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en皇后樂團於1976年的歌曲,
這首歌當年在英國排行榜上進了第二名,
卻是最受廣大聽眾歡迎,
畢竟這是Queen相當大膽的作品,
那時候搖滾樂團是不會做這種
#詩歌福音音樂,
但Queen用這首歌告訴大家,福音音樂也可以朗朗上口,流傳百世,雖然歌詞內容依然是以流行為主,
Freddie獨特又廣的音域(四個八度音),
讓這首歌近乎完美。
這首歌是受Aretha Franklin影響所寫出來的,
可是由Freddie創作之下,
Somebody To Love有著Queen的靈魂在裡面,
並不會太過雷同於他所崇拜的歌手,
變得相當獨特又好聽的全新歌曲。
Queen - Somebody To Love
Can anybody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有誰能幫我找個人來愛?
Each morning I get up I die a little
每天早晨起床,我就更加消沉
Can barely stand on my feet
甚至站不起來
(Take a look at yourself in the mirror and cry)
Take a look in the mirror and cry
瞥見鏡中的自己,不禁哭了起來
Lord what you're doing to me
上帝,你對我做了什麼?!
I have spent all my years in believing you
我花了一輩子信仰祢
But I just can't get no relief, Lord
卻得不到任何解脫,主阿
Somebody (somebody)
有誰(來人阿)
Ooh somebody (somebody)
哦~有沒有人
Can anybody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有誰能幫我找個人來愛?
I work hard (he works hard)
Every day of my life
這一生,我每天都努力工作
I work til' I ache my bones
At the end (at the end of the day)
工作到腰酸背痛(直到一天結束)
I take home my hard-earned pay all on my own (goes home on his own)
然後把辛苦掙來的錢拿回家
I get down (down) on my knees (knees)
整個人累倒在地
And I start to pray (praise the Lord)
並跪下開始禱告
Til' the tears run down from my eyes, Lord
直到眼底淚如雨下
Somebody (somebody)
有誰(來人阿)
Ooh somebody (somebody)
哦~有沒有人
Can anybody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有誰能幫我找個人來愛?
(He works hard)
(他努力的工作)
Everyday (everyday)
沒日沒夜
I try and I try and I try
我不斷不斷的嘗試著
But everybody wants to put me down
但每個人都想把我否定掉
They say I'm goin' crazy
大家都說我根本就瘋了
They say I got a lot of water in my brain
都說什麼我腦袋進水了有毛病
No, I got no common sense
不,我根本就無法思考
(He's got) Got nobody left to believe
沒人可以讓我相信
No, no, no, no
(Oh Lord)
噢!上帝
Ooh somebody
哦~~有誰
Ooh (somebody)
Anybody find me
有沒有人
Somebody to love
能幫我找個人來愛阿
(Anybody find me someone to love)
Got no feel, I got no rhythm
失去感覺了,我抓不到節奏感
I just keep losing my beat (just keep losing and losing)
慢慢的不知所措(越來越迷惘)
I'm okay, I'm alright (he's alright, he's alright)
我沒事,我真的可以
I ain't gonna face no defeat (yeah, yeah)
不願承認被擊倒
I just gotta get out of this prison cell
我必須掙脫這牢籠
Someday I'm gonna be free, Lord
總有一天我會得到自由,上帝!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Somebody (somebody)
Somebody (somebody)
Somebody (find me)
(Somebody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Can (anybody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Ooh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Every somebody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Somebody, somebody, somebody to love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Find me, find me, find me, find me,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Ooh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Somebody find me,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Anybody, anywhere, anybody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Find me, find me, find me
SHARE THIS Facebook
#QUEEN
https://youtu.be/kijpcUv-b8M
我的靈魂是愛做的 dvd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 分手」
奇怪啊總是記得一些分手的前兆,比如在一個從沒去過的高檔餐廳,遇到精神散漫的服務生,牛排特別難嚼,蝦子不新鮮,有人一直在發脾氣。比如一次好不容易才等到的兩人出遊,頭兩天都非常美好,回程那天卻在火車站鬧翻了。比如,意外地提早下班回家,本想說去租個DVD,可是店裡公休,沒辦法先回家吧,卻撞見不該見到的。
有痛分手,無痛分手,自願分手,強迫分手,主動分手,被動分手。
怎麼分都痛。
猶記那時光,那畫面,那慢動作近乎停格永遠也轉不過去的悲傷畫面,突然有人開口:「我們分手吧」,幾個字已經在其中一個人心裡醞釀很久,或者是天外飛來一句台詞,說出口的那人自己也嚇了一跳。
難道事前並無徵兆?
「有問題已經很久了」。
「但為什麼總是第三者出現時才要提分手?」
「有外遇的人不一定錯。」
都有道理。但痛苦是一樣的。
夾雜了第三人的分手總是比較慘烈。
「這不是我要的人生」你對著鏡子說,聲音沒發出來,「我們分手吧!」你又說,難道不是因為愛上其他人?「不,不」你疊聲說,你要自己堅強起來,這次無論如何不以外遇作為遁逃。留下來面對問題。
但要怎麼面對?
「本來很愛後來不愛了」「還是愛你但好像不是那種愛」「你很好不好的人是我」,
「你很愛我可是我不快樂」
有很多說法,但沒有一種方式不造成傷害,怎麼辦?「他會死的」你想到,多少次他說過分手就去死,你赫然驚覺自己沒有路可走了。
他會死嗎?如果…..
生活變得一片混亂,生活變成一種掩飾,生活充滿了謊言,生活變成需要逃避的日常,生活已然成為看不見出路的黑暗隧道。而任何一個路過的人可能成為你衝出去呼救的對象,但你呼救的方式卻變成了「曖昧」。說「我愛上別人了」好像就是比「我覺得不愛你了」容易,更省力的方式是順水漂流,等到被發現了,強迫分手。
年輕的我們,就是無法面對愛的問題,因為每一個問題都是大栽問。於是以為換個對象一切都會好辦。
「可是他那麼愛我」,「為什麼我只想分手?」
這是世間難以解說的謎之一,但我想,有一種愛的失去會讓人心碎近乎死亡,但有些人,卻是即使自己背負著地獄般的痛苦也不願以此威脅所愛之人留下來,我們的愛無法保證使對方快樂,但至少我們要知道當她不快樂時,她有選擇離開的自由。
自己軟弱也是,無法做出決定也是,離開了又回來弄得人更加心痛也是,明明是彼此的感情問題卻要拉下第三人作為脫身的藉口,感情是善變的沒錯,愛情的萌生理智也無法壓抑,但我們可以選擇,這段關係尚未結束,先讓另一段冷卻。
愛是不受威脅的,但我們也必須做到心安理得,愛不是立刻分手就能解除的承擔,但關係的改變確實可以使問題更加清楚,這些,從來都是選擇的問題。
不要為了貪圖,不要軟弱,不要自欺,當然也不欺人,愛有如明鏡,無論是以生命做威脅,或是把軟弱當藉口,或者只是漠視關係的變化,以為「你愛我就不能拋棄我」的怠惰,愛就這麼點滴從指縫洩漏了,掏空了。
「該怎麼辦?」
年輕時的我也因此到處逃竄,從一人逃向另一人,陷入更深的深淵,我也曾是那被留下來的人,眼睜睜看著別人快樂,我也曾咬破嘴唇硬逼著自己結束一段歹戲拖棚的關係,覺得這次自己一定會瘋,可能會死,我也曾…..
「每一次」我都以為自己沒救了,幸福是與我無緣的東西,曾經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使我變得殘破,不潔,將來沒有人會接受全部的我,真心愛我。
當你一次一次經過愛的試煉,倘若你一直仍相信著愛的美善,傷害會使你痛苦,卻無法摧毀你內在最珍貴的核心,你就是願意學習去愛,願意付出,你知道許多問題源自自己內心與過往,「現在能力不夠,但還會繼續努力」,你像個辛勤的學生不受挫折干擾,專注地學習。
不虛無,不自棄,不逃避,即使真的那樣了,也設法讓自己回來,經過漫長的痛苦迷失的時光,你依然注視著,努力尋找著,那茫霧中你曾經執著相信的一盞綠色燈光。
某一些分手是成全愛,因為不愛也是一種愛,即使無法成全愛,也成就了自己往另一段人生景況走去,你永遠不知道還會遭遇什麼,你現在很痛苦,還看不見將來。
將來是哪種你忽然回想,發現自己歷盡滄桑啊,卻依然天真,你胸口彷彿還堵著痛,還可以觸摸那些故事的輪廓,眼淚的苦鹹,但你還是完整的,你以為破裂的還完整地存在,你變成更為柔軟,堅毅,強大,自省的人,你懂得孤獨的力量,你體會過心的自癒功能,因為你真真守護著靈魂,那是誰也無法摧毀的,後來的你,就走進了自己也想像不到的遼闊天地中。
每一次分手都是珍貴的。那會讓你更靠近愛。
選自《戀愛課》
我的靈魂是愛做的 dvd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諾蘭或許不是疫情下我們所期待的電影院救世主,但他對於實體放映經驗的堅持卻是從一而終,儼然使他成為好萊塢產業界的暗黑騎士。
(文末抽電子書序號)
#克里斯多夫諾蘭,這個家喻戶曉、自帶票房的國際大導演,去年的最新力作《#天能》(#Tenet)原先被外界及影城大佬們期許能夠成為歐美影院重啟的開路先鋒,最終卻身先士卒,成為疫情反撲之下的陪葬先驅。
它在九月初踉蹌上映 ——當時美國僅 68% 的戲院有限度地營運 —— 首週末僅開出兩千萬美元的票房,遠低於《#黑暗騎士》的一億六千萬、《#全面啟動》的六千萬,甚至連《#敦克爾克大行動》也有五千萬。《天能》在諾蘭的堅持下於疫情尚未完全紓緩時發行上映,也釀下了諾蘭與長期合作片廠華納的第一個分歧點。
不僅票房不亮眼,《天能》的獎季之路也表現黯淡。即便科幻類型向來不討獎緣、故事情節也反應兩極,但大場面的實體特效與壯闊攝影、融合倒轉元素的配樂與聲音設計等技術項目,理論上都應該在好萊塢大片紛紛退檔的一年更加獲得注目。
就連《歡迎光臨奇幻城堡》的導演 Sean Baker 都讚嘆: 《天能》足以名列他心目中的年度代表作,「本應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然而,《天能》就連在自家優勢的 #英國影藝學院獎 都只能獲得一項提名,而最終則以兩項 #奧斯卡獎(最佳視覺效果獲獎、最佳美術設計提名)作收。
相較之下,《敦克爾克大行動》獲得八項奧斯卡提名(三項獲獎)、《#星際效應》獲得五項奧斯卡提名(一項獲獎)、《全面啟動》獲得八項奧斯卡提名(四項獲獎)、《黑暗騎士》獲得八項奧斯卡提名(兩項獲獎)。若屏除作品本身(影評評價依然有中上),究竟在本次獎季的宣傳與行銷策略上,《天能》出了什麼問題?
根據 indiewire 於三月的一篇深入報導顯示,去年11月當戲院已無法繼續苦撐營業時,諾蘭向華納請願,希望將原本已編列的獎季行銷預算拿來挹注《天能》的院線發行,好讓《天能》在戲院能夠播映更久。同時,也投入資金發行實體的藍光與 DVD 光碟(而拒絕上架串流平台)。
這連帶導致華納轉而將獎季宣傳重點挪往口碑後期發酵的《#猶大與黑色彌賽亞》,也因為《天能》已用罄原先編列的宣傳預算,華納就沒有寄送試看帶給奧斯卡會員(以及工會等其他評獎的產業團體),也不願意再花費 $12,500美金將《天能》上架至影藝學院的內部串流平台。同樣省略的,還有其他獎季常見的線上媒體訪談、虛擬映前映後座談、實體看板和線上廣告等。
這不僅導致《天能》在獎季前期幾乎無人聞問,少數提名的視效獎項甚至是視效公司自己花錢剪花絮跑宣傳,而當《天能》在 3/15 獲得兩項奧斯卡提名時,奧斯卡會員甚至無法在任何線上平台觀賞這部電影(當時《天能》唯一的串流計畫是奧斯卡頒獎後六天才會上架到 HBO Max)。
最終,在片場的斡旋下諾蘭還是妥協了,同意讓《天能》至少於三月底上架至奧斯卡會員內部的觀影平台,或許也才讓它最終有機會抱回至少一座獎項。而諾蘭與華納的恩怨卻越演越烈,在華納宣布 2021 年所有電影都會同步上架至 HBO Max 平台後,諾蘭不客氣地大力抨擊,指控華納不尊重與其合作的創作者,直指 HBO Max 是「最差勁的串流業者」。
諾蘭與華納的分道揚鑣看起來已成定局,但接下來他將在哪個新東家落腳?在各家紛紛轉戰串流、發展自家IP的時代,有足夠金流支持大成本原創製作,並願意尊重實體院線發行的片廠,大概只剩下索尼與環球。或許諾蘭會與昆汀塔倫提諾一起在索尼守護傳統發行的最後一片淨土。
現在回顧來看,諾蘭不惜葬送作品的獎項以及自身的榮辱,也要堅持大銀幕的觀影經驗。某方面而言,他正是好萊塢絕無僅有、最浪漫的靈魂之一。
⦿
最近疫情持續籠罩台灣,乖乖待在家是讓電影院能早日重啟營業的最佳方式。不妨也趁這個機會,好好閱讀幾本書,消消沈積在書架上那些買來尚未閱讀的「擺飾品」。
前些日子,感謝 野人文化 特地寄來了一本號稱影迷聖經等級的《#諾蘭變奏曲:#當代國際名導Christopher Nolan電影全書》。400頁全彩印刷的精裝本,不管是拿在手上或擺在書架上都是份量十足,但對於喜歡諾蘭的影迷來說,可以將諾蘭過去十來部作品的創作秘辛與導演的心路歷程一次收納,可說是必收藏的夢幻逸品。
諾蘭是出了名的重視個人隱私,過去幾十年在媒體的鎂光燈下,卻鮮少道出脫離作品以外的私事與想法。本書由美國影評人兼紐約大學電影系講師湯姆.邵恩(Tom Shone)撰寫,他在《敦克爾克大行動》後終於獲得諾蘭首肯,透過經年累月的訪談統整,他以導演歷年的作品為經、輔以導演童年與自身經驗為緯,從《#跟蹤》、《#記憶拼圖》,到《黑暗騎士》三部曲,再到近期的《敦克爾克大行動》和《天能》,完整爬梳幾十年來創作歷程當中的有趣靈感、回想與思辨。
像是寄宿學院的寢室經驗如何讓他聯想到《全面啟動》當中的集體做夢、《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如何受到《雙城記》的影響、一趟渡船之旅如何啟發了《敦克爾克大行動》的創作等等。每個篇章都充滿了有趣的豆知識、諾蘭自己的思路,以及作者自身的觀察與理論。如同一部諾蘭電影般,像拼圖一樣逐漸拼湊出完整的諾蘭面貌。
《1917》、《007:空降危機》導演山姆.曼德斯如此描述這本書:「《諾蘭變奏曲》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珍寶,是講述這位當代電影人的寶典。本書博學、繁複,有如迷宮,並開拓人們的眼界。世上最接近錯視藝術大師艾雪(Escher)作品的東西,就是諾蘭那顆不凡的腦袋。」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諾蘭迷的話,推薦可以看看這本書,讓你更深入認識那個常常被說作品「疏離冷冽、缺乏情感」,卻又一再讓主角背對鏡頭、掩飾內心波濤洶湧悲壯之情的幕後癡情男子——克里斯多夫諾蘭。
⦿
本書購買資訊:
75折❣️【誠品獨家.封面全彩精裝版】
https://reurl.cc/YW3NVD
75折❣️【博客來限定.獨家書衣精裝版】
https://reurl.cc/zb5RlN
博客來讀書日(每月27日),或會員日(每月7日)可再享折扣
🌍小資愛地球 - Readmoo 電子書
https://readmoo.com/book/210175898000101
⦿
這本書老實說定價比較高,我這邊向出版社爭取到兩本《諾蘭變奏曲》完整電子書,要回饋給各位影迷朋友。
🎁抽獎辦法:
Step ①:追蹤〈丹眼看電影〉。
Step ②:留言你最愛的諾蘭電影&推薦原因。記得 Tag 一位朋友喔!
Step ③:公開分享此篇貼文。
🎁截止及開獎日期:
6/6 (日)晚間 23:59 截止,
6/7 (一)公佈得獎名單,將抽出兩位,各獲得《諾蘭變奏曲》Readmoo 電子書兌換序號乙份。
#本專頁保有一切活動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