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 !!!
陳毓襄談台灣音樂教育
與陳毓襄約定訪談的地點是坐落於敦化南路上的一家咖啡廳,在門口佇立片刻後,陳毓襄出現了,她穿著一身深紅色的裝扮,在台北灰暗的水泥森林中顯得格外醒目。她熱切的向我們揮手,領著我們進入咖啡廳,選了一個靠窗的位子,接著服務生就遞給我們每人一本精緻的menu。
「這家咖啡廳是我在台灣常來的地方,雖然鄰近大馬路,但是一點也不會讓人覺得吵,而且店中的裝潢也很精緻。」陳毓襄很親切地跟我們說著,環顧了一下四周,的確,這家店給人一種典雅高貴的感覺。
「不僅如此,最特別的是……」她隨手翻開了menu,我們也翻開了手邊的menu。
「你看,這家店的花草茶非常的特別,不但好喝,而且每一種都取了一個羅曼蒂克的名字。」陳毓襄說。
真的,每一種花草茶都被冠上了浪漫的雅稱,像月光奏鳴曲、紫屋魔戀等等……於是我們就各點了一壺自己覺得最浪漫的花草茶,期待能有一次浪漫的訪談。畢竟跟陳毓襄是第一次見面,她的個性是嚴肅,還是隨和,這點在之前讀過的報導中所不得而知的,真擔心她不能接受我們這種“聊天式”的訪談。
「你們可以發問啦~」陳毓襄說。
「其實我在家有擬一些問題。」程泰說,沒想到程泰這小子竟然留了一手。
「請問妳喜歡什麼顏色?」程泰接著問。
「真……真的嗎……真的要問我這個問題嗎?」陳毓襄顯得有些錯愕,臉上彷彿出現了小丸子般的線條,原來是程泰式的幽默,我跟家妤都發出會心的一笑,化解了初次見面尷尬的氣氛。
「沒有啦~只是開玩笑而已~」程泰笑著回答,陳毓襄也看出了端倪,也笑著說:「哈~你可以照著問題問,而我個人一直覺得越沒有計劃性越好。當然,你要有一個方向,在彈琴表演也是,只要有一個基本的計劃就好,不要有太detail的計劃,這個音要者麼彈,這個樂句要怎麼彈,然後通通計劃好,每次上台都照著這個計劃彈一樣的。當然,這樣比較安全,但是同樣的也限制了自己,像有些人就特別有計劃性,這樣是比較好一點,那我自己就屬於比較沒有計劃性,這樣好像有點不太好,但也有好處…… 」
「嗯……像計劃好後常常會發生意想不到的突發狀況……」我說。
「這時就不得不改變方向了,尤其是在台上表演,最好的、最Top的藝術家,我現在已經不是指鋼琴家或演奏家,就是在台上能有臨時的一種感覺,那些都不是可以計劃得出來的,是非常Impromptu。」陳毓襄接著說,沒想到她的想法跟我們那麼的不謀而合,真是謝天謝地呀!
「那請問您除了彈琴之外,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嗜好呢?」家妤問。
「我有什麼特別的嗜好……其實我每天彈完琴,就沒什麼精神去做特別的事情。我真的這樣覺得,我有做很多別種事情,但都不是做得很好,不是很用心的在做,都只是消磨時間而已,像我學很多別國語言;我很喜歡運動方面,也常去運動;我是學佛的,所以我常常看佛學方面的書,但這些我都不是很積極的當成很大的嗜好在經營,只是偶爾用來打發時間,這樣比較輕鬆,真的,彈琴真的用了太多的精神,我用了我全部的體力、靈魂,通通用上去,彈完就沒力了…………體力可能還有,但精神就沒有了……」陳毓襄回答。
「那這次回台灣,除了開演奏會之外,還有其他的計劃嗎?」我問道。
「這一次回台灣最主要是評審、演奏、上課、採訪……很多採訪,在我演奏之前,幾乎一個禮拜兩、三次吧,大概每隔一天就有一次。」陳毓襄說。
「如果開聯合記者會可能會比較輕鬆吧~」我說。
「有~開了兩次,但是他們在記者會上都不問問題,都要求專訪,大概是害羞吧~」陳毓襄笑了笑,這時服務生也送上我們所點的花草茶了。
【音樂理念及對台灣音樂環境的看法】
看著晶瑩剔透的水晶茶壺裡,裝著金黃色、淡紅色的液體,仔細看,裡面還有一片片不知名的花草在那浮浮沉沉,在燈光的照耀下更顯得美麗,倒一些在鍍金邊的雕花骨磁杯中,一股暖暖的香氣撲鼻而來,輕啜一口,讓人神清氣爽,彷彿置身在一個不可思議的國度中。
「其實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就音樂而言,大多數的人都只有注重技巧性方面,比較忽略一首樂曲的內涵,您對於詮釋樂曲的內涵有什麼獨到的見解或看法呢?」我問道。
「哇!你的問得好專業喔!」陳毓襄有點驚訝地說。「對於詮釋音樂的靈感,我覺得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像有的人是要從大自然中找尋,自己一個人閉關個三、五年或二、三十年,然後,他就從自己的內在找到他的靈感;但也有的人,每天往外跑,朋友很多,做很多事情,英文叫street smart,就是他的社會經驗很豐富,但是他彈出來的音樂是很膚淺的,所以,有時候我也搞不清楚,什麼是什麼可以讓人生成長呢?還是說要看很多書呢?還是要常到博物館、聽音樂會等……用一些我覺得基本要做到的,但也是比較死板的方法。那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人和人之間的感覺,像我今天和你們坐在這裡聊天,同時我也在感受現在的氣氛,你們的表情、談話的內容乃至於周圍的人、物,我覺得都對我是十分重要的,就是我和他人在一起所接觸到的感受,這些是我靈感的泉源。像我以前曾經有一個老師,他彈得非常非常的好,但是他的靈感只能從愛情方面得到,那就完蛋了……他就是一輩子都在談戀愛,就好像在我們印象裡典型的藝術家一樣,Picasso聽說他的靈感也是從這方面而來的。有的是從文學方面來的,看艱深的什麼英國、俄國、法國文學。像俄國有一個女鋼琴家Maria Yudina,是非常獨特的一個人,像他的靈感就完全是從宗教、文學方面來的,她是一名著名的演奏家,當時大家都非常喜歡她彈的琴,她有自己的想法,她把賺的錢全部給人家,她的生活目的就是為了宗教與藝術。像當時俄國那一位寫齊瓦哥醫生的作家,是她很喜歡的作家,結果被俄國共產黨放逐出去,Maria Yudina就很生氣,在她演奏會上就向大家宣佈『今天晚上我不彈琴,我來讀齊瓦哥醫生這本書給大家聽!』說不定她的靈感就是從宗教及文學得來的,這是每個人都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認識自己是很重要的!」陳毓襄一口氣把她的想法講出來,把這麼抽象的問題回答得如此具體,真是令人佩服。
「那請您談談對台灣音樂環境的看法呢?」家妤問。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從很多方面來講,我覺得台灣的社會似乎太保守了,不適合學音樂、學藝術。或許你們生活在台灣的環境裡,更能體會這種感覺吧。」她語重心長地表示。
「的確,在台灣普遍認為學藝術、音樂,都是沒前途的行業……因為這些行業將來很難賺得到大錢。」我也有感而發。
「嗯……事實上也是也是如此,可能是價值觀不同吧……我覺得在台灣的社會是很恐慌的,在這樣的環境,是很難靜下心情來認識自己,來接觸自己比較內心的、靈性的方面。台灣好像太“實際”了一點,太注重物質上的擁有,真的很缺乏文化、藝術方面的,日常生活缺乏了這個,就不適合藝術家發展。所以,我每次回來台灣,我就很緊張,因為我覺得我會退步很多……我會很想回去美國,或國外的地方……我覺得我們人每天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很重要,不是偶爾一次,每天的生活環境很重要,從小的生活環境都是在培養你日後的氣質,這非常重要,這不是我可以教給學生的東西。像學生跟我上課,我可以教他這裡要怎麼彈,大小聲、輕重、快慢等等……這些我可以教,但是如果我再怎麼教他,而他自己沒那種藝術上的感覺,他也是彈不出來。就像一個人你要把她打扮漂亮,買件名牌衣服給她穿,買個名牌皮包給她戴,買雙名牌的鞋子給她穿,全身上下全部是名牌的,但是看起來還是不太對,因為氣質就是不對……」陳毓襄接著說。
「說不定一走起路來就穿幫了……」我說,大家都笑了。
「對!所以我可以對學生講,整首樂曲從頭到尾每個音要怎麼彈,這個音要什麼時侯彈,這個音比較輕、比較重,都可以跟你講,但你彈出來還是不會像,因為這跟天份,或是你在什麼環境之下成長有關,會讓你有沒有那種幻想力,有沒有那種感覺在裡面。我覺得國內的學生,缺乏的都是內在的感覺,反而我覺得小孩子彈的比較好,到了高中、大學的學生,我覺得很難教,不知道從哪裡教起,好像要從頭教起,但不是指基礎技巧方面,而是要跟他們從頭談談人生、藝術、文化、哲學方面,這應該是他們十年,二十年累積學來的東西,而非短短的幾個小時就可以講完。所以我常常想,在台灣那麼功利的環境下的學生怎麼辦呢?難道每個都要去國外嗎?我真的想了很久,如果缺乏這種藝術的感覺、一種抓不到的感覺,就很難突破,就只能彈到某一種程度而已,所以等到18、20歲的時候,就達到一個瓶頸,因為裡面沒東西了。」陳毓襄稍微停頓,喝了一口茶。
「像我覺得台灣有些有天賦的學生,其實彈的也滿有內涵,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達不到藝術最Top的境界……我常在想,台灣學鋼琴的人那麼多,出國留學的也那麼多,但是最後成功的,在世界上成名的卻沒幾個,所以說為什麼音樂系的人很危險,因為他們的世界就是這麼窄的。我也想過很多,因為以前我也是在茱麗亞音樂學院唸書,看到的人都是音樂系的,大家所講的、所聽的就是那些話,還好是我很早就開始演奏,並沒有常在學校,所以我看得很多,感受也很多,我覺得那些經歷給了我很多靈感。在台灣這樣的環境之下,要學音樂、藝術方面,你們是不是會覺得很困難,要怎麼樣克服,怎麼樣突破,你們覺得呢?」陳毓襄停了下來,從她的眼神當中,彷彿想向我們當中尋求一個解答……
這樣的問題真是令人不知從何回答是好,這是一個牽涉大環境的問題呀,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完的,也很難提出解決之道……我試著去解釋:「嗯……就以古典音樂來講,在台灣大家都不太重視,雖然有很多CD行在賣古典音樂的CD,也有專門撥放古典音樂的廣播頻道,一流的國家音樂廳,但在台灣欣賞古典音樂的人總是不多,對他們而言,或許是從小到大的教育沒有把欣賞古典音樂的種子散撥在他們的心中,又身處在一個唯利是圖的環境的關係吧……使得他們不僅不懂,也不願去接觸這樣的音樂。就像我身旁的同學,除了我們對古典音樂有興趣的社團同學外,會常常去聽音樂會、去討論,然而與其他的同學、朋友,如果硬要說日常生活上有什麼“藝術性”休閒活動,大概只有去KTV唱歌吧……」大家又是一陣笑聲……
「真的?其實這個問題我一直研究了很久,像這一次我回來台灣兩個月,可以說是最久的一次,對台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比較瞭解一點,所以我現在知道為什麼,我找出答案了……我覺得我們每個人每天看到的、聽到的很重要,台灣不是一個講求“美”的地方,台灣很好住,可以住得很舒服,但是我們在路上所看到的都不是很美的,甚至很雜亂,但是如果你在歐洲,你在路上看到的建築物、公園等等……這些都是很美的,在這兩種不同的環境之下成長,所看到的會帶給你不同的感覺。再來是你所聽到的,我們人每天聽到最多的,就是人講話的聲音,比較台灣人講話的話題跟西方人講話的話題,好像完全不一樣,台灣人最常討論股票、高爾夫球、政治這些……在這兩種不同環境生長的音樂家,詮釋音樂一定完全不一樣。所以我一直有一種感覺,我覺得我對台灣有一種任務,就是對台灣一些晚輩的音樂家,我想栽培他們……」陳毓襄說。
「那可不可以談談您這次擔任蕭邦鋼琴大賽評審完後的感想呢?」家妤問。
「我覺得這一次聽完這個比賽之後,我對台灣的音樂的教育界滿失望的。雖然有些彈得很好,但我有時候可以看得出來他們以後沒辦法發展,因為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一個人能夠發展,他現在好不好並不重要。我在給參賽者分數時,我也是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像其他的裁判可會說,這個參賽者今天他的蕭邦Polonaise彈得不好,不像Polonaise,所以給他比較低分。那我會說,不,我覺得這個人他很有潛力、很有才華,說不定只是他的老師教他的Polonaise不太對,用錯踏板呀,但這都是可以改的,只要他有才華,他就是可以發展的,我是注重這一方面,要不斷的進步…………我覺得或許不單單只是台灣音樂界的關係,是整個社會環境的關係。」她說。
「還有這次還有一個很好玩的現象,參賽者的家長他們討論的話題都是你女兒彈什麼曲子,我小孩得第幾名,這次比賽好像是媽媽在比賽一樣,連外國評審都在笑我們台灣,說你們這簡直是媽媽在比賽嘛,而且他們都有辦法拿到我們評審給的成績,然後開始比較為什麼這個評審給她多少分、那個評審又為什麼給她多少分等等……從來沒有人關心這首曲子蕭邦是怎麼彈的,哪個人彈蕭邦夜曲比較優美,哪個人彈得真的很動人,從來沒有人講過這個,大家討論的話題都是很膚淺的……」陳毓襄說完,露出了無奈的表情。
「這又回到剛才的主題,就是我們人每天所聽到的很重要,像在歐洲,特別是東歐那個地方,那裡的話題可以說一半以上是在講文學方面的、音樂方面的、藝術方面的,連計程車司機都知道一些文學方面的作家,那他們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長大的,他們都可以把他們的感受用文字表現出來。在台灣,我覺得這兒的人比較少去接觸自己靈性方面的感受,而這點對一個音樂家而言是最重要的,沒有辦法突破這個,就只能當一個鋼琴家而已,沒法做到一個音樂家、藝術家,這是不管多好的老師都沒法教你的……像我在教的一些學生彈蕭邦的夜曲,曲子裡面很多很細膩的感受,是非常有靈性的,然而我再怎麼講,真的是用了我全部可以形容的字去講,但是他們還是沒有辦法去感覺到,所以很多東西真的不能用教的……要自己感受到才行……」陳毓襄說。
程泰清清喉嚨,向陳毓襄問道:「您剛才提到環境對一個藝術家的重要性,那請問您個人覺得從人文環境,還是從自然環境能夠給妳音樂上的靈感呢?」
「嗯…………我覺得不一定就要像古時候的人,接觸到的都是大自然的,我覺得應該是跟你所接觸到的,都要跟“美”有所關係,成長時接觸越多種藝術形式越好。像我在紐約生活,我的朋友,除了音樂界的,還有許多作家、舞蹈家、劇作家等等……因為我覺得這些人比較有想像力,而我比較不喜歡很“實際”的人吧……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一些佛教的大師,去閉關個三、五年,就可以得到了一些啟示、想法,在音樂上我是不知道這樣的閉關有沒有效,說不定閉關個三、五年,真的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也說不一定~」陳毓襄笑著說。
「然後彈出“此音只有天上有”的音樂了~」我一旁附和著。
【台上演出與台下生活】
原本飄雨的台北天空,雨勢驟然變大,就灑下珍珠小球一般,打得遮陽斜棚啪啪作響,路上的行人紛紛加緊了腳步,撐傘的撐傘,躲雨的躲雨。原本空曠的咖啡廳,突然湧進了兩三桌客人而顯得擁擠,隔桌興高采烈的對談更讓周圍的氣氛變得更熱絡了。
「可不可以請您談談這次在國家音樂廳表演的蕭邦音樂會呢?這一次的音樂會我們社團有很多人去聽,看到曲目單,我們大家都很驚訝,下半場彈蕭邦的四首詼諧曲,連續四首急板的樂曲,您會不會覺得份量重了點呢?」我接著問。
「其實這個program不簡單,我自己都覺得滿難彈的,但是我有過同樣的program,一天表演兩次,而且還多加一首曲子。我在六月的時候,先在洛杉磯表演,再回台灣彈的。當時在洛杉磯當天下午彈一場,晚上彈一場,同樣這套曲目。」陳毓襄回答。
「哇~那體力一定耗費非常大了!」我不禁讚嘆。
「其實體力對我來說不是什麼問題,只是這個專注力比較難一點,因為在台上你必須投入一百percent的專注力。你看一場兩個鐘頭,兩場就四個鐘頭,你不能分心、不能有點閃失,我覺得是難在這方面,體力上的問題是還好。」陳毓襄說。
「對了,我曾經看過一些討論的文章,有人都認為您的演奏風格跟阿格麗希十分神似,您的看法是?」我再問道。
「噢~不是有些人,而是很多人都這樣覺得,我在外國表演時也有很多人跟我這樣說。」陳毓襄回答。
「我覺得妳們最大的共同點是詮釋樂曲的速度都很快,簡單的說就是很會飆啦~」我接著下去。
「哈~哈~人家是飆車,我是“飆琴”」語畢,又是一陣笑聲。
「像我就有一片阿格麗希彈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CD,第一樂章就整整比紀辛的版本快了5分鐘!」程泰說。
「哇!有這麼快多呀!」陳毓襄很驚訝的表示。
「對了,還記得您在蕭邦演奏會上彈的安可曲-蕭邦的波蘭舞曲《英雄》,您彈的速度真的是非常的快,特別是樂曲中段左手連續八度音的部分,十分的震撼!」我接著說。
「真的?我這次彈不快吧~」陳毓襄用懷疑的口吻說。
「真的!比起我們常聽到的阿胥肯那吉、波里尼的版本都要快上許多!」我堅定的回答。
「你是說這一次的音樂會嗎?我真的沒有彈快,因為我沒有練這一首曲子,這一首我本來沒有打算要彈,本來想彈巴拉基雷夫的伊斯拉美,然後藤田跟我說因為這是蕭邦節,所以整場都要彈蕭邦的,所以在中場休息的時候,我想那我就彈蕭邦的英雄好了,就趁休息空檔彈了一次。所以上台時我就想,好吧,既然沒練那我就彈慢一點好了!」
「什麼!」我、程泰、家妤都異口同聲的喊了出來,真難以想像原來這樣的速度,對陳毓襄而言竟然還是歸類於慢的,現在換我們驚訝得目瞪口呆了……
「哈~像你們剛才跟我講彈琴的風格像阿格麗希,其實我並沒有學她,我覺得只是我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很有“爆發性”,而且是沒有計劃的,她完全是沒計劃性的,她是覺得當時的感覺是什麼,她就表現出來,所以她每次彈的都不一樣,而且她很容易就爆發,表現在音樂上的起伏很大,在大聲的地方,處理得比較澎湃一點,反正就是比較有爆發性的彈法,我覺得我們是這方面比較像。可能跟個性也有點關係,像她的脾氣比較不好,所以就發洩在音樂裡面了……」她笑著回應之前的話題。
「學音樂的脾氣好像沒幾個好的!」念音樂系的家妤說話了。
「其實也不是學音樂的人脾氣就不好,只是比較有個性,表現在音樂裡面,所以只要一聽到音樂,就可以馬上知道一個人的個性~」陳毓襄開始解釋之前的那番話了。
「嗯,那請問您在日常生活中,會不會像您的音樂一樣,處處充滿了爆發性?」我好奇地問。
「哈~在日常生活中,我會比較“控制”一點,盡量把這種爆發性留給音樂方面吧~但是我覺得這是最難的一面,一個音樂家,最難克服的是台上和台下的balance,因為在台上他可以很自由的,來表現一切你想要表達的,但是在台下你就不能這個樣子,你不能像在台上表現那麼具有爆發力,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能那麼的熱情浪漫,不能過著這樣的生活。有的音樂家是這樣子,但是我是不選擇那種生活。有很多音樂家們不知道如何分別,所以他會把他的日常生活變得個他的音樂一樣,我覺得這樣很危險,但日常生活跟音樂又是一體之兩面,真的是很難分,難怪有的人就搞不清楚,所以,又要學音樂,又要很有智慧,很難啊……因為一個音樂家他是要接觸感性方面,比較少接觸理性方面。比較理性的音樂家,彈出來的感覺就比較冷……」陳毓襄很冷靜地分析音樂家的生活態度。
「提到理性與感性,您個人是比較欣賞理性的古典樂派,還是感性的浪漫樂派呢?」我問。
「像我彈的曲子,大概是浪漫派舒曼、布拉姆斯以後的,莫札特也是有彈,只是比較少表演,如果要表演,我大多選擇浪漫派的,在浪漫派以前的,我唯一會表演的就只有巴赫而已。我很喜歡巴赫的東西。我一直覺得音樂家有分兩種,一種是理性的、一種是感性的,真的有音樂家是非常理性的,他會分析樂曲,照著分析這樣彈,也是有人欣賞這一種的,像德奧派大都是屬於比較理性的,那蘇聯派的就是比較欣賞感性的。那我是完全、非常不欣賞這種講求理性的音樂家,我覺得音樂如果要講求理性,那到不如不要彈,去做其他事比較好,因為音樂主要就是要那種感覺。當然,也不能完全講求感覺而已,應該是求兩者的平衡,不然在台上會失控的,比如說沒什麼節奏啊,或技巧沒那麼好呀,聲音沒能控制好呀,所以同時兩樣都要有,只有比重的多寡而已,最重要的是那個平衡點要放在對的地方,不能控制到感情上。」陳毓襄很認真的回答。
「您剛說在浪漫樂派之前唯一會表演的只有巴赫而已,那巴赫的樂曲是哪點吸引您呢?」程泰問。
「我喜歡巴赫的樂曲是因為它對彈的人很有意思,要動到很多頭腦,它裡面有很多東西……怎麼講……隱壓的,就是很多是壓抑的感情放在樂曲裡面,你要去裡面把它找出來,裡面有許多豐富的感情,但是有些人看不到,在找出來的過程中很有意思!像俄國派的東西,拉赫曼尼諾夫、柴可夫斯基,他們的作品涵意就很明顯,很熱情的表現在外,而巴赫是藏在裡面的……」她說。
「目前在市面上可以買得到一片您灌錄的CD,是彈史特拉汶斯基及史克里亞賓的曲子,您還有灌其他的CD嗎?」家妤問。
「嗯……目前我就只有錄那一張CD而已,是在98年錄的,其實之前就有很多人找我錄音,只是我比較嚴格,不管是對錄音公司或自己,要求都比較高吧。」陳毓襄回答。
「那將來您有沒有希望要灌錄哪些樂曲呢?」程泰問。
「我想做一套蕭邦夜曲全集吧,因為我很喜歡蕭邦的夜曲,裡面有一些比較細膩的東西,是我想要表達的。為什麼我喜歡蕭邦夜曲呢?因為蕭邦夜曲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第一個,蕭邦夜曲就像流行歌一樣,很好聽,彈起來也不難,音符沒幾個,很簡單,慢慢的,學過鋼琴的或多或少都會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蕭邦夜曲也是非常難彈的,因為這些曲子是必須用到內心的一部份的,用音樂的語言來詮釋,有些文學家可以用文字來表達他內心的感受,我覺得我沒辦法用文字來表達這種感覺,但我可以用音樂的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感受給大家聽,這也是從音樂到藝術不同的境界,最難達成的。就我錄製的CD來講,像現在我覺得那些曲子我會彈得比那時候更好,當然,一個音樂家進步是理所當然的。像有些人是年輕的時候走的很快,彈的比較好,到老了就停頓了,有些人是年輕的時候彈的普通,但是到老的時候就走得比較快,彈的比較好。我覺得最近的一兩年,是我進步最快的時候,可能是到世界巡迴演奏,看的多的緣故吧~」
陳毓襄話鋒一轉「小時候,雖然別人都認為我的進步很快,但我自己都認為不夠,特別是在我國小四年級的時候移民到美國,東西文化衝突帶給我很大的困擾,自己跟自己掙扎了很久,總是覺得這個文化不對、那個文化不對,不知道哪種才是正確的,就這樣搞了很久,一直到最近幾年才比較好,探索的過程很久。因為我一直覺得東西文化兩邊都存在優缺點,讓我一直去尋找,而我這個人就是對玄的東西有興趣……」
「最後,想請問您的個人將來的目標是……」我問,想把今天的訪談做一個總結。
「其實我在12歲那年我就決定將來要成為一個藝術家,我很喜歡在舞台上表演的那種感覺,想要成為藝術家,先從鋼琴家,再來是音樂家,最後成為藝術家,但要如何上去,這是最難的,沒幾個人能達到,我現在也一直在尋找不同的方法在突破,藝術是永遠沒辦法到達結尾的,要一直不斷的突破才行!」陳毓襄說。
【後記】
感謝陳毓襄小姐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與我們談談音樂、談談人生。在對談中,讓我們對音樂家的認識,不再是刻板印象中那樣的高傲,取而代之的是充滿對生命的熱情及自我的探索,讓我們採訪小組對音樂與人生又有一層不同的看法~
也特別感謝陳毓襄的父親-陳伯伯,一直很熱心為素昧平生的我們安排與忙碌的陳毓襄訪問時間,並且還提供了很多珍貴的資料供我們參考,再次感謝陳伯伯的熱心相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eimeiwawa Multimedia 妹妹娃娃多媒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聽經典特調 第二季「我等到花兒也謝了」: https://kkbox.fm/usJnNa 「經典特調 第二季 第四話」:《我等到花兒也謝了》- Felipe Z. (Robokatz) x 王艷薇 Evangeline 張學友的經典作「我等到花兒也謝了」你們一定都聽過。在傷心難過的時候,誰...
我等到 花 兒 也謝了 ktv 在 梁茜雯 Jenny Chien-Wen Li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章分享。
http://www.facebook.com/tsuhsin.pan/posts/650223554993587
陳毓襄談台灣音樂教育
與陳毓襄約定訪談的地點是坐落於敦化南路上的一家咖啡廳,在門口佇立片刻後,陳毓襄出現了,她穿著一身深紅色的裝扮,在台北灰暗的水泥森林中顯得格外醒目。她熱切的向我們揮手,領著我們進入咖啡廳,選了一個靠窗的位子,接著服務生就遞給我們每人一本精緻的menu。
「這家咖啡廳是我在台灣常來的地方,雖然鄰近大馬路,但是一點也不會讓人覺得吵,而且店中的裝潢也很精緻。」陳毓襄很親切地跟我們說著,環顧了一下四周,的確,這家店給人一種典雅高貴的感覺。
「不僅如此,最特別的是……」她隨手翻開了menu,我們也翻開了手邊的menu。
「你看,這家店的花草茶非常的特別,不但好喝,而且每一種都取了一個羅曼蒂克的名字。」陳毓襄說。
真的,每一種花草茶都被冠上了浪漫的雅稱,像月光奏鳴曲、紫屋魔戀等等……於是我們就各點了一壺自己覺得最浪漫的花草茶,期待能有一次浪漫的訪談。畢竟跟陳毓襄是第一次見面,她的個性是嚴肅,還是隨和,這點在之前讀過的報導中所不得而知的,真擔心她不能接受我們這種“聊天式”的訪談。
「你們可以發問啦~」陳毓襄說。
「其實我在家有擬一些問題。」程泰說,沒想到程泰這小子竟然留了一手。
「請問妳喜歡什麼顏色?」程泰接著問。
「真……真的嗎……真的要問我這個問題嗎?」陳毓襄顯得有些錯愕,臉上彷彿出現了小丸子般的線條,原來是程泰式的幽默,我跟家妤都發出會心的一笑,化解了初次見面尷尬的氣氛。
「沒有啦~只是開玩笑而已~」程泰笑著回答,陳毓襄也看出了端倪,也笑著說:「哈~你可以照著問題問,而我個人一直覺得越沒有計劃性越好。當然,你要有一個方向,在彈琴表演也是,只要有一個基本的計劃就好,不要有太detail的計劃,這個音要者麼彈,這個樂句要怎麼彈,然後通通計劃好,每次上台都照著這個計劃彈一樣的。當然,這樣比較安全,但是同樣的也限制了自己,像有些人就特別有計劃性,這樣是比較好一點,那我自己就屬於比較沒有計劃性,這樣好像有點不太好,但也有好處…… 」
「嗯……像計劃好後常常會發生意想不到的突發狀況……」我說。
「這時就不得不改變方向了,尤其是在台上表演,最好的、最Top的藝術家,我現在已經不是指鋼琴家或演奏家,就是在台上能有臨時的一種感覺,那些都不是可以計劃得出來的,是非常Impromptu。」陳毓襄接著說,沒想到她的想法跟我們那麼的不謀而合,真是謝天謝地呀!
「那請問您除了彈琴之外,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嗜好呢?」家妤問。
「我有什麼特別的嗜好……其實我每天彈完琴,就沒什麼精神去做特別的事情。我真的這樣覺得,我有做很多別種事情,但都不是做得很好,不是很用心的在做,都只是消磨時間而已,像我學很多別國語言;我很喜歡運動方面,也常去運動;我是學佛的,所以我常常看佛學方面的書,但這些我都不是很積極的當成很大的嗜好在經營,只是偶爾用來打發時間,這樣比較輕鬆,真的,彈琴真的用了太多的精神,我用了我全部的體力、靈魂,通通用上去,彈完就沒力了…………體力可能還有,但精神就沒有了……」陳毓襄回答。
「那這次回台灣,除了開演奏會之外,還有其他的計劃嗎?」我問道。
「這一次回台灣最主要是評審、演奏、上課、採訪……很多採訪,在我演奏之前,幾乎一個禮拜兩、三次吧,大概每隔一天就有一次。」陳毓襄說。
「如果開聯合記者會可能會比較輕鬆吧~」我說。
「有~開了兩次,但是他們在記者會上都不問問題,都要求專訪,大概是害羞吧~」陳毓襄笑了笑,這時服務生也送上我們所點的花草茶了。
【音樂理念及對台灣音樂環境的看法】
看著晶瑩剔透的水晶茶壺裡,裝著金黃色、淡紅色的液體,仔細看,裡面還有一片片不知名的花草在那浮浮沉沉,在燈光的照耀下更顯得美麗,倒一些在鍍金邊的雕花骨磁杯中,一股暖暖的香氣撲鼻而來,輕啜一口,讓人神清氣爽,彷彿置身在一個不可思議的國度中。
「其實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就音樂而言,大多數的人都只有注重技巧性方面,比較忽略一首樂曲的內涵,您對於詮釋樂曲的內涵有什麼獨到的見解或看法呢?」我問道。
「哇!你的問得好專業喔!」陳毓襄有點驚訝地說。「對於詮釋音樂的靈感,我覺得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像有的人是要從大自然中找尋,自己一個人閉關個三、五年或二、三十年,然後,他就從自己的內在找到他的靈感;但也有的人,每天往外跑,朋友很多,做很多事情,英文叫street smart,就是他的社會經驗很豐富,但是他彈出來的音樂是很膚淺的,所以,有時候我也搞不清楚,什麼是什麼可以讓人生成長呢?還是說要看很多書呢?還是要常到博物館、聽音樂會等……用一些我覺得基本要做到的,但也是比較死板的方法。那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人和人之間的感覺,像我今天和你們坐在這裡聊天,同時我也在感受現在的氣氛,你們的表情、談話的內容乃至於周圍的人、物,我覺得都對我是十分重要的,就是我和他人在一起所接觸到的感受,這些是我靈感的泉源。像我以前曾經有一個老師,他彈得非常非常的好,但是他的靈感只能從愛情方面得到,那就完蛋了……他就是一輩子都在談戀愛,就好像在我們印象裡典型的藝術家一樣,Picasso聽說他的靈感也是從這方面而來的。有的是從文學方面來的,看艱深的什麼英國、俄國、法國文學。像俄國有一個女鋼琴家Maria Yudina,是非常獨特的一個人,像他的靈感就完全是從宗教、文學方面來的,她是一名著名的演奏家,當時大家都非常喜歡她彈的琴,她有自己的想法,她把賺的錢全部給人家,她的生活目的就是為了宗教與藝術。像當時俄國那一位寫齊瓦哥醫生的作家,是她很喜歡的作家,結果被俄國共產黨放逐出去,Maria Yudina就很生氣,在她演奏會上就向大家宣佈『今天晚上我不彈琴,我來讀齊瓦哥醫生這本書給大家聽!』說不定她的靈感就是從宗教及文學得來的,這是每個人都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認識自己是很重要的!」陳毓襄一口氣把她的想法講出來,把這麼抽象的問題回答得如此具體,真是令人佩服。
「那請您談談對台灣音樂環境的看法呢?」家妤問。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從很多方面來講,我覺得台灣的社會似乎太保守了,不適合學音樂、學藝術。或許你們生活在台灣的環境裡,更能體會這種感覺吧。」她語重心長地表示。
「的確,在台灣普遍認為學藝術、音樂,都是沒前途的行業……因為這些行業將來很難賺得到大錢。」我也有感而發。
「嗯……事實上也是也是如此,可能是價值觀不同吧……我覺得在台灣的社會是很恐慌的,在這樣的環境,是很難靜下心情來認識自己,來接觸自己比較內心的、靈性的方面。台灣好像太“實際”了一點,太注重物質上的擁有,真的很缺乏文化、藝術方面的,日常生活缺乏了這個,就不適合藝術家發展。所以,我每次回來台灣,我就很緊張,因為我覺得我會退步很多……我會很想回去美國,或國外的地方……我覺得我們人每天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很重要,不是偶爾一次,每天的生活環境很重要,從小的生活環境都是在培養你日後的氣質,這非常重要,這不是我可以教給學生的東西。像學生跟我上課,我可以教他這裡要怎麼彈,大小聲、輕重、快慢等等……這些我可以教,但是如果我再怎麼教他,而他自己沒那種藝術上的感覺,他也是彈不出來。就像一個人你要把她打扮漂亮,買件名牌衣服給她穿,買個名牌皮包給她戴,買雙名牌的鞋子給她穿,全身上下全部是名牌的,但是看起來還是不太對,因為氣質就是不對……」陳毓襄接著說。
「說不定一走起路來就穿幫了……」我說,大家都笑了。
「對!所以我可以對學生講,整首樂曲從頭到尾每個音要怎麼彈,這個音要什麼時侯彈,這個音比較輕、比較重,都可以跟你講,但你彈出來還是不會像,因為這跟天份,或是你在什麼環境之下成長有關,會讓你有沒有那種幻想力,有沒有那種感覺在裡面。我覺得國內的學生,缺乏的都是內在的感覺,反而我覺得小孩子彈的比較好,到了高中、大學的學生,我覺得很難教,不知道從哪裡教起,好像要從頭教起,但不是指基礎技巧方面,而是要跟他們從頭談談人生、藝術、文化、哲學方面,這應該是他們十年,二十年累積學來的東西,而非短短的幾個小時就可以講完。所以我常常想,在台灣那麼功利的環境下的學生怎麼辦呢?難道每個都要去國外嗎?我真的想了很久,如果缺乏這種藝術的感覺、一種抓不到的感覺,就很難突破,就只能彈到某一種程度而已,所以等到18、20歲的時候,就達到一個瓶頸,因為裡面沒東西了。」陳毓襄稍微停頓,喝了一口茶。
「像我覺得台灣有些有天賦的學生,其實彈的也滿有內涵,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達不到藝術最Top的境界……我常在想,台灣學鋼琴的人那麼多,出國留學的也那麼多,但是最後成功的,在世界上成名的卻沒幾個,所以說為什麼音樂系的人很危險,因為他們的世界就是這麼窄的。我也想過很多,因為以前我也是在茱麗亞音樂學院唸書,看到的人都是音樂系的,大家所講的、所聽的就是那些話,還好是我很早就開始演奏,並沒有常在學校,所以我看得很多,感受也很多,我覺得那些經歷給了我很多靈感。在台灣這樣的環境之下,要學音樂、藝術方面,你們是不是會覺得很困難,要怎麼樣克服,怎麼樣突破,你們覺得呢?」陳毓襄停了下來,從她的眼神當中,彷彿想向我們當中尋求一個解答……
這樣的問題真是令人不知從何回答是好,這是一個牽涉大環境的問題呀,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完的,也很難提出解決之道……我試著去解釋:「嗯……就以古典音樂來講,在台灣大家都不太重視,雖然有很多CD行在賣古典音樂的CD,也有專門撥放古典音樂的廣播頻道,一流的國家音樂廳,但在台灣欣賞古典音樂的人總是不多,對他們而言,或許是從小到大的教育沒有把欣賞古典音樂的種子散撥在他們的心中,又身處在一個唯利是圖的環境的關係吧……使得他們不僅不懂,也不願去接觸這樣的音樂。就像我身旁的同學,除了我們對古典音樂有興趣的社團同學外,會常常去聽音樂會、去討論,然而與其他的同學、朋友,如果硬要說日常生活上有什麼“藝術性”休閒活動,大概只有去KTV唱歌吧……」大家又是一陣笑聲……
「真的?其實這個問題我一直研究了很久,像這一次我回來台灣兩個月,可以說是最久的一次,對台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比較瞭解一點,所以我現在知道為什麼,我找出答案了……我覺得我們每個人每天看到的、聽到的很重要,台灣不是一個講求“美”的地方,台灣很好住,可以住得很舒服,但是我們在路上所看到的都不是很美的,甚至很雜亂,但是如果你在歐洲,你在路上看到的建築物、公園等等……這些都是很美的,在這兩種不同的環境之下成長,所看到的會帶給你不同的感覺。再來是你所聽到的,我們人每天聽到最多的,就是人講話的聲音,比較台灣人講話的話題跟西方人講話的話題,好像完全不一樣,台灣人最常討論股票、高爾夫球、政治這些……在這兩種不同環境生長的音樂家,詮釋音樂一定完全不一樣。所以我一直有一種感覺,我覺得我對台灣有一種任務,就是對台灣一些晚輩的音樂家,我想栽培他們……」陳毓襄說。
「那可不可以談談您這次擔任蕭邦鋼琴大賽評審完後的感想呢?」家妤問。
「我覺得這一次聽完這個比賽之後,我對台灣的音樂的教育界滿失望的。雖然有些彈得很好,但我有時候可以看得出來他們以後沒辦法發展,因為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一個人能夠發展,他現在好不好並不重要。我在給參賽者分數時,我也是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像其他的裁判可會說,這個參賽者今天他的蕭邦Polonaise彈得不好,不像Polonaise,所以給他比較低分。那我會說,不,我覺得這個人他很有潛力、很有才華,說不定只是他的老師教他的Polonaise不太對,用錯踏板呀,但這都是可以改的,只要他有才華,他就是可以發展的,我是注重這一方面,要不斷的進步…………我覺得或許不單單只是台灣音樂界的關係,是整個社會環境的關係。」她說。
「還有這次還有一個很好玩的現象,參賽者的家長他們討論的話題都是你女兒彈什麼曲子,我小孩得第幾名,這次比賽好像是媽媽在比賽一樣,連外國評審都在笑我們台灣,說你們這簡直是媽媽在比賽嘛,而且他們都有辦法拿到我們評審給的成績,然後開始比較為什麼這個評審給她多少分、那個評審又為什麼給她多少分等等……從來沒有人關心這首曲子蕭邦是怎麼彈的,哪個人彈蕭邦夜曲比較優美,哪個人彈得真的很動人,從來沒有人講過這個,大家討論的話題都是很膚淺的……」陳毓襄說完,露出了無奈的表情。
「這又回到剛才的主題,就是我們人每天所聽到的很重要,像在歐洲,特別是東歐那個地方,那裡的話題可以說一半以上是在講文學方面的、音樂方面的、藝術方面的,連計程車司機都知道一些文學方面的作家,那他們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長大的,他們都可以把他們的感受用文字表現出來。在台灣,我覺得這兒的人比較少去接觸自己靈性方面的感受,而這點對一個音樂家而言是最重要的,沒有辦法突破這個,就只能當一個鋼琴家而已,沒法做到一個音樂家、藝術家,這是不管多好的老師都沒法教你的……像我在教的一些學生彈蕭邦的夜曲,曲子裡面很多很細膩的感受,是非常有靈性的,然而我再怎麼講,真的是用了我全部可以形容的字去講,但是他們還是沒有辦法去感覺到,所以很多東西真的不能用教的……要自己感受到才行……」陳毓襄說。
程泰清清喉嚨,向陳毓襄問道:「您剛才提到環境對一個藝術家的重要性,那請問您個人覺得從人文環境,還是從自然環境能夠給妳音樂上的靈感呢?」
「嗯…………我覺得不一定就要像古時候的人,接觸到的都是大自然的,我覺得應該是跟你所接觸到的,都要跟“美”有所關係,成長時接觸越多種藝術形式越好。像我在紐約生活,我的朋友,除了音樂界的,還有許多作家、舞蹈家、劇作家等等……因為我覺得這些人比較有想像力,而我比較不喜歡很“實際”的人吧……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一些佛教的大師,去閉關個三、五年,就可以得到了一些啟示、想法,在音樂上我是不知道這樣的閉關有沒有效,說不定閉關個三、五年,真的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也說不一定~」陳毓襄笑著說。
「然後彈出“此音只有天上有”的音樂了~」我一旁附和著。
【台上演出與台下生活】
原本飄雨的台北天空,雨勢驟然變大,就灑下珍珠小球一般,打得遮陽斜棚啪啪作響,路上的行人紛紛加緊了腳步,撐傘的撐傘,躲雨的躲雨。原本空曠的咖啡廳,突然湧進了兩三桌客人而顯得擁擠,隔桌興高采烈的對談更讓周圍的氣氛變得更熱絡了。
「可不可以請您談談這次在國家音樂廳表演的蕭邦音樂會呢?這一次的音樂會我們社團有很多人去聽,看到曲目單,我們大家都很驚訝,下半場彈蕭邦的四首詼諧曲,連續四首急板的樂曲,您會不會覺得份量重了點呢?」我接著問。
「其實這個program不簡單,我自己都覺得滿難彈的,但是我有過同樣的program,一天表演兩次,而且還多加一首曲子。我在六月的時候,先在洛杉磯表演,再回台灣彈的。當時在洛杉磯當天下午彈一場,晚上彈一場,同樣這套曲目。」陳毓襄回答。
「哇~那體力一定耗費非常大了!」我不禁讚嘆。
「其實體力對我來說不是什麼問題,只是這個專注力比較難一點,因為在台上你必須投入一百percent的專注力。你看一場兩個鐘頭,兩場就四個鐘頭,你不能分心、不能有點閃失,我覺得是難在這方面,體力上的問題是還好。」陳毓襄說。
「對了,我曾經看過一些討論的文章,有人都認為您的演奏風格跟阿格麗希十分神似,您的看法是?」我再問道。
「噢~不是有些人,而是很多人都這樣覺得,我在外國表演時也有很多人跟我這樣說。」陳毓襄回答。
「我覺得妳們最大的共同點是詮釋樂曲的速度都很快,簡單的說就是很會飆啦~」我接著下去。
「哈~哈~人家是飆車,我是“飆琴”」語畢,又是一陣笑聲。
「像我就有一片阿格麗希彈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CD,第一樂章就整整比紀辛的版本快了5分鐘!」程泰說。
「哇!有這麼快多呀!」陳毓襄很驚訝的表示。
「對了,還記得您在蕭邦演奏會上彈的安可曲-蕭邦的波蘭舞曲《英雄》,您彈的速度真的是非常的快,特別是樂曲中段左手連續八度音的部分,十分的震撼!」我接著說。
「真的?我這次彈不快吧~」陳毓襄用懷疑的口吻說。
「真的!比起我們常聽到的阿胥肯那吉、波里尼的版本都要快上許多!」我堅定的回答。
「你是說這一次的音樂會嗎?我真的沒有彈快,因為我沒有練這一首曲子,這一首我本來沒有打算要彈,本來想彈巴拉基雷夫的伊斯拉美,然後藤田跟我說因為這是蕭邦節,所以整場都要彈蕭邦的,所以在中場休息的時候,我想那我就彈蕭邦的英雄好了,就趁休息空檔彈了一次。所以上台時我就想,好吧,既然沒練那我就彈慢一點好了!」
「什麼!」我、程泰、家妤都異口同聲的喊了出來,真難以想像原來這樣的速度,對陳毓襄而言竟然還是歸類於慢的,現在換我們驚訝得目瞪口呆了……
「哈~像你們剛才跟我講彈琴的風格像阿格麗希,其實我並沒有學她,我覺得只是我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很有“爆發性”,而且是沒有計劃的,她完全是沒計劃性的,她是覺得當時的感覺是什麼,她就表現出來,所以她每次彈的都不一樣,而且她很容易就爆發,表現在音樂上的起伏很大,在大聲的地方,處理得比較澎湃一點,反正就是比較有爆發性的彈法,我覺得我們是這方面比較像。可能跟個性也有點關係,像她的脾氣比較不好,所以就發洩在音樂裡面了……」她笑著回應之前的話題。
「學音樂的脾氣好像沒幾個好的!」念音樂系的家妤說話了。
「其實也不是學音樂的人脾氣就不好,只是比較有個性,表現在音樂裡面,所以只要一聽到音樂,就可以馬上知道一個人的個性~」陳毓襄開始解釋之前的那番話了。
「嗯,那請問您在日常生活中,會不會像您的音樂一樣,處處充滿了爆發性?」我好奇地問。
「哈~在日常生活中,我會比較“控制”一點,盡量把這種爆發性留給音樂方面吧~但是我覺得這是最難的一面,一個音樂家,最難克服的是台上和台下的balance,因為在台上他可以很自由的,來表現一切你想要表達的,但是在台下你就不能這個樣子,你不能像在台上表現那麼具有爆發力,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能那麼的熱情浪漫,不能過著這樣的生活。有的音樂家是這樣子,但是我是不選擇那種生活。有很多音樂家們不知道如何分別,所以他會把他的日常生活變得個他的音樂一樣,我覺得這樣很危險,但日常生活跟音樂又是一體之兩面,真的是很難分,難怪有的人就搞不清楚,所以,又要學音樂,又要很有智慧,很難啊……因為一個音樂家他是要接觸感性方面,比較少接觸理性方面。比較理性的音樂家,彈出來的感覺就比較冷……」陳毓襄很冷靜地分析音樂家的生活態度。
「提到理性與感性,您個人是比較欣賞理性的古典樂派,還是感性的浪漫樂派呢?」我問。
「像我彈的曲子,大概是浪漫派舒曼、布拉姆斯以後的,莫札特也是有彈,只是比較少表演,如果要表演,我大多選擇浪漫派的,在浪漫派以前的,我唯一會表演的就只有巴赫而已。我很喜歡巴赫的東西。我一直覺得音樂家有分兩種,一種是理性的、一種是感性的,真的有音樂家是非常理性的,他會分析樂曲,照著分析這樣彈,也是有人欣賞這一種的,像德奧派大都是屬於比較理性的,那蘇聯派的就是比較欣賞感性的。那我是完全、非常不欣賞這種講求理性的音樂家,我覺得音樂如果要講求理性,那到不如不要彈,去做其他事比較好,因為音樂主要就是要那種感覺。當然,也不能完全講求感覺而已,應該是求兩者的平衡,不然在台上會失控的,比如說沒什麼節奏啊,或技巧沒那麼好呀,聲音沒能控制好呀,所以同時兩樣都要有,只有比重的多寡而已,最重要的是那個平衡點要放在對的地方,不能控制到感情上。」陳毓襄很認真的回答。
「您剛說在浪漫樂派之前唯一會表演的只有巴赫而已,那巴赫的樂曲是哪點吸引您呢?」程泰問。
「我喜歡巴赫的樂曲是因為它對彈的人很有意思,要動到很多頭腦,它裡面有很多東西……怎麼講……隱壓的,就是很多是壓抑的感情放在樂曲裡面,你要去裡面把它找出來,裡面有許多豐富的感情,但是有些人看不到,在找出來的過程中很有意思!像俄國派的東西,拉赫曼尼諾夫、柴可夫斯基,他們的作品涵意就很明顯,很熱情的表現在外,而巴赫是藏在裡面的……」她說。
「目前在市面上可以買得到一片您灌錄的CD,是彈史特拉汶斯基及史克里亞賓的曲子,您還有灌其他的CD嗎?」家妤問。
「嗯……目前我就只有錄那一張CD而已,是在98年錄的,其實之前就有很多人找我錄音,只是我比較嚴格,不管是對錄音公司或自己,要求都比較高吧。」陳毓襄回答。
「那將來您有沒有希望要灌錄哪些樂曲呢?」程泰問。
「我想做一套蕭邦夜曲全集吧,因為我很喜歡蕭邦的夜曲,裡面有一些比較細膩的東西,是我想要表達的。為什麼我喜歡蕭邦夜曲呢?因為蕭邦夜曲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第一個,蕭邦夜曲就像流行歌一樣,很好聽,彈起來也不難,音符沒幾個,很簡單,慢慢的,學過鋼琴的或多或少都會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蕭邦夜曲也是非常難彈的,因為這些曲子是必須用到內心的一部份的,用音樂的語言來詮釋,有些文學家可以用文字來表達他內心的感受,我覺得我沒辦法用文字來表達這種感覺,但我可以用音樂的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感受給大家聽,這也是從音樂到藝術不同的境界,最難達成的。就我錄製的CD來講,像現在我覺得那些曲子我會彈得比那時候更好,當然,一個音樂家進步是理所當然的。像有些人是年輕的時候走的很快,彈的比較好,到老了就停頓了,有些人是年輕的時候彈的普通,但是到老的時候就走得比較快,彈的比較好。我覺得最近的一兩年,是我進步最快的時候,可能是到世界巡迴演奏,看的多的緣故吧~」
陳毓襄話鋒一轉「小時候,雖然別人都認為我的進步很快,但我自己都認為不夠,特別是在我國小四年級的時候移民到美國,東西文化衝突帶給我很大的困擾,自己跟自己掙扎了很久,總是覺得這個文化不對、那個文化不對,不知道哪種才是正確的,就這樣搞了很久,一直到最近幾年才比較好,探索的過程很久。因為我一直覺得東西文化兩邊都存在優缺點,讓我一直去尋找,而我這個人就是對玄的東西有興趣……」
「最後,想請問您的個人將來的目標是……」我問,想把今天的訪談做一個總結。
「其實我在12歲那年我就決定將來要成為一個藝術家,我很喜歡在舞台上表演的那種感覺,想要成為藝術家,先從鋼琴家,再來是音樂家,最後成為藝術家,但要如何上去,這是最難的,沒幾個人能達到,我現在也一直在尋找不同的方法在突破,藝術是永遠沒辦法到達結尾的,要一直不斷的突破才行!」陳毓襄說。
【後記】
感謝陳毓襄小姐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與我們談談音樂、談談人生。在對談中,讓我們對音樂家的認識,不再是刻板印象中那樣的高傲,取而代之的是充滿對生命的熱情及自我的探索,讓我們採訪小組對音樂與人生又有一層不同的看法~
也特別感謝陳毓襄的父親-陳伯伯,一直很熱心為素昧平生的我們安排與忙碌的陳毓襄訪問時間,並且還提供了很多珍貴的資料供我們參考,再次感謝陳伯伯的熱心相助!
我等到 花 兒 也謝了 ktv 在 Meimeiwawa Multimedia 妹妹娃娃多媒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聽經典特調 第二季「我等到花兒也謝了」: https://kkbox.fm/usJnNa
「經典特調 第二季 第四話」:《我等到花兒也謝了》- Felipe Z. (Robokatz) x 王艷薇 Evangeline
張學友的經典作「我等到花兒也謝了」你們一定都聽過。在傷心難過的時候,誰沒有在KTV唱過呢?但這次「經典特調」玩大了,製作人Felipe Z.還有女歌手王艷薇 Evangeline做出一個完全不同的正面洗腦版本!MV導演Esther梁妍熙也下了許多功夫,拼出一個充滿困惑與期待的優美畫面,還融入了花瓣灑落滿地的畫面在MV裡面,再次向原曲的華麗氣氛致敬.
帥氣製作人Felipe Z. 因為想要用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面貌來向原曲致敬,用了大調來重新演繹曾經是小調情歌的「我等到花兒也謝了」。他也利用了微憂鬱的Indie Folk/Country編曲搭配著澎湃的Drum n Bass 副歌來碰撞出一種屬於華人的UK Pop drum and bass 的音樂風格。再加上沙啞嗓音歌手王艷薇 Evangeline的重新詮釋,這樣的改編絕對會帶給聽眾滿滿正能量,從等待愛,到變成期待愛歸來。如果愛一個人儘管是要等到花兒也謝了也是值得的!
2017《經典特調 第二季》歌曲系列介紹
流行音樂是華語文創產業中的強項與重要資產,許多經典歌曲流傳至今仍耳熟能詳。改編一首經典歌曲,就好像將經典基酒加入新的美味元素,而調出的一杯經典好酒,新穎、華麗、又易入口。經典特調第二季再度邀請到金牌音樂製作人聯手出「輯」!將網友最想聽到的經典老歌以獨到風格進行改編製作,再邀請到新生代和素人歌手重新翻唱,為歌迷們調出一杯杯經典美味特調,讓不同時代背景的經典華語歌曲以新面貌再現光芒!
作詞:吳慶康、陳少琪、莊奴
作曲:李偉菘、左宏元
演唱:王艷薇 Evangeline
音樂編曲/製作:Felipe Z.
和聲:王艷薇 Evangeline
錄音/混音:Felipe Z.
錄音/混音室:Robokatz
導演/剪輯: Esther梁妍熙
攝影師: F/lash Productions
製作助理: Fanny Hsu許雅蓁, Jocelle Koh高嘉慧
妝: Arial Ping 魔法屋
髮型: 洪丌涵 Edna Hung
作詞:吳慶康、陳少琪、莊奴 作曲:李偉菘、左宏元
每個人都在問我到底還在等什麼
等到春夏秋冬都過了難道還不夠
其實是因為我的心有一個缺口
等待拿走的人把它還給我
我睡不著的時候 我難過的時候
我想說話的時候 我忘不了你的時候 你會不會來疼我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我等到花兒也謝了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我等到花兒也謝了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我等到花兒也謝了
每個人都在說這種愛情沒有結果
我也知道你永遠都不能夠愛我
其實我只是希望你有時想一想我
你卻已經漸漸漸漸什麼都不再說
我睡不著的時候 我難過的時候
我想說話的時候 我忘不了你的時候 你會不會來疼我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我等到花兒也謝了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我等到花兒也謝了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我等到花兒也謝了
Subscribe to Our Channels for More Videos
每週創作新影片,請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user/meiwamedia/
https://www.youtube.com/user/meimeiwawa/
Official Website: www.meimeiwawa.com
Like us on Facebook 請按讚~!
妹妹娃娃Meimeiwawa (生活粉絲頁Lifestyle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meimeiwawaofficial
妹妹娃娃多媒體 Meimeiwawa Multimedia (製作粉絲頁Production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meiwamedia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eiwadiaries/
Lara梁心頤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ellolaraliang
Lara梁心頤 微博 Weibo
http://weibo.com/lianglara
Esther梁妍熙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sther.veronin/
Esther梁妍熙 微博 Weibo
http://weibo.com/u/liangesther
Twitter
http://twitter.com/meiwadiaries
妹妹娃娃多媒體 Weibo微博
http://weibo.com/meiwamedia
妹妹娃娃Dailymotion(生活平台)
http://www.dailymotion.com/meimeiwawa
妹妹娃娃多媒體Dailymotion(製作平台)
http://www.dailymotion.com/meiwa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