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IT將有兩大變革!衛福部宣布電子病歷交換中心要改為FHIR架構,還要送草案讓電子病歷上雲
衛福部資訊處處長龐一鳴日前在臺灣資安大會上,宣布要將電子病歷交換中心(EEC)架構改為FHIR交換架構,以符合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此外,衛福部還要放寬電子病歷存取權,將允許醫療機構將電子病歷上雲代管。目前衛福部正修改法規,接下來要公開草案、徵詢外部意見。
文/王若樸 | 2021-05-08發表
衛福部資訊處處長龐一鳴表示,衛福部計畫將電子病歷交換中心(EEC)架構改為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FHIR,他將這種以FHIR格式交換的電子病歷,稱為新世代電子病歷,由4大元素組成。
為強化醫療資安體質,衛福部資訊處處長龐一鳴6日在臺灣資安大會上重磅宣布,衛福部要擁抱HL7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FHIR,將電子病歷交換中心EEC改為FHIR交換中心,來降低眾多接口產生的資安風險;此外,衛福部也要放寬電子病歷存取權,將允許醫療機構上雲代管,目前正修改法規,接下來要公開草案、徵詢外部意見。衛福部希望藉這些做法,強化醫療資安防護基礎,一方面也希望臺灣醫療資料與國際接軌,要讓國內醫資廠商用符合國際標準的產品,出國「打國際盃」。
從公共衛生看醫療資安,得先養好體質才能預防資安事件
公共衛生出身的龐一鳴指出,醫療資安有如公衛和預防醫學的三段五級策略,公衛中的三段是指人生病的三階段,從無症狀或易感染狀態,到臨床病徵出現,再到傷殘或死亡的階段。這三階段對應到醫療資安,就是無症狀或被刺探狀態;出現弱點、發生資安事件;以及資料遺失、橫向擴散和系統癱瘓。
面對發病過程,公衛有5種策略來應對,像是促進健康、特殊防護、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限制殘障和減少死亡,以及最後的復健。「醫療資安也是如此」,龐一鳴舉例,醫療機構平時就應養成健全體質、蒐集情資來預防事件,並定期進行弱點掃描、做好特殊防護,再來才是資安健檢、加入監控機制(SOC)即時修補問題,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效果。
要是發生資安事件,醫療機構也要透過通報應變機制(如ISAC、CERT),來降低資安事件帶來的衝擊。最後一步,則是事件後的復原鑑定。(如下圖)
在這5種做法中,過去,衛福部已在資安事件處理有所著墨,包括近幾年建置的醫療資安情資分享與分析平臺H-ISAC,讓關鍵基礎設施醫院(CI醫院)加入,透過緊急應變處理(CERT)和聯合監控(SOC)等機制,來鞏固醫療資安聯防。
現在,龐一鳴則回過頭聚焦5級策略中的第1級,要培養好所有醫療機構的資安體質,來降低事件發生的可能。「醫院養好體質,可避免未來可能遇到的資安問題,」他比喻,就像這次疫情期間,民眾落實戴口罩,不只防疫,也防止其他耳鼻喉科相關疾病,連健保數據都顯示去年相關門診就醫次數大幅下降。
養體質第一招:電子病歷交換中心EEC改為FHIR架構
同理,為防止病從口入,衛福部打算將醫療院所的「口」防好,也就是簡化電子病歷的交換架構。龐一鳴指出,電子病歷是醫療機構和政府單位最常交換的資料,這些單位包括健保署、國健署、EEC、疾管署、地方衛生所等,由於這些單位彼此不互通,醫療機構得針對不同單位,採用不同交換標準,並配合不同網路工具來執行。
過去,健保署多年來每每針對不同專案,開設專屬VPN來建立加密的資料交換環境,來給醫療院所使用。然而VPN一多,就容易產生資安風險。
因此,龐一鳴認為,要是能先將EEC交換平臺改為FHIR交換平臺,採用主流的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HL7 FHIR,就能簡化交換流程,不必一對一客製化介接,連帶簡化醫院需使用的網路工具,減少破口出現。他希望,藉由衛福部EEC率先改用FHIR,帶動其他單位擁抱FHIR,跟上國際趨勢、進一步簡化資料交換工作。(如下圖)
他將這種以FHIR格式交換的電子病歷,稱為新世代電子病歷,並由4大要素來推動。首先是資料標準,也就是要將新舊標準平行轉移,讓EEC先採用FHIR、健保署仍採用舊標準,爾後再調整;同時,龐一鳴也要藉此將衛福部內的資料交換,改以電子病歷為單位。(如下圖)
第2要素是連結跨部會資源,透過經濟部補助一年一度的臺灣FHIR聯測,來推動FHIR普及,同時也要協同經濟部輔導廠商的FHIR產品服務等。
再來是透過產官學合作,來發展醫療機構所需的FHIR資料格式轉換工具,以及培育FHIR人才資源。最後則是新世代電子病歷的交換應用,比如發展交換平臺,來試做疫苗護照等應用。
疫苗護照FHIR新機遇,未來還能推廠商打國際盃
龐一鳴坦言,疫苗護照是衛福部擁抱FHIR的另一個契機。目前,WHO、歐盟和世界多國都已倡議推行疫苗護照,要讓民眾透過App,出示自己在該國接種疫苗的證明,來加速出入境和進出特定場所的身分檢查。而這款App,就需要與該國衛生部門資料串接,而他們用來串接接種資料的交換標準,「就是FHIR。」
對臺灣來說,要加入國際疫苗護照行列,就得用FHIR來串接電子病歷中的疫苗接種紀錄。但龐一鳴指出,過去以來,臺灣醫療院所電子病歷交換的主要對象,一直是健保署,因此交換架構是臺灣健保署專用,而非國際通用。於是,要與國際串接資料,臺灣勢必得採用FHIR。
他認為,疫苗護照是臺灣練兵FHIR的大好機會,也能順勢將「國際標準轉化為國內標準。」他期望臺灣趁這次機會實現3個目標,也就是做好FHIR疫苗護照,再來是醫療機構採用FHIR國際標準,讓國內醫學研究更容易與國外互通,最後是臺灣醫資廠商大規模採用FHIR,讓自家產品不再只是臺灣標準,而是遵循放諸四海皆準的國際標準,如此才能「打國際盃。」
龐一鳴指出,這項計畫也已知會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和數位政委唐鳳,盼能落實。
養體質第二招:允許電子病歷上雲託管,放寬存取權
接下來,衛福部養好醫院資安體質的第二招,是要放寬電子病歷存取權,允許電子病歷上雲代管,再由政府監督雲端業者和代管業者。這是因為,對臺灣眾多的專業小型醫療院所來說,管理醫療相關資料十分耗力,委外處理要是出事了,廠商不負法律責任,「導致小診所苦不堪言。」
為解決這個問題,衛福部擬定草案,要開放電子病歷上雲、交由第三方代管。龐一鳴指出,許多雲端業者的醫療資料處理服務,既符合歐盟最嚴格個資法GDPR,也符合美國主流的醫療資料保護法案HIPAA,更遵從國際標準FHIR,對人力不足的小型醫療院所來說,就會是個解方。而政府要做的,就是監管雲端業者和代管業者,多一道把關。
衛福部要開放電子病歷上雲,還有另一個用意。龐一鳴表示,由於長年法規規定,電子病歷只能存放在醫院中,導致醫院用雲相對落後。「但現在是上雲時代,醫院不用雲,大部分醫療AI幾乎不能用,」而開放上雲,就能促進醫療院所對AI的採用。
目前,這套上雲草案已完成內部意見整合,最近將公開草案、徵詢外部意見。龐一鳴希望,藉由改善電子病歷的交換架構和存取權,來打好醫療院所的資安體質。
要將資安稽核納入醫療評鑑,還要強化社交工程防治演練
回到醫療資安層面,衛福部也有幾套做法,來鞏固原有的醫療資安機制。首先是擬定在醫院評鑑中,加入資安稽核項目,來吸引更多醫院加入醫療資安聯防機制。這是因為,受限於資安法規定,衛福部無法全面將聯防機制推動到每家醫院,所以得想辦法讓不同身分的醫院加入。
再來,衛福部也會繼續推動資安人才培訓,並與其他政府部會協商,來強化醫療資安聯防。同時還要提升醫資廠商資安意識,將逐步要求醫資業者備妥資安防護措施。
今年,衛福部也計畫辦理更多演練,來加強醫院資安事件處理經驗。這些演練包括資安事件通報,也就是加入H-ISAC的會員醫院將收到H-ISAC演練警訊,會員醫院得依此回覆,進行通報等等。此外,衛福部也會針對社交工程,辦理模擬演練,至少10家醫院參與演練,並各自提交報告。
衛福部也鎖定聯網程度越來越高的醫療儀器(OT),將醫療儀器生命週期納入資安管理,以6種配套措施來納管,像是汰舊換新、採購評估、教育訓練等等。(如下圖)
近期醫院被勒索軟體攻擊次數下降,盤點5大方法降低事件發生率
最後,龐一鳴盤點近幾年醫療勒索軟體攻擊事件,指出2019年8月,臺灣38家醫院在幾個小內接連遭到WannaCry病毒大規模攻擊,是因為病毒從內網橫向擴散,「我們也藉此檢討EEC架構和健保VPN設置,並來改善。」
在那之後,自2020年至今,臺灣只有零星幾家醫院受到攻擊。比如2020年,只有兩起北部區域醫院和地區醫院的受害通報,今年至今也只有3起通報。(如下圖)
他也歸納出5種方法,來降低勒索病毒威脅,包括落實資安長制度、拒絕釣魚郵件(即社交工程攻擊)、建設好網路防火牆,還有USB管控和IT防禦。他認為前4種是對付80%攻擊的關鍵,而IT防禦雖只擋20%攻擊,但也是重要的防護基礎。
龐一鳴建議,IT防禦範圍包括善用H-ISAC情資分享,來掌握勒索軟體防護攻略,此外還有採用各種資安縱深防禦工具和技術來防範威脅。醫院透過有效的管理方式,就能杜絕大多數的攻擊嘗試,讓IT有餘力應付高明的駭客,而不會因層出不窮的事件疲於奔命,這也是IT防禦的心法。
資料來源:https://www.ithome.com.tw/news/144262
生命週期評估軟體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利用晶片級安全保護工業物聯網終端
作者 : Nitin Dahad,EE Times歐洲特派記者
• 2021-01-25
我們必須重視物聯網終端裝置的安全性,因為它們是防禦網路攻擊的重要一環。無論是雲端伺服器還是邊緣感測器,最終都要節點上的終端得到了保護,才能保護整個系統——至少可以降低遭受攻擊的可能。
談到物聯網(IoT)安全時,大多數人都會提到兩件事:一是建立信任根(RoT)作為安全基礎,二是不要只關注終端裝置,而是要考慮整個生態系統和產品生命週期的安全性。
然而,我們必須重視終端裝置的安全性,因為它們是防禦網路攻擊的重要一環。無論是雲端伺服器還是邊緣感測器,最終都要節點上的終端得到了保護,才能保護整個系統——至少可以降低遭受攻擊的可能。
因此,本文特意側重於設備安全性,並同時認知必須更全面地考慮安全性:作為整個工廠或環境更廣泛的安全性框架,其中,可連網裝置在提高生產率和效率中發揮重要作用。
如工業網際網路網聯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IIC)的安全架構所示,終端保護有助於邊緣和雲端設備實現防禦功能(圖1)。終端可以是工業物聯網(IIoT)系統中的任何一個元素,同時具有運算和通訊功能,其自身功能可能會暴露給防火牆外的任何人。這些終端可以是邊緣裝置、通訊基礎結構、雲端伺服器或其間的任何裝置,每個終端都有不同的硬體局限,決定了可獲得的保護等級。
終端保護是透過終端中的權威身份辨識功能——通常是RoT,來實現通訊和連接的防禦。因此,安全機制和技術應根據終端的具體功能和安全要求進行應用。
虛擬機器將應用程式隔離在各自的區域中,但無論是裸機還是在其上運作的客戶作業系統,終端本身都有許多漏洞。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常見的問題是,應透過硬體還是軟體來保護系統。大多數專家認為,從很多因素來看,硬體保護比軟體保護更可取,但主要還是因為硬體具有更高的防篡改能力,可以提供比軟體更高的信任度和安全性。
很多大型晶片供應商都提供某種硬體級安全保護,可能是可信任平台模組(TPM)或安全元件(SE)這樣的硬體安全模組,也可能是其他形式的系統單晶片(SoC)嵌入式安全功能。其主要目標是實現強大的使用者身份鑒權和驗證,以防受到攻擊,並防止對機密或敏感資訊的非法訪問。
安全元件
硬體安全解決方案的關鍵要素是安全元件,它儲存經過加密的唯一辨識碼,以實現認證保護,確保讀取安全載入憑證。例如,提供物聯網裝置的大規模註冊,確保只有授權裝置才能訪問系統或雲端服務。大多數晶片供應商提供的安全元件都是微控制器(MCU)的一部分,同時還提供某種監控和身份管理系統。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的STSAFE-A110可以整合到物聯網裝置中,為本地或遠端主機提供身份驗證和安全的資料管理服務。該元件具有嵌入式安全作業系統,並採用通過「資訊技術安全評估共同準則」(Common Criteria for InformationTechnology Security Evaluation,簡稱「共同準則」、Common Criteria或CC)評估保證等級5+ (Evaluation Assurance Level 5+,EAL5+)認證的硬體,每個元件都內建唯一標識和X.509證書,以實現裝置的安全連接。這個安全元件與STM32Cube開發生態系統整合,可快速應用於需要身份驗證和安全連接的新型STM32 MCU設計。
恩智浦半導體(NXPSemiconductors)的EdgeLock SE050 Plug and Trust安全元件系列是另一款開箱即用的物聯網裝置安全元件,無需編寫安全程式碼,可提供晶片級RoT以實現端到端的安全性。該產品通過了Common Criteria EAL 6+認證,可提供更好的安全性,作為即用型解決方案,它包含完整的產品支援包,可以簡化設計。
除了提供適用於不同MCU和MPU的庫之外,恩智浦的產品支援包還提供與多種常見作業系統的整合,包括Linux、Windows、RTOS和Android。該支援包包括主要應用的樣本、大量的應用說明,以及用於i.MX和KinetisMCU的相容開發套件,以加快最終的系統整合。其產品配置支援物聯網安全應用,例如感測器資料保護、物聯網服務的安全訪問,以及物聯網裝置調試,是對現有應用的補充,如雲端服務的安全實施、裝置到裝置的身份驗證、裝置完整性保護和證明,以及裝置溯源和來源證明。
英飛凌(Infineon)的OPTIGA TPM系列產品也包含了多種安全控制器,用於保護嵌入式裝置,以及系統的完整性與真實性。OPTIGA TPM SLM 9670是一款高品質的TPM模組,它採用防篡改安全MCU,適於工業應用。作為一種即用型解決方案,它具有安全編碼韌體,滿足最新的可信賴運算組織(TCG) Family 2.0規範。其產品符合工業JEDEC JESD 47標準品質要求,並通過了Common Criteria EAL4+安全認證。
開發人員可以採用OPTIGA TPM來儲存私密金鑰,配合Sectigo身份管理解決方案,可為工廠提供完整的自動化證書頒發和管理解決方案。
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於2019年10月推出針對安全、可擴展物聯網應用的RA系列MCU。該系列產品採用開放式軟體平台,客戶能夠透過與眾多廠商合作或利用現有傳統軟體平台來開發物聯網終端。瑞薩電子將強大的RoT整合到硬體中,使其成為MCU的組成部分,安全功能的實現因此變得輕而易舉:客戶在完成設計後無需再考慮如何增加安全性。
記憶體內(In-memory)安全
隨著系統越來越依賴外部NOR快閃記憶體來保護連網系統的程式碼和資料,在記憶體中增加先進加密安全性的需求也在增長。隨著快閃記憶體移出主處理器,幾家公司提供了能夠保護快閃記憶體本身的功能(因為無法再將其嵌入到MCU中),為設計工程師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例如,英飛凌最近推出了Semper Secure,作為其SemperNOR快閃記憶體平台的補充。
同時,美光(Micron)的專有技術Authenta將NOR快閃記憶體與系統級硬體RoT結合。快閃記憶體本身內建的安全功能可透過晶片RoT實現先進的系統級保護,而無需添加新的硬體。它具有強大的內建加密身份,透過現場更新和始終開啟(always-on)的韌體監控,簡化了從供應鏈到裝置入網的安全裝置管理。
美光2019年10月推出了Authenta金鑰管理服務(KMS)平台,可為多種工業應用提供雲端優先部署模型。採用該平台以後,已安裝Authenta的裝置可以透過雲端服務開啟,從而降低了保護連網裝置安全性的難度和複雜度…
附圖:圖1:IIC的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架構(Industrial Internet Security Framework)中確定了終端各個部分的威脅和漏洞。
(來源:IIC)
圖2:TPM透過其獨特的背書金鑰和金鑰分層結構來支援金鑰及生命週期管理。非揮發性記憶體可用於安全儲存敏感性資料,例如證書,它基於防篡改硬體,安全功能包括感測器和記憶體加密功能,以增強對機密的保護。(圖片來源:英飛凌)
資料來源:https://www.eettaiwan.com/20210125nt51-protecting-the-endpoint-in-iiot-a-snapshot-of-chip-level-security/
生命週期評估軟體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數據、雲端運算、物聯網與建築如何融合?
2020年11月6日 星期五
來源: 天天建道
1. 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是以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為主要特徵的數據集合。建築業是產生大量數據的行業之一,又是數據電子化程度較低的行業。
在「網路+」時代,建築業數據的價值和重要性將逐步體現,充分運用大數據制定企業發展策略、進行策略決策。研究建立建築業大數據應用框架,統籌政務數據資源和社會數據資源,建設大數據平台,將各工程項目生命週期中產生的數據,以及在維運階段的能耗數據,和設施維運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和加工,透過大數據的分析與挖掘,為各方提供更有價值的數據服務,提升行業、企業和項目的整體管理水平。
2. 雲端運算技術
雲端運算是推動資訊技術能力實現按需供給、促進資訊技術和數據資源充分利用的全新業態。建築業資訊化基礎設施相當薄弱,雲端運算的成熟為建築業資訊化帶來了極好的機會。
隨著雲端運算的深入運用,政府和建築企業可以利用雲端運算改造現有系統,開展工程建設管理,及設施運行監控等方面應用,而且以用為主,可以降低資訊化總成本,特別解決中小企業資訊化投入問題。
雲端平台可以忽略硬體單點故障,提升應用系統的可用性,應對海量訪問。同時,採用雲端平台可以降低用戶推廣應用過程安裝佈署工作的難度和工作量,改善用戶操作體驗。
3. 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是新一代資訊技術的高度整合和綜合運用,為實現施工現場,各類原始基礎數據的持續採集,提供了可能性。利用現場監測、無損檢測或各種感測技術,進行建築安全、設備運行狀態、施工環境監測、現場人員管理、進場物資管理等,實現數據的自動採集與傳輸,在專業軟體的輔助下,完成對大型建築施工狀況的評估和預警。
此外,在智慧城市、智慧建築方面需要大量採用物聯網技術。在建築業推動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還需要結合建築業行業特點,研發成本低、傳輸性能穩定、精確度高的感測設備、儀器儀表、配套軟體,特別要注重與資訊化的整合應用。
4. 3D 列印技術
3D 列印是一種以數位模型為驅動源,透過增材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空間形態的成型技術。透過 3D 列印建築技術,已經能夠實現一些簡單的房屋和構件的列印,但是如果要運用到複雜的建築列印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創新發展,解決軟體、硬體設備、材料、配筋、行業標準等諸多難題。
建築業應積極跟蹤工業領域 3D 列印應用,並結合建築業自身特點,研究突破。透過 3D 列印技術生產出建築部品及構件,特別是針對曲線異形等複雜建築或構件,降低施工的難度與風險。
5. 智慧化技術
智慧化是在電腦技術的基礎上,結合了感測器技術、GPS 定位技術、網路技術、人機交互技術等衍生出的更高層面的技術。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需要工業化智慧製造。全位置焊接機器人已應用,在超高層建築鋼結構施工中。
手持智慧終端在施工現場品質、安全檢查等管理工作中初步得到應用。引入這些先進技術,利用 「工業 4.0」理念和智慧製造技術,能全方位改進生產施工工藝、提升生產力。
資訊化標準
建築業資訊化的標準規範,是資訊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的系統工程,也是資訊系統建設推廣成功的關鍵因素。要重視標準化在資訊化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標準化助推資訊化,以資訊化帶動標準化,推動標準化與資訊化互相促進融合。建築業資訊化標準還需要強化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標準化管理體系和技術體系,重點加快 BIM 技術,以及數據交換、文圖檔交付等基礎數據和應用標準,為實現全產業鏈資訊互通、提升資訊應用價值打下基礎。
資料來源:https://3smarket-info.blogspot.com/2017/05/blog-post_706.html?m=1&fbclid=IwAR0-7QY7ACt1UGLiBiwK6Wsw7VeQ-eZviWQVN_TyBITkJ7FKZNixCcBGOdk
生命週期評估軟體 在 商業發展研究院-南部院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本課程將協助廠商掌握碳足跡量化細節、生命週期評估、產品碳標籤申請等最實務的解析 ... 9:00-16:00 碳足跡量化案例、生命週期評估軟體應用5/25(三) 9:00-12:00 碳標籤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