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分享心得:成為心理師,金錢並非價值的唯一度量衡]
感謝國際康橋學校與瑋真老師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跟國、高中生分享臨床心理師在做什麼、能做什麼,還有這個角色的價值,也謝謝銘麟老師的側拍留下記錄。
因為學生們已經是從多種職業中挑選自己有興趣的場次參加,遇到一些學生是對心理學、情感疾病、心理師的角色有初步想法,甚至決定申請相關科系,也有學生在結束後繼續提問。
分享是開心的,但有些惆悵的是,在台灣,臨床心理師的養成成本不低(如:臨床心理相關科系碩士班念三、四年畢業,還要考過國考),而薪資待遇卻相對不高(如:醫院體系的新人大多起薪為3.5~4.5萬/月),在一些地方的路徑相對受限(如:透過健保看心理師需要由醫師轉介),可能會讓對這個領域有興趣的人怯步。即使自己很清楚的知道,學習心理的知識、成為心理師,帶給自己的收穫是如此豐碩,在生活現實與金錢價值面前,仍偶爾會感到卑微。想起蔣勳在TED的演講,即使他知道詩的意義與價值,但他沒有把握,現代人能否在一年中、一生中撥出18分鐘的時間給一首詩。而損益表怎麼評估、怎麼選擇,就看個人的價值觀怎麼加權計算了。
我想分享的是,在學習心理學、助人技巧、心理諮商與治療方式的過程中,也幫自己成長,像是更彈性的思維、對自我有更多的探索與認識、面對挫折的應對與忍受度、更清楚自己內在或與他人互動的相關議題,也更知道怎麼接納自己、幫忙自己或找哪些資源…等等。當然,更重要的是有機會幫助人應對心理議題,進而有機會減緩、度過痛苦,過不一樣的生活。這樣助人又助己的工作,還能夠依以維生,對我來說,實在是很幸福的事。這些都是金錢以外的價值,金錢並非為是否選擇心理師當職業的唯一度量衡。
我知道有心理師是抱著希望幫助人的心情在貢獻專業力量,有些人花很多時間金錢進修,有些人需要面對不合理的工作量、時間或待遇,仍在這條路上前行,持續的用仁慈的心關照需要的人。
我想,無論選擇什麼職業,若能找到一件自己感到有熱情、有意義、有價值、想要精進的事,都是值得鼓勵的。
文/圖:洪千惠臨床心理師
也許你還會想多看一點
<3 認識臨床心理師的養成:http://t.cn/R1Nf5ip
<3 要花多少時間才能當臨床心理師?https://goo.gl/oytvuK
<3 臨床心理師常見誤會與迷思https://goo.gl/rJ37UY
<3 給想成為臨床心理師的你-一位資淺心理師的心路經驗與分享 https://goo.gl/HPU02b
<3 感動聽蔣勳演講:http://t.cn/zRoAbqz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