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女性優先處理「心情」,男性優先處理「事情」。不過,男女差異在目前的社會,有越來越模糊的趨勢。
盧蘇偉老師在輔導親子教養方面,已經講了幾十年,相當具有公信力。然而,因為接近母親節,我希望把盧老師對於「關係」這個面向的探討,凸顯出來,因為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盧老師有個特色,相當謙虛,不敢被稱呼為專家。以我自己來說,我如果被當成「專家」,也相當心虛。因為「人」的事,千變萬化,覺得「人」很簡單,那常常是因為沒碰上真正困難的處境。
譬如說,盧老師提到的「容許對方情緒不佳,接納對方的家人和一切」,至少以我的工作經驗來說,對現代人來說,難度相當高。有時候不是我們想接納就算了,關係是雙方共同建立的,另外一方一直視我們為假想敵,那保護自己不受傷就不錯了。
不過,還是會有少數成功的例子。至少在版面上,長期來說都有朋友願意貢獻自己如何克服關係難題的分享,我相當感激。
期待藉著盧老師的分享,我們能在關係這個議題,越走越順心。祝福您!
********************
關係衝突來自「女人感受優先,男人問題導向」
【盧蘇偉】
「我真不懂你們男人耶,當同學或同事都很好溝通,何以成為夫妻就有溝通障礙?」琇甯是我研究所同學,有天同學聚會她有感而發。
「真的,我也這樣覺得!」妙茹似乎也是婚姻的受害者,馬上附議。
「男人就是難搞,所以我不敢結婚。」這又是誰呢?原來是堅持獨身主義的儷瑧。
只要有這三個女人在,大概就沒男人發言的空間,她們愈講愈起勁,最後有男聲冒出來:「女人在外面講話都很有條理,回到家就很奇怪,成了情緒敏感的動物。」發話者正是敏川,他可是出了名的PTT(怕老婆協會)會長,今天恐怕是吃錯藥,敢發言批判太座?!
「請剛剛發言那位男士大聲點,再講一次好嗎?我準備錄音錄影囉!」
餐桌上男士們突然安靜片刻,隨後哄堂大笑……
「四十歲的男人,就剩一張嘴,現在這嘴都被封了。再講啊,大聲點!」又是儷瑧。她雖沒結婚;但敢說敢嗆,沒幾個男士是她對手。
●情緒才是女人的重點,男人卻不擅處理情緒
因為許久沒聚會,大夥有些瘋狂胡鬧,餐後我順道載琇甯、妙茹、敏川回家。
「盧大哥,我真不明白,在家裡和另一半溝通怎麼那麼難?」琇甯延續餐桌上的話題,我感覺她很困惑,而且她有心想改善,她敘述和老公的互動,她沒講沒幾句話,老公就會提醒她「講重點」、「我只想知道最後結果」,他不想聽廢話,琇甯就會很不舒服的頂撞老公……反覆循環,兩人話不投機,因此他們很少有深度對話的機會;她實在不想這樣。
「說實在,太太都是拉拉雜雜講一堆,很沒重點,這是妳們女人要改善的呀!」敏川也有類似的溝通問題。
我在結婚初期也發生類似狀況,可是我透過生活檢視,家裡如果來客人,太太講話我就會很有耐心等她講完;但為什麼下班回到家她多說兩句,我就覺得煩呢?最後發現除了男女大腦結構不同,更重要的是男性常把辦公室未完成的事帶著走,回到家腦子還在想工作,太太見到先生回家「看似沒事」,就開始分享個人當天的生活瑣事,男人的思考被打擾,於是不耐煩聽太太「碎唸」。
「男人回家可能要在電視或電腦前,要不就翻翻報章雜誌一陣子,他好先生和好爸爸的角色才會復位。」男性角色轉換不像女性,外出工作服還沒脫換,圍裙一穿就能轉換成好媽媽,男人內在有事情時,需要一段洞穴時光獨處,慢慢和自己對話、自我澄清,一件事放下了,他才能扮演另一個角色,所以太太此時別急著和先生講話,讀讀他這張臉,若是放鬆愉悅,再靠近和他講話,這樣彼此都好過。
「這算什麼嘛?女人講話還得看男人臉色,我們是後宮嬪妃嗎?」這是妙茹的抗議。
的確有理,在兩性平權的時代,男性要學習在回家路上,就開始調頻為家庭模式,開門前再次確認內在是不是真正下班,進門要做好先生和父親的角色;而我希望女性能諒解男人常會疏忽當下的身分切換,會不耐煩冒犯另一半。男人要知道,只要言語或行為上,讓另一半不舒服,即使馬上警覺也沒用,因為另一半不會讓他在家太好過。
●回家前,夫妻要練習轉換成「家庭頻道」
「婚姻是門功課,讓彼此能深入認識對方,學習和親密的另一半共好。」
父母是我們很好的借鏡,人前可能恩愛夫妻,關起家門,真實的互動關係,孩子是看得最清楚的。多數夫妻從年輕鬥到老死,直到另一半離世後,還是用怨言和委屈在表達愛和思念。
「何苦如此呢?」琇甯心有所感。的確不需要這般彼此折磨心愛的人和自己,所以要有所覺察,進而學習善待自己,讓家人彼此都好過。
「先學會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另一半和家人。」 回家別急著忙家事、管孩子,用點時間換套舒服的家居服,坐下來喝點喜歡的熱飲,讓血糖穩定,舒一舒筋骨輕鬆一下,再扮演夫妻和父母的角色;自己的情緒有好品質,與家人互動就會有好品質。
「家裡其實沒什麼大事,夫妻之間有好的互動,一切都會OK!」
這是學習調適的歷程,別急著要教導或改變對方,而是先調整自己,讓自己在諸多角色扮演過程能輕鬆自如。夫妻的價值觀和想法一定有些不同,了解後才能諒解和接受,夫妻不同有什麼關係?別企圖把自己的想法裝進對方的腦袋,而要在彼此差異中找到平衡點,容許對方有空間和自由。
夫妻互動的困難是因太親密,所以彼此都不想偽裝或隱藏什麼,講話都很直白、毒辣,常輕輕一句話,就惹出大風波。夫妻要保留一些距離和空間,好有喘氣和調適的機會,親密關係要有彈性和空檔,容許對方情緒不佳,接納對方的家人和一切,許多事物另一半和你一樣,都承受無法對外人言的辛苦,多學習做彼此的知音,從年輕儲備晚年共老的資本。
「盧大哥,你真像個婚姻專家。」
面對妙茹的稱讚我愧不敢當,太多專家都是婚姻經營的失敗者,因為知易行難。所以我正努力知行合一;萬一稍有不慎,我也會成為被揶揄的對象。
「珍惜、謹慎過每一天,幸福是不斷努力累積來的;破壞它可能只是日常的一件小事。」
他們都到家下車了,我和太太則去會了彼此的朋友,回到家我提醒自己,一定要很有耐心聽她分享,即使是某人打了噴嚏,都要看重它。
.
以上文字取自
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終止親子彼此錯待,教養專家破除以愛為名的控制、依賴、寄生、批評,找回家的歸屬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8262
男女差異 ptt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般來說,女性優先處理「心情」,男性優先處理「事情」。不過,男女差異在目前的社會,有越來越模糊的趨勢。
盧蘇偉老師在輔導親子教養方面,已經講了幾十年,相當具有公信力。然而,因為接近母親節,我希望把盧老師對於「關係」這個面向的探討,凸顯出來,因為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盧老師有個特色,相當謙虛,不敢被稱呼為專家。以我自己來說,我如果被當成「專家」,也相當心虛。因為「人」的事,千變萬化,覺得「人」很簡單,那常常是因為沒碰上真正困難的處境。
譬如說,盧老師提到的「容許對方情緒不佳,接納對方的家人和一切」,至少以我的工作經驗來說,對現代人來說,難度相當高。有時候不是我們想接納就算了,關係是雙方共同建立的,另外一方一直視我們為假想敵,那保護自己不受傷就不錯了。
不過,還是會有少數成功的例子。至少在版面上,長期來說都有朋友願意貢獻自己如何克服關係難題的分享,我相當感激。
期待藉著盧老師的分享,我們能在關係這個議題,越走越順心。祝福您!
********************
關係衝突來自「女人感受優先,男人問題導向」
【盧蘇偉】
「我真不懂你們男人耶,當同學或同事都很好溝通,何以成為夫妻就有溝通障礙?」琇甯是我研究所同學,有天同學聚會她有感而發。
「真的,我也這樣覺得!」妙茹似乎也是婚姻的受害者,馬上附議。
「男人就是難搞,所以我不敢結婚。」這又是誰呢?原來是堅持獨身主義的儷瑧。
只要有這三個女人在,大概就沒男人發言的空間,她們愈講愈起勁,最後有男聲冒出來:「女人在外面講話都很有條理,回到家就很奇怪,成了情緒敏感的動物。」發話者正是敏川,他可是出了名的PTT(怕老婆協會)會長,今天恐怕是吃錯藥,敢發言批判太座?!
「請剛剛發言那位男士大聲點,再講一次好嗎?我準備錄音錄影囉!」
餐桌上男士們突然安靜片刻,隨後哄堂大笑……
「四十歲的男人,就剩一張嘴,現在這嘴都被封了。再講啊,大聲點!」又是儷瑧。她雖沒結婚;但敢說敢嗆,沒幾個男士是她對手。
●情緒才是女人的重點,男人卻不擅處理情緒
因為許久沒聚會,大夥有些瘋狂胡鬧,餐後我順道載琇甯、妙茹、敏川回家。
「盧大哥,我真不明白,在家裡和另一半溝通怎麼那麼難?」琇甯延續餐桌上的話題,我感覺她很困惑,而且她有心想改善,她敘述和老公的互動,她沒講沒幾句話,老公就會提醒她「講重點」、「我只想知道最後結果」,他不想聽廢話,琇甯就會很不舒服的頂撞老公……反覆循環,兩人話不投機,因此他們很少有深度對話的機會;她實在不想這樣。
「說實在,太太都是拉拉雜雜講一堆,很沒重點,這是妳們女人要改善的呀!」敏川也有類似的溝通問題。
我在結婚初期也發生類似狀況,可是我透過生活檢視,家裡如果來客人,太太講話我就會很有耐心等她講完;但為什麼下班回到家她多說兩句,我就覺得煩呢?最後發現除了男女大腦結構不同,更重要的是男性常把辦公室未完成的事帶著走,回到家腦子還在想工作,太太見到先生回家「看似沒事」,就開始分享個人當天的生活瑣事,男人的思考被打擾,於是不耐煩聽太太「碎唸」。
「男人回家可能要在電視或電腦前,要不就翻翻報章雜誌一陣子,他好先生和好爸爸的角色才會復位。」男性角色轉換不像女性,外出工作服還沒脫換,圍裙一穿就能轉換成好媽媽,男人內在有事情時,需要一段洞穴時光獨處,慢慢和自己對話、自我澄清,一件事放下了,他才能扮演另一個角色,所以太太此時別急著和先生講話,讀讀他這張臉,若是放鬆愉悅,再靠近和他講話,這樣彼此都好過。
「這算什麼嘛?女人講話還得看男人臉色,我們是後宮嬪妃嗎?」這是妙茹的抗議。
的確有理,在兩性平權的時代,男性要學習在回家路上,就開始調頻為家庭模式,開門前再次確認內在是不是真正下班,進門要做好先生和父親的角色;而我希望女性能諒解男人常會疏忽當下的身分切換,會不耐煩冒犯另一半。男人要知道,只要言語或行為上,讓另一半不舒服,即使馬上警覺也沒用,因為另一半不會讓他在家太好過。
●回家前,夫妻要練習轉換成「家庭頻道」
「婚姻是門功課,讓彼此能深入認識對方,學習和親密的另一半共好。」
父母是我們很好的借鏡,人前可能恩愛夫妻,關起家門,真實的互動關係,孩子是看得最清楚的。多數夫妻從年輕鬥到老死,直到另一半離世後,還是用怨言和委屈在表達愛和思念。
「何苦如此呢?」琇甯心有所感。的確不需要這般彼此折磨心愛的人和自己,所以要有所覺察,進而學習善待自己,讓家人彼此都好過。
「先學會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另一半和家人。」 回家別急著忙家事、管孩子,用點時間換套舒服的家居服,坐下來喝點喜歡的熱飲,讓血糖穩定,舒一舒筋骨輕鬆一下,再扮演夫妻和父母的角色;自己的情緒有好品質,與家人互動就會有好品質。
「家裡其實沒什麼大事,夫妻之間有好的互動,一切都會OK!」
這是學習調適的歷程,別急著要教導或改變對方,而是先調整自己,讓自己在諸多角色扮演過程能輕鬆自如。夫妻的價值觀和想法一定有些不同,了解後才能諒解和接受,夫妻不同有什麼關係?別企圖把自己的想法裝進對方的腦袋,而要在彼此差異中找到平衡點,容許對方有空間和自由。
夫妻互動的困難是因太親密,所以彼此都不想偽裝或隱藏什麼,講話都很直白、毒辣,常輕輕一句話,就惹出大風波。夫妻要保留一些距離和空間,好有喘氣和調適的機會,親密關係要有彈性和空檔,容許對方情緒不佳,接納對方的家人和一切,許多事物另一半和你一樣,都承受無法對外人言的辛苦,多學習做彼此的知音,從年輕儲備晚年共老的資本。
「盧大哥,你真像個婚姻專家。」
面對妙茹的稱讚我愧不敢當,太多專家都是婚姻經營的失敗者,因為知易行難。所以我正努力知行合一;萬一稍有不慎,我也會成為被揶揄的對象。
「珍惜、謹慎過每一天,幸福是不斷努力累積來的;破壞它可能只是日常的一件小事。」
他們都到家下車了,我和太太則去會了彼此的朋友,回到家我提醒自己,一定要很有耐心聽她分享,即使是某人打了噴嚏,都要看重它。
.
以上文字取自
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終止親子彼此錯待,教養專家破除以愛為名的控制、依賴、寄生、批評,找回家的歸屬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