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姑娘話健康】骨折後期康復及預防
近日,接診數名骨折後康復期患者,他們中有的是因車禍導致鎖骨、肋骨骨折,有的是跌倒後髖部骨折、拗柴後小腿骨折或被硬物撞擊導致手指骨骨折等等。因應不同的受傷狀況,有些需要外科手術,有些則只需石膏固定,或用吊帶保護後等待其自然愈合。通常骨折後,常常會出現附近韌帶撕裂、關節腫脹、肌肉疼痛伴隨關節活動度受限等等問題,在處理的時候除了外科手術、西藥治療、外固定等,在康復期還會使用到不同的護具或輔具,例如拐杖,指托等。
無論何種情況的骨折都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及慢慢延伸出二次傷害問題。例如發生骨折在手指,就會影響手部的精細動作,日常生活中又經常需要使用手指。筆者曾遇到一位鋼琴學生,手指指骨骨折後在康復期彈奏樂曲時,手掌因固定一段時間後,掌部肌肉力量流失,造成手指力量及關節活動度不足而出現手腕手臂代償動作,手腕關節重複用力後,前臂肌肉及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也出現壓痛,顯示出這種狀況的患者一定要,及早預防此類情況的發生。
超過60歲人士發生骨折,很多時候是因為合併有骨質疏鬆症。長者容易因為環境因素例如:遇上不平的地面、路面光滑及積水、光線昏暗等。或者個人因素影響例如:視覺模糊、運動功能變差、平衡力及跌倒時保護反應差等原因而不慎跌倒。而因為有骨質疏鬆症,所以輕微的碰撞往往已經產生骨折。因此,長者應該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而女性在停經後比男性更容易發生骨質疏鬆,如果T值≤-2.5應該積極使用藥物治療,有跌倒風險的長者可以配用髖部保護墊。若T值介於-1至-2.5 之間,代表骨質缺乏或者低骨量,這時候雖然未患到骨質疏鬆症,但還是應該嚴格執行醫生的生活建議,例如多曬太陽、保持適當運動、補充足量鈣和維生素D。長者平日除保健骨骼和體能外,更應小心預防跌倒,才可減少跌倒造成骨折的危險性。
根據臨床經驗,筆者建議長者,日常可以透過運動班,和眾多長者一起進行可以鍛鍊平衡力、靈活性的運動,例如太極拳、八段錦等,一方面能鍛鍊身體,避免肌肉流失而產生失能,另一方面亦能多參與社會活動,保持良好心態。也可在居家中進行原地高抬腿踏步,做法是站直後挺胸收腹,讓整個身體成一直線,抬起大腿至與地面平行,雙臂揮動,根據自身情況調整節奏,這種運動不用任何器具,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想動就動,既鍛練心肺功能又能增加肌肉力量,大家不妨立即嘗試?
當然,若要預防跌倒,除了多鍛鍊身體外,還應該配合其它因素方能奏效,包括正確用藥、矯正平衡感或視知覺障礙、改變生活習慣、均衡營養、練習平衡力、正確使用輔具/護具等。出外多使用無障礙的公共設施、在家中增設防護設施等,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小心為上。建議年青人主動為家中的長者進行居家動線調整、需有明亮的燈光及安全的動線,在浴室安裝好防撞欄及扶手,更換廚房插頭及能自動斷電的電器,預防居家意外。
#骨折康復
#預防勝於治療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