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網】有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凖的美?
在另一個時代,你會不會是一個美女?大衛·羅伯森(David Robson)發現,吸引力的易變性和主觀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
比常人大一號的喜劇演員唐·弗蘭奇(Dawn French)不大可能稱自己為性感尤物,難道她只不過是生不逢時嗎?「如果我生在畫家魯賓斯(Rubens)的時代,我會被奉為模特界的女神,」她曾經自嘲說,「凱特·摩絲(Kate Moss)?嗯哼,她就是普通的路人甲了。」
弗蘭奇可能是在說笑,但她的所闡述的觀點卻值得嚴肅認真對待。審美標凖會隨時代變化而變遷嗎?亦或是有一些特徵,即使在不同年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仍被普遍公認為具有普適性的吸引力?
進化論上甚至有一些合理的推論解釋了為什麼美可能是永恆的。生物的某些特徵可能標誌著健康、健美和生育力強——理想伴侶所不可或缺的素質——而我們可能發現這些特徵散發著性吸引力。然而,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探究得越多,就越覺得難以找到美的純生物學基礎。
平時大家普遍認可的審美標凖中,我們顯然更喜歡勻稱、均衡的容貌,科學上的解釋似乎有點道理:孩童時代的疾病和壓力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體的發育,引發一種「失衡」,從而使得一側生長得與另一側略有不同。因此,面部長相上些微的不對稱可能象徵著其人身體的虛弱——使他們不像自己的父/母那樣清秀動人。
而問題在於之前的許多實驗僅僅覆蓋了一小部分的被試者——從而使僥倖出現的結果更容易變得顯著。當安特衛普大學(University of Antwerp)的斯蒂芬·範·唐元(Stefan Van Dongen)在一項工程浩大的薈萃分析中對以往結果進行合併研究,發現當你的樣本量足夠大的時候,這種效應幾乎消失了。事實上,面部勻稱很可能並沒有透露出關於你身體健康的多少信息:一項2014年的研究對5000名青少年進行三維掃描,並對他們的醫療病史進行測試,發現那些容貌最為勻稱標緻的人並不比其他人更健康。
生物學家還曾假設,我們更喜歡象徵著「男子氣概」的男性面容或體現了「女性特質」的女子面容:男人要有喬·哈姆(Jon Hamm)的寬下巴;女人要有米蘭達·可兒(Miranda Kerr)精緻的面容。基本原理又一次看似合理:骨骼構造反映出在我們血液中跳動奔湧的性激素的水平,所以正像它們可以反映出一個男性的優勢地位一樣,它們也昭示著一個女性的生育能力與性格特質——挑選配偶時的重要考慮因素。
然而,大部分的研究僅僅調查了西方社會。當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的伊莎貝爾·斯科特(Isabel Scott)和他的同事們決定擴大樣本範圍時——覆蓋了來自亞洲、非洲、南美洲和俄羅斯的社區團體,它們發現了多元化的偏好。他們發現,實際上,只有在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較為陽剛的男性和較為陰柔的女性才對異性呈現出強烈的吸引力;而在規模更小、更偏遠的社區群落中,許多女性其實更喜歡長相「陰柔清秀」的男子。
身體形態同理。在西方,人們稱道女性的長腿,卻不那麼喜歡「瘦骨嶙峋的男人」。然而,在納米比亞(Namibia)的遊牧部落辛巴族(Himba)的社會裏,品味剛好相反。其實,西方人的偏好似乎也隨著時代變化而變遷;甚至波提切利(Botticelli)的維納斯(Venus)——一度身為西方美女的典範——長著相較於身體格外短小的雙腿,與如今對模特外形的要求相去甚遠。而即使是沙漏型身材的女子和長著V型寬肩和窄腰的男子也在許多地方為人欣賞。所以,人們理想中的完美形象因社會環境而異。
也許,我們需要具有靈活性的擇偶觀,以便我們可以在當前的環境下選擇最佳的配偶。
「比如說,在面臨饑荒威脅的地方,對分量較重的配偶的偏好是可以預期的,因為這樣的人對食物短缺具有最強的耐受力,」斯特靈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的安東尼·裏特(Anthony Little)說道——而實際上,情況似乎確實是這樣。出於同樣的原因,相較於那些不太容易感染疾病的人,面臨著更高患病風險的人更容易重視象徵著身體健康的標誌——像面部勻稱。在強權備受推崇的地區,人們同時更喜歡長著方形下巴的男子。「比如說,我們發現女人親身受到男性間較量的刺激,例如親眼目睹男人們打架,會對陽剛的男性面容的有更深喜愛,」他說。
所以,儘管美貌似乎是虛無縹緲的,但是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它就是環境的產物。一致性的影響同樣值得我們注意:層出不窮的研究都已表明,如果你聽說或者看到別人被其它人的外貌所吸引,那麼你就極有可能將後者想象成自己。通過這種方式,對某種類型的外貌的認可就會在人群中傳播開來,從而改變我們對美貌的認識。
「這個過程的好處是,你不需要去了解每一樣事物,僅僅從其他人的經歷中你就能了解到一切,」裏特表示:「有趣的是,在現代社會中,社交媒體使得這種了解的過程得以在全球的範圍內進行。」
來自巴爾的摩(Baltimore)的約翰霍普金斯凱瑞商學院(Johns Hopkins Carey Business School)的科研人員最近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利用一個交友網站,讓實驗對象隨機地評估這個網站上的人的相貌。在他們給出評分後,讓其中一部分實驗對象看到其他的網站訪客所給出的平均分數。儘管這裏並不存在對錯之分,這些實驗對象仍然很快地認識到什麼樣的人會更受大家歡迎,並在對其他面孔評分時給出與平均分相近的分數。很快,所有人的品位就趨於一致——僅僅通過一個網站,他們的審美就已經發生了偏移。這還是發生在所有人都匿名參與的情況下——這種時候,維持現狀並不能使人們獲益。
我們很容易想象出是某些名人從這種從眾行為中受益。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你可以很輕易地通過與你可能與之結合的人走在一起而獲得類似的效應,例如與異性在一起。其他的人會以為你已經取得了成功,並開始模仿你的舉止。
我們的吸引力同樣受到熟悉度的左右:人們看到你的某種樣子的時候越多,它就越具有吸引力。在一個整形手術變得越發司空見慣的時代,這為我們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啟示。與其改變你那不同尋常的臉來迎合當下的時尚,你還不如用你的相貌來改變時尚潮流。
#藝術
理想型外貌測試 在 屎波裝備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簡單優化:Copa 20+ FG 實測】
.
Copa就晌今年年尾由19升級至20,一如之前所講,現時三間波boot隔兩代先會徹底換一換樣,而佢新嘅版本只會微調同優化上代嘅波boot,Copa 19就由Copa 18徹底革新,頂級版無鞋帶袋鼠皮再加上無車線設計,令阿靴感到非常之創新,同時顯出三間於科技同傳統嘅結合走晌非常前嘅位置。而今次,Copa 20嘅推出,目的係優化上代嘅設計。Copa係阿靴非常喜歡嘅一個系列,今次亦會大家深入講解同實測無鞋帶頂級版波boot: Copa 20+ FG。
.
Copa 20+同19+外貌非常接近,同樣係臘腸卷式設計。鞋面大部位置用上袋鼠皮,袋鼠皮質料同19+非常接近,同時經過特別設計,袋鼠皮唔會易入水,摸落去亦會有點啜身嘅質感,而優化嘅位置係,Copa 20+鞋面加添咗一啲曲線嘅紋理,除咗令外表更為特別外,紋理上亦帶來額外質感,期望更為提昇鞋面嘅踢球球感。Copa 20+另外一個優化其位置係响腳內檔嘅三間標誌,於上代的19+,三間標誌只係簡單燙於鞋嘅內檔位置,質感亦夠薄及滑,感覺會有啲似貼紙,不過於Copa 20+,三間標誌用上較厚嘅質料,質感有點啜身,期望增強觸球球感外,亦令波Boot變得更高貴。
.
其他位置上,Copa 20+同樣用上無鞋帶襪套式設計,原有鞋帶位置轉為富彈性襪套,鞋墊及鞋釘均有緩震功能,鞋釘形狀同樣跟上代一樣,用上半月型釘。另外一個優化嘅位置係响鞋尾嘅位置,於鞋尾嘅最高點,上個系列用上普通膠紙,而於今代,佢刻意加上了一小部分嘅布料,相信為咗減低刮腳嘅可能性,縱然阿靴响實測Copa 19+時並無刮腳嘅狀況。
.
於整個實測上面,無可否認,阿靴最滿意嘅仍然係Copa 20+嘅控球質感,就如19+嘅測試上,軟熟嘅袋鼠皮,科技性嘅蠟腸卷式無車線設計,配以少量啜身嘅鞋面,本身配置已經令控球質感非常優質,再加上新一代富藝術性嘅鞋面曲線紋理,令鞋面球感再作昇華,亦令成對波Boot更加靚仔。此外,阿靴也非常喜歡Copa 20+內檔三間標誌嘅質感,佢嘅硬度以及啜身質感,均令腳內檔控球質感再加完善。
.
縱然Copa 20+整體發揮頂級,但亦有唔完美嘅地方。盤扭發揮會係Copa 20+ 較弱嘅位置,雖然Copa 20+無鞋帶設計令鞋型更貼腳,但Copa 20+較重,加上袋鼠皮於急停轉方向時會卸走少量力量,帶來嘅速度感及靈活度會相對較弱。此外,Copa 20+頂級版本只得FG真草版本,於較草質差嘅仿真草就未能大派用場,喱點係較為可惜嘅地方。
.
於短傳層面上,阿靴認為發揮屬於中上,袋鼠皮質料配以臘腸卷式無車線設計,加上腳內檔優化嘅三間斜紋,傳球路線會較穩定,而且球感不錯。阿靴更為喜歡Copa 20+嘅長傳體驗,跟Copa 19+一樣,經特別設計嘅袋鼠皮縱然摸落較厚,但係唔會減低到波Boot帶嚟嘅力量感,相反,特製袋鼠皮,加上Copa 20+較重,長傳力量充裕,而且袋鼠皮帶來嘅傳統交感同時兼備,整體發揮相當理想。
.
阿靴對Copa 20+嘅射門發揮同樣感到滿意,腳面射門力量感充裕,加上無鞋帶設計令鞋面更整潔,射門球感亦變得更好,亦更容易作出「食得應」嘅腳面射門。阿靴亦非常滿意Copa 20+帶來嘅腳內檔射門,Copa 20+鞋面少量啜身,加上傳統袋鼠皮質感,可以較容易做出既具弧度及準繩嘅腳內側射門。
.
話說於上次於Copa 19+嘅實測,阿靴遇到一個毛病,就係無鞋帶位置包得較緊,於初期足弓位置感到唔舒服。今次Copa 20+阿靴就認為有唔錯嘅改善,無鞋帶位置嘅包腳感適中,於初期並無不適嘅狀況,喱點的確令阿靴感滿意。
.
鞋型上,跟Copa 19+一樣,Copa 20+會較合適中腳型嘅波友,畢竟無鞋帶設計未必合適種種腳型。如果腳較闊但又想享受Copa嘅袋鼠皮質感,阿靴就認為可以考慮一下Copa 20.1有鞋帶頂級版本。至於尺碼上,啊靴平時着開US8,Copa 20+著翻US8就非常合適。
.
COPA 20+ FG 實測報告:
盤球:●●●◐
控球:●●●●◐
短傳:●●●●
長傳:●●●●◐
射門:●●●●◐
舒適:●●●●
保護:●●●●
.
----------------------------------------------------
【屎波裝備多Instagram】Follow: instagram.com/hkfootballreview
【波Boot實測】蜘蛛俠Nemeziz 19+ FG: https://youtu.be/NxJcr40CNWI
【波Boot實測】白飯魚: https://youtu.be/-dbvs0_YgiY
理想型外貌測試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因為已經不是第一次,我的同事們和我談論關於亞洲人對於女性的審美觀,普遍他們認為亞洲人受到殖民主義的影響,所以都想要變成白人,所以要把自己弄的很白,眼睛弄的很大,或者去整形,整的跟他們白人一樣!
有一天我英國朋友也問我說,為什麼動漫裡面,有錢人幾乎都是金髮碧眼,或者被描繪成長得很漂亮的人,都是金髮居多。這個我也很難解釋,總不能直接說,因為我們崇洋媚外,覺得外國人可能比較有錢之類的?因為小時候看的卡通或者故事書裡面,公主或王子也都是金髮?現在想想真的也很怪啊! 然後明明我們幾乎都是黑髮,黑色或咖啡色瞳孔,為什麼動漫常常有不同顏色的頭髮和眼睛出現?
我知道他們是想要跟我討論在亞洲歧視女性的問題,但我有時也想要反駁,例如我會說,這不完全是受殖民主義影響,同時也跟古代有關,例如膚色較深可能代表多為勞動工作者,像是貴族們或者是讀書人都是白白的,千金小姐之類的,所以可能也有關係。
我也提到,像是現在台灣比較不一定是越白越好,也有很多人喜歡小麥膚色的運動型美女,以前日本也曾流行109辣妹(雖然這個也跟美國當時流行有關)。
雖然現實中,我也知道主流的正妹,大部分就是一個樣,在台灣幾乎都是走,可愛路線,或者性感路線,最好童顏巨乳之類的(還要瘦)。當然也有少數貧乳控,可是白富美真的還是一個趨勢。一白遮三醜。我也聽過很多台灣男生批評CCR,例如說外國男生就是喜歡醜女,之前我看一個Youtube 黑素斯講的我覺得很有道理,他說並不是外國男生喜歡醜女,是他們比較不在意外表,個性合不合的來比較重要。我也覺得滿有道理的,當然說是這樣說,就像是大家都知道寫程式要寫測試,可是現實中大家還是不太寫測試一樣的道理。
要真的只看對方內心的美可能還是理想大於現實,不過除了外表我們還能不能看到其他的東西又是另一回事。中國網友的那些留言,就是讓人感覺,他們只看得到外表,其他都不重要,就跟韓國現今社會一樣,如果你長得不好看,連工作都拿不到面試。這樣的社會真的很可怕,然後要努力找到好對象結婚,結婚以後在家全職帶小孩又會被說是媽蟲,出去外面工作又會被認為是女強人,不重視家庭。日本也很多女生努力地念書,就是為了可以找到一個好老公,成為一位好媽媽。然後要成為一位好老婆好媽媽,除了要宜室宜家還要努力打扮自己,要讓男朋友覺得帶的出門,讓老公覺得有面子,才不會被說是黃臉婆。如果老公外遇之類的,還要被說都是因為自己在家裡不打扮,自己在家裡是米蟲,或者說整天只會吵架。
當然不可否認,我們長期受到歐美審美觀影響,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我們流行服飾,流行文化,流行的髮型等等,都一直有受到影響,畢竟所謂的時尚的概念,一開始也是在開發中國家先比較盛行,這跟他們當時的貴族也有關係,貴族的時尚文化會演變成大眾時尚。反觀為什麼東亞比較沒有呢?有一部份大概也是因為,東亞的皇室比較少會拋頭露面,並且去引領時尚之類的吧!大部分的宮女或者皇帝,王的妃子們都在深宮後院,即使有錢人,也不會讓家裡的千金整天拋頭露面去外面交際。(或許有一天我會去唸個流行文化史之類的)
總之,令我覺得不爽的點大概就是,這篇文中提到中國網友對於她的態度,完全不care她講話的內容,只會一直批評她醜,讓人覺得很火大。雖然這大概也是不用想也可以預測到的事情,我也不期望台灣的酸民對於外貌的重視性會比較少,可是真的看到那些留言還是覺得傻眼。我相信至少台灣的酸民們對於華裔影后,而且是一線的電影明星不會這樣,尤其是在公眾場合這樣大肆批評。
又讓我想到上次在阿聯酋的飛機上的台灣大叔大嬸們批評台灣空姐的長相,還稱讚長榮航空服務很好,空姐都很正。就只是因為人家鳳眼單眼皮,只是因為人家不是你所謂的“美女”就代表人家不是好空姐嗎?就代表人家的努力都不算數嗎?台灣的空姐文化也真的很令人詬病,還有很多科技業都找正妹當櫃檯門面之類的,或者偏好找女性當PM之類的。然後長得漂亮(大眾覺得美的美)就很容易被人家說是花瓶,或者靠關係之類的,長得不好看(大眾覺得得不好看)就會被人家使喚或者在背後說話。
雖然我也不是很喜歡我第一間公司的主管(以前在DHL的),可是我更不爽聽到別的部門的男性主管批評他是老處女(他到六十幾歲都沒結婚),即使是在所謂的外商,在台灣的職場還是充滿著歧視。
當然我相信台灣這幾年一直有在改變,職場上對於女性的壓迫可能也比日韓來得好一點,等哪天我回台灣工作我就可以來實際幫大家開箱一下^^
說起來我從來沒在我的粉絲頁PO過我自己的照片(好像有人以為我之前換日線文章上的照片是我,其實不是,只是他們隨便找了一張照片,我只PO過自己的背面),也是因為我覺得網路上太多酸民了,所以還是保有自己的隱私比較好,以免酸民們拿我的長相來品頭論足,我也不是什麼網美,也不想當網紅,不靠臉吃飯XD 也拜託大家不要想辦法來肉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