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2019 <27months 1day>
麻麻带双宝去参观学校去🍃
顺便贴上麻麻之前在上网找的几种教育分别👩🏫
蒙特梭利•华德福•瑞吉欧 各教育的优点和缺点
蒙特梭利
✅优点
1)体系完善,既有理论,又有一套完整的课程和教具,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
2)揭示儿童成长敏感期规律。顺应敏感期这一生物学规律,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3)教师变成环境的一部分,变成了协助、指导、引领、启蒙、示范的作用,既能融洽师生关系,让孩子愉快学习;又能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
4)尊重学习和工作的连贯性。儿童在“工作”中练习独立,完成自我成长的使命,形成独立自主、专注而极具耐心的个人品质。
5)强调心智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
6)混龄教学。打破传统分级授课概念,在真实的小社会场景中,让孩子在家庭氛围中,与兄弟姐妹互动,客观上大量的认知冲突将刺激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模仿对象更贴近自己年龄,也让孩子更自信地相互学习,促进全方位能力的发展,增强交往能力。
7)丰富的教具和活动。特别设计的包罗万象的教具用来帮助孩子们学习和认知。
8)注重生活训练,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9)不用奖惩制度来评价孩子。在蒙特梭利的环境中,追求的是一种自发产生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孩子自己对自身能力水平的正确评估,而不是外界的奖惩。所以,蒙氏教育强调没有奖惩,只有鼓励和赞扬。
10)潜移默化、持续递进的学习成果。
❌不足
1)感觉教育课程方面,蒙氏课程强调儿童安静游戏、培养独立专注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儿童天性的释放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2)艺术教育课程方面,蒙氏课程更看重的是艺术的工具价值,而不是本体价值,不利于发展儿童的艺术创造力。
3)另外,它过分强调了真实性,反对儿童讲神话故事,忽视了想象的价值。
华德福
✅优点
1)强调爱与温暖,注重精神、灵性的拓展。符合人们对童年、教育的美好理想,适合有灵性需求的人。
2)对物质泛滥的现实世界进行批判和反思,强调融入自然生态的理念,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
3)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教具采用天然材料手工制作,用劳动促进思维发育;
4)对艺术、美、想象力有独特的理解和实践,效果也很好;
5)在实际生活中,与其他两种课程相比,华德福课程更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它不需要过多的环境设置,自然就是它的教室,反对心智训练的做法也某种程度减少了教师的任务。
❌不足
1)华德福课程带有些许“神圣”的色彩,不可否认,其美好的教育目标令人向往,但“心灵”、“和谐”、“生命”等语词放到具体的课程中总显得有点模糊,难以准确把握。
2)教学中否认学业训练的做法也受到不少人的质疑。
瑞吉欧
✅优点
1)自由、开放、尊重幼儿发展潜能的教育方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2)课程中对“互动关系”和“合作参与”的强调,有利于教师、儿童、家长等积极性的发挥,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和途径。
❌不足
1)瑞吉欧课程没有统一的教育目标,虽然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但具体教学情况容易受到主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瑞吉欧课程主要适宜小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在实践操作中要求具备各种条件,还需要教师、家长等的密切配合。
3)瑞吉欧课程在实施中有许多因素难以严格把握,使得教学效果产生不定性。
总之,蒙特梭利、华德福、瑞吉欧三种教育理念都有伟大之处,都是国际知名且全球领先的幼儿教育体系,甚至三者之间也相互吸收借鉴不断完善。
#龙凤宝宝的成长
蒙氏生活自理教具 在 艾咪碰妞享長大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手是人類外在的大腦(這誰說的?)
#孩子要練巧手
#關於訓練手眼腦和獨立
#從不通到通的流水帳
約莫半年前,碰妞一歲10個多月,她突然自己會玩這個 #蒙特梭利教具,但當時還沒有像最近錄下的這影片玩得這麼「輕而易舉」。
這教具是跟地方媽媽友借的,竟然硬給人家借了快一年!歸還前來個「錄影存證」表示碰妞已經很會,這教具功成身退,謝謝啦!
從碰妞嫩嬰時期開始,虎媽有準備了一些 #訓練手眼協調 的小教具,像是各種嵌型板、蒙氏形狀顏色幾何套柱、不同形式拼圖積木、按壓音樂書玩具等,但其實我們也沒有想太多。
直到碰妞一歲八九個月開始使用 #寰宇迪士尼,我們的顧問湯姐擁有十多年經驗「閱孩兒無數」看到碰妞 #第一次自己用字卡刷卡機 的影片後跟我聊到:相較同齡的孩子,碰妞很會刷卡,自己一張接一張有秩序地對準位置,全程動作很穩很順,看就知道平常有訓練用手。
#小時候開始玩「有的沒的」
#累積下來原來有差
進階一點,關於 #小小孩要多練巧手 這件事,最近得到媽媽友真心分享,其實可以讓孩子從更多生活中的大小事練習,像是:拿真的剪刀剪紙、用十字和一字起子鎖螺絲、插花、自己洗菜燙菜、打蛋蒸蛋、攪拌麵粉做蛋糕各種料理。
#乍聽覺得小驚訝小驚嚇
#尤其要拿真的剪刀
但這些涉及 #手部精細動作「真槍實彈」的生活訓練,其實更可以刺激腦部發展、培養秩序性、控制力、專注力。
最近虎媽開始「放手」讓碰妞嘗試以上各種,也不再母女互相耍賴餵飯,碰妞開始自己用普通杯子喝水、用大人的餐具吃飯、雙手拿著陶瓷碗喝油膩膩的湯(不是學習杯碗)生活各處盡量「#相信她」讓她練習自理,竟意外發現她其實「#很可以」。
#孩子比我們想像的還可以
#與其一直限制與保護
#不如教她認識事實與危險
#如果我不放手她的獨立只是跛腳的
#碰2y4m我媽終於想通了嗎!
蒙氏生活自理教具 在 羅比媽的育兒與實驗廚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更新:一堆人反應怕100組不夠搶,羅比媽想拜託廠商釋出更大的量給我們,請大家留言+1讓我知道"有興趣"購買(只是讓我統計意願),這樣我比較好爭取唷‼️
上個月在台灣的時候,羅比媽曾經偷偷透露自己為Blair千挑萬選而一見鐘情的⭐️環安實木兒童自主書桌椅+書櫃⭐️
大家也知道,羅比媽在購買任何產品首重「安全無毒🌱」與「實用🔧」,嘩眾取寵的外型或是華而不實的功能我都不容易輕信(廣告人的訓練對澎湃的行銷花招🔍可是非常理性的~哈哈)
自從去年秋天買了到現在,我每天一點一滴帶著孩子發掘他的好
一直到此時此刻,我才非常有信心、打包票將這篇「🚫無廠商贊助」、「⛔️非業配」的開箱心得報告給寫下來
大家都希望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不要成為下一個媽寶⛔️
其實建立孩子這個關鍵能力很重要的一環,就是「環境打造」‼️,而這件事也經常被家長被忽略
想想看💡為什麼蒙特梭利的教學系統裡面,需要花這麼多的精神去設計一個「符合兒童自主使用」的教室?就是因為蒙氏教育相信孩子與生俱來就有自動學習的的意願和吸收能力,在這個空間裡面孩子充分地扮演「主人」的角色,讓他們可以在這個環境自己上廁所、洗手、洗碗盤、倒水吃飯、收納背包與外套,當然也可以自由拿取教具與書籍。在這個體系裡面成長的孩子,師長需要發揮的只是「引導者」與「輔助者」的功能。所有的孩子從進入學校的第一天開始,就要學習著自理生活,當然蒙特梭利的孩子「獨立性」與「自主性」也被許多家長深深推崇❤。
這麼多家庭前仆後繼排隊、捧著大筆鈔票💵要把孩子送到明星學校一般的蒙特梭利,卻忽略了「家」和「學校」也應該要相輔相成,而不是把孩子丟去學校、讓老師來訓練孩子的獨立自主,反而孩子一回到家,書包一丟鞋子襪子一脫就坐在沙發上等吃點心,彷彿懶病上身又變成一個需要大人照料的「大爺」!(有時候也怪不得孩子,因為大人的起居環境就不是為小朋友量身打造的,要勉強他們自己使用過高的洗手台、用不符合人體工學的餐桌寫功課未免也太強人所難)
就因為蒙特梭利的精神一直深植我心
也讓我自始至終堅持為孩子在家裡也佈置一個「自主空間」
從家到學校一氣呵成,希望就此擺脫我女僕的命運(哈哈)
但是羅比媽也要再三呼籲📣,不要指望一個環境佈置好,小孩立刻就好棒棒考試一百分。環境只是一個「開端」,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引導、鼓勵孩子好好運用這個費心佈置的環境呀!
㊙️接下來,就請大家吃午飯配文章
來瞧瞧羅比媽是如何在家裡DIY蒙特梭利閱讀空間的吧!!
📍看文章太無聊?沒問題,羅比媽將人生中的第一次直播🎦獻給各位啦!明天美國西岸時間下午4點,台灣時間早上8點,就讓我這位美國特派員來帶大家偷窺一下Blair的小角落吧
🔥🔥🔥🔥🔥🔥開。團。預。告🔥🔥🔥🔥🔥🔥
羅比媽之前在私人的臉書上面曾經放了一張Robbie和Blair對坐在書桌前的照片
沒想到身邊的亞洲媽媽與白人媽媽們都非常識貨,一直問我說這麼漂亮的書桌哪裡買的?
我都只能摸摸頭跟他們說聲不好意思,這是我從台灣運過來的.....讓大家只能又羨慕又惋惜
於是我靈機一動💡運用一己之力,將台灣優質的設計、高品質的產品引進來美國,既可以幫身邊的媽媽朋友取得,也算是對家鄉的一種回饋吧?(笑)
也就是去年8月的時候,我主動和環安接洽了,詢問外銷來美國的種種問題
這個過程中也獲得好朋友在物流、報關上面的協助
因此,很高興的向美國的媽媽讀者朋友們宣佈,我們即將破天荒的同時開放美國🇺🇸+台灣🇹🇼的媽媽一起參加團購活動,也非常希望各位朋友們可以共襄盛舉,一起支持台灣的好產品唷!
▌美國+台灣同步團購時間 ▌🔥🔥🔥
⏰⏰⏰開團:
✔️美國西岸時間2017/1/5 (四)傍晚6:00
✔️台灣時間1/6(五) 早上10:00 (農曆年前可到貨)
⛔️⛔️⛔️結團:
✔️美國西岸時間2017/1/9 (一)晚上11:55
✔️台灣時間1/10(二)下午3:55
⚡️⚡️⚡️限量100組,售完即隨時關閉訂購單
📌居住在全美50州的朋友皆可享免運🆓+免稅🆓直送到府,開放Paypal (可刷卡,無手續費)與Chase Quick pay兩種付款方式喔
㊙️請大家密切鎖定羅比媽的粉絲專頁喔㊙️
【羅比媽聲明:文章當中出現的產品,皆為羅比媽自費購買。並非廠商邀約,文章也無收受廠商贊助支付任何稿費。台灣團購將由廠商致贈分潤作為心意回饋】
http://charlene-tu.blogspot.com/2017/01/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