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有鄉民詢問到有關電競選手出路問題,詳見 http://disp.cc/b/163-91gT
武雄老師tag我,要我發表一下意見,我在他那裏簡單的回覆,但這事情有幾個層面稍微複雜了點,之前有幸應一些關心電競的單位邀約,我去做報告時有準備了很多資料,所以又整理了一下,來跟大家詳細報告:
首先,原po回原原po的內容真的很精彩,那是跳脫職業別,每個人對自己出路的思考,必須推一下,其實任何職業都有他的極限,電競當然也不例外,人類反應最靈敏的年齡估計是15~26歲這個階段,職業選手大多是從17歲至28歲短短10年。
再來,電競在台灣,因為非正式項目尚待正名,所以選手出國參加國際比賽,不但無法代表Taiwan,連Chinese Taipei都不是,頂多就是代表自己團隊名稱,甚至掛名廠商名稱,而目前職業選手的職業欄寫的,大多是「業務人員」。
選手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由廠商支付的固定底薪,此外,贏了比賽有獎金,有些企業會贊助(通常硬體較多),替商品做代言,以及團隊周邊商品販售,當然了,先決條件是,你得打出好成績,才有人會找你。
選手退役後可以從事的事情很多,其中一部分,除了大家了解的賽事企劃 or 教練,主播賽評以外,最穩最長久的是電競產品的開發工作,就像布袋戲,從史艷文到霹靂,只要有人關注有人喜愛的項目,都可能存活,因為產品是不會死的,也沒有生涯壽命問題。
新一代選手需要教練師資,遊戲公司需要退役選手,協助開發更新的電競遊戲,就像各種運動各種技能比賽,其實電競選手的出路,好與壞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電競協會不斷呼籲有關單位重視,日前也趁著賽事一直努力的在推正名,我已經跟不少候選人正式報告過,不管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或是未來遠景,也獲得不同黨派候選人的支持與承諾,如果此刻電競可以存活,未來肯定會更好,以上,請大家繼續支持。
附上部分台灣知名的退役選手的職業現況,供大家參考。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