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大雨一直下🌧️
加上屋頂又漏水~🥲
不能烘的衣服晾著不乾…不乾…不乾
我的心聲誰人知!🎤(台語)
好險我的善於運用各式好物也不是蓋的!😙
直接把我的循環立扇拿出來吹
上下高仰角90度吹起來~
平常待房間開冷氣+循環扇~更快涼又省電
還有超靜音設計,睡覺時吹不怕數羊🐑
左右擺頭50度,小巧好搬運不佔空間✌️😃
⋯⋯⋯⋯⋯⋯⋯⋯⋯⋯⋯⋯⋯⋯⋯⋯⋯⋯⋯⋯
📍momo購物網:https://is.gd/RT1Mip
📍蝦皮購物:https://is.gd/rPp5vR
📌YT連結:https://youtu.be/8Oy1CcG_Wdo
⋯⋯⋯⋯⋯⋯⋯⋯⋯⋯⋯⋯⋯⋯⋯⋯⋯⋯⋯⋯
#歌林 #Kolin #循環扇
#節能 #省電 #環保
#莫里斯生活館
#歌林超靜音循環立扇
#循環立扇
屋頂循環扇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柒. 高流副執週記 }}_02
(續前)
做為一位職業樂手與音樂總監,我想,不論國內外,我能夠親身到訪過的場館、參與演出過的舞台,應該不在少數;而音樂展演所使用到的舞台,粗略分為場館自建、常設性的舞台 (譬如刊頭相片所例舉的『LIVE WAREHOUSE』舞台 – 這應該是非常非常基本款的形式);或必須在場館內另外搭建的臨時性舞台,這類型的舞台,可以因應節目的需求,設計成單一面向 (觀眾單一視角)、或甚至開展成四個面向 (常稱之為四面台,觀眾以環形、多視角方式觀賞) 的形式 – 以台北小巨蛋的演唱會來說,大概百分之百都是這種臨時性的舞台結構。
做為一名觀眾,當你拿著票進入了演出場館,也許那是一個站著觀賞節目的場地,也許那是一個你需要找尋座席、對號入座的環境,不論如何,當你『就位』之後,勢必會對今天的『舞台』做出第一印象的打量、判斷;而你很可能不太會想到,你所參與的這個『場館』,如果把眼前的『舞台』整個拿掉,那會是一種什麼景象。
做為一個即將在『高流』打拼的員工,當我第一次走過那開闊明亮的迎賓大廳,繼續往前走進主要演出場館的那個瞬間,當我看到主場館的那一秒,我不確定我看到的是不是幻覺 …
那是一個扇形開展的空間,極高的挑高,屋頂呈現些許的圓拱,整體像極了一瓣倒置覆蓋的珍珠貝蚌。
只是,這個珍珠貝蚌沒有珍珠。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展演場館,沒有設置舞台。
她,沒有舞台 ……
對不起!我這麼說其實也不盡精確:在扇形三層觀眾座席以單一視角的方式、視線所共同交集應該是『舞台』的那個區域,是一座巨大的平整牆面,但在那個牆面的正中,開著一個比例極不合理的四方形『窗口』,在那個窗口的裡面,是一個你覺得不太可能是『舞台』的矩形空間 – 但當我第一次聽著協助我認識場館的同事所做的導覽說明時,他們將這個『開口』,稱之為『鏡框式舞台』。
『鏡框式舞台』?那不是『劇場』的舞台形式嗎?請參閱楊其文教授的這一篇文章:http://yangchyiwen.blogspot.com/2015/12/blog-post_86.html ,或是維基對於這個名詞的看法: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5%9C%E6%A1%86%E5%BC%8F%E8%88%9E%E5%8F%B0 ,甚至你可以自行搜尋這個關鍵字;不論從哪一個資料來源,你一定會意識到『鏡框式舞台』,都是與『劇場』這種表演藝術形式有著直接聯繫的關係。當然,『音樂展演』也可以被廣義地被解釋為『根源於古希臘戲劇的高度相關表演形式』,但,那通常會連結到『詩劇』、『歌劇』或是『音樂劇』這一類的專門藝術,對於『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我以為她的主訴會是『流行音樂』?還是 … 我弄錯了什麼?
對於上述的文字,如果沒能讓你得到具體的概念,那就請點開由這個『國際競標設計團隊』在獲得首獎而承接了整體設計案的關係人,在網路上公開呈現的工程技術講座記錄資料:https://www.ncree.org/download/EngineeringTech/20190111-%E9%AB%98%E9%9B%84%E6%B5%B7%E6%B4%8B%E6%96%87%E5%8C%96%E5%8F%8A%E6%B5%81%E8%A1%8C%E9%9F%B3%E6%A8%82%E4%B8%AD%E5%BF%83%E7%B5%90%E6%A7%8B%E8%A8%AD%E8%A8%88%E7%B0%A1%E4%BB%8B.pdf – 我請你特別注意一下整份文件的第 19 頁,那是一張主建築物『側面』的透視圖;在頁面右下方圖說『大型室內表演空間』、往左一點註記了『伸縮縫』虛線的左手邊,有一塊紫色區域,標注了『後舞台』- 如果你把這個區域放大來仔細研究,你會發現在『後舞台』的右方,有幾個淡橘色的『人影』,用來圖說是『表演者』的示意,你就會知道,在這個設計團隊的設計裡,『舞台』是放在『後舞台』的前方。請再參閱這份參與工程建築的關係人的網路公開資訊:https://www.sucoot.com/webls-zh-tw/msg/msg15.html ,第三張類似 Autocad 圖說的資料 (我將其截圖陳列於刊頭相片),右方的圖例,是面對『鏡框式舞台』的正面圖,在下方中間一塊大『X』,就是被認為是『鏡框式舞台』的開口。請注意一下整座牆面的長寬高,再看看這個開口的比例,如果這個開口被認知為是『舞台』的邊框,它是不是顯得過於窄小?
整合這兩份資料可以得出的概念是:『高流』主場館在設計上,是沒有建置舞台的,但建築物留下了一個『後舞台』的進出口,讓人錯誤認知為『那是一個鏡框式舞台』的空間。
然而,你是否知道『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總建設經費?根據這一份來自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去年公布的官方資料:https://cissearch.kcc.gov.tw/Upload/Attachment/BusinessReport/1216/26fcc744-368b-49e6-97e5-1044b273a7fe.pdf ,這是一個花費了將近七十億國家建設經費的計劃!
然後,『流行音樂中心』沒有設置舞台?
『沒有舞台就沒有舞台啊!小巨蛋也沒有設置舞台啊!大家還不是在那邊三天三夜得很高興?』
……
『小巨蛋』的原始用途是什麼?『流行音樂中心』的原始用途是什麼?
這中間是哪裡出了什麼問題?
[一. 高雄觀察_02]
這不是單一場館的問題。
然而,這些在全台各地的『單一場館』,卻共同顯現了一個明確的症狀:我們國家的公共建設,有著『施作』與『實用』巨大落差的問題。
我知道前面那一份由高雄市文化局公布於網路的官方資訊,你一定沒有耐心看完;但如果你真的看了,你就會知道整個『高流』興建過程的十年,由於施工技術的困難,至今已經『變更設計』了至少六次,其間,監察院甚至曾因為工程延宕而糾正了文化部、高雄市政府 (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124&sms=8912&s=7564 )。不過,事情真的沒有那麼簡單。
在過去的這十多年,國家最高領導中心更迭過三個『朝代』,而做為地方政府,高雄也經歷了一個『長期執政』的政務系統,因選舉翻盤而過渡了一次短命的『改朝換代』,再回到現在這個重掌政權的市府團隊。糟的是,中央與地方的政權交替,完全不在同一個節奏,而我們國家在『意識形態對立』所造成的政黨惡鬥,對於『施政』的順暢、效率,其實是不可能有令人信服的共識;而在『地方政府』的結構裡,同一政黨、不同派系的鬥爭,相互卡位、制肘,恐怕即便不是局中角色,也很容易嗅得出這政治的味道。
這些都只是『背景因素』。
等到真要開始執行一些國家重大建設時,我們的政府因為考慮到『公務人員清廉』問題,所有的建設都必須以『標案』形式進行,而投標廠商出線的機制,是每次以幾仟元車馬費出席的『專家學者評審』群進行評議決定。你知道這些評審,每次拿到資料、進到評議場所進行審查的時間,能有多久嗎?我自己擔任過一次這種形態的標案評審後,再也不敢答應其他的標案評議邀約,因為,到我執行評分的那一刻,我根本不敢說我瞭解手上這個案子的百分之幾。
然後標案就成立了,評審群也領了車馬費走了 – 他們在後續的整個事務執行上,其實是沒有任何權責的 (當然!如果其中有什麼利益勾結、舞弊事端,那又另當別論)。而接下來的所有事務推動,就是得標廠商與業務執行單位的公務人員之間的協調合作了。
請記得:所有的重大事務都是以『標案』進行,也就是說,『工程設計』是一個標案,『工程施作』又是另外一個標案,而這些個別標案的評審委員,很可能完全處在一種平行時空裡。
這中間,如果很不幸,得標廠商在『按圖施作』的過程中,發生了窒礙難行的問題時,到底應該將責任歸屬於誰?
沒有誰。
發生了問題之後,公務系統就會開始進行『變更申請』,請主管機關『惠予同意』,將工作期程或甚至預算,做一再的修正、處理,然後可能再衍生其他標案,然後可能再出現同樣問題,循環不已。
這些是『系統操作』實景。
現在把『政爭的背景因素』,疊加上『事務系統操作現象』,得出的成績,就是這些散處在全台各地,看起來很漂亮,實際上發揮不了功能的各式場館。
所有的政治人物都希望拼『公共建設』的業績 – 那是他們爭取、鞏固選民、選票的一種成績單;但預算花下去建設的整個過程,以及後續的實際運作,這些『負責決策』的政治人物,真的在乎嗎?
這些政治人物會在乎『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主要展演場館沒有設置舞台』這種小事嗎?
我看不出來。
這類型的事情,如果換作在民間的自營事業體,它還會這樣發生嗎?
十年後的這四個月,我看到的相關疑點,其實多不勝數,但卻根本無從問起 – 是誰同意了這些的設計?是誰判斷這些設計符不符合實際工作需要?而更難過的是,就算知道了是在哪個環節、哪個時間點出了哪些問題,又能夠怎麼樣呢?
十年已經過去了。
現在,『他們』成立了『行政法人』,希望藉由民間專業人士來運作出專業的音樂場館文化;而因為要『專業』,我認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具體地『實事求是』。
點出問題,不是要『製造』問題,而是要『解決』問題!如果主場館沒有建置『舞台』,我們就從這樣的『開放空間』來思考『臨時性舞台』搭建的一切周邊支援吧!我們以營運團隊的角色,會與未來執行演出節目的各個主辦單位建立起從收費機制到場館配合等等更具有彈性的合作條件、關係;也因為場館特性,以及未來音樂展演的發展趨勢,在節目的引進,也期許更多可能的跨界結合 (僅以傑出的舞台設計師 – 黎仕祺先生專訪文章裡的實際舞台設計,做為一個示意的概念: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3242 ) – 畢竟,定性一座場館的調性,不純然只是從建築物的硬體條件而已,相反的,所有在這個場館裡的每一種類型、每一位藝術家通力合作的印記,才是這座場館真正的價值。
然後交給時間去醞釀。
然後給時代一個說法。
--------------------------------------------------------
後記1.
由於『高流』還在工程後期的點驗階段,我沒有資格將場館的任何實景,以個人的身份提早對外揭露;因此本文所引用的一切資料,都是網路上的公開資訊。在此,特別對刊頭相片做簡單的說明:
Pic 01~『高流』所屬的『LIVE WAREHOUSE』舞台空景圖。
Pic 02~珍珠貝蚌,用以示意『高流』主場館的形制。
Pic 03~『高流』主建築正面結構 Autocad 圖檔,以解釋『後舞台』開口的位置。
Pic 04~黎仕祺先生專訪文中截圖,用以展示舞台實際的魅力。
Pic 05~同一座舞台,由黎先生手作的舞台示意模型。
Pic 06/07~黎先生所設計打造的『戴佩妮 – 賊 – 巡迴演唱會』舞台;我很榮幸是工作團隊的一員。
後記2.
『舞台』?那只是這座建物的問題之一,而已~
比較起『硬體』,還有更基本的『行政法人法』,才是現在正在發生的問題。
屋頂循環扇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能只有裝冷氣❄️校園降溫、能源轉型、能源教育一起來!】
這個夏天是不是讓人熱得無法專心了呢?行政院所不久前拍板要以323億的預算,在2022年夏天前全面於國、中小安裝冷氣並進行電力系統改善。讓同學們在天氣炎熱的時有舒適的學習環境,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冷氣會帶來的耗電耗能、廢熱、熱島效應等負面影響,還有規模龐大的預算、相關的各種配套措施、維護管理成本和使用規範都必須審慎規劃。我們認為,要打造適溫的學習環境,裝冷氣只是其中一部份,也無法解決真正的問題。最重要的,應該是打造綠覆綠高、通風良好、環境友善降溫措施完善,還有透過環境及能源教育讓老師學生都有正確觀念的「永續校園」環境!
這次行政院拍板的措施中,除了主要的「電力系統改善和裝設冷氣」外,還包含了「搭配降溫機制和能源管理系統」、「太陽能屋頂」、「校園植樹計畫」、和「其他環境教育作為」等等,一起來看看每一項的規劃和進行進度吧!
🌀冷氣裝設與電力系統改善:時程、電費、收費、汰換經費
目前的進度為8/25前會完成: 1⃣️電力系統改善經費評估 2⃣️冷氣裝設所需系統經費評估 3⃣️裝設光電可行性評估,評估完成後便會進入設計發包階段。基隆全市學校的改善經費約5億5000萬元(第一期13校8,900萬、第二期44校4億6,000萬)。
針對已經有部分學校教室加裝的冷氣是否會一起汰換,教育處表示已和台電達成共識,以最大化方式協助學校納入改善,若機器老舊便會這在這次規劃中一起改善。我們擔心以教育處目前的預算,無法支應的未來汰換更新經費,教育處表示,希望爭取教育部比照電腦等設備,進行四到五年一次的汰換。
針對未來開冷氣產生的額外電費,也預計由中央補助全年最熱的4個月份(5、6、9、10月),其餘採使用者付費原則支付。冷氣使用的時間和原則等相關規範,目前則由中央研擬當中。我們詢問相關收費可能對經濟弱勢學生家庭造成負擔,是否會有補助或減免措施?教育處則表示未來將會納入收費標準中已有相關補助減免規定,且目前高中已經將冷氣機電費列入收費標準,每年大約700元左右,不需要擔心。
🌲打造永續校園:校園降溫、環境教育
在教育部這次相關配套機制其中一項是非常重要的「校園降溫機制」,規劃包含搭配循環風扇、校舍屋頂防水隔熱等。我詢問教育處,此次預算中是否包含降溫措施的經費?另外,教育處每年編列校舍防水隔熱工程的款項,我也要求教育處應進行後續的隔熱降溫效果評估追蹤。教育處表示,有持續推動校舍防水隔熱計畫,平均每年改善10棟建物,未來將會持續追蹤各校情形,後續配合中央補助計畫協助各校改善防水隔熱。
而其實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開始推動永續校園,永續校園指導手冊中也有關於能源運用、校園降溫的指導,而在「教育部永續校園探索及示範計畫」主題中,也包含了能源循環最佳化、基地永續等主題,都很能夠符合校園節能和降溫的推動方向,我請教育處說明關於永續校園的推動狀況,以及是否有遇到哪些困難。另外,除了硬體設備外,在使用冷氣的同時,如何培養學生節電、和正確使用能源觀念非常重要,學生也會把正確的觀念帶回家中,讓影響範圍更闊大。很高興看到教育處在這次的報告中提到推動能源教育的成效,其實在108課綱《總綱》中,就有規定各領域課程設計應融入環境學習議題,五大主題中就包含了「能資源永續利用」等主題。我具體建議教育處,在本市教師研習課程規劃中,加入能源永續及能源轉型課程,以及與各校老師們討論能源教育如何融入各領域課程設計並提供相關教案示範。教育處表示本市連續3年有學校獲得教育部永續校園的補助,未來也會擴大辦理,並希望結合108素養導向課程,提供環境教育、能源教育為主題的跨領域課程。
🌞屋頂太陽能光電:能源轉型邊學邊參與
針對「太陽光電屋頂」,裝設太陽能發電設施,除了能夠發電、創造利潤補充電費外,也能讓孩子們親身參與能源轉型。根據教育部的規劃,屋頂設太陽光電可行性評估要在今年9月就完成。教育處表示預計用第二期經費進行太陽能屋頂的設置,目前由於轉換比率提高、學校可能創造收益,教育處和各學校都很有興趣,未來也會請有執行經驗的學校到總務主任會議分享。
我也同時提到,#能源轉型,不只是政府的責任,只有將重點放在發電,更是要將全民參與納入能源政策中,同時對能源的反思、檢討用電方式與一起進行創意節電,裝設冷氣有舒適的學習環境固然重要,但節電方法、永續校園配套措施等能源教育更應該從學校場域內開始實踐,並推展到更多家庭。
因此,我在上次定期會曾以總質詢書面質詢就教市府,本市對於2025年要達到全國能源配比目標的具體政策規劃是什麼,得到的回覆卻僅有「預計2027年才能商轉的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而其中,更新改建的填海造陸案更是能源轉型的反例──以永久性的破壞支持「過渡」的目標,市府把能源轉型的責任都壓在會破壞基隆環境的中央建設上,這真的是令人憤怒事情。我呼籲,基隆市在全國能源轉型上責無旁貸,不應讓先天條件設限了本市發展再生能源的可能性。這次校園裝冷氣配搭太陽能屋頂裝設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希望未來在各校裝設太陽能屋頂的規劃執行上,市府相關單位都可以進場協助、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