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出版滿5個月的日子。
『終於有人寫出真實的東京!』
『這本書解除了很多我對日本人的疑惑!』
『好久沒有做得這麼精緻用心的書了!』
出版至今,我收到了許多正面評價;我相信這是一本非常非常特別的書,有讀過的人應該就能理解我對東京的愛恨情仇…但講真的,『說實話』並不完全討人喜歡,最近的一則讀者迴響更令我一度覺得不安。
「因為讀了妳的書,我決定跟日本男友分手了,謝謝妳讓我了解有些文化差異是不可能被輕易改變的。」
前幾天我在IG收到了某位讀者的DM,簡稱她為A小姐好了…因為這則令人震驚的私訊而讓我跟她聊了許久。(非常感謝A小姐願意匿名提供自己的故事讓我公開🙏🏻)
她一年前到東京的餐廳打工度假,在職場認識了當時的日籍店長而交往。她說男友去台灣玩過好幾次,對台灣人本來就非常有好感,常常讚賞台灣美女多、食物又好吃。
「雖然我日文還不好,但覺得很投緣,交往沒多久後就決定搬到他家住了。」
A小姐本來住在語言學校附近,個人空間僅5坪大,月租卻要台幣兩萬多塊的分租套房。
她打著如意算盤:心想跟男友同居確實能減少不少開銷負擔,因此立刻答應…沒想到同住第二個月,狀況就開始發生了…
「出去約會時我們都各付各的,因為我也不習慣讓男友請客,所以無所謂…結果某天他突然拿出帳單跟我收房租跟水電瓦斯費,我們在剛同居時他根本沒提到這件事;他甚至計算我待在家裡的天數、跟他在家裡的天數差異…結果是我要分攤比他更多的房租跟水電,因為他待在公司的時間比較長…」
一算之下A小姐每個月要分攤約台幣一萬五,但其實很合理,只是覺得男女朋友這樣算起來有點尷尬罷了。
⚠️【台日文化差異:日本並沒有『由男方出錢』的文化,很多年輕雙薪夫妻所有開銷都是各付各的,除非有一方沒收入。此外,東京人認為『請客』會造成被請另一方要回禮的心理壓力,所以分開付帳反而是一種體貼。】
又過了一段時間,A小姐因為不適應東京的寒冬而感冒發燒,沒辦法上班,只能躺在家裡休養。這個月結束後,男友要求她負擔更多的房租,因為她待在家的時間更長。
「我很生氣地對他說自己生病沒辦法上班耶!他卻說:生病還不是因為妳自己不注意受涼造成的?」
男友甚至怪罪她請病假造成公司人力不足、帶給其他員工很多困擾、如果不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狀況還不如辭職算了。
⚠️【台日文化差異:即使是情人也要公私分明。職場戀情本來就不被允許,如果一旦發生,處理起來就要更加冷酷無情了。總之,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能影響到工作表現。】
漸漸的,A小姐的『台式公主病』被磨掉了,她慢慢開始能接受日式戀愛的被虐模式;包包自己提、車門自己開,趕電車時男友總頭也不回地走在自己前面。
直到今年夏天,A小姐看了我的書。
「台灣朋友把妳的書帶來東京給我看,我看著看著就哭了…妳寫出了真相,不只跟男友的文化差異,還有整個無法融入東京的感覺…」
A小姐是『哈日族』,熱愛日本的流行時尚文化,所以滿懷夢想赴日打工度假,也期待有朝一日能定居在日本;但一年過去,A小姐的交際圈只有語言學校的台灣同學,連男友的朋友都對她愛理不理。
「男友的日本朋友聊天時都在講ラグビー(澳式足球)、搞笑藝人的梗…我根本沒辦法進入話題,他們也只會問我哪家珍珠奶茶好喝而已。」
⚠️【台日文化差異:台灣人的成長背景受到日本文化很大的影響,例如動漫、日劇、J-POP,但其實略與時代脫節。而日本人雖然喜歡台灣,但講到台灣,他們大多數人其實只知道珍珠奶茶、鄧麗君、九份,還有小籠包。】
秋天到了,A小姐的簽證也快到期了,她試探男友有沒有結婚的意願?但其實男友早就察覺她的格格不入,要她考慮清楚;這份體貼看在想被慰留的女方眼裡異常冷酷。之後他們便分手了,A小姐也在幾天前回到台灣。
「除了文化差異,其實重點是對方不夠愛妳。」我這樣對A小姐說。
我自己花了四年去磨合與日本男友間的價值觀隔閡,發生過無數次衝突(就像我在《裏東京生存記》裡提到的那些),但所幸雙方都有在付出心力改變自己,所以我的東京愛情故事還在進行式之中。當然我也認識嫁到日本去結果很幸福的朋友,但異國婚姻最大的關鍵還是雙方都願意溝通。
我一直跟A小姐道歉,我並不知道我的文字會居然造成一段感情離異,但A小姐一直跟我道謝,她說因為看了我的書,才戳破了自己天真的粉紅泡泡。
要經營感情本來就不容易,異國戀的確是會有段蜜月期,雙方因互相探索彼此的成長背景而覺得新奇…但當蜜月期結束,就必須抉擇『誰要去妥協誰的文化』,如果女方選擇遠嫁它鄉當個外籍新娘,就必須抱有更大的覺悟,反之亦然。
我男友是名攝影師,因為工作忙碌根本大部分時間都不在日本,卻也讓他比較有機會接觸大和民族之外的生活模式,而我們在爭執時很重視溝通,如果氣頭上說不了、或是語言隔閡,我就會寫信給對方;書信是靜下心理解問題的好方式,推薦給所有正在經歷跨國戀情的朋友們。
我跟A小姐說;前幾天看到PTT版上的男網友稱自己女友為『女王』,就知道台灣男生有多體貼了。但A小姐有點M屬性,她說未來可能還是會交日本男友,因為日本男生真的比較時髦帥氣,而且她也逐漸能接受那種『嚴以待人、嚴以律己』的日式邏輯了。
我在《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裡曾寫道嫁到東京的台灣朋友說過的話:「人家說女人是水做的,我們根本就是水泥做的!」
還有好多故事想告訴大家,所以我正在著手於新作品,希望大家的『生存記』都能繼續下去。
📸PHOTO BY https://instagram.com/rkrkrk?igshid=um3u5sglu0p4
📚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http://rebrand.ly/20085
・・・
#裏東京 #裏東京生存記 #大塊文化
嫁到 國 外 ptt 在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是《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出版滿5個月的日子。
『終於有人寫出真實的東京!』
『這本書解除了很多我對日本人的疑惑!』
『好久沒有做得這麼精緻用心的書了!』
出版至今,我收到了許多正面評價;我相信這是一本非常非常特別的書,有讀過的人應該就能理解我對東京的愛恨情仇…但講真的,『說實話』並不完全討人喜歡,最近的一則讀者迴響更令我一度覺得不安。
「因為讀了妳的書,我決定跟日本男友分手了,謝謝妳讓我了解有些文化差異是不可能被輕易改變的。」
前幾天我在IG收到了某位讀者的DM,簡稱她為A小姐好了…因為這則令人震驚的私訊而讓我跟她聊了許久。(非常感謝A小姐願意匿名提供自己的故事讓我公開🙏🏻)
她一年前到東京的餐廳打工度假,在職場認識了當時的日籍店長而交往。她說男友去台灣玩過好幾次,對台灣人本來就非常有好感,常常讚賞台灣美女多、食物又好吃。
「雖然我日文還不好,但覺得很投緣,交往沒多久後就決定搬到他家住了。」
A小姐本來住在語言學校附近,個人空間僅5坪大,月租卻要台幣兩萬多塊的分租套房。
她打著如意算盤:心想跟男友同居確實能減少不少開銷負擔,因此立刻答應…沒想到同住第二個月,狀況就開始發生了…
「出去約會時我們都各付各的,因為我也不習慣讓男友請客,所以無所謂…結果某天他突然拿出帳單跟我收房租跟水電瓦斯費,我們在剛同居時他根本沒提到這件事;他甚至計算我待在家裡的天數、跟他在家裡的天數差異…結果是我要分攤比他更多的房租跟水電,因為他待在公司的時間比較長…」
一算之下A小姐每個月要分攤約台幣一萬五,但其實很合理,只是覺得男女朋友這樣算起來有點尷尬罷了。
⚠️【台日文化差異:日本並沒有『由男方出錢』的文化,很多年輕雙薪夫妻所有開銷都是各付各的,除非有一方沒收入。此外,東京人認為『請客』會造成被請另一方要回禮的心理壓力,所以分開付帳反而是一種體貼。】
又過了一段時間,A小姐因為不適應東京的寒冬而感冒發燒,沒辦法上班,只能躺在家裡休養。這個月結束後,男友要求她負擔更多的房租,因為她待在家的時間更長。
「我很生氣地對他說自己生病沒辦法上班耶!他卻說:生病還不是因為妳自己不注意受涼造成的?」
男友甚至怪罪她請病假造成公司人力不足、帶給其他員工很多困擾、如果不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狀況還不如辭職算了。
⚠️【台日文化差異:即使是情人也要公私分明。職場戀情本來就不被允許,如果一旦發生,處理起來就要更加冷酷無情了。總之,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能影響到工作表現。】
漸漸的,A小姐的『台式公主病』被磨掉了,她慢慢開始能接受日式戀愛的被虐模式;包包自己提、車門自己開,趕電車時男友總頭也不回地走在自己前面。
直到今年夏天,A小姐看了我的書。
「台灣朋友把妳的書帶來東京給我看,我看著看著就哭了…妳寫出了真相,不只跟男友的文化差異,還有整個無法融入東京的感覺…」
A小姐是『哈日族』,熱愛日本的流行時尚文化,所以滿懷夢想赴日打工度假,也期待有朝一日能定居在日本;但一年過去,A小姐的交際圈只有語言學校的台灣同學,連男友的朋友都對她愛理不理。
「男友的日本朋友聊天時都在講ラグビー(澳式足球)、搞笑藝人的梗…我根本沒辦法進入話題,他們也只會問我哪家珍珠奶茶好喝而已。」
⚠️【台日文化差異:台灣人的成長背景受到日本文化很大的影響,例如動漫、日劇、J-POP,但其實略與時代脫節。而日本人雖然喜歡台灣,但講到台灣,他們大多數人其實只知道珍珠奶茶、鄧麗君、九份,還有小籠包。】
秋天到了,A小姐的簽證也快到期了,她試探男友有沒有結婚的意願?但其實男友早就察覺她的格格不入,要她考慮清楚;這份體貼看在想被慰留的女方眼裡異常冷酷。之後他們便分手了,A小姐也在幾天前回到台灣。
「除了文化差異,其實重點是對方不夠愛妳。」我這樣對A小姐說。
我自己花了四年去磨合與日本男友間的價值觀隔閡,發生過無數次衝突(就像我在《裏東京生存記》裡提到的那些),但所幸雙方都有在付出心力改變自己,所以我的東京愛情故事還在進行式之中。當然我也認識嫁到日本去結果很幸福的朋友,但異國婚姻最大的關鍵還是雙方都願意溝通。
我一直跟A小姐道歉,我並不知道我的文字會居然造成一段感情離異,但A小姐一直跟我道謝,她說因為看了我的書,才戳破了自己天真的粉紅泡泡。
要經營感情本來就不容易,異國戀的確是會有段蜜月期,雙方因互相探索彼此的成長背景而覺得新奇…但當蜜月期結束,就必須抉擇『誰要去妥協誰的文化』,如果女方選擇遠嫁它鄉當個外籍新娘,就必須抱有更大的覺悟,反之亦然。
我男友是名攝影師,因為工作忙碌根本大部分時間都不在日本,卻也讓他比較有機會接觸大和民族之外的生活模式,而我們在爭執時很重視溝通,如果氣頭上說不了、或是語言隔閡,我就會寫信給對方;書信是靜下心理解問題的好方式,推薦給所有正在經歷跨國戀情的朋友們。
我跟A小姐說;前幾天看到PTT版上的男網友稱自己女友為『女王』,就知道台灣男生有多體貼了。但A小姐有點M屬性,她說未來可能還是會交日本男友,因為日本男生真的比較時髦帥氣,而且她也逐漸能接受那種『嚴以待人、嚴以律己』的日式邏輯了。
我在《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裡曾寫道嫁到東京的台灣朋友說過的話:「人家說女人是水做的,我們根本就是水泥做的!」
還有好多故事想告訴大家,所以我正在著手於新作品,希望大家的『生存記』都能繼續下去。
📸PHOTO BY https://instagram.com/rkrkrk?igshid=um3u5sglu0p4
📚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http://rebrand.ly/20085
・・・
#裏東京 #裏東京生存記 #大塊文化
嫁到 國 外 ptt 在 那火星來的據說是空姐。ah-y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姐我終於更寫書評了。
到了六十歲如果還想談戀愛,就衝吧!!
(温馨提示,如網絡戀愛牽涉什麼滙款,STOP 🙅🏻♀️🙅🏻♀️)
46) #火星失蹤書虫
博客來電子書(不好用)買兩本平一點點,眼見封面的藍色很美胡亂湊合入手。怎料很好看啊從頭到尾有笑有淚。
此書的原形本是PTT論壇的「異地戀」貼文。作者把媽媽的故事擺了上去後成為網民熱話,後來整合被邀出書,現在更有電視台準備買版權開拍電視劇(還是電影?)。
+ + + +
作者的爸爸在五十多歲過世,媽媽守寡了十幾年後不知哪來的靈感突然抽起條筋想談戀愛,六十歲人竟全力開火地上網交友,更靠著一本陳年英文書自習英文。最後竟開啟了第二春,把自己遠嫁到澳洲去................ (神人媽媽)
最初的共鳴感,是作者的媽媽和我媽根本是同 ! 一 ! 類 ! 人 ! .....作者形容和母親相處時我有一時三刻以為自己精神分裂寫了本書但忘掉耶~~~ (謎之音:你要是精神分裂會寫書,這裡就不會失蹤兩星期開空窗了)
中國傳統家庭大多是嚴父慈母,大家手牽手一起歌頌母愛之偉大和母女之間的溫馨體貼。咳咳,我家是相反,我媽根本是恐怖份子 (喂),大家互相嗆來嗆去的相處才是我從小和母親的寫實。
我媽性急、火爆、脾氣大。要數我媽的恐怖史 (怎麼變媽媽聲討文),例如小時候(幼稚園)我說以後不想做功課就二話不說一把火把功課全燒成灰燼,不是省油燈的我第二天直接從書包倒出一堆灰交給老師 (老師又不是靈魂你們幹嘛?!)。
記得數年前遭受網絡攻擊,友說你全沒不快呀對方很恐怖喎,我淡然說「我媽從前更恐怖.....」
看似把她奚落一番,但不瞞說某些地方我超佩服她。適應力強,行動力勁爆強 (所以看到慢活的本人她更火滾,她對我弟妹不是這樣的哈哈)。舉例說早陣子買了件傢俱,兩米 X 一米的外盒全釘了木條,搬上來時也需兩名大漢 (因太長)。拿走傢俱後木盒也最少30磅,擺在門口打算等男人回家一起搬到垃圾站。我媽晚上剛好上來問起那是什麼,我說垃圾呀明天打算二人搬去掉。
五分鐘後,那盒已在垃圾站了Oh YEAH (不是垃圾房,是垃圾站!!!)。重點來了,當晚黃色暴雨警告。有時我懷疑她有縮小燈或隨意門。
如我媽立心做生意,公司第二年應已上市。如她要外嫁到澳洲,今次出書的會是我 (噗)。
(唯一不同的是我媽在罵人時很少像作者媽媽般把孩子貶低、對我的人生選擇也極少過問.....)
但,某程度上我媽沒作者媽媽般幸運,有個雖早逝但能一直包容理解的丈夫。我爸是個好爸爸、女兒奴的類型;但長大後回想,他或者未必是個體貼的丈夫。
書中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是作者爸爸勸女兒和媽媽吵架時,不要一來一回的緊接著罵回去,要給媽媽緩衝的空間。有時媽媽並非感到自己全有道理,但就是不服輸的要辯下去 (握拳)。輸贏後來已不重要,但傷人的話大家會永記在心。
我聽過幾乎一樣的對話,但並非由爸爸告訴我,而是我的男人。
他說時我的反應是「我就是要讓她知道自己不對!!要改變!!!」;男人說,你媽做了幾廿年人,不會在你激辯時突然自我反省。她有時只是呻呻,你有我傾訴,但她沒說話的對象,她是申訴一下找個情緒出口。你不用認真聽內容的,我每次也是給四大反應「1)哦~~~ 2)原來咁~ 3)明白 4)都係嘅~~」,她說完就開開心心,你一直回嗆只是沒完沒了。
從那時起跟著做,又發現真的work (重新愛上男人)。雖則,慢慢發現我好像也常聽四大反應 (咳)。
+ + + +
我父母在分開後還是單身過活,因此著實不知道有個後父或後母的感覺。
書中的媽媽,主動去結識網友談戀愛,一開始還直接問人要不要娶她 (強~~~),差點介入別人家庭成為小三 (強強~~~),更遇過詐騙集團 (強強強~~~~)。
作者一開始完全不能接受媽媽戀愛,以下節錄自書中: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為,她會永遠生活在我身邊。即使不住同一個屋簷下,也離我不遠。以旅伴來說,我已經做好了要跟著她一路對戰到人生盡頭的心理準備。但我認命,她卻不認命,半路落跑。這種感覺很複雜,我看著她跳到另外一艘船上去,前途茫茫.....」
身為女兒的她認為,婚姻應是什麼鍋配什麼蓋。爸爸過世了,蓋子就應該獨守著消失的鍋子到老。但,某夜看著媽媽獨居的身影,突然慢慢意識到,媽媽雖是媽媽,也已六十歲了,但六十歲的媽媽也是一個女人,也有「想被愛」的慾望,也會寂寞的。
「.....但談戀愛這種事,無論在什麼年齡,都要費心力。開啟一段感情需要勇氣,結束一段感情也需要決心。要把戀愛落實到婚姻,難度更高。
有時候我會想,換我是她,到了六十歲,還能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展開與結束感情?我有勇氣為了虛無飄渺的感情,拋下習慣而安定的生活,去遙遠的異國展開新生活?
我覺得我沒有,但老媽有。就衝這一點,其實我佩服她....」
我也很佩服。愛情很磨人。猶記得第N次拍拖時,光是重新解釋一次家庭背景已很累人。有一時三刻想弄本「我的介紹」派發就算。
+ + + + +
非常推薦的一本書。
「人生中,即使親如母女,也僅僅只是同行一程的旅伴,終將揮手走向各自的人生.....」,這是我在經營和孩子的母女關係時一直記著的。當了母親後,也對當年的媽媽多了一份理解。換著是我,有時也想殺死自己呀哇哈哈。
作者的媽媽在遇上第二春後,甜膩膩的經營著她的下半人生。
我媽呢,她的第二春大概是我女兒吧 (笑)。
某次丫鬧脾氣時把書櫃的幾十本書推倒在地,我媽無限耐性的在哄,轉頭望望兩婆孫在沙發開心說故事時不禁想:換著當年的我,這堆書已燒了十次八次吧......
(這篇像是透露了很多家人隱私。但,如你也曾和家人針鋒相對,願你也能從中學習到什麼吧)
#我媽的異國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