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該如何備孕?
子宮內膜異位症一直是婦產科醫師心中的一塊大石。成為不孕症專科醫師後更體會這是一個良性但卻十分難纏的疾患,但經過好好治療,還是有機會備孕成功🤰
根據文獻統計,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在大約6%-10%的育齡婦女身上,而可能有高達50%的不孕症婦女有程度不等、位置不同的內膜異位症。
按定義,子宮內膜組織如果出現在不是『正常位置』(子宮肌肉層上,面對子宮腔內),即稱之為子宮內膜『異位』。正常位置的子宮內膜層會隨者生理週期荷爾蒙的變化刺激其週期性增厚,而後若未懷孕準備接受胚胎又會隨荷爾蒙下降而脫落,形成我們所知的『月經來潮』。
#那子宮內膜異位組織呢?
一般來說,這些異位內膜組織也受荷爾蒙的刺激而變化,但對於所在位置臨近組織造成的是慢性發炎反應,也不會隨生理期來而脫落。於是我們會看到,內膜異位組織長在子宮肌肉層裡面,形成常聽到的『子宮肌腺症』『子宮肌腺瘤』,長在卵巢,形成『巧克力囊腫(即子宮內膜異位瘤)』。也有在腹腔鏡手術下常見到的骨盆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是一些散在骨盆腔的內膜異位組織,造成相關臨床症狀。
多年來也曾經遇過發生在罕見部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例如:在直腸呈現大腸癌相關症狀、在肺部造成每個月週期性咳血。甚至有文獻報告發生在鼻腔造成每個月流鼻血的情況,當然這些都十分罕見。
常見的臨床症狀則有:經痛,經血量多,性行爲疼痛或導致性行為困難,慢性骨盆腔疼痛,以及造成難孕或不孕。
#為何子宮內膜會『異位』?
關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理論至今仍不十分清楚。普遍被接受的理論包括:經血順著輸卵管逆流至骨盆腔、免疫系統的問題、基因相關以及經淋巴與血液散佈至少見部位等。
常見的危險因子則包括了:初經早,停經晚,肥胖等身體接觸較多雌激素的狀態。飲食方面則有研究指出:食用較多紅肉、含反式脂肪酸食品可能有較高機率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相反地,攝取較多水果、綠色蔬菜以及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能降低內膜異位症發生的風險。
我們常聽說,有內膜異位症,懷孕生產後似乎症狀會改善,所以身旁親友總會鼓勵大家早點懷孕(的確文獻指出懷孕生產次數多以及哺乳時間長的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例較低。)
#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難孕該如何備孕及治療?
除了飲食生活型態可以做調整之外,建議若有相關臨床症狀或正在備孕,都應該先至不孕門診諮詢並安排相關檢查(如婦科超音波)。程度不等,位置不同的子宮內膜症可能需要的治療『方式』以及治療『順序』大不相同。
除了一些荷爾蒙用藥可用注射或口服方式降低子宮內膜異位症狀嚴重度之外,也有些情況是需要手術介入。舉例來說:大家常聽身旁友人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瘤(巧克力囊腫)接受腹腔鏡手術切除,而後施打長效荷爾蒙抑制病灶復發。
但在不孕症患者可能的治療順序(以試管療程為例)則有可能是先行試管療程取卵做好胚胎後冷凍,而在預計植回子宮腔前再安排相關手術或是長效荷爾蒙製劑的施打以減少內膜異位症對胚胎著床的干擾。
希望透過仔細的門診諮詢以及相關治療安排,能幫助大家減少內膜異位症在備孕路上的干擾💪🏻
#生殖醫學博士朱伯威醫師
#生殖醫學
#子宮內膜異位症
#巧克力囊腫
#備孕
#懷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60的網紅小紀老師的幸福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子宮內膜症可能與洗髮精和沐浴露,因為婦女病已證實和環境荷爾蒙有關。 牙膏發泡劑的烷基硫酸鹽是合成活性界面劑,具有細胞毒性,造成細胞死亡。有些產品調配有丙二醇,使得經皮吸收率更加提高。 新生嬰兒應避免使用濕紙巾,因為有活性介面劑丙二醇,乙烯二胺四醋酸鹽,可能造成內臟障礙,氣喘或鈣質缺乏。嬰兒潤膚油和嬰...
子宮內膜症 在 蠢羊與奇怪生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星期一早安,讀報時間:避孕藥,還是調經藥?
(以下轉)
上個月 15號,推特上一則女高中生的推文在短時間內獲得六萬人轉推(retweet),這則推文是這麼開始的:
請聽我說,現役女高中生會吃避孕藥(ピル=pill)。
希望不要再有偏見了
前陣子,健教課上老師說:「我想在妳們裡面應該沒有人在吃(避孕藥)」聽到老師這麼說覺得悲從中來
這樣的教育不覺得很落伍嗎?
吃避孕藥並不是只有「避孕」這個目的而已
都當上老師了,不要讓為生理痛而苦的女學生們更加為難
▍吃避孕藥=避孕?
這名健教課老師八成是將避孕藥和「避孕」劃上等號,誤以為只有「需要避孕」的人才會吃避孕藥。殊不知這是很大的誤解,低劑量口服避孕藥因為含有女性賀爾蒙,可用於緩解生理痛或經期不順。而坐在台下聽到老師這席話的原PO,正好就是靠著低劑量避孕藥緩解生理痛的女高中生,老師這一句「我想在妳們裡面應該沒有人在吃(避孕藥)」大大傷了這名女學生的心。
這名女高中生在推文底下繼續寫到,現在女高中生使用的教科書裡,關於避孕藥的介紹只有為了「避孕」而已,這樣會造成更多人對於避孕藥的誤解。
▍NHK記者撰文聲援女學生
在這則推文受到熱烈迴響之後,NHK記者牧本真由美與野田綾,更為此寫了一篇報導力挺這名女學生,從女學生的推文內容開始,再邀請專家解說低劑量避孕藥的功效,以及女學生在校園內生理痛時有苦難言的現況。在這篇報導的最後,NHK記者最後還親自向這名女學生分享自身經驗:「作為記者的我曾因經期不順很苦惱,我至今還忘不了當時去找藥師開低劑量避孕藥時,藥師對我說的話:『會需要吃這個藥是工作性質有避孕需求的人才吃的喔』感受到各式各樣的偏見令人厭惡的心情,我還記得很清楚」,NHK記者更將低劑量避孕藥譽為「女性的生活改善藥」,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知道關於低劑量避孕藥的正確知識,讓需要服用低劑量避孕要來緩解經痛的女性不會再因為世人的誤解而受到傷害。
▍為了未來,提前保護身體
東京アトラスレディースクリニック婦產科醫生塚田訓子接受NHK記者採訪表示,「低劑量避孕藥現在被稱為女性的生活改善藥」,每天一顆低劑量避孕藥可以控制女性賀爾蒙與排卵,防止子宮內膜增生,就能減少經期的量、緩解生理痛與改善貧血症狀。此外,低劑量避孕藥對於預防子宮內膜症或PMS經前症候群也很有效。
塚田訓子接著指出,只要是來過初經的女性,即使是國中生或高中生也能吃低劑量避孕藥,有一說是低劑量口服避孕藥有助於降低未來罹患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的風險,所以低劑量口服避孕藥可以說是為了將來可以懷孕,用來保護青春期身體的藥。但塚田訓子也提到,現實上很少人知道低劑量口服避孕藥是「為了女性未來能懷孕而保護身體」的重要性。
▍在學校不能談
2016年,NPO日本子宮内膜症啓発会議針對千葉縣 600多名國中生與高中生實施問卷調查後發現,有八成學生表示自己曾因生理期造成的身體不適,影響到學習或運動。但如果接著問到有生理期的煩惱時,會不會求助於別人,有 65%表示會問自己的爸媽、3%問學校保健室、2%會問班導(正好是女性)。
調查結果出爐後,NPO日本子宮内膜症啓発会議接著詢問日本全國的國、高中校長及健教課老師,詢問他們當學生因為生理因素求助於他們時,他們會做出怎麼樣的處理。結果只有 32%的教師表示他們會幫忙解決,有 68%的人置之不理。
NPO日本子宮内膜症啓発会議總結到:「有很多學生因生理期而苦,希望學校方面可以更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關於低劑量避孕藥、緩解生理痛的正確知識。」
▍不只避孕藥,連去婦產科都有偏見
在這篇推文爆紅之後,推特上也有不少女性站出來分享自身經驗。一名家庭主婦就在推特上寫到,自己的丈夫對於「去婦產科」有很大的誤解。
丈夫:「婦產科也有年紀不小的人呢,雖然現在都在講少子化,但高齡者流行去婦產科這真的沒問題嗎?」
原PO:「有什麼問題嗎?有產科和婦科,所以有老太太或年輕人出現很正常啊」
丈夫:「咦?大家不是因為懷孕才來的嗎?不能生寶寶的人也會來嗎?」
接著就是憤怒的原PO替丈夫上了一堂性教育的課。
▍男女有別的性教育
由於日本至今未將性教育列為必修課程,一旦女學生進入青春期,校方會將所有女學生聚集在大禮堂上課,讓男、女學生隔開。身為生理男性的Abema記者平石直之便在節目中說道:「學校即使有性教育的課程,也沒有教過和生理期有關的事」,在一旁的生理男性搞笑藝人向井慧也說,以前學校曾有女學生限定的課程,那時候可以感覺得出大概是在講這方面的事情,雖然很想聽課,卻沒有知的機會。
▍現代人一生經歷的月經次數史上最多?
熟知生理用品歷史、著有《生理用品の社会史》一書的歷史社會學家田中ひかる指出,明治時期婦女平均每人生五胎,再加上當時的人哺乳期較長,每名婦女一生可能只需經歷 50次左右的生理期,但現代人的生理期次數是過去的 9倍,堪稱是人類歷史上平均月經來潮次數最多的年代,或許也因為如此而讓生理痛、經期不順等問題浮上檯面。
田中ひかる補充道,從日本平安時代(794–1185)開始,如果妻子遇上生理期,丈夫不得參與宮廷內的工作,形同「男性的生理假」,而這項制度一直延續到明治時代為止。一直到今天日本社會還是將生理期視為不潔,女性不能站到相撲土俵上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田中ひかる接著說道,她年輕的時候還沒有專為生理痛設計的止痛藥,有不少止痛藥吃了根本沒辦法緩解生理痛。如果早知道去婦產科的話,醫生會開更強的止痛藥或低劑量避孕藥來緩解生理痛,就不必過量服用市售的止痛藥,一邊忍著生理痛一邊工作了。
▍#NoBagForMe:不要再把衛生棉藏起來了
另一方面,日本推特上也有新一股風潮「#NoBagForMe」。多摩美術大學畢業生新成立的illuminate工作室,號召大家使用標籤「#NoBagForMe」,去藥局買生理用品的時候,不要再讓工作人員多裝一個袋子,把生理用品藏起來。
illuminate代表ハヤカワ五味表示:「藥局會特別裝進袋子裡的東西是保險套、生髮水和生理用品,但為什麼生理用品一定要藏起來?我認為這種『不能在人前給別人看到』的刻板印象,造成女生們可以大聊戀愛話題卻不能談關於生理用品的煩惱,也不能伴侶說。」將來illuminate工作室希望能成立一間生理用品專賣店,但在這之前先和店員說不要再把生理用品裝進紙袋了。
https://www.facebook.com/kaori.honyaku/posts/2281984195452502
上個月 15號,推特上一則女高中生的推文在短時間內獲得六萬人轉推(retweet),這則推文是這麼開始的:
請聽我說,現役女高中生會吃避孕藥(ピル=pill)。
希望不要再有偏見了
前陣子,健教課上老師說:「我想在妳們裡面應該沒有人在吃(避孕藥)」聽到老師這麼說覺得悲從中來
這樣的教育不覺得很落伍嗎?
吃避孕藥並不是只有「避孕」這個目的而已
都當上老師了,不要讓為生理痛而苦的女學生們更加為難
▍吃避孕藥=避孕?
這名健教課老師八成是將避孕藥和「避孕」劃上等號,誤以為只有「需要避孕」的人才會吃避孕藥。殊不知這是很大的誤解,低劑量口服避孕藥因為含有女性賀爾蒙,可用於緩解生理痛或經期不順。而坐在台下聽到老師這席話的原PO,正好就是靠著低劑量避孕藥緩解生理痛的女高中生,老師這一句「我想在妳們裡面應該沒有人在吃(避孕藥)」大大傷了這名女學生的心。
這名女高中生在推文底下繼續寫到,現在女高中生使用的教科書裡,關於避孕藥的介紹只有為了「避孕」而已,這樣會造成更多人對於避孕藥的誤解。
▍NHK記者撰文聲援女學生
在這則推文受到熱烈迴響之後,NHK記者牧本真由美與野田綾,更為此寫了一篇報導力挺這名女學生,從女學生的推文內容開始,再邀請專家解說低劑量避孕藥的功效,以及女學生在校園內生理痛時有苦難言的現況。在這篇報導的最後,NHK記者最後還親自向這名女學生分享自身經驗:「作為記者的我曾因經期不順很苦惱,我至今還忘不了當時去找藥師開低劑量避孕藥時,藥師對我說的話:『會需要吃這個藥是工作性質有避孕需求的人才吃的喔』當時感受到各式各樣的偏見令人厭惡的心情,我到都還記得很清楚」,NHK記者更將低劑量避孕藥譽為「女性的生活改善藥」,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知道關於低劑量避孕藥的正確知識,讓需要服用低劑量避孕要來緩解經痛的女性不會再因為世人的誤解而受到傷害。
▍為了未來,提前保護身體
東京アトラスレディースクリニック婦產科醫生塚田訓子接受NHK記者採訪表示,「低劑量避孕藥現在被稱為女性的生活改善藥」,每天一顆低劑量避孕藥可以控制女性賀爾蒙與排卵,防止子宮內膜增生,就能減少經期的量、緩解生理痛與改善貧血症狀。此外,低劑量避孕藥對於預防子宮內膜症或PMS經前症候群也很有效。
塚田訓子接著指出,只要是來過初經的女性,即使是國中生或高中生也能吃低劑量避孕藥,有一說是低劑量口服避孕藥有助於降低未來罹患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的風險,所以低劑量口服避孕藥可以說是為了將來可以懷孕,用來保護青春期身體的藥。但塚田訓子也提到,現實上很少人知道低劑量口服避孕藥是「為了女性未來能懷孕而保護身體」的重要性。
▍在學校不能談
2016年,NPO日本子宮内膜症啓発会議針對千葉縣 600多名國中生與高中生實施問卷調查後發現,有八成學生表示自己曾因生理期造成的身體不適,影響到學習或運動。但如果接著問到有生理期的煩惱時,會不會求助於別人,有 65%表示會問自己的爸媽、3%問學校保健室、2%會問班導(正好是女性)。
調查結果出爐後,NPO日本子宮内膜症啓発会議接著詢問日本全國的國、高中校長及健教課老師,詢問他們當學生因為生理因素求助於他們時,他們會做出怎麼樣的處理。結果只有 32%的教師表示他們會幫忙解決,有 68%的人置之不理。
NPO日本子宮内膜症啓発会議總結到:「有很多學生因生理期而苦,希望學校方面可以更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關於低劑量避孕藥、緩解生理痛的正確知識。」
▍不只避孕藥,連去婦產科都有偏見
在這篇推文爆紅之後,推特上也有不少女性站出來分享自身經驗。一名家庭主婦就在推特上寫到,自己的丈夫對於「去婦產科」有很大的誤解。
丈夫:「婦產科也有年紀不小的人呢,現在雖然都講說少子化,但婦產科都這麼盛行了,應該沒有問題吧?」
原PO:「有什麼問題嗎?有產科和婦科,所以有老太太或年輕人出現很正常啊」
丈夫:「咦?大家不是因為懷孕才來的嗎?不能生寶寶的人也會來嗎?」
接著就是憤怒的原PO替丈夫上了一堂性教育的課。
▍男女有別的性教育
由於日本至今未將性教育列為必修課程,一旦女學生進入青春期,校方會將所有女學生聚集在大禮堂上課,讓男、女學生隔開。身為生理男性的Abema記者平石直之便在節目中說道:「學校即使有性教育的課程,也沒有教過和生理期有關的事」,在一旁的生理男性搞笑藝人向井慧也說,以前學校曾有女學生限定的課程,那時候可以感覺得出大概是在講這方面的事情,雖然很想聽課,卻沒有知的機會。
▍現代人一生經歷的月經次數史上最多?
熟知生理用品歷史、著有《生理用品の社会史》一書的歷史社會學家田中ひかる指出,明治時期婦女平均每人生五胎,再加上當時的人哺乳期較長,每名婦女一生可能只需經歷 50次左右的生理期,但現代人的生理期次數是過去的 9倍,堪稱是人類歷史上平均月經來潮次數最多的年代,或許也因為如此而讓生理痛、經期不順等問題浮上檯面。
田中ひかる補充道,從日本平安時代(794–1185)開始,如果妻子遇上生理期,丈夫不得參與宮廷內的工作,形同「男性的生理假」,而這項制度一直延續到明治時代為止。一直到今天日本社會還是將生理期視為不潔,女性不能站到相撲土俵上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田中ひかる接著說道,她年輕的時候還沒有專為生理痛設計的止痛藥,有不少止痛藥吃了根本沒辦法緩解生理痛。如果早知道去婦產科的話,醫生會開更強的止痛藥或低劑量避孕藥來緩解生理痛,就不必過量服用市售的止痛藥,一邊忍著生理痛一邊工作了。
▍#NoBagForMe:不要再把衛生棉藏起來了
另一方面,日本推特上也有新一股風潮「#NoBagForMe」。多摩美術大學畢業生新成立的illuminate工作室,號召大家使用標籤「#NoBagForMe」,去藥局買生理用品的時候,不要再讓工作人員多裝一個袋子,把生理用品藏起來。
illuminate代表ハヤカワ五味表示:「藥局會特別裝進袋子裡的東西是保險套、生髮水和生理用品,但為什麼生理用品一定要藏起來?我認為這種『不能在人前給別人看到』的刻板印象,造成女生們可以大聊戀愛話題卻不能談關於生理用品的煩惱,也不能伴侶說。」將來illuminate工作室希望能成立一間生理用品專賣店,但在這之前先和店員說不要再把生理用品裝進紙袋了。
子宮內膜症 在 鄭家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截自「現役女高中會吃避孕藥-一則推文讓nhk記者撰文聲援原po」內文:
東京婦產科醫生塚田訓子接受NHK記者採訪表示,「低劑量避孕藥現在被稱為女性的生活改善藥」,每天一顆低劑量避孕藥可以控制女性賀爾蒙與排卵,防止子宮內膜增生,就能減少經期的量、緩解生理痛與改善貧血症狀。此外,低劑量避孕藥對於預防子宮內膜症或PMS經前症候群也很有效。
希望各位推廣的文章🔗
https://medium.com/…/現役女高中會吃避孕藥-一則推文讓nhk記者撰文聲援原po-442fff2ce…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0603/1577633/
子宮內膜症 在 小紀老師的幸福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子宮內膜症可能與洗髮精和沐浴露,因為婦女病已證實和環境荷爾蒙有關。
牙膏發泡劑的烷基硫酸鹽是合成活性界面劑,具有細胞毒性,造成細胞死亡。有些產品調配有丙二醇,使得經皮吸收率更加提高。
新生嬰兒應避免使用濕紙巾,因為有活性介面劑丙二醇,乙烯二胺四醋酸鹽,可能造成內臟障礙,氣喘或鈣質缺乏。嬰兒潤膚油和嬰兒用沐浴露也有類似的成分,會讓嬰兒吸收到經皮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