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療癒!你知道日本影劇有個樂活宇宙嗎? /
忘了從何時開始,這種帶有一點如生活烏托邦氣氛的作品就成為我的心頭好。可能是生活太過百無聊賴,或者是現實的奔忙讓我難免心累,因次這種宛如遠方城市正在發生的暖心故事,特別對我胃口。於是,在看過國語字幕的 DVD 多回後,決定大手筆買回精緻的藍光與原聲帶收藏。
說到小林聰美,可以把她理解成這個「生活烏托邦」或者是「樂活宇宙」裡最強大的女王。
由霞澤花子企劃,被我稱作「樂活四部曲」的順序由眾人最熟悉的《海鷗食堂》(かもめ食堂)開始。小林聰美飾演母喪後獨自到芬蘭赫爾辛基開設食堂的女子,在這樣的北歐城町中,販售飯糰、烤魚等日式家常口味的店讓當地人嘖嘖稱奇,進而催化劇情的前進。
在這號稱日本電影首度全片北歐取景的故事裡,我看到主人翁人走過港邊市集、鬧區大街,或是歷史悠久的市民泳池,美麗的赫爾辛基風景刻在我腦海中,後來我也實際飛往當地,不僅拜訪了(已經觀光化的)海鷗食堂,小林聰美走過的地方我也踩了不少點,甚至那個實際可以裸泳的泳池我還去了兩次(爆)
「先填飽肚子再前進吧!」電影大標是這樣寫的。獨立開店的老闆娘、行李遺失的女士、人生失去方向的女子,素不相識的三人在交會在赫爾辛基,在施了魔法(?)的咖啡和美味的肉桂捲中,摸索出前進的道路,讓我在觀賞過程中無比歡喜,也期待在日常中的某個轉角處,是否也能與這樣美好的食堂相遇。
————————————————
先填飽肚子再前進吧——《海鷗食堂》
https://youtu.be/rkUBK1CPvj0
我去過海鷗食堂,詳細旅行紀事
https://www.instagram.com/p/BovCryNFa-n/
————————————————
《海鷗食堂》在推出後成功創下五億日幣票房佳績,包括企劃、導演與女主角等人在內的原班人馬隔年又推出新作《樂活俱樂部》。
《樂活俱樂部》(めがね)將舞台搬到鹿兒島縣的與論島,前來度假的小林聰美誤打誤撞訂了一間「享受樂活」的旅館,但在住在那裡的日子裡卻始終不得要領,甚至覺得「樂活」是種打擾,在樂活與不樂活間的碰撞,成為本作最有趣的地方。
同樣也是樂活宇宙每一部電影都會出現的固定班底的もたいまさこ(罇真佐子)在片中飾演每年春天都會來島上開設刨冰店的神秘女士, 她在片中帶領島民一起做的「謝謝體操」是故事彩蛋,她一本正經地做出各種微妙的肢體動作,會令人想躍躍欲試跟著舞動,在藍光片中還特別收錄完整畫面,堪稱一大亮點。
我特別喜歡劇中的一句台詞,「旅行可以隨時開始,但不是永遠不會結束的。」這句話很輕,但卻也是一記很深刻的提醒,當我沈醉在島上放空、悠閒,彷彿無憂無慮的休日時間時,也要記得放鬆完、充飽電,就應該打起精神再回到日常生活中繼續努力。
————————————————
什麼是自由?我知道 ——《樂活俱樂部》
https://youtu.be/26WfvqcaDOg
謝謝體操片段
https://youtu.be/TORit_KAl3s
————————————————
樂活宇宙在與論島之後,往泰國清邁前進。猶記我第一次要自己前往清邁旅行時,就先看了《南國樂活之宿》(プール),對這座悠閒的古都畫出了樂活的輪廓,而實際前往之後果然愛不釋手,甚至還為它出了一本書。
小林聰美這回搖身一變成為放下女兒前往清邁經營民宿的媽媽,大學剛畢業的女兒從日本遠道而來,透過連日的相處針對彼此心結互相吐露真心話,小林聰美也坦言「不管喜歡或不喜歡都得全盤接受,或許有人是這樣生活的,但我認為走自己喜歡的路才是比較好的。」為自我的意念做溫柔而堅定的發言。
在電影裡,小林聰美開金口以吉他自彈自唱,而我喜歡的民謠團體HUMBERT HUMBERT的成員佐野遊穂也為本作獻唱主題曲,柔美的嗓音為這部電影增色不少。
————————————————
不需要理由,有愛就足夠 ——《南國樂活之宿》
https://youtu.be/U1W13S7kn0Y
————————————————
小林聰美的足跡一路從赫爾辛基、與論島、清邁,最後落腳在京都。
以古都為舞台的《Mother Water》(マザーウォーター)除了樂活宇宙的原班人馬外,還增添了小泉今日子這樣的大物女優加入,在這部作品中,豆腐店老闆、咖啡店老闆、威士忌酒吧老闆、澡堂老闆以及獨居老婦人、對未來迷茫的青年等七位主角,在更為緩慢的京都以及更為日常細碎的劇情裡,找到理想生活的樣貌。
各種對於未知的徬徨,對於自我信心的建立,對於前進明天的方式,眾人在交錯的對話間有了新的思考。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安靜、留白,以及場景的詩意,在有鴨川潺潺流過的京都,我又懷念起過往的每一次抵達。
————————————————
只帶著最重要的事往明天前進 ——《Mother Water》
https://youtu.be/dpIIg2IAd_g
————————————————
我不曉得是否也有人和我一樣,一直對這種稍嫌清淡的作品有著喜好,明明知道生活不太可能如此簡單如此寫意,但還是偷偷渴望有一天能在這樣的模式裡,稍微有點超現實地緩緩度日。
感謝這四部影片的企劃霞澤花子,感謝這些對我來說仿若朋友的老班底,讓我能在現實生活中過得煩悶的時候,知道有一群人可以在最喜歡的城市裡,觀察陽光曬進家裡的角度、品嚐樸實美味的料理、愉快地散步、舒適地與人交流,過著沒什麼大事會發生,但每一天都備感充實的日子。
————————————————
同場加映!由四部樂活宇宙電影延伸出來的麵包廣告,小林聰美親自出演,在四部電影的場景中如平行宇宙般烤著麵包,帶來不可思議的療癒料理時光
https://youtu.be/GSgMFgSvOEk
————————————————
附帶一提,這同一批人後來還有以下在電影與短篇日劇中相遇,看來樂活宇宙還將繼續無限擴大。
《麵包、湯與貓咪好天氣》(パンとスープとネコ日和)
https://youtu.be/UXluvP2epIw
《東京綠洲》(東京オアシス)
https://youtu.be/7rOaTFH4hpg
《山中的湯姆先生》(山のトムさん)
https://youtu.be/DIXZXWC4fPU
《森林民宿》(ペンションメッツア)
https://youtu.be/8FKSC2sxwz8
素還真 電影 dvd 何時 出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來玩個《花木蘭》遊戲!
如果你覺得《花木蘭》這部電影,已經被現實國際情勢混淆了電影本質,那麼應該很適合來玩玩這個遊戲:我們來猜猜台灣的《花木蘭》首週票房!
這部今晚上映的電影無論品質如何,它都已經不再單純——至少對台灣人而言。無論是稱讚它或批評它,可能都會引起一陣「熱議」——炎上的好聽說法。那麼,台灣觀眾到底會不會拿自己的新台幣冒險呢?這當然會是個有趣的問題,值得我們來猜猜看。
而且,《花木蘭》確實還沒有傾向賣得好或壞的決定性因素,我從正反兩面告訴你為什麼:
《花木蘭》會賣得很差:
1. 劉亦菲支持港警效應:反送中引爆了香港近年來最大的街頭動盪,許多人失蹤、被自殺、被迫流亡海外,大量社群媒體上的留言傳送了這片東方珍珠的慘況。許多台灣同胞感同身受香港同胞家破人亡的心情,在【端傳媒】上有許多反送中青年心情報導很值得一看。然後,劉亦菲公開支持「維持秩序」(迫害港民)的香港警察(黑警):
【3 億美金的男裝女英雄《花木蘭》,得在上戰場之前面對推特的杯葛怒火】
http://bit.ly/33S8q2P
2. 缺乏宣傳:在原本年初《花木蘭》預定上映之前,台灣確實有一波《花木蘭》宣傳,你可以在公車外皮看到《花木蘭》、網路廣告裡看到《花木蘭》。但當因為疫情而導致電影延期後,看來只有來不及換皮的公車還載著木蘭到處跑(其實上頭的上映日期已經改成敬請期待之類)。但在那之後,台灣迪士尼已經鮮少宣傳《花木蘭》。這無可厚非,畢竟連電影都不知道延到何時,宣傳也沒用。
但當《花木蘭》確定今天的映期後,老鼠之家台灣分部仍然沒有宣傳——若不是對票房感到悲觀、就是對電影品質有所質疑、或是認為這部電影的「宣傳」已經夠多、或甚至是宣傳預算不足。你現在在台灣迪士尼YouTube頻道上看到的新《花木蘭》網路預告,是從一週前開始上傳的。
https://www.youtube.com/c/disneymoviestw/videos
有趣的是,被當作棄子的《變種人》也沒有任何宣傳。對台灣同胞來說,電影不是他們的生活必需品(其實全世界都差不多,除了紐約與洛杉磯),而告訴他們應該去戲院的宣傳,就變得很重要了。《變種人》的票房不應該那麼慘,這與電影品質無關,以台灣來說,好萊塢六大的電影,動輒都能賣上兩千萬台幣的票房,到現在,《變種人》也賣了全台 1 千 3,可以想像,如果多一點宣傳,也許 4 千不是夢。
但迪士尼將《變種人》視為棄子還情有可原,可是不給《花木蘭》多一點宣傳,對這部本家正宗公主真人化系列電影來說,實在很詭異,連帶也讓票房蓋上點陰影。
3. 故事老套,又沒有舊版動畫的新增逗趣元素:就是所謂的「沒有木須龍我不看!」或是「沒有同志天菜我不看!(欸」。
4. 劉亦菲的知名度問題:她的明星魅力是否足夠吸引觀眾進場?
5. 文史學者對外國人又亂套中國歷史元素感到憤怒:比如預告裡出現的福建圍樓,在花木蘭身處的北方不應該出現等等。有些人對英語發音也很有意見,好像成龍電影裡的反派通通聚在一起拍《花木蘭》了——提醒沒看過成龍電影的年輕朋友,這些電影裡的外國反派,人人都會說流利的標準話。有很多人對於好萊塢的中國元素電影反感,例如《神鬼傳奇3》的新譯秦始皇之類。我們比較喜歡看好萊塢惡搞其他種族文化(比如中東或非洲),不要來惡搞我們熟悉的就好了XD。
其他歡迎補充。
《花木蘭》會賣得很好:
1. 咱們台灣人就是喜歡報復好萊塢:總之還是疫情,讓缺乏大半年好萊塢電影的台灣觀眾,充滿報復的決心。好不容易《天能》上了,報復!那麼,比《天能》更簡單、更娛樂、更大場面的《花木蘭》要上了(而且有更多歌曲!Coco!),台灣同胞一定要報復!用新台幣砸死它!
這種論點也就是說,無論電影品質,現在能有「一線」的好萊塢電影在台灣上映,它就會賣——好像在怪《變種人》很二線,好吧,我也不知道怎麼反駁。
2. 孩子在等:孩子永遠都在等老鼠之家,他們才不會等諾蘭。其實今年的兒童電影還不少,不過無論如何總是不嫌多,許多家裡已經有木蘭DVD的家長,應該很樂意帶他們的孩子上戲院——喔喔?發現了嗎?你也許會想要自己一個人去看《天能》或是《綠光》,但是,一家去看《木蘭》,瞬間老鼠就收到 3 張票了,家庭觀眾還是電影圈的 VIP 客戶。
3. 香港中國明星大匯串:簡單說,這部電影裡有甄子丹、李截(或你比較習慣他的本名傑森史考特李)、鞏俐和李連杰。雖然不知道他們的戲份分配,但這也算是一個豪華陣容,至少是你有可能會去看的電影裡出現過最多熟悉明星的一次了——妳會想看《建國大業》嗎?
4. 反「反送中」、反「光復香港」派:也就是對上述賣不好第一點理由感到反感的人,也許也會為了政治情勢而去支持花木蘭。但我還是要說,雖然這邏輯上合理,但是,電影真的不是民眾的必需品,所以杯葛比支持還要簡單——反正我原本就不太看電影,不看這部電影也只是順便而已,還能讓我看起來很覺青。那會不會真的有人因為香港問題而支持《花木蘭》 (比如婦聯會或救國團之類團體去包場),我只能說有機會,但機會不大。
5. 口碑效應:這不是沒有可能,這部電影有可能真的拍得很好,然後有了首映口碑而快速在週末擴散。導演妮琪不只是因為身為女性而被聘來執導《花木蘭》,她導過奧斯卡電影《鯨騎士》還有《北國性騷擾》,都不是騙錢爛片。她首次經手這種大製作商業主流電影,有可能靠她過去的優質經驗讓《花木蘭》很不一樣。
其他歡迎補充。
好啦!廢話不多說,你應該已經心裡有個底了,我們來投票吧!給妳一個參考,以老鼠之家今年上映的動畫片《1/2的魔法》做基準:這部電影首週末(5/22上映)全台票房為 750 萬台幣;至今總票房為 6,200 萬左右;去年10月中上映的《黑魔女2》,首週末全台 5,400 萬左右(最終約1.3億);《天能》首週末 8,700 萬;《變種人》約 1 千萬。你可以在國影中心查到更多票房資訊:https://www.tfi.org.tw/BoxOfficeBulletin/weekly
如果《花木蘭》賣得比《1/2的魔法》或《變種人》還差,別說老鼠們不接受,我都不能接受(成本差太多了),所以,我們從 2 千萬起跳不算過份吧:
《花木蘭》全台週末票房低於 2 千萬:請按「怒」
《花木蘭》全台週末票房 2 千萬~ 3 千萬:請按「哭」
《花木蘭》全台週末票房 3 千萬~ 4 千萬:請按「哇」
《花木蘭》全台週末票房 4 千萬~ 6 千萬:請按「笑」
《花木蘭》全台週末票房 6 千萬~ 8 千萬:請按「加油」
《花木蘭》全台週末票房 8 千萬~ 1 億(以上):請按「大心」
我的推測,應該會在6~8千萬左右,但是……大王亮票:我按大心!祝老鼠之家旗開得勝!大紅紅到紫XD!這才是好萊塢暑假娛樂強檔大片的材調啊!
———————
【 9/7週一更新】
公佈成績單啦!!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bo/posts/2749442228665499/
【9/4(五)-9/6(日) 全台週末票房】
No.1 #天能 5679.1萬,累計: 18524.4萬 (-20%)
No.2 (new)#花木蘭 3374.8萬,累計: 3374.8萬 (-)
.
全台首週末票房 3374 萬!
所以按「哇」的 82 位朋友猜對啦!
統計之後,通信這邊高票順序是
「低於 2 千萬」
「 4 千萬~ 6 千萬」
「 2 千萬~ 3 千萬」
再來才是正解的
「 3 千萬~ 4 千萬」
.
看來這 82 位朋友非常懂喔!(想想我還投了一億🤣🤣
.
這週末票房另外還有幾點可以關注:
1. 票房比上週上升了10%!加油啊各位!沒事去看電影吧!🤣
2. 《粽邪2》的表現確實很不錯!看看次周能不能引爆口碑效應?
素還真 電影 dvd 何時 出 在 張吉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不適合當這個時代的廣播人。
在華文書市,大將出版社給我擺了「買一本書,畫半張臉」陣頭,本以為沒人敢玩,結果出其不意地畫了14張臉,其餘的還是簽名拍照,之後總會問:「你不回來做廣播了嗎?」,兩天,回答不下有30次。
我的回覆,仍是一個微笑,一個搖頭。很巧,近日網絡上在熱議廣播電台的現狀。若說對廣播些許失落,以下其中幾點,是我不想回頭的原因。
1. 2004年入電台,開播前接受長達5、6個月語音和主持密集訓練,慶幸由好幾個資深前輩親自回來開班授課。不幸是,我們那一屆竟成了最後一批有真正“磨練”過的廣播人,而後來的新人,皆草率地接受一個月旁聽調教就上陣。曾向主管表態如此速成法,會害了新人、電台、節目素質,可得到的回應,永遠是一曲官腔。
2. 12年廣播,主持5段藝文節目,從非主流電影、鄉音戲曲、華樂到跨界音樂,每月在倒貼自掏腰包買CD DVD、甚至到處採訪採集方能促成,有時候,區區一小時節目,得花上好幾個星期來搜集資料。有一回接班時,主管恰好在直播室探班,DJ在發出心理測驗題後,off mic 整理一連串FB留言,主管見我,拋了一句:「你做節目時的FB 留言,何時有這樣多?」
3. 12年來,每天提著一大袋CD專輯來上班,有時候曲目太多,想提前輸入電腦卻被婉拒,原因是「這些音樂只有你用,輸入電腦會浪費空間」,所以每晚做節目,像八抓魚一樣,兩架超過10年的老舊CD播放器,輪流切換,聽眾偶爾投訴:「怎麼音樂播到一半會跳針幾下的?」如今,播放器還在苟延殘喘。
4. 好幾回,在直播室差點病昏,最誇張一次,是訪問著古琴演奏家陳雯老師,一 off mic 就在桌底準備的水桶不斷嘔吐,直到節目結束,老師還扶送到醫院去。翌日想請假,電話那端:「最怕你請假,誰叫你節目那麼另類,難找人代班,能撐的話就回來自己做吧。」
5. 直到2017年6月30日離開為止,我仍是台內唯一一個堅持不做FB Live ,主因是每晚節目已忙得不可開交,有時從外地採集趕回來直播室,也沒時間梳理整裝,總不能讓狼狽模樣在網上流傳吧?有一回,主管下命令必須直播,我當面懇求:「我想用僅有的時間,認真專注地做好一晚節目,可以嗎?」
書市來了一個20歲年輕人,從沙巴大學返回吉隆坡,特地等我,買了書簽了名,要我為他畫半張臉。半小時內,他重複了好幾次:「我是從小聽著你節目長大的。」
7月1日,離開兩年,仍有人記住不合時宜的前廣播人,就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