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台灣是「歸隊」美國封鎖線還是繼續幻想跟中國發大財】
據說台灣有「亡國感」之爭,但人類在大多數時候,都是「絕不亡國感」過盛,也就是大安旨意,低估日常的危機。安逸和危機感都不是意識形態憑空降臨,而是由歷史經驗養成。英國在1997年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國,80年代開始就已經有前途問題的討論和焦慮,最後的結果是英國在談判桌敗陣,中國強勢進佔。
當然有很多人憂慮政權易手之後的生活,有能力的大多數都移民,所以香港在上世紀有過很大的移民潮,很多行業的中流砥柱走光了,於是就變成一些沒有能力的人進佔高位,本土社會的能量從內部裡開始空洞化。留下來的也不是沒有「亡國感」,只是現實迫人,走不了就只能自我說服「明天會更好」,寄望中國會信守「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生活可以馬照跑舞照跳,並不是香港人普遍上真是如此樂觀,而是現實無法改變之下的集體心理扭曲。
末代港督彭定康表示,自己離港前曾在一家精神病院和病人聊天,其中一個病人質問,為甚麼號稱是世界上最古老民主國家的英國 ,既不徵求市民意見、又不給他們留下民主前景以捍衛自己未來,就把香港交給政治體制非常不同的中國?彭表示自己感到驚訝,一個精神病人竟然提出了香港最清醒的問題。但其實精神病院外的人也清醒,只是他們沒有精神病院和精神病的「保護」,只能直面現實,面對殘酷的現實就只能變得痴愚,製造一種「不亡國感」來安慰自己,使日常的日子過得下去。
加上香港在以前是難民社會,這些大部份來自中國的難民和移民,都是一窮二白地挨過來,貧富懸殊是一定的,這是雙十暴動和六七暴動的社會背景,還有別具風情的九龍城寨四處是公開白粉檔的回憶,但到了七十年代,「不知為何」香港就經濟起飛了,不知哪來的港督麥理浩開始大刀闊斧改革,香港變好了,而這好卻是大部份人「不知為何」出現的。
天生具有「不亡國感」
因此大部份那個年代出來的人,都是天生具有「不亡國感」,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自豪香港人「適應力強」,沒甚麼好擔心的。台灣的不亡國感養成過程,都是實際歷史經歷。雖然悠久的抗爭傳統是有的,但對大部份人來說就是國民黨不知為何就解嚴,開始民主化,之後反對黨還成功上台執政,台灣突然成為「全球華人的民主燈塔」,之後連外國方興未艾的性小眾平權也大踏步上場,成為高雄或者台北經常出現的大遊行風景。
但這一切其實都是國際大氣候之下的結果,國民黨的專制統治獲得美國祝福和加護,這是冷戰的結果,而這個國家的存在,不是因為中華民國本身的生命力,而是因為美國需要第一島鏈;後來國民黨後期侵害人權也許令美國也受不了,七十年代開始美國已經跟中國結盟,對台灣絕對控制需求已經下降,冷戰即將終結,反而讓台灣放任自流。這就是民主成功背後的冷酷異境。
這個經驗是近代台灣「不亡國感」的根源。中國對台灣的滲透是最深的,例如外國的研究指中國的「假新聞」進攻地,台灣是第一嚴重;介入各級選舉當然是理所當然,就算沒有叛諜王立強大家都知道。只是不少台灣人,不分藍綠都會打出「民主必勝論」:民主優於專制,民主不會那麼容易被顛覆。這就成為價值的玄談而不是具體的國政。藍營人面對王立強案,為了避重就輕也會說,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沒那麼容易被滲透。但這不代表滲透就不存在,而且滲透管道有很大部份都是經過親中政黨;威瑪共和也是主權國家而且是民主的,但一下就被改造成納粹德國。
迷信民主有魔法
至於自由派,則是迷信民主有魔法,同樣對防守國家的問題不甚了了,有「亡國感」是因為有選舉需要,但不用選舉的時候還是「不亡國感」,一些「民主人士」在日夜想侵略自己的國家旁邊,擁抱多元主義甚至左統的世界主義,用西方人的「不要歧視」、大愛、「和平真好」來假裝自己是一個西方現代國家,這都是基於以前的歷史經驗,認為事情放著就好,不會那麼容易亡國的。但亡國也可以是無形而快速,不需要改國號,改變了就改變了。務實正常人都不會認為1996年之的中華民國跟兩蔣年代的是同一個,那麼中國在無形中佔據中華民國也不是那麼難想像的事。
談到王立強叛諜案,北京和台灣的親中派批評他是騙子是罪犯,但其實我們不必看王立強自己,只需要看到他是如何出來的,就可以了解問題從來不在王立強本身的可信性。王立強叛逃到澳洲,澳洲當然不會胡亂就背書,王立強爆料是在安排之下爆料,在安排之前澳洲肯定查證過,參與過。爆料內容涉及香港的特務頭子,也有很多中方資助台灣政客的內容,不論真假,澳洲、美國都必然有參與。澳紐英美加這五個英語系國家背後是「五眼聯盟」這個情報體系,王立強背後是澳洲,澳洲背後是美國。
澳洲情報界本身就非常反中,他們嘴上不說,但從他們幾年前切斷華為建案開始,真身已經浮上水面。上次台灣地區選舉的網軍和支援有很多來自中國,已經是公開秘密,在王立強之前已經有網民在PTT上實證過。如果說韓國瑜曾經(現在)得到中方的祝福,那麼王立強就是世界體系在台灣對這種干預的回應。
王立強案在總統大選固然有其位置,猶如美軍空投步兵到諾曼第,西方判斷,台灣靠自己是不行的,這就值得反省,台灣社會究竟是亡國感過重,還是亡國感不足呢?當國際對中國的封鎖線已經成形,究竟是「歸隊」回到美國的封鎖線後,還是繼續幻想能跟自身難保的中國發大財呢?
中國不能給你自由,至於錢,中國經濟學家高善文在安信證券2020年度投資策略會上,預測中國來年經濟增長不太可能高於5%,一些因素如果處理不好,可能跌至4%。中國經濟不景,中共可以收縮而生存,但對於周邊的政治共同體,只要做好壓抑清剿親中派的本份,一個媲美冷戰末期的戰略機會是會來的。
從內 做 起 ptt 在 織田紀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社群到底怎麼經營?又經營什麼?
從2012年正式踏上講師一途之後,最常碰到人們問我:「社群該怎麼經營?」我想,網路上已經有很多教學文章談到各種做法,連同我也曾寫過不少類似的文章,這次以我實際做過的經驗,用我個人為案例,一點一點來帶出,到底經營社群的過程,做了哪些事情。
1. 內容經營
談社群,很多人都會說「內容經營是王道,只有內容做得好,社群才能經營的起來。」因此,人們知道內容很重要,但具體而言,到底什麼是內容?是什麼樣的內容才算是社群經營?
我從2000年開始寫文章,當時是因為楊老闆的關係,迫使我得去寫公司介紹,後來又是產品介紹等,礙於自己沒有像樣的寫作能力,任何文字寫起來,非常吃力又難過,更嚴重一點講,腦袋想得出來要講什麼,可是就無法在鍵盤中敲下自己的想法。於是,被一位漫畫作者《木城Youkito》給刺激到,他創作出《銃夢》,最近被搬到大螢幕上《戰鬥天使 Alita》。他國中畫漫畫不被看好,他決心每天畫一篇漫畫,試圖去證明自己有本事能力可以做到。
我先是用電子報的方式寫,後來寫到Blog去,強迫自己一天一篇,想盡辦法去寫。當時,因為實在不知道寫什麼好,只好寫一些生活日記。可是,生活日記寫起來又很無聊,沒什麼可看性,因此再加上一點戲劇性的內容,這麼一寫就是三年過去。到這時候,我的Blog完全沒人看,似乎在文字的內容創作上,無法吸引人。為了想再多吸引人的注意,文字的寫作沒有中斷,但加上一些個人照片上來,像是外拍、旅拍、自拍的照片。
內容從文字多了照片之後,很明顯的閱聽族群有了點改變。會看我照片的人,大概跟我同為跨性族群居多,進入大眾市場還是有其難度。另外,文字從日記,轉型寫日劇的劇情分析、心得感想等。我將經營Blog的重心改往Yahoo上,當時因為無名小站有好多爭議,對其印象不佳,再加上Yahoo大力推動部落格,我將原本Pchome上的文章、照片,全部轉移到Yahoo上。可能Yahoo導流的能力比較好,經營大概一年多,數次被精選到首頁,內容被看到機率提高不少,整體曝光數有顯著成長。
個人照片加上日劇,為部落格曝光開始帶來穩定的曝光數,然後我又開始寫電影方面的心得。這一寫,累積近四百篇的電影心得,恰巧內容選擇了大眾題材的電影、戲劇,關鍵字貼近大眾會搜尋的比例,同時部落格內容被Google與Yahoo搜尋引擎收錄數量大幅增加,之後部落格的內容常常被網友們搜到、找到,我的部落格莫名成為許多觀影、觀劇朋友們定期來收看的管道。文字內容,經營至今約莫過了八年以上,沒有一天停過,寫起來說不痛苦是騙人的,可是結果卻還蠻令人享受。
反觀照片在Yahoo沒有曝光優勢,因此轉而將照片同步上傳到無名小站的相簿。鎖定當時最多人看的無名正妹牆,期望有一天能夠拍出被放上去的照片,因此開啟了一天一自拍的計畫。每天固定拍下數張自拍照,刻意在照片上押上日期與浮水印。不過自拍照可能不是很吸引人,相簿內容看起來還是有些貧乏,所以我又主動上PTT攝影版、人像版,主動徵求攝影師來拍照。這麼一做之後,照片類型變多、變豐富,先不管美醜,有照片有紀錄有變得豐富後,相片看得人明顯增加許多。
維持每天都有照片,每一個月都有個主題攝影,我終於在2008年上了無名正妹牆。第一次上非常興奮,後來又陸續上了幾次,維持這樣的節奏,不到三年的時間,無名相簿曝光數破了百萬次瀏覽,同時Yahoo部落格也累積到了兩百萬以上的曝光,文字跟照片持續產出累積的過程,開始有固定的網友會來拜訪、互動,雖然尚無法進入我最想要的商業領域,可是從內容產出過程中,獲得不少網友支持,甚至經營出一大群長期給我動力,推動我前進的人們。
不過,隱隱約約在個人的觀察之下,似乎這麼做能獲得的效益相當有限,曝光成長速度不如一些知名部落客或網美正妹。雖然曝光數相較多年前有成長不少,可是仍無法帶來任何影響力、擴散力。研究搜尋一陣子後,感覺上搜尋引勤對於論壇、BBS的搜尋結果似乎有再增加的趨勢,我開始在巴哈姆特、遊戲基地、Fashion guide發文,然後又有一陣子泡在104職場Cafe裡,以及2007年末投入在PTT創業板、行銷版、業務版之中,同樣以文字內容為經營主軸,力求每一篇寫出來的文章都可以獲得精華收錄與GP等。
至此,我的文字內容有生活日記、影劇心得、電影評論、創業感想、行銷經驗、穿搭觀點、遊戲攻略、破關密技等;照片內容則有日常自拍、街頭外拍、旅館拍攝、棚內拍攝、外景拍攝等。內容產出在當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一天可以寫出三篇文章,拍出數百張照片,每天晚上都是弄到凌晨才甘願上床休息。或許做得多,被人看到也變多,我的部落格獲得日本媒體轉載,因此又轉回台灣的東森新聞,接著是媒體採訪報導,上了新聞,在跨性別的世界,突然被人看到個有趣的性別議題能發揮,為部落格與相簿導入大量曝光。
不只是部落格,噗浪出來後,我再將噗浪經營出來的人流,導入部落格,同時嘗試使用臉書。直到2012年,將整個經營重心全部移往臉書上,我如法泡製,採取相同的策略,持續產出大量內容。從一開始經營管理的題目下手來寫,將過去自己在公司經營上的看法,一個又一個寫下來。但或許是族群不大對,沒有獲得太多的共鳴,於是又更改方向,往企劃領域多寫。這一寫,按讚數大幅增加,分享數也有了增長,之後再加上行銷、創業、職場,我將臉書以部落格的方式經營,應該是當年少數在臉書上寫長文的使用者。
起先,我是有點擔心長文沒人會看,但對我而言寫了也沒損失,頂多是沒人看。不管那麼多,拼了命一直寫,不停的寫,一天可以發多達四十則以上貼文,最瘋狂時一天寫下一萬五千個字,比起過去寫部落格投入的時間與心思又更多。尤其看到有人按讚與分享,等同過去觀察的曝光指標,深信繼續寫一定可以獲得更多關注,停也停不住的全力往前衝。恰巧,身份從專業經理人轉向講師、顧問領域發展,比起過去只從單一面向來談,轉型後能談論的內容廣度一下大副增加。
最後靠著職場的血淚歷程,得到非常多人的關注,再加上以前從事行銷企劃工作時的各種實務做法分享,每篇文章動輒數十到數百分享,確立之後在臉書上內容經營的主軸與重心。內容經營從臉書上看到聚眾能力之強,遠超過我之前在部落格上所看到的效益,除此之外,內容還可以在臉書上快速擴散,接觸到各個不同的角落,為此我定下目標,每天最少五千至一萬字,一天至少要有一篇長文,不低於十篇的短文,再加上二字三則的想法語錄,佐以照片來經營。
內容經營,從前面敘述至此,長達十八年不停止、不停歇,從原本的寫作白痴,到後來信手捻來就隨便一篇文章,這是從數千篇文章累積而來,而且沒有終點,看不到盡頭的一天,這也是為何常常強調,社群經營的不二法則從內容做起,只要內容能夠持續去做,累積不停的產出,也許有一天你所期望的曝光、支持,會在這過程中被看到、被發現,進而被人們給接納與包容。
下一段,有機會再來談談社群互動。
從內 做 起 ptt 在 黃暐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丞相,起風了!
知道選對會就要「建議提名」了,立委姚文智喜上眉梢,脫口說出:「丞相,起風了」!
姚文智說這話,我相信是引用PTT網路流行用語,代表「情勢丕變」,準備要「逆轉勝」了,但姚委員說這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起風之後,丞相大敗,八十萬大軍魂斷赤壁,一路敗走烏林、葫蘆口的曹阿瞞,最後還差點命喪華容道,有去無回。
歷史證明,丞相當時做了一關鍵的「錯誤決定」,錯把船隻用鐵環扣住,又錯以為西北風不利南軍火攻,想不到孔明借東風,火燒連環船,一子落錯,滿盤皆輸。
1800年後,決定自提人選的民進黨,是不是也犯下當年曹操的錯呢?
選對會宣布「建議提名姚文智」之後,蘋果日報立刻做了最新民調,結果丁守中29.1%,柯文哲29%,姚文智13.5%。
民調低,人氣弱,是姚文智眼前最大的問題。
攤開幾次幾次民調來看,有4%,有8%,還有13.8%,除了5月2日陳明文所口述的25%之外,姚文智從未出現「超過20%」的民調,如果民調一直無法超過20%,姚文智跟民進黨,將會有大麻煩。
從今天開始算,接下來的一個月,將是關鍵的「黃金30天」,等七月一到,姚文智民調究竟有多少?將直接影響年底的北市選局。
一、不到20%。
畢竟是泱泱大黨,未來一個月,民進黨上下,理當全力輔選這位「首都市長參選人」,但如果「行程勤跑」,加上「媒體拉抬」之後的結果,民調依舊不到二十趴?
那慘了~
接下來的狀況將是,議員走避,媒體不愛,連綠營選民都可能打從內心開始產生懷疑,民調不到兩成的姚文智,將成為「被棄保人」,無力影響選局,連「咖」都不是。
二、20-25%。
如果支持度超過20%,那恭喜,算是咖了。
擁有兩成以上的支持度,代表擁有「影響選局」的能力,所謂「關鍵的少數」,姚文智手握影響丁柯勝選的鑰匙,「坐三望二」,凝聚士氣,繼續努力。
三、超過25%,甚至超過30%。
一旦姚文智民調衝破30%,柯文哲等於算是「落選」了。
柯文哲這局基本上就是在跟藍綠選將比拔河。一來要挖淺藍,讓丁降一點;二來更要挖綠,讓自己基礎厚實。但畢竟丁守中早已盤據基本盤40%,柯綠之間,最多只剩60%這塊大餅(還沒算上其他無黨籍的參選人),一但姚文智民調突破30%,將表示柯文哲也只剩30%,兩個三十趴的前隊友同室操戈,穩拿40%的藍營丁守中,自然勝出。
柯文哲的勝敗,取決於姚文智的強弱。
姚文智是強是弱?是咖?不是咖?一個月後,見真章。
暐瀚 2018-5-30 de 台北
https://goo.gl/8mQA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