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PCP(primary care physician)的地方是一個大型的FQHC。病人來自世界各地,包括許多難民。
🆕FQHC: Federally Qualified Health Center。本質是非營利組織,不算政府機構。但大部分的資金都來自聯邦政府,專門服務弱勢族群。
難民到美國後會先在政府的refugee clinic作一到兩次基本的檢查,再由我們接手當PCP。所以我有很多Rohingya 、Rwanda、Somalia、阿富汗來的小病人。
在美國依據法律,任何LEP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 = 英文不好)的病人看病時都有權要求院方"免費"提供合格翻譯的服務。
為了服務各地的病人,我們中心幾乎每個員工都會說至少兩種語言。有特權只講一種語言的應該只有美國人醫生而已 😅 (不過就算美國人醫生,也很多會講西班牙文)
我們中心有五個campus,將近兩百位員工。我所在的campus小兒科部門有十個MA (medical assistant)。其中四個會講西班牙文、兩個阿拉伯文、兩個越南文、兩個緬甸文。
這些MA可以提供即時翻譯的服務,讓我們工作輕鬆很多。即便如此還是遠遠不夠服務我們的病人。很多講Dari (阿富汗)、Farsi (伊朗)、Swahili、Kinyarwanda(盧安達)、Karenni、Rohingya的病人只能用電話翻譯。
用電話翻譯看一個病人的時間是用英文交談的兩到三倍,而且很吃運氣。有時遇到不太會翻的,根本沒把我講的翻出來。譬如我上一句才剛講「所以今天要抽血檢查」,媽媽下一句就問我「所以今天要抽血嗎?」(這種情況常讓我想翻桌,但不行。當醫生就是要有耐心、有耐心… (深呼吸💆♀)) 現在很多地方都有interpreter on wheels了(視訊翻譯,我工作的urgent care跟以前住院醫師時的醫院都有),真希望中心也可以趕快有這個服務啊。
我的工作是領固定薪水,不看業績、沒有bonus,薪水自然比外面低。不過這本來就不是我優先考量的點。
當初在找工作時我比較在意能不能找到自己喜歡且持續有熱情的職位。在FQHC工作對我來說就是dreams come true,因為我非常喜歡這裡的病人族群。
在這裡我覺得我是真的在作小兒科醫師該作的事: 花很多時間在衛教,並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
不過後來跟美國人醫師聊天才知道FQHC對他們而言是個很熱門選項,尤其是像我們中心這樣在大城市裡的FQHC。理由如下:
1. 工作一定時間之後政府會幫忙償還學貸。大部分美國人醫師畢業後至少都背個20萬美金的學貸…..所以對他們而言這根本像是額外的薪水。(台灣醫師大部分都沒有學貸,在美國讀一年夠在台灣讀七年了還有剩….)
2. 在FQHC工作的醫師受到法律特別保障,你告這裡的醫師基本上等於是告美國政府。
If a health center qualifies to be protected by the FTCA, its employees are deemed to be federal employees immune from personal liability for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which arise within the scope of their employment at the health center. If a health center or an employee of a health center is sued in state court, the matter will be removed to U.S. District Court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ll be substituted as the named defendant. (最後一句的意思是FQHC的醫師被告後,訴訟會被移到聯邦法院,被告會換成”美國”)
3. 不用看業績,沒有招病人的壓力。病人來源無虞。
4. 承第三點,一天平均只要看15~20個左右的病人,上面不會push你看更多,這樣比較有時間可以跟病人好好衛教跟建立關係。(之前面試時一般私人診所一天都要看35~40個病人,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看.....)
當然只要是工作一定都會多多少少有不開心的地方,但總體來說我上班前的心情都是期待的,想著今天不知道又會遇到哪國來的病人、我能幫他們解決什麼問題、會學習到什麼新的東西。而且每個國家的小病人都有不同可愛的地方!!超喜歡的 ❤️ 他們天真無邪的眼神每每讓我領會當小兒科醫師的真意。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