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除了接受還能怎麼辦
首先,謝謝網友們的故事分享、每一則留言打氣跟禱告。
昨天我鼓起勇氣去面對乳房超音波和引流手術,算好時間吞了醫生交代要吃的嗎啡止痛劑預先止痛。上了手術台躺平,不由自主的恐懼起來。
奶爸還剛送娜娜去幼兒園隨後趕過來醫院,奶爸到的時候我已經在打局部麻藥了。超音波一照,外科醫生趕緊聯絡內科醫生一起來看,他們說影像顯示組織液太濃了根本無法引流抽不出來,只能在針對右乳做一次新的乳房切片。
什麼!?晴天霹靂!我都準備好要來引流結束這一切了!哭!
後來內科醫生離開,外科醫師本打算做乳房切片,打完局部麻藥後,針插進去發現有一點流動,只抽得到一點膿瘍,剩下的都是血,只是血完全不會流動在試管內完全跟果凍一樣。
但是他們抽的時候我反而感到舒服,我說我感覺體積變小,拜託你隨便抽抽血抽膿什麼都好,讓它變小我比較舒服。醫生說太濃了只能抽出一點點,其他完全引流不出來。
我再度拜託,「要不你多刺幾個洞,都打麻藥了拜託妳多抽一點」(我已經崩潰到不知在說什麼)醫生說多刺幾個洞有增加感染的風險。
後來外科醫生判斷我懷孕不要太刺激所以就不做右邊乳房切片,(是說我之前也做過左邊的😭)那這些抽出物去化驗看看。同時叫我繼續用抗生素和止痛藥壓著,週五回診看看有沒有比較消,也就是沒辦法手術的懷孕狀態下的消極治療。
回到家,我整個人感覺被掏空,加上嗎啡止痛劑發作整個人昏昏沈沈。總而言之,結論就是我要一路忍痛忍到生,靠吃藥來壓下來,想到這裡,就覺得自己真的很無力,要讓寶寶暴露在那麼多藥物的劑量下。
朋友們安慰說真的只能放寬心,盡量不要去想給自己更多壓力荷爾蒙增加身體發炎反應。目前的我也只能盡量正常規律生活,吃些抗發炎的東西,維持正面思考或是看書看劇走走轉移注意力。
年輕的時候都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一直以來,也都實現到只要努力不懈就能闖一番好成績或是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沒想到,隨著當了媽媽和年紀的增長,發現自己是那麼的渺小、那麼的無力,面對身體狀況的反撲,根本束手無策,只能重新調整生活步伐和從「飲食、睡眠、運動」三方面來改善眼前狀況。
面對人生,只能除了接受它隨著應變以外還能怎麼辦?
#陪娜娜做手工打發產假期間
#比起上班時候真的悠閒很多
#就忍痛忍到生吧
🥰台英兩國註冊公司開立發票代購:樂購倫敦-嚴選英國代購
🤩我們這一家IG追起來:phd_backpacke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髒養:美國頂尖科學家談細菌對寶寶免疫力的益處,從孕前起的105個育兒Q&A」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收起你的抗菌小道具, 因為你可能在無形中,阻礙了孩子免疫系統的發展! 「過敏,是過度清潔造成的嗎?」 「可不可以養狗、貓或其他寵物?」 「掉在...
抗生素 反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在醫療的第一線EP13
#入境全面普篩強硬邊境防守
印度Delta病毒會讓台灣醫療系統全面癱瘓!呼籲蔡英文總統採取強硬邊境防守:
一、 登機前須出示PCR陰性證明
二、 入境台灣一律篩檢,Delta病毒已在全球超過85國家蔓延,不能只有印度、巴西、英國、以色列、祕魯、印尼、孟加拉這七個國家。
三、 14天居檢結束前全面篩檢(包含集中檢疫所、防疫旅宿、居家檢疫)。
這才是我說的「強硬邊境防守」,只有把國門守好、守嚴,才不會讓我們好不容易守住的醫療防線癱瘓。這才是真正的台灣人民優先!
我站在最前線作戰的每一天,總是希望執政黨,把醫護人員生命安全放第一,醫療如果癱瘓,就沒有人可以守住台灣!
台灣不夠強硬,不是外交問題,是國格問題!蔡英文應該守好國門,才能有九局下半的防疫賽局。
這個病毒比我們人類想的還要聰明,它就像人類濫用抗生素、產生多重抗藥性一樣,因為病毒會一直變異求生存,這次它的變異速度比人類想像的還要快。
現在全球都陷入對印度變種病毒株的恐懼中,我認為,這是大自然給人類的反撲!人類應該要敬天畏地,人類在天地之間,是渺小的,不要再任意破壞地球。應該要去想想,從去年開始肆虐全球,造成數百萬人死亡的疫情,究竟要給人類什麼樣的功課。
抗生素 反撲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
【Garrett加勒特美國知名女記者普利茲新聞獎得主,曾成功預測了新冠病毒,她在1994年出版的暢銷書"逼近的瘟疫",對我們現在所經歷的這個大瘟疫曾提出嚴厲警告。1)她對所謂神藥瑞德西韋(remdesivir)以及疫苗何時能問世並不樂觀。2)加勒特認為新冠危機仍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同時對疫苗明年就能派上用場表示懷疑。3)她預測,需要大約3年時間。我們的生活才能恢復正常,而且這不是悲觀、是最好的結果。4)加勒特表示,疫情會像潮水那樣一波一波的漲落,而不是像海嘯那樣突然來襲,但隨後又全身而退,至少在美國將是如此。5)加勒特說,新冠疫情將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以及生活的許多層面。包括重新審視旅行是否重要、面對面的商業會議以及大眾交通必要性問題。6)從政治層面上,加勒特預言,如果此次疫情進一步加劇美國的貧富差距,即富人更富、窮人更窮。那屆時可預期的不僅僅是現在的四分之一失業大軍,還可能出現群體不滿所造成的政治動蕩。】
{內文}
5月2號,約時報刊登專欄作家布魯尼撰寫的社論「如果她成功預言了新冠病毒出現」「會如何預知未來」。
(美國普立茲獎得主/加勒特)
在我看來的最佳景況,是這個世界還要接受36個月,來自新冠病毒的磨難,但前提有個如果,如果我們確實研發出相當有效的疫苗,是負擔得起的價格,且全世界在短時間內都能取得
勞麗加勒特 69歲,美國普立茲得獎記者暨作家,報導過伊波拉及SARS,全球多場重大醫療「戰疫」,轉戰媒體前攻讀加州柏克萊細菌暨免疫學博士,也在史丹佛進行相關研究,1994年出版暢銷書<逼近的瘟疫>,並在後續演講中多次談到,人類毫無節制使用抗生素,加上動物跨州買賣等因素,導致病毒細菌功力大增,這群今非昔比 看不見的敵人,已隨時準備向人類反撲。
(美國普立茲獎得主/勞麗加勒特)
在齧齒類及貂類動物的餵食實驗中,我們從發現這些動物身上,出現了一般流感不會有的症狀,例如癲癇 中樞神經系統障礙 局部麻痺等等,總之,這絕非我們一般常見的流感,這種(H5N1禽流感),反倒類似我們重建出的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那種的傳染模式,也就是跟上次的大流行疾病非常類似,它也是從禽鳥直接傳染給人類,然後隨著時間的演化,出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死亡率,55%感染H5N1的患者最終死亡了,而且還存在著絕大多數人的無症狀感染者
2007年加勒特接受Ted邀請,探討新禽流感病毒H5N1,已具備引起全球瘟疫大流行的眾多特徵,當時她說這種病毒僅侷限於鳥類之間傳播,但病毒變異隨時可能發生,2005年她在美國權威期刊<外交事務>上也曾明確撰文示警,預測未來會出現某種流感病毒瘟疫,且會感染全球40%的人口,尤其死亡人數難以想像,對照2020年的新冠肺炎,5月15號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全球確診444萬人,30萬人死亡致死率6%,各項數據都還在增加,西方世界因而把加勒特,冠上希臘神話中的「先知」美名,近來她頻繁受訪,談後疫情時代的先見之明,水晶球中的世界一片灰暗。
(美國普立茲獎得主/勞麗加勒特)
36個月,是我預測的最好結果,最壞的結果,是新冠肺炎將對未來世代,造成為一種永久的新常態,我想,大家首先要拋開一種既定印象,那就是想像疫情是一波浪頭整齊劃一的海嘯向全球襲來,這世界上的每個人只會感染一次,反正我們把城門關門上了,海嘯也就退潮了,接著心想:太好了,又可以重回海灘了,日子不可能再像過去一樣了,假設你有在注意疫情發展,你就會知道新冠肺炎絕不是一種可一次阻絕的浪潮
(美國普立茲獎得主/勞麗加勒特)
疫情再次爆發,一下這裡一下那裡,傳到南半球又傳回北半球,世界各個不同的國家在不同時間再度爆發,人類移動就會造成病毒跟著移動,因此,當大家在封鎖令結束踏出家門,甚至是搭上飛機踏出國門,試著讓商業活動重新開始,進入面對面接觸的商業模式,又或者供應鏈開始全力重新整合,但全球化運輸意味病毒又開始全球化傳播
加勒特認為,新冠肺炎新藥瑞德西韋,不是世界重回正軌的入場券,真正有效的疫苗,也不太可能在明年問世,因此人們將重新評估旅行的重要性,重新評估大眾運輸的使用,重新討論面對面商務會議的必要,重新考慮是否該讓孩子離家求學,認為恢復正常是種幻想,因為歷史就擺在世人眼前。
加勒特以911為例,世界在那之後並未恢復正常,美國便用強大防護網,把國家武裝起來全面反恐,人們必須出示身分證明,走過金屬探測器才能進入建築物,再也無法以相同方式搭機,類似的一切世界都將再經歷一次,從經濟層面來看,會進一步加劇美國貧富差距,屆時看到的只怕不是眼前這25%的失業率,還有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集體憤怒,近來取代V型反轉U型復甦的美國經濟復甦論調,是到了2021下半年,才能緩步回復到2019水準,類似Nike商標的對勾型復甦,新冠疫情爆發後,讓加勒特最震驚的是,是美國竟沒有能力領導全球應對這場危機。
(PBS主播vs.美國普立茲獎得主/加勒特)
還有一事請教加勒特,也就是你始終掛在嘴邊的,那就是美國從未在公共衛生上投入足夠資金,這也正是此次疫情的一大破口,完全正確,只要仔細檢視其中一項重要指標,一個人可能會在感染新冠肺炎後成為重症患者,且可能因此死亡的關鍵,在於他是否罹患高血壓,高血壓是最廉價簡單的醫療干預,想像一下,只要捲起袖子 測量血壓,就有一籮筐的藥物能為患者提供治療,可以替病患降低血壓,這也正是美國大眾無法獲得,一致性公衛干預及醫療照護的一個顯著標誌,只要新冠肺炎患者,在全美族群及階級分佈的狀況,就能清楚發現,正是那些沒有接受高血壓治療的人,正是那些沒有持續性獲得妥善基本醫療干預的人,但仍有很大比例的美國人,沒有獲得持續性的醫療照護,沒有配置到任何一位叫得出名字的醫生,有一種情況是,當這種疫情規模的危機來襲時,他們求助無門,美國的公衛系統基本上是拼湊起來並不完整,公衛指引及政府應對同樣如此,當你進入到另一個郡,是完全不同的公衛景況,這絕非阻擋全國性疫情的方式,完全是一團混亂。
不止痛批美國從未在公共衛生投入足夠資金,加勒特認為川普政府需為疫情在全美擴散負最大責任,直言美國當前,不需要政府鑼鼓喧天地宣傳美國篩檢量世界第一,
而是該從嚴謹進行的研究中,更深一層了解新冠病毒,以藉此判別特定族群的感染途徑,及病症持續的時間,好讓州政府及地方政府,可制訂適合當前狀況的社交疏離原則,及重啟經濟活動的限制,認為美國需要一個可以果斷,促進這一切的聯邦政府,而不是像佛奇教授和伯克斯博士那樣,墊著腳尖走在川普身旁,就怕傷了總統那脆弱的自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HTS9M2qB0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5.17《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zUKnrO1zM
抗生素 反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髒養:美國頂尖科學家談細菌對寶寶免疫力的益處,從孕前起的105個育兒Q&A」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收起你的抗菌小道具,
因為你可能在無形中,阻礙了孩子免疫系統的發展!
「過敏,是過度清潔造成的嗎?」
「可不可以養狗、貓或其他寵物?」
「掉在地上的東西可以撿起來吃嗎」
「細菌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力嗎?」
「自閉症與腸道細菌有關係嗎?」
「我可以在哺乳期間服用抗生素嗎?」
「益生菌優格可以治療尿布疹嗎?」
「寶寶出生前後,我感到很沮喪,跟細菌有關嗎?」
「我的孩子可以吃泥土嗎?」
作者每週都收到來自全世界父母的提問,這只是其中一部分。
網路上充滿了細菌的風險與好處的各種訊息,但多數人常把細菌和病菌(或病毒)混淆。事實上,在我們體內這群微小、肉眼看不見的友善微生物(包含細菌),能幫助我們消化食物、製造維他命、預防疾病,以及雕塑我們的器官、調和我們的免疫系統,甚至能形塑我們的行為,對我們的健康影響甚鉅。當我們認定細菌是有害的,並以各種手段消滅牠們時,各項慢性疾病如:肥胖症、氣喘、過敏、糖尿病、乳糜瀉(celiac)、腸躁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將有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一樣,向人類反撲而來。
★我們的老祖宗說:「骯髒吃,骯髒大!」
我們的身體是從一個充滿微生物的世界演化而來的。這些微生物圍繞在我們身體的裡面和表面,少了牠們,我們將無法存活。而牠們所負責的任務中最關鍵的一項,就是發展我們的免疫系統。
根據「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當孩子幼年時,若缺少與多樣微生物接觸的機會,將抑制免疫系統的正常發展,進而增加罹患過敏性疾病的可能性。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孩子與農場動物和多種類的植物接觸,可以降低特異體質過敏症的風險,減少過敏性鼻炎、食物過敏、氣喘和皮膚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這就是為什麼泥土或髒汙這麼好的原因。
孩子接觸無害的細菌時,細菌不但不會殖民人體,還會用複雜的特性訓練他們的免疫系統。但是現代社會生活型態,破壞了這美好的願景。過度清潔的生活習慣與環境,或是服用過多的抗生素,使那些負責照料免疫系統的微生物蕩然無存。
★盡早讓孩子接觸豐富多元的微生物,讓孩子從出生起,就擁有健全的免疫系統
《髒養》以科學家的專業角度,深入淺出的問答方式,介紹微生物和人類免疫系統之間的交互作用,破解多數人對「細菌」的刻板印象,回答父母育兒時期的種種疑慮,建立更全面的科學育兒知識。這些來自大量數據與研究成果的科學證據,不僅可以回答細菌與健康的相關問題,同時還能為全世界的醫生和臨床醫療人員所依賴的研究論文奠定基礎。
本書的目標,是希望透過微生物對孩子健康發展的影響,提出最好的科學建議。什麼樣的程序、藥物、食物、環境暴露和日常作息,能幫助或是傷害生命初期的幼兒?怎麼保護他們?何者有效、何者無效?該如何判斷孩子走在正確或錯誤的發展軌道上?相信在讀完這本書後,將為你帶來耳目一新的收穫。
作者簡介:
傑克•紀伯特博士JACK GILBERT, Ph.D.
美國芝加哥大學外科教授、微生物研究所所長。
羅布•奈特博士ROB KNIGHT, Ph.D.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兒科教授暨計算機科學與工程教授。擔任微生物群系創新中心主持人、地球微生物群系計畫與美國腸道計畫共同主持人。
珊卓拉•布萊克斯里SANDRA BLAKESLEE
擔任《紐約時報》醫藥記者45年以上,贏得許多新聞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