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劉宇昆(Ken Liu)的Paper Menagerie and Other Stories(台灣中譯本書名為《摺紙動物園》)是相當有趣的經驗,首先這本短篇小說集份量十足(450 ... ... <看更多>
摺紙動物園pdf 在 简单儿童手工折纸飞鼠折纸教程- 纸艺网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22-01-2013 - 在折纸大全图解中有许多各种各样的折纸小动物,但是像折纸飞鼠这样 ... 这样的一个折纸的飞鼠并不能够真正的飞翔起来,但是却能够我们制作的折纸动物园里 ... ... <看更多>
摺紙動物園pdf 在 [心得] 摺紙動物園-那張反覆折疊出的生命-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摺紙動物園> 過去與未來都在那張反覆摺疊的紙上 20180719
這幾天睡前讀完了劉宇昆的<摺紙動物園>,網路上(特別是豆瓣)似乎評
價很兩極,許多是偏負面的評價,當然要講批判,有幾篇的確不論是故事
或是意識形態都有值得討論的空間,但瑕不掩瑜,我個人挺喜歡的。
不管是設定、文筆或是故事的氛圍跟場景都營造的很好,許多橋段都有觸
動到我,比如說龐克狐狸精這個故事的好幾段畫面,一直到讀完隔天睡醒
,都還一直想起。
「小嫣一躍而出,像一道電光石火。精靈鬼祟而優雅,她衝向香港大街,
自由、野生,一隻為這個新時代而生的狐狸精。……她在遠處發出長嚎。」
這個故事本身就很有聊齋那種美麗而哀傷的氛圍,講一隻因為科技時代
來臨以至於魔法漸漸被遺忘、流失,而再也不能變身的狐狸精,跟一個
因為鬼怪消失而失業的捉鬼師如何在科技進步,但仍階級貧富分明的香
港生存的故事。
劉筆下的狐狸精跟蒲松齡筆下的一樣,有野性,有人性,有脾性,當然
一樣有可艷可憐充滿魅惑的外型。但再美再有魔力的存在,也會因為時
代的巨輪而必須退讓(多少傳統的文化、精神與技術因為社會的轉變而
消逝)。但時代可以屈服一個世代的勢力,時間卻屈服不了人的意念。
故事裡的小嫣(狐狸精)在新時代為了生存被迫被慢慢肢解 ,全身替
換成了機器人,最後孤注一擲將自己內在都拆解替換為更小的機械,將
身而為人的骨架、皮肉以及器官都轉為一個個齒輪與動力機器,像變形
金剛一樣卻更唯美的,把自己從人型變回那隻自己魂牽夢縈的(機器)
狐狸精。
「我遞給她一個碗,碗裡裝滿最純的無煙煤炭。……她把碗裡的東西倒
進嘴裡吞下,我能聽見她身體裡的小型鍋爐燃燒起來……接著她蹲伏在
地上,齒輪嘎嘎作響,活塞一抽一吸,流線型金屬板彼此交錯流動-聲
音愈來愈大……在我眼前,她縮攏開展,像個銀色的摺紙作品。直到最
後,一隻鍍鉻狐狸 – 如同古老傳說中美麗而致命的狐狸- 站在我面前。」
整個故事就像蒙著一層銀色月光一樣柔和幽暗,有一種驚心動魄的脆弱
,卻又同時具有強烈的堅強的美感,就像是科幻風的聊齋誌異一樣,讀
時忍不住一直想,如果蒲松齡讀到這個故事,不知道會不會也很感動。
*
這本書的前幾個故事都很有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風格,
例如第一篇描寫不同星球(種族)的人的閱讀與寫作,在講述不同群體
如何閱讀(建構與傳承自己的文化)這樣一件簡單的事時,卻同時在讀
者腦中帶出了充滿想像的,對於各民族風格的聯想畫面,像寫夸鄒里人
的心智(書寫)時是這樣說的:
「這塊石頭是夸鄒里人的心智所在。這個石頭器官佈滿千百萬條錯綜複
雜的渠道,形成一個迷宮,將水分流成無數條平行小水流,滴滴答答、
涓涓潺潺,彼此蜿蜒環繞以表述簡單的價值觀,當它們匯聚,便成意念
之河,湧現為思潮。水流過石頭的形狀隨著時間改變,老舊的渠道破損
消失或堵塞不通,某些記憶因此被遺忘。」p6.
而講圖多斯人如何閱讀這個世界時是這樣寫的:
「圖多斯人說,最偉大的書是黑洞周圍的事件世界。當圖多斯人厭倦了
無窮無盡的宇宙圖書館,便會飄向黑洞。當她加速邁向有去無回的奇點
時,湧出的伽瑪射線和X射線會揭開愈來愈多終極謎題,令其他所有書
相形失色。這本書無窮盡地展現自己,愈來愈繁複、愈來愈微妙。她閱
讀的這本書遼闊無際,當她被震撼、被征服時,在遠處觀察她的同伴會
驚訝地發現,時間似乎為她緩慢靜止了下來,而當她墜向永遠無法抵達
的中心時,她便有永恆的時間來閱讀它。最終,書戰勝了時間。」p10.
甚至身形微小如細菌的卡魯伊人都找到建立自己文化的方式,他們將別
的種族的尺度相對宏觀而棄之無用的物件都找到最美的再利用。
「裝飾瓶和石板上的線型文字變成了街道……結繩上的纖維被梳理開來
、從新編織、以更精緻的方式重新打結,……每一個結都可以讓卡魯伊
商販當成店面營業,或讓年輕的卡魯伊家庭當作房子……以夸鄒里人來
說,他們發現卡魯伊人把失去價值的石腦建成一棟綜合研究大樓。」
每一個個體都有自己紀錄、思考的脈絡與方法,而我們如何思考,如何
觀看都是我們形塑自己的過程,所有這些都將返回最終成就自我。
「每種生物都有延續智慧的獨特方式,使意念可見、可觸之,像壁壘那
樣封存起來,以對抗最終難以抵禦的時間潮汐。每個人都在創造書。(p4)
……他們閱讀,卻不知道自己正在閱讀。一塊塊孤立的感知在冰冷深沉的
宇宙真空中閃耀發光,如同廣闊深海裡的泡沫…..當他們向前推進,在看
不見的表面升起時,每一道磷光都是獨特的署名。每個人都成為書(p11.)」
每一個種族閱讀 也就是看待這個世界的方法,都被他描寫的很有意思
,閱讀時一直想起伊塔羅·卡爾維諾的<宇宙連環畫>,以及一點點他
的<看不見的城市>。那些亦真亦幻、尺度亦廣亦小的背景設計,與娥
蘇拉·勒瑰恩<轉機>中對各種群體的描寫又不同。前者們充滿著抽象哲
理的美感,而後者則帶有作者本身對這社會不論是群體或是議題的相
對具體的反思。
*
劉宇昆的小說故事主題也許原始,但設定都頗為精巧。像是“形變“這
篇以一位靈魂是冰的女子視角,訴說如何愛上一位靈魂是鹽的男子
(水遇鹽更難結冰),不怕融化(死亡)而勇敢去愛一次的故事。故
事本質其實很老套就是在講人生不要害怕改變,以及我們永遠不得而
知自己的本質直到我們面對挫折而成長,卻用一個有意思的設定讓整
個故事變得有趣。
故事中女主角的朋友一直以為她的靈魂是一包香菸,她選擇過一個每
天都要抽菸 ,半享受當下, 半頹廢的燃燒生命式的生活。直到最後
一根菸在醉後被不知名的人抽掉了,她在狂歡過後的海灘獨自醒來,
發現自己並沒有死去,只留下旁邊一盒空蕩的煙盒。她才發現原來她
的靈魂是那盒永遠可以裝滿任何東西的紙盒,而不是裡面那些最終都
將化為裊煙的煙草。
就像女主角若非衝動的愛那麼一次,怎麼會知道自己看似冷若冰的堅
硬靈魂,其實本質是純粹、柔軟而有沸騰可能的水。
「我經歷的是一種形變。當我的靈魂從一盒菸變成菸盒,我成長了。
我想到要寫信給妳,因為妳讓我想到自己。妳以為妳瞭解自己的靈魂,
知道自己的人生需要什麼。我那時覺得你錯了,但我也沒有正確答案。」P35.
每個人靈魂都會在遇見每件事或某個人時形變,成為我們以為我們成
不了的另一種人,人生是大大小小的激烈衝撞與小心翼翼的碰觸所交
錯,每一次都會帶來不同的改變,在你與他之間,在彼此生命裡留下
或大或小的印記。
每一次相遇就是一次紙上的摺痕,這些線層層堆疊出最後我們將被摺
成怎樣的作品,我們每時每刻每次的決定與行為,都在推進著屬於我
們自己的形變。
*
整本書中有許多篇故事用科幻的背景探討歷史傷痛的議題,不論是“跨
海隧道“這篇,講建構兩國間的地底交通在為上位有權有錢者帶來利益
時,下層要有多少人付出代價與生命,以及中層的人如何在生存與良心
之間進退兩難。
或是“所有滋味“這篇採煤礦的中國移民飄洋過海在洛磯山脈扎根,短
短幾句講述一群人關在船艙中的橋段,讓我想起<美國眾神>以及許許
多多小說中對於不論是黑奴或是為求生存而偷渡的移民者的艱辛。
(這個故事的主角老關到底是不是關公呢?!
這個懸念我好喜歡 ㄎ)
還是最後“歷史的終結者“這篇講一戰時侵略者與被侵略者,以及罪行
與受罪,如何在後人不同的視角中被逐漸呈現,這系列每一篇故事都
表現出劉宇昆對於人如何看待,與面對傷痛這件事似乎特別有興致。
在讀“歷史的終結者“這個故事時,我國小時候讀老舍<四世同堂>的
感覺全都回來了,我真的很怕這種人無來由折磨跟虐待另一個人的場
景,閱讀時感到反胃、難受、放在書頁上的指尖在盜汗,雖然還是把
它看完了,但真的很不舒服,整天心情都很不好。
劉感覺想藉這個故事讓人思考,法律著眼的往往是實際犯罪的那個人
,但其實戰爭(罪行)中手上乾淨的人,他走的道路不一定不沾血,
我想更廣大的來看,應該苛責的是暴行本身的存在,以及為何得以存在。
他用科幻的方式探討了歷史到底該怎麼被訴說,以誰的眼光被重新呈
現於人前,受害者?加害者?背後操作者?
後世的客觀研究者?或是仍被主觀影響的受害者的遺族?
誰是誰的羅生門?
真的時間就說得清真相嗎…
或猶如書中說的「我們現在都是死者的剝削者。」p560
書中另一個故事“擬像”雖然講的是親情間的糾結,卻其實講的同樣是
人都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去看過去並研究歷史這個盲點。我們兩眼所及
往往如此表面,刻板印象如此深刻,我們都用眼睛在攝影 ,在記錄
我們人生的一切。
「照片是秘密的秘密,它告訴你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少。」
Diane Arbus
而Susan Sontag在<論攝影>中說「理解始於不把表面上的世界當作
世界來接受。」
兩人都指出我們有時觀察這世界的眼界總是被限而不夠寬大,而評斷
時的話語又往往太片面,眼見不一定為憑,論斷時又無可避免的帶著
個人情感,那麼有誰可以說自己真的客觀。
從作者的各篇故事來看,似乎客不客觀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真實的
呈現自己所見,發聲本身這個行為,往往比發聲最後的結果還要重要。
「加進個人描述的同理心和無法減少的主觀範疇並不會減少真實性,
反倒提升了真實性。我們接受自己的脆弱和主觀,並不會讓我們卸下
說出真相的道德責任,就算是- 尤其是 - 「真相」並不是單一的,而
是一組合人性的共有經驗和共同理解。」p605
*
“物哀”這篇讓我想起劉慈欣的許多短篇,對於人類在面對大環境滅
絕時的崇高人性,我想起劉的“流浪地球”,想起考德懷納。史密斯
<人類補完計劃>中的“小丑鎮的死亡女士”。
那些生命中所有一切當時不明白的事,為何你會走到今天這條道路
的那些冥冥之中,往往都會在人生某一個時刻,因為某件事、某個
人讓你突然明白,也許你一生的努力,前程所行的那些路,只是為
了來到某處成就某個人。
可能聽來有點哀傷,但在那一刻至少我們都成為某人或某群人生命
中的英雄,而不只是自己的。
生命因為匯流有了意義,在山中涓涓獨流的小溪雖純卻難免略顯單
調而寂寞,少了百川入海時的壯闊與其得以滋潤出的一眾璀璨生命。
「我們因為在其他人生命中的位置而有意義……單一顆棋子不是英雄,
但所有棋子在一起就成了英雄。」p372
*
這是很美的一本書,特別是前半段幾篇故事,跟姜峯楠<你一生的預
言>或劉慈欣的短篇一樣,都讓我看見另一種寫作視角,都是用短短
的篇幅,卻留下一個充滿無限想像力跟餘韻的氛圍。
三株半竹子推
*
題外話,讀完時不知為何我突然覺得如果有一天我不在這世上了。
這世界之外的那些日月星辰,星球之內的岩石海潮都將依然存在,
靜謐地,等待時間到來又過去,就覺得很美,很安心。
覺得好像失去也沒有那麼可怕,因為這麼美的東西會永恆存在。
美可以一直被發現,被記著 ,本身就是一種令人安心的力量。
閱讀著這些故事,被這些故事寄生而滲透,共同成為時間與思想長
河裡的一沫,然後把它以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像是卡魯伊人一樣
的轉化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終有一天會有另一個誰在沙灘逐浪時,這諸川成海激起的其中一沫
會隨風飄墜在其臉上,眼中, 然後也成為他的一部分。
本文同步發表在 Ep https://episode.cc/read/otter1985/my.180722.20491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90.204.220.12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32290452.A.13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