「主動」,才能在課程中學到該學到的部分。
🔹但身為老師,其實我是「非常感謝舉手發問的同學」,理由有三點。🔹
其一是讓整場 2 小時的課程,不會讓老師像是在唱「獨腳戲」一樣,一個人在台上自顧自的說完整個課程,再數著還有幾頁投影片要講,那…其實有一點痛苦,說真的,舉手發問的學生能改變上課氣氛,同一門課在二個班,只要一個班有那麼 1-2 個學生真能發問的話,整個 12 堂課都會非常和樂融融,反之亦然。
第二點,若是學生提問,更能帶動整個課程的「深度討論」,如果問題適合該堂課,反而會為了解決學生的問題,讓我延伸更多深入的觀念,或是引用更活潑的例子,學生獲得的更多,我很喜歡這樣子「有問有答」的上課方式,或許未來課程設計,就設計一堂「你問、我答」,或許這是一個不錯的課程設計。
🔹第三點,對身為「老師」是最重要的 – 透過學生提問,才知道自己哪裡講的不好、不夠清楚,還是太快? 還是自以為學生懂? 最後這點才是最糟糕的,這是「授課」不是「個人表演」,重點是學生吸收,而不是台上老師個人表演 show,如果沒有學生提問,反而老師會沉浸一種「自 High」的心情,覺得自己真的好棒棒,內容超紮實,學生都沒問題,都聽得懂,如果真的身為老師真心這麼認為,我想…,這老師要小心了。🔹
其實還有第四點,至少對我來說…這點比前三點還重要要,透過學生的發問,我才知道原來「這個你不懂」,雖然講義也寫明,透過問答也解決當下問題,但我反而會特別將學生的提問,成為我攝影網站教學的文章題材,一但文章上線後,我再帶回來修改講義,有好有壞,好的是讓講義內容更加充實,壞的是頁數一直增加,從 2 小時 100 頁,一路加到 110 頁、120 頁,這樣子一直增加下去也沒完沒了,又得要回頭適當的刪減…,這對講義來說是很大的變動,不但影響課程設計主旨,同時也會影響上課節奏。
🟥為何你不懂?
傳道、授業並不難,只要針對學生問題「加以解答」就好,如果能真的讓學生滿意,那這一問答過程,是對學生、老師完成一項任務,學生既能學到東西,老師也能知道學生哪裡不懂,教學相長。
難的是「解惑」,如果用在攝影教學上,我是這麼樣的解釋:
🔹身為老師,難的不是備課的辛苦,也不是回覆學生的問題,難的是去了解「為何大家都了解,偏偏你不懂」,如果大家都是初學者,同處一個班級,聽到的東西看到的講義也都相同,有什麼原因讓你「不懂」,這個不但困惑著學生,更困惑著老師。🔹
但這也不意外,坐在台下的學生,雖然每個都是「攝影初學者」,但終究素質不一,有些人稍微接觸過一些,有些人則完全沒概念,在講述一個抽象觀念,透過實體例子來講解,不見得台下每個同學都能接受,這跟每個人生活經驗多少都有關係,但解決的辦法,就是用更多不同的例子,來解釋相同的一句話,多少能解決這個困境。
🔹當一個學生提問,對我的挑戰不是如何回答表面的問題,而是「你為何不懂」,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你感到「困惑」,如果課堂上有機會我會多問二句,而若是一對一的教學,更讓我有機會透過學生「表面所提問的問題」,去挖堀問題背後的問題,這一挖堀反而讓我感覺到「問題表面終究是冰山一角,問題底下永遠藏著另外的問題」問到再深,往往會離了題,有時反而變成去「了解這個學生 “生活、生命” 的經驗」,才比較能了解為何相同的課程,有些學生有問題,有些則完全不被困擾過。🔹
🟥老師,沒熱忱了怎辦
在一次外拍,一位同學靠近我問說「老師,我拍照也拍了二、三年,很多主題也都拍過了,雖然稱不上多好,但好像也都體驗過了,好像有點失去熱忱了」,這問題真是個大問題,一時間也無法好好的回答,不過我也稍微跟他聊聊「熱忱」這件事。
🔹相信你也接觸很多不同的攝影主題,找到哪些喜歡、不喜歡,喜歡的主題追求下去,不喜歡的主題就避開,沒有人什麼主題都喜歡拍,更沒有人什麼主題都拍得精彩,我是你的話,我會在自己喜歡的主題,找到拍得比我更利害的攝影師,破解他的技巧,並且嚐試拍出讓人一眼就認得出「這就是你的風格」,不彷試看看朝著這樣子努力看看。🔹
不知道他能聽懂多少,也許…,我這番話他也曾在別的老師口中聽到,我也不確定他有沒有嚐試過,但是若要談談「熱忱」這件事,我可是能夠花上數萬字來說說我拍照至今近 20 年下來,心裡那「熱忱如何起伏、心裡峰迴路轉折的心路歷程,甚至一度還真想放棄攝影,把相機、鏡頭通通賣掉的衝動…」,我很想分享,但不是今天。
🔹我已經有一個…,我這輩子對於「攝影熱忱」有了定義,以及設定了目標,這目標永遠達不成,只能在有生之年,看是能做到哪裡,就到哪裡,直到我相機拿不動、雙腿走不遠、眼睛看不清、腰也打不直那天為止吧,今天我並不害怕是否會失去「攝影的熱忱」,但我該如何也讓他人跟我一樣,找到自己的「攝影熱忱」並且設定目標持往下走呢?🔹
🔹我想做為「攝影老師」,應該做的不只是教導課堂上的知識外,更應該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除了學到該學的知識、技巧外,更能讓「攝影」,成為他們生命中,如何讓自己的生命、生活過的更開心、更美好的一項美好的事情,這點是我認為,身為他人攝影老師,所應該肩負的責任。🔹
當我開始嚐試走出國外,且還是用「自助旅行」的方式開始第一步,由於自助旅行自由度非常高,你能自由地安排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待多久隨便你選擇,讓我對陌生的國家的「好奇心」,在此自由下得到大大的滿足,開拓了我不少視野,讓我知道原來世界如此的大,更期待還有什麼不曾踏過的國度,能有什麼驚豔的景觀,讓心靈空虛的我能得到一點點的救贖。
當我不斷的走,特別是這幾年跑的更勤,就像著了魔一樣停不下來,除了心裡的「好奇心」之外,同時我也在追尋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到底為何那麼熱愛攝影,不只是興趣,也不只是工作,更是一份對他人、對世界的「責任」,我有這個責任,將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角落帶回給所有人欣賞,這也是我對「攝影熱忱」的目標之一。
🔹但我的體會告訴我「照片離現場十萬八千里遠」,不是拍照技巧問題,是更多的「感觸」是要你親臨現場才能感受到我所感受的,於是我考上外語領隊,開始帶團,帶著我的學生、讀者造訪我看到的「世界、視野」,我相信這是另一種更積極的做法。🔹
我自認我還算幸運,能有機會與能力去這麼追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子的機會,於是我盡可能的,從課堂的設計,到講義的安排,至觀念的例子,盡可能將我所感受到的種種感觸,傳達給課堂的學生,以及我的讀者朋友,希望上過我課程的學生,不但能學到攝影基礎,更能感受我對攝影的熱忱,當課程結束後,進而開始尋找屬於自己的攝影熱忱與目標。
我想,讓你看到、感受到我所看到的一切,現在在設計課程,都抱著這想法在設計每一堂課、每一個觀念、例子、每一張投影片,這也是讓我的「課程」更加充實,也不至於內容一成不變。
這,就是我現在努力的方向,不只是為了學生,更是為了自己而努力。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同時也有280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融融歷險記Ben's Adventur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融融歷險記:https://goo.gl/RBEJ6e =========================== 跟融融有最直接的接觸: Instagram☛https://goo.gl/cBS6U1 Facebook☛https://goo.gl/nn8nyh =================...
台灣 文化 體驗 在 加個零的社群觀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之前我曾寫過一篇關於日曆的觀察,想知道我們買日曆除了記錄時間外,消費者究竟是在掏錢買什麼單?
那時候我看日曆,像是一種文化周邊產品,提供的還有情感體驗;另外還有日曆本身自帶的社交屬性,意外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是個聰明的內容載體。
日曆更像是品牌的一種策展邏輯。
經過了幾年的日曆大戰,從買個儀式感、買個功能,到買各種創意,從行銷人員的角度來看,日曆市場不斷推陳出新是好事,但同樣身為消費者的我,實際上面對卻是...想與一份簡單跟著日曆過日子的心意,背道而馳的日常🥺
「啊,好久沒撕日曆了!」
「日子怎麼過這麼快?」
我想《讀曆書店 2022 》可能是聽到這類消費者的心聲,所以 2022 年特別加上了「社群丼解說版」,有 傑哥 親自撰寫的「每月節慶借勢解析跟內容建議」,提醒每個月的行銷人要注意哪些重點大日子、可以考慮的內容切入點有哪些...重點是,直接寄到你的信箱的電子報形式,不。用。撕。
「每月一撕」並不可恥,至少我們還保有每月一「思」。(不是)
《讀曆書店》彙集了 365 句台灣作家的作品選句,就像一本桌上的小型書店, 這也很能帶給行銷人靈感,加上有 365 個全世界的獨特選日,365 天天天都有節日可以借勢......... 對行銷人來說真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並不是)。
《讀曆書店 2022 》 Bonus 版本更像是又買到一本線上營銷月曆的感覺~傑哥讓我瞄了一眼 11 月的版本,萬聖節、雙十一、感恩節、還有我的生日(這個沒有放,希望 2023 年可以增加。)
我很喜歡最後的結論,「借勢內容必須強化品牌聯想,如果受眾沒有因為你的內容持續累積對品牌的印象,那麼借勢內容再怎麼有趣都只是成為網路笑話。」
做出「品牌借勢」跟「網路笑話」的差別,在於日常底子的積累。單純只是「追熱點」,創意其實會變得更加零碎。
「社群丼解說特別版」對我來說,除了知道別人怎麼做節日借勢外,我也會換個角度去想,全部都不要按照上面的思考邏輯去做,大破大立也是個方向。
做為社群小編,一定要打有準備的仗。
-
《讀曆書店 2022》社群丼解說特別版|熱點在手,KPI 說有就有:https://lihi1.com/JPrGk
可麗露是 @dococo.dessert 🤍
#讀曆書店2022 #生鮮時書
台灣 文化 體驗 在 楊恢宏 G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北流行音樂展
非常特別的一個展覽
就像是把自己的生活變成展覽分享出來
匯集了台灣所有的流行音樂文化及歷史脈絡
自己也科普了許多不知道的文化歷史
對華語音樂有興趣的朋友們推薦可以去看一看
特別是最後的演唱會體驗也很特別
為期五年的展期 應該沒有理由說沒空了吧😂
Mr.voice @chen761123
製作人 @james_tung0921
歌手 @zishuo611
娛樂公司負責人 @winnieling0910
-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北流 #台北流行音樂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 #台北流行音樂展 #音樂 #華語音樂 #創作 #寫歌 #詞曲創作 #音樂製作 #現場演出
台灣 文化 體驗 在 融融歷險記Ben's Adventur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訂閱融融歷險記:https://goo.gl/RBEJ6e
===========================
跟融融有最直接的接觸:
Instagram☛https://goo.gl/cBS6U1
Facebook☛https://goo.gl/nn8nyh
===========================
這次融融不環島,來帶大家前往大安溪畔的泰雅部落
兩天一夜的時間好好體驗一下山林間的美好
學學編織,做做麵包,體驗一下獵人的生活
就跟著Siliq去旅行吧!
11月啟動營運,歡迎搶先預約原民見學
準備體驗泰雅族人的森林秘境與食農文化
跟著siliq去旅行 官網預約
https://liyungpeynux.shoplineapp.com/
跟著siliq去旅行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LiyungPeynux/
Music:
ashe by hans-johnson Artlist
down-to-get-up-again by michael-shynes Artlist
===========================
融融的系列影片集:
融融歷險記〖印尼〗系列影片:https://goo.gl/t3th8k
融融歷險記〖北韓〗系列影片:https://goo.gl/oFwuGr
融融歷險記〖66公路〗系列影片:https://goo.gl/GVigvw
融融歷險記〖特輯〗系列影片:https://goo.gl/Ygn5aD
融融歷險記〖俄羅斯世界盃〗系列影片:https://goo.gl/tkxEUz
融融歷險記〖蒙古國〗系列影片:https://goo.gl/zAqzyo
融融歷險記〖南太平洋大冒險〗系列影片:https://goo.gl/jK3YR7
融融歷險記〖南非大冒險〗系列影片:https://goo.gl/H2jh5y
融融歷險記〖澳洲〗系列影片:https://goo.gl/skwxa8
融融歷險記〖中南美洲沙發客〗系列影片:https://goo.gl/ApnEu8
融融歷險記〖台灣離島計畫〗系列影片:https://reurl.cc/VaXVoN
融融歷險記〖古巴歷險記〗系列影片:https://reurl.cc/EKzdvg
===========================
拍攝工具⬇︎
相機:Olympus EM1 Mark iii、Insta 360 X2
鏡頭:12-100MM F4.0
麥克風:Saramonic Blink500 B2
空拍機:Dji Mavic
===========================
剪輯工具⬇︎
Adobe Premiere Pro
===========================
合作邀約⬇︎
benwuisme@gmail.com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台灣 文化 體驗 在 FUN假趣旅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旅行,不只是發掘新風景,更是在得到新體驗~
小編私藏很久的部落遊程影片終於上線了!這趟就跟著我們一起來到「霞雲坪部落」,接受耆老的祝福,認識泰雅文化、體驗部落生活與美食吧!
各部落遊程內容請看~https://www.qalangtaoyuan.com/
#2021桃園復興部落山水輕旅行
#泰雅文化 #霞雲坪部落 #獵人體驗
#FUN假趣旅行 #旅人誌
-----------------------------------------
就愛桃園,歡迎追蹤我們
❤️桃園在地旅人誌[官網]▼https://www.wearefunlife.tw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earefunlife/
❤️ig:@funtaoyuan ▼ https://www.instagram.com/funtaoyuan/
與我們分享桃園之美 Tag #funtaoyuan 或 #fun假趣旅行
❤️我們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FUN假趣旅行
台灣 文化 體驗 在 日本的高志 Takash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灣古早味 #紅到日本 #豆花 #滷肉飯
・猛獣TV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RVbnWD5rctkgEbY5ONKIw
・健太郎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kentaro_kumada/
--------------------------------------------------------------------
[日本的高志]
在台日本人的我(高志)體驗台灣文化,挑戰很多事情的頻道
・高志聯絡方式(連絡先)
[email protected]
・高志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yutakashi00/
・高志Facebook
https://fb.me/takashifromjp
※開場的畫畫
・special thnks
LAB
↓
https://instagram.com/lab_rn?igshid=b7jxjhjj7ekz
台灣 文化 體驗 在 文化體驗 的推薦與評價
讓藝術走入生活,讓生活成為文化,一同感受文化體驗之美。 ... 壹零玖伍文史工作室致力於搭建台灣人與外籍人士溝通的平台,鼓勵不同族裔人士合作教育課程、工作坊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