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惠安館》講述英子發現她的朋友原來是住在惠安館的一個瘋子的女兒,於是她就幫助兩人相認,最後還偷了她媽媽的手鐲給她們當盤纏,讓她們能夠回故鄉惠安。 ... <看更多>
「惠安館全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惠安館全文 在 [資料] 林海音長篇小說研究.3 - 看板Chinese 的評價
- 關於惠安館全文 在 城南舊事 - 爸爸的花兒落了 的評價
- 關於惠安館全文 在 城南舊事線上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惠安館全文 在 城南舊事線上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惠安館全文 在 林海音原型的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改編而成電影,〈惠安館 ... 的評價
- 關於惠安館全文 在 城南舊事線上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惠安館全文 在 城南舊事線上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惠安館全文 在 城南舊事線上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惠安館全文 在 城南舊事線上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惠安館全文 在 城南舊事線上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推薦與評價
超越悲歡的童年本短篇小說集中「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和「驢打滾兒」四篇都可以 ...城南舊事全文閱讀_城南舊事TXT全集下載_雲台書屋文壇名家林海音 ... ... <看更多>
惠安館全文 在 城南舊事線上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推薦與評價
超越悲歡的童年本短篇小說集中「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和「驢打滾兒」四篇都可以 ...城南舊事全文閱讀_城南舊事TXT全集下載_雲台書屋文壇名家林海音 ... ... <看更多>
惠安館全文 在 林海音原型的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改編而成電影,〈惠安館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此外,《城南舊事》中有三大篇都是描述女性故事的,分別是〈 惠安館 〉、〈蘭姨娘〉和〈驢打滾兒〉,都描寫了那時代不同女性的不幸遭遇。 ... <看更多>
惠安館全文 在 城南舊事線上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城南舊事全文閱讀_城南舊事TXT全集下載_雲台書屋文壇名家林海音女士獨步文壇三十多年 ... 超越悲歡的童年本短篇小說集中「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和「驢 ... ... <看更多>
惠安館全文 在 城南舊事線上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城南舊事全文閱讀_城南舊事TXT全集下載_雲台書屋文壇名家林海音女士獨步文壇三十多年 ... 超越悲歡的童年本短篇小說集中「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和「驢 ... ... <看更多>
惠安館全文 在 城南舊事線上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超越悲歡的童年本短篇小說集中「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和「驢打滾兒」四篇都可以 ...林海音《城南旧事》在线阅读-名著小说全文阅读-读书369《城南 ... ... <看更多>
惠安館全文 在 城南舊事線上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超越悲歡的童年本短篇小說集中「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和「驢打滾兒」四篇都可以 ...林海音《城南旧事》在线阅读-名著小说全文阅读-读书369《城南 ... ... <看更多>
惠安館全文 在 [資料] 林海音長篇小說研究.3 - 看板Chinese 的推薦與評價
接上文
語言文字的運用
語言是構成文學的重要因素,它能連結生活現象,反映現實。林海音小說中所用的語言仍
維持她一貫的作風:含蓄樸實,作者會投入自己全部的感情,使其滲到文字中每個字和詞
,尤其作者常融合抒情與寫景,以表達她對祖國和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作者幼年曾居住在繁華的北京城,經常接觸到不同地方的人說北京話,因此藉其不同的語
調來敘述故事人物的形貌。在<惠安館>一文中,英子很會取笑別人說北京話,而英子母
親是個閩南人,說起北京話,難免帶有家鄉口音,常常遭到英子的取笑。
媽媽還說不好北京話,她正在告訴宋媽,今天買什麼菜。媽不
會說:「買一斤豬肉,不要太肥。」她說:「買一斤租漏,不
要太回。」(頁36)
由口音的差異,可看出英子家並非當地的北京居民,尤其英子常提到她爸爸是客家人,經
常把「驚麼該」掛在嘴邊,藉此安慰她媽媽,表示他什麼都不怕,也顯示他爸爸是位賦有
正義感的人。作者巧妙地運用方言,除增加她的寫作風格外,更能顯現人物的個性。
小說人物的對話,除能營造情節氣氛和人物情緒外,尚能看出說話者的身分地位和內心思
想。尤其作者身處於熱鬧的北京城,更有機會和各行業的人接觸,了解他們所使用的語言
。讀者可從《城南舊事》中,英子媽媽和換綠盆的商人之間的一段對話窺知詳情。
換綠盆的說:「添吧!您。」
媽說:「不換了!」叫宋媽把東西搬進去,我著急買賣不能成
交,凳子要交還給他,誰知換綠盆兒的大喊一聲:「拿去吧!
換啦!」<驢打滾兒>(頁195~196)
換綠盆的商人,靠著行走江湖多年,有張能言善道的生意口,話不多但句句有意思。「添
吧!您。」看似恭敬的您字,含有耍賴輕視之意,言下之意是還差得遠;可是媽媽一句「
不換了」,頗使商人態度轉變立即改口央求媽媽,並裝出一副賠本的委屈樣。英子媽媽了
解商人的詭計,深知商人絕不做虧本的生意,因此不管商人如何吆喝,她一句話,乾淨俐
落,立刻讓賣主態度軟化,達成交易。英子媽媽洞察商賈技倆的心態和生意人油嘴滑舌的
奸詐心機,透過人物對話明顯表現出來。
又如《曉雲》中的語言委婉,卻含有耐人尋味之意。例如:某一天夜晚,梁思敬和晶晶護
送夏曉雲回家,這算是兩人第一次接觸。那天晚上,當他們三人走過途中的一座橋時,風
雨竟然停歇了;此時作者寫說:
走上橋,真奇怪,滿以為四外的空曠,狂風一定毫無阻礙的襲
擊過來,誰知卻意外的溫和。也許這時我們被包圍在颱風的中
心了,好像說,在最中間的颱風眼中,一切反而是靜止的,多
麼奇妙的大自然的景象!(頁70)。
這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梁思敬和夏曉雲他們的戀愛關係看似平靜,其實他們即將引爆一場
暴風雨,深切地影響他們兩人未來的關係發展。作者明寫自然現象,實則暗喻人生,讓人
從天氣變化來預測兩人將來的戀情結果。
面對複雜的男女關係,作者向來都用幾句話,輕輕地帶出,卻能清楚地點明其中的過程和
所蘊含的道理。如:梁思敬注視著夏曉雲說:「這樣的髮型,使你看起來像一個婦人。」
夏曉雲嬌嗔地:「我已經是一個婦人了!」如此簡短的對話,道出他們昨夜歡愉的行為。
敘事觀點的運用
小說之所以引人入勝,除了情節生動有趣外,主要是要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而致勝關
鍵在於敘事觀點的運用。林海音擅用特定的人物觀點描繪事件情景,使作品更具張力,尤
其林海音最常將故事中的「我」和敘事者合而為一,讓故事增添其親切感。
林海音多用對話來展開情節,且習於採第一人稱來敘述,而《曉雲》是作者第一篇以
第一人稱為題的長篇小說,結構謹嚴,將女主角複雜微妙的情緒完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例如:
說實話,我並不頂認識路,我從黑暗中來,又從黑暗中去,
是在黑暗中摸索。我只是喜歡雨中獨行,另有一番滋味。
讓我慢慢走吧。…… (頁7)
這段話暗喻曉雲的生命歷程:一個在黑暗中獨自摸索的人,一切的苦難是旁人無法窺見﹔
因為從小和姥姥相依為命,一旦姥姥去世,只有曉雲清楚她自己的童年 生活。作者讓女
主角自己來回想,將女主角感覺思想經由適當剪裁,井然有序地轉述給讀者。
至於故事裡的愛情模式,同樣透過曉雲的眼睛所見來觸發。書中人敏姨,由於有過離
婚經驗,她再婚後,選擇不和丈夫同住一處,只為了避免生活上的小摩擦,因為她們認為
生活細節會傷害夫妻情調﹔這段另類婚姻關係卻被曉雲批評為太可笑了。由於在曉雲的認
知裡,婚姻應該是兩人愛的見證,彼此承擔分享生活點滴,且共同規劃述於兩人未來的相
處時光,讓自己成為對方生命裡中重要的一部份﹔如今婚後不同住的夫妻相處模式,表面
上看似行動自由,實際上,夫妻無法更深入了解彼此的內心世界,這樣只能算是很要好的
朋友。另外像梁思敬和何靜娟那種沒有愛情的婚姻,應當依照敏姨這種相敬如賓的模式,
才能長久「幸福」,因此婚姻仍要有愛情當基礎才好。可是當初令曉雲羨慕的美惠夫妻,
原本計劃要生三個小孩,後來美惠卻變成無法生育的婦女,其心情之悲悽,可想而知。這
種種看在曉雲眼裡,婚姻似乎只是一種形式,是否具有愛情已經不重要,因為婚姻無法使
擁有者完美無憾,也顯示美滿的婚姻並不多見,應該珍惜得來不易的感情,即使此段感情
建構於不合理的結合,依舊是動人的。作者藉由旁人的婚姻經歷來闡述曉雲對婚姻看法的
轉變,由期待變成質疑,並認為把握所擁有的愛情才算是幸福的象徵﹔亦顯露出曉雲為何
選擇當第三者的原因。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有別於其他小說,因為她以孩童的視點來貫串全文,並透過主
角英子童稚的理解,去描繪英子週遭人物的悲歡離合。在〈惠安館〉中,英子巧遇胡同裡
的瘋女秀貞,和認識井邊的妞兒,陪著她們尋找女兒和雙親﹔這樣的情節容易讓人聯想秀
貞是妞兒失散多年的母親,不然怎會如此巧合?但作者並沒有明講,連她們倆的結局也是
英子在生病意識模糊時聽家人講的。
媽媽還在哭,宋媽又說:「可也真怪事,她怎麼一拐能拐了
兩孩子?咱們要是晚回來一步,英子就追上去了,唉!越想
越怕人,乖乖巧巧的妞兒!唉!那火車,倆人一塊走,唉!
我就說妞兒長得俊倒是俊,就是有點薄相……」
(頁112~113)
英子雖不確定秀貞和妞兒最後的結果,卻留下無限想像空間,讓讀者去判斷其中的真相。
試想:一個瘋女和兩個小女孩構成這篇故事,本使故事帶有懸疑性,加上作者充分掌握兒
童的直覺,以風趣的筆調繕寫,更增添作品的神秘感。
其實英子所認識的人:秀貞、妞兒、偷兒等都是下階層社會的小人物,他們為了生活
而浮沈掙扎,但不因殘酷的環境逼迫,泯滅善良的心性。例如:從〈我們看海去〉中,有
段對話可印證。
「講故事?」
「是呀!我常常來,我看你這個小姑娘是好心腸,咱們交個
道義朋友,我跟你講我弟弟的故事兒呀。」
「什麼時候?」說到講故事,我最喜歡。
「遇見了,咱們就聊聊,我一個人兒,也悶得慌。」
他說的話,我不太懂,但是我覺得這樣一個大朋友,可以
交一交,我不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分不清楚這些
…… (頁137)
英子不因小偷不正當的偷竊行為而否決小偷純正的心靈,願意和小偷交朋友。純粹因英子
是個孩童,未受世俗所囿,內心仍存有純潔的性情,加上小偷尚保有善良的本性,故他們
可以發展出一段真摯的友誼。作者由英子交友過程,透露出友誼是世界上最美的東西,唯
有屏除任何利益和成見,回歸到純真的本性,才能擁有真誠情誼,真心和對方推心置腹。
結論
歸納林海音小說對於女性的描寫,都以悲劇收場,而且林海音自己也曾說過,她是和
五四運動一起長大的,在那個變動年代,她像一塊海綿,吸收新舊時代思潮,令她不得不
藉小說來表露其見聞。
在《春風》、《曉雲》、《孟珠的旅程》這三篇小說的主題都是三角戀情,且第三者
都選擇退讓,以平息戰火,完全沒有同歸於盡的憤世思想,可見林海音筆下的女性仍存有
善良的天性,會自己去評斷自己的錯誤,採取理性的解決之道。而《曉雲》更以它的寫作
技巧受到矚目,作家高陽先生說:「《曉雲》細緻而不傷於晦澀,委婉而不傷於庸弱,對
於氣氛的渲染更有特長。」由於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和刻畫人物的成功,使讀者深受文中
抒情氣氛吸引,反而多同情夏曉雲的處境。
雖然是寫女性小說,但林海音不像一般閨秀作家專寫賺人熱淚的戀愛小說,而是以冷
靜客觀的態度來描述婦女犧牲的深度,夾雜時代背景意識,沈靜地引導讀者去領略作品中
的意涵,和體會故事主角所承受的哀痛。
《城南舊事》則是另一種風格的展現,也是作者的成名代表作﹔作者以小女孩英子的
觀點思緒來看成人世界,成功地運用童言童語,讓悲傷衝突的情節充滿童趣,沖淡成人間
哀愁的氣氛。
總括來說,林海音善以樸實自然的筆調來描述平實真切的生活事物,並融入熱情真實
的情感,使故事在平穩沈靜中發展,卻仍有其高潮迭起,深深引人共鳴。
參考書目
一. 作者作品
1. 《曉雲》,台北純文學,1967
2. 《春風》,台北純文學,1971
3. 《孟珠的旅程》,台北純文學,1967
4. 《城南舊事》,台北爾雅,1983
5. 《婚姻的故事》,台北純文學,1981
6. 《燭芯》,台北純文學,1981
二. 專書(按作者的姓氏筆劃,依序由少至多排列)
1. 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1989.07初版
2. 李瑞騰、夏祖麗主編,《一座文學的橋─林海音先生紀念文集》,台南文資中心,
2002.12初版
3. 夏祖麗,《從城南走來─林海音傳》,台北天下遠見,2000.10初版
4.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
1999.09初版
5. 張素真,《續讀現代小說》,台北東大,1993.03初版
6. 黃重添、朱雙一、莊明萱、闕豐齡,《台灣新文學概觀》,台北稻禾,1992.03
7. 黃重添,《台灣長篇小說論》,台北稻禾,1992.08初版
8. 龔鵬程,《現代與反現代》,台北幼獅文化,1989.04
三. 期刊(按作者的姓氏筆劃,依序由少至多排列)
1. 王開平,〈永遠的冬青樹─林海音精采人生〉,文訊月刊163卷,1999.05,頁89~91
2. 石安莉整理,〈林海音與曼思菲爾〉,明道文藝33卷,2001.12,頁18~27
3. 汪淑珍,〈台灣文學史的極佳「文本」─林海音作品學術研討會紀要〉,文訊月刊182
卷,2000.12,頁78~82
4. 汪淑珍,〈林海音小說中人物內心刻劃技巧〉,國立編譯館館刊28卷,1999.12,頁
255~273
5. 汪淑珍,〈永不凋零的文壇冬青樹─林海音〉,全國新書資訊月刊5卷,1999.05,頁
8~11
6. 汪淑珍,〈林海音文學年表(1918~1998.4)〉,書目季刊33卷,1999.06,頁85~109
7. 汪淑珍,〈「女性哭歌」─林海音三角婚姻情節模式分析〉,中國文化月刊229卷,
1999.04,頁104~127
8. 汪淑珍,〈林海音小說中敘事觀點探討〉,中國現代文學理論13卷,1999.03,頁
54~72
9. 汪淑珍,〈林海音「城南舊事」別離情節模式分析〉,東吳中文研究集刊5卷,
1998.05。頁113~123
10. 韋體文,〈試論林海音小說的獨特性〉,台灣研究集刊3期,1986,頁81~85
11. 張默芸,〈論林海音的小說創作〉,牛聲,1995.06,頁7~22
12. 陳璦婷,〈論林海音婚姻與愛情小說中的女性意識〉,弘光學報33卷,1999.04,頁
233~261
13. 舒乙,〈受人尊敬和討人喜歡的林海音〉,明道文藝39卷,2001.12,頁11~17
14. 賴亭融、陳雪芳,〈林海音「城南舊事」的寫作技巧探討〉,中國現代文學理論18卷
,2000.06,頁177~195
15. 顧邦猷,〈林海音早期的編寫生涯〉,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四期,1991.11,頁58~67
四. 學位論文
1. 丁鳳珍,《台灣日據時期短篇小說中的女性角色》,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07
2. 吳亭蓉,《蕭颯及其小說的三種主題研究》,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06
五. 報紙
1. 彭小妍,〈跨越兩岸的林海音〉,聯合報2001.12.03 第37版
2. 彭小妍,〈跨越兩岸的林海音〉,聯合報2001.12.04 第37版
3. 葉石濤,〈林海音的兩個故鄉〉,中國時報2001.12.03第39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66.8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