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怎樣成為跟你一樣的網紅?
我決定很認真回答這位學弟
首先你要有自己經營的網路社群
每天發文至少10則以上
並且把貼文區分為生活丶專業丶小確幸丶時事但不同分類
根據自己的網路社群定位
然後要去確認重點貼文的觸及人數
是否有符合期待值?
如果沒有就要去改進修正
如果有的話就要把這次良好的經驗記錄下來
作為往後的依據
並且可以成為與廠商討論的數字
周期性對產業進行SWOT分析
需要多少時間做這些事情呢?
以學長的生活作息來說
我大約早上5:30到6:00起床
出門前會先完成其他公司的信件回覆
吸收社群網路之中的新聞
搭乘交通工具的時候
會把當天的Po文(團購丶直播)做排程
利用工作的空檔檢查後台數據
常態性的工作結束之後
社群網路的經營是沒有時間限制的
最大部分的時間可能是放在資訊分析
挑選出適合受眾族群的新聞以及議題
如果可以習慣上的工作
我覺得當網紅應該沒什麼問題💯💯💯
對了....附帶一提
除了網紅這份工作之外
還順便擔任
🧰統一麵粉烘焙技術顧問
💰銘珍食品烘焙顧問
🧲可可聯盟巧克力技術顧問
💣白美娜商品開發顧問
🧨網購專案顧問
💡布克文化 專任食譜作家
🔦上優文化 專任食譜作家
🕯悅知文化 專任食譜作家
🚗外匯進口車的銷售顧問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統一 swot 分析 在 吳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北市副發言人柯昱安昨天在《年代向錢看》上解釋柯文哲近日批評蔡英文「親美抗中」戰略路線錯誤背後的戰略觀,在網路上引發討論。
持平而論,我非常正面看待昨天小牛在節目上的談話內容,因為柯文哲談及兩岸時往往是片段的隻字片語,缺乏完整論述也不精確,例如「孫子兵法」、「警察強盜說」、「扁鑽說」等等,我們難以從這些故事中窺見柯文哲對國際戰略的真實想法。
小牛昨天在節目上畫的三角形,很明顯是美中台戰略三角的分析圖型,好比管院都要畫SWOT分析表一樣,戰略三角是唸政治的人一定會學到,分析兩岸關係的經典切入路徑。雖然那個三角形往中間畫的部分應該是柯文哲自己的詮釋,但我們至少得知柯是用這個角度在看待美中台關係。
不過,這有兩點問題。
1️⃣、戰略三角確實是過去解釋美中台的主流模型,然而戰略三角要成立有幾個先決條件,包含:
(1)三方皆為主權獨立的行為者
(2)三角關係構成三組雙邊關係,而任何一組的雙邊關係都會受到另兩組雙邊關係的影響
其他條件因篇幅在此不另贅述。
關於(2),在目前美中對抗態勢白熱化,甚至未來有可能朝向新冷戰發展時,美中之間的對抗格局一旦確立,並且長期化,那麼美中關係就不再受到台美關係與中台關係影響,戰略三角是否仍然成立,有待商榷。
2️⃣、如果以戰略三角的觀點來看,美中台關係目前應屬「結婚型」
(見附圖三),中國在孤雛的一端,美國與台灣則互為夥伴,也就是「結婚」的關係,已經算是非常好的情境。
當年美國為了聯中抗蘇,所以跟中華民國斷交時,台灣一度差點落入孤雛的位置,兩相對照之下,可以感受今日的台美關係處於歷史上怎樣的高點。
從柯文哲「親美友中」的相關發言上,我們可以看到,柯的戰略思考可能是美中台關係應該往「羅曼蒂克型」發展,台灣坐在「樞紐」的位置,這是所有情境中最好的一種,坐享齊人之福,兩邊都搶著要,可以說是一個很有野心的構想。
但是,樞紐的位置之所以珍貴,難度當然也特別高,你要怎麼讓兩邊都有求於你,而且同時對兩邊示好,而他們也都接受你在跟另一邊搞曖昧?自古以來,背骨仔是最被人痛恨的。
柯文哲訪美時,葛萊儀說得很好。
---------
⭐️對於柯文哲「親美日、友中」的說法,葛來儀質疑,她表示,或許這幾個字能讓中文使用者產生共鳴,但美國人不了解,美國人會想知道「友中」的細節是什麼,究竟是「兩岸和平條約」、「九二共識」,還是「兩岸一家親」?葛來儀還說,柯文哲也沒有清楚說明他的兩岸政策。
----------
先不提要怎麼跟美國交代了,你要如何達成「友中」?
「友中」的具體內容到底是什麼?
一個不讓台灣參與WHO導致SARS疫情慘重的國家
一個連非洲豬瘟的防疫都不願意釋出資訊與合作的國家
你要怎麼友中?
你準備拿什麼交換?
面對中國這麼直接「和平統一、一國兩岸」的政治主張,你要怎麼友中?
如果沒有蔡英文在前面擋了,你真的覺得中國會一直滿足於「兩岸一家親」這樣模糊的說法嗎?
⭐️
柯市長面對市政時,很喜歡說
「專業問題、專業解決」
「就事論事、實事求是」
現在既然要討論國政,就該拿出一樣的態度,負責任地把他的國際主張具體講清楚。
---------
戰略三角的相關論述,Google包宗和、吳玉山、沈友忠等政治學者都有非常詳盡的專文,大家可以參考。
戰略三角的比較截圖,取自沈友忠教授《美中臺三角關係:改良的戰略三角分析法》一文中。
統一 swot 分析 在 文案副作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鯊魚哥講古】小編自介
*說個故事 介紹自己
我很不喜歡閱讀教科書,卻很愛看課外讀物。 就算得唸課本,我一定會重新改寫教科書的版面配置, 或者用筆記本自己重新詮釋一次,加上圖片、圖表等。
因為在學生時期養成了這種習慣,累積了一些當年做家教的筆記資料,一直到現在仍舊有同學在網上和我購買經濟學、微積分、插大考古題作文範例等等。 雖然扣除製作成本、運費等一整套筆記只能賺取兩百塊左右的利潤,我還是很樂意為有需要的同學服務,特別是一些為自己子女費心購買的考生家長們。
我還沒有像10元便當阿嬤,願意作賠本生意,但我很享受這種偶爾被人需要的感覺,因為市場上暫時沒有人會跟我一樣把十年來的考古作文寫成範文,再加上每篇寫作旳策略與knowho整理成冊在網上販賣,所以目前沒有「競品」。
在因緣際會下,進入跨界領域計劃的平台擔任文字工作者,我經常用經濟的角度配合時事,來思考我們每次的活動或企劃案。直到現在我仍然可以在腦海中翻閱經濟學筆記內容,因為那是自己消化後的產物,想忘也忘不了。
這種以自己的片面認知來詮釋議題的方法,很類似廣告人口中的insight(洞察)。 比方說:今天的案子是關於一碗泡麵,我馬上會聯想到泡麵市場的競爭型態,排除掉不會出現廣告手段的獨占、完全競爭市場,我們可以根據企劃給的SWOT分析(競爭品牌分析)內容,初步將泡麵市場歸類於寡占或獨占性競爭市場,再進行下一步的研究,例如:如果產品是異質性的寡佔或獨佔性競爭,那麼該如何差異化產品的形象,以作為市場區隔。
*關於泡麵
還記那個熬夜念書的孩子,聽到敲門的聲音,原來是媽媽為他準備的維力榨醬麵......
夜深人靜、家家戶戶準備熄燈就寢了,因為某戶人家哪兒飄來的統一肉燥麵香味,大樓的燈火一盞接一盞打開了......
大胖哥拼命運動健身,目的是為了多吃幾碗的新阿Q精神......
說起泡麵,以全球六十億人口來說,光是每天就有一千億包的銷售量。大家不妨回顧一下泡麵發展史,當時創辦日清食品的吳百褔(安藤百褔),根本賣不出自己發明的杯麵。原因只有兩個:價格和消費者習慣。
當時一碗拉麵的價格為25日圓,一碗泡麵卻賣100日圓,當然很難競爭。即使target audience從飲食不定的行業如:警消人員、電視台等下手,仍無濟於事。
直到1972年二月日本發生赤軍連挾持人質與警察對抗的淺間山莊事件,由於山上溫度太低導致準備給警員的糧食通通結凍後改以杯麵替警員果腹,杯麵被電視媒體報導後從此一炮而紅。
廣告是好東西的最後一哩路,從泡麵誕生到廣為流傳,靠的就是媒體,廣義來說,是最不像廣告的廣告。 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賣不出去的泡麵、手寫的筆記複本,不就像是被塵土覆蓋的鑽石,需要耐心等待。 總會有不知打哪兒來的一陣風,會吹散塵土讓它大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