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國際女性科學日
#科學界還很性別不平等
#推動制度化改革
今天是除夕,也是國際女性科學日!2021年,我們一起 #牛轉歧視 #平權前行!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Tim Hunt公開說:「實驗室僱用女孩有三個麻煩:你會愛上她們,她們會愛上你,以及你批評她們時她們會哭。」他甚至坦承自己是沙文主義者,支持實驗室應該只有單一性別,男性女性分開做研究。
2019年,世界首張黑洞照片功臣女科學家Katie Bouman遭網友圍剿,說另一位男性科學家Andrew Chael才是真正的幕後英雄。後來Chael自己跳出來澄清,表示許多網用挪用他的名字和照片來滿足自己的性別偏見,還說:「身為出櫃的男同志科學家,其實我也是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STEM)領域中被統計學忽略的那群人。」他由衷希望Bouman的事蹟能激勵更多女性投身電波天文學領域。
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指出,全世界只有29.3%的科學家為女性;亞太地區更低,只有23.9%。而台灣,總體研發人力只有26.72%為女性,STEM領域的大學專任教師更只有15.5%為女性。
科學界的性別不平等,直到近年,沒有消散。
這從聯合國2015年「還需要」(或是直到2015年「才想到」?)訂定「國際女性科學日(International Day of Women and Girls in Science)」可看出來。211女科日用意在鼓勵更多女性投入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領域、爭取參與科學相關工作的權利。
科學界的性別不平等,早已有專家研究指出,是後天社會、家庭、學校環境的影響下的結果。從學習過程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到社會對女性生產及家庭照顧的期待;科技與工程領域的女性比例,隨著大學、碩士、博士、研究機構或業界這一路走來,比例漸漸下滑,不斷從研究領域流失,這個現象稱為科技女性的 #管漏現象。
根據科技部統計,2018年我國高教部門研發人力中,女性研究人數已佔36%,但同年女性計畫主持人占比只有25%。對此科技部「性別平等推動計畫(108至111年)」設定的績效目標僅為每年成長不到0.2%,需要再50年才能達到目前女性占比的36%。
科技部還有「鼓勵女性從事科學及技術研究專案計畫」,但是2018、2019年審定率偏低,2019年申請件數開始減少;2020年還引發女學者組織反彈,指出計畫執行方式及申請限制,難以實質協助女性科研發展,還會造成貼女性負面標籤的效果。
進到立法院後,我非常關心這個議題,跟科技部、教育部多次質詢與討論。(可參考 https://reurl.cc/R6OzND 、 https://reurl.cc/8y5jkM )
很高興,科技部的 #林敏聰次長 也非常關心這個議題,上個月來我辦公室報告與討論,目前規劃的協助女性科技研究人員的各項方案,以下舉例其中幾項:
-對於因生產或育嬰假之女性計畫主持人,研議友善補助機制,例如生產前6個月到小孩3歲前多核給1位博士級研究助理。(但是我要提醒,男性主持人也可能會請育嬰假,這個補助,不應該只針對女性。)
-遴選學門召集人及複審委員,應考量學術專業及性別衡平。
-科技部及所屬擔位增設公共教保服務場域。
其中,我認為有一個重大的變革,是科技部和所屬的4大學術司,將成立女性工作小組,這個平台,會類似企業端推行已久的「女性導師制度」,能夠協助女性科學研究人才彼此間的輔導、傳承、分享及交流,針對科研生涯共同的生命經驗,發展更適切的需求與協助方案。
科學界的性別不平等,到現在還存在,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事實。
在 #女性科學日 的這一天,邀請各位女性科學家或是瞭解這個議題的大家,跟我分享妳在從事科學研究這條路上,曾經遭遇過的困境、不平等或歧視經驗(當然,如果有美好的經驗,也很歡迎)。
我會持續和科技部一起推動 #讓女性科研人才留在職場,能夠堵住漏水的水管 #停止女性人才流失 的各項政策方案。
------
想問問大家,講到耳熟能詳的女性科學家,你會想到誰?
是不是瑪里‧居禮?(就是「居禮夫人」,看,連這名字都充滿性別刻板印象,台灣在2018年國教院才將她的譯名正名。)
她已經是一世紀以前的人物,之所以還是今日大部分人唯一記得的女科學家名字,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在學術研究頂峰的女科學家太過稀有,以至於諾貝爾物理獎長達120年只出過4位女性得獎者。
------
今天也是除夕,是闔家團聚的歡樂時刻,在關心晚輩求學方向時,請記得別用性別刻板印象,限制了他們的選擇哦!
#牛轉歧視
#台灣更好
讓女性科研人才留在職場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科技部長承諾
#提出支持女性科研人才發展的配套措施
#雙語師資久任以保障學生受教權
#實中雙語部外籍師資流動居然高於全台近30倍
今天教文委員會針對科技部質詢,我提出兩個議題: #女性科研人才發展的協助不足、#實中雙語部外籍師資流動過高。感謝吳政忠部長承諾將會提出具體檢討報告與改善辦法。
1️⃣ #提出具體配套辦法讓女性科研人才留在職場
我以歐盟今年9月底重新擬定的「數位教育行動方案」為例,向部長說明,歐盟不僅要解決數位上的 #性別差距,更要強化「鼓勵女性在學習及職涯上參與STEM(理工科)」。
台灣的科技部也應以國家高度思考,支持女性參與STEM、追上歐盟。
然而,科技部的「鼓勵女性從事科學及技術研究專案計畫」執行成果不進反退,且對女性研發學者申請件數逐年下滑等問題,在執行報告中毫無探討,彷若這些並非問題。
在 林宜瑾 委員詢問此狀況時,部長回答:女性科研人才申請數量低、計畫成果較難提升,是因為女性科研人才有走入家庭的人生規劃。
質詢順序排在林宜瑾委員之後的我,對部長的回答,進一步詢問:既然科技部早已發現女性科研人才走入家庭,會影響其留在職場或是提出計畫的可能性,那麼,科技部針對希望能兼顧家庭的女性科研人才,有何具體的配套協助措施?
部長現場回應,上個月已要求部內檢討,除了現行的補助計畫,將會努力提出 #更積極協助的配套政策。
我向部長說明,現況是女性並不被鼓勵進入科學領域,中研院院士謝宇研究也發現,美國科學家在博士以及工作發展初期,女性的發展都相當優秀、跟男性一樣。但在結婚、生小孩、到小孩7歲以前的期間,男性科研表現愈來愈好、女性則愈來愈無法發揮。
研究所顯示的是,女性的科研能力並非比較差,而是整體的支持協助不足以及家務分工不夠平等。
我延續先前針對女性計畫主持人比例的質詢(https://bit.ly/33ThBln),要求部長說明,為何科技部三個月後給出的檢討報告中,#完全沒檢討 為何女性科研人才比例,需要再過五十年才能符合要求的問題?
甚至 #近五年申請和核定計畫中, #女性占比只提高2% ,科技部報告認為 「這顯示已逐步營造女性重返科研氛圍」?!
部長當下承諾我,將在兩個月內針對「鼓勵女性從事科學及技術研究專案計畫」與「科技部性別平等推動計畫」全盤檢討,並提出一份 #真正的檢討報告!
2️⃣ 修正聘任要點保障雙語師資久任穩定
第二題的質詢是關於家長們的陳情,表示科學園區實驗中學雙語部正職外籍教師 #師資流動率過高。
以南科實中雙語部為例,現在雙語部正職外籍教師師資流動率居然 #高於全台近30倍,教師難以穩定久留,已對學生學習穩定性及連貫性造成負面影響。
對於我所提出的問題,部長表示認同,將於兩周內提出各實驗中學外籍教師異動及離職原因的盤點,並於一個月內提供相關師資聘任要點及招募管道調整的檢討改善報告!
為了孩子的受教權,我會繼續努力!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讓女性科研人才留在職場 在 #讓女性科研人才留在職場 - अन्वेषण गर्नुहोस् - फेसबुक 的推薦與評價
Facebook मा #讓女性科研人才留在職場अन्वेषण गर्नुहोस्. ... <看更多>