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符咒大全pdf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mykarma也提到(有雷) 咒我從首輪上映之初就三刷還回家用心智圖理清線索寫筆記(用考公職的態度去研讀) 唯一不懂的 ... ... <看更多>
符咒大全pdf 在 符咒大全pdf、符咒圖、張天師廟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符咒大全pdf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mykarma也提到(有雷) 咒我從首輪上映之初就三刷還回家用心智圖理清線索寫筆記(用考公職的態度去研讀) 唯一不懂的 ... ... <看更多>
符咒大全pdf 在 Re: [經驗] 深夜的第六張牌(6) 結夥釋疑部分- 看板marvel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mars3 (聞聲就苦)》之銘言:
回這篇也沒有要針對誰的意思,
只是但看大家討論「古書」,
正好有些經驗可供參考罷了。
我遠離飄版很久了...
如有違規就請版主直接處理吧。
:我當初找到哈佛大學的原始版本,是經過一番順藤摸瓜
:先知道那本書名字,再找到原始出處的訊息,才到哈佛網站找到的
:中間有找到一個整合成pdf檔的版本,可能就是他的來源
:(不建議大家去找,大多是大陸網站,可能有毒)
:不過他可能也沒想到哈佛整本掃圖上網,是有案可查的
:很多人問那本書被哈佛收藏的時間
關於《辰州符咒大全》
借用mars3大大的圖,
首先,必須注意到,
《辰州符咒大全》是「石印本」而非「刻本」,
「刻本」是將文字刻在木板上再去印書,
「石印本」則是利用化學原理來印書,
而且是晚清才傳到中國的。
藉此向大家普及一些古籍的知識,
並稍微講一下《辰州符咒大全》的性質。
【一】古書的數量問題
民間流傳下來符咒之類的抄本或印本,
數量其實非常、非常、非常多(真的),
多到除了專門研究這方面的以外,
一般圖書館、典藏單位,都不太重視整理乃至收藏。
所以有的人可能覺得在某些大圖書館,
只有收藏一本、甚至一本都沒有,那一定很珍貴,
但這正好完全相反:
就是因為太多了,所以大家才不太重視。
原因有三:
一、其它更古老、更需要花時間和金錢的都整理不完了;
二、古籍收藏傳統,長期以來是不重視數術、符咒這一類
的,這要到了民國以後才開始慢慢改觀,但現在的圖
書館仍有「數術、符籙之類不重要的」思維存在;
三、現存的符咒之類的書籍,絕大多數是晚清民初以後的
東西,這時期所存的文獻,數量遠超前代。在距離自
己時代近、剛好又是量最多的東西之一,一般就覺得
沒有什麼價值,這也是可以想像的。
【二】古書的「古」
古、今雖然是相對而言的,但一般來說,
除非有特殊情況,通常在乾隆以前的刻本,
典藏單位才會訂為「善本」,
(當然時代雖更晚,但特別有價值的也會訂為「善本」),
這之後的則是「一般古籍」。
如果是在民國以後印的,
通常是會叫「普線」-即「普通線裝書」,
而這本引討論的《辰州符咒大全》,就是本普線。
(不過各個單位、大佬,對善本、古籍、普線定義都不太一樣就是了)
【三】關於石印
關於刻本,大家可以參考這部短片:「一本經書的誕生-金陵刻經處」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1w7pC8pd3o0NlVGci1lV3JMV1U/view
關於石印本,則有另一部好片:介紹德國的 Solnhofer Stone Grou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VPx-WCGzJk
刻本因為是刻在木頭上的,而木頭用久了就會磨損,
這也是古籍中會出現斷版、殘損的原因,
所以一部刻本的書,它的印刷量通常就是兩三百部,(當然也有例外的)
如果印刷量超過這個數,那版面就容易出現破損。
但如果是石印本呢,就沒這個問題了,量可以大很多(非常可觀)
【四】關於《辰州符咒大全》
至此,大家應該有了一個概念:
《辰州符咒大全》是石印的書籍,
嚴格說來它並不算古,存世數量也挺多的。
而且除了中西書局,當年同在上海的精靈學社、千頃堂書局,
都印過類似的書籍,如《辰州真本靈驗符咒全書》、《辰州真本符咒大全》等等。
按照現在一般市場行情,完整的一部大概是一萬台幣左右吧。
(不過拍賣會和書店的「行情」不太一樣就是了)
【五】如何讀到《辰州符咒大全》呢?
mars3大大提到
:中間有找到一個整合成pdf檔的版本,可能就是他的來源
那個網站應該就是O格吧?
其實是把哈佛燕京圖書館數位化成果,抓下來後自己再弄成PDF檔...
不過沒關係,對岸的九州出版社在2015年就再次影印了《辰州符咒大全》,
台灣也有出版社印過,不算是很難找的一部書。
【結論】書的性質
依照我(們)中年的圖書館工作者的說法,
《辰州符咒大全》就是本民國以後石印的普通線裝書,
我和朋友們也有些類似的東西,其實不難找也不難買。
大概是這個樣子。
--
成功高中校長:
各位松山的同學大家好。
1999.9 成功高中開學典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41.20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vel/M.1572702829.A.6EB.html
精確地說,是用石印(的技術)去影印,例如
翁方綱的《粵東金石略》有乾隆三十六年翁氏石州草堂刻本,
廣州石經堂書局光緒十七年用了石印的方法去影印,
扉頁便有一句「廣州石經堂書局影印」,
故宮有這部書(贈善026478-026480),著錄時就寫為:
「光緒十七年廣州石經堂書局石印乾隆三十六年翁氏石州草堂本」
↑
這就是指原來的刻本
石印在複製上有非常大的優勢,
尤其是將照相技術運用在石印上所發展出的照相石印。
就是利用感光等原理...
我不是研究術數的,只能從圖書文獻的領域來回答,
建議可以翻翻一些善本書目、普通古籍目錄等等,
通常是會在「子部-術數類」找到相關的書籍。
或者也可以上一些相關網站,例如故宮的善本古籍資料庫
https://npmhost.npm.gov.tw/tts/npmmeta/RB/RB.html
點進去後,在「四部類目」打「術數」,
同時「資料類別」選擇「1.善本-部」,
然後再按「執行檢索」,就會出現184筆資料。
如果想瀏覽影像,請到下列網址申請
https://npmhost.npm.gov.tw/tts/npmmeta/rbindex.html
大概是這個樣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