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31(六)今早體溫終於恢復正常了36.6度,昨晚還在37.9度掙扎,真是可喜可賀!左手臂注射部位已經不那麼痛了,但仍有一大塊很明顯的紅腫,碰了還是感到熱熱痛痛,但有一點癢癢的,就像傷口快好時的感覺。AZ疫苗的觀察期是28天,因為AZ疫苗的血栓風險期最常出現在4~28天,需要非常留意身體5部位血栓反應,如果這些地方異常,就要帶著疫苗注射卡儘快就醫:
1.頭部--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意識模糊、癲癇。
2.胸口--胸痛、胸悶、會喘、呼吸困難等。
3.腹部--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
4.下肢--悶痛、腫脹。
5.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
此次AZ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發燒(>38度),Carrie都經歷過一輪,祈求接下來28天內都平平安安喔!
#新冠疫苗 #國高中老師專案疫苗 #COVID19公費疫苗 #COVID19 #公費疫苗 #發高燒 #手臂痛 #肌肉痛 #旅人Carrie愛漫遊
疫苗注射部位瘀青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因為接下來施打的大多都是AZ疫苗,而且開放到18歲,年輕人打的機率變高~
今天記者來訪問亞洲人有沒有比較常見的副作用?
其中有一篇韓國論文,以20-39歲的1431個中壯年人做打完AZ疫苗副作用的統計~
比例由高至低有:
1️⃣注射部位疼痛(77.8%)
2️⃣肌肉酸痛(60%)
3️⃣倦怠感(50%)
4️⃣頭痛(47.4%)
5️⃣畏寒(41%)
6️⃣發燒(36.1%)
其實主要還是像重感冒一樣,跟歐美人士沒有差太多的差異~但如果是以血栓的比例,歐美人的體質本來就比亞洲人容易得血栓,而打完AZ得到血栓目前歐美統計的機率是百萬分之11-15,我最後查到台灣的資料是百萬分之4.4,但當施打的人數變多,統計數字也會有變化,大家也要小心血栓的副作用出現~
打完疫苗如果發燒頭痛可以吃普拿疼,注射部位疼痛可以冰敷(記得隔層布不要凍傷)
#打疫苗前不用預先吃止痛退燒藥喔(有研究顯示會影響疫苗的作用喔)
如果自己無法判斷不適是否跟診所有關可以去診所給醫生評估治療也可以~
但如果出現以下症狀要儘速去大醫院🏥喔~之前也有年輕人打完有血栓,但儘速就醫後治療是無礙的,所以大家不用擔心~
🔺嚴重且持續,藥物無法緩解的頭痛
🔺視力改變
🔺癲癇
🔺嚴重且持續的腹痛
🔺嚴重胸痛、呼吸困難
🔺下肢腫脹或疼痛
🔺皮膚出現自發性血點、瘀青、紫斑
昨天不小心失眠,只睡兩個小時,看完早診臨時說要採訪🥲 整個看起來很累😳 我覺得民眾比較亮眼🤣
最近看到東京奧運選手村有人染疫,希望我們台灣🇹🇼的選手都能平安順利🙏🏻🙏🏻🙏🏻
之前寫的衛教文:
▶️AZ疫苗副作用 https://ppt.cc/fZUq4x
▶️AZ疫苗禁忌症 https://ppt.cc/fwtrzx
#佳鴻診所
疫苗注射部位瘀青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719防疫記者會綜整】
今天是連續3天+0,居家隔離人數87人。
我們第一輪預約登記65歲以上長者有22萬2,801人,其中已有15萬3,652人接種,接種率68.96%,第二輪上網預約成功總計4萬5594人,於7/16-7/19累計739場次,累計施打3萬2,833人。提醒鄉親不論是第一劑或是第二劑,儘速上網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意願登記 https://1922.gov.tw/vas/ ,以提高群體防護力。
提醒大家,注射部位可以適度冰敷,不要揉,若出現發燒、頭痛可在接種後每6-8小時吃普拿疼,不建議接種前提早吃普拿疼預防,使用普拿疼或消炎止痛藥前,記得確定沒有過敏!接種完建議多喝水;如果發燒超過48小時,建議就醫。接種AZ疫苗後28天內,若出現以下任一症狀,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如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 ;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
目前疫苗施打都採預約制,因此有些醫療院所還是會有剩餘量的產生,規劃優先提供給50歲以上之民眾、中老年慢性病個案、沒有手機或對上網預約流程不熟悉之民眾、領有重大傷病卡或身障手冊之民眾,希望醫療院所如有剩餘量時,優先替這些民眾施打,也請這些有需求的民眾,可到醫療院所登記剩餘量。
教育處的「疫起宅學習」活動,本週推出第6關「宅家創作表心意」,創作主題:向防疫英雄們表達謝意,形式不拘,例如繪畫創作或歌曲創作等,完成作品後錄製1分鐘以內的影片上傳教育處臉書,就可以抽獎,累積參加六關還能抽平板!活動自即日起到7月25日(日)止,防疫宅在家,歡迎彰化的學子們一起來挑戰。可於文化局與員林演藝廳臉書專頁觀賞『I FUN線上劇場』7月19日(一)至7月25日(日)播映沙丁龐克劇場《格列佛遊記》,歡迎闔家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