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觀光大戰略原則篇
#自信高雄之美勇敢擁抱世界
文:好過日編輯部、3Q 陳柏惟
週日,好過日刊載了《陸客不來,日本沒在怕》一書書評,書中告訴我們:日本透過提升觀光價值,而非迎合單一市場,因此已經不再害怕中客來不來。「發覺自己的價值,並且更上一層樓…」這才是最重要的啟示!
日本曾經經歷過中國團「爆買」時代,在2014-15之際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那之後,中國團大量減少,原本2012年旅日中客團客近80%,但2015年團客已經減少到小於50%,並持續下探,取而代之的是自由行比率增加。僅管中國觀光客「爆買」的時代已經結束,但日本觀光產業的成長態勢並未停止,在2011年-2018年的8年間,來日外國客成長4.8倍,達3000萬人次,不但提早達成安倍晉三首相為2020東奧設定的目標,還要往5000萬人目標前進。
日本曾歷經中國團快速砍半的2-3年,但業者並沒有出來哭喊「我們要中國客」,而是很快學會:爆買已經過去,要開始新模式。這樣的經驗,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以下,好過日小編特別遠端連線在台中跑行程的3Q,整理幾個重點:
1.#在地人滿意觀光客才會滿意
說到拼觀光,就要先顧好在地人。你或許會覺得這句話很怪。
但世界上那些觀光客最愛一去再去的地方,例如京都、維也納,哪個不是充滿活力、又兼具生活品質的? 若是當地人先覺得自己又老又窮,覺得自己住的地方很差勁,觀光客怎麼會願意來?
高雄的問題是,高雄人其實不了解高雄。一方面,問到高雄名產、問到好玩的地方、問到深入的文化特色,很多高雄自己都說不出來,甚至首長以為高雄古名「打狗」是真的打一隻「狗」,這樣的城市自我認知,怎麼可能包裝給外地人遊玩?
再者,包含交通、環境、各類市政活動,有許多當地人也不滿的現實,譬如辦個禿頭節,連在地人都嘲笑;觀光景點愛河疏於維護,臭得連在地人都不願意去,怎麼會有觀光客?
因此,提升當地人的滿意度,提升居住品質,就會提升觀光客的滿意度。而當居民都認同觀光重要,有共同意識推動觀光策略改革,也有一群年輕人願意加入觀光改造,且大家都認為只要有心,就有機會可以挑戰某件事,這樣的地方,就是能推動觀光的地方!
2. #多元行銷以旅客視角出發
觀光的成功,不在於主管機關位階或預算,而在於概念。日本的觀光主管單位,是國土交通省下轄的獨立法人國際觀光振興機構(JNTO),也不是一級部會。但近年觀光卻能成功推展,重點在長遠與整體性的計畫。
日本強調的「#入境交流」(Inbound):包含商務(含MICE)、探親等活動,甚至所有的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也包含在內。不只是「休閒觀光」而已。
因此,不同的旅客來源、目的,都要一一檢視,透過不同旅客視角,來研擬推廣和款待的中長期計畫。
所以,重點不在中國客好或不好,東南亞客消費高不高,而在於每個地區、每種客群,我們都有差異行銷策略,都爭取但不依賴,都以款待的心而非奴隸的心應對。
為了提升觀光產值,我們就需要讓旅客留滯時間變長、讓消費變多元而不會厭倦,此時,我們就需要讓外客消費遍佈地方而不只集中在首都與傳統景點,同時,也要培養在地產業鍊,揚棄外資一條龍式的操作,爭取有選擇能力的自由行旅客,讓他們變成回頭客。
全世界成長最快的自由行遊客,還是亞太新興國家的年輕中產階級,他們習慣社群網站與各類網路旅遊介紹媒體,相對應的,以年輕人的思維為主要市場,並增加異文化的了解交流,鼓勵三十多歲以下的年輕人投身旅遊業,也是發展「旅客視角」行銷的重要資產!
#打造特色城市串連策略聯盟
我們在《熱海の奇跡》(中譯:熱海重生,地方創生的典範)看到一句很有感的話:「觀光復活,必須提升城市的魅力,而不是以低價吸引客人。」
要能讓高雄成為觀光大城,我們就得找出「#非高雄不可的理由」、從營造高雄粉絲開始來經營品牌。
如上面所述的,三十歲世代,是有創造力、具有國際交流經驗的網路原住民,是透過自己打造工作和生活來改變城市的主力。與其以追求國際財團投資為目標,不如讓青年來改造市中心小的改造,在城市孕育微型企業,讓民間企業而非政府主導城市商業活力的變化。
政府可以做的,是協助讓地主與不動產擁有者有連帶的發展意識,願意配合釋出空間,也可協助建立地方創生的投資資金,但不可以單純用發補助的方式進行。
從民間做起的觀光產業,而不是一條龍的企業,才可能多樣化,讓更多人獲利而不是只有特定業者。當有更多業者(包含一般零售、農漁業、到文創、醫療等服務業)都能和觀光連結起來時,觀光的產值才會從點變成「面」,從旅行社間的互相競爭,到異業合作夥伴的建立,這種模式比起用強迫性的包裝,譬如叫醫學中心去統包觀光醫療,更有茁壯的可能。
另外,為了加長旅客旅行天數,也需要推動「#幅軸城市聯盟」,例如台南-高雄、高雄-墾丁的城市軸心,串連鄰近城市資源,讓彼此成為一起創造商機的夥伴。
而核心城市也要強化交通網,特別是連結機場、港口的軌道與低碳運輸模式,作為「玄關」與情報中心,放射到周邊小型景點,便捷的大眾運輸、票券整合等自然不可少!
跨業合作,區域合作,才能讓高雄成為有「連結力」的觀光大城!
有了這三個原則,加上全體市民一起努力,在健全城市的特色後,我們自然就不會被單一市場所威脅綁架,而是勇敢自信的擁抱全世界!
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三軸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雄觀光大戰略原則篇
#自信高雄之美勇敢擁抱世界
文:好過日編輯部、3Q 陳柏惟
週日,好過日刊載了《陸客不來,日本沒在怕》一書書評,書中告訴我們:日本透過提升觀光價值,而非迎合單一市場,因此已經不再害怕中客來不來。「發覺自己的價值,並且更上一層樓…」這才是最重要的啟示!
日本曾經經歷過中國團「爆買」時代,在2014-15之際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那之後,中國團大量減少,原本2012年旅日中客團客近80%,但2015年團客已經減少到小於50%,並持續下探,取而代之的是自由行比率增加。僅管中國觀光客「爆買」的時代已經結束,但日本觀光產業的成長態勢並未停止,在2011年-2018年的8年間,來日外國客成長4.8倍,達3000萬人次,不但提早達成安倍晉三首相為2020東奧設定的目標,還要往5000萬人目標前進。
日本曾歷經中國團快速砍半的2-3年,但業者並沒有出來哭喊「我們要中國客」,而是很快學會:爆買已經過去,要開始新模式。這樣的經驗,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以下,好過日小編特別遠端連線在台中跑行程的3Q,整理幾個重點:
1.#在地人滿意觀光客才會滿意
說到拼觀光,就要先顧好在地人。你或許會覺得這句話很怪。
但世界上那些觀光客最愛一去再去的地方,例如京都、維也納,哪個不是充滿活力、又兼具生活品質的? 若是當地人先覺得自己又老又窮,覺得自己住的地方很差勁,觀光客怎麼會願意來?
高雄的問題是,高雄人其實不了解高雄。一方面,問到高雄名產、問到好玩的地方、問到深入的文化特色,很多高雄自己都說不出來,甚至首長以為高雄古名「打狗」是真的打一隻「狗」,這樣的城市自我認知,怎麼可能包裝給外地人遊玩?
再者,包含交通、環境、各類市政活動,有許多當地人也不滿的現實,譬如辦個禿頭節,連在地人都嘲笑;觀光景點愛河疏於維護,臭得連在地人都不願意去,怎麼會有觀光客?
因此,提升當地人的滿意度,提升居住品質,就會提升觀光客的滿意度。而當居民都認同觀光重要,有共同意識推動觀光策略改革,也有一群年輕人願意加入觀光改造,且大家都認為只要有心,就有機會可以挑戰某件事,這樣的地方,就是能推動觀光的地方!
2. #多元行銷以旅客視角出發
觀光的成功,不在於主管機關位階或預算,而在於概念。日本的觀光主管單位,是國土交通省下轄的獨立法人國際觀光振興機構(JNTO),也不是一級部會。但近年觀光卻能成功推展,重點在長遠與整體性的計畫。
日本強調的「#入境交流」(Inbound):包含商務(含MICE)、探親等活動,甚至所有的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也包含在內。不只是「休閒觀光」而已。
因此,不同的旅客來源、目的,都要一一檢視,透過不同旅客視角,來研擬推廣和款待的中長期計畫。
所以,重點不在中國客好或不好,東南亞客消費高不高,而在於每個地區、每種客群,我們都有差異行銷策略,都爭取但不依賴,都以款待的心而非奴隸的心應對。
為了提升觀光產值,我們就需要讓旅客留滯時間變長、讓消費變多元而不會厭倦,此時,我們就需要讓外客消費遍佈地方而不只集中在首都與傳統景點,同時,也要培養在地產業鍊,揚棄外資一條龍式的操作,爭取有選擇能力的自由行旅客,讓他們變成回頭客。
全世界成長最快的自由行遊客,還是亞太新興國家的年輕中產階級,他們習慣社群網站與各類網路旅遊介紹媒體,相對應的,以年輕人的思維為主要市場,並增加異文化的了解交流,鼓勵三十多歲以下的年輕人投身旅遊業,也是發展「旅客視角」行銷的重要資產!
#打造特色城市串連策略聯盟
我們在《熱海の奇跡》(中譯:熱海重生,地方創生的典範)看到一句很有感的話:「觀光復活,必須提升城市的魅力,而不是以低價吸引客人。」
要能讓高雄成為觀光大城,我們就得找出「#非高雄不可的理由」、從營造高雄粉絲開始來經營品牌。
如上面所述的,三十歲世代,是有創造力、具有國際交流經驗的網路原住民,是透過自己打造工作和生活來改變城市的主力。與其以追求國際財團投資為目標,不如讓青年來改造市中心小的改造,在城市孕育微型企業,讓民間企業而非政府主導城市商業活力的變化。
政府可以做的,是協助讓地主與不動產擁有者有連帶的發展意識,願意配合釋出空間,也可協助建立地方創生的投資資金,但不可以單純用發補助的方式進行。
從民間做起的觀光產業,而不是一條龍的企業,才可能多樣化,讓更多人獲利而不是只有特定業者。當有更多業者(包含一般零售、農漁業、到文創、醫療等服務業)都能和觀光連結起來時,觀光的產值才會從點變成「面」,從旅行社間的互相競爭,到異業合作夥伴的建立,這種模式比起用強迫性的包裝,譬如叫醫學中心去統包觀光醫療,更有茁壯的可能。
另外,為了加長旅客旅行天數,也需要推動「#幅軸城市聯盟」,例如台南-高雄、高雄-墾丁的城市軸心,串連鄰近城市資源,讓彼此成為一起創造商機的夥伴。
而核心城市也要強化交通網,特別是連結機場、港口的軌道與低碳運輸模式,作為「玄關」與情報中心,放射到周邊小型景點,便捷的大眾運輸、票券整合等自然不可少!
跨業合作,區域合作,才能讓高雄成為有「連結力」的觀光大城!
有了這三個原則,加上全體市民一起努力,在健全城市的特色後,我們自然就不會被單一市場所威脅綁架,而是勇敢自信的擁抱全世界!
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三軸 在 夢與幻的地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值得參考
下一次大國間的衝突將如何演出? 從兵棋學到的一課
這是一篇美國海軍陸戰隊戰爭學院James Lacey 博士寫在四月22日評論的摘譯,因為覺得內容值得各位朋友參考,因此我用我自己的角度以及薄弱的英文補充翻譯了這一篇文章。此外原文最後有關兵棋推演在軍事教育落實的建議,因與大部分朋友無關,我就不放上來了。(文長,請斟酌閱讀)
首先先講James Lacey 博士對這次兵棋推演的結論 - 美國能打贏第三次世界大戰,但戰爭很快的會發展的醜惡。最好得要快速結束這場戰爭,不然每個人都會開始尋找核武器的發射按鈕。
James Lacey 博士提到,這是他在上周組織美國陸戰隊戰爭學院的學官,進行一場大國間軍事衝突兵推後對結果的判定。
兵推的場景想定是距離現在的8年後,俄羅斯佔領了整個烏克蘭並且包圍了波羅的海。
與1939年當時的時空背景相似,波蘭成為雙方衝突的催化劑,而俄羅斯在正面對波蘭施加壓力,並造成威脅。北約為回應俄羅斯,雙方在一條新的東部戰線上集結軍隊。
中國則在因國家債務所引起的金融危機並導致國內民眾不滿,因此計畫利用美國對俄羅斯的衝突來奪取台灣並且引導民眾將不滿情緒對外。
金正恩,則是一個機會主義者,他判斷現在正是統一朝鮮半島的最好時機。
而為了兵推,上述想定的每個事件都在世界的不同地區的同一時間發生。
戰爭投資
這次的兵推由戰爭學院的學生依據各自陣營編組為六個組,每一組大約五人。
六個編組中有三個紅軍,分別代表俄羅斯,中國和北韓;打擊的是分別代表台灣軍方,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和美國歐洲司令部的三支藍軍。
這些團隊都被允許在衝突發生前和衝突期間協調他們彼此的軍事行動。
有趣的是,雖然一開始並沒有設計這樣的角色,但隨著戰爭準備的過程,藍軍開始認為有必要讓一部分組員擔任統合藍軍陣營行動的角色,以便能更好地協調藍軍在全球的部署。
在戰爭開始之前,兵棋首先為各方提供了75項可供投資的物品與技術清單,清單的內容包含從航空母艦到作戰旅、資訊戰到量子電腦等可以讓雙方取得部分優勢的武器裝備、技術數量上的各種資源。基於資源有限,每個團隊都必須依照自己未來的戰略,投資在最有力的項目上。
在這次的兵棋設定中,藍軍的每一個團隊都獲得了2000億美金的資金,但扮演俄羅斯與中國陣營的團隊則被強制共享唯一一筆的2000億資金。(譯註:有些兵推為了避免開戰後發生一方輾壓另一方的狀況,導致戰爭太快結束,因此會在兵棋的規則中,刻意加入對其中一方不公平的設定)
在戰爭投資階段,每個團隊都各自投入巨額資金在發展高超音速技術,網路戰(進攻和防守),太空和雷射武器。美國隊則在直接外交上投入了大筆的資金,因為他們如果沒有這樣做,德國和另外兩個北約國家的軍隊就不會出現在波蘭戰場對俄羅斯的戰鬥中。(對於目前歐洲局勢有些理解的人就會知道,為什麼兵棋要作這樣的設定)
紅軍和藍軍對後勤與物流的重要性都有深入的理解,因此他們也都投資了數量有限(因為價格昂貴)的雷射武器來保護各自的港口和主要的後勤與物流中心。
由於推測量子計算可以帶來巨大的優勢,因此美國團隊花費了大量的可投資資金,但是最終並未能成功的獲得量子優勢(譯註:在具有高度不確定的技術發展時,兵棋系統會以丟骰子的方式決定該項投資是否會成功,這也是讓兵棋產生非線性發展的重要設計。)在這種情況下,量子計算技術類似於核融合 - 十年之後有可能會成功,但是8年內得獲得這項技術的機率很低。
有趣的是,六個團隊都沒有人想要投資航空母艦,而每一方都投入大量資金在人工智慧,攻擊潛艇和匿蹤戰機中隊。美國團隊還投資在改善本身後勤與物流的基礎設施上,這對同時維持三場全球規模的戰鬥產生了實質的影響作用。
初期策略
在戰爭開始之後,由於美國方面並沒有足夠的戰鬥力來進行並贏得三場同時發生的大型衝突,因此美方必須面對艱難的戰略選擇。
於是戰爭初期美國隊便迅速的決定 - 失去台灣不會對美國的生存造成威脅,因此除了象徵性的投入少量的海軍陸戰隊之外,台灣只能在地面戰爭中自生自滅,但是美國在空中以及海面則投入大量的資產挑戰中國進入台灣周邊。
美國隊的組員認為,台灣是一個強而有力的經濟體,一旦一場大戰(俄羅斯)獲勝,這種力量就會被獲勝一方的地面部隊加強,從而在後續對獲勝方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援。
與此同時,美國隊選擇用空中和海軍的力量捍衛台灣,而美軍在海面與空中的力量一直干擾中國對島上增援部隊的企圖。
同一時間,儘管南韓被視為對美國長期的安全至關重要,而美國第2和第25步兵師以及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兩個團也都早早就部署在南韓,但是限於資源,南韓仍得自己負擔主要防禦的責任,因此大部分朝鮮半島的地面戰鬥都留給了韓國軍隊。
美國隊相信,中國和朝鮮沒有超出其短期目標的軍事野心,因此採取了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歐洲第一”的策略。結果是將手上8個美國陸軍師,大部分的海軍陸戰隊和重要的空軍資產都投入到歐洲戰場。
有趣的是,美國隊決定將其幾乎所有的海軍資產派往太平洋,這使得北約在GIUK 缺口的防衛變得很脆弱。
所謂的GIUK 缺口,指的是位於北大西洋海域上一處與海上作戰有重大關係的海域。GIUK 的縮寫來自於格陵蘭(Greenland)、冰島(Iceland)和英國(United Kingdom)這三個地方,GIUK 缺口就是指位於這三地之間的海域,是海上運補的重要通道。
對美國傳統上從海上支援歐洲的航道來說,守住GIUK 缺口就有了長期強化歐洲軍事實力的基礎,但是基於太平洋地區的衝突有更多的機會主義者,所以美國隊決定對他們展現實力徹底壓制,避免因為戰局的變化而有更麻煩的後果。
開始交戰
戰爭一開始,北韓的戰略意圖是繞過南韓在首爾的防線,以一次猛烈的攻勢深入到南韓防線的後方。
由於收到預警,因此南韓有時間提升邊防部隊的警覺,並且開始從南部調動軍隊北上。但北韓在這些增援部隊全部部署完畢前就已經展開攻勢。
依照既定計畫,北韓在首爾防線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功,並且突破了中央軸線所指處的南韓防線。幸運的是,北韓未能繼續利用此一個優勢,然後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美國陸軍第2和第25師從南部趕到,在北漢江沿岸修築了第二道防線。
由於北上的美國增援部隊阻止了北韓中線的進攻,北韓於是將他們的大部分攻擊目標轉移到首爾一線。北韓的轉移攻勢吸引了該地區的所有南韓部隊。
到目前為止,北韓已經落後於預定地攻擊進度並且因為從北到南的後勤路線雍塞,隨著戰線增加而戰鬥力量的組建也開始減緩。
為了幫助北韓重新獲得向南攻擊的動力,中國將第79和第80軍投入朝鮮半島的攻勢。但隨著美軍在首爾和北漢江沿線的支援,中國與北韓聯軍進展緩慢。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能遏阻北韓的首波攻勢,大部分要歸功於從南韓、日本和附近海域航母的大量空中支援。然而,當中國加入戰局時,航空母艦就被迫得退出DF-21和DF-26飛彈的射程涵蓋範圍。
由於美國在韓國戰場面臨巨大的壓力,因此美國歐洲司令部便將第82空降師從原本位於波蘭首都華沙,準備對抗俄羅斯軍隊的預備位置,透過空中運輸緊急轉移到首爾防線。當重新部署到地球的另一邊後,第82空降師立即投入戰鬥。事實證明這次的緊急部署阻止了中國的進攻,至少是暫時的。
為了讓攻勢再度展開,北韓使用了化學武器。由於沒有對化學武器攻擊作出充分的準備,這造成了數萬南韓以及美軍與平民傷亡,印太司令部為報復北韓的化武攻擊,指揮官要求以核武還擊。
與朝鮮半島戰爭的同時,台灣方面在西部灘頭與中國隊進行短暫而激烈的攻防後,由於中國在後方港口空降成功,迫使台灣軍隊必須撤離到島內的山區保存實力。
隨著中國方面鞏固灘頭陣地,帶來更多重型武器與裝備,並在內陸持續謹慎的推進。
台灣軍隊退守到台北,他們打算在此就地反擊並希望能至少保有該島的一小部分,直到美國能援助他們為止。
美國派出的海軍和空中力量嚴重的阻礙了中國對登島部隊的增援,儘管這些航空母艦撤退,但仍能對中國的海上艦隊造成嚴重損失,並且破壞其在台灣的登陸港口。
在北部,台灣軍隊的抵抗能力因日本陸上自衛隊的加入戰線而變得更加有力量 - 這是美國在戰前投資直接外交的結果,但也是日本擔心台灣和南韓可能落入中國的結果。
中國方面無法在崎嶇的地形上快速取得進展,遭受多次地方型的反擊,以及還要在城市地區進行清理行動,戰場的形勢很快就陷入了靜止的陣地戰,同時他們還必須等待從大陸運抵的增援兵力。
在波蘭發生的戰鬥則極為殘酷。根據參加兵棋推演的學官估計,北約部隊在戰鬥的第一天就失去了超過6萬名男女戰鬥人員 - 這等於是另一個索姆河戰役。波蘭人決心盡可能地奪回他們失去的國土,拒絕回防北約的主要防線並因此受到盟國的嚴厲指責。而美國陸軍師則是最早從這場攻勢中恢復過來的單位,並且成為反擊的主要力量。
基於俄羅斯方面在前線給予的無情壓力,美國方面的領導層被迫派出其所有部門,以拯救搖搖欲墜的盟友,因此儘管北約指揮官有最佳的反擊策略,但事實證明不可能將所有的美軍力量統合起來進行一場大規模的反擊。
有趣的是,也是類似的原因導致了過去在馬蘇里湖或坦能堡戰役的失敗 - 第一次發生在1410年,第二次發生在1914年,而這次是第三次。
為了阻止俄羅斯,北約指揮官被迫派遣第10山地師以支援被打擊的波蘭部隊,而第1騎兵和第1裝甲師則向南進一步反擊。雙方接觸的結果是一場血腥屠殺,而這也使得每個盟軍和俄羅斯部隊在交戰後都必須停止戰鬥,因為大多數的單位都在72小時內遭受了大約50%的損失。
隨後經過幾天的艱苦戰鬥,北約成功地穩定了前線,使得有機會將幾個重型部隊撤離前線,並重新部署在對俄羅斯南部側翼發動毀滅性反擊的行動上,而一支海上遠征軍則在北部俘獲了整個俄羅斯師。
此時,攔截到的俄羅斯通信顯示,他們的指揮官要求向北約軍對投射核子武器。
觀察和經驗教訓
在兵推結束後的歸詢,為這次的推演提供了豐富的資訊,也讓學官們有了很多思考空間。在繼續列出一些經驗教訓之前,重要的是這些結論只是兩天兵推的結果。
此外,這項兵棋旨在幫助學官思考未來可能面對的衝突和戰略操作的藝術,而不是用於認真的學術研究分析上。
儘管如此,這次二天的兵推仍然有一些觀察結果,可以提供給聯合作戰參謀諸多需要更嚴肅分析的問題。
首先是在這次推演中,現代常規戰鬥的高損失率,挑戰了美國近二十年的反叛亂行動所建立起來的印象。
在戰爭的第一周,美國軍隊及其盟國在波蘭,韓國和台灣的戰鬥中,就遭受了超過15萬的損失,而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壕溝戰對人命的消耗水平。
對於那些在整個軍人生涯中,僅僅看到失去一個小隊或一個排就認為是軍事災難的學官來說,這導致了該如何在每天燒掉好幾個旅的情況下,去領導以及激勵士氣,以及部隊在這種戰鬥強度可以持續多久的冗長討論。
由於考量到戰場上這些巨大的損失以及將國民兵與後備軍隊投入戰鬥需要多長時間,因此最後美軍決定動用這些部隊,並且將其中大部分受過訓練的人員替補被嚴重打擊部隊損失的戰力。
為了讓學官更容易進入這場戰爭的複雜性,因此後勤與物流被大大的簡化了。儘管如此,大部分歸詢討論都集中在美國軍方現有基礎設施,不足以支撐戰區中一半的部隊,或者為了取得勝利持續保持的戰鬥強度。
空中力量,只有少數可以用來支援地面作戰,他們是戰場上決定性的優勢,然而不幸的是,他們優先考慮的是贏得空優而不是支援地面的任務。只有當空軍完成了為期數週的戰役並且擊敗了敵人的綜合防空系統(IADS)後,他們才願意協助地面作戰。
在太平洋地區,由於不願意讓航空母艦暴露在中國DF-21和DF-26彈道飛彈900英里的攻擊範圍內,這使得航空母艦幾乎毫無用處,除非它們可以在陸基防空飛彈的保護傘下航行。
美國及其盟國都沒有對敵人使用化學武器作出任何充分的反應,因此最終都導致指揮官以核武器反擊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處戰爭都會讓全局迅速地走向全面戰爭,因為雙方指揮官都會試圖逃避對他們在戰區內可以使用的武器限制,而每當戰區指揮官遇到軍事上大的挫敗時,他們總是會要求有權使用核武。
無論是美軍還是盟軍都無法應對敵人投以巨大綜和火力的影響,而這些複合火力占了美國和盟軍大部分的損失。
網路優勢總是一再的被證明是短暫的。此外,任何單獨發起的網路攻擊都是無用的,而另一方面,有針對性的網路攻擊與投入軍力機動攻擊相結合總是被證明有效果,而且是一種致命的組合。
當北約投入所有實力時,可以在該領域建立巨大且有效力量。但重要的是,北約之所以能出動所有的力量,是因為學官們在戰爭錢花費了大量的預算在直接外交關係上,而其目的只是為了重建彼此關係被磨損的聯盟。儘管如此,俄羅斯對烏克蘭,波羅的海國家和白俄羅斯的佔領,使得北約盟國的注意力不得不集中在本身迫在眉睫的威脅上。
限制性地形條件和雙方投入的力量密度,會導致特別激烈的戰鬥。
尾聲 - 我們如何進行兵推
對於此次兵推感興趣的人來說,我們所使用的兵棋都是由GMT遊戲公司出版,Mitchell Land 與 Greg Billingsley 設計的《未來戰爭 Next War》系列戰爭兵棋遊戲。
James Lacey 博士發現這些商業遊戲的設計要比他自己預期或是美國國防部目前使用的大部分兵棋要更為複雜,而且真實。根據James Lacey 博士所提:"事實上,如果我要為下一個戰爭系列做任何調整,那就是它可能過於真實,因此系統非常複雜,難以掌握,而且玩起來很費時。"
值得慶幸的是,《未來戰爭 Next War》的設計師同意製作一個簡化的規則集,允許更多的學官可以取代紀遊的規則而不犧牲其真實性。
戰爭學院在這次的推演中,也得到了美國海軍陸戰隊作戰實驗室戰爭部門的Tim Barrick和Mark Gelston以及本地一些遊戲社群的人士的大力協助,他們在協助我們進行每個遊戲的機制上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能讓學生將精力集中在規劃和戰略決策而不是操作細節上。
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三軸 在 20180112彰化縣國土計畫空間發展策略研討會3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
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三軸 在 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 《再為蘇院長上一課:原住民族自治 ...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在二零一零年金正會,也就是現在的國發會, 已經通過了 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 這個 計畫 呢,它是依據各縣市的地方發展的現況, 還有需求,它擬定了不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