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好朋友是典型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月經週期很亂甚至有時需要靠藥物催經,所以排卵的時間非常不好抓。
在她決定要走試管療程時,正好是疫情嚴重已經升到三級警戒,在諸多考量之下她決定先暫緩腳步待疫情較緩解時再來做試管。但我建議她即便沒有做任何療程或用排卵藥物,還是要與先生努力自然同房,月經週期雖然很亂但偶而也要驗孕看看。
很高興的在防疫期間她順利的自然懷孕成功,「有志者,事必成」這句話非常貼切這位好朋友的經歷,在畢業這天,她特地準備了喜憨兒工坊的餅乾分享給大家,做愛心之餘也把好孕氣傳給大家,希望她的分享可以鼓勵到仍在努力求子(女)的各位,祝福大家早日懷孕成功。
===內文如下===
感謝黃院長及醫療團隊:
夫妻結婚差不多快三年了,在婚前就已經診斷出多囊性卵巢的我並沒有很心急的去治療,和先生就想說順其自然就好,但是順其自然了一年加上年紀慢慢的流逝了,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並沒有改善。一直到兩個人靜下來好好的溝通後才又再繼續努力,轉到一般的婦產科試了兩次的排卵針(因為住的近所以就到院內施打),但是卵子並不爭氣一點都沒有長大,到了第二次後醫生就跟我說我真的不適合在該院再繼續了,要我直接轉到試管嬰兒對我來說會比較好,今郭醫師轉介紹認識了黃建榮醫生~
剛開始進入診所真的有一種溫馨的感覺,並不會讓你覺得是要來看醫生的感覺,黃醫師真的很忙一直看到他換間,終於換我的時候一開始是先護士小姐先跟我了解我的狀況,很細心的問我完全不會注意到的事情,問完後我只有哇….原來生寶寶要知道這麼多的事情,當黃醫師忙完換我的時候,黃醫師看到我的時候就說了一句不好意思讓你久等了(天呀,哪位醫師會這樣貼心溫馨的跟病人說這種話啊!)
檢查做完後醫生也很細心貼心的針對了我的症狀對症下藥,也很細心的知道我在院外的狀況後幫我添加了藥劑,第一次自己打針真的很緊張但是院內的護士真的都很貼心很細心地一而再再而三地確定你真的會了之後才會讓你帶針回去,當等照到卵泡的時候發現第一次就還不錯,一次有兩顆大小還差一點點,黃醫師也貼心的幫我想辦法讓他再大一點並打破卵針並排人工的時間,但是一個月過去了失望了~醫生就說沒關係我們再來一次,這次一定可以的放寬心要相信自己。第二個月再加油一次重新來過吧,但是又失望了黃醫師只好跟我說,因為年紀的關係他建議我直接轉試管會比較好,和先生討論後就決定了是看看試管~
但是因為疫情的關係醫生跟護士給我的建議是說怕升級4級停班停課就浪費了療程費用,所以建議我等疫情好點的時候再來進療程等待的時間剛好政府針對試管嬰兒也做了補助,提前到院內簽署了所需的文件。
回到家後發現常常因為多囊的關係mc總是愛來不來的,在醫生的建議下我提起沒做療程的時期驗孕,看到明顯的兩條紅線的時候眼淚真的飆下來了,先生也開心的跳了起來,詢問醫生後才知道原來像我這樣的情況的人真的很少,並不是說不會有但是我相信一定是醫生的劑量讓我的阮朝活了過來,如今我要畢業了要非常感謝黃醫師及所有二十多名的護理人員貼心及細心的照顧,把我們每個病人都當作朋友在對待並給予加油打氣,其實最重要的是身邊的另一半,想跟各位男士們說生下孩子並不是女人應該要做的事情,而是因為愛你才願意犧牲這一切當進入療程的時候你的陪伴及打氣對我們女生來說真的很重要,因為你沒辦法體會所有打針的不適,吃藥的噁心,後面懷孕的孕吐及擔心,所以對於勇敢進入療程的老婆說聲辛苦了,我們當老婆的真的會很開心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祝大家好運,早日懷孕,雖然過程中最艱難的是等待,但是說真的請相信「有志者,事必成」
,相信專業,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
夫:蔡明 妻:Joan
從我的iPhone傳送
「打破卵針後症狀」的推薦目錄:
- 關於打破卵針後症狀 在 黃建榮醫師(黃建榮婦產科診所暨台北試管嬰兒中心Taipei IVF)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打破卵針後症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打破卵針後症狀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打破卵針後症狀 在 [問題] 打不打破卵針- 看板GoodPregnan 的評價
- 關於打破卵針後症狀 在 打破卵針後症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打破卵針後症狀 在 打破卵針後症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打破卵針後症狀 在 打破卵針後症狀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打破卵針後症狀 在 打破卵針後症狀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打破卵針後症狀 在 打破卵針禁忌的推薦評價,PTT、BABYHOME和媽咪網紅提供 ... 的評價
- 關於打破卵針後症狀 在 [問題] 打破卵針後的疑問| GoodPregnan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打破卵針後症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OVID-19(亦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全球至今仍籠罩在疫情陰影中。許多科學研究顯示,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影響下,未來只會出現更多、更嚴峻的流行病。【註2】
■研究顯示:氣候變遷正傷害著數百萬人的健康
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醫學期刊之一《刺胳針》(The Lancet)2017發表一篇報告【註1】對每年氣候變遷對大眾健康的影響,還有世界各國如何藉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來降低對健康的負擔提出了「健康檢查」方針。由一群著名醫生、學者與政策專家進行的這項研究發現,氣候變遷已損害全球數百萬人的健康。
■我是護理師,剛好是上班感染到的,我媽則是被我傳染的
石承元是在美國加州醫院工作的台灣移民,因為照顧一位COVID-19的患者而染疫。剛確診時,她並不太害怕,覺得自己35歲還年輕、抵抗力也不錯;但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她在染疫期間症狀很多,咳嗽、發燒、拉肚子、失去味覺嗅覺等統統都有,甚至比被她傳染的年長母親還嚴重。
如今,在康復後受訪,還是有些後遺症,她說:「我本來的聲音不是這樣,已經4個月了,聲音還是沒有恢復,只要一累,聲音就啞掉⋯⋯。」
■暖化帶來連鎖效應?全球進入流行病時代
在COVID-19偏高的傳染力和致死率之外,真正的壞消息是,許多研究傳染病的專家指出,COVID-19只是全球流行病的開端,依目前暖化的趨勢,未來流行病只會更多、甚至傳播得更快。
從全球來看,氣溫變化比過去預測的更快,影響了動物棲地以及病毒與人類的分布範圍。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於2018年報告早已指出:「氣候變遷是21世紀全球最大的健康威脅。」【註3】
■公衛的巨大挑戰:氣候變遷
長期研究氣候變遷的國內公衛專家、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接受訪問時強調,氣候變遷為公衛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為氣候變遷,微生物的生長週期錯亂,直接影響了生態的不穩定性,而當生態系受到衝擊,人類社群就必須面對該環境衝擊帶來的直接與間接危害。
蘇慧貞以國內流行病為例指出,「因為生物棲地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跟改變,以前北部的人不用煩惱登革熱,現在也要了,以前(登革熱)會留在北迴歸線經過的嘉義以南,現在台中、台北都有機會了。」
許多科學家也相信,「暖化」將在未來的流行病疫情扮演重要的角色。哈佛大學氣候變遷與全球環境研究中心主任伯恩斯坦(Dr. Aaron Bernstein)在回答外界詢問氣候變遷是否影響了COVID-19病毒傳播時指出,「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氣候變遷可以影響COVID-19的傳播,但氣候變遷確實改變了人類與地球上其他物種的關係,而這對於人類健康與感染風險至為重要。」
伯恩斯坦表示,當地球溫度上升,陸地或海洋裡的動物不論大小,都會朝兩極移動,以避開高溫,而這就意謂著,動物會接觸到通常不會有接觸的其他動物,也就創造了病原體找到新宿主的機會。
此外,另一份2010年發表於《自然》期刊(Nature)的研究也支持類似的論述,肯定氣候變遷與傳染性疾病傳播的關連性。該研究指出,氣候變遷正是物種多樣性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往往增加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因為當氣候模式改變時,物種會被迫改變棲地,進入新的地區,這就打破了原本自然環境中動植物生態的平衡,而存活下來的物種更可能傳播強力的病原體【註7】。
經典的例子之一,就是1998至1999年在馬來西亞爆發的立百病毒(Nipah virus),這場疫情造成265人感染、105人死亡、產值達數10億美元的養豬業差點崩盤,是電影《全境擴散》(Contagion)參考的疫情實例之一。
一份2007年發表於《馬來西亞病理學》期刊(The Malaysian Journal of Pathology)的研究歸納這波疫情帶來的教訓時即指出,正是森林大火和聖嬰現象造成的乾旱,使得立百病毒的宿主果蝠轉往養豬場內的果樹覓食,病毒透過排洩物感染豬隻後,才進一步擴散成人畜共通的傳染病。
而氣候變遷不僅迫使野生動物離開棲地,也迫使人類入侵動物棲地,這正是氣候變遷影響流行病出現的另一種方式。
■首波憂心焦點:蚊媒傳染病來襲
氣候變遷不僅有利於未知病毒的「溢出」,許多科學研究更指出,全球最令人憂心、會因氣候變遷而惡化的傳染疾病,其實是那些由蚊子傳播的疾病,因為蚊子喜歡又溼又熱的氣候,而全球暖化正讓這樣的氣候條件愈來愈普遍。【註4】
■氣候變遷下未來臺灣埃及斑蚊分布變化趨勢
登革熱,臺灣目前最主要的蚊媒傳染病,透過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咬人類而傳播。由於蚊子是變溫動物,其生長、發育與繁殖受溫度的影響很大,因此氣候變遷下的暖化,可能會使得原來不適合病媒蚊生存的較冷地區轉變成溫暖適合的地區,進而擴大登革熱的傳播。
除此之外,降雨造成的積水讓病媒蚊得以產卵,特別是間歇性降雨有利於病媒蚊孳生,由於氣候變遷造成的降雨型態改變,可能會使病媒蚊適合棲地產生改變。根據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TCCIP)提供的《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7》 【註5】,百餘年來(1900-2012年)的全臺均溫上升了約 1.3℃,南部山區在2000年後豪雨與大豪雨的發生次數增加,顯示臺灣的氣溫與降雨型態正逐漸改變成更適合登革熱病媒蚊孳生的環境。
■從埃及斑蚊的北移趨勢
可以推測未來臺灣登革熱的中、高度風險區會隨之增加,但同時也表示如能事先針對未來中、高度風險區進行氣候變遷調適,例如: 分配防疫資源、進行地方公共衛生教育,以及社區動員方式徹底進行孳生源清除讓登革熱病媒蚊無適合的棲地。
同時,政府亦朝向減少登革熱對人體的衝擊,積極研發登革熱疫苗、培養蘇力菌血清型H-14與沃爾巴克氏菌達到生物防治效果。期望在有限防疫資源下有效降低全國登革熱的罹患風險,以因應未來氣候變遷造成人類健康在登革熱方面的衝擊,提供臺灣未來登革熱防疫的實證基礎。
■有關氣溫與傳染性疾病的關聯性
蘇慧貞曾率領團隊進行本土研究,研究結果也早已指向溫度的上升,將連帶使得傳染性疾病發生風險提高。這份2009年發表的《氣候暖化對台灣防疫之風險與因應對策相關研究》【註5】報告指出,每年月平均溫度高於攝氏18度的月份愈多,則登革熱發生風險愈高,而在特定延遲週數之下,當週均溫上升1°C,可使登革熱發生風險相對增加7倍;對腸病毒重症、桿菌性痢疾及恙蟲病也相對會有10%到32%發生風險的增加。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全球暖化已引起許多地區氣候系統的混亂、衝擊生態系統、並危及人類生存環境。氣候變遷所引起之微環境氣象條件變化更進一步影響死亡率、熱危害相關疾病、呼吸道相關疾病及各類傳染性疾病流行規模與流行分布。
研究發現對台灣地區而言,不同溫度及雨量條件下皆會影響氣候相關疾病的發生與地理分布之改變,但是各地區在醫療衛生資源等條件上的差異,對疾病在極端降雨事件下之群聚爆發亦有重要影響。故討論氣候對健康之影響時,須將區域特性及社經文化等因子納入考慮,方可有更完善之分析。【註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The 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from 25 years of inaction to a global transformation for public health
Watts, Nick et al.
The Lancet, Volume 391, Issue 10120, 581 - 630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7)32464-9/fulltext
∎註2: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研究顯示:氣候變遷正傷害著數百萬人的健康:http://bit.ly/3mDhOzt
∎註3:
The 2018 report of the 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shaping the health of nations for centuries to come.
Watts N Amann M Arnell N et al.
Lancet. 2018; 392: 2479-2514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8)32594-7/fulltext
∎註4:
周佳、陳維婷、羅敏輝、李明安、許晃雄、洪志誠、鄒治華、盧孟明、洪致文、陳正達、鄭兆尊 (2017):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 2017 - 物理現象與機制。新北市,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註5:
《氣候暖化對台灣防疫之風險與因應對策相關研究》報告:https://bit.ly/37Cbq7h
∎註6:
(科技部)(行政院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TCCIP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氣候變遷下未來臺灣埃及斑蚊分布變化趨勢:https://bit.ly/34zHoz8
∎註7:
「病原體」也可以稱為「傳染原」,泛指對可以引致疾病的生物及非生物的一個統稱。 病原體一詞早在1880年代便開始使用。 通常,病原體一詞用於描述「傳染性」的微生物或媒介,例如:病毒、細菌(病原菌)、真菌、原生動物、線蟲、寄生蟲、類病毒及朊毒體,非生物類別例如:重金屬、各種化學毒素、霾害、汙染等等。
➤➤照片
∎註6
圖說:暖化最劇無減碳之氣候變遷情境(RCP 8.5)情境下埃及斑蚊未來推估可信度分布圖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氣候變遷與健康:
https://forum.nhri.org.tw/book-106-1/
▶登革熱防治政策報告書:
https://forum.nhri.org.tw/book-105-2/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Lancet #氣候變遷與健康 #氣候變遷 #登革熱 #蟲媒傳染病
The Lancet / 國立成功大學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打破卵針後症狀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直以來多囊性卵巢總被視為造成肥胖的兇手,網路上如「變胖、月經失調都是多囊惹得禍,該怎麼吃才會瘦」、「月經遲到又爆肥,小心多囊性卵巢」的文章,點閱率也經常居高不下。因此門診中常遇到很多月經不來又發胖的女生,希望我能針對多囊性卵巢的治療給些建議。
不過,經仔細問診和抽血檢查後,我發現這類型的病人大多不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而是因壓力大亂吃、作息改變,缺乏運動造成肥胖,又因過多的脂肪細胞影響雌激素分泌,造成月經混亂。
**發胖而增加的脂肪細胞往往才是造成多囊的因素
多囊會發病,是同時受到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影響。一般的狀況是帶有多囊基因的女性,在進入青春期時因體重快速增加,活化了多囊基因,促使卵巢分泌過多的男性賀爾蒙,導致濾泡無法成熟排出,造成月經失調、不規則,容易長痘痘等症狀。
所以,就算肥胖的女性真的確診是多囊,也不能將肥胖歸咎於「多囊體質」,相反的「發胖」往往才是誘發多囊的因素。這也是為什麼一旦確診為「多囊」時,為了改善排卵情況,醫師都會建議病患至少減重5-10%,我的門診就有不少多囊的女性在健康瘦身後,月經慢慢變得規則,甚至就自然受孕了。
而多囊的診斷也比大家想的嚴格,至少必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中的兩項:一年內經期少於八次、男性賀爾蒙過高、超音波下可見許多不成熟的卵子(一個切面超過12濾泡)。
因此,要準確判斷是否得了多囊,並不是單靠發胖、月經亂就可以。醫師通常會請病患抽血並以超過半年的月經史來評估。
**即使真的罹患多囊,難瘦的原因也多是習慣導致
至於為什麼多囊的人好像很難瘦下來,根據我這陣子的觀察,最常見的原因有兩個:
@@感覺吃很少其實熱量常爆表
每次我問多囊病患的飲食、運動狀況,就會發現雖然她們總宣稱吃不多、有運動,但飲食卻是以高油、高糖的加工食品為主,餐間必喝含糖飲料、吃過量水果。所以雖然「感覺」吃很少,但其實熱量一點都不低。 運動以低強度的散步瑜伽為主,也並非規律進行。因此我常常問到一半就忍不住脫口而出「妳就算沒有多囊,這樣的生活作息也瘦不下來吧!」。
@@多囊變成減肥瘦身的藉口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有些人被診斷多囊後就灰心喪志,認為反正永遠瘦不下來,就抱持消極心態,不運動、也不管飲食品質。當醫師或親朋好友為了健康因素建議她們減重時,常常就會用「多囊」當藉口,回應「我就多囊啊!就瘦不下來啊!」。�不過,確實也有部分研究顯示,多囊的人飢餓素濃度較高,易餓難飽,又因排卵不規則、黃體不足,導致容易情緒性進食,因此減肥特別容易卡關。
當卡關時我建議可參加專業人士(內分泌科醫師、營養師)成立的減肥社團,除了能了解減重的正確觀念外,也可藉由團體的動力督促妳將健康的習慣融入生活中,當減重減得心煩意亂壓力大時,也有同伴能討拍取暖。
另外,因為多囊的人很常合併胰島素阻抗,針對這類族群目前也有新興的藥物(GLP-1) 藉由改善胰島素阻抗、降低食慾來輔助瘦身。
**有沒有多囊,瘦身方法都一樣
其實不管你有沒有多囊,瘦身原則都一樣:建立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了解食物的營養組成,少加工食品、少糖、少油(非無油)、少鹽,高纖、多喝水。
我建議碳水:蛋白質:油脂的熱量比例=4:3:3,細節可參考國健署「我的餐盤」。至於目前很流行的「平衡賀爾蒙飲食」,我則認為毫無根據。因為食物雖含有類似賀爾蒙的成分,但濃度實在太低,利用率太差,比起人體本身分泌的賀爾蒙根本是九牛一毛。單靠限制特定食物如:牛奶、雞蛋,就號稱可以「平衡」賀爾蒙真的是無稽之談。
減重的速度不宜太快,一週0.5到1公斤左右為主。掉太快可能因短時間熱量缺乏引起女性賀爾蒙分泌不足造成新的問題。至於各種特殊飲食法如低碳、斷食,在採用前還是得先評估本身的生活型態能否長期配合,畢竟你不是要參加短期減肥比賽而是要面對長遠的疾病控制。
運動方面可以大肌群、多關節的肌力訓練為主、搭配快走、爬山等有氧訓練,目標放在每週運動時間達150分鐘。
最後我想說的是,與其糾結於先天無法改變的「基因」,把瘦不下來的原因一股腦推給「多囊」倒不如誠實的面對自己,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建立規律運動的觀念,如此一來才能打破肥胖與多囊交織成的惡性循環。
#別再說自己呼吸也會胖
#多囊性卵巢
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
打破卵針後症狀 在 打破卵針後症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推薦與評價
誘導排卵、腦下垂體抑制劑、破卵針- 澄清醫院3、副作用:發熱、腹脹、噁心、頭痛、乳房脹痛、多胞胎,一般症狀大多很輕微, 少數會因症狀嚴重而需要停藥。 ... 打排卵針後, ... ... <看更多>
打破卵針後症狀 在 打破卵針後症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推薦與評價
誘導排卵、腦下垂體抑制劑、破卵針- 澄清醫院3、副作用:發熱、腹脹、噁心、頭痛、乳房脹痛、多胞胎,一般症狀大多很輕微, 少數會因症狀嚴重而需要停藥。 ... 打排卵針後, ... ... <看更多>
打破卵針後症狀 在 [問題] 打不打破卵針- 看板GoodPregnan 的推薦與評價
求孕背景
105年生了第一胎
106年底 小週數流產
107.8開始看不孕門診
檢查後女生有多囊 其他正常
男生各項都達標
第一個周期 吃排卵藥 回診後內膜過薄 吃雌激素
再回診 打破卵針 做功課 月經遲了幾天後出現
目前為第二周期 一樣吃完排卵藥 昨天回診 內膜只有0.5cm 卵泡左右各2顆1.3~1.8cm
醫生開了雌激素 約周五再回診
現在很猶豫到時要打破卵針 還是自己用排卵試紙測
一來是價格因素
二來是上次破卵針的副作用 打完第三天腹部痛到難以行走
幸好是周末 休息到禮拜一症狀已經緩解 不至於影響上班
想請問一下大家的看法 建議打破卵針好抓時機 還是自己用試紙測試
另外想問台中北區有無推薦的不孕門診 中國醫的不孕門診評價如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17.172.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odPregnan/M.1538627889.A.36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