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 #無雷《斯卡羅》Seqalu : Formosa 1867
.
感謝《斯卡羅》為臺灣歷史題材戲劇跨出了一步:但就只是一小步,僅此而已。
.
不可否認,《斯卡羅》確實是一齣很用心的電視劇,挑戰很大,野心很大,最終讓我們看到臺灣影視產業在硬體技術上的卓越成就,卻同時也凸顯了劇本和敘事能力上,軟實力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其實,有時候站在觀眾的角度想想,觀眾要的東西真的很簡單:到底好不好看、故事精不精彩罷了。
.
好不好看雖然很主觀,但我能確定的是,很多人想要滿足的是故事有不有趣這個基本要求,那何不努力想辦法把故事說得精彩呢?既然這是一個有關「羅妹號事件」的故事,那何不好好梳理原住民、漢人、美國人之間的人物關係?把古稱琅的地理關係好好理清楚呢?當一個完全不懂歷史的人提起興趣想來看這齣劇,卻因為原本就已經很複雜的故事,被電視劇搞得更複雜,你又怎麼可能希望讓這些人更深入了解臺灣歷史呢?
.
好不容易「撐」完12集的篇幅,才發現原來Netflix的1.5倍播放功能真是個好東西;現在我也開始擔憂,沒有了《斯卡羅》那我該再去哪裡找下一部能夠治療我失眠困擾的戲劇?它也讓我認識到不是我歷史知識量不夠,而是我的臺灣價值不夠,因為當人們開始批評一齣國產影視作品,面臨到的將會是創作方的情緒勒索,或是愛台輿論的壓力。但回歸到最根本的問題,如果作品真的能夠讓人投入在影像世界裡,那我可能哭喊的是怎麼才拍這樣,而不是怎麼拍成這樣。
.
也許是期待落空吧?從2017年聽聞《傀儡花》將要被公視改編成電視劇以來,很樂見有臺灣的創作者投入創作,甚至是有發行製作方以高規格的預算製作這個極具國際視野,又具有臺灣在地特色的影視作品。再到在一些公開場合看到被曬得超黑的温貞菱,再到本劇確定將原著《傀儡花》改名為《斯卡羅》,以加強本劇對臺灣原住民族的尊重。如今在12集播映完畢,這四年的漫長等待,最終呈現的成果確實讓人滿頭問號,難道我還要含淚說:「你盡力了」嗎?
.
我也很想問,《斯卡羅》沒有完全按照真實歷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若說改編歷史能夠讓故事變得更加精彩,那為什麼反而讓人看得更無法理解了呢?若說改編歷史設定,能夠讓故事變得更加深入淺出,那為什麼反而變得更沒有邏輯呢?角色莫名其妙的情緒反應、前後矛盾的對白設計,甚至是令人干擾的通譯字幕、單調又毫無起伏的口條;這已經完全破壞了觀影興致,又甭提會不會想要推薦給不熟悉臺灣歷史的觀眾了。
.
再問,演員演得賣力,是否能夠等於好演技?《斯卡羅》似乎給了我一直以來都很想得到的解答:那就是完全無關。每個演員的情緒幾乎只有無感和有感兩種極端:温貞菱和法比歐似乎只有皺眉頭和念臺詞兩種情緒,喜怒哀樂也只有極端值而不見情緒的層次變化;加上在媒體一直稱讚的吳慷仁,雖然為戲爆瘦,但每種語言口條完全不流暢,倒不如另外找一個熟悉這些語言的演員,而不是找一個有話題的演員硬逼著他說自己不熟悉的語言。
.
吳慷仁從頭到尾的瘋癲演技,反而和其他角色形成強烈對比。唯二讓人感到驚艷的似乎也只有周厚安所飾演的必麒麟(一個外國臉孔說著流利的閩南語),以及黃健瑋飾演的劉明燈(一個華人臉孔說著流利的英語)兩個角色也能夠稍微看出從冷靜逐漸變得消極、甚至偏激、執著。但整齣劇整體的演員表現就像是一場超尷尬的聯誼會,有人想要裝熟所以表現外放癲狂,有人深藏不露有內涵,但大部分的人只有耍酷冷漠,沒有火花,那就更不用說場面有多好看了。
.
更讓人失望的是,有人真的在意那場出火的談判後,特別安排的部落大戰嗎?我反而比較在意的是如何呈現現代化的美軍,如何被較為原始的原住民打得灰頭土臉啊!而整個故事走向也完完全全失去了講述「羅妹號事件」在臺灣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南岬之盟的口頭約定到之後影響了清朝對台施政,以及日本後來的牡丹社事件。故事反而以莫名其妙的蝶妹和李仙得做結,請問蝶妹是《斯卡羅》的重點嗎?也許是,但我真的看不出來。
.
或許看完《斯卡羅》後,我們該好好思考如何透過影集這種影視媒介,抓住更多觀眾的注意力;像是如何妥善安排每集的重點,如何在每集的結尾留下懸念而讓人想要接著看下一集內容,還有如何把龐大的世界觀緊扣著一個主要核心價值,而不是只把影集當作是很長篇幅創作,肆無忌憚地慢慢講故事,卻抓不到任何重點。
.
所以,有誰可以告訴我《斯卡羅》的重點是什麼嗎?要透過蝶妹的角色看到清朝(漢)、美國(李仙得)、外國(必麒麟)、原住民(斯卡羅酋邦)、琅(客家、閩南等)不同觀點?還是要將焦點放在斯卡羅的部落,對外來入侵者的不同態度?還是以李仙得的外交手段,來凸顯臺灣在當時的國際定位?《斯卡羅》看似內容豐富,想講的東西很多,但缺乏核心主軸讓什麼都想講一點,最後什麼都沒講到重點,而變成劇情混亂的致命傷。可能我的臺灣價值真的不夠,需要好好反省反省。
.
不論如何,我還是期待未來有更多有關臺灣的故事被影視化;若要實踐《斯卡羅》是年度旗艦級的大型製作,想要朝著大河劇的夢想前進,那也要每年都有如此規模和看頭的劇不斷被創作才行啊!看完《斯卡羅》我反而擔心的是,這是一齣號稱大河劇的臺灣電視劇,卻可能也是唯一的一齣;我們總是要在失敗中慢慢找到符合創作者、製作方、和觀眾之間的平衡點,產業也才能慢慢被扶植起來而開始變得健全。希望《斯卡羅》是真的第一步,而不是只有這一步。
.
.
.
#斯卡羅 #seqaluformosa1867
#電影 #影評 #filmcritics #movie #review #影集 #電視劇 #drama #tvserie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週新片 2020年五月第五週 在《1/2的魔法》的強大吸票能力之下,電影院似乎嗅到了一絲復甦的氣息?這禮拜的院線新片種類依舊精采,總共有19部新片(包括舊片重映)上映,也別忘了看看【梗你報新片】的影像或聲音介紹唷! 📣 收聽【梗你報新片】PODCAST聲音版本: https://open.f...
「當愛再來的時候 影評」的推薦目錄:
- 關於當愛再來的時候 影評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當愛再來的時候 影評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當愛再來的時候 影評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當愛再來的時候 影評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當愛再來的時候 影評 在 [好雷] 當愛再來的時候Gloria Mundi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當愛再來的時候 影評 在 5.29 《當愛再來的時候》榮獲威尼斯影后法國肯洛區揪心之作 的評價
- 關於當愛再來的時候 影評 在 當愛再來的時候電影預告 的評價
當愛再來的時候 影評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攝影136] 細說分鏡 Vol.13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71
🖍當這個世界,主流的風潮下,不斷追求表面藝術的創作
🖍不但能滿足心中的成就,更能創造出更多掌聲
🖍除此之外,我覺得,我們值得擁有更多的不同想法
最早為什麼開始寫攝影教學? 又為何一寫下去就是十年? 中間沒有想放棄過嗎? 如果曾經放棄是什麼原因重新拾起? 如果沒放棄又是什麼理由堅持下去? 未來還會繼續寫嗎? 如果會的話又會寫什麼? 做這些事情快不快樂? 快樂當然會寫,如果不快樂為何寫,或不寫? 這好多問題好想每一題都有一篇文章來寫,但其實都是同一個問題 – 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
🟥愛上攝影,分享它
喜歡上攝影理由就不多說了,看到自己喜歡的畫面,用相機拍下來保存,心裡感受滿足,日後回放感到幸福,拍的越多,𧻗久,就這樣子持續下去,很久前喜歡攝影,真的理由既單純又非常簡單。
喜歡上攝影,以我的個性就是會進一步分享它,那時不要說臉書,就連找個地方放照片選擇性都少,最多人使用的就是「無名小站」,即使關站多年的 2021 年今天,我還不曉得為何要叫這個名字,但那時無名小站空間容量小,也放不了什麼照片,我就使用「痞客邦」提供的相簿空間,就顯得大器許多,除了這兩個之外,國內還有 Pchome、Yahoo 提供相簿空間 (如果沒記錯的話),而一些資訊管道更多的朋友,還會放在 Flickr。
這樣子分享照片就放便多了,在 BBS 帳號自介、簽名檔貼上自己相簿網址也好,或是透過 MSN/即時通,將作品做成大頭照,或是透過通訊軟體將照片傳給朋友,或是在一些討論社群貼上照片,這些都是在當時最常分享照片的方式之一。
🟥投搞、得獎,從來沒有
其實我這輩子從來沒有主動去參加任何一次攝影比賽,反而當過數次攝影比賽的評審,在我的履歷經歷中,沒有任何一項得獎記錄,對於一個喜歡拍照的人來說,其實是有那麼一點奇怪,如果真的喜歡拍照,又拍了這麼多年,若真的想證明自己「真的有那麼一點熱情」,總會找個適當的攝影比賽,將適合的作品投搞,若有機會獲得獎項,不但得到獎狀、獎金、獎品,還能獲得掌聲與成就,就算不參加國際級的攝影比賽,哪怕只是區域性的小比賽都好,而我「一次」也沒有參加過。
🔹「是對自己沒有自信嗎?」 倒也不是,再怎麼沒自信,攝影這十幾二十年間,總有那麼幾張搬得出台面拼個機會,而另外一點…,你偷偷投搞沒得獎,除了你與主辦單位外,也沒有其它人知道你失敗了,只要花點時間準備一下、投個搞,就算沒得獎,總有機會,就像是買樂透一樣,「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且現在又是電子檔案投稿更是方便簡單,到底是什麼理由我對這些事情完全提不起任何興趣?🔹
「我發誓,我真的沒有這個念頭過」
🟥「KANO」這部電影
不過擔任過數次攝影比賽評審的經驗,倒是讓我用另外一種角度來看「攝影比賽」這件事情代表的意義,偶爾我會分享一些「如何得獎」的小技巧,哪些照片比較容易吸睛、得分,而這些小技巧並不是從「參加者」的角度來看,更是讓有心志在得獎的人感到興趣。
這裡不妨偷偷告訴你一個秘訣,你可以參考一下,讓我想到電影「Kano」裡頭由「永瀬正敏」飾演的日籍教練「近藤兵太郎」在電影裡對著一群孩子兵說過的一段話「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相信許多人仍記得這段台詞,記憶猶新。
但那時候的我並不了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義,什麼叫「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不輸不就是會贏嗎? (除非平手),那為何要想著不能輸? 為何不想著非得贏? 那時好不容易找到一種解讀的說法就是 – 若一直想著贏,就會得失心太重,做任何決定就會綁手綁腳,使得打擊、守備任一動作就會慢半拍,不但可能失去勝利的機會,反而失去享受比賽的樂趣與精神,這是那時我對這句話的心得。
直到有機會成為攝影比賽評審老師之一後,我「終於」了解那句話可能另外的一種含義是什麼意思,試想評審老師手上有一張表格,表格上記載評分項目,包含什麼「主題、創意、技巧、意含、意義..BLABLA」,每次的評分項目名稱不盡相同,但都差不多。
這不難,難的是你可能要面對數百張作品,每一張作品都要為這些項目各別評分…,哇塞有沒有想過,這可是件多大的大工程你知道嗎? 每一張照片都要看過,在每一評分欄位給分,然後透過 EXCEL 為每張作品加總分,並且排序,再依獎項挑出前三、前五名、佳作將、另外特別將、精神可佳獎、參加獎…,這些真的並不容易。 有些評分簡單一點,並不需要加總,只要挑出上述得獎者就好,雖然不用為一一照片評分加總,但總要在心裡有個評分標準,不然得獎作品該如何選出來?
若是遇上「不用為每張照片個自評分」的評審方式的話,我有一套評分的方式 (別的評審老師我不知道如何,至少我是這麼方式),在數百張甚至近千張作品中,用「刪去法」快速刪除至少 9 成以上的做品,若 1000 張照片,第一輪至少刪除 500 張以上,第二輪再刪到大概剩 200 張,重複幾輪下,就會留下 20-30 張左右的作品,再從這幾張作品透過前面提到幾項評分標準,加以評分。
🔹而在「刪除法」的過程中,總是會有那麼幾張「一眼就感動我心」的作品,就像是 KANO 這部電影的台詞「一球入魂」的感受,在幾輪反覆刪除法過程,就是有那幾張照片讓自己印像深刻,最後入圍的作品,前五名啦、佳作啦、最吸睛獎等等,往往就是耐得住幾輪的刪除過程,得以留存在候選名單。🔹
「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用在這裡就變成「不要只想著得獎,要想著不被刪除」,一但被我從電腦中刪除的作品,是不大有機會重新撿出來再檢視的機會,若你的作品擁有「不被刪除的特質」,想必是我心中佔了較高分的可能,只是最後得什麼獎,不是由我一個人決定,而是眾多評審分數加總後的結果。
一場攝影比賽評審絕不只一位,越大、越重要的比賽,評審的份量、人數也越多,就我的經驗上,在我評分的過程,我並不知道還有哪些評審老師,也不知道有誰評相同的作品,通常是只有頒獎後才會知道有幾位、有哪些,當然有些攝影比賽一開始就說邀請哪些攝影評審,透過這些知名攝影評審名氣,來為這比賽宣傳更加盛大。
🔹不管幾位評審、不管是哪些評審經歷,似乎大家審視作品的角度雖不一相同,但最後得獎的作品,都不會讓我意外,比如我中意某幾張作品可能得上前三名,或是哪張值得「第一名」,有時結果不意外的就真的得首獎,但也可能不是第一名,但總是跑不掉前三名,但無論如何眾多得獎作品,就是最後我沒刪除的那幾張作品,只是最後總分,由每位評審老師評分後,加總後不同,最後的得獎名次而也不同。🔹
此時我才體驗電影那句話的意思,同樣的我也分享給我的學生,若你想、有志參加攝影比賽得獎,無論主題是什麼、賽級高低程度高低,在拍攝過程、挑選投稿時,心中要抱著「不要只想著得獎,要想著不被刪除」的心態,你會更有機會入選、甚至得獎。
好了,本來只有少數上過我課的學生知道這個小技巧,現在看到這篇文章、這一段的你,也學會了。
🟥攝影比賽、得獎的意義
每次的攝影比賽,總是有吸引人的獎品,多少而已,而一些知名、國際級、代表性的比賽,反而可能只有獎狀,讓不少人趨之若鶩,樂此不彼,代表「獎品」不是一切,那份榮耀才是重點。
獲獎作品,也許你不喜歡,這一點沒關係,因為評分過程有太多關卡變數,且我們常說「藝術是主觀喜好」,那些得獎作品就是受到評審青睞,這也是事實,但不時總是會有一些「地方性、較小主題性」的攝影比賽作品受到不少批評,有時我自己看了,也真的不大懂部分作品得獎作品的「得將點」在哪裡,但擁有數次評審經驗的我,總是還是能替這些得獎作品,簡單的「點評緩頰」一下 (就當作是我個人的感想分享),但總有網路上評論極其苛刻酸薄,我並不會去阻止反對這些聲音存在,但至少「別人作到了,你呢? 不服的話你也去投稿」。
🔹撇開這些,對於一生從未主動投稿,也無意願投搞,但有評審經驗的我來說,我總是會去想「攝影比賽」的意義是什麼? 得獎的作品又有什麼意義? 所有這些事情背後動機又是什麼? 這三個問題都值得用三篇文章好好的聊上一回,但這裡並不是容許我用另外的篇幅,日後再來跟大家分享,但這三個問題卻是我所感覺到現在國內的「攝影態度」,流行的風向。🔹
我可以知道我為何喜歡攝影,現在的喜歡攝影的念頭,與最初想學攝影動機,也有極大的不同,中間有數度峰回路轉的心得,不但追尋自己在不同人生階段,攝對與我的生命、生活的關係,除了是我的工作外,它還會是什麼?
但對比主流的攝影潮流 – 拍出「吸睛」的照片,為了比賽而不斷的拍攝、投稿,這一直都不是我曾想過的念頭,更也不是我過去、現在與未來會走的路,我並不會討厭、反對或是批評,因為確實好的作品,能讓我們增廣見聞,剌激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豐富我們心靈,好的攝影作品也是藝術,即使我並不想走「投稿得獎」這條路,也不追求為了拍出吸睛的照片,不斷去模仿學習眾多構圖技巧,但那卻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與我自己想追求目標不同而已。
在認識、認同我的人,或許覺得我的意見、文章有所影響力,但比起更多擁有成就的他人、前輩相比,我更顯得人微言輕,這一點反而讓我更可以書寫、抒發我自己的想法、心情,與願意看我的文章的讀者朋友分享。
🔹我認為攝影,在主流的風潮,讓眾多人投入攝影藝術創作,這絕對是好事,無論對自己甚至他人都是正向的活動,但我更覺得「攝影作品」該有更多存在的價值,不該每一張照片就是為了「投稿得獎」而出生,相信這世界上絕對有許多與我志同道和的朋友,與我抱著相同的理念一直努力創作者,而我這篇文章,除了表達我的心聲外,也想跟這些朋友說「你,並不孤單,只是你我並不相識」。🔹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當愛再來的時候 影評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就某種程度來看,金穗獎和金馬獎相較,對於臺灣影像創作的影響更大。如果金馬獎是成果驗收,那麼金穗便是大海撈針,在廣褒無垠的原野中尋找有潛質的千里馬,難度非常高,評審組成的視野與格局非常重要,必須要能穿透表面敘事、技術水平,去看見這些新銳導演內在熱切的創作渴望,還有幾成能量等待開發,這些璞玉可以如何被琢磨?爆發力又該如何被策動?」
⠀⠀⠀⠀⠀
——《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
大導演的起手式:李安、短片、金穗獎 │ 鄭秉泓
https://bit.ly/2SmbpPq
⠀⠀⠀⠀⠀
終於在昨天,因疫情延宕數月、充滿未知與變數的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頒獎典禮得以順利舉辦,且完美落幕,相當榮幸能成為這場盛會的見證者之一。短片確實並非一般觀眾會去留心的部分,但這個創立於 1978 年、歷史悠久程度僅次於金馬獎的臺灣電影獎項,卻是李安、易智言、蔡明亮、蕭雅全、程偉豪、黃信堯等無數大導演與演員的起點,那究竟,我們今年第四十三屆的金穗獎特別之處又在哪?
⠀⠀⠀⠀⠀
沿續開頭的引文,此篇文章亦提及,近年金穗制度經歷過許多調整,增減不少獎項,也設立個人單項表演獎與評審團特別獎等,藉以鼓勵更多傑出的創作者和幕後人員。而在去年,原本金穗獎的主辦單位國家電影中心,升格為國家影視廳中心,因此自 2021 開始,金穗獎轉由金馬執委會負責辦理:
⠀⠀⠀⠀⠀
「交由金馬執委會來規劃,可以和行之有年的金馬電影學院、金馬創投進行策略合作,未來金穗獎得獎導演可以參與學院受訓,開發的題材企劃可以得到金馬獎幫助在媒合及尋找資金方面提供更多機會,換句話說,金穗獎移交予金馬執委會主辦是為了幫學生短片和國內電影產業之間搭一座橋,讓這批年輕的電影尖兵少走一點冤枉路,以更快更直接的方式去對接包括影展和產業的各個部門。」
⠀⠀⠀⠀⠀
因此,今年金穗獎的參賽作品數量寫下新紀錄,共有 415 部影片報名,66 部擠進入圍名單,增設了三個會外奬「社群名人推薦獎」、「觀眾票選獎」以及「影評人推薦獎」—— 這也是我們能參與此場盛會的主要原因。那時候,五個人各自選出了三部心中最喜愛的作品,幾經投票討論,相互提出觀點,才選出了馬來西亞導演嚴京威的《#季候風》,紀錄自身往返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心境轉折,季候風就有如吹向家鄉的鄉愁,透過男主角帶著女友返國,準備告知父母自己即將成家的過程,巧妙而深刻處理了似曾相識的家庭關係,複雜而純粹,如此不善表達情感的親子互動,一消一長間上演著爭吵與和解過後的微妙世代衝突。當時在《#入世》、《#雨水》與此部作品之間拔河了一段時間,雖然必有遺珠,可以預期,評審團前輩們也同等看見了這些作品的優異之處。
⠀⠀⠀⠀⠀
於我而言,過去對短片的關注稱不上多,至少比起這次一同討論的影評人們是較缺乏經驗,但是這批 66 部的短片真的教人大開眼界,有質樸溫潤的,也有鮮明強烈的,從環境、歷史、移工、女性、親子現階段的問題到人們對於未來的想像,創作者透過影像凝視的議題包羅萬象,甚至會發現,臺灣電影的未知潛力超乎我們以往的狹隘認知。
⠀⠀⠀⠀⠀
再稍微回顧個人偏愛的入圍作品。劇情片部分,不少著墨於父子或父女關係,許傑輝的《#88海水浴場》各方面都相當出色,可惜此次鎩羽而歸,透過一個非典型的爸爸與稚嫩兒子相處過程,自然流暢地呈現身為父親的辛勞與無奈,最後卻出乎意料迎來一個苦樂參半的動人結局。朱平《#降河洄游》為吳朋奉的遺作,彼此看似恨多於愛的爸爸與兒子,不但揭露養殖漁業不為人知的黑暗面與黑社會利益糾葛,也於父子矛盾之間加深了故事和情感的衝擊力道。已上映的林柏瑜《#少年阿堯》不意外名列入圍行列,鏡頭語言成熟,演員表現出色,敘述阿堯與陳以文飾演父親相依為命,任由田徑隊兒子穿著殘破運動鞋,車子依然日日停靠投注站,這就是阿堯自卑雙眸底下那好賭成性、不負責任的爸爸,看似捉襟見肘的生活,卻在猝不及防的時刻被迫瞬間成長。
⠀⠀⠀⠀⠀
兩部探討父女情感的作品也讓人印象深刻,一為洪靖安《#吳郭魚》,聚焦於養殖漁業與高雄大林蒲遷村事件,細膩哀傷,出色結合城鄉議題、環境汙染,以及游安順與鄭宜農相斥又相互關心的緊密父女關係。再者。梁秀紅《#前世情人的情人》也是個人相當欣賞的一部,「4X相識」影展時便深感驚艷,從台語片《三八新娘憨子婿》出發,透過新舊致敬、今昔對比,結合經典與新意,展現社會風氣與愛情觀念的變化。
⠀⠀⠀⠀⠀
整體而言,最平衡的應該可以說是《88 海水浴場》與壓軸這部李宜珊《#手事業》,楊麗音的演出尤其亮眼,不愧奪下最佳演員獎,將女性草根味表現得讓人忍不住起立鼓掌。述說三名女性在父權社會的壓迫下,如何白手起家、用手討生活,深入社會各個角落。即使現實一再打擊,她們不苦情、不示弱、不自怨自艾,就像那雙求生工具,柔中帶剛,強韌且富有生命力,以越挫越勇的意志力譜出屬於女性底層人物的狂想曲。
⠀⠀⠀⠀⠀
紀錄片我則獨鍾陳彥豪的《#里長奧笑連》,反映時事的程度是這批作品中最厲害的,講述 318 學運出身的青年里長,原本壯志凌雲、滿腹熱情,實際成為里長後才發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以及落土八分命的無奈,立體捕捉這一代渴望改變現狀的年輕人真正面臨的困境在何方。以及,拿下金穗大獎的林佑恩《#度日》,外籍配偶的下一代成為我們不容忽視的社會議題,導演跟隨兩位低教育水平、從事勞力工作,年紀輕輕就成為新手父母的青少年,細膩呈現他們的青澀與世故,不得不被迫成長、提早投入社會的無奈與徬徨。
⠀⠀⠀⠀⠀
學生作品也不顯絲毫遜色,記得當時形容,范文翰《#啊朋友再見》像是較為溫暖、趣味、平易近人的《大象席地而坐》,原來就是為了獻給已故友人胡波,「感謝你們骨頭裡挑雞蛋的精神,感謝你們的寬容和溫柔,如果我以後變得更自由、更勇敢,那一定與你們有關。」雖然主軸是青春,裡面的人物卻相對特立獨行,以面無表情、音調平版的方式進行對話,生活在絕望麻痺的荒謬世界,帶有黑色幽默與濃濃的末世感,是非常特別的作品。《入世》、《雨水》、《三步》、《無家女孩》、《季候風》,以及紀錄片《游移之身》、《咪咪貓的奇幻之旅》、《火中跳舞的蝴蝶》也都由衷推薦。
⠀⠀⠀⠀⠀
希望,在大家的關注、討論,豪華頒獎陣容的共襄盛舉之下,未來的金穗獎想必會更加茁壯,亦能夠為成群而來的導演們、幕後工作者們鋪妥一條穩固堅實的電影之路。
當愛再來的時候 影評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週新片 2020年五月第五週
在《1/2的魔法》的強大吸票能力之下,電影院似乎嗅到了一絲復甦的氣息?這禮拜的院線新片種類依舊精采,總共有19部新片(包括舊片重映)上映,也別忘了看看【梗你報新片】的影像或聲音介紹唷!
📣 收聽【梗你報新片】PODCAST聲音版本: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arzvr68zllh0873bi4bpgpb
本週19部新片包括:
00:03:59
▶《電影版吹響吧!上低音號~誓言的終章~》 Sound! Euphonium, the Movie -Our Promise: A Brand New Day-
▶《電影版吹響吧!上低音號~歡迎加入北宇治高中管樂社~》 Sound! Euphonium, the Movie -Welcome to Kitauji High School
▶《電影版吹響吧!上低音號~想傳達的旋律~》 Sound! Euphonium, the Movie -May the Melody Reach You!
▶《電影版吹響吧!上低音號~莉茲與青鳥~》 Liz and the Blue Bird
00:05:03
▶《罪人的控訴》 The Collini Case
00:14:59
▶《放飛大丈夫》 I Can Quit Whenever I Want
00:21:48
▶《愛美獎行動》 Misbehaviour
00:25:16
▶《血色羔羊》 The Other Lamb
00:27:37
▶《奪魂索》 Ropes
00:31:39
▶《謝謝你愛過我》 Babyteeth
00:35:46
▶《諜影殺機》 The Suspect
00:38:27
▶《火線獵殺令》 10 Minutes Gone
00:41:43
▶《猛鬼樂園》 Toshimaen
00:44:56
▶《天火》 SkyFire
00:49:21
▶《當愛再來的時候》 Gloria Mundi
00:51:39
▶《現在,很想見你》 Be With You
00:55:30
▶《蝙蝠俠:開戰時刻》 Batman Begins
▶《黑暗騎士》 The Dark Knight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The Dark Knight Rises
.
大家這禮拜打算看哪部電影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新片 #PODCAST
當愛再來的時候 影評 在 5.29 《當愛再來的時候》榮獲威尼斯影后法國肯洛區揪心之作 的推薦與評價
5.29 《 當愛再來的時候 》逆轉人生☆ 2019威尼斯影展榮獲最佳女主角獎 法國影壇的良心侯貝格迪吉安新作 全球 影評 盛讚:如肯洛區真摯動人☆ ... ... <看更多>
當愛再來的時候 影評 在 當愛再來的時候電影預告 的推薦與評價
【 睇預告】2019威尼斯影展勇奪最佳女主角(Ariane Ascaride)之作,《 當愛再來的時候 》台灣5月29日上映! 《 當愛再來的時候 》電影資料: ... ... <看更多>
當愛再來的時候 影評 在 [好雷] 當愛再來的時候Gloria Mundi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本週法國片,有馬賽社會派導演 Robert Guédiguian的新作《當愛再來的時候》Gloria Mundi 。我以前是沒聽說過他,這次查一查才發現他已是影壇老將了、而且拍片四十年來幾乎都在拍他家鄉馬賽的社會問題、包括勞工治安社福移民等等,只是台灣曾經上過的比較少。他堅守問題叢生的家鄉大城馬賽、而且很喜歡用固定幾個演員老班底,這一點一直令我想到堅守家鄉大城 Liège/Seraing 的比利時導演達頓兄弟,或是常常聚焦北英格蘭(但比較會移動)的肯洛區;在法國內,也令我想起住在 Lille/Roubaix而去年拍了《今夜,我們無罪》的 Arnaud Desplechin。
https://fr.web.img5.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8/12/22/12/3000705.jpg
這次就當我的 Guédiguian初體驗,光就這部新片《當愛再來的時候》來說,我覺得在戲劇性和寫實風格上好像還差肯洛區與達頓兄弟一截,不過電影處處能傳達出他對家鄉各種現象的憂心,令我就算看這麼一部沈重鬱悶步調緩慢而且多線切換的社會片,都能看得緊張擔心而目不轉睛!本片片名 "Gloria Mundi" ,其典故是拉丁文 "Sic transit gloria mundi" 「於是世界的榮耀傳承下去」。這「傳承」,可能就在導演自己這個 65 歲世代三位老人主角、與四位 30-35歲世代的年輕主角之間,而且剛剛迎接了第三代小寶寶、就取名 Gloria 。
片頭小寶寶誕生、人人來道賀、彷彿人生充滿了希望;但很快我們就會知道,人生有了寶寶反而充滿了絕望。「我們不生小孩、人生多成功」,「他們要生小孩、人生變魯蛇」,甚至連 Gloria 的媽媽也瀕臨崩潰「真希望沒生小孩、塞回去就能活了」,當媽媽在爸爸和寶寶面前這樣說時,真的已經到毀滅邊緣!話說這種洩氣話我以前也常常說,總覺得明明人生衝刺正在大好時光,突然間來了個寶寶後一切都被堵塞了,而且這堵塞是連鎖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割捨掉本來一帆風順的夢想;不過看了這片,聽到類似的抱怨,我才知道自己多無病呻吟,因為主角的處境比我慘太多!
《當愛再來的時候》談一個家庭面臨寶寶出生的家庭經濟之奮鬥掙扎,其中不乏年輕人投身的新創事業,這養家活口大不易的基本格局首先令我想到肯洛區去年的《抱歉我們錯過了你》,只是當《抱》片的劇本與拍攝都緊密聚焦匯聚全片張力時,《當》片是比較散焦的,家庭成員七位主角間竟可以分六線發展談六種行業!可想而知,每一條支線與其要談的行業,都不會像《抱》片那樣層層推進做出深度,不過以馬賽這城市來說倒是做出了廣度,像是一幅「當代馬賽風情畫」一般看著芸芸眾生的掙扎、讓唯一不用掙扎的一位主角宛如天降聖人般寫詩紀錄著一切。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7/04/13/42/1427219.jpg
先盤點一下全家七位大人,以 Gloria 為中心:
Gloria 的媽媽 Mathilda ,做的是成衣業銷售,當了媽媽還在做店員賺小錢,而且身為年輕人看老闆臉色難忍氣吞聲,在本片一開始迎接新生最喜悅、但養育新生焦頭爛額不知如何自處則是最崩潰。她需要老公的經濟支持,但老公出事倒下;儘管她爸媽願幫她帶寶寶,但爸媽都在當晨班與夜班勞工根本沒力氣;她懇求事業成功的妹妹金援,但妹妹嫉妒爸媽從小待姐姐較好而拒絕;最後她押寶在妹妹的男友身上,不惜跟他上床也要換得他給自己管一家分店;而她死不願依靠的,是自她小時便因殺人罪被關二十年的生父。
https://i.ytimg.com/vi/EmORMwNKm-E/maxresdefault.jpg
Gloria 的爸爸 Nicolas,生女後的新事業是貸款買車加入 Uber ,還能做到不少旅遊馬賽的英語觀光客生意。只是 Uber 這一行不論在哪裡,都對當地計程車行業造成衝擊,馬賽計程車行不是吃素的,直接打斷他手但不傷車子,令他無法工作但又申請不到保險理賠而走投無路。隨著他受傷,家庭經濟陷入絕境,本來小倆口也許這樣還過得去,但有了女兒突然奶粉錢與保姆費都付不出,而且外界的人譬如保母一樣苦苦營生根本沒能力通融他。他繼續工作的希望都押在一張醫生證明上,但女醫生家境富裕照章辦事要他拖半年、根本不知少一個月收入對底層都是絕望...
https://fr.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11/08/10/58/5045901.jpg
Gloria 的小阿姨 Aurore ,從小就嫉妒姊姊得到爸媽更多關愛,長大充滿一切靠自己的憤世嫉俗身段,和男友 Bruno一起腦筋動很快一起做起了「二手電子商店」生意,專門低價收購傳統電器與高科技商品再來維修賣出賺一筆。她也許童年有缺口,長大誓言不生孩子專衝事業、賺到了錢都要留給自己,覺得姊姊要生小孩敗掉家產累死自己都她家的事、我和我男友自己雙宿雙飛享受人生才是正道。這恐怕是 Guédiguian鏡下最極端的「下世代」思維。只是要說她這種生活真的快樂嗎?看她對待顧客逼人的咄咄逼人,就知她心仍殘破,而且這樣做生意恐怕遲早招來災難...
Gloria 小阿姨的男友 Bruno,外表是四海年輕人,開場祝賀寶寶居然送爸爸 Nicolas一包上好毒品,但其實在背後早就搞上媽媽 Mathilda ,甚至寶寶 Gloria 還說不定是他的種 XD 他在此片七人中是事業最成功的,跟女友 Aurore 開了一家「二手電子商店」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但他自己支持這店面的維修工廠卻是靠非法移民廉價勞工大軍,他掌握著這些移民生計卻連基本福利和工作證明都不給,完全做黑的才能自己賺。他是比 Aurore 還嚴重的「享受人生」之年輕代表,甚至這享受還踩在馬賽廣大底層上,而要他負責時他也不願負任何責任,這種角色的結局嘛...
https://fr.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11/08/10/58/5030301.jpg
Gloria 的外婆 Sylvie ,由導演太座兼御用女主角 Ariane Ascaride飾演,在本片算是女一而且還得了個威尼斯影后。她是當年 1968 學運世代的 15 歲少女,長大後繼續過著學運青春與火爆浪子揮灑烈愛還生了個女兒 Mathilda ,只是火爆情人 Daniel 為了保護朋友而正當防衛殺人入獄、留下她一個人帶著女兒走投無路、幸得老實男 Richard娶她回家並待 Mathilda 如己出。如今她老實工作當豪華遊輪的夜班清潔工,年已 62 歲還要再幹三年才退休,她早已放棄年少輕狂的夢想而專心認份賺錢持家... 但如今昔日火爆情人 Daniel 出獄回來了,她的心會被攪動嗎?
https://fr.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11/08/10/58/5088021.jpg
Gloria 的外公 Richard,由導演多年班底中外型較老實的 Jean-Pierre Darroussin 飾演,未婚生女的叛逆少女 Sylvie 生活要能走下去,就要靠這種老實頭,一路開公車當司機吃公家飯賺小錢,倒也一路做到快要 65 歲,只要最後幾年好好做完不出事故就可領到退休金。老實頭很聖潔,但也很悲傷,他年輕時工作照顧老婆、年老時和老婆工作照顧小輩失敗的人生,全片他和老婆 Sylvie 同框幾乎都在凌晨四點鐘,是夜班老婆回家叫他起床準備上工開第一班公車,兩人宛如《鷹女》般日夜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如今傳說舊情人 Daniel 回來,老婆的心會被勾走嗎?
https://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11/08/10/58/5164460.jpg
Gloria 的親生外公 Daniel ,由導演多年班底中外型較酷的 Gérard Meylan 飾演,他曾殺人如今是最底層更生人,只能在馬賽住一週 100歐的旅館、失業救濟金每月只能領 500多歐,說穿了根本找不到工作也樂得自由,反正牢房都住了二十年現在住小旅館深居簡出也沒啥不能活。他是親生女兒 Mathilda 死不願再見更不願原諒的過去陰影,但唯一沒工作也沒慾望的他反而能承接所有人!大家都累爆了空不出手帶小孩,那沒關係我來帶;大家的人情與心情都快崩潰了,那沒關係我來扛;舊情人與她男友都很擔心我回來奪愛,但其實我回來是要成就你們無以為繼的愛。
https://fr.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6/13/15/24/3644735.jpg
記得去年《今夜,我們無罪》那多人都有罪而陷入絕望的末日城市 Lille/Roubaix裡,編導硬是安插了一位面惡心善的如神角色,彷彿背後毫無包袱而能承接萬民的殘破人生;而今年 Robert Guédiguian 也在《當愛再來的時候》安插了這位曾經殺人如今出獄的 Daniel ,當本片面惡心善而能承接眾人的「天使」。本片的馬賽一家本來有六人,六人都有或正當或可以正當的工作,但本來可以自力更生的六人在寶寶出生後,生活都硬是剛好「缺了一拍」而一路下沈,六人的工作不是被逼到無以為繼就是自己走上了偏鋒,甚至幾次小崩潰小犯錯一次次即將面對無情的馬賽體制:
Mathilda 做成衣店,但寶寶常有問題,就算有人幫帶仍須她分神交代,可成衣店才不管你家死活,給我專心工作連廁所都不准去;Nicolas 開 Uber 被傳統計程車暴力傷害,馬賽治安失敗不能還他公道也罷了,馬賽體制的醫生聲稱公事公辦傲慢地不肯開醫生證明,逼他到絕將出手傷人;Sylvie做清潔工賺小錢,但年輕清潔工只想著為爭取長遠利益要來搞罷工,卻無視有人每週工資都在支撐搖搖欲墜的家庭,那工會早已不為當年 68 學運理想而更多為貪欲;Richard 開公車又要照顧小孩偶爾打電話聯絡,這是錯的但警察無情開單也逼他上絕路,反正你家的事政府不負責。
我不知道一般台灣觀眾會怎麼看這家人,但我猜資本主義右派意識深植人心的台灣,大概看到這些情節都會響起「是你自己不爭氣、你自己犯錯死好」甚至「是你自己沒能力、生小孩要社會負擔」的碎念抱怨吧?的確,要說這一家的年輕爸媽與長輩外公婆四個人,人人都有做錯的地方,但人人都是被逼到緊迫甚至絕路才不小心做錯,而這一做錯可沒人要理解,更沒有權威體制(如雇主、醫生、工會、政府)要垂憐。要過右派推崇的自食其力之生活,大概就是本片「不生小孩、享受人生」的光鮮情侶 Aurore & Bruno 吧?但說穿了,他們的事業成功,也是建立在剝削底層...
把這張角色地圖攤開後,編導 Robert Guédiguian 的左派世界觀漸漸清楚了:這個社會若要用右派世界觀隨人顧性命,那在「一人自己罩自己」的自食其力模型下是可保無虞;但若這個社會還要生下新生代如 Gloria 這寶寶,那就一定要有另一股外來力量支撐他們,而絕不可能期待底層的他們繼續「自食其力」。這外來力量能來自何方?在此片首先能來自事業有成代表「資本」的 Aurore & Bruno ,但他們不願;然後還能來自理應照應市民的各種「政府」體制,但這些政府體制一樣冷血不願;最後,唯一能夠擔待大家的,只剩年輕殺人年老出獄的面惡心善天使 Daniel 。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Gloria_Mundi-645131193-large.jpg
此片拍活力的馬賽,充滿編導對自己家鄉馬賽的多元社會之欣賞,看一輛公車遊走馬賽各方巡遊港口,看盡馬賽底層的外籍移民、非法勞工、阻街女郎,也同時看盡馬賽高層的中產觀光客、包括最主流的英語觀光客與編導自己祖先家鄉的德語觀光客,那百花齊放的大港市人生可見一斑;但此片也拍馬賽的悲慘世界,這裡除了生下寶寶家庭經濟就崩潰的主角群外,還有廉價做黑工毫無保障的非法移民、有花錢做整形以為能得恩客青睞的阻街女郎、有去當鋪典當卻被剝一層皮的小散戶、有想買件兒童衣服都買不起的shoplifter、有傻傻跟罷工結果丟掉飯碗活不下去的清潔工...
這樣的電影,深度可能較缺乏,廣度倒是極廣彷彿一幅「馬賽風情畫」,以我們熟悉的電影敘事來說是有點散焦、儘管主軸明確卻常常跳出去說旁枝故事,不過我覺得這就是編導 Robert Guédiguian 與其他社會派導演如肯洛區或達頓兄弟都不同的作法:與其說他關注單一主角的人生處境、不如說他關注一個家庭的集體處境,與其說他關注單一家庭、不如說他關注整個城市的眾多角落。這樣的形式,也許放在一部兩小時的電影中多少會令觀眾不太習慣?但我覺得若放在一季十小時甚至二十小時的影集中,大家就知道這悲慘世界的廣大,絕非講一個小家庭故事就能說完的。
查了查影評,許多對此片故事很有意見,尤其對「剛好每件壞事都發生在主角一家」感到太過惱人地剛好,當然故事不聚焦的問題更惹得天怒人怨。不過也有個長年關注 Robert Guédiguian 的影評提出不同觀點:他的作品四十年來都關心馬賽,單一作品如何已不重要,還不如當他年復一年捕捉世世代代的馬賽故事拍出一本「馬賽風情畫」,每一年電影都只是在慢慢湊齊這一張永遠湊不齊的拼圖,就當是他從影到老留給馬賽的一點貢獻吧。我沒看過他其他作品,但看完這片我會想往前一路追上去!推薦喜愛社會寫實片的、帶寶寶帶得焦頭爛額的、與喜愛馬賽的觀眾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IcaOhp0xx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63.8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91136445.A.A5C.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163.82 臺灣), 06/03/2020 06:29: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