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 vs.理科】「人文學科到底有什麼用?」這句話在科技當道的現代,聽起來格外刺耳。但是,這種「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至上」的刻板印象已被學者推翻,人文教育在許多方面被證明是「很有用」的!
—
▾訂閱HBR首月60元,管理新知不間斷▾
https://hbrtw.cc/3p0GQ
▸追蹤IG:https://hbrtw.cc/Instagram
▸加入LINE好友:https://hbrtw.cc/LINE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拓 思 stem 科學 社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科技往往引領了社會與經濟的發展,所以不少學生在選擇專業時都會往理工領域發展。那麼,相較之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生是否真的就比較難找到引領社會發展的職業嗎?
這篇來自【遠見】的文章,摘錄了《書呆與阿宅:理工科技力+人文洞察力,為科技產業發掘市場需求,解決全球議題》一書,也帶我們看到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在數位時代的價值!
-------------------
其他還有很多人文學科都對科技界的創新貢獻良多,像心理學系就有助於打造出更契合人類情感與思考方式的產品。Facebook 的爆紅就完全體現了專精「人性因素」如何能為新產品、程式和服務的設計帶來革新。大家都知道,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是寫程式快手,但由於不善社交,在人際關係上吃了不少苦頭。不過很少人注意到,他是菲利普艾斯特中學的文科生,這是一間採行「哈尼克斯圓桌」(Harkness tables)教學法的學校,課堂上以問答型討論為主,而不是老師台上講,學生台下聽。之後祖克柏進入哈佛學院,又熱衷於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他甚至在藝術歷史這門課的期末考拿下高分,就因為他架設了網站,將200 件藝術作品放在上面展示,讓同學可以針對作品重要性寫下評論,而該網站堪稱是眾人皆可參與的學習平台前身。跟姐姐蘭蒂(Randi Zuckerberg)一樣念心理學的祖克柏,他把人天生渴望與他人連結的心理學洞見,應用在Facebook 的設計當中。祖克柏之所以能成為Facebook早期發展的開拓先鋒,當然是因為他寫程式的功力一流,不過Facebook 的人性心理學部分,也多虧他的耕耘。
人類學的經驗也可以幫助企業掌握開發及行銷產品時,應當斟酌的文化與個人行為因素。佛羅里達州州長瑞克.史考特(Rick Scott)數年前接受某報紙採訪時曾表示,他正設法將州政府提供給心理學系和人類學系的學生獎助金抽走,轉而補助STEM學科的教育,他是這麼說的:「培養更多人類學家攸關到本州的切身利益?我可不這麼認為……如果我要拿老百姓的錢投入教育的話,我寧可用這筆錢創造就業機會。」史考特在發表這些言論之前,真應該先了解美國勞工部所做的研究。根據該研究估計,人類學的學生就業率強勢成長,高於多數職業的平均就業成長率,跟電腦軟體工程師目前的就業成長率不相上下。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