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之外
既然有群體靈魂又有自我靈魂,人的靈魂應該受到群體影響,對嗎?
人有三個靈魂,人的左右腦和腸胃。說腸胃有靈魂,很多人會大吃一驚。如果將腸胃與腦部完全分離,它仍然可以像有自己的腦部那樣地運作。腸胃將訊息傳到腦部決定人的食欲和飲食喜好。人的左右腦是獨立思考個體,左腦負責右邊身體活動和右眼視覺,右腦負責另一邊。左右腦之間有連線配合行動。只有左腦能夠說話表達思想。右腦是個啞巴。為了醫治癲癇症,醫生將左右腦連線切斷。被切斷左右腦連線的人會出現左手打右手的怪現象。當左右眼視線被分隔時,他無法看到左邊的東西。可是,叫他撿起其中一件東西,例如釘書機,即使看不見釘書機,他仍然可以拿起釘書機。因為右腦看到釘書機知道為何將它拿起卻無法將訊息傳遞給左腦說出來,這個人被問為何拿起釘書機,他會說出不三不四的理由。
人有兩個獨立思考腦部的原因是同時做兩件事情或者多件事情。獵人打獵除了盯著獵物還要注意環境,否則追捕獵物會會掉下山崖或者撞上石塊,亦有可能誤殺隊友或者被猛獸襲擊。
人腦的設計有很大缺陷,那就是左腦負責邏輯思考和語言,右邊負責非邏輯理性的感情和音樂藝術宗教等等。由於右腦潛藏在靈魂暗處,我們不知道它的存在。它卻主宰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一部份。群體行動靈魂的出現顯示右腦很容易受到群體影響產生量子同調。簡單地說,我們的右腦會不自覺地受到環境影響令我們做出不理性行為。你應該曾經試過作出自己也不知道原因的重大決定。這是右腦替你做的決定。
靈魂是三位一體,一個用於控制飲食(這部份十分失敗)、一個用於自我(這部份更加失敗),一個用於群體行動。極端宗教主義份子像著了魔那樣進行自殺式恐怖襲擊是因為右腦受到群體影響。這就是我說的量子共振作用。量子共振作用分為兩大類。一類用於群體,一類用於自我。用於群體的量子共振作用很容易產生,因為人類本來就是群體動物。要得到群體量子共振作用很簡單,時時刻刻要群體內的人記著自己是群體內一份子,例如每天祈禱五次、生活上每一細節都受到嚴格監管和限制。
用於自我的量子共振作用很難出現,因為造物者不想有人濫用「權利」。只要成功營造個人量子共振,這個人可以不入五行、不墮輪迴,永生不死,甚至可以去到第四空間,完全脫離時間空間限制。自我量子共振的最初級是將自我延伸到身體之外控制事物。例如射箭和掟飛刀的人不是想著怎樣射箭或者掟飛刀而是盯著標靶。箭射出之後和飛刀掟出之後受到自我控制像巡航導彈那樣打中標靶。有沒有留意射角球香蕉波的球員只是盯著龍門,沒有看著腳下的足球? 踢足球的人盯著龍門,不是看著足球來踢,腳踢在球的甚麼地方也不知道,怎可以將足球射入龍門? 這個問題的答案十分玄妙,踢球不必看球,因為自我量子共振已經控制足球怎樣走進龍門,踢球只是按下起動按鈕而已。
自我量子共振除了可以控制死物還可以控制生物。有些人傳遞正能量讓所有人開心高興有活力(不一定是好事),有些人像狂隆那樣傳遞負能量令所有人不開心。自我量子共振作用極為強大,例如假藥效應可以令麵粉團產生科學無法解釋的神奇藥效。空氣完全正常情況下,有人突然嘔吐傳遞空氣有毒的自我量子共振,所有在場的人跟著嘔吐甚至有人昏迷。這是自我量子共振影響其他人產生的心理性群體疾病mass psychogenic illness。能夠掌握延伸自我的量子共振可以成為領袖或者出色運動員。
比較高深一點的自我量子共振是得到超能力,做到科學上做不到的事情。不要以為量子作用與日常生活無關。事實上,我們的生活與量子作用息息相關。例如嗅覺、光合作用、太陽核聚變產生能量等等都是量子作用。只要懂得如何利用自我量子共振產生量子作用,這個人可以擁有神的能力。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腦癒力:最強大的大腦神經功能鍛鍊術 」介紹 訪問作者:李政家 內容簡介: 重啟弱化老化的腦神經功能, 消除疾病與焦慮,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 •脖子一碰到衣服標籤就靜不下來、坐不住,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手腳冰冷、整天昏昏沉沉、爬沒幾階樓梯就...
左腦控制右眼 在 三寶媽Claire育兒札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善用情緒詞彙 養成高EQ大腦】
情緒管理培訓系列札記 #03
EQ與大腦息息相關
我們大腦會控制這些情緒反應哦~
掌控我們思緒的腦袋,分為左腦與右腦
它們各自負責不同的功能,來幫助運作
👉🏻左腦細胞對於語言、思考、計算、邏輯具有先天優勢能力
👉🏻右腦則是負責非語言、音樂、美術、情感等
而人終其一生,右腦總是比左腦大一點!
🔸過去的思想 重視智商>情商🔸
過去的年代,總是認為左腦所負責的一切
也就是我們平常課堂所學的知識
關乎分數、關乎未來,絕對是最重要的
但現在的時代不同了
IQ(智商)雖然在學業成績與職場顯得格外重要
但EQ(情商)能幫助發覺、調節自己與別人的感受,有助於人際關係進展,也能提升學習力,兩者擁有各自的優點
🔸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彙 用說的來表達🔸
當Baby剛出生,其實就已經擁有哭和笑的情緒了
隨著年紀增長,開始學習語言發展後
孩子就會累積越來越多的情緒經驗
只是他們能夠表達的詞彙還不夠多
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感受
如果可以運用
”左腦的語言能力”替”右腦的情緒”命名
孩子的情緒,就更容易被清楚表達
左右腦的完美結合,豐富了孩子的情緒詞彙
可以幫助提高他們的「#情緒粒度」
🔸What is 「情緒粒度」 ?🔸
科普一下,心理學家把可以辨別自己或他人情緒的能力稱為「情緒粒度」。
它是一種「分辨、定義情緒的能力」。
當情緒顆粒度越細,代表辨別情緒的能力越強,也就是他擁有較多情緒字彙,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感受;反之,則情緒顆粒度越粗,辨別情緒的能力越差
所以,當孩子情緒來的時候,我們可以善用一些 #情緒詞彙,幫助他們說出自己感受,像是:「開心」、「有趣」、「驚喜」、「難過」、「失望」、「緊張」、「害怕」、「無聊」…等等。
🔸親子對話🔸
有一天~Eason回到家悶悶不樂
我試著與他聊聊,想知道他怎麼了?!
"以下對話"
👩🏻:「對了,你們今天 " 玩具分享會" 好玩嗎?」
😞Eason嘴巴扁扁地說:「一點都不好玩!」
👩🏻:「為什麼?你不是很期待嗎?」
😞Eason難過地說:「因為大家都不玩我的玩具…」
👩🏻:「為什麼大家沒有玩你的玩具呢?」
😢Eason忍著淚水:「因為他們說我的玩具很舊,可是……這是我從小到大最喜歡的車子,為什麼他們要說它舊……(伴隨啜泣聲)」
👩🏻:「哦~媽媽看你的表情,你現在有點難過、失望,是嗎?」
😢Eason:(輕輕點頭,然後好多顆眼珠滾下來)
👩🏻(牽著他的手:
「媽媽跟你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們沒辦法強迫別人一定要喜歡自己的東西,同樣的,你也不一定要喜歡別人的東西!」
「所以,老師說,帶你最喜歡的玩具去分享,只要你心中認定這就是你的最愛,這樣就夠了,不是嗎?!不需要為了別人的喜好而傷心!」
😦Eason:(點點頭,淚水似乎止住了)
👩🏻:「還有~你要記住現在的感覺,這種心情就是失望、難過,知道嗎?」
👩🏻:「再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這種感覺會隨著時間慢慢淡掉,或許有一天你就不會那麼在意,別人不喜歡你的玩具了!」
~隔天~
👩🏻:「對了,Eason~你現在還會覺得別人不喜歡你的玩具很失望、很難過嗎?」
🙂Eason害羞地搖頭:「不會了」
👩🏻:「很棒哦!以後你還會遇到更多類似的事情,要好好記住這種感覺!」
「尊重自己與他人的喜好,不需要為了別人的選擇而難過,這樣心情就會好很多囉!」
再次與孩子強調「失望與難過的感覺」,是想加深他的感受度,幫助未來他可以練習用這樣的詞彙,來描述自己的心情!
🔸善用情緒詞彙🔸
除了處理孩子的情緒,我也會反向思考自身!
有時候為人父母,不盡然會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被孩子吵得不可開交,心裏各種混雜滋味說不出口
很容易就直接爆炸!
當自己被孩子吵到快要受不了的時候
我就練習在內心說出自己的感受,像是:
「我現在覺得很煩躁、很阿雜、很委屈、很挫折…」
然後走到旁邊讓自己冷靜下來,最後再與孩子溝通,這真的很難,需要不斷不斷不斷地練習~
但是以大腦科學研究來看
透過語言詞彙表達自己的情緒反應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
卻可以大大提升EQ能力
不只是孩子,對每一個人都很受用哦✨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文章++
Claire的暖心教養札記,我們下回見!
覺得不錯的話,歡迎留言一起交流討論哦❤️
#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高EQ
左腦控制右眼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夫妻在孩子面前吵架大打出手後,事後可以怎麼安撫孩子內心創傷?】
在收到眾多家長的來信裡,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我感到比較棘手的提問。例如和伴侶在大吵一場、甚至大打出手後,要怎麼安撫當時在場、內心受到傷害的孩子。
令人遺憾的是,在追問下都會發現這些爸爸媽媽小時候在自己的原生家庭裡,其實父母也是常常有類似的事件。經常鬥嘴、爭吵、肢體衝突、大打出手,甚至最終分居、離婚收場的,比比皆是。
在背負著原生家庭的業力下,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可以做些什麼,來扭轉這傳承下來的家庭動力呢?到底我們要怎麼做,才能避免孩子長大以後,也會跟我們有相同的創傷、造就相同的命運?我們自己又可以做些什麼,來療癒內心那受傷的自己?
以下我提供給這位媽媽的方法,是Dr. Daniel Siegel 在他著作 The Whole Brain Child 裡提到的做法。這位媽媽很用心,還把跟孩子對話的過程錄音給我聽。很驚訝孩子說出來的話,與我寫的內容很相似。而在與孩子對話後,媽媽也找回心裡的平靜。
一起來看看以下的真實個案:
…………..
老師 您好:
我想請教您一些問題... 前天我們夫妻吵架,我老公在我5歲女兒的面前打我,而且我受了傷,已經去驗傷了。我該如何跟我女兒談,避免她留下太深的陰影呢?
……..….
你好我是羅老師。
辛苦你了。
為了回答你的問題,我想問一些背景問題:
1 你和先生常發生爭執嗎?會在孩子面前爭吵、甚至出現打鬥場面嗎?
2 為何覺得孩子會有陰影?她有跟你表達她對這件事的感受、或想法嗎?
3 你有問過她嗎?
4 小時候的你,家裡常有這種場面嗎?
5 先生在成長過程,家裡有這種事件嗎?
…………….
媽媽回覆:
1 經常會因為教養問題在孩子面前有爭吵,打鬥是第一次發生。
2 因為她親眼目睹爸爸打媽媽 然後媽媽也做了反擊 她看起來非常害怕。他有說「我們不應該吵架」, 隔一天還問我,今天你們還會打架嗎?
3 因為事發隔天我自己回娘家一個下午,我回來問她今天都做了什麼,她說爸爸剛剛都在喝酒,說爸爸說媽媽離家出走。
4 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也會有肢體衝突,常常讓我跟姐姐害怕的打電話給親戚求救,我們都非常害怕。
5 我先生的父母也是常常爭吵 然後很早就離婚了... 我覺得兩敗俱傷,心理很痛也很內疚。
6 我老公經常因為女兒管教不聽就動手打她,雖然不是很用力,但是我一直沒辦法請他修正 一講就吵架,他說孩子態度不佳,我覺得整個是惡性循環,我好無奈。
………..
羅老師回覆:
看起來在妳成長過程裡,也無意中吸收了父母們溝通的模式了。我相信爸爸也很難受的,在他跟孩子說「媽媽離家出走」,我能相信他當時也感到很愧咎、很自責。
這些,其實都不是你們希望的,也不是故意的啊... 你們都承擔了原生家庭的慣性,所以才會如此的。
…………
媽媽回覆:
沒錯,現在我沒辦法裝沒事跟他對話與互動,但我還是在家照顧孩子跟工作。只是我很希望能給孩子一個好的觀念導正 但我不知道該如何談,她是否能聽得懂...
…………
羅老師回覆:
對於孩子,在我的書【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裡有提到,在生活上受到心理創傷的孩子,大人可以藉由語言的引導,讓孩子把右腦的情緒藉由左腦的語言釋放出來。我相信你只要看著以下的引導練習一下,就會知道怎麼與孩子進行。
練習好後,你可以找個適當的時間、空間,與她重提此事。在對話過程裡,你需要以關愛、好奇的態度來詢問她:
1 她當時看到什麼?(請他描述當時的情形)
2 她當時有什麼感受?(請他說出那時候的感受,例如:害怕)
在這裡可以多一些停頓,讓孩子可以體驗到當時的感受,並用語言說出;媽媽也可以複述孩子的話:「所以你當時,感到很生氣、很害怕...,是嗎?」
3 問她當時覺得媽媽怎麼樣?(例如她會說覺得媽媽很可憐、很傷心)
4 問她覺得當時爸爸怎麼樣?(例如她會說覺得那時候爸爸很兇,爸爸也很可憐...等等)
5 問她那時候,她會不會想做什麼事?(例如她希望自己可以讓你們停下來不要再吵,但因為太害怕所以沒有出去制止)
6 問她那時候感到很害怕,她在哪裡、在做什麼?(讓她想起那時候的情境,例如她說她躲在房間,坐在門旁邊偷偷聽著...)
在這裡要多一些停頓,讓孩子可以體驗當時的感受,並用語言說出... 也可以複述孩子的話:「所以你當時躲在房間裡,感到很很害怕、很難過...,是嗎?」
7 問她:「當時你感到很害怕,會希望有人在你身邊,安慰你、休休你嗎?」這樣的引導下,她通常會說:「希望。」
7 跟她說:「那你現在想像當時害怕的你,媽媽有在你身邊陪伴著害怕的_____(她的暱稱),就像現在...。」讓她感受到妳在她身邊,陪伴著她。也要感受妳自己的內心,是多麼地關心她、愛她。
8 繼續跟她緩慢地說:「你希望當時媽媽怎麼對待害怕的 ______ 呢?」(例如她會說希望媽媽抱抱她)
9 照她所說的抱著她,然後跟她說:「好... 請你想像媽媽當時抱著你,很溫然地跟你說:『______(暱稱),媽媽知道你現在很害怕,沒有關係的,你可以害怕,媽媽現在陪在你身邊喔... 』」
當中最重要的是,妳要能感受到內心對她那份深深的愛,妳的愛正從妳的擁抱裡傳遞給她,療癒她內心的害怕與受傷。
10 「我知道你那天看到爸爸媽媽吵架很害怕,但我們現在可以在心裡面回到當時你的房間,找到那個害怕的 _________,去休休那個感到害怕的 ________喔。」
與孩子內心有連結地說出這番話,讓她去承認內心的害怕、允許、面對、並接納她的害怕。
11 停留在這樣的感受裡,讓彼此內心得到滋養。
12 一陣子後,你可以等她說話,或者你可以問她:「現在你有什麼感覺嗎?還會害怕嗎?」
13 跟她說:「有時候,大人會利用一些不好的方式來彼此溝通,例如吵架的方式。而且有時候控制不住情緒時,會做出傷害別人的行為。但是沒有關係的,因為我跟爸爸都學會了原諒對方,爸爸跟媽媽還是愛著對方,也還是愛著我們最愛的 ______喔。」
14 給她一個大擁抱。
這樣的引導,若能在感受裡面停留、體驗,不但能療癒孩子,或許也能帶給你內在小孩一些療癒。在你擁抱現前的孩子時,你也同時擁抱了小時候受傷的自己。
最後,我會建議:
1 和先生約定,以後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起爭執。
2 或許妳可以跟先生寫一封信,告訴他:
我知道他感到很難過、愧咎,我也瞭解你知道我很受傷、很挫折。其實我們都不是故意讓彼此受張的,這本來就不是我們希望的事。
我不希望我們的家裡,會像我們以前自己的家一樣整天都不愉快,不但自己辛苦,孩子也受到影響。
我們都受過這樣的傷害,我相信我們也不希望孩子以後也跟我們一樣。
我們應該要好好想辦法,怎麼一起跨過這個難關。
3 有機會,希望你們兩夫妻能一起來參加我們舉辦的「探索原生家庭工作坊」。
祝福。
………
媽媽回覆:
好的 謝謝寶鴻老師,非常感謝您。
…………
羅老師:
試試看,有什麼樣結果,也歡迎你與我分享。
…………
兩天後,媽媽回覆:
老師,我照著你的引導跟孩子對話了,聊玩後覺得自己好像可以放下情緒了。真的非常謝謝寶鴻老師,你的引導對我非常有幫助。若是秉持著老師的建議,我相信我也一定會有所改變的,日後要多參加老師的演講。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探索原生家庭工作坊
左腦控制右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腦癒力:最強大的大腦神經功能鍛鍊術
」介紹
訪問作者:李政家
內容簡介:
重啟弱化老化的腦神經功能,
消除疾病與焦慮,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
•脖子一碰到衣服標籤就靜不下來、坐不住,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手腳冰冷、整天昏昏沉沉、爬沒幾階樓梯就氣喘吁吁,是大腦缺氧缺糖警訊!
•眼睛發癢、容易有痰、鼻塞、有慢性過敏,是大腦發炎的反應!
•消化不良、坐不住或成人背部怕癢,長期容易導致脊椎側彎、腰痛!
☉「功能神經學」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治療
在台灣,「功能神經學」對許多人來說還相當陌生,生病了,只能求助傳統西醫的治療,但許多慢性病及文明病,實際上是科技進步與生活形態的改變,例如電磁波、藍光、加工食品、環境荷爾蒙等,使大腦無法獲得有效率休息及深層修復,導致大腦失衡進而弱化人體的自癒能力。
其實在國外,「功能神經學」已經有一套全人理論與實際作法,是融會大腦神經科學的獨特醫學,有助於避免大腦退化,同時活化大腦。換句話說,當大腦平衡了,疾病就會遠離你。
「功能神經學」主要是透過各種外在的刺激方式或特定的功能性復健運動,活化病人的大腦神經迴路,因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也因為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因此著重在早期預防找出問題的根源。除了刺激活化、復健運動,還須配合改善日常生活環境和各種生活習慣,例如避免飲食、污染源、電磁波、光照、日常用品中的有毒物質等等。
☉大腦第一怕缺氧、第二怕缺糖
李政家博士指出,「氧氣」和「葡萄糖」是腦細胞所需要的基本養分,但過多或過少都不行!常見的手腳冰冷、正餐前感到焦慮恐慌、飢餓時會身體發抖,甚至貧血、睡眠呼吸中止症、氣喘等,都是大腦缺氧缺糖的警訊。
由於大腦和身體四肢都屬於身體的末稍,如果你有手腳冰冷的現象,將導致血管內血糖和胰島素過高,表示此時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進入身體的末端,包括你的大腦。
一旦葡萄糖供應不足,便會分解釋放出大量蛋白質,並且堆積在附近的大腦神經元,更多的腦細胞因此相繼死亡,於是造成大腦退化。同樣的,末稍循環不良會導致細胞氧氣供應不足,直接影響了大腦的功能,加速細胞退化。
☉隨時給大腦新刺激、攝取好油、排除干擾因子
身為青壯年的大腦,退化速度比起上一代情況更嚴重;青少年甚至更小的兒童,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已經是他們生活的必需品,造成情緒障礙、過動的孩子比率變得很高,這真可說是一種文明的代價。想要讓大腦回春、活化,務必將維持大腦系統健康的三大要素牢記在心。
●要素1:持續的外界刺激活化→例如減少依賴衞星導航和通訊軟體,練習使用地圖促進方向感,增加實際人際溝通互動的頻率,甚至要營造特定的環境,像是多去大自然走走。
●要素2:攝取好油,提供大腦神經細胞所需要的養分→像是夏威夷豆、胡桃等堅果,以及富含Omega-3的魚油,能抑制發炎反應,對於促進大腦的成長和修復受損的大腦具有關鍵效果。
●要素3:排除生活中干擾大腦細胞的各種因子→包括食物中的人工色素、阿斯巴甜、味精、裝潢或家具常見的甲醛,以及生活中不知不覺接觸到的重金屬等,都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分分秒秒影響大腦。
☉對衣服標籤敏感、怕癢,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大腦分為左右兩邊,左腦屬於邏輯、細節、理性、智商;右邊屬於藝術、創造力、感性、人際關係,雖然右腦具有控制身體兩側的能力,但左腦只具備右側身體的能力。
左右腦各自有發展的關鍵時期,例如0~3歲是右腦發展時期,大肌肉的運動、非語言的人際互動,都是強化右腦發展的活動;3~7歲是左腦發展時期,小肌肉的精細動作、語言學習、邏輯的訓練等。左右腦的發展有如爬樓梯般,必須一階一階、循序漸進。當大腦出現問題時,將導致身體肌肉張力異常,並且會伴隨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影響內臟正常功能的運作
「功能神經學」提供幾個簡單的原始反射,來測試身體肌肉張力變化的形態,就能得知大腦發展時程是否完整,例如:戴手環或手錶時會坐立難安、對衣服標籤敏感坐不住、背部怕癢……等,容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長期容易導致脊椎側彎、腰痛等脊椎問題。
作者簡介:李政家
旅美行醫20年,除了國內外完整醫學訓練外,還領有美國脊骨神經醫學博士學位。執業期間,融會脊骨神經學、功能神經學、免疫預防醫學和量子自然醫學,以及多年臨床經驗,不間斷地探索生活中的過敏原、干擾因子和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同時並且從細胞粒線體產生能量的角度切入,探究如何透過充分的細胞能量供給達到活化細胞的目的,以期能不開刀、不吃藥,靠著一些非侵入性的復健治療與生活習慣的改變,幫助提高人體自癒力,並推廣正確的健康新思維。
學歷
• 中山醫學大學復健醫學系
• 美國南加州健康科學大學 脊骨神經醫學博士(Southern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 ,Doctor of Chiropractic)
• 運用量子醫學(Applied Kinesiology應用肌肉動力學)300小時訓練,開課單位:ICAK-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Kinesiology
• 臨床量子心理學(Neuro Emotional Technique-NET)80小時,開課單位:AHHA-American Holistic Health Association
• 食物酵素療法(Loomis Enzyme Therapy)150小時,授課單位:Food Enzyme Institute
• 人體反射點療法(Total Body Modification-TBM)100小時,開課單位:courses by Dr. Victor Frank
• 南氏去過敏療法(NAMBUDRIPAD’S ALLERGY ELIMINATION TECHNIQUES-NAET)300小時訓練,授課單位:NAET Training Institute
• 功能醫學課程(Functional Medicine) 2010-至今,授課單位:Functional Medicine University
執照
• 美國加州脊骨神經科醫生、加州物理治療師(Karl C. Li, DC, PT)
• 台灣物理治療師
作者粉絲頁: 李政家 醫學博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