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啊搖,搖晃vuvu的大灶──
pinuljacengan
驅車行穿熱鬧的客家聚落內埔鄉,繼續往山的方向前進,不一會兒,我們隨即進入泰武鄉,沐浴在層疊綠意裡的我們,眼底與耳畔都逐漸安靜了下來。今天要拜訪的是masisi(馬仕部落)裡的vuvu—Selep (林桂花),她將為我們製作pinuljacengan──「搖搖飯」,讓我們一齊探究排灣族傳統料理pinuljacengan的奧秘。
.
彼時,Selep的家族從舊馬仕部落遷徙來到現在的masisi,文化的延綿常會借助某些具象的物件或行為來闡述與表達,不因遷徙而中斷。例如部落中四處可見帶有象徵意涵的雕刻圖紋裝飾,除了常見的百步蛇,我們發現頭目腳下還踩了一尾鰻魚,這是據說從前在masisi附近的溪流裡,有許多深潭暗藏著鱸鰻,族人設法捕捉、食用,進而成了代代相傳的飲食文化。對族人來說,群山和溪流就是供給大家食糧之處,依循這樣的脈絡,搖搖飯普遍以雜糧、野菜為主進行製作。
.
許多原住民族的飲食文化中皆有搖搖飯,這並非排灣獨有,只是名稱各異,細節也略有不同。排灣族語稱之為pinuljacengan,唸法上會拆分成三個音節,pinu-ljaceng-an;pinu為動作,有「加入、添入」之意,ljaceng則泛指蔬菜,在小米粥內添入各色季節性蔬菜基本上就是搖搖飯的核心架構,或許用「小米野菜粥」來稱呼pinuljacengan更容易讓外人理解這道料理的內容為何。
.
然而,當我們和Selep vuvu提到「搖搖飯」三個字時,她竟面露疑惑,原來這是她初次聽到這個後輩新創出的詞彙,「山地飯」的別名她倒是聽過,為何會強調「搖」這個動作,將是我們接下來想了解的重點。
「大鍋,熱灶,大拌匙(civan)」
Selep vuvu已經煮了一輩子的pinuljacengan,這道料理總會在家人團聚時特別出現。在masisi,搖搖飯裡頭的澱粉通常使用vaqu(小米) 為主,輔以曬乾處理的vasa(山芋頭)和vurati/vurasi(地瓜),完全不加白米。
.
小米用的是原鄉栽種的糯小米,對比我們一般在北方麵食館或早點店吃到拿來煮粥的小米,米粒體積相對較小且黏性更高;芋頭先烤再曬,目的是要確保芋肉裡的水分被徹底帶走,大概需要花費一到二天時間,芋頭乾和地瓜乾磨粉後加入飯裡,堆疊的香氣讓小米粥簡樸卻帶有深度。
.
傳統上pinuljacengan會在親友團聚時共同享用,因此通常會使用大鍋攪煮,先熬粥,再放菜。熬粥的高湯和水比例各半,使用豬大骨熬製高湯,早年大多使用自家獵捕的山豬。高湯備好、小米入鍋後,先大火、後小火,大灶柴燒出的滋味最美,前提是備用的薪柴要確定乾透,過程中以木柴移進移出的距離來調整火力。
.
烹調的工具是一支長型有不規則曲線的木桿,尾端呈現扁平狀方便在插入鍋內攪拌時能有較大的面積去推動食材,vuvu說,他們用族語稱此木桿為civan,civan多為自家削製,因此成品百家百樣,沒有固定規格,用的順手最重要。
.
Selep vuvu熟稔地拿著civan大範圍攪動,看她手勁柔和,帶著從容,顯然面對食材轉化過程可能出現的狀況都已瞭然於心。烹調過程中,必須憑藉手感經驗和眼力判斷小米糊化的程度,當米心開始熟化,手勁即開始加快加大。中後段的重點是要讓熱力穿透食材,整鍋會從水狀逐漸變得「黏黏的」。
.
實際到現場看,方能理解vuvu為何不解搖搖飯這個詞,因為「搖」是通過外部視角所形塑出的觀點,人要搖動大鍋很難,實際上只有小鍋可能藉由手勢在鍋內的快速搖攪製造出類似漩渦的視覺。「搖」比較像是料理人在烹煮過程身體自然產生的律動,會牽動全身肌肉,沒有固定方向,講究個人化的福至心靈,因此初學者也存在著搖失敗、鍋底燒焦的可能性。
「搖啊搖,搖林,搖山,搖島」
粥好了,後續加進的蔬菜,取自山野,順應季節,在masisi,samaq(山萵苣)、sameci(龍葵)、tjanaq(刺蔥)等野菜經常被應用,有時也會加進djulis(紅藜)。Selep vuvu家後方是整片她的開心農場,和山相連,全靠她自己一手整頓,除了野菜,四季源源不絕供應的菜園,自種的山藥、地瓜葉、龍鬚菜等也都可能出現在她的pinuljacengan中。
.
vuvu說如果再加進puk(樹豆),那粥的口感就會再乾、再紮實一點。另外也分享烹調時的小訣竅──當菜葉丟進粥裡時,手搖的力道要節制,若過猛,菜葉在釋放出鮮味與小米交融前便可能已支離破碎。看著菜園中的作物四季輪流陪伴著Selep vuvu,或許可以說最後搖進我們嘴裡的,都是她滿滿的愛吶!
.
pinuljacengan入口時清淡,僅仰賴食材的原始本味支撐,因此會拿一些口味較重的小菜來點綴搭配,早期多搭配鹽漬生薑,或撈取溪魚與薑一同炒製,芋頭莖炒豬肉也是很好的配菜,部落智慧就是老天給你甚麼就想辦法變出甚麼,Ljavuras(林國豪)說,現在則大多搭配豆腐乳和放黑豆豉的辣椒小魚乾。
.
吃pinuljacengan時強調共享,年輕人拿小湯匙從鍋子的外緣開始吃,只吃自己眼前的部分,內鍋要留給長輩,也要留一份給來不及參與的親友,必須觀察旁人速度不可只顧自己吃,過程充滿了「儀式感」,但那不是流於形式、刻意為之的浮誇,透過分享pinuljacengan,彼此之間敬老護幼、情感緊密相連,為族人家人留下永不斷根的一份惦念。
.
吃著這鍋搖搖飯,我腦海裡還浮現出村上春樹作品《海邊的卡夫卡》裡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不無聊的東西人們馬上就會膩,不會膩的東西大體上是無聊的東西。」當我們長期習慣了外食帶來的五感刺激,對食物審美逐漸疲勞,搖搖飯或許就是那個「無聊的東西」,無聊到暗示你反璞才會歸真,飯裡匯聚的全是長久以來山與人真實共存出的智慧,透過舌頭,接引到我們的心底。
_____
▪本文收錄於屏東 #泰武鄉刊 vol.7 夏季號「食在泰武」 專欄,並同步刊登於 微笑台灣319鄉+ 「島嶼晃遊者」 專欄。
▪採訪、文字:郭銘哲 / 攝影:邱家驊
_____
發行機關:屏東縣泰武鄉公所
企劃製作 : 繫。本屋
主 編:彭巧如
採訪編輯:徐孝晴、余庭
特約採訪:古佳峻、郭銘哲、楊甯凱 (下港女子)
攝影:邱家驊、林科呈(眼福映像工作室)
封面創作:蔡昀珊(畸零地工作室)
設計製作 : 3&4 Design Studio
插畫:Chayi
製版印刷:鉅晟廣告印刷社
.
#全台索取紙本刊物地點查詢 👉
https://reurl.cc/52gq47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融融歷險記Ben's Adventur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融融歷險記:https://goo.gl/RBEJ6e =========================== 跟融融有最直接的接觸: Instagram☛https://goo.gl/cBS6U1 Facebook☛https://goo.gl/nn8nyh =================...
「排灣族五大家族」的推薦目錄:
- 關於排灣族五大家族 在 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排灣族五大家族 在 跟著董事長遊台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排灣族五大家族 在 蘇姍與貓 Susan and cat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排灣族五大家族 在 融融歷險記Ben's Adventur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排灣族五大家族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排灣族五大家族 在 leftab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排灣族五大家族 在 排灣族五大頭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排灣族五大家族 在 排灣族五大頭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排灣族五大家族 在 排灣傳統名辨別社會階級.地位2014-01-12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排灣族五大家族 在 權利」而同意我使用Tjaraqidis 自家族圖文。 接著按家中 的評價
排灣族五大家族 在 跟著董事長遊台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貴重的飾品▲
琉璃珠對排灣族、魯凱族與卑南族來說
是最貴重的飾品
我們看到五顏六色的琉璃珠
其實每顆珠子都有它的特色
並有不同的名字、性別與傳說
象徵不一樣的意義
只有貴族家族才可擁有
平日仔細收藏在古陶壺中
不會輕易使用
只有在婚禮或是重大祭典時才會取出配戴
在等待琉璃珠燒製的時間
你可以上樓喝杯咖啡
偷偷告訴你
山地門的咖啡可是當時供奉給日本天皇的咖啡
快點來品嘗一下!
更多霧台小琉球行程請點我:reurl.cc/MAe2dm
#跟著董事長遊台灣 #霧台 #琉璃珠
=================
遊台灣25條旅遊行程
請點我: reurl.cc/ObZog9
中秋專區:reurl.cc/xGVDd5
雙十專區:reurl.cc/2rR45m
服務電話:(02)2721-7300
=================
排灣族五大家族 在 蘇姍與貓 Susan and cat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867年的台灣,是什麼樣子?
如果你跟我一樣,腦中空白一片,
8/14請一起來看看斯卡羅這部片,補回失落的記憶,完整這座島嶼的故事。
斯卡羅改編自陳耀昌小說《傀儡花》,故事取材自真實歷史美國商船「羅妹號」事件,描述各種外來勢力對在地原住民部落、平埔聚落及移墾的閩、客庄人帶來衝突與震盪,將這段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事件以及之後在國際間帶來的影響,呈現在觀眾面前。
那年的台灣在某些部分,跟現在有點相像,
原本在島上生活的人們,
因為外來的影響,命運被刮起了滔天巨浪。
大環境的變化,生活許多層面難以操之在己,
原本生活裡的平靜與美好,面臨了挑戰與掙扎。
每個人在時代變化的首波衝擊中,
都在試著站穩自己的腳步,找尋自己生存的方式。
融合的開始,總是陣痛無比。
劇中的蝶妹,對我來說就是特別吸引我的角色。
身為斯卡羅族群與客家族群的女性後代,
面對不同族群與外來者間的衝突,
她的掙扎與她的自我意志,交織成動人的情感。
「我是誰?我可以擁有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我想蝶妹應該常常這樣問自己吧。
劇中的演員們,
同時使用排灣族語、英語、客家話、閩南話、
漢語(當時的官話,現在的國語)五種語言對話互動,
對家族中同時有閩、客族群,聽得懂客家話的我來說,
是很特殊的觀影經驗,因為我只有排灣族語聽不懂,
其他都聽得懂,不需靠字幕分心,
所以更能理解語言在這部戲中所展現的張力。
理解某一族群的語言,就是在理解對方的文化與思考邏輯,
理解多一種語言,是一種強大多變的力量,可以是刀也可以是水。
在我搶先觀賞的特映集數中,我看見150多年前台灣的壯闊與純粹,
費時三年籌備拍攝、斥資2.02億的拍攝成果,
反映在種種場景與服裝細節的寫實,震撼人心。
我好慶幸自己生在這個年代,
能看見關於台灣的故事,
用這麼美好的方式呈現出來,
傀儡花在2016年才出版,
公視2017決定改編成戲劇,
2019年開拍,2021終於上檔,
150多年前在台灣發生的那一段關鍵的故事,終於可以在這個島上,以戲劇的方式綻放。
在兩場映後線上分享會,我聽見導演與演員們,描述拍攝時的點點滴滴,覺得能平安順利地完成拍攝,真的是各方無形力量的保佑。
導演曹瑞原分享了一些話讓我很感動,他說:
「拍攝時有時遇到天氣突發不穩的狀況,我覺得是上天在跟我們說
『你要等待,生命不是你的籌算,有它的過程』,
拍攝能順利安然的完成,是大家生命能量場的共振、大家支持彼此。
這部戲發生在台灣,是值得驕傲的,台灣有宏大的胸襟,去接受這麼多族群、這樣的作品,這個島嶼,真的世界少有,我們應該珍惜。」
還有許多演員拍攝中的心情分享、選角有趣過程,在之後的集數中,有機會我會慢慢與大家分享。
如果你對於台灣這片土地有深深的情感,
如果你曾在前兩週奧運比賽時,
為台灣各個族群的選手加油喝采,
那麼真的推薦你,不要錯過斯卡羅,
我一們一起透過斯卡羅,了解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片山林裡、那片大海中,發生了什麼事,好嗎?
也許我們會因此理解,今天的一切有多麽不容易。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斯卡羅》播出時間🌊
🎬08/14起,公共電視,每週六晚間九點
🎬08/14起,公視+、LINE TV,每週六晚間十點
🎬08/15起,Netflix(台灣)、myVideo,每週日晚間六點,一次上架兩集
🎬08/22起,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每週日晚間六點,一次上架兩集
-
導 演|曹瑞原
編 劇|黃世鳴
原 著|陳耀昌
出 品|公共電視
製 作|台北創造
行 銷|結果娛樂
演 員|查馬克・法拉屋樂、雷斌・金碌兒、吳慷仁Kang Ren Wu、温貞菱 Wen Chen-Ling、Fabio Grangeon - 法比歐、黃健瑋、雷洪、夏靖庭、 周厚安 Andrew Chau、黃遠Huang,Yuan、程苡雅、張瑋帆-阿邦、余竺儒、郭芷芸
排灣族五大家族 在 融融歷險記Ben's Adventur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訂閱融融歷險記:https://goo.gl/RBEJ6e
===========================
跟融融有最直接的接觸:
Instagram☛https://goo.gl/cBS6U1
Facebook☛https://goo.gl/nn8nyh
===========================
大家有聽過「傳智權」嗎?
我想大多數的人可能對此很陌生
.
傳智權的全名其實是「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其實就是為了保護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不受到侵害。範圍很廣,不管是有形的傳統服飾或是圖騰,無形的歌曲、舞蹈和祭祀祭典都可以登記申請傳智權。
.
其實傳智權早在2015年就已經通過實施,但第一次授權商用,就是跟KIRIN Bar BEER合作,也就是今天要介紹的主角啦~
.
深耕台灣許久的KIRIN Bar BEER,首次推出「Bar原民傳智設計罐」,分別融合了「阿美族馬太鞍部落男性傳統服飾:五片流蘇裙」、
「排灣族佳平部落金祿勒家族的祖靈側柱姆媧蓋依」和「噶瑪蘭族的女子禮裙」
直接把傳智權的內容放上了設計罐上,讓更多人暸解到原住民的多元文化,也能讓社會大眾更重視傳智權與文化的重要性。
.
而我這次也實際走訪了位在屏東縣泰武鄉的佳平部落,尋找排灣族的驕傲與國寶—祖靈側柱姆媧蓋依,至於什麼是祖靈側柱,影片直接看起來吧!
Music:30 Million Times (instrumental) – RYYZN (No Copyright Music)
MusicbyAden - Mondays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
融融的系列影片集:
融融歷險記〖印尼〗系列影片:https://goo.gl/t3th8k
融融歷險記〖北韓〗系列影片:https://goo.gl/oFwuGr
融融歷險記〖66公路〗系列影片:https://goo.gl/GVigvw
融融歷險記〖特輯〗系列影片:https://goo.gl/Ygn5aD
融融歷險記〖俄羅斯世界盃〗系列影片:https://goo.gl/tkxEUz
融融歷險記〖蒙古國〗系列影片:https://goo.gl/zAqzyo
融融歷險記〖南太平洋大冒險〗系列影片:https://goo.gl/jK3YR7
融融歷險記〖南非大冒險〗系列影片:https://goo.gl/H2jh5y
融融歷險記〖澳洲〗系列影片:https://goo.gl/skwxa8
融融歷險記〖中南美洲沙發客〗系列影片:https://goo.gl/ApnEu8
融融歷險記〖台灣離島計畫〗系列影片:https://reurl.cc/VaXVoN
融融歷險記〖古巴歷險記〗系列影片:https://reurl.cc/EKzdvg
===========================
拍攝工具⬇︎
相機:Iphone XR,GoPro 7,Olympus Em-10
鏡頭:14mm f/2 餅乾鏡,Olympus M.Zuiko ED 45 mm f/1.8
麥克風:SHURE MV88
穩定器:智雲Smooth 4
空拍機:Dji Mavic
===========================
剪輯工具⬇︎
Adobe Premiere Pro
===========================
合作邀約⬇︎
benwuisme@gmail.com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排灣族五大家族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黑色部落 part1
https://youtu.be/2rxjteuxJ1k
人神盟約祭 part2
https://youtu.be/3Q5bMir-Muk
行動廚房 part3
https://youtu.be/Rk-3v0mlXqo
☞黑色部落
七佳村曾是排灣族的中心之地,
是台灣最大的石板屋群。
半世紀前,村民被迫遷村下山,
只留下幾戶不肯離開,
繁華聚落一夕間成了廢墟,
拒絕現代文明,像是野地求生,
村民卻過得安穩舒適。
☞人神盟約祭
春日鄉,是少數保有五年祭的聚落。
各個家族都會派出勇士刺福球,
難度之高,就怕沒刺中,厄運上身。
原住民的祭典,外人看熱鬧,
實際上,卻蘊含祖靈的訓示規範,
也維繫著散居外地的後代子孫。
☞行動廚房
春日鄉也被封為「兩個太陽」的故鄉。
行動廚房的發起人邱錦花,
十六歲,手掌被機械截掉一半,
她靠著一隻半的雙手,用在地食材辦桌,
不但增加婦女的工作機會,
也帶動部落農業的發展。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排灣族五大家族 在 leftab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系列八」
布農專輯—林班原住民族的悲歡離合
林班歌-是居住在山林間的神仙們,面對現實困頓時,所賴以抒發的歌曲。五、六0年代,林務局僱請部落青年們上山整理林地,經常上山工作就是一、二個月。晚上烤火無聊時,常常用一把吉他,幾個人哼哼唱唱,就編出一些歌曲出來。
這張專輯裡面的八首林班歌,雖然多是男女對詠的情歌,但卻是原住民族在歷經百年來文化、經濟、社會的巨大破壞後,微弱、自我慰藉的掙扎之歌。
1.東埔之歌
2.三更半夜
3.情人的眼淚
4.牽牛歌
5.獨自行走
6.阿珠
7.難忘的心上人
8.歡迎歌
亞山:國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唱林班歌了。以前新中橫測量的時候,砍樹、定標。聚在深山一個月,這邊有一個東埔山,他們住在那邊的工寮。從東埔山往下看就是東埔部落,因此做了這樣的一首歌。還有高雄的布農族,像桃源村的人也會來東埔這裡造林,也帶來了這些歌。
師母:以前小時候會好奇林班的工作,但媽媽不准。後來,有的人砍樹,砍到手斷了,我就不敢去了。
美珠:六月國小畢業後,七月就去林班了,往林班上山賺錢。即使是女孩子也一群人去林班。年長的人會照顧。當時的工錢一天一百多塊,當時的米一包也要一百多塊。上山砍草,砍杉木旁的草,有時候挖地種杉,有時候整地。一去就是一個禮拜,大家都睡在工寮,也不覺得那很苦。還可以玩躲貓貓。
有一次姑媽找我們去林班工作,要去杉林溪煮飯,二樓有燈,和我同行讀護校的同學就帶著錄音機、高跟鞋、漂亮的衣服要去照相,我們以為只是煮飯不需去山上工作。但是我們一到就想哭,暗暗的晚上沒有雨靴。隔天一早就要砍草,只好借姑媽的鞋子。後來我就去桃園的工廠工作。以前在林班工作,沒有喝酒、沒有電視,就是唱歌。晚上感覺暗暗的,唱歌感覺很好。在平地的時候,我們不會唱歌,因為在工廠會怕,看到平地人會怕,因為被欺負過。也有跟姊姊說,不要再去了,但還是又被調到別的地方。
木松:國中的時候和亞山一起到林班工作,都是寒暑假的時候,因為要籌學費,當時的學費都是自己交錢。那時候讀書自己要負擔,家人沒有鼓勵唸書。就只好跟著去林班賺錢。結果有一次被騙了,做了一個月才領三百多塊。 林班的帶工,標的都是平地人,工作的時候還要算時間,會算時間說還有三十秒就要開始了。
當時說累是會累,年紀越小,做的公差越多。年紀最小,大家會要你去拿水等等...。但是年長的人也會幫我們磨刀,所以那時候出公差是應該的。就這樣大概做了三年。當時的生活很很精彩,晚上不知不覺中烤火唱歌,我記得第一次唱 第二段林班生活多麼寂寞,那一段我們就不會唱。
伊曼:和高中畢業後當兵回來回到部落,沒有什麼可以做的,就和木松的妹妹一起去台中工作,一去就沒有回來,因為在台中賺錢比較多。在公司常常和排灣族打排球,就在那時候認識美秀,那時候的美秀很清秀,我還以為她是漢人。
木松:我們那時候有去公司看伊曼的女朋友,我們都說美秀怎麼可能看上伊曼?在公司大家都會到教會聚在一起。也有一些表兄弟會住在一起。
木松:女孩去林班男孩子都會照顧,....
亞山:但也要看長相啊......
美珠: 以前只有我一個小姐啊.....
亞山:美珠以前像猴子..
美珠:有時候我只要負責背便當,每天也有五百塊,但我還是一直跟著木松走......以前和木松還會錄歌,錄林班歌、詩歌,錄了好幾卷,常常邊錄邊哭,那時候也是萬壽負責彈吉他。
伊曼:以前去林班工作會哭,那麼小,長輩砍完草在上面休息,我們還在底下砍...
美珠:以前大人很過份,林班賺的工錢全部給爸爸媽媽拿走,很過份,也不會給我們一點。
王拓南:布農族過去沒有歌,只有八部合音。我們年輕的時候喜歡樂器,發現阿美族等各族群都有自己創作的歌,當時就有樣的感動,應該作一些布農族所創作的曲。於是就和伍清光編譜,我寫歌詞,從那個時後就開始布農族創作的歌,那時候是二十四歲的時候,二十幾年前,退伍後開車,原本要成立樂團,沒有人幫忙。
獨自行走 這首歌要說的是,住在山上人事少,一個人去工作走走,會寂寞,聽到鳥叫,在人憂傷聽到鳥聲會感到安慰。
木松:在林班工作學到要聽老人、長輩的話,畢竟他們很照顧我們。也學會了要刻苦耐勞,雖然很累,但別人可以作的,我們也可以做。晚上老人也會跟我們講關於布農族過去的生活。
亞山:過去在林班工作,長期生活在一起,彼此扶持互相幫忙,現在沒有林班的生活,小孩學不到過去大家族的互助。
木松:小孩子有什麼就是共享,有糖果一伸手,我們就會就會分,即使在石頭上打碎也會分。一定會給旁邊的人。
王拓南:過去在教會經常會有人來訪問,我們沒有布農族的歡迎歌,所以我們兩個人就做了這首歡迎歌。歡迎客人來到教會。
王拓南:作牽牛歌是因為小時候犁田,經常父母親叫去工作,每次要放牛餵牛,跟自然接近。三十年前部落是屬於安靜的現代化後就比較不一樣。
木松:以前不會磨刀、砍草,他們會下來幫忙。便當吃不夠分給我們,大家像大家族一樣彼此尊重,也尊重長輩。以前講話很謹慎,講話比較客氣。以前用狗去追山豬大家都會參與。有時候,一鄰的人全部一起去捕魚,大家在籃球場上分魚。大家也一起採收玉米。這是布農族固有的團結力。
美珠:我知道做這首歌的人在我國小的時候,有一個叫libu的年輕人,他喜歡我姊姊。國小的時候,那年輕人一直跟著我爸爸,但姊姊不喜歡他,他還是一直幫忙,要表現給爸爸看。他做這首歌是在醫院,可能是想她,覺得失戀了。這就叫做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首歌國小的時候在東埔很流行,那時候大家都會唱,就是不知道這首歌的感情。在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吧!
li bu:阿珠這首歌他們年輕人喜歡,我不喜歡。以前跟阿珠一起工作,後來到外面工作,出車禍,這首歌是在醫院做的,以前年輕唱的。
總監/張俊傑
製作人/陳主惠
編曲‧配器/陳主惠
演唱/布農文化工作室
Dama Daho(伍保國)
Dama Lo (伍文科)
Gina Hum hum(科月香)
I val(王錦蘭)
Aziman(史亞山)
La ngui(伍美珠)
Aziman(伍治中)
A boos(林美秀)
La niahu(伍木松)
Buni(全明花)
Daho(伍萬壽)
Umav(松金花)
Lini(方良吉)
A boos(全靜茹)
Baisu(王榮貴)
美術設計/周麗鈞
排灣族五大家族 在 排灣族五大頭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家部落就已經存在了,瑪家部落頭目家族更名列整個排灣族五大頭目家系之林,更是位高權重。 三地門鄉大社村排灣族部落,居民原住在「大巴拉沙」,由世襲頭目長果社內 ... ... <看更多>
排灣族五大家族 在 排灣族五大頭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家部落就已經存在了,瑪家部落頭目家族更名列整個排灣族五大頭目家系之林,更是位高權重。 三地門鄉大社村排灣族部落,居民原住在「大巴拉沙」,由世襲頭目長果社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