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殖利率問題,看起來仍會維持一陣子
.
目前
-10年期美債殖利率:1.54%
-20年期美債殖利率:2.18%
就現況看起來,要是FED沒有明確聲明要打壓殖利率的話,那十年期美債殖利率2%也不是不可能的。
.
先稍微記一下,在前一波(2018)十年期殖利率曾經達到3.24%,市場中沒有甚麼事不可能發生的。
.
按這個角度思考,債券型的產品還會持續震盪中。
.
2021 ETF投資行動營 募集中 (3.8 12:00截止)
🧐過去12期活動培訓1500多位ETF投資人
😍今年新版行動營帶你面對投資市場,思考策略,21天絕無冷場
💪活動結束贈送個人財務諮詢服務 & 財富流活動,只限定行動營學員參加,不開放外部報名
.
想真的學會一套受用一生的投資方法,這就是你最佳的選擇
🔥🔥🔥 火速報名: https://mastermoneyonline.com/etf-action/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我要做富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要離開了,新頻道請訂閱!******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666Z4JMa7hrwpINpRKkj6w?sub_confirmation=1 本文內容﹕四個工具鍛鍊「投資基本功」 做任何事最初都要打好根基,投資亦一樣道理。可能很多人初接觸投資...
新興市場債券etf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過去投資型保單連結的投資標的往往是基金,高收費的境外基金。
基金本身的高費用,再加上保單本身的成本與付給銷售人員的佣金,造成這類保單對資產累積相當不利。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台灣保險業界開始出現與流行的’類全委保單”。
這種投資型保單,不是直接把基金作為讓保戶選擇的投資標的。而是把”全權委託帳戶”作為投資選項。
譬如”摩根多重趨勢收益組合”這個全委帳戶,在保險公司網頁可以查到這樣的資料
從”投資標的”一欄可以看到,這個帳戶不是替投資人去買股票與債券,是去買其他境外基金ETF。(其實是以境外基金為主)
帳戶經理費是1.7%。也就說,保戶透過這個全委帳戶投資,不僅會被收取帳戶本身1.7%的經理費,還要交基金的內扣費用。是雙重的高收費。
而且請注意,這個帳戶收取1.7%的費用率,替投資人管理一個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
這是一個全球股債分配的投資組合。股票部位就分成美國、歐洲、亞太與新興市場。債券分成政府債、新興市場債、高收債與企業債。整體股債比是64:36。
一般境外基金界的”高收費慣例”,是股票型基金經理費1.5%,債券型基金0.75%。(這是經理費而已喔,內扣總開銷到達2-3%以上者,所在多有。)
這個全委帳戶,不論是六成的股票部位,或是近四成的債券部位,全部向投資人收取1.7%的超高費用。
而且這個帳戶還不用分析公司財務或政府信用,來挑選股票與債券。它就是替你選現成的基金組成投資組合。
這樣一個青年旅館等級的陽春服務,資產管理公司收取五星飯店等級的收費。有多少資金在享受這樣”高級的服務”呢?
從圖中的”帳戶規模”可以看到,是5.65億美金,近150億台幣。
這些錢的主人在付出這樣的高費用後,日後出國恐怕必須拮据的在一、兩星飯店中做選擇,而賣出這些產品與經營這個帳戶的從業人員,因為豐厚的收入,則可以入住五星飯店。
這會不會太諷刺了?有甚麼必要這樣大方出讓自己的資產讓別人享受呢?
自己的資產,該為自己服務啊!
這個帳戶主要投資的基金如表:
可以看到除了第三大持股是一隻低成本的標普500 ETF之外,其他都是境外基金。而且沒有意外,摩根的帳戶投資的就是摩根的基金。
但這種”肥水不落外人田”的運作方式,等同這個帳戶的管理者就說:
”OK,我需要幾個標的,分別投資美國股市、歐洲股市、日本股市、全球高收債、與全球政府債。我們公司針對這些市場分別有發行哪些基金,名單給我,我就是選這些標的。”
請問,這還需要選嗎?就是那幾支基金啊。這樣的”服務”,跟你收每年1.7%。
1.7%是帳戶本身的收費。它投資的基金當然還有收費,如下表:
前十大標的個別比重加起來達整個投資組合87%。加權總開銷,是0.81%。
也就說帳戶管理費1.7%,加上它所投入的基金每年0.81%的費用,一年就可以吃掉2.5%的資產總價值。
假如這個投資組合,一年的整體自然現金配息率也就剛好是2.5%的話。一年2.5%的費用率,會把配息全部吃光。投資人等於為這個所得,交出100%的”稅率”。不過不是政府課稅,是基金公司”課稅”。
假如政府收40%、50%的所得稅,就會讓人民受不了了。金融業者可以對配息所得收取高達100%的”稅率”,還有上百億的資金毫無所覺得投入其中。
複雜收費模式成的理解困難與業者的努力掩飾,不能不說是”效果宏大”。
這個高額收費也沒有意外的,對績效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到2020八月31日為止,這個帳戶的五年累積總報酬是31.97%。(含撥回報酬率)
簡單投資全球股市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VT,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10.22%,累積總報酬62.67%。中期美國公債ETF,IEI,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3.27%,累積總報酬17.45%。
簡單的以股債比60:40計算,總報酬約是44.6%。遠遠勝過這個管理帳戶31.97%的報酬。(註)
摩根全權委託帳戶,高風險資產比重較高,低風險資產部位也去冒更多的風險,聘請了一位全權帳戶經理人,還有十幾個專業基金經理人,努力了五年的成果是:
”更高的風險與更低的報酬。”
這種做法似乎是一個慣例。譬如我們看國泰人壽委託聯博的全球成長收益帳戶。
聯博帳戶三年累積總報酬是10.28%。
全球股市ETF,VT,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8.74%,累積總報酬28.58%。高評等美國公債ETF,IEI,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4.24%,累積總報酬13.27%。
簡單固定股債比60:40計算,總報酬約是22%。遠遠勝過聯博帳戶10%的報酬。其實光是全部投資美國公債,13%的累積報酬就贏過這個帳戶了。
然後聯博的說明單張上還寫著這樣的”帳戶特色”
"動態資產配置,獨家資產配置策略,因應市場變化,靈活調整。"
獨家?靈活?
完全不是獨家,一點也不靈活的固定股債比60:40,就贏你了耶。
表面話講得漂亮,實際成果難看。似乎是主動資產管理界一種很難避免的尷尬。
透過這類帳戶投資,投資人幾乎可以確保自己將付出更高的費用,然後拿到更差的成果。
完整表格與討論,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09/1.html
新興市場債券etf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過去投資型保單連結的投資標的往往是基金,高收費的境外基金。
基金本身的高費用,再加上保單本身的成本與付給銷售人員的佣金,造成這類保單對資產累積相當不利。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台灣保險業界開始出現與流行的’類全委保單”。
這種投資型保單,不是直接把基金作為讓保戶選擇的投資標的。而是把”全權委託帳戶”作為投資選項。
譬如”摩根多重趨勢收益組合”這個全委帳戶,在保險公司網頁可以查到這樣的資料
從”投資標的”一欄可以看到,這個帳戶不是替投資人去買股票與債券,是去買其他境外基金ETF。(其實是以境外基金為主)
帳戶經理費是1.7%。也就說,保戶透過這個全委帳戶投資,不僅會被收取帳戶本身1.7%的經理費,還要交基金的內扣費用。是雙重的高收費。
而且請注意,這個帳戶收取1.7%的費用率,替投資人管理一個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
這是一個全球股債分配的投資組合。股票部位就分成美國、歐洲、亞太與新興市場。債券分成政府債、新興市場債、高收債與企業債。整體股債比是64:36。
一般境外基金界的”高收費慣例”,是股票型基金經理費1.5%,債券型基金0.75%。(這是經理費而已喔,內扣總開銷到達2-3%以上者,所在多有。)
這個全委帳戶,不論是六成的股票部位,或是近四成的債券部位,全部向投資人收取1.7%的超高費用。
而且這個帳戶還不用分析公司財務或政府信用,來挑選股票與債券。它就是替你選現成的基金組成投資組合。
這樣一個青年旅館等級的陽春服務,資產管理公司收取五星飯店等級的收費。有多少資金在享受這樣”高級的服務”呢?
從圖中的”帳戶規模”可以看到,是5.65億美金,近150億台幣。
這些錢的主人在付出這樣的高費用後,日後出國恐怕必須拮据的在一、兩星飯店中做選擇,而賣出這些產品與經營這個帳戶的從業人員,因為豐厚的收入,則可以入住五星飯店。
這會不會太諷刺了?有甚麼必要這樣大方出讓自己的資產讓別人享受呢?
自己的資產,該為自己服務啊!
這個帳戶主要投資的基金如表:
可以看到除了第三大持股是一隻低成本的標普500 ETF之外,其他都是境外基金。而且沒有意外,摩根的帳戶投資的就是摩根的基金。
但這種”肥水不落外人田”的運作方式,等同這個帳戶的管理者就說:
”OK,我需要幾個標的,分別投資美國股市、歐洲股市、日本股市、全球高收債、與全球政府債。我們公司針對這些市場分別有發行哪些基金,名單給我,我就是選這些標的。”
請問,這還需要選嗎?就是那幾支基金啊。這樣的”服務”,跟你收每年1.7%。
1.7%是帳戶本身的收費。它投資的基金當然還有收費,如下表:
前十大標的個別比重加起來達整個投資組合87%。加權總開銷,是0.81%。
也就說帳戶管理費1.7%,加上它所投入的基金每年0.81%的費用,一年就可以吃掉2.5%的資產總價值。
假如這個投資組合,一年的整體自然現金配息率也就剛好是2.5%的話。一年2.5%的費用率,會把配息全部吃光。投資人等於為這個所得,交出100%的”稅率”。不過不是政府課稅,是基金公司”課稅”。
假如政府收40%、50%的所得稅,就會讓人民受不了了。金融業者可以對配息所得收取高達100%的”稅率”,還有上百億的資金毫無所覺得投入其中。
複雜收費模式成的理解困難與業者的努力掩飾,不能不說是”效果宏大”。
這個高額收費也沒有意外的,對績效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到2020八月31日為止,這個帳戶的五年累積總報酬是31.97%。(含撥回報酬率)
簡單投資全球股市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VT,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10.22%,累積總報酬62.67%。中期美國公債ETF,IEI,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3.27%,累積總報酬17.45%。
簡單的以股債比60:40計算,總報酬約是44.6%。遠遠勝過這個管理帳戶31.97%的報酬。(註)
摩根全權委託帳戶,高風險資產比重較高,低風險資產部位也去冒更多的風險,聘請了一位全權帳戶經理人,還有十幾個專業基金經理人,努力了五年的成果是:
”更高的風險與更低的報酬。”
這種做法似乎是一個慣例。譬如我們看國泰人壽委託聯博的全球成長收益帳戶。
聯博帳戶三年累積總報酬是10.28%。
全球股市ETF,VT,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8.74%,累積總報酬28.58%。高評等美國公債ETF,IEI,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4.24%,累積總報酬13.27%。
簡單固定股債比60:40計算,總報酬約是22%。遠遠勝過聯博帳戶10%的報酬。其實光是全部投資美國公債,13%的累積報酬就贏過這個帳戶了。
然後聯博的說明單張上還寫著這樣的”帳戶特色”
"動態資產配置,獨家資產配置策略,因應市場變化,靈活調整。"
獨家?靈活?
完全不是獨家,一點也不靈活的固定股債比60:40,就贏你了耶。
表面話講得漂亮,實際成果難看。似乎是主動資產管理界一種很難避免的尷尬。
透過這類帳戶投資,投資人幾乎可以確保自己將付出更高的費用,然後拿到更差的成果。
完整表格與討論,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09/1.html
新興市場債券etf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要離開了,新頻道請訂閱!******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666Z4JMa7hrwpINpRKkj6w?sub_confirmation=1
本文內容﹕四個工具鍛鍊「投資基本功」
做任何事最初都要打好根基,投資亦一樣道理。可能很多人初接觸投資會覺得投資世界深不可測,覺得很複雜;又或者當市況突轉差時,即使有一定投資經驗的朋友也會不知所措。為什麼?原因有幾個,但其中一個最主要的正是「下盤功」不夠穩。今天我會為大家介紹「四個」能鍛鍊你基本功的「工具」,不論你是投資初哥還是經驗投資者都推薦使用修煉。
1) 外匯
找一些自己比較熟悉的國家貨幣,以無槓桿直盤練習投資,因為當你熟悉這些國家,亦會比較清楚她們的時事和經濟。雖然回報低,但風險亦會很低,因此可以製造一個能夠從中學習投資的機會。
2) 基金
當我們熟習了解經濟之後,我們可以去學習甚麼是資產類別。而不少基金是以資產分類的,例如黃金、能源、新興市場、債券、外匯等等。因此透過基金買賣,你可訓練出對於不同資產類別的靈敏度。
3) ETF
ETF的風險回報和基金差不多,不過由於是已上市,因可以此能夠好像股票般買賣。好處是能夠比較頻密、有自主性地交易。因此你可以看多一點市場分析,從而作出一些自主的策劃。而且ETF亦有Long、Short、沽空、做好、亦能槓桿,因此可以用作接觸期貨前的踏腳石。但相比基金,ETF很容易就能買得到,所以一不小心就比較容易掉進炒賣漩渦中,但亦可借此鍛鍊自己的「紀律」。
4) 股票
當熟習了宏觀分析和資產類別後,是時候鍛鍊自己的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最初你可先選擇藍籌股,因為比較大型的股票,長遠來說變零的機會很少,風險有限。而且有些大型股票亦能有高增長,因此你可趁機練習看報表和圖表,在有限的虧損當中鍛鍊情操和策略。雖然風險相比下還是大了,但回報亦相對增加,只要你能夠清楚自己的策略,清楚自己下的每一個決定背後的原因,你的贏面就會開始增加。如果你還是未清楚自己的策略,你就應該利用外匯、基金、ETF繼續磨練。
今天過後,你應該回看你的投資生涯中有沒有經過使用以上四種投資工具。如果能夠順序經過這四個步驟的話,就能避免停留在估計和假設之中,投資根基亦能打穩 (如想知更詳盡例子和解釋可觀看影片)。
撰文﹕施宏毅
======================
對「我要做股神」有興趣朋友可以:
1) 透過「茶敘」及「分享會」等活動親身分享、交流及探討市況:
《免費試堂分享會》
香港 ▶ https://goo.gl/forms/iQab4dyrxC3J0oQz2
其他地區 ▶ http://www.sylinghim.com/sharing-trial
千人茶敘講座 ▶ http://sylinghim.com/teatalk
我的課程 - 入門班&初班 ▶ http://www.sylinghim.com/m0m1
2) 在這裡可以認識更多「我要做股神」的應用:
訂閱YouTube頻道 ▶ https://youtube.com/subscription_center?add_user=Sylinghim
LIKE Facebook專頁 ▶ 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下載手機APP ▶ https://onelink.to/6sepm9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nK0Vcet6Es/hqdefault.jpg)
新興市場債券etf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文內容﹕四個工具鍛鍊「投資基本功」
做任何事最初都要打好根基,投資亦一樣道理。可能很多人初接觸投資會覺得投資世界深不可測,覺得很複雜;又或者當市況突轉差時,即使有一定投資經驗的朋友也會不知所措。為什麼?原因有幾個,但其中一個最主要的正是「下盤功」不夠穩。今天我會為大家介紹「四個」能鍛鍊你基本功的「工具」,不論你是投資初哥還是經驗投資者都推薦使用修煉。
1) 外匯
找一些自己比較熟悉的國家貨幣,以無槓桿直盤練習投資,因為當你熟悉這些國家,亦會比較清楚她們的時事和經濟。雖然回報低,但風險亦會很低,因此可以製造一個能夠從中學習投資的機會。
2) 基金
當我們熟習了解經濟之後,我們可以去學習甚麼是資產類別。而不少基金是以資產分類的,例如黃金、能源、新興市場、債券、外匯等等。因此透過基金買賣,你可訓練出對於不同資產類別的靈敏度。
3) ETF
ETF的風險回報和基金差不多,不過由於是已上市,因可以此能夠好像股票般買賣。好處是能夠比較頻密、有自主性地交易。因此你可以看多一點市場分析,從而作出一些自主的策劃。而且ETF亦有Long、Short、沽空、做好、亦能槓桿,因此可以用作接觸期貨前的踏腳石。但相比基金,ETF很容易就能買得到,所以一不小心就比較容易掉進炒賣漩渦中,但亦可借此鍛鍊自己的「紀律」。
4) 股票
當熟習了宏觀分析和資產類別後,是時候鍛鍊自己的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最初你可先選擇藍籌股,因為比較大型的股票,長遠來說變零的機會很少,風險有限。而且有些大型股票亦能有高增長,因此你可趁機練習看報表和圖表,在有限的虧損當中鍛鍊情操和策略。雖然風險相比下還是大了,但回報亦相對增加,只要你能夠清楚自己的策略,清楚自己下的每一個決定背後的原因,你的贏面就會開始增加。如果你還是未清楚自己的策略,你就應該利用外匯、基金、ETF繼續磨練。
今天過後,你應該回看你的投資生涯中有沒有經過使用以上四種投資工具。如果能夠順序經過這四個步驟的話,就能避免停留在估計和假設之中,投資根基亦能打穩 (片中會有更詳盡例子和解釋)。
撰文﹕施宏毅
════════════════════
?財務自由不是夢!把握機會免費體驗?
施傅【10年財務自由】1小時簡介+工作坊
立即試看:https://www.gregorysy.com/
════════════════════
❓有效 極速 儲存千萬❓
【零至千萬加速器】1小時簡介+工作坊
免費試看:https://edu.money-tab.com/pages/accelerator
════════════════════
茶敘50 《ALL or NOTHING》
立即購票:https://edu.money-tab.com/pages/teatalk-50-online
所有課程/活動一覽: https://money-tab.info/activity
施傅新書「量化交易」手冊
網上即買: https://www.money-tab.info/2020-book-purchase
✓ APP下載: http://onelink.to/mtapp
✓ 升級版: https://money-tab.com/membership
❖訂閱【富翁電視MTTV】頻道:
https://bit.ly/35dJW4Y
❖訂閱【我要做富翁】頻道:
https://bit.ly/35LOy2J
❖讚好Facebook專頁:
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追蹤Instagram專頁:
https://www.instagram.com/money_tab/
#投資 #工具 #施傅教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cDTVOeX224/hqdefault.jpg)
新興市場債券etf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很多人都很喜歡投資"全球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但在過去三年竟出現了驚人的事實!過去一直有人在討論說是買ETF好,還是買基金好?我們過去不斷的追蹤各種基金,有一些基金的確是擊敗了指數,但是想不到這一次的統計竟然是指數擊敗了基金!今天的財子學堂就要來與各位揭開這驚人的市場變化!
=======================================================
林成蔭簡介:
台灣證券分析師、萬寶投顧基金事業處執行副總、新光投信協理、組合基金經理人、政府四大基金代操經理人、各大企業與政府機關講師、《財子學堂》創辦人及專欄作家。著作:股海樂活、遨遊股海。
廖大緯簡介:
CCIM認證侯選人;為花旗銀行委託台灣首次公開喊價銷售仲介;為國內外銀行及資產公司處理不良債權交易;蘋果日報專欄作家。現任台灣與國際不動產仲介與顧問、《財子學堂》專欄作家。
財子學堂 http://www.caizischoo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FOL4_NXWxg/hqdefault.jpg)
新興市場債券etf 在 國內發行的非投資級債券與新興債ETF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完整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EZ9Zup_SyM&t=75s非投資級公司債(舊稱高收益債)與 新興市場債 ,兩者都屬於 債券 裡面比較高風險的類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