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利用的陷阱:一直放線,卻永遠沒機會】
⠀⠀⠀⠀
感謝蠻多朋友私訊理性討論,然後跟有個朋友聊到這篇文章的目的。我覺得我寫文章就是寫開心的,講講自己的概念,順便看看有沒有人想找椅子坐。
⠀⠀⠀⠀
喔然後我本身本來就沒開課教這個,所以真的是寫我自己療癒的。
⠀⠀⠀
然後無論有沒有錢,我都會想業配一下,所以本篇依然業配,請不喜歡的朋友繞道。
⠀⠀⠀⠀
今天想說講個我之前自己觀察自己常常暴怒的關鍵,那就是被利用的感覺。而長大之後發現,其實沒這麼多人要利用自己,通常都是自己一廂情願。
⠀⠀⠀⠀
這概念我覺得跟爸媽明明覺得自己是為孩子好,為什麼會被孩子討厭是一模一樣的道理。所以我覺得開頭必須要說的,是自己對於付出的資源把控。
⠀⠀⠀⠀
我覺得很多人把付出看成是某種『購買』,以至於希望的都是『確定性的回報』。但我覺得付出在剛開始的時候,比較像是一種『行銷廣告』。
⠀⠀⠀⠀
廣告如果下得不錯,其實是有機會被看見的。但很多人下廣告的概念大概是:我很有用,我很有錢,我工作不錯,快來跟我在一起。
⠀⠀⠀⠀
而這通常都是會對一般人造成反效果,甚至連續出現的情況下這樣的廣告大多數還會被封鎖。
⠀⠀⠀⠀
然而這邊的盲點是,大家都以為付出是讓對方愛自己,實際上付出只是讓自己更放不下對方而已。一般情況下大家愛的都是自己的付出,苦惱那些沉沒成本,有時候並非是對方真的很好。
⠀⠀⠀⠀
就像我每次打灌籃高手出了新角都覺得又要課金,那我要退坑,但最後卻又默默的打開來玩。你要說真的沒辦法取代嗎,也不是,就只是我已經付出這麼多了,放棄覺得可惜。
⠀⠀⠀⠀
所以真正的癥結點是,所謂的付出其實是讓自己更離不開對方,而大多數人發現對方要離開時,還會加大力度付出,這雖然是人性。
⠀⠀⠀⠀
但如果沒有辦法正確認知,就會開始死纏爛打的環節,並且會變成某種偏執的存在,最後被討厭。
⠀⠀⠀⠀
而講了這麼多,我必須說有種人是厲害的,他們看見了這樣的契機,於是也製造出一個工具人迴圈。雖然有些人會說這樣是渣女,但我認為他們比較像是酒店的存在,讓你覺得付出會有一點回報,又有點戀愛感,卻又無法離開。
⠀⠀⠀⠀
不過為了方便起見,我們還是用渣女來做代稱好了,講幾個我自己入的坑,希望讓大家能夠躲避一點坑。
⠀⠀⠀⠀
關鍵1:人際界線超短
⠀⠀⠀⠀
很多人都以為渣女就是要長得很漂亮,但我覺得真的很漂亮的渣女大概都可以養小開了,根本不用養一般工具人。
⠀⠀⠀
但有一個環節很重要,就是跟你的人際距離能夠縮到超短,例如可以跟你站超近,或是第一次見面就可以跟你打鬧,無意識的撞撞你之類的。
⠀⠀⠀⠀
當然要說,熱情不是判斷渣女的環節,但這保證是渣女的必要條件。而更厲害的是,一般熱情是會讓你感受到把你當哥們,但渣女就有辦法讓你有點戀愛感。
⠀⠀⠀⠀
我個人認為關鍵環節在於厲害的渣女能夠又熱情,卻又柔弱。也就是在熱情之後,會跟你說一些很慘的事情,希望你幫忙。而這就要進到關鍵二。
⠀⠀⠀⠀
關鍵2:從不拒絕任何好處
⠀⠀⠀⠀
我覺得如果到了這個環節,有些人開始暈船,會開始加大力度付出。
⠀⠀⠀⠀
而這時一般女生會感受到被請吃飯或收禮的壓力,要馬是努力跟你AA,要馬是把禮物退回給你。(當然這沒有一定,這邊就只是講個經驗談。)
⠀⠀⠀⠀
但如果是渣女,她不但會接收好處,甚至還會做指定。舉例來說,你跟他說你想請她吃飯,她還會跟你指定她想去吃的餐廳。
⠀⠀⠀⠀
接著到那邊你可能覺得皮包很痛,於是她們就會回到關鍵一,努力跟你聊天,並且在聊天時認同並誇讚你。主動找你自拍,厲害一點的還會放上限時等等。
⠀⠀⠀⠀
我覺得厲害的就是,渣女能讓你明白你的付出其實是有回報的,而且暗示你只要付出下去,就能夠更進一步。
⠀⠀⠀⠀
關鍵3:鎖死朋友關係
⠀⠀⠀⠀
接著大概就是在努力付出後,總會想要告白衝一下。通常一般女生都嚇壞了,有很大的機率會逃跑。
⠀⠀⠀⠀
但渣女沒有在跟你逃跑的,她們會認真說出
⠀⠀⠀⠀
『謝謝你喜歡我,但我想跟你當一輩子的好朋友』
⠀⠀⠀⠀
『我現在有喜歡的人了,你能夠以朋友的身分祝福我嗎』
⠀⠀⠀⠀
『我雖然單身,但現在還不想交男朋友,我上一段...(講述痛苦)』
⠀⠀⠀⠀
以上例句,全部的重點都在於,我不想跟你在一起。但很有趣的是,絕對不會把話說死,甚至開始表現出柔弱的一面,讓你停留在朋友關係。
⠀⠀⠀⠀
這時候一般男孩會想,我應該還是有機會的吧!於是就會繼續撩進去。男生想的是我只要努力,她最後一定會看見我的好。而女生想的是,我已經講清楚啦,但你要付出就是你家的事。
⠀⠀⠀⠀
關鍵4:重新放線
⠀⠀⠀⠀
但這個付出總有一天會筋疲力盡的,所以男生就想要放棄了。而這時渣女就會用以下幾種例句來重新拉回距離。
⠀⠀⠀⠀
『所以,你一直都沒有把我當朋友嗎?』
⠀⠀⠀⠀
『好吧,我就知道男女之間果然是不會有純友誼的』
⠀⠀⠀⠀
『如果我跟你不當男女朋友,你就不幫我了是嗎?』
⠀⠀⠀⠀
『沒關係,我這樣我明白了。謝謝你對我的好,我真的很感謝你,那不然換我請你吃頓飯好了。』
⠀⠀⠀⠀
如果以上句型奏效,男生就會想好吧,那就繼續當朋友好了。但無奈的就是還是會被用朋友的身分要求付出。
⠀⠀⠀⠀
然而要是男生看起來就真的要離開了,就會被放消息說:
⠀⠀⠀⠀
『唉果然每個要追我的都不夠真心,沒辦法堅持』
⠀⠀⠀⠀
『是不是男女之間不會有純友誼呢?』
⠀⠀⠀⠀
『我以為我付出了真心,但可能對方感受不到吧』
⠀⠀⠀⠀
然而如果你看不懂,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有大概率回去走這個循環。啊如果真的讓你通關了,恭喜你跟我一樣,成為萬年工具人。
⠀⠀⠀⠀
當然其中還有一些關鍵點就不說了,我覺得渣女也是有她的Knowhow在,總之就是要想盡辦法放出希望,並且讓對方有逐步接近的可能。
⠀⠀⠀⠀
最厲害的是她們會有一些曖昧區的肢體接觸,甚至厲害的會說你能不能用朋友身分抱抱我,遇到這種基本上都是高手,建議未經世事的男子不要輕易嘗試。
⠀⠀⠀
而講了這麼多,就是要說其實最簡單的就是放下【付出等於回報】的這個奇妙觀念。當然付出就有回報還是成立的,但其實這是階段性問題,大家都是在開頭火力展示,但其實開頭就展示付出完全是錯誤的方法。
⠀⠀⠀⠀
尤其像我以前一看到異性就直接一見鍾情,覺得我要用誠心感動他,但這種的最容易進入上述的渣女迴圈,接著再走一次昨天沒女朋友迴圈,所以我單身了好一陣子。
⠀⠀⠀⠀
直到慢慢的學習和拆解,才找到很多的關鍵點。而如果要說本文有個重點,那就是人都只會愛上自己的付出,而願意為自己付出的就會當理所當然。所以真正要跟渣男渣女學習的有兩件事。
⠀⠀⠀⠀
一個是是如何把控自己的付出,用最少的資源換得對方最大的付出。另一個則是手上永遠有其他選擇,不會讓自己陷入患得患失的困境。
⠀⠀⠀⠀
啊講到這裡又會有人覺得我在提倡渣男渣女了,我還是要再度強調,我們要能看得懂對方在幹嘛,並且從中吸取我們能夠使用的關鍵。很多人總是交不到伴侶就怪世界不公平,但從來沒有去想世界的規則是什麼。
⠀⠀⠀⠀
另外就是,在戀愛關係中付出其實都應該是曖昧之後的事情,在關係的初期其實重點根本就是快樂與享受,免費的就說到這裡,想知道的歡迎拉到下面儲值看更多。
⠀⠀⠀⠀
還是要強調,這幾篇都是『分析問題』,而不是『解決方法』。分析問題的原因是儘量能夠避免採坑,只要少採坑,基本上就贏過很多人了。
⠀⠀⠀⠀
最後會看到這裡的,大概不是有耐心,就是要準備戰我了。我先說我有點懶惰,如果你覺得你是對的,那你就去交女朋友或是把妹就好了,何必來戰我呢?
⠀⠀⠀⠀
當然,我覺得很多留言大概都是受傷了,我完全能理解,畢竟這概念就跟小時候我老爸叫我好好念書,我跟他說關你屁事,結果長大之後自己看書看得要死一樣,時間到了大概就能明白了。
⠀⠀⠀⠀
我只能說我明白你一定很不爽我,如果留言能夠讓你舒暢一些,那麼我很榮幸。但我唯一不能理解的是各種說著紅藥丸的,BETA如我都知道,真正重要的關鍵字是轉盤子,而不是白騎士。
⠀⠀⠀⠀
另外遇到白騎士,你要做的應該是借力使力,而不是爆氣戰鬥。把力氣花在該做的事情上才是真正的男子漢啊,跑來這邊戰鬥卻又沒辦法好好闡述,害我都有點擔心你的丸子是不是不夠純...
⠀⠀⠀⠀
唉不說了,最後重點提示一下:
⠀⠀⠀
1.進入關係前其實是打廣告,你付出的都是廣告費。廣告費通常是一個曝光,創造接觸點,而不是成交。
⠀⠀⠀⠀
2.通常正常女生有可能會不知道該怎麼拒絕別人付出,但我覺得頂多就是在初期,之後應該就會開始逃避你。但如果還是開心的接受你付出的,請保持警覺。
⠀⠀⠀⠀
3.一般女生通常給你的訊號蠻明顯的(不過能不能接收我就不知道了),但渣女通常都會走:(熱情>消失>熱情>消失>秀秀) 的這種迴圈。
⠀⠀⠀⠀
那如果你自己還想往這裡頭鑽,就請接受你的付出不會換得他的心意,你的離開她也不痛不癢這件事。而為什麼她要PO寫難過呢?因為要讓下一個補上啊~~
⠀⠀⠀⠀
所以請記得,戀情的開局就跟投資一樣,謹記兩個關鍵
⠀⠀⠀⠀
1.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
2.沉沒成本不是成本,機會成本才是
⠀⠀⠀⠀
大概是這樣啦,覺得打這個議題有點沉重,還是規劃一下未來開課來講自己的成長經歷好了,關起門來還能收錢,不然錢沒收到還要被念,實在不太划算。
⠀⠀⠀⠀
最後再次業配幾本好書,沒配到的我只是剛好沒有想到,不代表不好,歡迎大家自己在下面補充。
⠀⠀⠀⠀
從觀念開始:
⠀⠀⠀⠀
大人學的《為何會拿好人卡》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8055?sloc=main
亞瑟的《從左手到牽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8780?sloc=main
⠀⠀⠀⠀
瑪那熊的《一出手脫單又脫魯》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4646?sloc=main
⠀⠀⠀⠀
另外真心想當渣男的,我認為比起當渣男,不如吃顆紅藥丸,推薦奧客的:
⠀⠀⠀⠀
《壞男人的孫子兵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8691?sloc=main
⠀⠀⠀⠀
《壞男人的紅藥丸法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1377?sloc=main
⠀⠀⠀⠀
另外要是連書都不想買,好歹看個youtube啦
⠀⠀⠀⠀
國洋老師:為什麼不該追求愛情
https://youtu.be/O2ucDApdbvs
⠀⠀⠀⠀
亞瑟:你為什麼會暈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W4-Xi3RM
⠀⠀⠀⠀
#關於我遇過的渣女
#圖我懶得重作了啦
#轉貼再麻煩貼個出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tockFeel 股感知識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電影或遊戲裡的駭客幾乎無所不能,無論是想要竊取隱私資料、國際企業的商業機密等等,只要一台電腦就能夠通通搞定。雖然說只是效果,但記得之前我們影片所聊到台灣要發展的六大產業裡面,就包含了「資安」這一塊產業。各位有想過為什麼嗎?感覺起來資安比起綠能、生技好像沒什麼重要啊?所以這次就想跟大家聊聊為什麼。 ...
成本效果分析舉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書推薦《#內在原力》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想提高自己在工作上的能見度嗎?你想在專業領域獲得眾人的青睞嗎?你想成為子女心目中的典範嗎?想要達成這些成就,你必須擁有對別人足夠的影響力。但是,要提高自己的影響力,該追逐的是權力嗎?是地位嗎?是名車和豪宅嗎?都不是,反而在我們追逐「外在」之物的同時,這些目標會離我們越來越遠。真正的答案,往往需要往「內在」去尋找。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inner-force/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
在今年的上半年度,有一場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演講,是由愛瑞克主講,主題是「為你引路,從優秀到卓越」,談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重設心態,邁向更卓越的人生。他在演講中用很多生動的例子,告訴我們普通人是怎麼想的,能夠成就卓越的人又是怎麼想的。差別往往在一念之間。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內在原力》的作者是 TMBA 共同創辦人愛瑞克,他擁有紮實的金融實務背景,並且在40歲左右達到財富自由,轉而投身公益。他除了保留專業講師和顧問的身分之外,目前是一個全職閱讀者,總是無償推廣閱讀。他的粉專「 愛瑞克愛投資/也愛閱讀 」也是許多愛書人喜歡的地方,粉絲們都喜歡稱他為「愛大」,因此這篇文章我也沿用這個稱呼。
這本書你可以當成是「為你引路,從優秀到卓越」那場演講的「導演加長版」,加入了更多的內容,以及更多演講沒有提到的故事。愛大所謂的「內在原力」,指的就是一種影響力,透過有形的(文字和肢體語言)或無形的(同理和慈悲心)方式來引發他人的動機,進而幫助我們一同完成某些事情。
愛大認為,每個人都可以「重新設定」自己的人生演算法,拋開傳統的束縛和價值觀,用一種更開拓的視野來活出自己的人生。他在書中提到:「只要心態設定正確,人人都可以發揮出無窮的內在原力,去連結起周遭的人,聯合起來共同完成各種事情。」這本書,將告訴我們如何重設心態。
.
【這本書有什麼特色?】
.
這本書還有一個巧思,它的書封正、反兩面都是「正面」。全書共九個章節,愛大建議「外向者」可以把橘色封面當成正面,從第一章順序讀下去。相反的,「內向者」則把綠色封面當成正面,逆著從第九章讀回來。原來章節的安排,如果是逆著讀,代表「從內而外」調整心態。身為內向者的我,就是逆著讀的。
此外,他在書本的最後,很用心地提供了「延伸閱讀書籍總覽」的章節,收錄每章裡面提到的好書,讓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依照興趣再找來讀。還有一個很棒的附錄是「各章金句總覽」,直接不囉嗦,幫你把每章最優的句子都摘錄下來。以下除了分享一些書中對我有啟發的觀念,我也拋磚引玉附上一些相關的推薦書籍,幫書中的觀念增添一些新的氣息。
.
1.#常保初心
普通人是先做再說,時常走到了終點才發現不是自己真正要的;內在原力者則是「以終為始」,知道自己內心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讓一切行動和決策都符合最終的那個價值觀。如果我們遇到重要抉擇卻忐忑不安,那就由「自己未來想要成為的人」來為自己做出眼前的各種抉擇。
愛大提倡一種信念系統,由內而外透過「Be,Do,Have」組成,最核心先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Be),然後才去思考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Do),最後你就會擁有真正跟你價值觀一樣的人事物(Have)。一旦心裡有了想成為怎樣的人的憧憬,將引導你做出許多正確的選擇。
我很喜歡《恆毅力》這本書中一個名為「目標階層」的練習方式,目的在於找出自己真正的「終極目標」,也就是熱情得以持久的根源。簡而言之就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目標,全部分類成底層、中層、頂層目標,如果發現跟頂層目標不一致的項目,就刪除或者微調使其一致。終極目標就像是羅盤,無論你在底層目標遇到任何困難,都會引導你朝正確的方向持續邁進。
.
2.#包容力
普通人是習慣在別人身上貼標籤,然後用單一的角度來看世界;內在原力者則是透過「感恩的心」來看待這個世界,取得更多的助力。愛大用天文學的觀點舉例,在職場上有發光發熱的「恆星人」,也有會消耗和榨乾別人能量的「黑洞人」。
我們有時候會覺得遇到黑洞人真的很倒楣,巴不得避而遠之,甚至在內心充滿敵對和厭惡。但是,宇宙中每個黑洞都曾經是恆星,只是因為能量用盡了,核心坍塌收縮成了黑洞。愛大提醒:「我們不需要抱怨遇到黑洞人,因為他們都可能曾經照亮過別人,是我們自己來晚了。」這個心態提醒了我們要懂得包容,感謝他們曾經對世界的貢獻,只是很可惜跟我們擦肩而過。
我自己想到另一種職場上的情況,就是外向者時常嫌棄內向者「太安靜」都不表達意見,內向者又嫌棄外向者「太喧嘩」只會衝動行事。然而從《安靜,就是力量》這本談內向者特質的書中,我們卻可以學到這兩種特質各自的優點,擁有包容力的人將能夠同時善用這兩種特質的人才。
.
3.#沒有壞事
普通人遇到壞事就自認倒楣,更有甚者,可能會開始怨懟這個世界;內在原力者則是找出「隱藏在壞事背後的好事」,將逆境轉換成養分。
愛大曾經在國中一次玩跳高的意外當中,雙手嚴重骨折。但是事後看來,反而是因禍得福。他開始用康復比較快的左手寫字,活化了感性和創意的右腦,也適應了靜態的活動例如讀書和寫字。更難得的是,平日忙碌於事業的老爸,也因為這場意外要時常帶他回診、復健,彼此的關係比以往更加緊密。
就像《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是二戰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在暗無天日、毫無人性的折磨之下,他仍然保有自己的理智,相信這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壞遭遇,一定代表著某種「意義」。他發現無論外在遭遇有多麼嚴苛,人類的心靈仍擁有終極自由,決定如何回應生命意義的自由。他將壞事視為意義,將這個發現寫成此書,並且影響後世無數的讀者。
.
4.#無限思維
普通人認為資源是有限的,必須有強弱輸贏才能在這個世界上存活;內在原力者則認為世界之大,所有人都有安身立命之處,「超越自己」比戰勝他人更加重要。愛大引用了一句很棒的話:「用自己的蠟燭點亮別人的蠟燭,可以照亮別人,自己的亮度也不會減少。」這個世界太大,容得下我們每個人的成就。
就像是,愛大不一定是最頂尖的金融分析師,但是他透過演講接觸無數民眾,深知大家心中對理財的障礙。愛大也不一定是最頂尖的演說家,但是他善用感性的文筆,將艱深複雜的金融知識化為引起共鳴的問字。他的眾多特質,匯集成了愛大這個極具個人特色的形象。因此,結合多種不同的技能組合,一個人就可以發展出無限多種可能。這個世界真的容得下我們每個人的成就。
我很喜歡《黑馬思維》這本談「個體化」優勢的書,每個人都值得去追尋自己獨一無二的技能和熱情組合,作者陶德‧羅斯(Todd Rose)對於成為「最好的自己」的詮釋:「黑馬追求的不是眾人眼中的成功,而是心中最好的自己的樣貌。你的目標是成為最好的你,而這並不妨礙別人做最好的他們。」跟愛大的無限思維有異曲同工之妙。
.
5.#站對地方
普通人追逐熱門的東西,什麼東西當紅就一窩蜂擠過去;內在原力者會尋找屬於自己「能提供價值的獨特位置」,然後透過人際網路來擴大影響力。愛大也認為,我們不能坐在原地乾等,要主動站出來,才能被人看見。尤其網路時代發達的現代,要讓自己能被看見,比起以前容易許多。
尤其是,當你想要達成的是更遠大的目標,一個人的力量往往不足以撼動周遭世界。愛大認為:「人生最高效的運作方式,是讓自己成為人際網路的節點。」透過貢獻自身的價值,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努力。如同非洲俗諺:「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遠。」成為人脈節點,更有可能順利抵達終點。
如果,你覺得「主動站出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WOL大聲工作法》這本書的作者約翰.史德普(John Stepper)提供了一個可行性很高的方法。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主動「公開分享」自己的工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建立人脈圈,讓同個人脈圈的所有人都能互相分享及回饋,形成一個正向循環。書中提供了正確的心態建立,以及可以循序漸進的做法與步驟。
.
6.#成功方程式
普通人會任由自己被資訊轟炸,容易人云亦云,失去自己的主見;內在原力者則認為「專注力」才是網路時代最該培養的技能。愛大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名詞:「成功者的防護罩」,這指的是一個人能夠「篩選」和「過濾」掉不屬於自己應該追尋的事物,而將心神專注於「天命」裡的既定目標。
就像愛大所說的,我們如果任由資訊轟炸,就如同讓腦袋充滿了一堆「雜訊」,感覺聽到了一堆鬧哄哄的訊息,卻不知道真正有意義的「訊號」在哪裡。尤其在數位資訊爆炸的現代,該如何為自己的資訊來源加上「過濾器」顯得無比重要,要懂得放棄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才不至於不斷走偏了路。
我想到之前,讀生產力專家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的《極度專注力》這本書之後給我的最大共鳴:「若要說一個人最珍貴的資源是什麼?不是你有多少錢財和時間可以花費,而是你把『注意力』用在哪裡。」這本書教我們具體的專注策略,排除無謂的分心源。專注在哪裡,成就在哪裡。
.
7.#利他共贏
普通人認為已經自顧不暇了,哪還有時間去幫別人;內在原力者則認為「利他心態」的比例,應該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先幫助別人,才可能吸引更多人來幫助自己。人是一種天生懂得「互惠」的物種,當你想獲得他人的幫助,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幫助他人。
不過,也不是無條件的給予,愛大提醒了在利他的前提之下,我們要成為一個「懂得保護自我的給予者」,必須知道自己的界限,懂得選擇高影響力、相對低成本的幫助方式。助人在先很重要,但自己不要先被掏空。那麼,當我們自己有餘裕的時候,要幫怎樣的忙最有效益呢?
我很喜歡的管理大師約翰.麥斯威爾(John Maxwell)曾經在《從內做起》書中說過:「領導者應該幫助他人開發潛力,讓他們學會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最高竿的還能指導別人如何也成為一個領導者。」給對方魚吃,不如給他一支釣竿。
.
8.#三種工作
普通人認為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賺錢;內在原力者則認為「工作組合」可以分成三種:有金錢收入的、無償的、自我實現的。有金錢收入的工作用來養家餬口,無償的工作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幫人無償解決問題,自我實現的工作則是用來達成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憧憬。
愛大提議,雖然大部分的上班族都無法擅自離開有金錢收入的工作,但仍有變通的辦法。如果你目前的工作無法充分展現你的天賦,你可以靠無償的工作,來累積經驗值、打好口碑、拓展人脈,形成一個無形當中累積的資產。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一定要等到財富自由或某個里程碑,其實你現在就可以小步邁進開始做。
我從《財務自由實踐版》這本書曾經獲得啟發,投資理財談的資產配置,主要是為了要分散風險,這個道理也可以套用在人生和工作上面。這本書提到「多元化身分」的概念,在你的職業上,盡量嘗試不同的角色,甚至適發展副業,這個策略可以避免你的生活侷限在單一方向。
想像一下,當你擁有了多元的職業興趣,以及各種休閒興趣,你就可以將自尊和你關心的事物,投資到各種不同的領域(工作、商業、社交、人際、體育)。如果其中一個領域跌落至谷底,你也不致於完全陷入絕境,導致情緒崩潰。擁有正職之外的無償工作,在心靈平靜和自我實現方面會有額外的加分效果。
.
9.#一人公司
普通人認為領多少薪水就做多少的事;內在原力者則認為,應該「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來經營,為自己的人生負上完全的責任。愛大認為未來的職涯發展,必然趨向跨學科的混合,將有新型態的應用、產品、服務,我們要從自身的熱情往外拓展,成為自己的執行長、行銷長、技術長,逐漸擴大自己的能力範圍。一家公司的願景可以吸引人才,一個人的品格也扮演同樣效果。
愛大認為,善良的品格可以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我們必須先讓自己保持優質的形象,才有機會左右逢源,擁有更多發揮影響力的機會。他強調道,大量閱讀,是最簡單不過的方式。如果你不知道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不妨透過大量閱讀去尋找,總有一本會觸動你心,找到自己心中嚮往的典範。
關於要如何「具體地」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經營呢?我大力推薦《一個人的獲利模式》這本書,作者們把經營公司在用的「商業模式圖」轉換成適合「個人」使用的模式,以淺顯易懂的步驟,教我們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發掘資源、提供獨特價值,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等同公司運作方式的商業體系。
.
【後記:從內在做起】
.
《內在原力》書中的舉例淺顯易懂,背後的道理值得細細咀嚼。從愛大的個人故事和人生閱歷中,處處都可以發現,一個人隨時都具有「修改自己人生演算法」的能力。舉凡工作上的能見度、專業領域獲得青睞、成為子女心目中的典範,這些足以影響別人的「外在影響力」,終究還是得從自己的「內在原力」先做起。
當一個人開始發揮他的內在原力,散發出來的影響力將逐漸發生,周遭的人脈也會開始活絡起來。如同愛大在書中引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一段話,撒冷老國王對即將出發尋找夢中寶藏的牧羊少年這麼說:「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最後,這些心態上的重新設定之後,就像是建立起一個新的思考習慣,必須經常使用、重複使用。古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我們的重複行為造就了我們,所以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從今天起,讓我們把內在原力當成自己思考的習慣。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INNER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AHTP9E
使用期限:9/5~9/11
.
感謝 新樂園出版 與你悅讀 提供抽獎贈書
成本效果分析舉例 在 矽谷牛的耕田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ref: https://ably.com/blog/no-we-dont-use-kubernetes
八月第一篇,就來個有趣的文章,來看看 ably 這間 SaaS 公司為什麼沒有使用 Kubernetes,不但當前沒有使用,甚至短期未來內都不會想要使用
更是直接的說如果你有興趣來加入團隊,千萬不要把將 Kubernetes 導入到團隊中是一個可能發生的事情。
我個人覺得這篇文章滿好的,因為是認真的去比較導入 Kubernetes 帶來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對團隊來說到底是可接受還是不可接受
而不是所謂的人云亦云,人家要我也要,人家不要我也不要...
文章分成兩部分,前述介紹當前 Ably 的環境架構是什麼,而半部分則是很技術的去探討如果導入 Kubernetes 帶來的好處與壞處是什麼
最終權衡比較之下,會發現導入 Kubernetes 沒有帶來實質上的好處。
文章開頭先簡述了一下 Kubernetes 這幾年的風潮,從最初 Google Borg 的開發開始談起,作者特別提到當初 Borg 的用法可是將一堆實體機器給搭建出一個 Private Cloud 的叢集給團隊使用,
而目前 Kubernetes 更多的用法則是搭建於 Public Cloud 上面的虛擬機器中,透過將 Kubernetes 部署到這些不同的 Cloud Provider 似乎帶來了介面統一的結果,對於 DevOps 人員來說
不同 Cloud Provider 如今看起來都是 Kubernetes 的樣貌。
Ably 目前到底怎麼部署應用程式
Ably 主要使用 AWS 作為其 Cloud Provider,並且於 EC2 機器上使用 docker/container 來部署團隊中的應用程式。
作者團隊中沒有使用任何已知的 Orchestration 服務來管理多節點上的 docker/container,取而代之的則是每個 VM 開機後則會根據 autoscaling group 的機制來判斷
每個機器應該要部署哪種 container/docker。
對於 Ably 來說,團隊中沒有任何 scheduler 相關的服務來調度各種服務,這意味每個 VM 就代表一種服務,所以將 VM 上的服務從 Core 轉換成 frontend 這種行為不會發生。
今天需要針對需求轉換服務時就以 VM 為基準來整批換掉即可。
每個節點上面都會有一個輕量的監控服務,用來確保運作的 Container 如果掛掉後可以被重啟,甚至如果當前運行的版本不符合需求時也能夠將該服務給停止。
流量方面,因為每個 Autoscaling Group 就代表一個服務,所以直接使用 NLB 與 Target Group 來將流量導入該 Autoscaling Group 即可。
至於容器與容器之間的內部流量(譬如 k8s service 等)作者認為也不是太大問題,畢竟每個機器本身都會被 VPC 賦予一個 IP 地址,所以使用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接下來作者從幾個層次去探討當前設計與使用 Kubernetes 帶來的改變,分別有 (原文很多,這邊摘要不然文章會太長)
題外話,由於 Ably 的 Infra Team 數量有限,所以要考慮 K8s 只會考慮 K8s Service,如 EKS。
1. Resource Management
Ably:
a. 根據服務的需求來決定每個服務要用到的 VM 等級
b. 不需要去煩惱如何處理將多個小服務給部署到一個適合的大 VM 中
c. 作者稱這種行為其實就是 AWS 官方強調的 Right Sizing, 譬如只能跑兩個 Thread 的服務不需要 16vCPUs, 久久寫一次硬碟的服務也不需要一個 90,000 IOPS 的 SSD
d. 選擇一個正確的元件來搭建一個符合服務的 VM 讓團隊可以控制成本同時也減少額外的管理負擔
K8s:
a. 必須要使用一個比較強大等級的 EC2 VM,畢竟上面要透過 Container 部署很多服務
b. 針對那些需要小資源的服務來說,透過這種方式能夠盡可能的榨乾機器的資源,整體效能使用率會更好
c. 但是針對資源量沒有很辦法明確定義的服務則是會盡可能地去吃掉系統上的資源,這種被稱為 nosy neighbors 的常見問題已經不是首次出現了, Cloud Provider 本身就需要針對 VM 這類型的服務去思考如何處理資源使用,而 Cloud Provider 都有十年以上的經驗再處理這一塊
而所有 Kubernetes 的使用者則必須要自己去處理這些。
d. 一個可能的作法則是一個 VM 部署一個服務,不過這個做法跟團隊目前的作法已經完全一致,所以就資源管理這一塊,團隊看不到使用 Kubernetes 的優勢。
2. Autoscaling
Ably:
a. EC2 VM 本身可以藉由 Autoscaling Group 來動態調整需求
b. 有時候也是會手動的去調整 EC2 的數量,基本上手動跟自動是互相輔佐的
c. 團隊提供的是 SaaS 服務,所以其收費是針對客戶實際上用多少服務來收,如果開了過多 EC2 VM,則很多不要的花費與開銷都是團隊要自行吸收
d. 團隊需要一個盡可能有效率的方式能夠即使遇到流量暴衝時也能夠保證良好的服務的機制
K8s:
a. 可以透過不少方式來動態調整 Container 的數量,
b. 甚至可以透過 Cluster autoscaler 來針對節點進行調整,根據需求關閉節點或是產生更多節點
c. 動態關閉節點的有個問題是關閉節點時通常會選擇盡可能閒置的節點,但是閒置並不代表沒有任何服務部署再
上面,因此該節點上的 Container 都要先被轉移到其餘節點接者該目標節點才可以被正式關閉。這部分的邏輯作者認為相對複雜
d. 整體來說,k8s 有兩個動態調整的部分,動態節點與動態服務,而現有的架構只有一個動態節點。所以使用 k8s 則會讓問題變得更多更複雜。
3. Traffic Ingress
Ably:
a. Traffic Ingress 基本上每個 cloud provider 都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基本上團隊只要能夠維持每個服務與背後的機器的關係圖,網路流量基本上都沒有什麼需要團隊管理的。
b. 使用者會透過直接存取 NLB 或是透過 CloudFront 的方式來存取團隊內的服務
K8s:
a. EKS 本身可以透過 AWS VPC CNI 使得每個 Container 都獲得 VPC 內的 IP,這些 IP 都可以讓 VPC 內的其他服務直接存取
b. 透過 AWS LB Controller,這些 Container 可以跟 AWS LB 直接整合,讓封包到達 LoadBalancer 後直接轉發到對應的 Container
c. 整體架構並不會比團隊目前架構複雜
d. 唯一缺點大概就是這個解決方案是完全 AWS 綁定,所以想要透過 k8s 來打造一個跨 Cloud Provider 的統一介面可能就會遇到不好轉移的問題。
4. DevOps
Ably:
a. 開發團隊可以透過簡單的設定檔案來調整部署軟體的版本,後續相關機制就會將 VM 給替換掉,然後網路流量也會自然的導向新版服務
K8s:
a. 開發團隊改使用 Kubernetes 的格式來達到一樣的效果,雖然背後運作的方式不同但是最終都可以對開發團隊帶來一樣的效果。
上次四個分析基本上就是,使用 k8s 沒有帶來任何突破性的好處,但是 k8s 本身還有其他的功能,所以接下來作者想看看 k8s 是否能夠從其他方面帶來好處
Multi-Cloud Readiness
作者引用兩篇文章的內容作為開頭,「除非經過評估,否則任何團隊都應該要有一個跨 Cloud-Provider 的策略」
作者表明自己團隊的產品就是那個經過評估後斷言不需要跨 Cloud Provider 策略的團隊,同時目前沒有往這個方向去追求的打算。
同時作者也不認為 K8s 是一個能夠有效達成這個任務的工具。舉例來說,光 Storage 每家的做法都不同,而 K8s 沒有辦法完全將這些差異性給抽象畫,這意味者開發者終究還是要針對這些細節去處理。
Hybrid Cloud Readiness
管理混合雲(Public Cloud + Private Cloud based on Bare-Metal servers)是作者認為一個很合理使用 K8s 的理由,畢竟這種用法就跟當初 Google Borg 用法一致,是經過驗證可行的。
所以 Ably 如果有計畫要維護自己的資料中心時,底層就會考慮使用 Kubernetes 來管理服務。畢竟這時候沒有任何 Cloud Provider 提供任何好像的功能。
不過 Ably 目前沒有任何計畫,所以這個優點也沒有辦法幫助到團隊
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團隊已經大量使用 Terraform, CloudFormation 來達成 IaC,所以透過 k8s YAML 來維護各種架構不是一個必要且真的好用的方式。
Access to a large and active community
另外一個很多人鼓吹 K8S 的好處就是有龐大的使用者社群,社群內有各種問題分享與探討。
作者認為
a. AWS 的使用者社群數量是高於 Kubernetes
b. 很多情況下,一個迭代太快速的產品其實也不一定對團隊有太大的幫助。
c. 很多人都使用 k8s,但是真正理解 k8s 的人微乎其微,所以想要透過社群來幫忙解決問題其實比你想像的還要難,畢竟裡面的問題太雜,很多時候根本很難找到一個真正有效的答案。
Added Costs of Kubernetes
為了轉移到 K8s, 團隊需要一個全新的 team 來維護 k8s 叢集以及使用到的所有基本服務。舉例來說,EKS, VPN CNI, AWS LB 帶來的網路好處並不是啟動 EKS 就會有的,
還必須要安裝相關的 Controller 並且進行設定,這些都是額外的維運成本。
如果找其他的服務供應商來管理 Kubernetes,這意味公司就要花費更多的$$來處理,所以對團隊來說,金錢與工作量都會提高,不同的解決方式只是這兩個指標的比例不同而已。
結論:
1. Ably 覺得 Kubernetes 做得很好,但是團隊目前沒有任何計畫去使用它,至少目前這階段沒有看到任何實質好處
2. 仔細評估後會發現,導入 k8s 其實也會帶出不少管理上的問題,反而並沒有減輕本來的負擔
成本效果分析舉例 在 StockFeel 股感知識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電影或遊戲裡的駭客幾乎無所不能,無論是想要竊取隱私資料、國際企業的商業機密等等,只要一台電腦就能夠通通搞定。雖然說只是效果,但記得之前我們影片所聊到台灣要發展的六大產業裡面,就包含了「資安」這一塊產業。各位有想過為什麼嗎?感覺起來資安比起綠能、生技好像沒什麼重要啊?所以這次就想跟大家聊聊為什麼。
#資安 #國安 #資訊安全 #防毒軟體
資安對於國家或企業來說,就像保險例子一樣:平常發生的機率也許不高,但是一旦發生了,就會造成巨大或麻煩的損害。舉例來說,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就充滿了資安爭議,根據美國當局調查,無論是俄羅斯政府又或是劍橋分析公司,他們兩者的共同點,就是都曾透過竊取或利用美國人民的隱私資料,在社群平台上影響投票結果。在企業部分,2018年台積電機台中毒事件,那時雖快速解決,但出貨延遲影響的數字,可是高達78億元之多。另外今年也發生了中油、台塑的公司系統遭駭客入侵的事件。這些事件所帶來的隱藏成本將遠遠高於表面上的損失。
股感:https://www.stockfeel.com.tw/
股感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tockFeel.page/?fref=ts
股感IG:https://www.instagram.com/stockfeel/
股感Line:http://line.me/ti/p/@mup7228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