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學」雖然只是民俗信仰,但姓名往往也反映了不同時代、世代對於姓名的偏好,甚至也可能影響到人們具體的生活乃至於職涯。
這批來自BBC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姓名在美國與英國所反映出來的社會階級乃至於職涯影響力,這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台灣與華人社會中的「姓名學」又代表了什麼?
----------------------------
美國西北大學政策研究學院院長大衛·菲戈裏奧(David Figlio)曾經開展過幾項針對姓名影響的研究。
他首先調查了藍領階層或非洲裔美國人慣用的名字。例如,窮人喜歡用有isha(例如Lakisha)後綴的名字,含單引號的名字(例如Du'Quan)也是如此。
然後,他比較了分別取藍領名字和中產階級名字的同胞兄弟姐妹,發現取藍領名字的兒童在學校裏的表現比取中產階級名字的兄弟姐妹要差。「這不僅僅是由於藍領家庭會給兒童取藍領名字,」菲戈裏奧說,同時還與社會對不同名字所具有的階層內涵存在的期望差異有關。
針對牛津大學學生所做的一項研究證實,這種效應已經超出了學校的範圍。格里高利·克拉克(Gregory Clark)把該校2008-2013年1.4萬名學生的名字與社會人群進行了對比。他發現,牛津大學學生裏叫Eleanor的比例是社會平均比例的三倍,其他高比例名字還包括Peter、 Simon、Anna 和Katherine。而Shane、Shannon、Paige和Jade的比例則較低。Jade的比例甚至不到社會平均比例的30分之一。
除階層外,你的名字是否簡單易讀也會對你的人生際遇產生影響。
有研究在調查了49位成人(大部分為亞裔美國人)的就學經歷後發現,讀錯學生名字的教師會被學生戴上「廣泛種族攻擊」的帽子。很多人都曾在學校因為其名字而遭遇包括被教師讀錯名字在內的「廣泛種族攻擊」,從而導致孤立感和焦慮等一系列情緒問題。
菲戈裏奧稱,名字對人的影響在畢業後會依然持續。「名字效應在學校裏很常見,即便教師與學生頻繁互動仍然如此。人們會根據名字評價一個人,這種習慣很難消失。」
兩位研究者發現,這種偏見在成年人中也屢見不鮮。他們把兩類不同的簡歷分別寄給了波士頓和芝加哥的報社,並在報紙求職專欄發佈;其中一類簡歷上的姓名是典型的白人名字 - 例如艾米麗·威爾士(Emily Walsh)和格雷格·貝克(Greg Baker) ;另一類簡歷上的姓名則有明顯的非洲裔特色,例如拉吉莎·華盛頓(Lakisha Washington)或賈馬爾·瓊斯(Jamal Jones)。
他們記錄了對各個求職廣告的回復,然後發現「艾米麗」和「格雷格」收到的面試邀約數量是「拉吉莎」和「賈馬爾」的兩倍。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6014892?fbclid=IwAR1HJxqTvvliLHbx-PuMEz6q_s-vWOAtltkHkKz96se0uvEpdeQvtozHjpI
我是大衛廣告面試 在 貴婦出走日記 Travel Like A Lad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工作有感:小公司就不夠大公司好嗎?】
身邊有位廣告界出身的好友上年自立門戶了,公司現在有4個人。靠著團隊的毅力已經成功做了好幾個project,聽著他們的業績,我覺得是很不錯的!最近,她接了一個大型活動的標書, 由於他們的強項是 creativity, 至於event management 跟production 的經驗不多,所以便尋求我的合作。
每一次交 tender, 基本上都要把所有idea想好、計劃好、圖畫好,雖說是 proposal, 但事實是一個完成品,然後還要給客人慢慢挑選或者可以說是挑剔。
這次,我陪了他們去做proposal presentation,創意部份我沒有參予,我主要是負責Q&A session, 如果客人問到製作上比較技術性的問題,我可以代答。
所有「大機構」基本上都很相似,每次選擇一個service provider 的時候,他們規定起碼要找三間公司比較。然後,他們會發放一些厚曡曡的文件附帶一堆堆條款,重點是他們每次都是很急的,都是給你一個很tight的時間去交那份proposal。所以你終於明白為甚麼所有 agency 都會做到通宵達旦嗎?每次我填那些文件的時候,也覺得自己在考試,寫錯一項就可能會被 disqualifed。
通過了「筆試」之後,他們會找你「面試」,即是 presentation。真的跟你考口試差不多,通常都有4-6個人「考官」坐在一張長檯,第一個session 給你20分鐘時間,讓你自己盡力地推銷,第二個 session 就是Q&A,看看他們有甚麼 challenge你啊!
當然,這次的陣容,我們都心裡有數。我們最輸蝕的位就是公司太細太新,不是人人都願意 take risk 用我們。而我們三位80後女生,即使如何表現成熟,還是可能會給人感覺有點「柴娃娃」。
Present 過後,客戶第一個問題,如我所料,就是問她公司有多少人。朋友很誠實的答有4個,然後也很誠實的說因為經驗及人手不足,所以找了我這個 event partner 一起做好這個 event。之後差不多所有問題都是針對我們的人手及合作模式,甚至問究竟公司的流動資金夠嗎?他們就是表現到信不過我們,覺得我們不靠譜,怎樣可能將公司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活動交託給我們呢?
事後我們打定輸數,當多一個 pitching 經驗吧!但幾天後,朋友竟然跟我說中job了!客戶選了我們!有!眼!光!
我相信只要有誠意及實力,大機構是願意嘗試跟新公司合作的!大家要一起努力啊!至於我的公司轉眼就快7週年了,小規模地經營,經歷過一些人事變動,也經歷過很多失敗,現在得到很多客戶信任並漸入佳景,所以才有這麼多時間貴婦式到處旅遊啊!
前陣子,忙裡偷閒地看了 ViuTv 的「前度」。劇情主要是談情說愛,但當中有說到大衛的工作。他在一家小型的酒廠工作,很想把酒賣到大型連鎖式的餐廳。餐廳老闆第一次就留難他並拒絕了,大衛覺得他沒有心合作,本來想放棄,但維珍說既然他願意見你,即是代表他是在給你機會。所以大衛再次準備更好的酒再度探訪餐廳老闆。而他跟餐廳老闆說的一段話,也是我內心的話。
我們這些小公司絕不比任何一家大公司差!每個客人都來得不易,都是我們尊貴的客戶,一定更用心用力跟好每一個 project,以行動證明我們的實力。不是說大公司的員工不夠好,而是他們總是有更多更大的project在身,不能花時間到每一個客戶身上。
所以,請相信我們!
#工作有感 #前度 #人家看愛情論 #我看工作論 #人家看不起你便要更努力 #守業比創業更難 #共勉之 #我有私心 #cap大衛圖
我是大衛廣告面試 在 亞洲財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記者臥底 相親節目內幕 嘉賓都是編導的棋子
文 | 黃金秋
記者臥底相親節目,揭秘從報名、面試、外拍、現場、錄製到播後等各個環節的細節內幕,曝光浪漫感人的婚戀情感節目,其實是拿相親做噱頭的公眾娛樂奇葩秀。
節目上極具戲劇性的浪漫與衝突,大多由編導設計。表面的熱鬧後面,有很深的利益關係。
中國的婚戀網站有三大巨頭:珍愛網、世紀佳緣、百合網。
它們要維持自身的品牌效應,就必須長期利用相親節目打廣告,而各大衛視缺乏人力去搜集各類嘉賓,只能委托婚戀網站海選註冊會員,完成初選。
根據百合網的數字,每年通過衛視相親節目,增加一百萬的註冊會員!
「這種合作是雙贏的,節目組很難短時間內找到自己想要的選手,我們可以按照他們的需求提供各類選手,有很多節目組都是主動找我們的。如今我們一年能增長會員1000萬左右,其中10%,至少100萬,是節目給我們帶來的。」百合網高管田範江說。
详见:http://www.asft.cc/culture…/20150402-huangjingqiu-jizhewo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