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周剛播出的《北德廣播》訪談全文,在此和大家分享:
### 北德廣播:
大致來說,您對數位民主的願景是什麼?您覺得應該具備哪些元素?
### 唐鳳:
數位民主,是運用數位空間的一種民主型式,讓人們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而得以讓自己的意見被聽見。
廣播和電視中,讓我們可以對數百萬人開講;然而,透過網際網路,我們可以聆聽到數百萬人的聲音。
更重要的是,數百萬人也能彼此傾聽。
### 北德廣播:
像那樣的新型社會、數位社會,重點是透明還是參與?你對其有何展望?
### 唐鳳:
我認為重點是傾聽和互信。政府應該信任民眾,而非要求民眾的信任。
數位科技,是為了擴展面對面交流場景的互信感。
這種互信,在此之前,只存在於比較小規模的場域,只有少數人能參與。
運用數位科技,我們能擴增影響力,讓數百萬人共創互信,這就是我的願景。
### 北德廣播:
俄羅斯和中国的獨裁者,正在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利用網路、人工智慧,以及大數據。
您對臺灣數位民主的展望,與中国的使用方式相比,如何區隔這其間的差異?
### 唐鳳:
當我們提到「透明」,意思是讓國家面對民眾時,保持高度透明、展現誠信。
而在中国,有時則是靠系統設計,讓人民對於國家極度地透明化,展示出某種難以言喻的「和谐」。
### 北德廣播:
這兩種方式差異很大。全世界各地都看到民粹主義、獨裁者的興起。您認為要如何修復自由民主體制?
### 唐鳳:
民粹的主要問題,其實並非因為它的普及,而是因為它把某些人排除在民主的對話之外。
民粹假如能擴充民眾的範圍──把 18 歲以下的年輕人、未來的世代、甚至河流山脈和大自然,都包容在民主進程裡──那麼我全力支持。問題是,民粹時而會激起憤怒,進而越演越烈,衍生為集體的同仇敵愾。當一個人處於氣憤的狀態下,就很難心平氣和地聆聽。
我們發現,可以將民粹式的憤慨運用幽默的方式,轉變成能包容更多人的討論,因為趣味本來就有共享的元素。
幽默若能運用得當,以開自己玩笑取代嘲諷他人,就能夠讓民主更加涵容。
### 北德廣播:
自由民主制,是否不足以為民眾代言?
### 唐鳳:
在社群媒體和 #主題標籤 出現後,人與人之間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親近,也不再需要靠一位人民代表作為聯繫彼此的媒介。
有趣的是,儘管政府跟人民的距離並未改變,感覺上卻較從前遙遠許多。
因此,如果我們不在規模上擴大彼此傾聽的能力,那麼四年一次、三年一次的投票,確實讓人感到非常不足。
### 北德廣播:
正如您給自己的定位,您會說臺灣社會已經準備好迎接您所謂「持守的安那其」思想嗎?還是您在工作崗位上履行職責時,有遭遇到阻力?
### 唐鳳:
並沒有遭遇任何阻力;我自己就是抵抗勢力(The Resistance)。我每次對著鏡子,就看到抵抗勢力。(笑)
我所謂的抵抗勢力,意思並不是要改變他人、改變體制等等;而是在於創造出空間,讓新的價值能從我們各自不同的立場上湧現。
在臺灣,我不會說有人反對這件事。
### 北德廣播:
您在為政府資料設定的透明度上,有了多大的進展?
### 唐鳳:
在臺灣,無關個人隱私的政府資料,都採取一收集就發佈的策略。
許多國家都有一個概念,就是在採購資訊系統時,絕不可以歧視殘疾人士。
舉例來說,如果政府採購的網站讓盲人無法使用,那就算歧視,供應商有可能被取消資格。
而在臺灣,我們會說,如果你進行採購,卻只供人類使用,機器無法讀取,那你就是歧視機器人——當然我們字面上不那樣表達,但意思就是網站都必須運用 API,讓機器可以讀寫。
這方面我們非常先進,採用 OpenAPI 作為國家標準已經有兩年的時間。
### 北德廣播:
面對這樣的創新,為什麼臺灣社會準備得特別充分?
### 唐鳳:
我認為臺灣社會已習慣將寬頻使用視為人權之一。無論在哪裡,大家都預期能連上遍佈各地的 4G 網路,甚至在高鐵的隧道裡。
因為那樣,我們覺得數位是對民主體制的補充,而不是將部分無法使用寬頻的人排除在外。
### 北德廣播:
再來看看與中国的爭端。中国以武力威脅,要求所謂「分离的台湾省」「回归祖国」。您如何看待臺灣的未來?
### 唐鳳:
我認為中国目前也正致力於數位治理,但往往是基於監控式國家主義,包括「社会信用体系」等等。
這實際上是跟我們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因此雙方並不在同樣的軌道上競爭。
既然中国朝相反方向發展,分離是當然的趨勢。不需要任何人為的介入,就已在分離的過程中。
### 北德廣播:
「分离省份」不是您的用詞,對吧?當他們說「分离省份」時,您有其他的形容方式嗎?
### 唐鳳:
臺灣的民國政府,已經在去年取消了「省」這個用詞,不再設置省政府主席;既沒有福建省主席,也沒有臺灣省主席。對於中国仍設有所謂的「台湾省」,我們敬表理解,只是我們再也不那麼形容了。
### 北德廣播:
您如何詮釋中国以武力恫臺的目標?你認為結局會是什麼?
### 唐鳳:
結局是什麼?這您可能要去問問中国官員,或是我們負責外交的首長。
我認為,關於中国目前從事的網路作業──那是我比較熟悉的領域──是企圖建立網路空間的另類規範,使網路不再是提供自由表達的空間,倒更像臣服於網路空間下層的司法主權管轄,並利用「国家防火墙」等系統,進行全面掌控。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這種類似內部網路的管理體系只在中国實行。我認為目前的中国,正試著塑造該體系成為替代規範,與歐盟及太平洋區域的規範體系,作出區別。
### 北德廣播:
臺灣也可能成為中国人民適合民主體制的實例。
### 唐鳳:
什麼?(笑)
### 北德廣播:
我的意思是這邊有臺灣,另一邊有中国,而臺灣相對於中国是活生生的實例……
### 唐鳳:
臺灣的確是很完善的實例,來證明現代智人適合實行數位民主。
### 北德廣播:
身為數位政委,您如何處理中国的不實資訊,和網路上的宣傳活動等?能不能給我一些關於他們作法上的例子?
### 唐鳳:
我認為,不實資訊的操縱者,最終是想在民主的進程裡種下分歧,讓人們不再信任彼此。如果有所謂的結局,那就是結局。
它的目的並不是想造成某人當選,或某人被罷免。相反地,它是想讓人在看了不實資訊後,自覺不再是政體的一部份,因而主動從政體的公共討論中脫離。
為制衡該現象,解決之道並不在於有人下台,或是授權部長刪修新聞工作者的報導。
在臺灣,新聞工作者的話語權總是高於部長。因此我們必須與新聞界合作,讓臺灣每個能夠使用寬頻的人,都知道新聞工作所代表的意義。
無論是事實查核、來源查驗、平衡報導、多方擷取敘述的藝術、取得多方說法來形成報導視角的觀念;這些都可能是每個公民渴望獲取的素養。
為此,從今年開始,我們已經將媒體素養納入小學教育裡,就從一年級開始。
### 北德廣播:
您如何評價社群媒體在這方面的作用,例如不實資訊宣傳、冒充新聞等等?
它使得問題更加惡化嗎?
### 唐鳳:
社群媒體確實是強大的擴音器。如果你從憤怒的想法起始,社群媒體當然可以提供場域,讓怒氣迅速匯集成憤慨,無論這個想法的真實程度如何。
但另一方面,如果你是以趣味和歡樂起頭,社交媒體也自有一套傳播貓照片的管道。它同時協助雙方玩家。
正因如此,我們可以設計出能夠鼓勵更多共識的社群媒體。假如社群媒體是以這樣的方式來設計,就有益於社會。而如果是以另一種方式設計,就對社會有害。要成為反社會媒體或是親社會媒體,都是取決於設計。
### 北德廣播:
與年長者相比,臺灣的年輕一代對中国內地感覺較為疏遠。這對臺灣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 唐鳳:
關於台灣島嶼的未來,據說玉山因為受到兩大板塊擠壓,每年上升兩公分;我認為,這象徵著我們不斷向上、仰望星空。從南島語系到新住民,我認為臺灣作為許多血脈、各種文化的搖籃,是很完善的實驗場域。
從跨文化的相互影響中,創造出新興文化,那正是臺灣向上提昇的未來。
### 北德廣播:
相當玄妙的說法。就現實層面來看,臺灣年輕人比起長輩來說,跟中国內地越顯脫離,那是否會進一步加劇衝突?
### 唐鳳:
您是說他們……
### 北德廣播:
……不像長輩那樣跟中国內地緊密相連,畢竟他們成長於一個不同的世界,像是數位世界等等。
### 唐鳳:
在臺灣,不同的世代對所謂「內地」有不同的聯想。好比像我的祖母,會把「內地」跟日本作聯想。而我父母那一代,會把「內地」理解成中國大陸。
至於我這一代跟更年輕的世代,或許會把「內地」跟南投作聯想,那是臺灣本島唯一不靠海的區域。總之這是個可以泛政治化使用的地理措詞。
臺灣文化的精采之處就在於,多樣的文化層能夠共存、同意互相共處。我想再強調一次:這樣的世代團結,正是臺灣文化的精髓。
實際上,你在瑞士也看得到相同現象:人們同意以民主進程作為他們的國家認同,而非特定的語言、文化、聯盟或喜好,像是支持的足球隊等等。
### 北德廣播:
香港學生的抗議活動,肯定讓您想起 2014 年在臺灣的情況。對此,您作何判斷?您預期中国內地、中国政府會有什麼反應?
### 唐鳳:
我認為很有意思的是,這兩次運動後,在地方層級的選舉都有風向的轉變,顯示出運動如何強化了人民的觀念:只要充份參與代議民主制,就能夠有所作為。
兩者都是以群體的行動,來獲取主動權、脫離無助的光景。我認為那是好事。
香港和臺灣之間的不同在於,臺灣人民選出新任市長、議員後,市長及議會對於預算幾乎握有完全的控制權,不受中央閣員影響。這就使得內閣感受到壓力,他們必須邀請中介者、公民科技工作者——來自佔領方的人——成為指導者。我在當時也因此成為內閣的見習顧問。
但在香港,新當選的區議員對預算、政策等事務的實際控制權,相對於臺灣來說,就弱了一些。正因如此,我認為對中央政府所造成的壓力,不論是對香港政府層級、或是對中国政府層級,都不如太陽花運動佔領後那樣強大。這方面還有待努力。
### 北德廣播:
您為香港年輕的一代感到驕傲嗎?
### 唐鳳:
任何地方的年輕世代,若能懂得運用網際網路,協助人們克服無助感,我都替他們感到驕傲。
所謂的無助感,我指的是因為擔心鄰居反對、覺得自己是附近唯一關心社會議題的人,就無法採取行動。
人們漸漸學到,只要進入網路空間,你就可以遇到成千上萬跟你感受雷同的人,讓原本各自孤立的彼此形成一股力量,運用 #主題標籤 進入群體行動。
### 北德廣播:
我無法詢問中国政府,這裡沒有相關人士。假使中国武力介入香港,就您的看法,那對臺灣是什麼樣的信號?
### 唐鳳:
我認為那將是所謂「一国两制」被打破的信號。目前在我看來,中国仍嘗試在此論述上維持平衡,那是他們對香港的承諾,而港人卻也醒悟到新的現實是那正遭受到侵蝕。
假如中国以武力介入,則顯示對此模式有了非常快速的改變,而不再是緩慢而漸進的滲透。
### 北德廣播:
我們對未來是否都太過悲觀?
### 唐鳳:
我不知道所有人的想法,但我嘗試大範圍地傾聽大家的聲音。
在臺灣,我們發現,當人們想到未來時,儘管對未知存在著恐懼,卻也有著對未知懷抱的許多好奇心。
我認為,若非親自付諸行動、將未來帶進世界,那就難以理解未來。一旦你參與未來的創造,就不會感到恐懼,因為你很清楚將要臨到的事。假如沒有能動性,只有習得的無助感,那很自然會對未來感到恐懼。
### 北德廣播:
非常感謝您,唐鳳。
### 唐鳳:
謝謝您。
媒體素養 舉例 在 Mina's makeup notes & thing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這周剛播出的《北德廣播》訪談全文,在此和大家分享:
### 北德廣播:
大致來說,您對數位民主的願景是什麼?您覺得應該具備哪些元素?
### 唐鳳:
數位民主,是運用數位空間的一種民主型式,讓人們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而得以讓自己的意見被聽見。
廣播和電視中,讓我們可以對數百萬人開講;然而,透過網際網路,我們可以聆聽到數百萬人的聲音。
更重要的是,數百萬人也能彼此傾聽。
### 北德廣播:
像那樣的新型社會、數位社會,重點是透明還是參與?你對其有何展望?
### 唐鳳:
我認為重點是傾聽和互信。政府應該信任民眾,而非要求民眾的信任。
數位科技,是為了擴展面對面交流場景的互信感。
這種互信,在此之前,只存在於比較小規模的場域,只有少數人能參與。
運用數位科技,我們能擴增影響力,讓數百萬人共創互信,這就是我的願景。
### 北德廣播:
俄羅斯和中国的獨裁者,正在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利用網路、人工智慧,以及大數據。
您對臺灣數位民主的展望,與中国的使用方式相比,如何區隔這其間的差異?
### 唐鳳:
當我們提到「透明」,意思是讓國家面對民眾時,保持高度透明、展現誠信。
而在中国,有時則是靠系統設計,讓人民對於國家極度地透明化,展示出某種難以言喻的「和谐」。
### 北德廣播:
這兩種方式差異很大。全世界各地都看到民粹主義、獨裁者的興起。您認為要如何修復自由民主體制?
### 唐鳳:
民粹的主要問題,其實並非因為它的普及,而是因為它把某些人排除在民主的對話之外。
民粹假如能擴充民眾的範圍──把 18 歲以下的年輕人、未來的世代、甚至河流山脈和大自然,都包容在民主進程裡──那麼我全力支持。問題是,民粹時而會激起憤怒,進而越演越烈,衍生為集體的同仇敵愾。當一個人處於氣憤的狀態下,就很難心平氣和地聆聽。
我們發現,可以將民粹式的憤慨運用幽默的方式,轉變成能包容更多人的討論,因為趣味本來就有共享的元素。
幽默若能運用得當,以開自己玩笑取代嘲諷他人,就能夠讓民主更加涵容。
### 北德廣播:
自由民主制,是否不足以為民眾代言?
### 唐鳳:
在社群媒體和 #主題標籤 出現後,人與人之間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親近,也不再需要靠一位人民代表作為聯繫彼此的媒介。
有趣的是,儘管政府跟人民的距離並未改變,感覺上卻較從前遙遠許多。
因此,如果我們不在規模上擴大彼此傾聽的能力,那麼四年一次、三年一次的投票,確實讓人感到非常不足。
### 北德廣播:
正如您給自己的定位,您會說臺灣社會已經準備好迎接您所謂「持守的安那其」思想嗎?還是您在工作崗位上履行職責時,有遭遇到阻力?
### 唐鳳:
並沒有遭遇任何阻力;我自己就是抵抗勢力(The Resistance)。我每次對著鏡子,就看到抵抗勢力。(笑)
我所謂的抵抗勢力,意思並不是要改變他人、改變體制等等;而是在於創造出空間,讓新的價值能從我們各自不同的立場上湧現。
在臺灣,我不會說有人反對這件事。
### 北德廣播:
您在為政府資料設定的透明度上,有了多大的進展?
### 唐鳳:
在臺灣,無關個人隱私的政府資料,都採取一收集就發佈的策略。
許多國家都有一個概念,就是在採購資訊系統時,絕不可以歧視殘疾人士。
舉例來說,如果政府採購的網站讓盲人無法使用,那就算歧視,供應商有可能被取消資格。
而在臺灣,我們會說,如果你進行採購,卻只供人類使用,機器無法讀取,那你就是歧視機器人——當然我們字面上不那樣表達,但意思就是網站都必須運用 API,讓機器可以讀寫。
這方面我們非常先進,採用 OpenAPI 作為國家標準已經有兩年的時間。
### 北德廣播:
面對這樣的創新,為什麼臺灣社會準備得特別充分?
### 唐鳳:
我認為臺灣社會已習慣將寬頻使用視為人權之一。無論在哪裡,大家都預期能連上遍佈各地的 4G 網路,甚至在高鐵的隧道裡。
因為那樣,我們覺得數位是對民主體制的補充,而不是將部分無法使用寬頻的人排除在外。
### 北德廣播:
再來看看與中国的爭端。中国以武力威脅,要求所謂「分离的台湾省」「回归祖国」。您如何看待臺灣的未來?
### 唐鳳:
我認為中国目前也正致力於數位治理,但往往是基於監控式國家主義,包括「社会信用体系」等等。
這實際上是跟我們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因此雙方並不在同樣的軌道上競爭。
既然中国朝相反方向發展,分離是當然的趨勢。不需要任何人為的介入,就已在分離的過程中。
### 北德廣播:
「分离省份」不是您的用詞,對吧?當他們說「分离省份」時,您有其他的形容方式嗎?
### 唐鳳:
臺灣的民國政府,已經在去年取消了「省」這個用詞,不再設置省政府主席;既沒有福建省主席,也沒有臺灣省主席。對於中国仍設有所謂的「台湾省」,我們敬表理解,只是我們再也不那麼形容了。
### 北德廣播:
您如何詮釋中国以武力恫臺的目標?你認為結局會是什麼?
### 唐鳳:
結局是什麼?這您可能要去問問中国官員,或是我們負責外交的首長。
我認為,關於中国目前從事的網路作業──那是我比較熟悉的領域──是企圖建立網路空間的另類規範,使網路不再是提供自由表達的空間,倒更像臣服於網路空間下層的司法主權管轄,並利用「国家防火墙」等系統,進行全面掌控。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這種類似內部網路的管理體系只在中国實行。我認為目前的中国,正試著塑造該體系成為替代規範,與歐盟及太平洋區域的規範體系,作出區別。
### 北德廣播:
臺灣也可能成為中国人民適合民主體制的實例。
### 唐鳳:
什麼?(笑)
### 北德廣播:
我的意思是這邊有臺灣,另一邊有中国,而臺灣相對於中国是活生生的實例……
### 唐鳳:
臺灣的確是很完善的實例,來證明現代智人適合實行數位民主。
### 北德廣播:
身為數位政委,您如何處理中国的不實資訊,和網路上的宣傳活動等?能不能給我一些關於他們作法上的例子?
### 唐鳳:
我認為,不實資訊的操縱者,最終是想在民主的進程裡種下分歧,讓人們不再信任彼此。如果有所謂的結局,那就是結局。
它的目的並不是想造成某人當選,或某人被罷免。相反地,它是想讓人在看了不實資訊後,自覺不再是政體的一部份,因而主動從政體的公共討論中脫離。
為制衡該現象,解決之道並不在於有人下台,或是授權部長刪修新聞工作者的報導。
在臺灣,新聞工作者的話語權總是高於部長。因此我們必須與新聞界合作,讓臺灣每個能夠使用寬頻的人,都知道新聞工作所代表的意義。
無論是事實查核、來源查驗、平衡報導、多方擷取敘述的藝術、取得多方說法來形成報導視角的觀念;這些都可能是每個公民渴望獲取的素養。
為此,從今年開始,我們已經將媒體素養納入小學教育裡,就從一年級開始。
### 北德廣播:
您如何評價社群媒體在這方面的作用,例如不實資訊宣傳、冒充新聞等等?
它使得問題更加惡化嗎?
### 唐鳳:
社群媒體確實是強大的擴音器。如果你從憤怒的想法起始,社群媒體當然可以提供場域,讓怒氣迅速匯集成憤慨,無論這個想法的真實程度如何。
但另一方面,如果你是以趣味和歡樂起頭,社交媒體也自有一套傳播貓照片的管道。它同時協助雙方玩家。
正因如此,我們可以設計出能夠鼓勵更多共識的社群媒體。假如社群媒體是以這樣的方式來設計,就有益於社會。而如果是以另一種方式設計,就對社會有害。要成為反社會媒體或是親社會媒體,都是取決於設計。
### 北德廣播:
與年長者相比,臺灣的年輕一代對中国內地感覺較為疏遠。這對臺灣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 唐鳳:
關於台灣島嶼的未來,據說玉山因為受到兩大板塊擠壓,每年上升兩公分;我認為,這象徵著我們不斷向上、仰望星空。從南島語系到新住民,我認為臺灣作為許多血脈、各種文化的搖籃,是很完善的實驗場域。
從跨文化的相互影響中,創造出新興文化,那正是臺灣向上提昇的未來。
### 北德廣播:
相當玄妙的說法。就現實層面來看,臺灣年輕人比起長輩來說,跟中国內地越顯脫離,那是否會進一步加劇衝突?
### 唐鳳:
您是說他們……
### 北德廣播:
……不像長輩那樣跟中国內地緊密相連,畢竟他們成長於一個不同的世界,像是數位世界等等。
### 唐鳳:
在臺灣,不同的世代對所謂「內地」有不同的聯想。好比像我的祖母,會把「內地」跟日本作聯想。而我父母那一代,會把「內地」理解成中國大陸。
至於我這一代跟更年輕的世代,或許會把「內地」跟南投作聯想,那是臺灣本島唯一不靠海的區域。總之這是個可以泛政治化使用的地理措詞。
臺灣文化的精采之處就在於,多樣的文化層能夠共存、同意互相共處。我想再強調一次:這樣的世代團結,正是臺灣文化的精髓。
實際上,你在瑞士也看得到相同現象:人們同意以民主進程作為他們的國家認同,而非特定的語言、文化、聯盟或喜好,像是支持的足球隊等等。
### 北德廣播:
香港學生的抗議活動,肯定讓您想起 2014 年在臺灣的情況。對此,您作何判斷?您預期中国內地、中国政府會有什麼反應?
### 唐鳳:
我認為很有意思的是,這兩次運動後,在地方層級的選舉都有風向的轉變,顯示出運動如何強化了人民的觀念:只要充份參與代議民主制,就能夠有所作為。
兩者都是以群體的行動,來獲取主動權、脫離無助的光景。我認為那是好事。
香港和臺灣之間的不同在於,臺灣人民選出新任市長、議員後,市長及議會對於預算幾乎握有完全的控制權,不受中央閣員影響。這就使得內閣感受到壓力,他們必須邀請中介者、公民科技工作者——來自佔領方的人——成為指導者。我在當時也因此成為內閣的見習顧問。
但在香港,新當選的區議員對預算、政策等事務的實際控制權,相對於臺灣來說,就弱了一些。正因如此,我認為對中央政府所造成的壓力,不論是對香港政府層級、或是對中国政府層級,都不如太陽花運動佔領後那樣強大。這方面還有待努力。
### 北德廣播:
您為香港年輕的一代感到驕傲嗎?
### 唐鳳:
任何地方的年輕世代,若能懂得運用網際網路,協助人們克服無助感,我都替他們感到驕傲。
所謂的無助感,我指的是因為擔心鄰居反對、覺得自己是附近唯一關心社會議題的人,就無法採取行動。
人們漸漸學到,只要進入網路空間,你就可以遇到成千上萬跟你感受雷同的人,讓原本各自孤立的彼此形成一股力量,運用 #主題標籤 進入群體行動。
### 北德廣播:
我無法詢問中国政府,這裡沒有相關人士。假使中国武力介入香港,就您的看法,那對臺灣是什麼樣的信號?
### 唐鳳:
我認為那將是所謂「一国两制」被打破的信號。目前在我看來,中国仍嘗試在此論述上維持平衡,那是他們對香港的承諾,而港人卻也醒悟到新的現實是那正遭受到侵蝕。
假如中国以武力介入,則顯示對此模式有了非常快速的改變,而不再是緩慢而漸進的滲透。
### 北德廣播:
我們對未來是否都太過悲觀?
### 唐鳳:
我不知道所有人的想法,但我嘗試大範圍地傾聽大家的聲音。
在臺灣,我們發現,當人們想到未來時,儘管對未知存在著恐懼,卻也有著對未知懷抱的許多好奇心。
我認為,若非親自付諸行動、將未來帶進世界,那就難以理解未來。一旦你參與未來的創造,就不會感到恐懼,因為你很清楚將要臨到的事。假如沒有能動性,只有習得的無助感,那很自然會對未來感到恐懼。
### 北德廣播:
非常感謝您,唐鳳。
### 唐鳳:
謝謝您。
媒體素養 舉例 在 沃草 Watchou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媒體素養教育不能等!而且還要活到老學到老啊~
你的長輩群組也充滿假訊息嗎?從政府到社群平台,假訊息的防治已經成為各方努力的目標。就連教育部也將其納入終身學習的一環,透過家庭教育中心辦理了 500 多場活動和相關志工培訓,以及在各地樂齡學習中心提供宣導!
昨(10)日教育部在國家圖書館主辦「媒體素養與假訊息防制」論壇,討論如何從學校教育以及社會等各層面推動公民媒體素養的提升以對抗泛濫的假訊息。來自教育部、社區大學、Facebook 、Line 等機構的代表,分別分享最近相關的訊息查核資源和培力情形。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黃月麗表示,各國在提升公民媒體素養時,都是從終身教育著手,視為「重中之重」。教育部正在力推分齡分眾的終身教育。另外,整合公私部門宣導資源的「媒體素養教育資源網」網站也已經上線。黃月麗說,教育部希望繼續擴大從幼齡到高齡階段的「媒體素養覆蓋率」,培養大眾辨識思維能力,不要看到假訊息就相信,她強調「 媒體素養一定要從自身做起,最重要是有沒有那顆心」。
Line 公共政策法律顧問楊牧軒則指出,Line 從今年 3 月開始就展開「Line 數位當責計劃」,投入假訊息防制和媒體素養提升,已經和4 個事實查核平台合作,成立 Line 訊息查證官方平台,提供用戶將收到的訊息進行查證,並可讓用戶將查證後的訊息轉傳。
Facebook 公司台灣公共政策經理陳奕儒則表示,提升大家的數位素養能力也是 Facebook 正在努力的事情。他說明,Facebook 平台上若出現嚴重違反社群守則的內容,後台會將內容移除,同時 Facebook 也會尊重當地法規,不符當地法規的內容會在當地被隱藏。
擔任論壇主持人的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羅世宏則呼籲,希望有更多資源投入倡議和推廣媒體素養教育的 NGO 組織。羅世宏也表示有部份主流媒體未善盡媒體責任,成為擴散虛假訊息的平台之一,因此「如何提升主流媒體」其實和提高公民素養一樣重要!
📰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有些人特別愛傳假新聞?個人特質在假新聞傳遞的角色 https://waa.tw/BlexiU
你說的假新聞真的是假新聞嗎?假新聞種類分析和舉例說明 https://waa.tw/4ATcWQ
----
🌱 定期定額支持沃草,讓我們一起為臺灣做更多:https://watchout.backme.tw/checkout/332/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