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社事件 影響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牡丹社事件看法,牡丹社事件心得,牡丹社事件的真相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牡丹社事件影響在2023 ... ... <看更多>
「牡丹社事件 看法」的推薦目錄:
- 關於牡丹社事件 看法 在 [新聞] 牡丹社事件的消失與重生- 看板TW-history 的評價
- 關於牡丹社事件 看法 在 牡丹社事件影響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牡丹社事件 看法 在 牡丹社事件影響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牡丹社事件 看法 在 報導者The Reporter 的貼文 的評價
- 關於牡丹社事件 看法 在 牡丹社事件建紀念公園還真相2014-05-27 TITV 原視新聞 的評價
- 關於牡丹社事件 看法 在 牡丹社事件經過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 - 去咖啡廳的路上 的評價
- 關於牡丹社事件 看法 在 [新聞] 牡丹社事件的消失與重生- TW-history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牡丹社事件 看法 在 保民義舉意思 :: 攝影師掛保證 的評價
- 關於牡丹社事件 看法 在 牡丹社事件的真相 :: 全台寺廟百科 的評價
牡丹社事件 看法 在 牡丹社事件影響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牡丹社事件 影響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牡丹社事件看法,牡丹社事件心得,牡丹社事件的真相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牡丹社事件影響在2023 ... ... <看更多>
牡丹社事件 看法 在 報導者The Reporter 的貼文 的推薦與評價
《牡丹社事件靈魂的去向》的探問與反思】 透過近日播畢的《斯卡羅》,我們窺見19世紀末南台灣的各方勢力關係, ... 為瞭解國人對兵役變革的看法、#個人參戰意願,台灣 ... <看更多>
牡丹社事件 看法 在 牡丹社事件建紀念公園還真相2014-05-27 TITV 原視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發生在140年前原住民抗日的 牡丹社事件 ,是台灣近代史最重要的歷史事件,有鑑於以日本跟漢人觀點撰寫的 牡丹社事件 ,將排灣族人塑造成兇殘形象, ... ... <看更多>
牡丹社事件 看法 在 [新聞] 牡丹社事件的消失與重生- TW-history - PTT學習區 的推薦與評價
楊孟哲想釐清歷史,只是牡丹社事件留下的資料,又多出自日本觀點。 ... 琉球的相關後代以及學者聚集,並各自提出看法,當時還引起台、日媒體的關注。 ... <看更多>
牡丹社事件 看法 在 保民義舉意思 :: 攝影師掛保證 的推薦與評價
攝影師掛保證,保民義舉的民,牡丹社事件ptt,牡丹社事件懶人包,牡丹社事件地點,牡丹社事件是哪一族,牡丹社事件沈葆楨,牡丹社事件看法,牡丹社事件故事. ... <看更多>
牡丹社事件 看法 在 牡丹社事件的真相 :: 全台寺廟百科 的推薦與評價
全台寺廟百科,牡丹社事件懶人包,牡丹社事件斯卡羅,牡丹社事件是哪一族,牡丹社事件人物,牡丹社事件看法,牡丹社事件電影,牡丹社事件心得,牡丹社事件和解. ... <看更多>
牡丹社事件 看法 在 [新聞] 牡丹社事件的消失與重生- 看板TW-history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9327/112011080700109.html
牡丹社事件的消失與重生
2011-08-07 中國時報 【楊舒媚/調查採訪】
放暑假前,台北教育大學數位內容設計系副教授楊孟哲,帶研究所學生到國境之南
屏東看一個墳墓─「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楊老師出了功課,要學生把鎮日走完
恆春半島,所聽所見包含琉球藩民墓在內的「牡丹社事件」故事,設計出一個類似三國電
玩的遊戲版本。楊老師說,目標是「重現歷史,並『改變歷史』。」
日本大地震時台灣對日捐款多於其他國家,除了一衣帶水的地緣與人權關懷,對某
些人而言,還參雜一股說不清的百餘年命運交織後,構成的複雜情感。曾在日本攻讀東亞
比較文化的楊孟哲於是帶著學生,回到一八七四年發生的牡丹社事件現場,試圖從台、日
百餘年恩怨糾葛的起點勾勒出台日間存在的令人五味雜陳的情緒。
二○○四年,楊孟哲在日本念書,看到日本正熱烈討論一九○四年開打的日俄戰爭
一百年,楊孟哲當時納悶,「為何日本侵略戰爭的開端,同時也改變台灣百餘年命運的牡
丹社事件,無人聞問。」楊孟哲想釐清歷史,只是牡丹社事件留下的資料,又多出自日本
觀點。
楊孟哲說,當年日本初啟動明治維新,兵力尚不精進,且受制於台灣天然瘴氣、疫
病,傷亡慘重,「如果清廷閩浙總督李鶴年念頭一轉,即時帶已經抵達恆春外海的大軍攻
入,日本取台的野心被挫後,如今台灣命運會如何?」
大學生訪察 用創意認識台灣
想弄清這一段歷史,楊孟哲回頭與沖繩大學研究牡丹社事件的又吉盛清教授聯絡,
二○○五年,二人曾將此事所涉及台灣、琉球的相關後代以及學者聚集,並各自提出看法
,當時還引起台、日媒體的關注。而今,楊孟哲再帶學生實地走訪,並希望年輕人以其創
意,藉由設計遊戲軟體時,「一個變數改變,歷史就會轉變」的特色,來理解台灣改變的
關鍵之一。
年輕學生聽完整個故事後,交出了「牡丹。合戰。--百步蛇與太陽旗的戰爭」作品
,不論成績如何,過程中,楊孟哲試圖讓年輕人有較充分的歷史瞭解。
前牡丹鄉長華阿財,曾祖母與當初殺戮琉球人之高士佛社族人聯姻,因牡丹社事件
與其祖先有關,華阿財從小就對這個族人耳提面命「不能說的祕密」感到好奇。他拚命學
日語,至琉球訪遺族,赴深山探訪牽涉部落,一步一步兜出事件的另一面。
事件始末 曾是不能說的祕密
為了讓學生聽到較完整的故事,楊孟哲請華阿財為其學生導覽。華阿財說,其實殺
害琉球人的不是牡丹社,是高士佛社,只是因高士佛與當地客家人聯姻,日本出兵台灣時
雙方為保護高士佛社,於是定下「默契」,說好「人是牡丹社殺的」,因緣際會、將錯就
錯,成為了今日之「牡丹社事件」。
此外,華阿財也對高士佛當年殺戮琉球人提出解釋。他指出,當時宮古島人被颱風
吹到八瑤灣上岸後,高士佛見其狼狽,以高規格的「塊狀」地瓜招待,但第二天,「高士
佛人突然背著番刀跑到琉球人休息處,嘰哩瓜拉說了一堆,琉球人聽不懂,以為傳說中的
大耳人真要殺他們了,轉身逃跑。」
華阿財說,「悲劇就這樣發生了。」根據他查訪耆老結果,其實族人是在對琉球人
說,「我們現在去打獵,晚上大家吃山豬肉,好好喝一杯。」可是琉球人誤會而逃跑,這
一跑,因原住民擔心曝光部落之所在,於是展開獵殺。華阿財表示,琉球學者曾對他表示
,「這是我第一次清楚瞭解來龍去脈。」
藉由重現牡丹社事件,另一個發人深省的角色也被提出,那就是當年阻止原住民繼
續殺人,救下十二名宮古島民的前保力庄庄長楊友旺。華阿財說,怒氣沖沖的原住民當時
追到他家,但楊友旺卻一夫當關地講,「不要啦,人殺得太多了。」
庄長楊友旺 花錢拯救12人命
楊友旺與琉球人素昧平生,卻願意拿出大量財物交換十二條人命,還讓他們在家裡
住了四十天,然後再派兒子楊阿才護送他們輾轉回琉球。不僅如此,楊友旺不忍被殺的琉
球人曝屍,與林阿九、張眉婆、林碰獅等人為其下葬,此墓就是後來被西鄉從道改為「大
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之古墓。
歷史在這裡還有續曲。百餘年前,立墓人曾定下由鄰近墓園的林家人為琉球人掃墓
約定,但之後林家人稍有遺忘,結果,楊友旺後代楊錦華(已過世)與其妻,不時代為掃
墓。楊家百餘年照護琉球墓,宮古島遺族為感念楊家,之後來台時不忘與其敘舊。對楊友
旺拯救並善待受難者,楊孟哲認為,「就是台灣人的古意,基於人道主義救人。」他說,
「這是一個比現今任何政治人物都值得敬重的人。」
在原日本與清朝觀點上,試著拉出原住民看法與台灣人心意,希望學生聽了以後,
還能藉由現代摩登電玩重現並知悉歷史,楊孟哲指出,「當年因誤解產生殺戮,如今要由
理解來化解,這才是和平主義,也才是台日互動的進程。」
===
昔,為擴張殖民地留伏筆 西鄉從道收養女 預示征台
2011-08-07 中國時報 【楊舒媚/調查採訪】
日治時期第一任民政長官水野遵,曾於牡丹社事件隨軍征台,當時他寫下的《征藩
私記》,記錄了日本征台都督西鄉從道見一原住民小女孩可愛,於是收養,並命大倉喜八
郎帶回東京受教育一事。在日治時期是被宣揚的有名故事,只是,西鄉領養的小女孩後來
如何,沒留下紀錄。
前牡丹鄉長華阿財以三十餘年時間追查此事,還到西鄉領軍攻打的尼乃社(
tjaljunay)循線訪問。他指出,西鄉當時為小女孩取了日本名OTAI,漢字為「御台」。
華阿財說,「西鄉把御台送到日本教養,並要她回來後告訴族人,日本的飯好吃、衣服漂
亮、日子好過,大家要學習日本人生活。」
日軍征台半年後,御台因清日議和被送回台灣,離台前西鄉再見她,華阿財表示,
「御台會用日語打招呼,並寫出:日本、東京、御台的片假名,讓西鄉從道十分訝異。」
不過,後來御台太認真執行西鄉交付的「教化」工作,族人確認為,「日本人是敵
人不是朋友,為什麼要學他們。」華阿財說,御台受到辱罵,白天躲深山,晚上才敢回家
,直到十六歲仍未出嫁,二十幾歲被發現憂死於尼乃山上。
御台孤死後,西鄉從道養女從此變成一個謎。近年,南天書局總經理魏德文,取得
牡丹社事件中戰地記者松崎晉二拍下的御台照片,證實此女之存在。華阿財認為,此故事
的重要性在於,「西鄉從道以『御台』為小女孩起名,即預示日本日後取台灣的心思。」
===
今,為保存史料留母本 比紀念公園要緊...民間催生博物館
2011-08-07 中國時報 【楊舒媚/調查採訪】
牡丹社事件中拯救琉球人關鍵人物楊友旺,其曾孫楊錦輝指著保力國小牆壁上述說
其故事的海報說,「你看,這個學校也有教,拿來教小朋友的事是不能騙人的。」只是,
對這位曾祖父,楊錦輝坦承,「我讀日本冊(接受日本教育),但小時候日本老師在課堂
上講『楊友旺、楊友旺』,我不知道他是誰。」
連楊家後代子孫都已不太清楚楊友旺行誼,何況其他人。因此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
楊孟哲與牡丹鄉前鄉長華阿財等,不斷嘗試復原與重構牡丹社事件,同時希望推動牡丹社
事件博物館。
但原選址有水土保持難題,牡丹鄉公所農業觀光課課長蔡重仁表示,將以設立牡丹
社事件紀念公園代替,此工程原預計暑假前完成,希望與附近的石門古戰場和古道連成一
氣,成為觀光亮點。
相較於官方投注蓋公園,民間則致力於保存文獻。南天書局總經理魏德文收藏許多
連官方都未必有的牡丹社事件資料,他說,「牡丹社事件是台灣的事,我只是比人家更關
心這個問題,想找出真相。」
楊孟哲認為,歷史才是維持社區總體營造的「母本」,恆春有古戰場、大日本琉球
藩民五十四名墓等現場,又有南天的收藏,以及沖繩大學學者又吉盛清送來兩百多本珍貴
史料,因此成立博物館,為歷史事件保存立上脊樑柱,其實是比成立觀光公園更要緊的。
===
時光膠囊-改變台灣近代命運的大事件
2011-08-07 中國時報 【(整理/楊舒媚)】
一八七四年發生的「牡丹社事件」,日稱「台灣出兵」「征台之役」,是台、日、
中近代百餘年命運交織的起點,也是一件美、英、俄、韓皆被嵌入的重大國際事件。
一八七一年,琉球宮古島民被颱風吹到台灣東部八瑤灣,上岸後遭原住民高士佛社
殺害(牡丹社被誤為殺戮者,故名「牡丹社事件」)。事發三年後,初啟動明治維新的日
本,為解決內部士族反叛危機,興「征台論」。
日本以原主張「征韓」卻下台的西鄉隆盛之弟西鄉從道為都督征台,平士族憤懣,
不過日軍受瘴癘之氣,傷亡慘重;清廷一方,因回亂未平,又同治皇帝於同年突發重病、
駕崩,雙方皆欲息事寧人。李鴻章與大久保利通談判後簽北京專約,清賠款白銀五十萬兩
,日本撤兵。
牡丹社事件之影響,一是清朝承認琉球歸日本;二為日本由此台灣「初體驗」,奠
定取台念頭;三是清廷驚醒,開始積極經營台灣;四為李鴻章以此役上書,建構北洋水師
,由軍事方面開啟中國現代化。
之後二十年,日明治維新鼎盛,清廷卻依舊腐敗,雙方國力逆轉,一八九五年甲午
戰爭,日本大敗中國,取下牡丹社事件時覬覦的台灣,自此曾統治五十年。
--
作者 CandyRain (不合時宜) 看板 marvel
標題 [經驗] 進香的經驗
時間 Tue Jan 25 15:38:33 201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7.121.6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