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寨,一個見證了香港百年滄桑的地方,雖然我們大多數人沒有去過這個神秘的地方,但是通過港產黑幫片或多或少知道這裏的故事,在我們的印象中,這裏「生人勿近」,是黃賭毒的溫床、黑幫的天堂,哪怕是最英勇的幹探,也不敢輕易走進這裏,因為這裏只有賊,而沒有兵。追源溯本,當地原為「九龍寨」,大清官府駐兵於此,守備張保仔等海盜。1842年,英國佔領港島。清廷在此寨築城防犯英軍,名為「九龍寨城」。後來英國進佔九龍,並於1899年驅逐城內清兵。直到二戰打響,日本人進駐後,城牆遭拆毀,石頭用來修築啟德機場新海堤。二戰後,這裏成為難民港,起初城寨只是寮屋區,後來還索性建起樓房。就算1950年發生火災,沒有嚇跑居民,換來只是重建和加建,最後成為針插不下的巨大聚落。這裏因為自歷史之上就備受爭議,因此成為實實在在的「三不管」地帶,也成為港產黑幫片的最大故事來源之所。不論是早期的《城寨出走者》還是近期的《追龍》,講述的都是城寨的真實點滴。城寨佔地約25000平方米,卻住了近4萬人之多。加上治權不清,各方「江湖人馬」一度劄根於此,黃賭毒等不法勾當蓬勃發展,這些惡名一直未能清洗。城寨中充滿無序、黑暗、密集、艱難。在底層,電線如樹根一樣盤根錯節。在天臺,電線又如蜘蛛網一樣到處亂鋪。小孩把魚骨天線當成遊樂場的支架,鐵制花籠則囚禁著疲倦的眼睛。訪談中的城寨,混雜著燒臘味、麵粉味、糕餅味,還傳出污水、爛肉、腐屍的惡臭。每隔幾分鐘,飛機從天而降,震耳欲聾。牙醫、工人、郵差、員警、牧師、道友在迷宮中或停或走,看似危險,「猶如置身恐龍的嘴巴裡」,卻又那麼稀鬆平常。沒到晚上,城寨的角落中燃起點點星火,各路「道友」(吸粉者)聚在一起飄飄欲仙的「追龍」,幾乎每隔幾天,就有人死在犄角旮旯之處,很是悽慘。
在這裏擁有自己的江湖規矩和準則,城外人不能插手,也不敢插手,更無權插手。哪怕是總華探長呂樂(雷洛)這樣的瓢把子,也要給城寨大佬們幾分薄面,因為得罪了他們,真的很麻煩,還要依仗這些人「賺花紅」,所以得罪不得。連帶槍的阿Sir們都不敢進入的地方,自然而然成了那些兇徒們的避難所。在外犯事,只要到了城寨,拜了碼頭,也就沒人敢進來抓人。當然,如果是阿Sir們必須要拿的人,也會要求大佬們將人交出來,雙方配合默契,坐地起價,互贏互利。城寨的文化和歷史,以及特有的規矩和制度,讓這裏成為一些人的神仙窩,也曾為一些人葬身地。不過,城寨確實也有被汙名化的嫌疑,很多城寨中走出的「籠民」,依舊成為社會棟樑和社會精英,包括一些大明星也是總這裏走出來的。雖然城寨現在已經變了模樣,早已不再是那種密密麻麻的「老鼠窩」、「蟻洞」,但城寨的文化和歷史卻永遠保留下來。這裏當年成為香港電影或國際電影的故事取材地,如《重案組》、《城寨出來者》、《雷洛傳》、《O記三合會檔案》、《蝙蝠俠-俠影之謎》、《追龍》等。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