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石川傳媒集團與文藻外語大學今簽訂學術(產學)合作與交流備忘錄。九月份並將正式開始落實近期計畫。「產學合作」大步向前!文藻外語大學校長陳美華並讚譽石川傳媒集團已經非常國際化與先進。
文藻是國際大學,在55年前培養外語人才,學生在畢業的戲劇公演至今傳承蔚為盛事,今年因受疫情影響,學生改為廣播。陳美華推崇石川董事長早就把戲劇元素融入廣播,令她十分敬佩!
廣播教父石川年輕時愛看莎士比亞名劇,其廣播劇燴炙人口,深入並貼切的傳達台灣民間社會庶民最真實的生活情境。石川今在致詞有感地說,他是廣播人,40多年來,行事喜歡低調,平時話很少,但只要進入播音室就思潮洶湧、滔滔不絕。他肯定並感謝與文藻產學合作。
石川數位大樓緊臨文藻外語大學,2020年底新近啟用,該前衛新穎的數位大樓,承載廣播教父石川數十年的文化基石,館內設有石川廣播故事。今與會的阿里山賓館董事長周朝國除肯定文藻外大與石川集團合作對產業與學子均有加持效果外,他並肯定石川傳媒相較中廣則是「台廣」。
石川數位科技大樓2020年底新近啟用,已是南部首席影視重鎮。
文藻外語大學校長陳美華今帶領副校長施忠賢、林耀堂、主秘王長龍、文教創意產業學院楊雄斌院長、國際企業管理系主任楊惠娥、公關室主任林裕展、傳播藝術系主任連俐俐與數位內容應用管理系主任蘇彥衍等一行於上午10點30分抵達後先行參觀包含故事館、中央控制室、播音室與電視部等各樓層參觀,隨後於11點與石川集團簽定產業MOU,石川集團出席代表包含董事長石川、集團執行長朱莉、電視部節目總監黃西田、阿里山賓館董事長周朝國與各部門主管。
※石川傳媒集團與文藻外語大學9月開始進程三計畫,完整內容上網影音。
國際企業管理系文藻 在 高雄小金剛許智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下週一要審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條例,國民黨立委不斷反對,尤其對軌道建設的意見特別多,智傑就專家見解,分享給大家參考,也呼籲大家支持!謝謝 感恩》
藍綠政治人物近來為了4241億元的前瞻計畫軌道建設爭論不休,應可回歸專業、省思四大問題:
一、所有曾經主政交通部門的首長都應知道「交通政策要以大眾運輸為主」,這個核心理念歷久不衰、中外皆然,但台灣實際發展情形為何?
二、所有政治人物都應贊同生命無價,但每年有超過40萬人次死傷於交通事故,政治人可以坐視一幕幕悲劇一再上演嗎?不然痛定思痛後所提出大刀闊斧的改善措施是甚麼?
三、地方父母官為鄉親爭取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痛批交通部長不要花錢建輕軌,但他知道軌道建設就是提供民眾更安全回家的路嗎?
四、4241億元軌道建設,真的會成為「蚊子捷運嗎」?
交通政策要以大眾運輸為主,是運管科系老師教導的核心思想。30多年來,台灣「重道路」的交通建設,讓汽、機車主宰運具市場,2000-2015年交通事故死亡41119人,受傷424萬人;軌道提供一條回家更安全的路,台北投入大規模經費建置便捷大眾運輸系統,大幅減少了交通事故,但其他各地大眾運輸卻陷入「運量低→服務品質降低→大眾運具使用率減少→業者營運困難→服務品質惡化→大眾運具乘客流失」的惡性循環。
近年國內開始倡議「漸進式捷運系統」的發展模式,先從改善公車系統做起。2010年起,交通部編列280億元「公路公共運輸提升」計畫,但公共運具使用率僅由2010年14.7%微幅提升至2016年之15.8%,私人運具依舊主宰運具市場。
280億元的投入,並未扭轉台灣運具市場,那4241億元軌道建設會成為「蚊子捷運」嗎?
我曾參與多項交通建設的運輸需求預測,對這個問題的疑慮應比一般人深刻而銘心。捷運運量是可以創造的,在捷運提升大眾運輸品質的拉力策略下,同時藉價格機制與使用管理的推力策略,抑制私人運具使用需求;並透過成長管理與土地使用的規劃手段,落實「大眾運輸導向土地使用發展(TOD)」。若此,4241億元軌道建設不會成為「蚊子捷運」。
曾主政過交通事務的首長應都知道上述論述,但是,為何曾擁有權力但現實的發展卻長久與「大眾運輸為主」政策背道而行?讓道路越來越擁擠、空氣越來越不新鮮?讓數十萬計的交通事故年復一年?
原因可能很多,其中,未能限縮私人運具的便利性應是主因,「提高停車費率、減少路邊停車格位、減少車道供公車、輕軌來專用」會讓人說政府搶錢,會讓汽車族、機車族不方便,會讓店家擔心門口不能停車怎麼做生意,這些「從眾」聲音讓多數政治人物卻步。
4241億元軌道建設是個機會,如果這個投資能讓以「大眾運輸為主」政策成為共識、可向私人運具使用者要合理社會成本,道路會變順暢、空氣越新鮮、交通死傷人數也將減少,這個投資值得。
若對4241億元軌道建設投資效益仍有疑慮,那麼,面對長期「車行為主」所付出的代價,痛定思痛的解決方法又是什麼?
(文藻外語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教授賴文泰撰寫,記者侯俐安整理)
國際企業管理系文藻 在 新竹水牛曾資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名人快語】賴文泰/軌道建設會成「蚊子捷運」嗎?
2017-06-02 18:28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即時報導
藍綠政治人物近來為了4241億元的前瞻計畫軌道建設爭論不休,應可回歸專業、省思四大問題:
一、所有曾經主政交通部門的首長都應知道「交通政策要以大眾運輸為主」,這個核心理念歷久不衰、中外皆然,但台灣實際發展情形為何?
二、所有政治人物都應贊同生命無價,但每年有超過40萬人次死傷於交通事故,政治人可以坐視一幕幕悲劇一再上演嗎?不然痛定思痛後所提出大刀闊斧的改善措施是甚麼?
三、地方父母官為鄉親爭取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痛批交通部長不要花錢建輕軌,但他知道軌道建設就是提供民眾更安全回家的路嗎?
四、4241億元軌道建設,真的會成為「蚊子捷運嗎」?
交通政策要以大眾運輸為主,是運管科系老師教導的核心思想。30多年來,台灣「重道路」的交通建設,讓汽、機車主宰運具市場,2000-2015年交通事故死亡41119人,受傷424萬人;軌道提供一條回家更安全的路,台北投入大規模經費建置便捷大眾運輸系統,大幅減少了交通事故,但其他各地大眾運輸卻陷入「運量低→服務品質降低→大眾運具使用率減少→業者營運困難→服務品質惡化→大眾運具乘客流失」的惡性循環。
近年國內開始倡議「漸進式捷運系統」的發展模式,先從改善公車系統做起。2010年起,交通部編列280億元「公路公共運輸提升」計畫,但公共運具使用率僅由2010年14.7%微幅提升至2016年之15.8%,私人運具依舊主宰運具市場。
280億元的投入,並未扭轉台灣運具市場,那4241億元軌道建設會成為「蚊子捷運」嗎?
我曾參與多項交通建設的運輸需求預測,對這個問題的疑慮應比一般人深刻而銘心。捷運運量是可以創造的,在捷運提升大眾運輸品質的拉力策略下,同時藉價格機制與使用管理的推力策略,抑制私人運具使用需求;並透過成長管理與土地使用的規劃手段,落實「大眾運輸導向土地使用發展(TOD)」。若此,4241億元軌道建設不會成為「蚊子捷運」。
曾主政過交通事務的首長應都知道上述論述,但是,為何曾擁有權力但現實的發展卻長久與「大眾運輸為主」政策背道而行?讓道路越來越擁擠、空氣越來越不新鮮?讓數十萬計的交通事故年復一年?
原因可能很多,其中,未能限縮私人運具的便利性應是主因,「提高停車費率、減少路邊停車格位、減少車道供公車、輕軌來專用」會讓人說政府搶錢,會讓汽車族、機車族不方便,會讓店家擔心門口不能停車怎麼做生意,這些「從眾」聲音讓多數政治人物卻步。
4241億元軌道建設是個機會,如果這個投資能讓以「大眾運輸為主」政策成為共識、可向私人運具使用者要合理社會成本,道路會變順暢、空氣越新鮮、交通死傷人數也將減少,這個投資值得。
若對4241億元軌道建設投資效益仍有疑慮,那麼,面對長期「車行為主」所付出的代價,痛定思痛的解決方法又是什麼?
(文藻外語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教授賴文泰撰寫,記者侯俐安整理)
賴文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