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事令我覺得相當開心,就是我的電子書《香港大撕裂》曾經上了google play中文書暢銷榜的第一。這真是池中無魚,蝦為大。這幾天又好像跌回第二第三,但都上過第一,但這說明電子書的銷路不太好。真是池中無魚,蝦為大。現在我大致改寫完《被消失的八十年》,這次是精雕細琢,其實改完《被消失的八十年》,我也懷疑自己還有沒有勇氣改第二本書。原理上,我還欠大家半本書,就是《成王敗寇》。但我要沉思一段時間才會敢寫下一部分。因為我現在心目中仍沒有大綱。《被消失的八十年》一直都相當暢銷,但考證不夠嚴謹。今次加了很多遺漏的東西,然後加多了50%,再加更多註腳,並考證事件的發生,讓大家知道哪些是正史,哪些是野史,也會讓人知道出處在甚麼地方。
我想講一些心得給大家聽。我寫香港的命運,或者《香港大撕裂》的方法,是沒有人這樣寫。我是用很宏觀的角度去看,是一個大局勢的分析,講述百年的局勢。在香港的命運開始的時候,是由文明和城市的盛衰開始講起。但當中又有我個人的觀感,個人的經驗在當中。這兩種東西是很難混合的,但這是我蓄意這樣做的。舉例來講,杜甫的《北征》就是這樣: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
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
維時遭艱虞,朝野少暇日。
顧慚恩私被,詔許歸蓬蓽。
拜辭詣闕下,怵惕久未出。
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
君誠中興主,經緯固密勿。
東胡反未已,臣甫憤所切。
這是講朝政大事:
潼關百萬師,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殘害爲異物。
然後又講回去見到兒子「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因為沒有食物,所以面白如雪。 82「見耶背面啼,垢膩腳不襪。」見阿媽在背面哭,腳很髒連襪也沒有。
「問事競挽須,誰能即嗔喝。」女問父親事便搞父親的鬚,但忍心罵她。
我覺得北征是最好的詩,是因為這樣。這詩上關廟漠 下具家乘。有極莊嚴處,有極瑣碎處。《香港的命運》及《香港大撕毀》都有寫及我的有趣事。這是極瑣碎處,同時也有極莊嚴處。取法乎上,僅得乎中。這是我獨特寫書的方法,我沒有見到其他人這樣寫。最少香港沒有人這樣寫書。幫我譯《香港大撕毀》的人,覺得要刪除這部分,因為他覺得外國人不會明白,也不識香港,也不識我。我都由他去做,看看怎樣。其實我特地建立的風格。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52hKCXuaO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