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籠包讀的是雙語幼兒園,接觸雙語環境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對於單字以及英文聽力方面已經有很明顯的進步;但是原本以為選了雙語學校後,會很自然而然講出不同的生活會話~
然而⋯⋯
我在家最常聽到的句子是:
「Good morning, everyone.」
「Good morning, teacher Lilian.」
就⋯⋯沒了😳😳😳
有時候,我能感覺小籠包懂那些單字與句子,但是就是怎麼樣也說不出口,哎呀呀~
#就是開不了口
#說來這也是我英文學習路上的囧況
後來,我想也許是老師要對這麼多的學生,在幼兒園能夠開口練習說的機會還是很少!
在開學前,我跟小籠包居家整整2個多月的時間,實在是不希望這個空窗期讓他中斷好不容易沈浸在英語環境中的狀態!
所以我先讓小籠包試上身邊朋友很推薦的 #tutorJr牛津線上課程。
整個小籠包的上課狀態~我簡短整理如下👇
#從一開始不敢回答
到
#很沒有自信的小小聲回答
再到
#很果斷的回答外師問題
我在旁邊看著也很感動R~
小籠包與外師一對一互動教學,我發現一開始小籠包很容易轉頭向我求救!
可能是害羞,或是沒有聽得很懂,但外師真的很會「利用手勢」引導孩子「願意開口說」!
所以很快的小籠包就很踴躍的說出句子與外師聊天了~
課程的內容設計很多都非常的生活化,所以學習起來就有趣多了,有種邊上課邊玩遊戲的感覺!
外師不但發音標準也超有耐心,還時不時的拍手鼓勵👏更會送上獎勵星星🌟
我覺得孩子就是會很吃這一套!蒐集到很多顆星星就特別有成就感😎~
家長最關心的學習狀況部分,tutorJr也有推出家長App,可以透過遠端關心孩子的上課情形也不怕打擾到孩子!
而且只需要一台電腦就能在家上課,可以在家上課也真的讓我感到很放心!
上完課之後,還會收到外師提供的課後報告,可以更清楚了解孩子目前的學習狀況!
還有還有!還可以登入系統看課程回放,小籠包覺得這個很有趣;這以後絕對會是個自戀狂XD
很推薦大家幫孩子預約試上一對一線上英文課看看,現在有免費體驗的名額🔻
這裡領取:https://lihi1.com/AnjzU
還有個有趣又好玩的性格測驗,小籠包的學習特性是個「纖細敏感觀察家」,大家也可以讓自己的小寶貝玩玩看🔻
這裡測驗:https://lihi1.com/Ce3yu
tutorJr-讓孩子的視界,是全世界
整理如下 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三單元9種居家創作活動總整理 #手指膏扎實學習 #成長紀錄 #帶孩子玩英文字母創作
內陸短短的夏天,我們走走停停,待在家進行的活動,調整成主要是「結合各種素材玩創意」,石頭配蠟筆、卡片刮畫、保鮮膜等......單純享受遊戲時的朝氣,和塗鴉的過程(小孩如果愛上畫畫了,我耳根子清淨的時間就多了XD);歡笑的過程除了鼓勵孩子愛上美術之外,也期許能提升孩子們對創作的主動性。
不好意思海量般的玩中學活動紀錄,點進照片就可以看到操作細節,使用的材料是一次性從台灣網路訂購的!適玩年齡配合 #Jivan_5Y7M 和 #Mira_2Y9M,約介於1-6歲,整理如下:)
📍 《手指畫創作系列》
◎ 觸覺玩英文與美感:26個英文字母認知
◎ 保鮮膜自由想像牆:四腳桌、保鮮膜、手指膏
◎ 瓢蟲的成長冒險:海綿、黑底卡、貼紙、手指膏
◎ 非洲大草原的夕陽:信用卡XD、黑紙、剪刀
📍 《大豆蠟筆結合彩繪媒材》
◎ 吸管火箭遊戲:吸管、紙卡
◎ 彩繪石頭:不規則石頭、烤箱、手套
📍 《水洗創作結合生活物件》
◎ 著色專注力訓練:水畫布、彩色筆
◎ 車車們開過的彩色街道:紙、色筆、玩具汽車
◎ 創作白板:水洗蠟筆、浴室牆壁
其實,我自己是很愛畫畫的人,但是在我的成長背景中,過去我總傻傻地追求「像」,越像越有機會獲獎,卻在不知不覺中,忘記了要用另一種眼光去欣賞「創意」。後來我越畫越難畫得像了,索性,就停止了繪畫這件事。
Mira和Jivan對「畫畫」這件事的興趣度很不一樣,要同時帶總愛揮霍筆水、天馬行空不受控的妹妹,和只要畫不滿意就哭著不畫了、戰戰兢兢常把「怎麼畫」掛在嘴邊的哥哥,著實需要傷點腦筋。
我過去會想:如果沒有想到要畫什麼,那就是浪費顏料。可是後來我明白,帶孩子創作,並不是這樣的,重點不是顏料有沒有被好好利用,也不是最後呈現出了什麼畫面,而是「#孩子想把腦袋裡的東西表達出來的意願_和塗塗抹抹過程中的愉悅感」,只要孩子「願意」分享了,我就樂意傾聽。
最後,其實不喜歡畫畫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如果,沒機會體驗到創作的樂趣就假定自己不會喜歡,就太可惜了。
_
至於,有不少媽媽陸續問過我給孩子用什麼顏料,這裡我用的是台灣自創品牌 #kidzcrayon,無毒親膚對環境友善是我很在意的點。
它的「#手指膏」一歲就能使用,沒有傳統顏料的油漆味,通過歐盟認證,是讓父母安心的美術用品,事後的清潔也很容易!(再也不怕Mira畫哥哥的臉了……),重點是沒有異味,讓一打二的長時間創作也很享受,「#蠟筆」是大豆做成的,「#超水洗彩色筆」色彩飽和好清洗,這三個是我們的常備品,質感很好又安全!分享給在台灣想帶孩子玩美術的妳們: https://reurl.cc/4aKlxD
想看Jivan的獨立畫作,請敲碗看他是否高抬金手呀🤪
整理如下 英文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七月的第一天,虹安在線上參加了第十屆工程、技術與STEM教育研討會,今年主辦單位是宜蘭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協辦單位是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IEEE台北分會 Young Professionals Group,研討會主題為「結合跨領域的工程教育」。虹安從資訊學碩士再到機械博士,現今又在立法院服務,橫跨了三個領域,當天的演講主題是「數據科學與國家治理」,由於疫情的關係,只能在線上跟各位老朋友、學界伙伴相見。
💡 科普時間:什麼是STEM教育?
✒ STEM,是四個英文字的第一個字母結合而成--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是近年相關產業最喜歡用的關鍵字,歐美也有許多STEM教育的相關計畫,希望未來教育能從「知識傳遞」進化為「學以致用」,著重於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的跨領域資訊整合,使知識成為可用資源的思維。
虹安首先以自身的學習、工作經歷作為開場,就讀資訊工程系所時的虹安,也跟你我的學生時期一樣,熬夜寫程式debug、拼命K書📚、做研究;到了機械博班的階段,要在博士班的過程一口氣弄懂機械系學生四年學到的內容,結合自身的資工背景,激發出insight 💡變成博士論文。過程中也曾經怨嘆過為什麼想不開,為什麼要跨領域讓自己這麼累;再到了科智的創業時期,獲得了 #全球創業賽第一名 的殊榮,跨領域的學習逐漸展現出成果;接著又到了鴻海集團擔任工業大數據辦公室主任貢獻所學,同時也擔任郭台銘創辦人的特助,命運的際遇讓我來到了立法院擔任第十屆立法委員。這次跨離了工程領域,虹安仍然戰戰兢兢,但過往累積的經驗與能量,使我能把立委的角色擔任好,虹安的大數據專長讓我問政時更能以事實和邏輯分析為根據,以數據避免政治口水,也為立院帶來了不同的科技思維。
#而且立院的同事跟科技業的很不一樣
接著,虹安以「數據思維的重要性」作為切入,說明了零售業龍頭Amazon建立了「線下」實體通路的用意是什麼、又如何決定什麼商品該在架上展示,現今的一切,不再用經驗法則決定,而是 #大數據驅動的結果,「妥善用數據分析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價值」。在2011年,發源於辛辛那提的奇異(GE)公司,發表了GE Industrial Internet System,舉例說明了 Product (or Service) Data Life Cycle,強調了數據收集、數據比對與分析、決策改善等三個要素的Life cycle,這Life cycle適用於各領域的大數據分析和應用,重點是,以數據驅動需求的首要原則是:From gut feeling To data agility,將主觀意識下有限的數據來源,轉變到客觀心態下更大更完整的#開放式數據來源,如此一來,養成數據化的工作模式,就能得到洞察數據敏感力,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價值。
而在 #國家治理方面,虹安舉了去年質詢陳時中部長的 #口罩地圖 為例,說明了大數據分析用於口罩分配的成果😷,並可解決城鄉口罩用量不同的物流輸送問題,使每個需要的人都可以買到口罩。各縣市的口罩分配不應該只是齊頭式平等;而我用的方式,就是上述的「數據收集、數據比對與分析、決策改善」三要素;虹安才能以明確的數據質詢蘇院長,7600萬片口罩到底去了哪裡。除此之外,虹安在立院密切關注的,還有 #數位發展部 的成立。數位發展部源自國家對於數位科技產業及發展的重視,成立數位發展部以進行國家數位發展政策之規劃、協調、推動與法規擬定及執行,並著重國家資通安全政策、法規、重大計畫與資源分配之擬定、指導及監督,這會是虹安在立院第四個會期的重要工作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會後教授們的提問十分精闢,虹安大致整理如下:
①女性工程師的教育環境、社會支持的情況
②科研成果的產出,凝聚成政策推動的的能量,再從政策回到高等教育的增進,形成正向循環的方式
③數位發展部的角色對於高等教育的影響,是否與科技部/國科會有所不同
很謝謝學界朋友的交流,這次的演講讓我暫離政治圈回到本業,虹安將會從這些面向進行研議與推動,希望我的分享也能給予學界跨領域的交流與互動。
#回歸自己的本業既熟悉又開心
#跨領域最難的是要花很多時間讀書
#想了解虹安的歷程可看面試郭台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