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泡泡 ㊙️㊙️㊙️㊙台灣五大奇案是如何形成的?🔥🔥🔥
引言、提問/ 與談:
謝金魚 / 謝宜安
🔥最近,曾經與我合作過的 阮劇團 Our Theatre 製作了一齣相當複雜、龐大的舞台劇《十殿》,據說設定是將「台灣五大奇案」合併在一棟廢棄的綜合大樓中上演,雖說故事發想的大樓是嘉義的一個廢棄冰宮,但身為台中人,我在看到這故事時,更容易聯想到台中的一廣,《十殿》在四月底也會到 臺中國家歌劇院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演出,我想,可能也會有更多台中人聯想到一廣吧?
💡💡💡購票由此去:https://reurl.cc/pmok9x
🔥🔥但說起五大奇案,讓我想起從前在成大讀書的時候,聽石萬壽老師說起他所經歷的「神明告教授」事件,起因是老師當年採訪的廟公說了一些關於女鬼「陳守娘」的故事。陳守娘是清代府城三大奇案之一,原是一位守寡的婦人,遭到婆婆、小姑與一位師爺設計逼姦後,又被婆婆小姑凌虐而死,而後含冤復仇,殺爆全城,最後驚動神靈,她才善罷甘休。在日後流傳的鄉野傳說中,是廣澤尊王打贏了女鬼,但在廟公的說法裡卻是打輸了、不得不請出隔壁善化堂的觀音收拾。不過,這有損神威的說法在老廟公去世後引起了糾紛,後來老師因此被告上法庭,最後在地方有力人士出面協調後和解。我對此事的印象很深,除了事件地點、宮廟都是熟悉的地方之外,老師也提醒我們,這些地點之間的地緣關係呈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圈。
🔥🔥🔥在2009年時,因為看到一篇討論神明吃案的文章後,我在ptt的古人八卦版(gallantry)寫下了「清末台灣最強女鬼陳守娘」這篇文章,當時的我,怎麼也不曾想到,這隨意寫下的「最強女鬼」稱號,在後來十多年間,隨著大家對於台灣鬼怪傳說的關注而慢慢發酵,如今「最強女鬼」已經成為陳守娘的專屬稱呼了。
🔥🔥🔥🔥雖然五大奇案究竟有哪五個,有不同的說法,目前比較常見的說法,就是府城三大奇案「陳守娘」、「林投姐」、「呂祖廟燒金」,加入發生在北部的「周成過台灣」和民國後才出現的「瘋女十八年」,但之所以為「奇案」,通常就是出了人命,前四者都與鬼神之說有關,「瘋女十八年」雖沒死人,但也有說法指出「瘋女」是助人驅鬼而遭到反撲。
🔥🔥🔥🔥🔥🔥在這些故事中,遭到迫害的、瘋癲的、冤屈難伸的女人都是主角,陳守娘身為寡婦卻被夫家逼迫受辱、林投姐帶著孩子等待負心的丈夫、呂祖廟燒金裡寂寞的女人藉由廟宇的掩護偷情、周成之妻渡台尋找丈夫卻被無情殺害、瘋女因為精神疾病被夫家禁錮,也不難看出在早期台灣社會中女性的困境。
🔥🔥🔥🔥🔥🔥她們或是大膽開放地追求情慾、或是服從傳統遭到虐待仍守貞守節,最終都似乎走向失控與瘋狂。但這些故事的根源與流傳實在令人好奇,專精於都市傳說的宜安對此也有研究,所以有了這次的紙上對談。
-------
🐳金魚:請問宜安,這些故事原本的源流是什麼?都是歷史事件嗎?
💖宜安:除了「瘋女十八年」明顯是真實事件以外,其他奇案都很難說是「真的」。「瘋女十八年」因1956年《中華日報》的報導〈十八年人間地獄〉而披露,當時事件本尊仍在世。至於其他奇案因為發生的時間點,跟現在知道的最早記錄,都有一段間隔。陳守娘是最接近真實的,被記下來的時間也很早。陳守娘遭逢小姑、婆婆暴力對待,堅持守節,最後下體被刺而死,官府一度企圖掩蓋,最後不敵民眾的怨氣。這故事初見於清代劉家謀的《海音詩》(1855),連橫的《臺灣通史》也提及。但是陳守娘死後、鬼魂大戰廣澤尊王等,就屬於民間傳說,難以確認真假。
其餘林投姐、呂祖廟燒金、周成過台灣,都是清朝故事,但是最早文獻記載都是日治時代。林投姐的故事見於片岡巖《台灣風俗誌》(1921),林投姐原是名寡婦,因錢財被情人騙回中國,因此氣憤自盡,冤魂繼續在林投樹下徘徊,使當地仕紳建祠祭祀。這座祠就在台南火車站附近。耆老曾經見過林投姐的祠,因此林投姐故事的來源也是可考的。呂祖廟燒金的初次紀錄,可能是1930年《三六九小報》上的〈呂廟燒金〉一文:一名貢生讓士人至外地工作,看上士人之妻的屠夫,便藉機請呂祖廟道姑安排他與士人之妻私通。士人之妻因此假藉燒金之名,到呂祖廟與屠夫相會。故事中的呂祖廟是真有此廟,但是故事有些疑點,當時臺灣貢生並不多,故事中貢生的真實性存疑。
至於周成故事,最早記錄就是戲劇。我們現在比較知道的故事情節,是周成來到台灣,締結新歡拋棄原配,原配來台灣尋周成卻慘遭殺害,鬼魂向周成復仇,另周成殺害新歡並自殺。這個故事在1911年,就有劇團演出。關於周成故事的真假,有個有趣的說法。研究者王釗芬訪問了大稻埕耆老,耆老說周成真有其人,但故事不一樣。周成故事是在周成生意失敗之後,怨恨他的人編出來的。
🐳🐳金魚:五大奇案究竟都是怎麼流傳的呢?
💖💖宜安:這些奇案故事,很早就以戲劇或唸歌的方式流傳。1911年報紙提到台南座有劇團演出「臺南大奇案」的陳秀娘故事(應該就是陳守娘),後來1935年也有歌仔戲唱片。林投姐、周成過台灣的歌仔戲都有被記錄在1927年《臺湾における支那演劇と臺湾演劇調》。看來這些故事都是歌仔戲的重要主題。除此之外,奇案也流傳在唸歌中。國寶楊秀卿老師會唱林投姐、周成過台灣、陳守娘這幾個奇案。
呂祖廟燒金以衍伸出的俗語「呂祖廟燒金。糕子未記提」流傳(意指婦女偷情後心神不寧,忘記將供奉的糕餅帶回家),也有改編電影《屠夫》。「瘋女十八年」是因為1957年的同名電影而轟動,最早報導叫做〈十八年人間地獄〉,如今稱為「瘋女十八年」,顯然是受到電影影響。後來還有很多翻拍版本。
🐳🐳🐳金魚:在周成、林投姐跟陳守娘的故事中,移民來台灣的男性都擔任了欺騙、邪惡的角色,當他們無法承擔時就拍拍屁股一走了之,這種對於移民的印象是怎麼形成的呢?
💖💖💖宜安:周成跟林投姐剛好是一組對照:周成是來臺灣經商後,辜負了在中國的原配;另一個是負心漢騙錢後回到中國,辜負了在臺灣的林投姐。在當時,男性會因為經商而在兩岸間移動,但女性要移動卻很困難。周成妻來臺灣要沿路乞討,林投姐要道士協助才能到中國復仇,這都顯示出女性移動的困難。男性的移動優勢,讓他們可以負心、作惡而不必承擔責任。這在安土重遷的中國傳統裡,也是令人不安的例外狀態。可能就是因此,必須要以故事教訓這些負心漢。楊秀卿老師講述的版本中,凌辱陳守娘的師爺企圖坐船逃走,卻在關鍵時刻被鬼魂呼喚,一回頭,人就落網了。這也是呈現「移動」跟「免責」兩者間的關係——但把人留下來了,他就必須負責了。
🐳🐳🐳🐳金魚:陳守娘的故事曾經被記載在台南的地方志中,在台南的節孝祠中也有陳守娘的牌位,但宜安好像有找到資料,在這之前還有類似的故事?
💖💖💖💖宜安:我之前看到過歸有光的〈書張貞女死事〉,事件與陳守娘幾乎相同:張貞女的婆婆賣身,往來家中的恩客看上張貞女,張貞女不從,被婆婆跟恩客用利器刺下體而死。張貞女事件發生在1544年,在當時就很有名,因為符合文人稱頌的節烈價值而被頌揚。陳守娘的經歷與她基本相同,只差賣身的是小姑。其實最早記載的《海音詩》只說婆婆小姑虐待守娘、刺守娘下體而死,是《臺灣通史》才增添小姑賣身、恩客脅迫等事,不知是不是受到張貞女的故事影響。陳守娘故事逐步演變成「寧死不屈」,也代表這類烈女故事更符合道德價值、更容易留存於文人記載中。
🐳🐳🐳🐳🐳金魚:說到類似的故事,呂祖廟呢?
💖💖💖💖💖宜安:呂祖廟燒金的故事,看起來太像馮夢龍《三言》等明清小說,充滿了姦情、淫亂的寺廟跟殺害姦夫。小說中,能夠以宗教名義親近婦女的尼姑與和尚,形象總與淫亂聯繫,淨土會是小說中的淫窟。因此「婦女以燒金為名,在寺廟裡幽會」的主題很常出現在小說中,《清平山堂話本》的〈戒指兒記〉,也是一個男子透過尼姑牽線,在庵裡與心儀女子幽會的故事。婦人「假燒金真通姦」的偽裝,也像是《水滸傳》裡,潘金蓮以做針黹為名去王婆家、實際上和西門慶私通這類情節。在前面所提〈呂廟燒金〉一文中,道姑跟行奸的屠夫下場是兩人伏法。但是如今的主流版本中,後面添了一段士人殺姦夫、殺道姑的情節,這可能是受到潘金蓮故事中,武松殺西門慶與王婆一段的影響。
------
奇案之所以為奇、之所以百年來被各種戲劇與說唱藝術不斷傳唱,一方面有其「警世」之意,另一方面,是不是也代表著那些壓迫得用這麼激烈的方式才能夠被聽見?所有的故事最後都有天道輪轉必有報應的結局,但我想當時肯定有更多的故事、更多壓迫沒有得到公平的對待,或許在聽到這些故事時,會讓受屈的人感到一絲快意吧?
那麼,放到今日,雖不能說沒有壓迫了,但可以有更多方式去尋求正義、替自己發聲的時候,五大奇案對我們的意義又是什麼?現代的台灣人又會怎麼樣闡述這五個看似老掉牙的故事?我很期待。
------
⚡️本節目由 臺中國家歌劇院獨具慧眼、熱情贊助,有興趣的朋友,現在在歌劇院還有仙女抽籤機可以玩喔!
Photo credit:
仙女抽籤機、角色劇照: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陳守娘牌位:藝術家陳飛豪先生提供
「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許常德的地下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普好雷] 《後來的我們》,劉若英的文藝愛情。 - 精華區movie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好雷] 後來的我們,最大的遺憾是... -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負雷] 後來的我們—可惜我們沒有等我們。-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電影《後來的我們》曝結局彩蛋票房破五億引爆五一檔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後來的我們》:田壯壯才是電影最大的淚點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2023零負評黑馬台劇!《不良執念清除師》獲PTT一面倒推薦 ...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影評] 今年最催淚的電影《之前的我們》:後來的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不能是朋友》導演鬆口「電影版進度」! PTT黑特文狂罵…他認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普雷] 《之前的我們》-膚淺的因緣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華燈初上》第二季PTT公認最愛演員?吳慷仁為寶寶暖心喊話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好雷] 《之前的我們》,世上沒有對的人,只有注-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二十一》南柱赫、金泰梨逼出全網淚海迷離式結局引PTT怒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花是愛-回應PTT鄉民的愛 - 也許。有一天。小小的夢想。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不能只看過《與惡》!PTT鄉民激推2019年度10大台劇其他9 ...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閒聊] 妹妹文的結局- BaseballXXXX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知名前AV女優力挺巴勒斯坦!PTT鄉民反應曝光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心得] 刺客教條幻象遊戲心得- steam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NETFLIX 新台灣討論區(非官方)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一點一點流光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新聞] FIFTY FIFTY Keena“我要回ATTAKT” 撤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討論] 剛看完紅衣小女孩-人面魚,最後的結局。 的評價
- 關於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Steam][閒聊] Payday3 再次延後更新 的評價
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也是同志遊行的意義所在,仍有人必須躲藏在暗處,藉由一次大型現身,讓很多人知道他們並不孤單,有燈、有人、有路可走。」
下週六便是同志大遊行,
同婚過之後,尚有很多關卡要過。
行動是最好的支援,
無論你的性傾向為何,都很歡迎上街來走走,
讓大家看看、世界上還有這麼多可愛的人。
每年六月跟十月,
都是私訊來詢問要不要出櫃的旺季(咦!)
僅以此篇,獻給大家。下周六見!
--
大學放榜的那一週,媽媽趁著排休,開車帶我出遊。我坐在副駕駛座,電台播著輕快的情歌,媽媽說,上大學就可以交男朋友了。講得像是我曾經對交男朋友有興趣一樣。她以為我沒聽清楚,再說了一次,我停頓,回話,說我沒有想交男朋友。又往前開了一小段路,幾分鐘,下一首歌,我們開上一座大橋,就在那個交接的當口,媽媽突然想通,彷彿她不曾懷疑過,用嶄新的口氣,開玩笑卻又遲疑,媽媽終於問出那個問題。我一直很怕,但也許我也一直在等。
那件事情不好說,詞彙太燙,於是媽媽說:妳是不是有「那個」的傾向?
無法說是,或者不是,誠實跟謊言都有難度,幾乎是最困難的口試,而妳已經為此準備了隆重的答案。妳終於能說:「嗯。」或者更接近「m。」難以張口,也難以啟齒的閉口音。車行駛在關渡大橋的中途,但她無暇顧及,逕行開往路邊停靠。她沒接話,我也沒說話,對話就留在橋中央。後來也發生過很多類似經驗,如同親子關係裡的百慕達三角洲。相關的話題總是靜悄悄陷落,開了頭,不收尾,或跳接,或切歌,之後都假裝沒發生過,隱密的攻防戰反覆進行,敵不動,我不動。
接著是上大學之後的事。我的初戀結束得非常慘烈,雙方都年輕,不懂溝通,有許多任性妄為的部分。對方後來劈腿,中間的風雨拉鋸已經不復記憶,只記得在椰林大道上淋雨狂奔,或者在醉月湖邊談判,現在想起來覺得真是體力充沛。第一次的分手經驗最苦,吃不下,睡不著,如同行屍走肉。當時流行略寬鬆的褲子,我記得有天需要去上課點名,套上褲子,手一放開褲子就直接滑落,十天內我大概瘦了七公斤。身邊能夠談論的人極少,幸好有個朋友總是在凌晨陪我講長長的電話,感覺快要溺斃的時刻,每通電話都是空投而來的救命索。跟這個朋友後來失去聯絡,但我會永遠記得她陪我走過的這段夜路。
媽媽察覺異狀,我只能說心情不好,有太多層次需要遮掩,也根本沒有面對其他壓力的耐受度,心裡疼痛而脆弱,輕輕一碰就會斷裂,還夾雜擔心事跡敗露的慌張。沒多久就是農曆新年,大家族的聚會上反覆地被問有沒有男朋友,還記得有個親戚插嘴說:「妳該不會是同性戀吧?」其他人有的笑,有的因為聽到這個字眼而尷尬,完全是地獄中的地獄。
連戀愛都無法公開談,又怎麼跳過戀愛階段,直接談論分手呢?
要到十幾年後,我有個異性戀女生朋友發現男友劈腿,她在雨天緊急收拾行李,逃離他們同租的套房,半夜叫了計程車來我家暫住。一進門她就跪倒在門口,呈現 orz 的姿勢,回過神就開始細數她抓包男友的過程,對話內容,心理轉折,哭啊,罵啊,喊啊,崩潰,在臉書貼抱怨文。我才突然發現,原來一般人分手是可以這樣的,可以光明正大地攤開討論,甚至哭著打電話回家。
上大學後,看見一些公開出櫃的同志,不一定認識,我遠遠看著那個誰跟誰,尋找一點尾隨的方式。這也是同志遊行的意義所在,仍有人必須躲藏在暗處,藉由一次大型現身,讓很多人知道他們並不孤單,有燈、有人、有路可走。
我在PTT找到Lesbian版,甚至不敢加進「我的最愛」選單,每次都重新從最外圍的選項繞路而進,怕被誰發現,還有已經倒站的壞女兒跟KKCITY的5466站台。虛擬的世界成為妳真實世界的支架。精挑細選某個下午,假裝只是經過,深呼吸,推門走進女書店或是晶晶書店。《童女之舞》《鱷魚手記》《愛的自由式》構築出一道階梯,飄動的彩虹旗是地下王國的召喚,妳在那裡找到一點近似於認同感之物。
我練習在日常生活循序漸進地出櫃,像是在岸邊做一場漫長的暖身運動,接著慢慢踏進淺水池,試圖跟親近的朋友談論,動作必須很小,很怕濺起水花。
初始經驗有好有壞。當我正襟危坐,跟朋友說,我想告訴妳一件事的時候,她就立刻知道了,她覺得很好笑,引用原文就是:「很明顯好嗎?」另一個朋友則石化了,她有點著急地結束對話,在幾天之後打電話來,哭著說,她沒辦法接受這種事,希望我能趕快恢復正常。我跟後者在一個共同的交友圈,我以為她可以接住我的困頓,但我判斷錯誤,剛好我也忙著打工跟家教,忙碌是很好的掩護,我選擇從那個群體撤退。回想起來覺得懷念,那是一個還很在意面對面、或是直接通話的年代。
進一步,退兩步,再進兩步,雖然磕磕碰碰,但我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發現出櫃其實沒那麼可怕。
跟不太相熟的學姊修了同一堂課,她自然地跟我聊起前女友,不用多說,她辨認出我們是同類,類似這樣的事帶來一點安全感。也有過意外的插曲,系上辦三天兩夜的營隊,營區在山上,很冷,工作人員睡大通舖,睡前還要對隔天流程,開會到一半,某個學姊突然指著我,說「蕾絲邊」。我無法招架這突如其來的攻擊,並且覺得這說法古典卻新奇,我無言以對。學姊不放棄,繼續伸手指向我,重述「蕾絲邊」,見我全身僵硬無法回應,她把手伸得更長,將我領口露出的保暖衛生衣的蕾絲滾邊推回去。
再後來我跟媽媽之間也有類似的攻防,很多次我話說到一半,她的眼神或是反應,仍舊會把我推回去。我也顧慮到如果真正說出口,她就不能在眾人面前繼續假裝她不知道,她也會進入自己的櫃子,我家又不是開家具行的,話到嘴邊總是放棄。我是單親家庭獨生女,性向是我們這個小家庭裡的大象,已經漸漸擠壓到母女的談話跟空間,但我們選擇視若無睹。
大學畢業後我進廣告公司工作,工時極長,想要通勤時間短些,也想爭取自己的空間,我出外租屋。剛離家的時候媽媽天天打電話來,問工作狀況,問午餐內容,問一日行程,什麼都問,就是不問我的感情狀況。偶爾媽媽還是會開玩笑般地問有沒有男朋友,當然秒回沒有。這樣的往復更像是複診,一次次確認某種疾患的存在,日子久了,我開始覺得厭煩,長期的不問不說,近乎冷暴力。
工作幾年後,如此的問句又出現,這次不一樣,我終於有力氣回答:「我喜歡女生」。
那個下午很熱,我站在窗邊講電話,陽光普照,但我的聲音絕對在發抖。電話彼端出現很長、很長的沉默,然後媽媽說:「妳這樣不正常。」我回問她:「什麼是正常?」已經忘記這場對話怎麼結束的,最後我一邊哭一邊按掉了電話。
接下來我們經歷了關係惡劣的幾年,迸發出巨量的荒謬對話,例如她會突然說可以接受我不結婚,男生跟女生都不要交往,單身就好。再糟糕一點的狀況,我們會突然針鋒相對。我已經不是那個在母親面前失語的青少年,長出認同的同時,我也長出舌頭,學會反擊,學會辯論。不知道從哪一天起,立場竟然轉換,她漸漸說不過我,成為失語的那方。儘管如此,「同性戀」或是「同志」仍舊是不被使用的詞彙。我們因為各種雞毛蒜皮小事爭吵,只因為我們不討論最應該討論的事, 我們爭論,卻無法說出核心,我們動不動就吵架,聯絡的頻率拉得很長,見面的時間變得很短。
艱難的冷戰持續數年,很多時候我感覺自己是個孤兒,龐大的孤獨感讓我喘不過氣。
三十歲左右,我差不多建立好自己的支持系統,擁有如同家人般——不,可能比有血緣的家人還親密的——朋友們。再後來媽媽見過我的許多朋友,也知道許多女生也都是交女朋友的,比例之高,想必對她來說是不小的衝擊。我們漸漸能夠開啟對話,她不會再提「正常」這類的字眼,偶爾她還會跟我提起朋友的小孩,說對方看起來就是。接著她幾乎就長出雷達了,我發現她會偷看路上的踢。
從我十八歲的那個「嗯」算起,大抵經過十年,中間有各種大大小小無聲有聲的戰爭,我終於不用再跟媽媽出櫃了。去年公投前,媽媽特地手寫兩好三壞的小抄,進場前還想跟我對答案。至今她還是沒辦法很自然地說「同性戀」或是「同志」這些詞彙,但也沒那麼禁忌。
每個同志、每個非異性戀者,當他們發現自己跟世界的預設值不相同時,都勢必會走上一段追尋的路,每個人的旅程不同,或長或短,或輕鬆或困頓,有的一路獨行,有的順利跟了團。如同這段認同的路途,家人朋友也會有他們的路途,出櫃不是看一場電影,無法在兩小時內就得到完美的結局,出櫃更像是一千集的鄉土劇,必須吃過很多很多頓飯,過上很多平凡無奇的日子,才會有一點點情節推進。每個家庭的狀態都不同,如果不幸地降生在過難的級別,也請不要硬碰硬,就低頭趕快走過這一段,選擇遠一點的大學,經濟獨立,過自己的生活。要好好長大,會有人愛你。
後來我終於理解了媽媽口中的「正常」是什麼,正常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是中間值,如同有人喜歡正常,有人喜歡半糖去冰,有人喜歡無糖少冰。正常不是正確,當你跟大多數人不同,不代表你不正常,你只是比較特別。
+
全文收錄於散文集《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許常德的地下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問
我與楊姓前男友是網路認識的,他是工程師。
我一開始沒跟他說清楚我年紀(我們差兩歲),在一起三個月我就發現他偷吃劈腿嫖妓,當下我震驚不已,因為他外表看來忠厚老實,我以為是玩笑,定神看了多時,發現是真的。
我十分難過,為了顧及楊男自尊,我跑去天台偷哭,也不知如何開口。後來我才以迂迴方式告知他我已知道,因為做錯事的人心中一定有底,當時他就明白我迂迴的說法,哭著說他不懂得珍惜我。
當時才兩個月多,我非常愛他,還對他道歉,也許是我也有要改進的地方,心中雖難過,決定再給彼此一次機會,於是和好。
但之後我又陸續發現他定位在薇閣及多次在各大ptt及app上約炮、拍下體,且嫖妓多位對象。大概是第三次吧,我直接與他談分手。
最後一次要談分手的時候,我表示什麼都不要,我只有要求得到很多很誇張的禮物的妓女B,還有一個是學長的妹妹,可以的話,請她們二位跟我道歉。
學長的妹妹本身也是私生活和道德有問題之人,在國外讀音樂學院,會抽菸,還跟已婚的教授曖昧,我有她和我前男友對話的證據。
我打電話過去時,那學長妹妹一直嗆我,我表說:「難道你不需要跟我道歉嗎?」那女的說:「我為什麼要跟你道歉?你就是這樣,你男友才不會喜歡你的,呵呵!」
我當下氣到不行,還跟男生說:「你有聽到她在笑嗎?」男生還說:「沒有,她是在哭!」中間來來回回很多次,那女的還假裝咳嗽,我前男友就說:「妳這是什麼意思?」對方那女的回說:「喔,我最近喉嚨不太好,那你也要照顧身體喔~呵呵。」
我氣不過,說要po爆料公社,她也說:「喔那你去啊,呵呵。」後來那女的掛掉電話,男的竟然跑出去,我人就在旁邊,他卻好似深怕失去她,跑出去打給她⋯⋯這過程極盡羞辱及諷刺,讓我非常心痛。
這中間楊姓的還請他爸打給我,由於每個人都會講有利於自己的部分,所以他並沒有跟他爸媽老實,男方爸爸假裝言詞客氣,卻很尖銳口吻說:「那不然你要多少錢嘛,你就說啊,喔,不要錢喔,不要錢好辦事啊!」這些我都有有錄音。
我堅持表示不需要什麼錢,只要道歉,請男方公開po文,男方爸爸還說:「這樣要po什麼,我們不知道耶。不能講句道歉就好了嗎?不然那妳po囉。」種種一切真的擺明吃人夠夠、欺人太甚。
在這過程中,我也發現他有去檢驗AIDS的mail信箱,檢驗結果我無從得知。到後期他也跟我無性行為,已半年以上,但因為他有持續在與不同對象嫖妓,我內心十分害怕。與他分手後,我自費到大醫院去做檢驗,檢驗過程及等待報告過程中也極其痛苦不安,包含醫生其實也會詢問一些相關問題,是否是多重性伴侶等等⋯⋯為此我只好說出男友其實長時間一直在與不同對象進行嫖妓行為。過程我極其痛苦,等待過程也讓我近乎崩潰,完全無法入睡,心裡一直在想,我到底是做了什麼事,為何這種事會降臨在我身上?最後結果雖然是陰性,但我真的身心俱疲,痛苦不堪,我自認一直善良待人,但這過程讓我現在想起都會想崩潰!
在這近兩年過程中,我從未與任何人提及,我是全心全意地愛他,認真對待這段感情,知道他忙,也是去他家幫他整理家裡,換來的只是:「我又沒有叫你做。」
我為了他搬到新竹,找不到工作,他也對外都隻字未提我到新竹,而且他對他朋友那邊只是說我任性脾氣差,連分手都說是他要分手,我不願意等等,抹黑我的人格及尊嚴。
以上這些種種,在寫的過程中,我內心充滿極大痛苦及衝擊。我今天並非要任何錢財,只是一份po文真心道歉,都是如此困難。從分手至今,我所有朋友及哥哥都疲勞奔命,我失去我的工作及健康,無法吃無法睡。想著他繼續快活人生,轉身又能繼續約炮嫖妓,而我卻是如此,我極其痛苦,只要一入睡就會想起這些我的善良被踐踏的日子,一吃飯就會狂吐,包含此刻,我也真的很想直接離開人世。
我真的極其痛苦,心裡想著他還在快活人生,而我的工作也被他搞掉,健康也沒了,很想把所有證據公布於世,讓世人看清他真面目。
想請問老師,我到底該怎麼辦?
我想,在這痛苦死,跟公布了,伸頭縮頭,我都會死。不如,讓他身邊人知道,原來這人是如此的可怕、冷血,並且可悲。
我這麼做,老師可否給我一些建議呢?
回
建議你趕快離開這位前男友
最好是什麼都不要地離開
你們根本不適合在一起
因為他不是你要的那種男人
你要的男人至少不能嫖妓的
你要的道歉其實是心靈上的
你要的結局是他能有悔意的
但他都給不起
也不覺自己有錯
因為你們是不同價值觀的人
他的爸爸並非吃你夠夠
是他不認同你執著的這個點
都要分手了
需要這麼張揚地道歉嗎
這麼做只會讓你們都成為八卦的主角
你也不能倖免
他是這麼想的
那個學妹對你的冷嘲熱諷
也是對你的要求感到不可思議的反應
也許你的前男友不讓大家知道你去新竹
就是要瞞騙其他女生
她可能覺得你怎麼連你男友是玩咖都不知道
前男友送禮物給妓女
你去要回也不合理
那是她的職業
收禮物和收費都是她的本事
如果要道歉
不如直接去坐牢
是吧
你現在的痛苦
是一個接一個的怪與怨造成的
你都說他在驗AIDS了
你還不趕快閃的遠遠的
最好不要讓誰想起你們在一起過
否則誰敢再碰你
還好他們都沒有答應你po文
建議你把他們的臉書都封鎖
下次找男友
不能只看外表
更不能迷信忠厚老實
男人的忠厚老實不是全面性的
遇到衰事或不對的人趕快閃開
不要浪費生命繼續糾纏
這樣你的善良才能得到保護
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好雷] 後來的我們,最大的遺憾是...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和我有關。
防雷線----------------------------------------------
小曉和見清相遇在2007年的春節返鄉列車,自此,他們在彼此的人生糾纏了十年。
他們都有個北京夢,她不停換工作,一路跟了幾個對象,以為有錢有房可以給她足夠安全
感,安穩踏實。他租的房又小又擠,他在裡頭築著他的電玩夢,然而卻難以支撐生活。她
失戀了,便去同他擠在那個小房間,他們的世界剩下彼此,但是不管做什麼都快樂。那年
跨年,他們接吻了,跨了線,而她逃跑了,後來他們裝作無所謂,繼續將彼此的感情藏在
心底,不去面對。
他看不慣她被路上男人調戲,看不慣她交往的男人。為她,毆打了幾次這些人,為她,被
抓進監牢。那年春節,她回了他老家,為他掩飾,一切都好,佯裝他們在一起了。他出來
那一天,她告訴他,有對象了,這次跟以往不同,沒房沒錢,沒穩定工作,只有長相好看
,於是她抓著他吻了上去。
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一樣的北京擁擠小房間,感情如煙花般盛放,在最濃烈之時,她問:「為什麼從來都沒有
一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是幸福的?」「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那我不想跟你之間
發生什麼故事了。」
他們為了彼此努力,去做著不願做的工作,卻始終沒有起色,遇上的委屈難堪從來都往心
裡吞,於是心的距離越來越遠,在車上第一次爭執,他堅持著她要有錢有房安穩的生活,
她要他知道自己要什麼。再也不願互相理解的那一天,她留下一句:「我們分手後,就不
要再見面了。」他懵地轉身追著她到地鐵,門未關上,兩人相視著,此刻誰都不敢向前,
車門關上了,心裡都明白結束了。
他開始振作,創立他們才知道的遊戲並且成功了,她看著他的成功微笑著,儘管無數次他
傳訊給她,她從來不回覆,除了那次春節,一同回到他老家,這是他們斷聯前最後一次告
白,他說:「我已經努力變成妳要的樣子。」,她說:「但我已經不是我原來的那個樣子
了。」,自此兩人分道揚鑣。
他們相遇在春節返鄉的機上,只一眼,便認出對方。大方的打招呼,灑脫的寒喧,因風雪
滯留在飯店,原來他結了婚還有孩子。一起回憶著過往,有一度他就要不顧一切牽著她走
,但遇上熟人便打回了現實,再次保持禮貌距離。
他說:「要是當時妳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如果你當時有勇氣就上了地鐵
,我會跟你一輩子。」
如果沒有如果。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年邁的老父親寫給小曉的信,字字透露著關心,以及對孩子們最大的期望,不是功成名就
,而是能夠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健康快樂,吃飽穿暖;見清寫給老父親的信,則是多帶
自責後悔,來不及的陪伴和道別。
後來的我們,互相問著對方愛過嗎?縱然心中有答案,卻是更深的遺憾。要是當年沒有在
一起,要是當年沒有分開...好好的說再見吧,妳要好好的,你也是,最後一個擁抱後,
我們都別再提起。
我最喜歡片中陳奕迅的我們這首插曲,每次聽到都想落淚。看到最後,相愛的兩人究竟是
為什麼分開,小曉要的是什麼,我還沒有一個真正的答案,只是在最艱難時刻能碰上這麼
一個人,並且相愛陪伴,直到多年後能好好說再見,也是一個最好的結局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3.119.8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29689494.A.A94.html
※ 編輯: iojay520 (42.73.119.81), 06/23/2018 01:50:05
※ 編輯: iojay520 (42.73.119.81), 06/23/2018 01:51:53
... <看更多>
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負雷] 後來的我們—可惜我們沒有等我們。-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Mo PTT. chevron_left電影. [負雷] 後來的我們—可惜我們沒有等我們。 作者: simplemurmur(原文連結). 5年. 給沒有看過的人先防個雷。 我不知道最後導演放入這個橋段的 ... ... <看更多>
後來的我們 結局 ptt 在 [普好雷] 《後來的我們》,劉若英的文藝愛情。 - 精華區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3186172
從前的我們聽著奶茶的歌了解愛情,現在的我們看著劉若英的電影明白愛情,不論是《後
來》裡女孩對著男孩唱著「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或者是《後來的我們》最後片尾那段「別等到失去,才說對不起;別把我愛你,留
給來不及。」都好,劉若英總能戳中愛情裡最柔軟也最堅韌的部分,透過她的歌聲、她的
文字與影像,去訴說著每段愛情的刻骨銘心與莫可奈何。曾經劉若英問過自己是否還要繼
續唱下去,她找不到理由繼續,直到她遇到李宗盛,他對著她說:「難道妳已經沒有想說
的話了嗎?沒有想唱的歌了嗎?」,於是劉若英後來推出了全新專輯《我要你好好的》,
繼續唱著她對愛情、對人生的感觸與體悟,而今她換個方式繼續說,繼續把她心中那些迷
惘過後的堅定告訴所有人。
《後來的我們》改編自劉若英2011年推出的文字作品《我的不完美》中的短篇《過年,回
家》,將舞台背景從台北移至北京,透過一雙男女講述著北漂的生活,以及他們從相識、
相戀到分開然後多年後重逢的愛情故事。電影自2017年10月中開機,後於同年12月月底殺
青,今年4月於中國正式上映。延續著劉若英許多音樂作品中的不完美與遺憾,《後來的
我們》說的其實就是個平凡不過的故事,但劉若英就是有本事把它說進觀眾心底,就好像
她的許多歌的歌詞一樣,或許她的歌聲不是最特別的,可她的歌聲裡充滿著惆悵,總能字
字句句唱到令聽眾與之產生共鳴。《後來的我們》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不過劉若英努力
地讓它變得完美,它的成功來自於它揪心的電影台詞,可造就它失敗的同樣也是這些台詞
,太過文青了。
文青是種風格,劉若英本身就也算是文青代表性人物之一,她的電影裡有著大量文青台詞
毫不意外,在某些時機點出來,它們會成為武器;不過在導演功力還不是很足夠、加上敘
事方法有些保守的時候,這些台詞變得過度,聽來反而有些矯情,這可能是不少人介意的
部分。但對於我來說,這不是個觀影阻礙,它反而是個推進的燃料,當劉若英選擇把故事
一分為二,從前與現在,彩色與黑白,用這樣的方式闡述她對於遺憾的理解,這些台詞便
足以反映著她的想法,讓人更能進一步去感受這部電影。
故事開始於2007年春節,方小曉與林見清相遇在返鄉的火車上,因為一張遺失的車票令他
們有了接觸,接著畫面旋即轉為黑白,時間來到2018年,他們準備搭機返回北京過年,只
是不同的是,兩人就像個陌生人般的窺望彼此,若非天氣不好飛機停飛、若非林見清的主
動搭話,他倆或許就會這樣再錯過。《後來的我們》就這樣用著「現在」與「過去」雙線
進行著劇情,獨自在北京打拼的小曉與在北京念大學懷著遊戲夢的見清,就這樣從2007年
的春節開始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她每段戀情的喜悅都與他分享,他也沒有錯過她的每
個喜悅時刻,見清是喜歡小曉的,可他知道他給不起小曉想要的,她想要嫁給有錢人、住
在北京、買棟房子,可偏偏這些都不是現在的他給得起的,於是他選擇默默陪著她。
「還能做朋友嗎?」
一次的分手失戀,在因著幾杯黃湯下肚,讓小曉與見清跨越了朋友界線,即使小曉沒有接
受見清,他心裡還是明白有個位置永遠屬於她的。當然,最後兩人還是表白了彼此,成了
男女朋友。剛開始的他們好快樂,可漸漸地越來越多的衝突產生,伴隨著生活壓力襲來,
兩人對於愛情、人生的價值觀逐漸分歧,甚至於開始不懂了對方。「如果你覺得我無法跟
著你過苦日子,那又怎麼會覺得我會想跟你一起過你想要的那種好日子?」這是在分手多
年後,小曉在見清的請求下一起回到家鄉見見清年邁的父親、她對著他說的話,他們都已
經長大了,許多事情早已變得不在乎,許多曾經想要的早已忘去,可見清始終不了解,以
為滿足了小曉就夠了,直到他真的失去了她、直到父親過世、直到他成家立業、直到他在
飛機上偶然在遇到了她,直到很久很久的後來,他才懂了過去的年少輕狂。
「I miss you...」
「我也想妳。」
「我是說我錯過你了。」
《後來的我們》最為人詬病的就是中間一段小曉與見清兩人不斷地用著文謅謅對白說話
,尤其是有太多的如果穿梭其中,但愛情何嘗不就是如此?往往使自己體會了愛情、學會
了愛情的,都不是那個和你走到最後的人,就像小曉跟見清一樣,相信他們都知道自己是
對方最愛的那一個,可是他們也懂,如果當初他有勇氣上了地鐵、如果當初她沒有選擇離
開,好多的如果縈繞心頭,如果現在還在一起,未來也不一定會繼續走下去,不是嗎?既
然這樣,不如讓他倆的故事就到這,一如見清說的,「幸福不會是個故事,不幸才是。」
,是吧。
「緣分這事啊,能不負對方就好,要不負此生真的太難。」
這是電影裡我最喜歡的台詞,出自於見清父親老林的口,他在電影中擔任長者的角色,同
時也是名旁觀者,即便一年僅有一次見到面,但他始終在觀察著兒子與女孩的互動,在他
眼裡來看見清太過年輕,年輕氣盛、血氣方剛,正處於什麼都想衝、想冒險、想證明的年
紀,這年紀有的拚勁助他朝成功前進,可卻也遮蔽他的雙眼,正因為不懂得停下腳步看看
四周、不懂得回頭檢視,只顧著眼前的一切事物,所以見清最後才會失去了小曉,老林最
後自然是知道了他倆分手的事,他握著見清新對象的手,嘴裡喊著的卻是小曉的名,不僅
是他惦記著她,更是想再一次交會兒子成長吧。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這也許是電影裡最浪漫的告白台詞,也是他們能給彼此最大的祝福。劉若英在《後來的我
們》具有設計巧思,彩色與黑白的畫面不單是想切換時序,而是她在電影裡的另一個告白
,見清所設計的遊戲,男主角是伊恩,女主角是凱莉,他在設計之初告訴小曉,如果這輩
子伊恩再也找不到凱莉,那麼他們的世界就不再有色彩了。當伊恩找不到凱莉,當見清失
去了小曉,他們世界便成了黑白,哪怕後來他們各自展開新生活,只要是關於他們倆的,
都不再具有色彩。這樣的設計滿常見的,不過效果依舊好,放在愛情電影裡特別浪漫與感
傷。
劉若英擅長唱情歌,擔任起導演執導起文藝愛情電影似乎也很有樣子,作為首部劇情長片
能有這樣的表現已是不錯,若蘇有朋能靠《左耳》入圍金馬,劉若英要想入圍很有機會,
如果沒有其他太強的對手的話。周冬雨和井柏然之間充滿化學效應,兩位年輕演員的表現
值得肯定,周冬雨用實力證明了她拿下金馬獎絕非僥倖,而井柏然則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不過倒不認為兩人有辦法靠此片入圍金馬,周冬雨比井柏然更有機會,不過她的封后之
作《七月與安生》表現力更為強大,倒是飾演老林的田壯壯,戲份很少卻都是重點,尤其
是最後幾分鐘的戲十足賺人淚,若他能靠《相愛相親》入圍,又怎不可能靠本片撈得一座
男配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249.2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30938274.A.8C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